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科普5种中成药,针对消渴病,改善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请遵医嘱使用

糖尿病科科普5种中成药,针对消渴病,改善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请遵医嘱使用

1,七味地骨胶囊

成分:郁金、地骨皮、紫苏子、龟甲(制)、地龙、水蛭、冬虫夏草。

适应症:滋阴润燥,化瘀通络。用于阴虚血瘀所引起的消渴,Ⅱ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2,天麦消渴片

成分:天麦消渴成方五味子、麦冬、天花粉、吡考啉酸铬。

适应症:滋阴,清热、生津。用于消渴病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

3,消渴丸

成分:消渴灵成方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

适应症: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4,天黄参消渴口服液

成分:地黄、天冬、人参、五味子、薏苡仁、黄精

适应症: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证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可改善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倦怠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

5,消渴降糖胶囊

成分:番石榴叶。

适应症:生津止渴,甘平养胃,涩敛固阴。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消渴症;轻度及中度成年型

糖尿病。

消渴症

消渴症 消渴症 编辑本段辨证治疗 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病。 编辑本段上消(肺热津伤) 证见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 1.主方玉泉丸(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加减 处方:天花粉、葛根各30克,生地黄、麦冬各15克,黄芩10克,五味子6克,山药、石斛各20克。水煎服。

2.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降酮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黄芪40克,生地黄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川芎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15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生牡蛎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2)人参白虎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白参10克,粳米20克,甘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编辑本段中消(胃热炽盛) 证见 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苔黄干,脉滑数。治法 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方药

1.主方玉女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麦冬、生地黄、玄参各15克,石膏、天花粉各30克,黄连、栀子、知母各10克,牛膝12克。水煎服。 若大便干结者,可合调胃承气汤。 2.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参黄降糖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大黄、桂枝各6—12克,桃仁9~12克,玄明粉3-6克,甘草3克,玄参、生地黄各12。15克,麦冬12克,黄芪30—45克。水煎服。 (2)萝卜汁(来春茂《新中医》1987.8) 处方:红皮白肉萝卜,捣碎榨取汁,每日服100一150毫升,早晚各服1次,7日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

治糖尿病妙方(方12首)

治糖尿病妙方(方12首) 绍金命理医理求是的博客治糖尿病妙方(方12首) 转载2015-03-26 21:21:03 治糖尿病妙方 1二冬汤 【来源】清·程国彭《医学心悟》 【歌诀】二冬汤用天麦冬,黄芩荷叶天花粉, 人参知母生甘草,阴虚内热服之良。 【组成】天门冬6克,麦门冬9克,天花粉3克,黄芩3克,知母3克,荷叶3克,人参15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养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解】方用天冬、麦冬、天花粉、荷叶、知母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人参益气补肺;黄芩、甘草合知母清肺除热。综观全方,扶正与祛邪兼顾,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为辅,共奏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之功。 【主治】上消,症见渴而多饮、肺热咳嗽、痰少、舌红、脉细数。可用于糖尿病、百日咳、肺结核以及阴虚内热之咳嗽等病症。 【加减】若糖尿病多饮多尿,加生地、熟地、淮山药、山

萸肉;咳嗽不止,加百部、前胡、射干;咳而呕,加生姜、竹茹、枇杷叶;气阴虚,加沙参、太子参。 2玉液汤 【来源】现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歌诀】玉液汤治糖尿病,山药知母鸡内金, 葛芪五味天花粉,临证治疗用时多。 【组成】生山药30克,生黄芪15克,知母18克,生鸡内金(捣细)6克,葛根45克,五味子9克,天花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生津,润燥止渴。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不能布津、胃燥津亏之消渴病。方用黄芪、山药益气助肺,升阳布津;配以知母、天花粉滋阴润燥止渴;葛根升阳解肌,生津止渴;五味子益肾敛阴;鸡内金消食健胃。合而用之,可使阳升而阴应,有行云施雨之妙,既补元气,又生津液,妙用无穷。 【主治】消渴病,气不布津,肾虚胃燥,症见口渴引饮、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混浊,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加减】若小便次数多,加人参;服药后渴虽止而小便仍多者,加山萸肉;若并发疮疖者,加鱼腥草;伴夜盲者,加苍术、玄参;兼有肺结核者,加冬虫夏草、女贞子、旱莲草。3易简地黄饮子

消渴

消渴 定义: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 随着路透社对中医糖尿病技术的报导,消渴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中医学概念。光明日报转发评论《聂文涛糖尿病理论就是消渴理论》更明确指出了中医消渴理论的价值[1]。 消,或作痟,乃消渴、消谷、消烁、消耗、消弱、消瘦无力之义。按:消,《说文·水部》:“尽也。”《释名·释疾病》:“弱也,如见割削,筋力弱也。”《正字通·水部》:‘消,又消渴病。俗做痟。”清·余云岫《说文解字病疏》:“欲饮也。” 渴,或作(渴欠),乃口渴善饮水之义。按:渴,《说文·水部》:“尽也”段注:“渴、竭,古今字。古水竭字多用渴,今则用渴为(渴欠)字矣。”《说文·欠部》:“(渴欠),欲饮歠,从欠,渴声。”段注:“渴者,水尽也,音同竭。水渴则欲水,人(渴欠)则欲饮,其意一也。今则用竭为水渴字,用渴为饥(渴欠)字,而(渴欠)字废矣,渴之本义废矣。” 消渴,或作“痟渴”、“消(渴欠)”。《释名·释疾病》:“消(渴欠):(渴欠),渴也,肾气不周于胸胃中,津润消渴,故欲得水也。” 由此可见,消渴者,乃水尽而口渴,渴欲饮水之义也,即口渴善饮水。 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素问·奇病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梁书·王僧孺传》:“吾无昔人之才而有其病,癫眩屡动,消渴频增。” 清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 李素善公,谓其轻信庸医,致大病。自后消渴作,逾年竟不起。” 消渴是一个古老的中医概念。近年来,消渴概念逐步被理解成为人体高消耗应激。原来曾经被禁止或限制的谷物,重新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食物。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谷物保护等指导原则重新成为主流意识[2]。 消渴总论 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又称消瘅、肺消、消中。消渴病变脏腑在肺胃肾。燥热伤肺,则治节失职,肺不布津;燥热伤胃,则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燥热伤肾,则肾失固摄,精微下注。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气郁化火,或劳欲过度,耗伤肾阴,均可诱发该病。常见证型有:①肺热津伤型消渴。证见烦渴多饮,口干尿多,舌边尖红,脉洪数。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消渴方加味。②胃热炽盛型消渴。证见多食易饥,体瘦便秘,苔黄脉滑。治宜清胃火,生津液。方用玉女煎加味。③肾阴亏虚型消渴。证见尿频量多,口干腰酸,舌红脉沉细。治宜滋阴固肾,方用六味地黄丸。该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证见尿频,饮一溲一,腰膝酸软,面黑耳干,舌淡脉沉细。方用金匮肾气丸。消渴兼证较多,可并发肺痨、痈疽、目疾、中风等病证。此外,

消渴病的辨证要点,各证型的症状、治法及代表方药

消渴病的辨证要点,各证型的症状、治法及代表方药 消渴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甚高的一种疾病,尤以中老年发病较多。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内伤疾病,要及时辨别糖尿病的病位,病性及并发症,;根据症候特点,辨证分型,分证论治,并做好预防和调养。那么消渴病有哪些辨证要点?又如何辨证分型,开方用药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给那些需要的人一份治疗保障。#哆咖医生超能团# #健康科普排位赛# 一、消渴病的辨证要点 1.辨病位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根据其表现程度的轻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通常把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辨标本本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的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虚,并可导致阴阳俱虚之证。 3,辨本证与并发症多饮、多食、多尿和乏力、消瘦为消渴病本证的基本临床表现,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特点。本证与并发症的关系,一般以本证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证,随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发症。但亦有少数患者与此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三多”及消瘦的本证不明显,常因痈疽、眼疾、心脑病症等为线索,最后确诊为本病。 二、中医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整理)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物列表

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列表 分类查看 本药品列表被可按中成药和西药分类查看: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物列表 治疗糖尿病的西药列表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列表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30R)Ⅰ型或Ⅱ型糖尿病. 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效优泌林、中效优泌林针笔芯)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中性胰岛素注射液激素类药。可降低血糖、纠正糖尿病所引起的糖及其他代谢紊乱.用于治疗严重糖尿病. 中效人胰岛素注射液(中效优泌杰、中效优泌林)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新诊断的I型糖尿病患者,对低纯度的动物胰岛素过敏,脂质萎缩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以及手术、外伤、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 二甲双哌片 二甲双胍(原料药)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尤其是肥胖者,用本类药物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对某些磺酰脲类无效的病例有效,如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较各自的效果更好。用于饮食疗法无效,特别是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单用或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本品可作控制症状不满意的辅助药物.适用于肥胖或非肥胖的NIDDM病人,特别是超重的NIDDM病人的首选药,可单独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NIDDM病人,也可与磺脲类合用于单用磺脲类控制不满意的病人,合用可以加强疗效。本品可与胰岛素合用并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90%以上的病人都有效或可改善高血糖,原发失效者< 10%,包括因胃肠反应而不能继续服药者;继发失效每年平均5%~10%,失效标准是指空腹血糖> 7.8mmol/L(> 140mg/d).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单独使用本品,建议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控制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本品还可和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并用以控制2型糖尿病人血糖。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消渴、糖尿病及并发症秘方集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消渴、糖尿病及并发症秘方集 消渴——三消汤(姜春华方) (组成)生石膏30g,知母15g,麦冬15g,石斛15g,生地黄20g,山茱萸12g,山药12g,桑白皮12g,墨旱莲12g,女贞子12g。 (功效主治)养阴润肺,益胃生津,补益肝肾。用于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之消渴病。 (方解)生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善治邪热郁肺和肺火炽盛型上、中消症;知母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两药共为主药。配桑白皮清肺热,黄连清胃火,黄柏泻肾火,麦冬、石斛润肺养胃生津,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补肾滋阴,山药补脾胃益肺肾,山茱萸酸涩微温,既能平补肝肾,又能收敛同涩,益肾固精。上药共具滋阴润肺、益胃生津之效。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消渴——六味地黄加减方(邓铁涛方) (组成)熟地黄12g,生地黄12g,怀山药60∼90g,黄芪30∼60g,山茱萸15g,泽泻10g,云茯苓15g,牡丹皮10g,玉米须30g,仙鹤草30g。 (功效主治)滋阴益肾,健脾益气。用于中老年消渴。 (方解)邓老认为滋阴益肾、健脾益气乃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而六味地黄丸其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在此基础上加强益气之功,则能符合治疗要求。本方熟地黄、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黄芪健脾益气,用量要大,有气复津还之意,共成三阴并补收补肾治本之功,亦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茯苓、泽泻健脾利水,牡丹皮消虚热,虽然补泻并用,但以补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地黄配熟地黄,山药配黄芪有明显降血

糖作用,且山药能抑制胃排空运动及肠管推进运动,能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抑制血清淀粉酶的分泌,而仙鹤草、玉米须亦有降血糖作用。 (加减)消谷善饥加生石膏、玉竹;口渴多饮明显加沙参、天花粉;气短自汗加太子参;小便清长加桑螵蛸、巴戟天、肉桂;尿浑浊如脂膏,盗汗加知母、黄柏;头晕头胀加钩藤、白芍、牛膝;胸闷心悸加丹参、石菖蒲、郁金;形体肥胖加佩兰、荷叶;视物模糊加谷精草、青葙子;瘀血重者加桃仁、红花、水蛭。 (验案)陈某,男,44岁,2000年10月入院。多饮、多食易饥、多尿半年,空腹血糖高达17.0mmol/L,常服达美康、美迪康等药物,多饮多尿症稍好转,但多食易饥如故,空腹血糖降至11.0mmol/L,后未能进一步改善,遂要求服用中药治疗。入院时精神倦怠,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为消渴,证属脾肾气阴两伤。邓老查房后,嘱病人坚持糖尿病饮食外,予以基本方,其中怀山药用至90g,黄芪用至60g。日2剂,饭前1小时服用,1周后,病人自觉胃脘饱胀,纳食减少,无易饥感,且体力渐增,大便成形。2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至7.05mmol/L,每日1剂,再服药2周,血糖稳定在5.6mmol/L左右出院,后在门诊以原方出入继服巩固治疗,追踪3个月,血糖在正常范围。 (方源)温子龙.邓铁涛治疗中老年消渴病经验拾零.山西中医,2001,17(5):4 糖尿病——降糖活血方(祝谌予方) (组成)广木香10g,当归10g,益母草30g,赤芍15g,川芎10g,丹参30g,葛根15g,苍术15g,玄参30g,生地黄30g,生黄芪30g。 (功效主治)气阴双补,活血降糖。治疗气阴两虚兼瘀血型糖尿病,不仅能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尿糖,而且可以纠正异常的血液流变性指标,预防和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方解)方中生黄芪、生地黄、苍术、玄参益气阴、补脾肾以治本,俾气阴旺则血行畅;丹参、葛根、当归、川芎、赤芍、益母草、

玉泉胶囊说明书_玉泉胶囊作用于副作用

玉泉胶囊说明书_玉泉胶囊作用于副作用 玉泉胶囊养阴益气,生津止渴,清热除烦。主治气阴不足,口渴多饮,消食善饥,糖尿病属上述证候者。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玉泉胶囊说明书,供大家阅读! 玉泉胶囊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玉泉胶囊 商品名称:玉泉胶囊 【主要成份】天花粉、葛根、人参、麦冬、地黄、黄芪、茯苓、乌梅、甘草、五味子。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酸甜、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养阴益气,生津止渴,清热除烦。主治气阴不足,口渴多饮,消食善饥,糖尿病属上述证候者。 【规格型号】0.5g*10s*4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4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定期复查血糖。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0.5g*10s*4板/盒。 【有效期】36 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90631 【生产企业】因科瑞斯药业(营口)有限公司 玉泉胶囊特点 09国家新医保甲类药品 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起到温和降糖的作用,协同用药更能

减轻西药副作用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快速消除临床症状 阻止各种并发症 安全无毒副作用 十味玉泉胶囊说明书 【产品名称】十味玉泉胶囊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0091 【产品类别】中药产品 【剂型】胶囊剂 【规格】0.5g*48粒 【成分】天花粉、葛根、麦冬、人参、黄芩、地黄、五味子、甘草、乌梅、茯苓 【用法用量】4粒/次4次/天 【主治功能】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阴两虚之消渴病。症见:气短乏力、口渴喜饮、易饥烦热 【产品特点】 1、改善症状:能迅速缓解Ⅱ型糖尿病常见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2、糖脂双降:有降低血糖、血脂的双重作用,对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有显著降脂作用。 3、预防治疗并发症:对糖尿病性眼病、肾病、心血管及微循环障碍等并发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4、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药物所含的人参多糖、黄芪多糖、天花粉蛋白均可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改善糖尿病病人体质。 5、纯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少,适于长期服用。 6、临床有效率高:十味玉泉胶囊具有益气生津、滋肾养阴、清热除烦、止渴、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的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降低血糖和改善临床病症的作用。用十味玉泉胶囊治疗后空腹血糖有

天麦消渴片说明书

天麦消渴片说明书 天麦消渴片(富格)滋阴、清热、生津。用于消喝病气阴两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天麦消渴片说明书,欢迎阅读。 天麦消渴片商品介绍 通用名:天麦消渴片 生产厂家: 河北富格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9007 药品规格:0.12g*24片 药品价格:¥85元 天麦消渴片说明书 【通用名称】天麦消渴片 【商品名称】天麦消渴片(富格) 【拼音全码】TianMaiXiaoKePian(FuGe) 【主要成份】吡考啉酸铬、五味子、麦冬、天花粉。 【性状】天麦消渴片(富格)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后显棕黄色;味微甜。 【适应症/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生津。用于消喝病气阴两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 【规格型号】0.12g*24s 【用法用量】口服,第一周一次2片,一日2次,以后一次1-2片,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小儿和重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3、请将此药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4、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天麦消渴片(富格)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

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铝塑包装,每板24片。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9007 【生产企业】河北富格药业有限公司 天麦消渴片(富格)的功效与作用天麦消渴片(富格)滋阴、清热、生津。用于消喝病气阴两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 天麦消渴片服用常见问题 天麦消渴片为片剂,主要成分是由4味药组成的,其中含有麦冬、天花粉,对于药品的成分是它突显药品功效作用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那么,天麦消渴片有什么功效? 天麦消渴片的功效是滋阴、清热、生津。用于消喝病气阴两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天麦消渴片具体的功效有以下几项: 1.天麦消渴片可在较短的时间里将血糖降低到较低水平,又可提高外周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稳定、持久的降糖效果,并有效地控制血糖及并发症的发生。 2.天麦消渴片作为新一代功能性降糖药,既能修复胰岛P细胞,又能提高胰岛素的摄取作用。使现在胰岛细胞能充分利用、休息,达到保护胰岛功能的目的,延缓了病程、延长了寿命。临床观察显示:服用天麦消渴片的病人,一改过去的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的病态,变得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享受健康人生。 3.天麦消渴片无毒副作用,不损害胰岛素功能,使患者免除了“继发性失效”的后顾之忧。 4.服用天麦消渴片,不会产生副作用,亦不会造成低血糖反应。这对中老年人,实在是一种易于掌握,安全可靠的降糖药。 临床经验显示天麦消渴片应当口服。推荐每日剂量一次2片,每日2次。因为所治疗疾病的性质,天麦消渴片应当长期使用。另外由

治疗消渴症(糖尿病)28偏方,专治燥热灼肺,中焦炽热

治疗消渴症(糖尿病)28偏方,专治燥热灼肺,中焦炽热 1、糖尿病,燥热灼肺,耗伤津液,烦渴引饮,口干咽燥,尿多而频,皮肤干燥。 花粉120 生石膏90 山药45 生地玄参各30 沙参24 玉竹麦冬各20 知母18。 水煎日服一剂。 2、糖尿病,中焦炽热,消谷善饥,尿黄尿频,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大便干结,舌红或舌苔黄燥。 花粉120 生石膏 90山药45 生地黄芪熟地玄参白术何首乌各30麦冬玉竹各20 知母18。日服一剂。 3、糖尿病,真元不足,下元不固,小便频数而量多,尿如脂膏,形体消 瘦,倦怠乏力,腰膝酸软。 花粉60 山药40 黄芪白术枸杞子各30 生地熟地各20 山茱萸桑螵蛸黄柏各12。日一剂 4、糖尿病,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四肢酸软或身痒。 黄连人参各10 花粉泽泻各20。共为未,每次3克日服3次。 5、党参黄芪玉米须桃树胶各30 蚕蛹15 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柏子仁熟地各12。日服一剂。 6、白芍40 甘草8 水煎日服一剂。 7、黄芪玄参丹参益母草各30 山药苍术葛根生地熟各15 当归赤芍川芎木香各10。日一剂。 烦渴、饥饿感明显加天花粉生石膏玉竹各30 知母10;肾阳虚加附子肉桂各10; 头痛头晕加夏枯草石决明各30 槐花菊花钩藤各15; 视物不清加青葙子枸杞子决明子谷精草女贞子菊花各15; 疮疡痈疽加二花公英地丁各30 黄芩10 8、山药15 沙参石斛生地花粉泽泻各12 麦冬茯苓各10 丹皮

鸡内金各6。 9、花粉60 黄芪葛根山药各30 茯苓20 玄参15 白术8 苍术6。日服一剂。 10、乌梅50 丹参30 党参15 玉竹叶青2 元参沙参天花粉各10。日服一剂。 11、生石膏30 黄精20 黄芪15 天花粉芦根人参须各10 五味子黄连各5 甘草3。日2剂。 12、黄芪18 山药15 人参天花粉白术各10。日服1-2剂。 13、生地60 山药菟丝子山茱萸五味子各30 丹皮泽泻茯苓莲肉各24 肉桂15。为未蜜丸。每服15克日3次。 14、山药花粉各30 黄芪生地各12 知母党参麦冬山茱萸五倍子各9 五味子3。日一剂。 15、地骨皮生地各50 山茱萸山药玉竹枸杞子女贞子麦冬天花粉何首乌乌梅各30 甘草10 砂仁5。日一剂。 16、党参山药黄芪石膏生地茯苓各30 黄连黄芩知母天花粉天冬麦冬金毛狗脊鸡内金五味子青皮各10。 17、葛根石斛天花粉生地山药生石膏乌梅各30 黄芪沙参天冬麦冬各 20 玄参知母各15。日一剂。 18、生石膏50 金樱子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知母各25 麦冬石斛生地各20 党参15 五味子10。 阴虚著加山茱萸15; 血糖不降加苍术玄参各15; 尿糖不降加黄芪山药萆解各15; 心火偏盛加黄连白微各10。 19、黄芪25 熟地山药各20 覆盆子巴戟天菟丝子山茱萸各15 五味子10 附子8 砂仁5。 20、花粉90 玉竹山药山茱萸天冬黄芪麦冬生地熟地泽泻人参各15。日服一剂。 21、生地300 天冬白术各120为未,每次冲服15日服三次。 (1)黄连未每冲5克日三次。

周萧阳消渴症(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周萧阳消渴症(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周萧阳消渴症(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_周萧阳_新浪博客 消渴症(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祖国医学对消渴症(糖尿病)的论述是符合近代医学理论的。 现代医学认为: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下视丘、第四脑室底之机能紊乱或器质性病变均可引起或加剧糖代谢紊乱。通过高级神经中枢影响糖代谢紊乱。通过高级神经中枢影响代谢的途径有二:一是通过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及植物神经的作用于各脏器中的糖代谢过程,由于神经中枢的功能失调,致使血糖超过肾糖阈,血中糖由肾外排,肾小管和集合管无法回收大量血糖最后导致肾疲劳,肾功能下降,出现恶性循环。治疗糖尿病必须根据这些原理组方,方剂才能合理。其组方原则包括强壮中枢,调整整体,补益肝胰二脏和补肾四个方面。 强壮中枢,是首要的,消渴病是神经功能紊乱,由于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调节失常,所以在组方时,黄芪应用四两,中药二千六百余味中,大脑中枢的强壮药只有黄芪为好,黄芪具有能发汗,能止汗,既能治多尿,又能利尿,治疗上具有这样的双向性。实际上起到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双重作用。疾病如同顽石,百斤重,必须有超过这个重量的力才能撤走,减少则不行。用药治疗病症,同样喻此理。 协调整体。解决糖尿病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其基础治疗。选用小柴胡汤以调整整体,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以交感神经的亢奋占优势,迷走神经受抑制为其病理变化,故同时选用专门中药抑制交感神经,使用花粉扶植迷走神经,因消化道内分泌由迷走神经支配,一旦受到抑制,则出现口干舌燥。糖元由肝脏贮存,如果交感神经亢奋就会把糖元从肝脏内动员出来。 补益肝胰二脏,也是不可忽视的治则。因交感神经的兴奋,导致

专家解锁:中医治疗糖尿病,流传百世的药方!

专家解锁:中医治疗糖尿病,流传百世的药方! 糖尿病在中医属于“消渴”的范畴,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消渴。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症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症。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中医将糖尿病的“三多”谓之“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其病机与虚(气虚、阴虚)、燥(燥热)、血(淤血)有关,一般认为阴虚燥热为主,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肺、胃、肾之损伤是消渴病的病位基础,水液代谢紊乱是消渴病的病理基础。 上消属肺,肺热伤津。多饮而口渴、口干不止,小便如常,多形体肥满、体力减退,血糖、尿糖偏高。病情仍算轻微,治疗以清热生津、润肺止渴为主。 中消属胃,胃热积盛。进食多而容易饥饿,饮水多而小便短赤,消瘦、乏力、便秘,血糖、尿糖偏高。病已伤及内脏,治疗以清胃泻火、养阴生津为主。 下消属肾,肾阴亏虚或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口渴多饮且尿频量

多、浑浊如膏,腰膝酸软。病情已趋严重,治疗以补肾滋阴、益气润燥、调和阴阳为主。 中医认为,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三脏之中,虽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因病程较长,需要辩证治疗和调养。 消渴症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通过长期药物调理才能恢复健康,注重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流传于世的药方有: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黄芪40克,生地黄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川芎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15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生牡蛎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参黄降糖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大黄、桂枝各6—12克,桃仁9~12克,玄明粉3-6克,甘草3克,玄参、生地黄各12。15克,麦冬12克,黄芪30—45克。水煎服。

治疗糖尿病、甲亢、消渴、渴饮无度、气阴不足等------玉壶丸

治疗糖尿病、甲亢、消渴、渴饮无度、气阴不足等------玉壶丸 导读:玉壶丸,别名天花粉丸(《奇效良方》卷三十三)、天花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主治消渴,引饮无度。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甲亢、消渴、渴饮无度、气阴不足等证。 组成人参瓜萎根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麦门冬煎汤下。 主治消渴,引饮无度,气阴两虚。 方解 《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和《素问·腹中论》:“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 《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脾瘅的治疗,在于祛除有余之湿浊,所谓“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胃脉……瘅成为消中”和《灵枢·师传》:“夫中热、消瘅则便寒……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谈的是消瘅的病机是阳明胃热。 本方所治消渴,引饮无度,即为上消,乃肺燥阴虚所致。肺脏燥热,津液不布,则口干舌燥,渴而喜饮,引饮无度。治宜生津止渴。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尤善补肺脾之气,使气旺则津生而渴止,瓜蒌根(即天花粉)清热滋阴,生津止渴,共成凉润补益之剂,以麦冬煎汤送下,乃取其滋阴润肺之功。方名“玉壶丸”,服本方可使水津滚滚而来,若饮玉壶之琼浆焉。 加减化裁 若肺中燥热较重,加石膏、知母清热润燥;若阴津不足较重,加麦冬、天冬以养阴润肺。口苦、苔黄腻者,是夹有湿热阴虚,加黄连、

石斛、麦冬、天花粉;取东垣清暑益气汤之意。气短、乏力、胸闷明显,是太阴中气下陷,加生黄芪、山萸肉,取张锡纯的升陷汤之意。汗多,气短,脉弱,是气阴两虚明显,加麦冬、五味子、乌梅,取生脉散之意。便溏、舌质淡者,是太阴阳气不足,加干姜,白术,取理中丸(汤)之意。腰膝酸软,目花耳鸣者,是胃火旺肾水竭,加生地、山茱萸、石斛,取六味地黄丸之意。心烦,失眠,口苦苔黄腻,是少阴火旺水亏,心肾不效,加黄连,阿胶,取黄连阿胶汤之意。 禁忌消渴由胃火炽盛或肾阴亏虚所致者,慎用。 同名方 玉壶丸-《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编辑播报 【组成】青嫩皂荚针半斤(拍破,用河水5升浸2-7日,入砂石器中煮去4升,存1升,又入藕汁半升、白蜜1两,再用慢火熬成膏,稀稠得所,去尽火,放冷),枳壳1两(针扎于灯上烧存性,入酒中浸过),胡桃仁10个(依前法),没药2钱(研),阴地椿根白皮2两(焙干,取1两,末用),乳香2钱(研)。 【主治】肠风病,年深不效。 【制法】上药除前膏外,后5味为末,入在前膏内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肠风,煎木贼汤送下;痔疾,荆芥汤送下;常时泻血,米饮送下;空心,日3次。 医案精选 江某某,女,46岁。好肥甘油腻,劳心不已,素肥胖肉赘,没看过医,未体检过。有糖尿病家族史。 一诊:2005年8月6日 口干引饮伴神疲乏力、体重减轻7.5公斤2个月。两次查空腹血糖分别是12.7和13.6,尿糖+和++,考虑为2型糖尿病,拒服西药,来看中医门诊。 刻诊:口干,日饮水达3000ml以上;胃口好,食量大,未节食;小便量增,尤其夜尿1-2次;脸色失泽,目稍干,视稍糊,心稍悸烦,

国医大师公开治愈糖尿病的秘方,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国医大师公开治愈糖尿病的秘方,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中医解析消渴病消渴,西医称之为糖尿病,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秘方公开中医学的消渴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余在多年的临床中采用自拟红参降糖散治疗初期、中期的消渴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方药:红参、黄芪、麦冬、天冬、葛根、苍术、山药、玄参、花粉、五味子、鸡内金、山萸、枸杞、丹参、当归、赤芍、生地各50克。用法:研成细粉,过80目筛,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方剂解析本方乃综合几位著 名医家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拟成,用红参是吾师张琪之宝贵经验。张琪是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有一年在人民大

会堂参加国宴时,与甘肃的一名老中医同桌共餐,谈到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时这位老中医说:“根据我多年的临床体会,红参一药,不可或缺,有之则效增,无之则效减。”张琪将这一经验应用于临床,果如其言。一般医生认为消渴,乃热病也,红参性温,用之不宜。殊不知消渴之征表现为倦怠无力,口渴尿多,一派阴虚气虚之象。红参之性微温,为益气生津止渴之极品,大补元气,与麦冬、五味子同用,即生脉散,可益气养阴,强心复脉;配以生地、天冬、麦冬、玄参、花粉养阴生津之效更胜一筹。用黄芪、葛根;玄参、苍术者,乃采纳了北京名医施今墨治疗消渴的经验,他在多年的临床中观察到这两组对药,有明显的降血糖和尿糖的作用。用山药、鸡内金者,乃汲取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张锡纯治疗消渴的经验,他创立的滋膵饮不失为治疗消渴的名方。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补肾健脾,血糖可以恢复正常他认为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是消渴产生的病因之一,故用山药、鸡内金补脾健脾,以复运化之功,以固后天之本。消渴尿多乃肾虚不固,常出现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等症状,故用山萸肉、枸杞子以补肾缩泉,健固先天之本。用丹参、当归、赤芍者,盖因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日久,血虚乃成,故用以补血活血,母实则子不虚也,此乃恩师张琪之经验。打开应用保存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综合病症。以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证候群,以及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现代病因特点,临床分为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明显缺乏伴胰岛素抵抗)、特异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4型)四种类型(根据1996年WHO对糖尿病(3型)诊断分型的修定标准)。I型糖尿病大多自幼年发病,有酮症酸中毒倾向;Ⅱ型糖尿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肥胖者居多。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伴发眼、神经及心、脑、肾等血管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此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 【病因病理】 糖尿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素体阴虚;外因为恣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感受热毒等,致火灼阴津,燥热内盛,而发消渴。 病理变化主要为燥热阴虚。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儒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则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又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热胃燥,肾阴亏乏,故多饮、多食、多尿相互并见。证延日久,气阴两伤,则见疲倦消瘦之症。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

肌肤,则为水肿。燥热阴虚,常生变证:如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内灼,炼液成痰,血炽成瘀,痰瘀互结,痹阻胸脉,则发胸痹;痹阻经络,蒙蔽心窍,则发中风偏瘫。 【诊断要点】 1.临床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倦乏力等,也有症状不典型者。 2.实验室检查多次静脉空腹血糖≥7.o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lmmol/L,或随机血糖≥11.lmmol/L。(必要时重复一次)。无高血糖症状但属可疑者,宜做糖耐量试验。此外,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及病情观察。 【辩证分型】 1.肺胃燥热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见于糖尿病早期。 证候分析:肺热炽盛,耗伤津液,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胃火炽盛,则消谷善饥;消灼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胃津不足,大肠失润测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均为肺胃热盛之征。 2.气阴两虚症状:口干唇燥,尿频量多或混浊,神疲乏力,头晕目糊,腰膝酸软。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见于糖尿病中期。

1型糖尿病--分4型用药--上中下消渴3案--郭士魁

1型糖尿病--分4型用药--上中下消渴3案--郭士魁 37.治消渴惯用方 消渴病的多饮、多食、多尿这3个主证,区分为上、中、下三消,消口渴引饮明显,少食多尿,舌红少津,一般精神尚好,燥在上焦。中消阳明燥热,热能消谷,以多食善饥症状比较明显,伴有便秘、口渴,形气较实。下消表现以多尿为主,消瘦乏力明显。 消渴之病基本在肾,以阴衰阳盛为特点,故滋阴清热为治疗之大法。但上、中、下三消的具体治法有所不同。 上消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中消以清胃养阴。 下消滋阴补肾。 郭老治疗本病常用中药有:党参(升高血糖)或太子参,上、中、下消均用。 若气虚明显同用黄芪、天花粉、知母养阴生津,上、中消亦多用之。 丹皮、栀子清血分热,对降血糖有一定作用。 生地滋阴清热,三消均常用之。 山药健脾胃,善饥者蒸食鲜山药可以代饭用。 菟丝子原“局方”治消渴用量可达25~30克。 大石斛生津,也常用。 黄连苦寒清火,常以3~6克粉剂冲服。 体质肥胖的轻型患者亦可用单方治疗,如单用石斛加葫芦茶等。 (1)消渴方1 天花粉15~30克,黄连10克,生地10~15克,麦冬、知母各10~12克。 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系热盛之征。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上消多偏实证,精神体质均较好。由于胃火熏灼,或心火移热于肺,肺阴耗伤,肺津不能输布则烦渴欲饮,口干舌燥,小便频多,乃

燥热内燔,故渴欲饮水以自救,饮水虽多,亦不能奉化为津液,肺失治节使水液直趋于下,皆从小便出。治疗以清热养阴为主,多用清火泄热药,方中重用天花粉,以生津止渴;佐以黄连,清心降火;生地、麦冬、知母养阴增液,服药时最好加点藕计。 (2)消渴方2 人参10克,生石膏15~20克,知母10~12克,甘草10克,粳米10~12克,黄连6~10克,鲜生地30克。 苔黄腻厚而燥,烦渴引饮,脉洪大者乃阳明气分燥热,消烁气阴。 学习和使用体会 本方系用白虎加人参汤合千金黄连丸,便秘患者可以胡黄连代替生地,用量适当增加。 病例:张某,男,51岁。1975年12月8日初诊。糖尿病病史18年,现有口干渴,食欲亢进,夜尿频数,烦躁,乏力。检查:舌质红,苔薄白,唇燥,脉细。 郭老诊后辨证:三消。治以清热养阴,益气补肾。处方: 党参、生地各18克,黄连6克,生黄芪18克,菟丝子24克,女贞子、天冬各12克,天花粉24克,枸杞子9克,葛根18克。 服7剂后,口渴减轻,体力增加,乏力感减轻。舌质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加知母12克继服。服药7剂,口渴明显减轻,饮食控制,无饥饿感。体力明显好转,夜尿3次。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前方加山茱萸12克继服。进前方14剂,无自觉不适感,每日进食250克,无饥饿感,夜尿1~2次,体力基本恢复正常,舌质正常,再用6剂。本例糖尿病病史18年,有口干渴,食欲亢进,夜尿频数,乏力为三消证,属肺胃蕴热,消谷善饥,胃热熏灼,移热于肺,肺阴耗伤,肺津不能输布则烦渴欲饮,尿频数乃燥热内燔,故饮水自救也不能奉化为津液。脉细,乏力,夜尿多,为肾精亏损、肾阴被耗、肾虚不固而尿频数,予以清热养阴,益气补肾。党参、生黄芪补气;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山茱萸补肾固精;黄连清热;生地、葛根、天花粉、天冬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3)中消用凉膈散。

名医名方】推荐47)——糖尿病

名医名方】推荐47)——糖尿病 1、【神仙减水法】《证治准绳》 【主治】三消渴疾,日夜饮水无度; 【配方】人参、天花粉、知母、黄连、苦参、麦门冬、浮萍、扁豆、黄芪各30克;黄丹少许。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止渴; 【服法】上药共为细面。每服3克,每日2次。 【按语】消渴,是以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肌肉消瘦、“三多一少”症状为其特征的疾病,其伴有小便混浊、口甘、尿味发甜等症状,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但不是西医的尿崩症。消渴病通常分为三种:口渴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小便多或混浊为“下消”,统称“三消”。本方所治为“上消”症,症见日夜饮水无度,上消病变中心是肺胃燥热,方中以人参、黄芪、麦冬、天花粉益气生津养阴,其中天花粉是治消渴病的要药;知母、黄连、苦参清热除烦;浮萍、扁豆也是历代医家治疗消渴病的药物,《千金方》之浮萍丸,即以其与天花粉配伍治消渴病,扁豆治消渴饮水,在《仁存堂经验方》中也有明确记载。诸药合用,消渴症痊,饮水也就一天一天少起来,以致患者逐渐恢复正常,故名曰之“神仙减水法”。 2、【神仙散】《普济本事方》 【主治】糖尿病、渴饮不止; 【配方】白浮石、蛤粉、蝉蜕(去头足》各等份。 【功效】益气养阴; 【制法】上药共研细面。 【服法】每服9克,用鲫鱼胆7枚取汁调服。 【按语】糖尿病是由于缺乏胰岛素造成的。因此这种病人宜多食些富于植物蛋白类的食品,又有些植物油的东西,如:海澡、黄豆、蘑菇等,但切忌暴饮暴食。 3、【糖尿病灵验方】(朱进忠方) 【主治】糖尿病,烦渴多饮;

【配方】生石膏15克;黄芪18克;知母15克;黄连10克;五味子10克;黑豆250克。 【功效】清热养阴; 【服法】先煎黑豆,再煎前五味,合在一起服。 4、【六神汤】《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主治】糖尿病; 【配方】莲房、葛根、枇杷叶、灸甘草、天花粉、黄芪各等份。 【功效】补气养阴、生津止渴;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服法】水煎服,每服12克,每日2次。 【按语】糖尿病还可也用黑木耳、白扁豆各斤许,晒干,研为细面,每日二次,每次9克,效果很好。

消渴(糖尿病)名医秘验方

消渴(糖尿病)名医秘验方 消化散(主治食欲不振、小儿厌食症):①麦芽四两,鸡内金三钱,莱菔子五钱,酒粬五钱,共炒黄,研成细末,瓷瓶密封贮存。一岁以下每服六分,一日三次;一岁以上,随年龄酌加。②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焦山楂10克,炒莱菔子6克,炒鸡内金5克,共研细末,加淀粉1—3克,用白开水调成稠糊状,临睡前敷于患儿肚脐上,再用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不愈者,间隔1周,再行第2疗程。兼有乳食停滞加陈皮6克、酒大黄5克;兼有脾湿中困,加白扁豆10克、薏苡仁10克;兼有先天不足,加人参3克(或党参6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兼有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0克、山药10克、白术6克;兼有恶心、呕吐,加半夏6克、藿香6 克、枳壳6克;兼有大便稀溏,加苍术10克、诃子6克。③酸木瓜、小茴香、蔓荆子、甘草各等量,共为细末。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克,小儿酌减。④山楂30克,苍术10克,木香5克,粳米或山药适量,前3药共为细末,每次6—10克,以粳米或山药煮汁送服,日3次。功能消积化滞,健脾除湿,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泻等症。⑤生山楂270克,牵牛子15克,共研为末,过100目筛即可。1—2岁每次1克,2—4岁2克,4岁以上每次3克,均日服3次,冲服或水煎服。⑥张氏消化散(张学礼):炒鸡内金10克,焦三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使君子10克,广陈皮10克,春砂仁10克,紫豆蔻10克,生大黄10克,共为细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温水冲服,每次1—3克,日三次。 增液逐瘀汤(段行武):大秦艽10克,炒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没药6克,五灵脂6克(包煎),地龙10克,生地黄20克,京元参15克,天门冬10克,麦门冬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功能养阴清热、活血止痛,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发于头部加川芎10克,蜈蚣3条;发于躯干部加延胡索10克,炒香附15克;发于上肢者加片姜黄10克;发于下肢者加怀牛膝10克;胃脘部不适,大便溏泄可酌加砂仁6克,山药20 克以开胃健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