2023CSCO胃癌指南更新全文

2023CSCO胃癌指南更新(全文)

2023CSCO胃癌

为积极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临床肿瘤医师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于2023年4月21-22日在广州如期举行。

此次大会同时重磅发布《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大会特邀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针对该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特此,小编在现场快马加急,将重点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新鲜出炉,速速查看!

1、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

可手术切除胃癌治疗的手术规范注释修改:

对于肿瘤部位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肿瘤1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可切除胃癌整体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注释修改:

进展期胃癌术前治疗及围手术期化疗,DOS方案也可以作为胃癌术前化疗的推荐(增加MATCH研究注释说明);

对于dMMR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增加GERCORNE0NIPIGA及

INFNrrY研究的注释说明;

对于PMMR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增加DANTE研究的注释说明。

不可手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注释修改:

强调MDT框架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对放疗等治疗手段的考量;

增加免疫联合放化疗的转化治疗研究数据注释说明。

转移胃癌靶向治疗

分子检测:

新增C1audin18.2免疫组化检测推荐(2B类证据,HI级推荐);

注释新增: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或复发胃癌患者,为了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可进行CIaUdin18.2、FGFR2、c-MET x NTRK基因等标记物检测。

一线靶向治疗:

注释修改:增加靶向C1aUdin18.2单抗Z。IbetUXima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C1IND18.2阳性且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III期SPOT1IGHT临床研究结果。二线靶向治疗:

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I级推荐前移至化疗前成为首选推荐;

注释修改:增加T-Dxd二线治疗晚期胃癌DESTINY-GastricOZ研究数据结果。

三线靶向治疗:

针对HER-2阳性(IHC3+或2+)胃癌,维迪西妥单抗(UA类证据)治疗由II级推荐前移至I级推荐。

•:如既往未经PD1/PD11单抗治疗

转移胃癌免疫治疗

一线免疫治疗:

新增TAP≥5%,XE1OX联合替雷利珠单抗IA类证据/1级推荐;

无论PD-11表达状态,增加SOX联合Nivo1umab作为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III级推荐。

后线免疫治疗:

C1audin18.2CAR-T证据来源补充。

中医内科胃癌食管癌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胃癌食管癌 胃癌和食管癌是消化道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以上,男多于女,属于中医学“噎膈”、“反胃”的范畴。由于长期的忧思郁怒,嗜食酒辣油煎硬物,而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形成气滞、痰凝、血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阻塞胃的通降之路;如病延日久,气火内郁,津液耗损,阴血枯竭,则胃失濡养,甚至阴伤及阳,胃气虚败,脾阳不振,表现晚期的衰竭证候。 【诊断】 1食管癌早期常有咽下梗塞感,胸骨后或剑突下隐痛,胸闷,或食物滞留和异物感, 后期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暧气呃逆,泛吐黏痰,进食后呕吐食物痰涎或带血液。 2.胃癌早期大多无症状或体征,以后可出现食欲不振,厌食,胃部发胀,或感疼 痛,可有上消化道出血或黑便,晚期有呕吐和幽门梗阻症状。常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史。 3.后期可出现一般癌症共有的恶病质症状,如消瘦、贫血、虚弱、发热等。并可触 及左锁骨上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4.可作大便隐血试验、胃肠道X线检查、纤维食管胃镜、食管脱落细胞及胃镜活 检与细胞学等检查,帮助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一、辨证论治 辨证当分标本虚实。初期标实为主,气滞、痰凝、血瘀者,当理气、化痰、行瘀;后期本虚为主,阴津枯竭,阳气衰微者,当滋阴润燥或温补中阳。同时必须注意邪实与正虚之间的相互联系,予以攻补兼施,根据主次处理。 1痰气瘀阻咽食时自觉喉头或胸骨后梗塞不顺,引起噎气或疼痛,呈进行性吞咽困 难,初期饮食不下,干食难进,逐渐发展至只可进少量流质,食易复出,呕吐痰涎饮食,间夹紫血,暧气不畅,胸脱痞闷胀痛,甚则如锥如刺,大便干黑,苔薄白;质偏红或紫,有瘀斑,脉小弦或兼滑。 治法:理气降逆,化痰行瘀。 方药举例:启膈散加减。北沙参15g,丹参15g,广郁金10g,炒枳壳6g,全瓜萎15~30g, 法半夏10g,佛手片6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15g,石打穿30g。 加减:气逆,噫暧不畅,加沉香(后下)3g,橘皮6g0呕吐痰涎量多,加炒莱腋子10g,

2023CSCO胃癌指南更新全文

2023CSCO胃癌指南更新(全文) 2023CSCO胃癌 为积极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临床肿瘤医师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于2023年4月21-22日在广州如期举行。 此次大会同时重磅发布《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大会特邀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针对该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特此,小编在现场快马加急,将重点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新鲜出炉,速速查看! 1、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 可手术切除胃癌治疗的手术规范注释修改: 对于肿瘤部位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肿瘤1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可切除胃癌整体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注释修改: 进展期胃癌术前治疗及围手术期化疗,DOS方案也可以作为胃癌术前化疗的推荐(增加MATCH研究注释说明);

对于dMMR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增加GERCORNE0NIPIGA及 INFNrrY研究的注释说明; 对于PMMR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增加DANTE研究的注释说明。 不可手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注释修改: 强调MDT框架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对放疗等治疗手段的考量; 增加免疫联合放化疗的转化治疗研究数据注释说明。 转移胃癌靶向治疗 分子检测: 新增C1audin18.2免疫组化检测推荐(2B类证据,HI级推荐); 注释新增: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或复发胃癌患者,为了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可进行CIaUdin18.2、FGFR2、c-MET x NTRK基因等标记物检测。

CSCO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

CSCO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胃癌这一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高,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是我国胃癌诊疗领域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今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一、指南的制定背景 胃癌的诊疗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协作的领域,需要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成果,合理、规范地处理复杂的临床问题。因此,制定一份涵盖胃癌全病程、系统化、标准化的指南尤为必要。CSCO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 二、指南的核心内容 CSCO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期和诊断、手术治疗、综合治疗。 1、分期和诊断

分期是胃癌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准确、规范地进行分期十分重要。指南详细介绍了分期的分类和相关的临床检查方法。对于胃癌的诊断,指南提出了临床、影像、病理等多种诊断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2、手术治疗 手术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指南根据分期、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因素,提出了不同的手术方案。文中介绍了手术前后的治疗准备与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后护理和术后的营养保障等内容,全面阐述了手术治疗的全过程。 3、综合治疗 对于一些无法手术或手术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综合治疗就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指南详细介绍了术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指南还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

三、指南的应用 CSCO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作为一份权威性的参考资料,对于患者的治疗、医生的诊疗方案选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指南还能用作医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教材,可以提高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CSCO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是我国胃癌诊疗领域的一份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在这份指南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胃癌的诊疗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胃癌的防治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023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3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结直肠癌(CO1oreCtaICancer,CRC)是中国第二常见的癌症,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癌症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迅速上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SocietyofC1inica1Onco1ogy z CSCc))自2017年发布第一版指南以来,每年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药物可及性及CSCO专家意见进行更新。今年的更新版发表在《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Journa1ofCancerResearch,CJCR)2023年第3期,我们将介绍2023年版本与2023年版本相比的主要更新。 诊断部分 1 .肝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研究证据显示,化疗可能导致肝脏脂肪化或因肝窦阻塞导致肝脏纤维化乃至肝硬化。因此肝脏转移瘤经化疗后可能不为CT所显示,推荐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进一步诊断(∏级推荐),必要时推荐肝脏超声造影检查(In级推荐)。 2 .直肠癌下缘位置标定 建议标涉中瘤下缘与外括约肌下缘及耻骨直肠下缘距离,同时按照顺钟向点

数标注肿瘤所处象限,特别是标注肿瘤累及前1/4象限者(顺钟位10点~2点)。 3 .直肠癌的T分期 本次更新进一步明确直肠癌诊断TN分期诊断标准。特别提出,直肠癌侵犯盆腔脏器及结构,包括盆腔脏器(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精囊腺、子宫宫颈阴道卵巢、小肠及结肠等)、直接侵犯而非血行转移盆腔骨骼、盆底肌肉(坐骨尾骨肌、梨状肌、闭孔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等)、盆底神经、能棘或能结节韧带、直肠系膜外血管、脂肪等结构,即可诊断为直肠癌T4b期。 4 .直肠癌的N分期 临床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将改变治疗策略,特别需要明确非区域和侧方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依据,包括短径≥5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信号或回声不均。推荐标注区域淋巴结,包括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远端、直肠上动静脉旁、闭孔、骼内淋巴结,报告为CN分期。非区域淋巴结,包括骼外淋巴结、骼总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报告为CM 分期。如为直肠癌向下侵犯耻骨直肠肌以下,腹股沟淋巴结为区域淋巴结,报告为CN分期。至今尚无达成一致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标准。根据国内专家共识短径5~10mm为侧方淋巴结转移疑似阈值,短径≥10mm为诊断阈值。新辅助治疗后,尚无广泛认可的标准诊断肿瘤残留。下段直肠癌或cT3~4可

2023 CSCO胃癌指南更新要点(全文)

2023 CSCO胃癌指南更新要点(全文) 2023 CSCO 胃癌诊疗指南的新要点解读分三部分进行,分别是: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转移胃癌靶向治疗、转移胃癌免疫治疗。 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 一、在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更新: 可手术切除胃癌治疗的手术规范注释修改:对于肿瘤部位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肿瘤,D2 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二、可切除非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更新: 可切除胃癌整体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注释修改: 1.进展期胃癌术前治疗及围手术期化疗,DOS 方案也可以作为胃癌术前化疗的推荐(增加MATCH 研究注释说明)。研究显示,DOS 组和SOX 组术前新辅助治疗MRP 率分别为25.45 VS. 11.8%,RO 切除率为78.9% VS. 61.8%,3年PFS 分别为5 2.3% VS. 35%。因此,DOS 方案也可以作为胃癌术前化疗的推荐方案。 2.对于dMMR 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增加GERCORNEONIPIGA 及INFNITY 研究的注释说明。对于dMMR 患者的免疫治疗,免疫新辅助和辅助是未来发展趋势。GERCOR NEONIPIGA 研究及INFNITY 研究显示,PD1/PD-L1 抗体联合CTLA-4 体术前新辅助治疗pCR 率分别为59% 和60%。 3.对于pMMR 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增加DANTE 研究的注释说

明。pMMR 型胃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及放化疗目前也有很多研究数据发表,但目前数据尚不成熟。CPS 评分高的患者群有更高的pCR 率。 三、不可手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的注释修改: 强调MDT 框架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对放疗等治疗手段的考量,增加免疫联合放化疗的转化治疗研究数据注释说明。随着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CIs)联合化疗在晚期或复发性胃癌应用的增加,局部进展期胃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也获得了越来愈多的数据。 转移胃癌靶向治疗 一、一线靶向治疗更新: 1.注释增加靶向Claudin18.2 单抗zolbetuximab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CLND18.2 阳性且HER2 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III期SPOTLIGHT 临床研究结果

2023 CSCO胃癌诊断指南共识要点

2023 CSCO胃癌诊断指南共识要点 诊断基本原则 胃癌治疗前基本诊断手段主要包括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用于胃癌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和分期诊断。其他还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超声内镜和细针穿刺)、转移灶活检,以及诊断性腹腔镜探查和腹腔灌洗液评价。 胸腹盆部CT检查是治疗前分期的基本手段,MRI、腹腔镜探查及PET 分别作为CT疑诊肝转移、腹膜转移及全身转移时的备选手段。影像学报告应提供涉及cTNM分期的征象描述,并给出分期意见。 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胃癌术后系统组织病理学诊断(pTNM分期)为明确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全面评估胃癌病情进展、判断患者预后、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组织病理学依据。目前以肿瘤组织HER2表达状态为依据的胃癌分子分型是选择抗HER2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所有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胃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例均有必要进行HER2检测。推荐胃癌组织中评估MSI/dMMR状态。二代测序(NGS)和液体活检等在胃癌的应用处在探索和数据积累阶段。、 病理组织学诊断

注:当活检无法取得确诊时,刷片或灌洗液细胞学检测可用于确认是否存在肿瘤;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的腹水或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远处转移病灶活检等应按照相应临床病理常规进行处理与诊断;有条件的单位推荐使用标准化的病理报告模板,有助于诊断规范化与后续临床分析,报告模板供参考使用。 1.内镜切除(EMR/ESD)已成为早期胃癌有效的治疗策略。EMR/ESD 标本应由内镜或手术医师充分展开、固定于木板或泡沫板上进行钉板固定。按2~3mm间隔并垂直于黏膜面进行全部取材、制片观察。 2.第8版AJCC/UICC分期系统对胃癌和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GEJ)癌的分期标准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对于GEJ癌,若肿瘤侵及EJ线且肿瘤中心位于EJ线以下<2cm(Siewert分型为I型和Ⅱ型),采用食管癌分期标准;若累及EJ线但其中心位于EJ以下≥2cm或未累及EJ线的肿瘤(Siewert分型为Ⅲ型),则采用胃癌分期标准。因此,准确判断胃食管交界线的位置及其是否受到肿瘤侵犯对于评估这一区域肿瘤至关重要。 3.送检的分组淋巴结均应取材包埋,未经新辅助治疗的根治术标本应检出不少于16枚淋巴结,若为获得更准确的分期,获检淋巴结数量最好>30枚。为了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范围,推荐外科医师及病理医师按照胃区域淋巴结分组进行取材和分组报告。 4.胃癌组织病理学分类参照2019年版的《WHO消化系统肿瘤学分类》。病理诊断分型有困难建议提交上级医院会诊。

最新: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附表)

最新: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附表)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中国第二常见的癌症,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癌症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迅速上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自2017年发布第一版指南以来,每年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药物可及性及CSCO专家意见进行更新。今年的更新版发表在《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CJCR) 2023年第3期,下面是2023年版本与2022年版本相比的主要更新。 一、影像学更新要点 1.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中,“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肝脏MRI”名词更新。

2. 直肠癌下缘位置标定 3.直肠癌T分期:下段直肠癌的T分期统一,并对T4b进行了详细解释补充。 4. 新增MRF(直肠系膜筋膜)定义解释。

5. 直肠癌N 分期和引入TD概念:直肠癌N 分期重新进行了定义,将短径≥5 mm 作为标准,增加侧方淋巴结概念。另外还增加了TD (癌结节)概念,推荐放射医师标注。 6. 增加MRI & 安全手术切面附录注释,通过MRI 测量肿瘤与MRF 的距离确定安全手术切面。

7. 重新设定增加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 8. 新增结构化报告建议

二、内科治疗更新要点 1.MSI-H/dMMR患者姑息治疗“双免推荐” • Ⅲ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用药方案用于MSI-H/d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3类证据); Ⅱ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用药方案用于MSI-H/dMMR型且未使用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姑息二线及三线治疗(2A类推荐);

2021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转移性胃癌更新解读(全文)

2021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转移性胃癌更新解读(全文) 2021年CSCO指南大会于4月23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拉开帷幕。在24日上午的消化道肿瘤专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风华教授解读了2021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中转移性胃癌的更新部分。 内科治疗总则 对于无手术根治机会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目前公认应采取全身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抗肿瘤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化疗药物:比较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靶向药物:研究众多,目前进入临床实践的,仅限抗HER2药物曲妥珠单抗和抗血管生成通路药物阿帕替尼,尚缺乏其他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抗在晚期胃癌治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胃癌时空异质性强,肿瘤微环境复杂,东西方人群在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模式及药物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鼓励我国患者积极参与临床研究。 局部治疗手段如姑息手术、放疗、腹腔灌注介入治疗的价值和时机。 若人群选择得当,有助于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贯穿多学科综合治疗。 抗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患者营养状态的维持、并发症的积极防治。 更新要点: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选择 HER2阴性胃癌的一线治疗 I级推荐新增:“PD-L1 CPS≥5人群可采用化疗(FOLFOX/XELOX)联合纳武利尤单抗(IA类证据)”;III级推荐新增:“PD-L1 CPS≥1人群可采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IB类证据)” 注释增加:ATTRCTION-04、CheckMate 649研究结果描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在晚期一线治疗地位尚未确立,鼓励患者参加相关临床研究。 CheckMate 649研究是一项具有改变临床实践意义的临床研究,建立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PD-L1 CPS≥5 HER2阴性转移性胃癌的一线治疗新标准。

2022年CACA 胃癌整合诊治指南-化疗篇(全文)

2022年CACA 胃癌整合诊治指南-化疗篇(全文) 药物治疗 胃癌的药物治疗分为辅助、新辅助、转化、晚期治疗。辅助化疗适于D2 根治术后分期为Ⅱ期及Ⅲ期者,推荐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方案,并在6 个月内完成。 不可耐受联合方案者,可口服氟尿嘧啶类单药,不宜超过1 年。对未达到D2 或R0 切除者,推荐术后放化疗或多学科整合诊疗 辅助化疗建议始于术后4 周,化疗期间合理调整剂量。联合化疗不可耐受的患者可以减量或调整为单药,尽量保证治疗周期。 Ⅰa 期术后不推荐辅助化疗,Ⅰb 期术后是否需辅助化疗尚无充分证据。 Ⅱ期推荐方案为S-1 单药(口服至术后1 年),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 对cT4a/N+M0 或cT4b/N×M0 局部AGC,D2 根治术后8 个周期的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非劣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

DS 序贯S-1较S-1 单药进一步改善了Ⅲ期AGC 生存 对于明确无远处转移的局部AEG(cT3-4a/N+),推荐新辅助化疗。方案包括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或多西他赛方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尿嘧啶(FLOT)三药联合方案。 对AEG 推荐新辅助放化疗。对于cT4bNanyM0,Ⅳa 期建议多学科整合诊疗讨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周期数一般不超过3个月。化疗后应及时评估疗效、不良反应,避免增加手术并发症。靶向及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目前不推荐作为围术期治疗选择 对于难以实行R0 手术的晚期病例,可通过转化治疗提高生存率。指南推荐转化治疗Yoshida 分型对Ⅳ期胃癌进行临床分类。 对胃癌合并腹膜转移者,紫杉醇为主的三药化疗是转化治疗的基础。 P0CY1 者,采用腹腔内与全身性联合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intraperitoneal and systemic chemotherapy,NIPS)或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方案,在CY1 转阴后行R0 手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P1CY0/1、腹腔镜探查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

2021 CSCO:转移性胃癌治疗指南更新解读(全文)

2021 CSCO:转移性胃癌治疗指南更新解读(全文) 更新要点一:指南框架的更新 相较于2020版,新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进一步将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治疗细分为转移性胃癌的治疗与支持治疗两部分,前者新增了胃癌腹膜转移的综合治疗,后者包括了在胃癌治疗中不可忽视的营养治疗与常见并发症处理。 更新要点二:免疫治疗在HER2阴性胃癌的一线治疗推荐 具体内容:对于HER2阴性胃癌的一线治疗,Ⅰ级推荐新增:“PD-L1 CPS≥5人群可采用化疗(FOLFOX/XELOX)联合纳武利尤单抗(1A 类证据)”;Ⅲ级推荐新增:“PD-L1 CPS≥1人群可采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1B类证据)”。 更新依据:CheckMate 649研究建立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PD-L1 CPS≥5、HER2阴性转移性胃癌的一线治疗新标准。该研究评估了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对比化疗用于HER2阴性转移性胃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在CPS≥5的人群中,纳武利尤单抗+化疗与化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29%),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14.4个月,较化疗组延长3.3个月。次要研究终点分析显示,在CPS≥1和意向性治疗(ITT)人群中,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对比化疗均观察到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获益随CPS评分提高而增

加。此外,2021 AACR公布的CheckMate 649研究中国人群的数据显示,在PD-L1 CPS≥5、CPS≥1及意向性治疗(ITT)人群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的OS、PFS和客观缓解率(ORR)均显著优于化疗。总人群中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组的中位OS为14.3个月,中位PFS 为8.3个月,ORR为59%。此外,ATTRACTION-4研究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对比化疗用于不可切除或复发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中期分析显示,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0.45个月和8.34个月(HR=0.68,P=0.0007);两组的中位OS结果类似。因此,指南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HER2阴性晚期胃癌(CPS≥5)的一线治疗作为Ⅰ级推荐(1A类证据)。 KEYNOTE-062研究探索了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对比化疗用于PD-L1 CPS≥1的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PD-L1 CPS≥1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化疗改善OS的效果非劣于单用化疗,PFS和ORR适度获益。在PD-L1 CPS≥1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OS非劣效于化疗。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群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死亡风险下降46%。基于此,指南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作为PD-L1 CPS≥1人群的一线治疗作为Ⅲ级推荐(1B 类证据)。 更新要点三:对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患者,可采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2A类证据,Ⅱ级推荐)

慢性胃炎诊治指南解读2023CGC

慢性胃炎诊治指南解读2023CGC 自身免疫性胃炎在我国较少见,但在北欧和北美国家报道较多,所以我国尚缺乏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流行病学数据,需要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e 1.分类 慢性胃炎的分类尚未统一,一般基于其病因、内镜所见、胃黏膜病理变化和胃炎分布范围等相关指标进行分类。目前一般基于悉尼系统--主要基于病因、胃黏膜萎缩和胃炎分类。 基于病理所见可将慢性胃炎分成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 基于胃炎分布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其他特殊类型胃炎还包括巨大肥厚性胃炎、嗜酸细胞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肉芽肿性胃炎、感染性胃炎、放射性胃炎和化学性胃炎。 2、病因及临床表现 房教授首先提出,幽门螺杆菌(Ha/0分)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苗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等药物和酒精摄入是慢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 (1)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相关。 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自身抗体如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产生,此 类型胃炎主要表现为胃体萎缩性胃炎,伴有血和(或)胃液抗壁细胞抗体和(或)

抗内因子抗体阳性,严重者因维生素B12缺乏而有恶性贫血表现。 (2)部分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或伴随慢性胃炎,患者常合并上腹部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风湿性疾病可引起慢性胃炎,其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如腹痛、恶心呕吐、厌食、吞咽困难等,克罗恩病约7%的患者有胃部受累,多见于年轻患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也可引起胃炎。 心力衰竭、门脉高压症和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也可导致慢性胃炎,T殳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定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可引起慢性胃炎;心力衰竭、门脉高压症和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也可导致慢性胃炎,一般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尊麻疹患者在病情发作期可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这可能与血清中组胺升高有关。 慢性胃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腹胀和饱胀感等,与消化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上腹痛、不良症状谱相似。 部分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患者可能与心理应激、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等有关,因此还需重视慢性胃炎与消化心身疾病的共病情况。 自身免疫性胃炎早期常无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恶性釜血,以及维生素B12缺乏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合并I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他自身免疫病如I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风险增加。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在胃体萎缩前无典型临床表现,进展至胃体萎缩后,老年患者以维生素B12缺乏相关神经系统症状多见,而年轻患者常常因消化道症状或缺铁性釜血而就诊。 I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与AIG密切相关,是由于AIG导致壁细胞减少,低胃酸水平刺激胃泌素大量分泌所致。

2022年ESMO胃癌指南新疗法(全文)

2022年ESMO胃癌指南新疗法(全文) 疾病预防 2020 年,全球新发胃癌病例超过100 万(1089103),死亡768793 例。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风险群体数量的增加,疾病负担会继续增长。 约10% 胃癌表现出家族聚集性,高达3% 的病例具有遗传倾向。关于胃癌预防方面,指南建议如下: 如果怀疑有家族性癌症综合证,建议请遗传学家进行评估[V,A]。 基于人群的无症状个体内镜筛查仅适用于胃癌发病率极高的地区使用[V,B]。 诊断、病理及分子生物学 早期胃癌通常无症状。 晚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吞咽困难、乏力、消化不良、呕吐,体重减轻、早期饱腹感和/或缺铁性贫血。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非特异性症状不会被重视。总之,约60% 的胃癌患者因发现较晚或共病而失去根治

性治疗的机会。 内镜检查及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约90% 的胃癌为腺癌。除病理分型外,胃癌分子图谱可以更好地了解胃癌的亚型,也可能有助于识别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肿瘤内和肿瘤间异质性是胃癌的一个特征,它会导致诊断和治疗充满挑战。在诊断、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指南建议如下: 内镜活检应多处取材(5-8)以确保充分覆盖肿瘤全貌[IV,B]。 病理应该按照WHO 标准出具报告[V, B]。 可以采用免疫组化(IHC)和/或原位杂交扩增检测HER2 表达[I, A;ESCAT 评分:I-A],IHC 检测PD-L1 表达CPS 评分[I, A] 及MSI-H/dMMR [II, A; ESCAT 评分: I-B],这些都是有效的药物治疗的预测性标志物。 分期及风险评估 精细分期是患者可以得到适当治疗的基础。CT 对于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不一(62.5%~91.9%),全球目前缺乏统一共识标准。超声内镜对于淋

中华医学会胃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中华医学会胃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摘要 胃癌是我国最主要的癌症病种之一。近年来,胃癌的基础研究、预防筛查及诊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胃癌的规范化治疗取得较大的进步。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普通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内镜科、病理科、影像科及胃癌基础研究等多学科中青年学者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胃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笔者在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借鉴现有国际指南和专家共识,汲取精准医学新进展,适时推出的一部适合中国人群、服务临床实践、具有操作指导价值的胃癌诊疗指南。指南的内容覆盖胃癌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胃癌的规范化与个体化诊疗。 胃癌是我国最主要的癌症病种之一。近年来,胃癌的基础研究、预防筛查及诊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胃癌的规范化治疗取得较大的进步。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组织普通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内镜科、病理科、影像科及胃癌基础研究等多学科(MDT)中青年学者,对通过检索和梳理当前国内外文献诊疗指南证据类别的认定:1类(高水平)为严谨的meta 分析、大型随机对照研究;2类(中水平)为一般质量的meta 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

例-对照研究;3类(低水平)非对照的单臂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家观点。围绕胃癌的临床实践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胃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涵盖以下五个方面。 一、预防与筛查 (一)流行病学 据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Globocan 2020)[1],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年龄标化发病率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IR)分别为男性15.8/10万、女性7.0/10万。死亡率居第4位,总体死亡率为7.7/10万。近5年全球胃癌平均年发病例数为180.6万例,其中亚洲139.7万例(77.4%),中国68.9万例(38.2%)。我国2020年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新增47.9万例,ASIR分别为男性29.5/10万、女性12.3/10万;死亡率居第3位,死亡37.4万例,死亡率为15.9/10万。 (二)危险因素与癌前病变 1. 胃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患以下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肠化生、胃部息肉、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2)胃癌家族史;(3)胃部手术史;(4)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熏制食物摄入过多、水果蔬菜摄入量低等;(5)年龄>40岁;(6)男性胃癌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胃癌的发

2023CSCO胃癌指南更新要点

2023CSCO胃癌指南更新要点 2023 CSCO 胃癌诊疗指南的新要点解读分三部分进行,分别是: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转移胃癌靶向治疗、转移胃癌免疫治疗。 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 一、在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更新: 可手术切除胃癌治疗的手术规范注释修改:对于肿瘤部位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肿瘤,D2 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二、可切除非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更新: 可切除胃癌整体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注释修改: 1.进展期胃癌术前治疗及围手术期化疗,DOS 方案也可以作为胃癌术前化疗的推荐(增加 MATCH 研究注释说明)。研究显示,DOS 组和 SOX 组术前新辅助治疗 MRP 率分别为 25.45 VS. 11.8%,RO 切除率为 78.9% VS. 61.8%,3年 PFS 分别为 52.3% VS. 35%。因此,DOS 方案也可以作为胃癌术前化疗的推荐方案。 2.对于 dMMR 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增加GERCORNEONIPIGA 及 INFNITY 研究的注释说明。对于 dMMR 患者的免疫治疗,免疫新辅助和辅助是未来发展趋势。GERCOR NEONIPIGA 研究及INFNITY 研究显示,PD1/PD-L1 抗体联合 CTLA-4 体术前新辅助治疗 pCR 率分别为 59% 和 60%。 3.对于 pMMR 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增加 DANTE 研究的注释说明。pMMR 型胃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及放化疗目前也有很多研究数据发表,但目前数据尚不成熟。CPS 评分高的患者群有更高的pCR 率。 三、不可手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的注释修改: 强调 MDT 框架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对放疗等治疗手段的考量,增

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完整版)

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完整版) 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胃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胃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旨在保证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效果,为中国的胃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问题及推荐意见图片 (一)流行病学问题 临床问题1: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A)我国胃癌负担严重,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B)我国胃癌发病率呈现出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 (C)我国胃癌死亡率呈现出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 临床问题2:我国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我国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近年来有所升高,但总体依然较低 临床问题3:胃癌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A)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B)长期高盐饮食、烟熏煎炸食品、红肉与加工肉的摄入及不良饮食习惯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C)吸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D)重度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E)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足量摄入蔬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二)筛查和早诊早治结局

临床问题4:筛查相关胃部肿瘤病变组织学分型和病理学分期 (A)胃癌的组织学分型包括乳头状腺癌、低黏附性癌(包括印戒细胞癌和非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等 (B)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TNM分期系统(第8版),胃癌病理学分期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临床问题5:胃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定义 (A)胃早期癌指癌组织仅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论是否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B)胃癌前病变指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学变化,即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 临床问题6:胃癌前病变检出率情况 我国胃癌前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年龄越大癌前病变检出率越高,

2023年中国慢性胃炎指南(全文)

2023年中国慢性胃炎指南(全文) 2023年4月22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承办的《2022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发布研讨会在上海圆满举行。《2022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是对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的更新和升级。现《老年临床医学》就临床问题和推荐意见和大家一起分享: 1.临床问题1: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推荐意见1-1:慢性胃炎是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较高。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1-2: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1-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与胃癌发病率呈正相关。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推荐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国外文献

多统称为广义的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按照Correa模式向胃癌进展的重要阶段,是H.pylori感染、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H.pylori感染率不同有关。我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指出,累及全胃的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肠腺化生、肠化)的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的胃癌发生风险。 2.临床问题2: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分类 推荐意见2-1: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2-2: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和(或)阿司匹林等药物和酒精摄入是慢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 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强度:强推荐 胆汁、NSAID和(或)阿司匹林等药物、酒精可通过不同机制损伤胃黏膜,这些因素长期损伤胃黏膜所导致的疾病,其炎症反应较轻,本应属于胃病(gastropathy)范畴,但通常仍将其作为胃炎。这些因素是H.pylori阴性

2023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指南(最全版)

2023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指南(最全版)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胃癌患者数67.91万、死亡人数49.8万,发病率、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1]。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2],而大部分早期胃癌经内镜下规范诊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3]。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消化内镜治疗早期胃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作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病变的微创手术,经过数年的发展,其技术已日渐成熟,目前国际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内镜下切除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5,6,7,8,9]。然而,ESD治疗早期胃癌易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对内镜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一份2012年我国消化内镜治疗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仅14.8%(25/169)的被调查医院有能力独立开展ESD操作,且主要为省级医院[10]。因此,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和总结出我国胃癌ESD围手术期管理的诊疗规范,为更多患者提供微创治疗的契机,是摆在我国临床医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我们制定了《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指南》。其中,ESD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ESD手术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恢复至医源性溃疡愈合的全过程[11]。

因此,本指南将围绕胃ESD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胃ESD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标本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胃ESD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胃ESD适应证 由于ESD仅对病灶进行局部切除,无法进行胃周淋巴结清扫,故只有当淋巴结转移风险低且病灶可完整切除时方可实施ESD。因此,把握ESD治疗的适应证极为重要。 表1 推荐的ESD治疗适应证 根据2000年Vienna分型(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的分类与其基本相同),非浸润性肿瘤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原位癌、可疑浸润癌[12,13,14,15]。研究发现,胃非浸润性肿瘤术前病理过低诊断率较高,即术前活组织病理检查常低估了病灶的组织学类型[13,16,17,18,19,20,21,22]。一项纳入468例术前病理为胃非浸润性肿瘤患者的研究显示,ESD术后205例被确诊为腺癌,术前组织学类型低估的误诊率高达44%[19]。另一项纳入208例术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