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中考总复习语文一遍过无死角——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考点透视

语句的衔接与排序属于“语言连贯”的考察范围,“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语言连贯”是中考考查句子运用的一个重要考点,最为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选句填空型,一是语句排序型。语言连贯题的两种命题形式实质是相同的,都是排列句子的语序。其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律性考查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知识讲解

语句衔接与排序的原则

把若干句子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注意句子内容的衔接,语气的通顺畅达,也就是要注意连贯。

1.句子衔接要做到:

(1)话题保持同一,对于记叙类,陈述的角度要一致,即陈述对象(通常就是主语)不可轻易更换;对于议论类,观点前后要一致,观点和材料要保持一致。

(2)内容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3)语句要前后照应,比如问与答的照应,前面的排序与后面的排序的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句式的前后照应,关联词的前后照应等。

2.调整句子应遵循:

(1)中心和思路是排序的内在依据,因此明中心理思路最为重要。明中心,对于记叙说明类,要明确记叙说明的对象;对议论类,要明确论题或论点。理思路,记叙说明类,要理出记叙说明的顺序,议论类要理出论证的顺序和层次。

(2)抓语言标志。比如前后呼应的关联词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词语,重复出现的相同句式,前后对应的句子,表示顺序的词语等,这些都是排序的依据,应充分加以利用。

调整句子的顺序,一般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定中间。也有的从局部开刀,再逐步扩展到全体,比如说,首先认准了⑤和③连在一起,且必须⑤句在前,③句在后,如果有选项,凡不是⑤③排列的选项一律排除,然后再把剩下的选项比较一下,找出不同点,对照文句,很容易选出答案。如果无选项可以利用,排定⑤③后,再看⑤与哪一句有关联,③与哪一句有关联,这样一步一步排下去,也能调整好全部语序。

语句衔接与排序的方法

语句的衔接与排序是句子根据语段的语意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解答这类题要抓住八个字:瞻前顾后,确保一致

.........。一致包括:角度一致(陈述对象、时间、空间);思路一致;话题一致;语体一致;句式一致;感情色彩一致;前后照应;语言衔接紧密等。

1.“话题同一”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在表现一个中心意思时,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而任意转换话题,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即语句不连贯。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话题、叙述角度)是否保持同一,是“语句衔接题”常见的解答思路。

2.“句间关系吻合”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句子的排列与组合也是考查学生衔接能力的手段之一。几个句子先说哪一个,有着一定合理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等)。

3.“句间顺序合理”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分句或句子之间常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一个复句、句群或语段,前后语句之间若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就会造成语句的脱节。因此,句间的关系必须吻合其内在的逻辑。根据上下文,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4.“语境氛围协调”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前人论文,有所谓的“乐境”“哀境”之分,描写性或想象性语段往往根据不同的情景,作出相应的描述。如写景语段,要分析清楚景物的特征及观察角度。色彩有明快、暗淡的区别,而不同色彩的景物描写中所寄寓的感情自然是各不相同的;写景的视角有远眺、近观、俯视、仰望等区别。选填这一类语句要充分考虑到原文语境,在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做到与原文的协调。

5.“词语照应、暗示”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能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词句。

6.“短语类型一致”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短语、句子,我们可以根据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对称性,来选择所填的语句。

7.“句式关联”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从所处语句的地位和作用上看,不外乎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在语段的开头,选填的语句有概括、总结和提示作用;二是在语段的中间,多用来承上启下或过度照应;三是在语段的末尾,用来总括或呼应。

8.“音韵和谐”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的对称(前文已述),二是上下文的押韵。语句节奏和韵律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结构更加紧凑,语意更为流畅。

题型解读

选句填空型

1.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_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___ _,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解析】语句衔接题是中考常考的题型之一。这类题往往从语法、逻辑、语意、语境等方面设置干扰项迷惑考生。回答时要注意:(1)看语意的呼应连贯;(2)看结构的对应一致;(3)看句意间的逻辑顺序;(4)看情景场合的协调。本题由“轻轻摇曳”“丝丝奏鸣”“微漾”等词语可以看出风吹过的“逍遥”,看不出“喧哗”与“躁动”;“缕缕清香”容易使人“沉醉”。所以①处应选“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与后面的“薄薄”相搭配,②处应选填“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以体现风的轻柔、有耐心。

【答案】D

2.下列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喜爱竹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美好的品格:它用淡泊豁达的胸襟面对自身的平凡朴实,它用感恩眷恋的情怀回报土地的宽厚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它顽强执著地对抗着漫天雪雨风霜的世界。

B.它对抗世间的雪雨风霜总是那么顽强执著。

C.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对抗雪雨风霜的世界。

D.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抗击世间的雪雨风霜。

【解析】四个选项的句式都不相同,提示我们可以从句式角度入手解题,认真分析已有句子的句式特点,选出与其句式一致的句子即可。

【答案】D

3.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奥运会的圣火跨越了千山万水,传遍了五洲四海。无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哪种信仰的人们,都会从奥运圣火的传递中,感受到它彰显的进取精神,领悟到它承载的友谊信息,体会到它倡导的和平宗旨。“圣火”的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让世界各地了解北京奥运,把世界人民汇聚到五环旗下

B.表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色,把世界人民汇聚到五环旗下

C.让世界各地了解北京奥运,弘扬了和平与友谊的奥运理念

D.表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色,弘扬了和平与友谊的奥运理念

【解析】从所给语段看,前两句写的是北京奥运圣火向全世界传递的是进取精神、友谊信息、和平宗旨,选项的内容应该是写落脚点,即写圣火传递将产生的影响和效果。B、D两项“表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色”的内容未与所给语段的“感受”“领悟”“体会”相对应,而C项后一句只提及“和平”“友谊”,却忽略了“进取”,且“弘扬……理念”也没有与“无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哪种信仰的人们”相应。因此只有选A。

【答案】A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高清课堂——中考语文逐题突破系列语言衔接篇ppt4-5】

北京的中轴线被称为皇城古都的“龙脉”,它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条中轴线将继续延长。新规划的中轴线由三段组成:中间是记录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轴线”,向北是记忆奥林匹克运动在北京的“现代轴线”,向南是永定门外具有可持续发展广阔空间的“未来轴线”。三段轴线有机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性地发展了现代北京的城市格局。

A.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建立现代轴线和未来轴线为标志

B.在保留北京古都风貌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轴线和建立现代轴线为标志

C.在体现北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建立未来轴线和现代轴线为标志

D.在体现北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轴线和建立未来轴线为标志

【解析】从所给语段内容来看,围绕的核心是“历史轴线”“现代轴线”“未来轴线”,缺一不可。B和D就是因为忽略了“现代轴线”而错误。而C项的语序不当,因为前文的顺序是“现代轴线”和“未来轴线”,而且,这也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先了解历史,再观看现在,最后展望未来。正确的答案是A。

【答案】A

5.将“不仅皇家建筑如此,民间建筑中也频繁出现狮子的形象”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在古代小品建筑中,人们最熟悉的形象莫过于狮子。(B)我们参观北京故宫,从天安门进去,首先见到的是天安门前金水桥左右的两只石雕狮子;进了紫禁城,在太和门两旁又可以见到两只铜铸的狮子;内廷的入口乾清门左右也有镀金的铜狮子。(C)在民间,稍微富有的人家总喜欢在门口的抱鼓石上雕两只小石狮子。各地城乡的寺庙、衙署,农村的祠堂门口,都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狮子。(D)狮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人概是因为人们喜欢狮子守门所带来的喜庆与安详,喜爱“狮子狮子,事事如意”所蕴涵的意义吧。

【解析】该句在语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衔接句。要找到“皇家建筑”和“民间建筑”分界的地方。

【答案】C

语句排序型

1.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②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③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

④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等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

A.③④②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解析】方针、政策是相照应的,保护环境显然与第③句相照应,而合法权益显然与“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等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一句相照应。剩下的一句是干扰项,它是对前三者的总结性陈述,放到最后。所以答案选D。

【答案】D

2.(2016•江西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步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

【解析】根据内容写诗和小说等的差别,可以先确定②为首句;再根据选项确定①或⑥为第二句①句因果继承③句,讲文学作品都可以当诗来看;接着叙述诗比其他文学类别的优势,因此可以确定这三句;最后通过排除法排除其他的错误选项。

【答案】B

3.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②“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③我们为什么活着?④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⑤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A.③①④②⑤B.②⑤①④③C.④①⑤③②D.③①⑤②④

【解析】根据先问后答,回答中先总写后分解,先抽象后具体,以及前后对应的逻辑关系来判断。

【答案】D

4.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轻淡的,,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④① B.②③ C.②① D.④③

【解析】②③句比喻不当,与语境不符。

【答案】A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打开中国地图,把目光①(A、聚齐B、汇总C、聚焦)到四川东北部的连绵山岭之中,你会发现巴中这块土地。这里的光雾山植被丰富、云雾缭绕,诺.水河溶洞群清幽奇曲、规模 (hóng)大,小巫峡斧砍剑劈、险(jùn)奇丽,这些都是巴中难得的自然生态资源。全国十大石窟之一的南龛摩崖造像,三国张飞夜袭巴中智擒严颜的传说故事,②恩阳古镇由明清古代建筑群组成的,以及大山深处的川江号子,这些都是巴中宝贵的人文财富。尤其值得巴中人自豪的是革命时期留下的红军文化,南龛山顶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通江县王坪村的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还有平昌县的刘伯坚烈士纪念馆,这些都是镌.刻着共和国历史的座座丰碑。③能否世世代代传承这些精神资源,是巴中拥有灿烂明天的条件之一。

(1)给文中加红的字注音。

诺.水河镌.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规模 (hóng)大险(jùn)奇丽

(3)从括号内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①处横线上。

(4)调整第②处画线句子的语序,使之与上下句衔接自然、句式一致,调整之后的句子为:

(5)第③处画线句子是个病句,修改之后的句子为: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题。其中(4)题考查了语句的衔接。根据上下句的提示,将短语类型保持一致即可。

【答案】(1)nuò juān (2)宏峻(3)C (4)由明清古代建筑群组成的恩阳古镇(5)能(够)世世代代传承这些精神资源,是巴中拥有灿烂明天的条件之一。

02中考总复习语文一遍过无死角——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考点透视 《新课程标准》有关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考查要求是: 1.准确理解辨析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2.能辨析词语的语体色彩,并理解其不同的表达作用。 3.能准确辨析、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4.能准确辨析理解同义词、近义词和多义词的含义及用法。 5.熟练掌握生活中常用的俗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 6.熟练掌握常用关联词的用法。 考查方式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具体有以下几种: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或者指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当(恰当)的一项。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指出下列句中词语使用不当(恰当)的一项。此类题目考查的范围比较宽泛:内容可能涉及关联词语的使用、词语的含义,也可能涉及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甚至词性。 3.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内容也常常跟关联词、词义、词性以及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有关,考查点同2,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知识讲解

细致辨析词语 所要辨析的词语,一般都是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要求考生明确判断词语的范围大小,词义的轻重程度,以及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搭配。还要掌握多义词的不同义项。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三种。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焦躁”可引申为“气恼”“发怒”;比喻义是词语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意义,如“手足”比喻“兄弟”,“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 一、词义的分类。 1.单义词:一般为科学术语,专有名词,常见事物的名称,近年中考不考此类。 2.多义词:一般分为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3.同义词:分等义词(即意义相同)、近义词(即意义相近)两类。 4.反义词:分意义相反或意义相对两种。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同义词的辨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词义的轻重程度。例如:“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 2.词义范围的大小。例如“事件”与“事故”,“事件”范围大,“事故”范围小。 3.词的感情色彩。例如:“教诲”和“教训”,“教诲”是褒义词,“教训”是中性词。“人”和“家伙”,“人”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家伙”含有轻蔑的感情色彩。 4.词的语体色彩。例如:“吓唬”与“恐吓”,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语。“黎明”与“拂晓”,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用语。 5.词的适用对象。例如:“爱戴”适合对上级、长辈,“爱护”适合对下级、小辈。 6.词的搭配关系。例如:“模糊”与“含糊”,不能互换使用,可以说“说话含糊”“字迹模糊”,但不能说成“说话模糊”“字迹含糊”。 7.词的词性功能。例如:“营利”是动词,意思为“谋求利润”;“盈利”一般作名词,指“利润”。再如,“阻碍”为动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障碍”为名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 三、词义的辨析方法。 1.从词的构成上分析如“周密——严密——精密”,其辨析重点在“周、严、精”三字上,“周”意在全,“严”意在紧,“精”意在细。 2.从词语意义上辨析。辨析过程中,可根据语意的轻重来判断,如“优良——优秀”,语意前轻后重;也可根据范围的大小来判断,如“战役——战争”,范围前者小而后者大。又如“教学——教育”,范围前者小而后者大。 3.从词语感情色彩上辨析。如“鼓励——鼓动”两词,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又如“机智——狡猾”,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 4.从语体色彩上辨析。一般地说,口语表达比较亲切、和谐,书面语表达则严肃、庄重。如“妈妈——母亲”,前者是口语表达较亲切,后者是书面语表达比较庄重,又如“惦记——思念”,前者用于口语,后者用于书面语。 5.从语法功能上辨析。在辨析过程中根据搭配的对象来判断,如“颁布——颁发”两词,“颁布”通常和法律、法规、条例等词相搭配,而“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通常是证书、奖品等。还可根据造句的习惯来判断。如“就义——献身”,可以说“英勇就义”,也可以说“英勇献身”,而“献身

04中考总复习语文一遍过无死角——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巩固练习 选句填空型 1.(2016•山东淄博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读忠烈传,宜。读奸佞传,宜。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 2.(2016•山东潍坊中考)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 ..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蚀/侵袭) 和无人问津 ....;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却也无冤无悔 ....的寂寞 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①。花瓣左右对称 ..,②。 ..,向外弯曲 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 ....,(而且/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③。它虽最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 彩/精华)。 A.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 辫 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 姑娘 3.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量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请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________ A.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B.没有大海的壮阔,但要有小溪的优雅。 C.没有小溪的优雅,但要有大海的壮阔。 D.没有小溪的优雅,可以有大海的壮阔。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________,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好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消失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5.结合语境,填人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晚报》2012年4月7日讯(记者窦媛媛)据市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

2020年中考考点16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文考点一遍过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即用语简洁,表达清晰。总的来说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不重复啰唆,不晦涩,没有歧义。首先考虑“简”: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句子里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其次要考虑“明”:句子的意思不要晦涩难懂,让人一下子听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要确定,不要有歧义。考查形式一般为辨析和修改病句、语段写作等。 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排序题,要求将一组顺序打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复位题,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到合适的位置;衔接题,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和句子,使语意连贯。 “得体”要求语言表达适合情境条件。具体内容包括:内容得体、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等。 “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运用词语要贴切,注意分寸,把握好褒贬色彩。“准确”在语言运用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敬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 “鲜明”是语言运用的原则之一。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态度鲜明地表情达意,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具体是指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 “生动”,就表达效果来说,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重炼字炼词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灵活地运用句式。为了使语言生动,必须努力做到:(1)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从形声色等方面对事物进行形象地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3)注意句式的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押韵和谐,力求语言的声律美,让人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考查形式有选择题、改错题、分析鉴赏题等,常结合仿句和修辞等能力综合考查,不单独考查。

04中考总复习语文一遍过无死角——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考点透视 语句的衔接与排序属于“语言连贯”的考察范围,“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语言连贯”是中考考查句子运用的一个重要考点,最为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选句填空型,一是语句排序型。语言连贯题的两种命题形式实质是相同的,都是排列句子的语序。其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律性考查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知识讲解 语句衔接与排序的原则 把若干句子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注意句子内容的衔接,语气的通顺畅达,也就是要注意连贯。 1.句子衔接要做到: (1)话题保持同一,对于记叙类,陈述的角度要一致,即陈述对象(通常就是主语)不可轻易更换;对于议论类,观点前后要一致,观点和材料要保持一致。 (2)内容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3)语句要前后照应,比如问与答的照应,前面的排序与后面的排序的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句式的前后照应,关联词的前后照应等。 2.调整句子应遵循: (1)中心和思路是排序的内在依据,因此明中心理思路最为重要。明中心,对于记叙说明类,要明确记叙说明的对象;对议论类,要明确论题或论点。理思路,记叙说明类,要理出记叙说明的顺序,议论类要理出论证的顺序和层次。 (2)抓语言标志。比如前后呼应的关联词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词语,重复出现的相同句式,前后对应的句子,表示顺序的词语等,这些都是排序的依据,应充分加以利用。 调整句子的顺序,一般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定中间。也有的从局部开刀,再逐步扩展到全体,比如说,首先认准了⑤和③连在一起,且必须⑤句在前,③句在后,如果有选项,凡不是⑤③排列的选项一律排除,然后再把剩下的选项比较一下,找出不同点,对照文句,很容易选出答案。如果无选项可以利用,排定⑤③后,再看⑤与哪一句有关联,③与哪一句有关联,这样一步一步排下去,也能调整好全部语序。 语句衔接与排序的方法 语句的衔接与排序是句子根据语段的语意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解答这类题要抓住八个字:瞻前顾后,确保一致 .........。一致包括:角度一致(陈述对象、时间、空间);思路一致;话题一致;语体一致;句式一致;感情色彩一致;前后照应;语言衔接紧密等。 1.“话题同一”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在表现一个中心意思时,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而任意转换话题,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即语句不连贯。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话题、叙述角度)是否保持同一,是“语句衔接题”常见的解答思路。 2.“句间关系吻合”类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句子的排列与组合也是考查学生衔接能力的手段之一。几个句子先说哪一个,有着一定合理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等)。

42中考总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知识讲解(提高) 数学一遍过无死角

中考总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知识讲解(提高) 【考纲要求】 1.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用等分圆周画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及全面积; 2.结合相关图形性质的探索和证明,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正多边形和圆 1、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1)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 (3)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 (4)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中心到正多边形各边的距离.(正多边形内切圆的半径.) (5)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 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1)将一个圆n(n≥3)等分(可以借助量角器),依次连结各等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 (2)这个圆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3)把圆分成n(n≥3)等分,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这个圆叫做正n边形的内切圆. (4)任何正n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多边形性质: (1)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 (2)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当边数是偶数时,它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中心就是对称中心.

(3)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它们周长的比,边心距的比,半径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要点诠释: (1)正n边形的有n个相等的外角,而正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所以正n 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是360 n ; 所以正n 边形的中心角等于它的外角. (2)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周长的比等于它们边长(或半径、边心距)的比.面积比等于它们边长(或半径、边心距)平方的比. 考点二、圆中有关计算 1.圆中有关计算 圆的面积公式:,周长. 圆心角为、半径为R 的弧长. 圆心角为,半径为R ,弧长为的扇形的面积. 弓形的面积要转化为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差来计算. 圆柱的侧面图是一个矩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的圆柱的体积为,侧面积为,全 面积为.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高为的圆锥的侧面积为,全面积为,母线长、圆锥高、底面圆的半径之间有. 弓形的面积 (1)由弦及其所对的劣弧组成的图形,S弓形=S扇形-S△OAB; (2)由弦及其所对的优弧组成的弓形,S弓形=S扇形+S△OAB. · O A B · A B O m · A B O 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