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制冷由四大要件组成

最简单的制冷由四大要件组成
最简单的制冷由四大要件组成

最简单的制冷由四大要件组成:①压缩机;②冷凝器;③节流阀;④蒸发器;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冰箱,正好由这四要件加上箱体组成,箱体就好像冷库。不过电冰箱上的③节流阀在技术上由相同作用的毛细管替代。首先讲讲什么叫制冷。制冷两字只能说是技术上的术语,严格讲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那国的科学家能制造出“冷”来。那到底什么是冷,先举例说明:在寒冬腊月,气温降到-5℃,我们说今天天气真冷,可东北人说不冷;在大伏天,气温在+32℃时,我们会说不算热,但气温突然降到+25℃,我们会说太冷了;这冷是随着人的常识来定的,在物理学中没有冷的定义。在工程中冷是跟着生产需要而定的。如老总问,冷库打冷了吗?你说打冷了,这个冷是指-18℃;老总问,水果库温度稳定吗?你说很稳定,这回答的含义是水果库温度稳定在±0℃了,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对冷的定义。但是我们还是把这种利用机械设备把降温对象降到所需温度的方法叫制冷,这就是术语。什么叫制冷,比如我们将装有一公斤20℃冷水的水壶放到一块烧到500℃的铁板上,没有多久水就开了,如果不拿开水壶,不多久水就干了。大家和说钢板在对水加热,反过来也可以说水在对钢板降温。而且,降了多少度,都可计算出来,因为一公斤水从20℃升到100℃,它需要外界提供它80大卡热量,水从100℃到烧干,它需要外界提供539大卡热量,也就是说一公斤20℃冷水烧到干,要外界提供619大卡热量。如果按制冷的角度它从外界或钢板中提取了619大卡热量而变成了水蒸汽,使钢板降温了,这就是制冷,是利用水对钢板制冷。如果将水倒在钢板上,那就更直观了。在上述的制冷过程中,如果钢板的大小一定,并排除外界空气的降温因素,那么钢板降了多少度,是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在这里所述及到的‘热量’、‘温度’、‘大卡’、‘℃’等物理量,我想学过物理的人都能理解。初中物理就讲到,热量总是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绝不可能反过来进行。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热量后,它的温度也会降低一些。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冷系统,将商品中和空气中的热量向比商品温度更低的制冷剂传递,达到降低商品温度的目的。我们的制冷系统与锅炉的制热系统在热力学上来讲是完全一样的,它们的热传导公式也完全一样,我们先以锅炉作比拟,进一步讲讲制冷剂在制冷时的作用。上面讲的烧水壶也可算是一只锅炉,不过水烧开了,我们就灌热水瓶了,如果我们在壶嘴上套根管子,通到浴室,那就可以洗桑拿了,水壶就成小锅炉了。要注意的是这时水壶中的水永远是100℃,水壶出口处的蒸汽温度也是100℃,为什么不是110℃,不是90℃?这是因为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温度是100℃,这是水的物理性能所决定了的。在青藏高原,大气压力较低,水70℃左右就开了,没有高压锅就只能吃夹生饭,而在高压锅里,温度可达到110℃,因为高压锅排气阀的重量,刚好使锅内压力保持在1Kg/CM2表压力(实际是2个大气压)。一般小型锅炉可烧4Kg/CM2表压力蒸汽,蒸汽温度也接近140℃,锅炉中的水温也与蒸汽温度一样也是140℃。煤气炉的火头温度可达1000℃左右,火头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的温度上升直达沸点,一公斤水从沸点到烧干(全部变成蒸汽),将从煤气火头中带走的热量与上面所讲水壶给钢板降温是一样的,接近壶底的火焰是一个降温过程。锅炉中的煤燃烧温度在1200℃左右,没有锅炉中水的降温,锅炉中的排管将被烧塌。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在这里的水就是制冷剂。反过来水蒸汽进了浴室马上凝结成小水珠(雾气),放出热量使浴室内温度上升,同样一公斤水烧成的一公斤蒸汽,汽在浴室里放出539大卡热量后全部变成水,在蒸汽变成水的时候,小水珠的温度是100℃,这是一个冷凝过程。当然小水珠会继续放出热量而降低温度,等水珠变成水滴落到地上或附在墙壁上时,只有30℃左右

了,这就不是冷凝过程了,而只是普通降温过程。同样将锅炉蒸汽通到室内热水汀(室内供热排管)中,热水汀对蒸汽来说就成了冷凝器,如果供应的蒸汽压力是1Kg/CM2表压力(实际是2个大气压),热水汀表面温度就是110℃,热水汀向室内空气散发热量,使室内温度上升,而蒸汽就在热水汀内冷凝成水,如果向室内散发了539大卡热量,热水汀内就冷凝下来1公斤水。按制冷角度来讲,这整个过程就是煤燃烧的热量被水吸收而沸腾,成为蒸汽,蒸汽带着吸收来的热量来到热水汀,热水汀的表面向空气散发了热量,蒸汽失去热量后又从新冷凝成蒸馏水,这水可通过设备回到锅炉继续使用。现在回到制冷的四大要件:

①压缩机,与空气压缩机原理一样;

②冷凝器,可以理解为热水汀或做酒业的蒸馏器(锡锅);

③蒸发器,可以理解为上面所讲的水壶或锅炉;

④节流阀,可以理解为从楼上高位的热水汀到锅炉之间,加一只阀,开小一点,让蒸馏下来的水流进锅炉继续使用,不让热水汀中的水流光了使锅炉中的蒸汽反冲回热水汀,这一点与我们制冷不同,因为整个系统是均压的,而制冷系统冷凝部分是高压的,节流阀是控制制冷剂合理分配给蒸发器,让蒸发器处于正常的制冷工作状态。在电冰箱上制冷的四大要件是:

①压缩机,藏在冰箱后面,圆头圆脑的家伙;

②冷凝器,就是在冰箱后面的散热片;

③蒸发器,在初期的单门冰箱中的冻结框,可以看得很清楚,拆开无霜冰箱的内衬也能看到冷风机一样的翅片管;

④节流阀,在冰箱后面有一段绕成螺旋状的细铜管,那就是毛细管。冰箱的外壳就相当与冷库外体。在制冷行业中,制冷剂可以是水、氨、F12、F22、F502、液氮等等。空调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就是以水作为制冷剂使用。电冰箱中使用的是F12,在大冷库的制冷系统中用的是液态氨(不是氨水),液态氨的性质在氨的物理性能表上可以查到,它在一个大气压下的蒸发温度是-33.3℃。如果将液氨从常温的钢瓶中放出,一出钢瓶它立即变为-33.3℃的液氨(因为外界是一个大气压),如果流到水泥地上,水泥地的温度立刻使它沸腾,这是水泥地的热量传给了液氨,使液氨蒸发成汽态氨,水泥地的局部也很快降到-30℃左右,如果流到水泥地上的液氨正好是一公斤,要使液氨全部蒸发光,他必需从水泥地上吸收326大卡热量,吸收多少,蒸发多少,吸不足326大卡热量,就一定有液氨残留下来。如果将液氨放在一个金属盆里,再将金属盆底接触水面,水的热量立刻传给液氨,液氨受热沸腾,水也很快结冰;如果将盆悬挂在空中,盆底周围的空气立即因热量传给了液氨而失去热量而降温,降了温的空气在下降,周围热空气立即来补充,在盆下面可以看到带着雾的冷空气在缓缓降下。这个盆就是‘蒸发器’。至于蒸馏器,有人看过,有人没看过,但是大家都看过茶缸盖凝结水的现象,或者农村吊酒的锡锅,原理是一样的。缸盖里面是热腾腾的水蒸汽,缸盖外是冷空气,水蒸汽通过缸盖将热量传递给了冷空气,失去了一定热量的水蒸汽,在缸盖里表面凝结成水,这就是冷凝器的原理,上面讲的热水汀也是同样原理。现在讲库房里的制冷进行过程:液态氨在蒸发器(排管)中如果处于0.3Kg/CM2表压力状态(应该是0.03Mpa表压力,出于习惯的方便,还是用Kg/CM2),它的沸腾温度应该是-28℃;而蒸发器外是-18℃的冷库,如果有高于-18℃的商品进库,

商品中的热量很快传给了空气,使空气温度上升到比如-15℃,-15℃的空气又将从商品中传来的热量传给了-28℃的液氨,液氨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会上升,而是沸腾蒸发为气体(氨蒸汽),这样空气来来回回的传送,商品中的热量逐步减少,温度逐步降低,最后降到-18℃,制冷就可以结束了,这是蒸发器的工作任务,库内空气向蒸发器传递多少热量,蒸发器内的液氨就蒸发掉相应的重量。当然除了商品中的热量外,还有外界气温中的热量通过围护结构传进来的热量,开门时空气带进的热量,使库温不时的上升,所以需要定时开机降温。但是如果没有压缩机的参与,蒸发器的工作是不能持久的,因为液氨受热蒸发成为氨蒸汽,氨蒸汽逐步挤占蒸发器的空间,蒸发器中的压力也就逐步升高,压力升高,液氨的沸腾温度就会上升,最后压力升到1Kg/CM2表压力时,温度也上升到-18℃左右,液氨与冷库的温度相同,由于温度平衡,热量就无法向液氨传递了,制冷也就停止了。压缩机的任务就是要把蒸发器中产生的氨蒸汽抽走,使蒸发器中的压力一直保持在我们生产需要的0.3Kg/CM2表压力状态。这时候蒸发器中的压力叫蒸发压力,蒸发器中的液氨温度叫蒸发温度。压缩机抽出的氨蒸汽并不是排到大气中去的,而是排到冷凝器中,氨蒸汽被压缩到冷凝器后,冷凝器的压力会逐步升高,而后就是冷凝器的任务了。我们知道氨蒸汽是带着冷库中的热量的,氨蒸汽被压缩机从蒸发器抽出,而后压缩到冷凝器中,那么压缩机就完成了输送热量的任务。现在氨蒸汽被聚集在冷凝器中(带着大量冷库中的热量),压力不断升高,温度也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比如说压力升高到表压力14Kg/CM2,温度也就对应升到+39℃,如果在冷凝器管外供给+34℃的冷却水,那冷凝器中的氨蒸汽就会向水传送出热量,每向冷却水送出264大卡热量,冷凝器中就有一公斤重的氨蒸汽凝结成液态氨,并让出原来氨蒸汽占领的大部分空间来。如果热量没有出路,那冷凝器中的压力就继续升高,到冷凝器爆炸或跳安全阀为止。但是实际上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在表压力14公斤/平方公分时,不是+39℃,而是+100℃以上。这是因为电动机带动压缩机的活塞对氨蒸汽进行压缩时做的功,转换成热量的缘故,也即热功当量,这可以在我们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底部和皮管会发烫的原理是一样的。压缩机对氨蒸汽做了1KW的功,就对氨蒸汽附加了860大卡的热量,这一部分热量是显热,它加热了氨蒸汽,使氨蒸汽温度上升,这种热量传送给冷却水后,不会被冷却水冷凝成液氨,只会降低温度,只有当氨蒸汽温度降到+39℃时,才进行真正的冷凝工作,在冷凝工作连续进行时,只要压力不变,温度也不会改变。这时的温度叫冷凝温度,这时的压力叫冷凝压力。这就是冷凝器的工作任务。冷凝器中冷凝下来的液氨,可以送到蒸发器中继续使用,但必需用节流阀进行控制,要不冷凝器中的来不及冷凝的氨蒸汽会窜到蒸发器中,那就乱套了。节流阀必需调节到蒸发器中有确当的液氨补充,这就是节流阀的工作任务。总结一下:首先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了制冷对象的热量,蒸发成氨蒸汽;氨蒸汽包含着吸收来的热量被压缩机抽送到冷凝器,并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蒸汽,这时候氨蒸汽中又加进了电动机的热功当量所附加的热量;冷凝器中的氨蒸汽,将热量传送给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失去热量的氨蒸汽被冷凝成为液态氨;节流阀将冷凝下来的液氨再有节制的补充给蒸发器,使蒸发器能够连续地工作;整个工作过程就是将低于-18℃的制冷对象中的热量,强制送到+30多℃的冷却水中去,使制冷对象失去热量,温度降到我们所需要的-18℃;而冷却水吸收了热量后,又通过水蒸汽的蒸发,将热量传送给了大气,或者说是风将热量吹走了。这就是制冷全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 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信息安全师三年级试题及其答案

信息安全师三年级试题 及其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上海海盾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第1章基本要求 1.1信息安全基本知识 1.1.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的定义 判断题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 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单选题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A)、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 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A)通信技术(B)管理学(C)经济学(D)系统学 信息安全的特征主要包括保密性、(B)、可用性、真实性、可靠性、可控性。(A)安全性(B)完整性(C)不可见性(D)隐蔽性 信息安全的三个最基本要素CIA是保密性、完整性、(C)的简称。 (A)真实性(B)可靠性(C)可用性(D)可控性 信息安全的评估准则 判断题 可信计算系统评估准则(TCSEC),是全球公认的第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评估标准。 (√) 单选题 世界各国在TCSEC基础上建立了评估准则,包括ITSEC、CTCPEC、FC等,其中FC是 (D)制定的评估准则。 (A)法国(B)加拿大(C)日本(D)美国 (C)标准作为评估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安全性的世界性通用准则,是信息技术安全 性评估结果国际互认的基础。 (A)ITSEC(B)FC(C)CC(D)ISO BS7799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是(B)制定的。 (A)美国(B)英国(C)日本(D)加拿大 安全威胁 判断题 信息窃取是指未经授权的攻击者非法访问信息系统,窃取信息的情况,一般可以通过 在不安全的传输通道上截取正在传输的信息或者利用密码分析工具破解口令等实现。 (√)

信息安全论述

摘要:本文首先将国内外对信息安全概念的各种理解归纳为两种描述,一种是对信息安全所涉及层面的描述;一种是对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安全属性的描述。然后提出了以经纬线的方式将两种描述风格融为一体的方法,即基于层次型描述方式。同时,在传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这三个层面的基础之上,扩充了内容安全层面与信息对抗层面,并将其归类为信息系统、信息、信息利用等三个层次。另外还针对国外流行的信息安全金三角的描述不足,扩充为信息安全四要素,从而完备了对信息安全概念框架的描述。最后,给出了关于信息安全的完整定义。 一、背景 “信息安全”曾经仅是学术界所关心的术语,就像是五、六十年前“计算机”被称为“电算机”那样仅被学术界所了解一样。现在,“信息安全”因各种原因已经像公众词汇那样被广大公众所熟知,尽管尚不能与“计算机”这个词汇的知名度所比拟,但也已经具有广泛的普及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对“计算机”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偏差,而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则往往各式各样。种种偏差主要来自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安全,因此出现了“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之类的提法,也出现了“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等描述方式。 关于信息安全的定义,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定义方式: 国内学者给出的定义是:“信息安全保密内容分为: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 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给出的定义是:“涉及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 我国相关立法给出的定义是:“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 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这里面涉及了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三个层面。 国家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给出的定义是:“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综合起来说,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 英国BS7799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给出的定义是:“信息安全是使信息避免一系列威胁,保障商务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务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和商务的回 报,涉及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美国国家安全局信息保障主任给出的定义是:“因为术语‘信息安全’一直仅表示信息的机密性,在国防部我们用‘信息保障’来描述信息安全,也叫‘IA’。它包 含5种安全服务,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 显露”。这里面既包含了层面的概念,其中计算机硬件可以看作是物理层面,软件 可以看作是运行层面,再就是数据层面;又包含了属性的概念,其中破坏涉及的是 可用性,更改涉及的是完整性,显露涉及的是机密性。 纵观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安全的不同描述,可以看出两种描述风格。一种是从信息安全所涉及层面的角度进行描述,大体上涉及了实体(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信息)安全;一种是从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安全属性的角度进行描述,大体上涉及了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小学科学试题库

小学科学试题库 小学科学部分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心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2、马铃薯、荸荠、蕃薯和萝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答:茎的特征是①有节和节间;②节上有叶或变态叶;③有芽。因此,在上述植物中,马铃薯和荸荠是茎,其中马铃薯是块茎,荸荠是球茎;蕃薯和萝卜虽然形状与马铃薯和荸荠差不多,但由于它们没有节和节间之分, 也没有芽。所以蕃薯和萝卜是根,且都属于变态根。 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①贯穿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把科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②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③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用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

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等。 (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敏回答这个问题。) 5、如何确凿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答:要确凿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要说清晰以下几个因素: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方向和快慢;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等。 6、简述冬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冬季星空主要的星座有仙后、英仙、金牛、御夫、双子、猎户、大犬、小犬等星座。冬季星空最为雄壮,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亮星最多的季节。 7、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 答:对物体,可以根据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结构、所用材料等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序;对材料,可以根据软硬程度、透明性、可溶性、吸水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韧性、隔音能力等进行分类或排序。 8、简述秋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秋季星空出现的主要星座有:天琴、天鹅、仙女、飞马、仙后、天鹰、天蝎、人马、南鱼等星座。秋季的星空银河横跨天空,但亮星较少,像仙女座河外星系这样的深空天体却比比皆是。 二、辩别题: 9、病毒不具细胞形态,颗粒很小,远非光学显微镜所能显示,所以它的发现比细菌的发现要晚得多。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答:以上所述是对的。 病毒不具细胞形态,它由蛋白质(为外壳)和核酸(为核心)构成。它不能独立生活,却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进行生命的繁衍。 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浅谈安全三要素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

59 > 信息安全Inform at ion Sec urit y 摘 要: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还影响 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网络信息安全离不开安全三要素:人、技术和管理。本文着重对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安全三要素在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及安全防范策略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安全三要素;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保障作用 浅谈安全三要素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 孙文甲 (长春电视台,吉林长春13006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黑客技术和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隨之变化, 其隐蔽性、跨域性、快速变化性和爆发性使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全所未有的威胁。在这种攻与防的信息对抗中人、技术和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在哪里? (一)技术层面的问题 1.网络通信线路和设备的缺陷(1 )电磁泄露:攻击者利用电磁泄露,捕获无线网络传输信号,破译后能较轻易地获取传输内容。 (2)设备监听:不法分子通过对通信设备的监听,非法监听或捕获传输信息。 (3)终端接入:攻击者在合法终端上并接非法终端,利用合法用户身份操纵该计算机通信接口,使信息传到非法终端。 (4)网络攻击。2.软件存在漏洞和后门(1)网络软件的漏洞被利用。(2)软件病毒入侵。 (3)软件端口未进行安全限制。(二)人员层面的问题 1.系统使用人员保密观念不强,关键信息没进行加密处理,密码保护强度低;文档的共享没有经过必要的权限控制。 2.技术人员因为业务不熟练或缺少责任心,有意或无意中破坏网络系统和设备的保密措施。 3.专业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用非法手段访问系统,非法获取信息。 4.不法人员利用系统的端口或者传输的介质,采用监听、捕获、破译等手段窃取保密信息。 (三)管理层面的问题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视不够。 2.监督机制不完善。技术人员有章不循,对安全麻痹大意,缺乏有效地监督。 3.教育培训不到位。对使用者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对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策略 (一)技术层面的防范策略1.网络的基础设施安全防范策略(1)减少电磁辐射。传输线路做露天保护或埋于地下,无线传输应使用高可靠性的加密手段,并隐藏链接名。 (2)使用防火墙技术,控制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出入口,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 (3)使用可信路由、专用网或采用路由隐藏技术。 (4)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核心策略之一。包括入网、权限、 目录级以及属性等多种控制手段。2.软件类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1 )安装可信软件和操作系统补丁,定时升级,及时堵漏。 (2)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将明文转换成密文,防止非法用户理解原始数据。 (3)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使用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对移动存储设备事前扫描和查杀。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扫描和监测,加强访问权限的设置。在网络中,限制只能由服务器才允许执行的文件。 (4)使用入侵检测系统防止黑客入侵。一般分为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两种方式。还可以使用分布式、应用层、智能的入侵检测等手段。 (5)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二)人员层面的防范策略 1.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教育、防止计算机犯罪。 2.提高网络终端用户的安全意识。提醒用户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 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 3.对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保密法、数据保护法等。 4.加强技术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三)管理层面的防范策略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 2.建立网络信息综合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运维管理、控制管理、资料管理、机房管理、专机专用和严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建立安全培训制度。使安全培训制度化、经常化,不断强化技术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三、安全三要素的保障作用更重要 在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过程中,技术是核心、人员是关键、管理是保障,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技术和措施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在法律和安全标准的约束下,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 (一)技术的核心作用 不管是加密技术、 反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扫描技术,还是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技术、 硬件设施的防护技术等,都是我们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核心要素,技术支撑为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二)人员的关键作用 人也是安全的一部分。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不管是使用者,还是程序开发人员、技术维护人员,还是网络黑客,都是我们构建网络安全环境的关键因素,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三)管理的保障作用 管理是不可缺失的,不论是技术上的管理,还是对人的管理,不论是技术规则,还是管理制度,都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很多安全漏洞都来源于管理的疏忽或者安全培训的缺失。 四.多说两句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员、技术、设备、管理、制度和使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将安全三要素的保障策略都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高效安全的网络信息系统。世上没有绝对安全,只要实时检测、实时响应、实时恢复、防治结合,做到人、技术和管理的和谐统一,目标一致,网络信息就能安全。参考文献 [1]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韩东海,王超,李群.入侵检测系统及实例剖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怎样当好研发项目经理——研发项目经理的软技能提升

怎样当好研发项目经理——研发项目经理的软技能提升 深圳,上海,北京开课;课程时长:2天;详细会务信息请登陆森涛培训网查看 适合对象: 公司总经理、研发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产品线总监、研发部经理、项目经理、技术部门主管、研发骨干、人力资源管理专员 第一天上课: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6:30 赠送研讨交流时间:16:30-17:00(赠送时间) 第二天上课: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00 赠送研发管理IT系统介绍13:30-14:00(赠送时间) 培训地点:各地四星级以上酒店(含四星级) 很多公司的研发项目是从技术工作岗位走向研发项目经理的工作岗位,在从事研发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问题: 1、项目管理的培训参加了不少,方法论也学了不少,发现还是不会,怎么办? 2、怎么把学到的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研发业务实际结合起来? 3、研发项目经理在公司有名无实,只有责任,没有权利,这活没法干; 4、研发项目的目标经常变,干了半年发现白干,领导也不知道这个项目要达到什么目标,我该怎么办? 5、研发项目需求经常变化,如何控制需求的变更? 6、作为项目经理如何制定项目的计划并分配好工作任务,做好监控并执行; 7、研发项目经理如何评价研发人员的绩效,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激情? 8、干活的人属于各部门,但事得研发项目经理安排,冲突不断,如何做好沟通并处理冲突? …… 本课程结合本公司过去几年大量培训和咨询的经验,融合的研发项目管理、需求管理、绩效管理和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结合研发项目经理的个人能力提升的需要,总结了六个管理锦囊,把这个六个锦囊融会贯通后,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研发项目经理 ● 培训方式:案例分享、实务分析、互动讨论、项目模拟、培训游戏 ● 培训收益 1、分享讲师600多场研发管理培训的专业经验,通过现场的互动帮助学员理清适合自己企业的打造高效研发团队的方法 2、了解研发项目经理的定位、职责、素质模型 3、掌握研发项目目标制定的方法和模板 4、掌握搞定项目需求的方法并做好需求的变更控制 5、掌握研发项目计划制定的方法、执行和监控的手段 6、掌握研发项目经理如何评价项目团队成员的绩效,做好价值分配 7、掌握研发项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处理好项目的冲突 8、根据授课内容,研发项目经理融会贯通6个锦囊,提升个人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复习题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搜集信息)、(现场

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留五个空,任意填。) 11、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12、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 13、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 14、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 15、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 16、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17、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18、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19、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20、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观察对象为标志)和以(观察现象为标志)分为两种。 二、简答题。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第四套

一、单选题 1.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的第一个正式标准是()。 A) TCSEC B) COMPUSEC C) CTCPEC D) CC:ISO 15408 2.IATF将信息系统的信息保障技术层面划分为四个技术框架焦点域。下列选项中,不包含在该四个焦点域中的是()。 A) 本地计算环境 B) 资产 C) 域边界 D) 支撑性基础设施 3.下列关于访问控制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TACACS+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而RADIUS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B) RADIUS从用户角度结合了认证和授权,而TACACS+分离了这两个操作 C) TACACS使用固定的密码进行认证,而TACACS+允许用户使用动态密码,这样可以提供更强大的保护 D) RADIUS将加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所有数据,而TACACS+仅需要加密传送的密码 4.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是()。 A) RSA B) Diffie-Hellman C) ElGamal D) ECC 5.如果密钥丢失或其它原因在密钥未过期之前,需要将它从正常运行使用的集合中除去,称为密钥的()。 A) 销毁 B) 撤销 C) 过期 D) 更新 6.下列关于消息认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对称密码既可提供保密性又可提供认证 B) 公钥密码既可提供认证又可提供签名 C) 消息认证码是一种认证技术,它利用密钥来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数据块,并将该数据块附加在消息之后 D) 消息认证码既可提供认证又可提供保密性 7.防范计算机系统和资源被未授权访问,采取的第一道防线是()。 A) 访问控制 B) 授权 C) 审计 D) 加密 8.下列关于强制访问控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ell-LaPadula模型具有只允许向下读、向上写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防止机密信息向下级泄露 B) Biba模型则具有不允许向下读、向上写的特点,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C) 强制访问控制通过分级的安全标签实现了信息的单向流通 D) Biba模型作为BLP模型的补充而提出,利用"不上读/不下写"的原则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9.下列选项中,进行简单的用户名/密码认证,且用户只需要一个接受或拒绝即可进行访问(如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中)的是()。 A) RADIUS B) TACACS C) Diameter D) RBAC 10.下列关于线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线程是程序运行的一个实例,是运行着的程序 B) 线程是为了节省资源而可以在同一个进程中共享资源的一个执行单位 C) 线程是用于组织资源的最小单位,线程将相关的资源组织在一起,这些资源包括:内存地址空间、程序、数据等 D) 线程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一组指令及指令参数的集合,指令按照既定的逻辑控制计算机运行

中国古典园林复习提纲(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30分) 1、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的假山艺术最为著名(D ) A 沧浪亭 B 拙政园 C 留园 D 狮子林 2、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的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精彩(D ) A 环秀山庄 B 怡园 C 豫园 D 留园 3、皇家园林经典的“山水布局模式”是( B) A 山水相依 B 一池三山 C 山环水绕 D 水因山转,山因水活 4、我国明代学者李渔的造园著作是(C ) A 园冶 B 梅谱 C 闲情偶记 D 长物志 5、我国明代学者文震亨的造园著作是(A ) A 长物志 B 考工记 C 画论 D 菊谱 6、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与宗教意蕴相关性最密切(D ) A 留园 B 可园 C 艺圃 D 狮子林 7、宋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是( B) A 颐和园 B 艮岳 C 上林苑 D 铜雀园 8、颐和园的原名是( D) A 静宜园 B 长春园 C 畅春园 D 清漪园 9、北方园林的杰出代表是(A ) A 皇家园林 B 私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D 公共园林 10、下面那个园林属于公共园林(A ) A 杭州西湖 B 颐和园 C 末央宫 D 留园 11、上海现存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C ) A 休园 B 影园 C 豫园 D 退思园 12、无锡现存的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C ) A 环秀山庄 B 退思园 C 寄畅园D豫园 13、我国明代造园家计成的造园理论著作是(A ) A 园冶 B 闲情偶记 C 花谱 D 考工记 14、拙政园整体由几部分组成( D)

A 一部分 B 二部分 C 三部分 D 四部分 15、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是采用的外向式空间布局模式(D ) A 网师园 B 可园 C 寄畅园 D 沧浪亭 16、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是(C ) A 台 B 苑 C 囿 D 园 17、东周时期我国形成的古城规划的专著是(D) A工程营造录B闲情偶记C花谱D考工记 18、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我国理想园林景观审美影响最大人物是(B) A刘伶B谢灵运C陶渊明D顾恺之 19、邺城仙都苑开创的皇家园林山水布局模式是(C) A一池三山B四渎C四渎四海D东海仙山 20、寺观园林起源于我国哪个朝代(B) A秦朝B汉朝C唐代D宋代 21、宋朝郭熙提出山水景观取景与构图“三远”法著作是(A) A林泉高致B笔法记C闲情偶记D山水诀 22、拙政园造园艺术的精华部分体现在(C) A东部B西部C中部D整体 23、留园整体由几个主题景区组成(D) A一部分B 两部分C三部分D四部分 24、留园以山水(水体)景观为主题景区的位于留园哪个部分(C) A东部B西部C 中部D北部 25、现存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是(D) A怡园B环秀山庄C寄畅园D沧浪亭 26、“主景突出式”皇家园林代表作是(A) A颐和园B圆明园C静宜园D长春园 27、“集锦式”皇家园林代表作是(C) A畅春园B清漪园C圆明园D华林园 28、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皇家园林是(D)

信息安全四要素:诠释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四要素:诠释信息安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方滨兴(bxfang@https://www.360docs.net/doc/d72231969.html,) 摘要:本文首先将国内外对信息安全概念的各种理解归纳为两种描述,一种是对信息安全所涉及层面的描述;一种是对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安全属性的描述。然后提出了以经纬线的方式将两种描述风格融为一体的方法,即基于层次型描述方式。同时,在传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这三个层面的基础之上,扩充了内容安全层面与信息对抗层面,并将其归类为信息系统、信息、信息利用等三个层次。另外还针对国外流行的信息安全金三角的描述不足,扩充为信息安全四要素,从而完备了对信息安全概念框架的描述。最后,给出了关于信息安全的完整定义。 一、背景 “信息安全”曾经仅是学术界所关心的术语,就像是五、六十年前“计算机”被称为“电算机”那样仅被学术界所了解一样。现在,“信息安全”因各种原因已经像公众词汇那样被广大公众所熟知,尽管尚不能与“计算机”这个词汇的知名度所比拟,但也已经具有广泛的普及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对“计算机”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偏差,而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则往往各式各样。种种偏差主要来自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安全,因此出现了“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之类的提法,也出现了“机密性”、“真实性”、

“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等描述方式。 关于信息安全的定义,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定义方式: 国内学者给出的定义是:“信息安全保密内容分为: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 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给出的定义是:“涉及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 我国相关立法给出的定义是:“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这里面涉及了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三个层面。 国家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给出的定义是:“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综合起来说,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 英国BS7799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给出的定义是:“信息安全是使信息避免一系列威胁,保障商务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务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和商务的回报,涉及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美国国家安全局信息保障主任给出的定义是:“因为术语‘信息安全’一直仅表示信息的机密性,在国防部我们用‘信息保障’来描述信息安全,也叫‘IA’。它包含5种安全服务,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

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科学教育》作业及考核试题答案教学提纲

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科学教育》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1.(25.0分) 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 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2.(25.0分) 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描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答: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 (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 (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 (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 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 一、要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以极大的热情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之中。

《网络信息安全》试题C及答案

《网络信息安全》试题(C)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P2DR的含义是:策略、保护、探测、反应。 2.密码系统包括以下4个方面: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钥空间和;密码算法。 3.DES算法密钥是64 位,其中密钥有效位是56 位。 4.数字签名是笔迹签名的模拟,是一种包括防止源点或终点否认的认证技术。5.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访问主体对访问客体的访问权限。 6.恶意代码的基本形式有后门、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蠕虫等。7.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有潜伏机制、传染机制和表现机制。 8.IPS技术包括基于主机的IPS和基于网络的IPS两大类。 9.仅对截获的密文进行分析而不对系统进行任何篡改,此种攻击称为被动攻击。 10.基于密钥的算法通常有两类:单钥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20分)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 D 。 A. 机密性 B. 可用性 C. 完整性 D. 上面3项都是 2.ISO 7498-2从体系结构观点描述了5种安全服务,以下不属于这5种安全服务的是 B 。 A. 身份鉴别 B. 数据报过滤 C. 授权控制 D. 数据完整性 3.可以被数据完整性机制防止的攻击方式是 D 。 A. 假冒源地址或用户的地址欺骗攻击 B. 抵赖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C. 数据中途被攻击者窃听获取 D. 数据在途中被攻击者篡改或破坏4. C 属于Web中使用的安全协议。 A. PEM、SSL B. S-HTTP、S/MIME C. SSL、S-HTTP D. S/MIME、SSL 5.一般而言,Internet防火墙建立在一个网络的 C 。 A. 内部子网之间传送信息的中枢 B. 每个子网的内部 C.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叉 D. 部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结合处6.对动态网络地址交换(NAT),不正确的说法是 B 。 A. 将很多内部地址映射到单个真实地址 B. 外部网络地址和内部地址一对一的映射 C. 最多可有64000个同时的动态NAT连接 D. 每个连接使用一个端口 7.L2TP隧道在两端的VPN服务器之间采用 A 来验证对方的身份。 A. 口令握手协议CHAP B. SSL C. Kerberos D. 数字证书 8.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 B 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信息加密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题集

第一部分信息安全基础知识(673题) 一、判断题 1.防火墙的功能是防止网外未经授权以网的访问。()对 2.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弥补企业安全防御系统中的安全缺陷和漏洞。()错 3.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体系定义了完整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权限管 理标准。()错 4.更新操作系统厂商发布的核心安全补丁之前应当在正式系统中进行测试,并制订详 细的回退方案。()错 5.发起大规模的DDOS攻击通常要控制大量的中间网络或系统。()对 6.应采取措施对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的互联网访问情况进行记录,记录要可追溯,并 保存六个月以上。()对 7.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 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部攻击、外部攻击的实时防护。()对 8.IPS在IDS的基础上增加了防御功能,且部署方式也相同。()错 9.根据公安部信息系统实现等级保护的要求,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 对 10.防火墙不能防止部网络用户的攻击,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和文件、数据驱动型的 攻击。()对 11.安全的口令,长度不得小于8位字符串,要字母和数字或特殊字符的混合,用户名

和口令禁止相同。()对 12.涉及二级与三级系统间共用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按二级要求进行防护。()错 13.隔离装置部属在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除具备网络强隔离、地址绑定、 访问控制等功能外,还能够对SQL语句进行必要的解析与过滤,抵御SQL注入攻击。()对 14.安全域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安全需求、相互信任的区域或网络实体的集合,一个安 全域可以被划分为安全子域。()对 15.公钥密码算法有效解决了对称密码算法的密钥分发问题,因此比对称密码算法更优 秀。()错 16.安全加密技术分为两大类: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对 称加密算法在加密、解密过程中使用同一个密钥:而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加密、解密过程中使用两个不同的密钥。()对 17.ORACLE默认情况下,口令的传输方式是加密。()错 18.在ORACLE数据库安装补丁时,不需要关闭所有与数据库有关的服务。()错 19.在信息安全中,主体、客体及控制策略为访问控制三要素。()对 20.防火墙可以解决来自部网络的攻击。()错 21.防火墙作为实现网络边界隔离的设备,其部署应以安全域划分及系统边界整合为前 提,综合考虑边界风险的程度来设定。()对 22.在等级保护监管中,第二级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和 技术标准进行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错

信息安全知识点

《信息安全》知识点 1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的( )方面?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的五个方面: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2机密性的描述? 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3资源只能由授权实体修改是指信息安全( )性? 完整性 4信息网络面临的威胁有? 信息网络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物理电磁泄露、雷击等环境安全构成的威胁,软硬件故障和工作人员误操作等人为或偶然事故构成的威胁,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威胁,网络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构成的威胁以及信息战的威胁。 5 对物理层的描述? 物理层保护的目标是保护整个物理服务数据比特流,以及提供通信业务流的机密性。物理层的安全机制主要采用数据流的总加密,它的保护是借助一个操作透明的加密设备提供的。在物理层上或单独或联合的提供的安全服务仅有连接机密性和通信业务流机密性。 6 数据链路层的描述? 数据链路层主要采用加密机制,用来提供数据链路层中的安全服务。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安全服务仅为连接机密性和无连接机密性。这些附加功能是在为传输而运行的正常层功能之前为接收而运行的正常层功能之后执行的,即安全机制基于并使用了所有这些正常的层功能。 7 网络层和传输层可提供哪些安全服务? 网络层可提供8项服务: 1)对等实体鉴别;2)数据原发鉴别;3)访问控制服务;4)连接机密性;5)无连接机密性;6)通信业务流机密性;7)不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8)无连接完整性。 传输层可提供8项服务: 1)对等实体鉴别;2)数据原发鉴别;3)访问控制服务;4)连接机密性;5)无连接机密性;6)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7)不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8)无连接完整性。 8 对应用层的描述? 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应用层可以提供一项或多项基本的安全服务,或单独提供或联合提供。 9 应用层可以提供基本的安全服务有? 1)对等实体鉴别;2)数据原发鉴别;3)访问控制服务;4)连接机密性;5)无连接机密性;6)选择字段机密性;7)通信业务流机密性;8)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9)不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10)选择字段连接完整性;11)无连接完整性;12)选择字段无连接完整性;13)数据原发证明的抗抵赖;14)交付证明的抗抵赖。 10 可控性的描述? 反映的是信息系统不会被非授权使用,信息的流动可以被选择性阻断。 11 不可抵赖性的描述? 个体在网络中签署的文件或进行的交易不容抵赖,保证网上业务的正常开展。 12 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应该包含哪些部分? 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应该包含以下13个基本部分: 1)风险管理;2)行为管理;3)信息管理;4)安全边界;5)系统安全;6)身份认证与授权;7)应用安全;8)数据库安全;9)链路安全;10)桌面系统安全;11)病毒防治;

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2、马铃薯、荸荠、蕃薯和萝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 答:茎的特征是①有节和节间;②节上有叶或变态叶;③有芽。因此,在上述植物中,马铃薯和荸荠是茎,其中马铃薯是块茎,荸荠是球茎;蕃薯和萝卜虽然形状与马铃薯和荸荠差不多,但由于它们没有节和节间之分,也没有芽。所以蕃薯和萝卜是根,且都属于变态根。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①贯穿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把科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②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③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4、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等。 (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活回答这个问题。) 5、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答:要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要说清楚以下几个因素: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方向和快慢;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等。 6、简述冬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冬季星空主要的星座有仙后、英仙、金牛、御夫、双子、猎户、大犬、小犬等星座。冬季星空最为壮丽,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亮星最多的季节。 7、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 答:对物体,可以根据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结构、所用材料等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序;对材料,可以根据软硬程度、透明性、可溶性、吸水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韧性、隔音能力等进行分类或排序。 8、简述秋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秋季星空出现的主要星座有:天琴、天鹅、仙女、飞马、仙后、天鹰、天蝎、人马、南鱼等星座。秋季的星空银河横跨天空,但亮星较少,像仙女座河外星系这样的深空天体却比比皆是。

造园四大要素

造园四大要素之一—建筑 古典园林部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飞檐起翅,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魁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臵陈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正如明人文裘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择,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园林建筑不象宫殿庙字那般庄严肃穆,而是来用小体量分散布臵。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臵,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比、呼应、映村、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人画。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

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臵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观赏价值,兼而有之。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臵。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臵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楼阁是在各地园林中普遍来用的一种建筑形式,给人的印象以高耸为主,有一种飞阁崛起,层楼俨以承天的气势。在造园中起着压住环境,成为主景的作用。它多建在抱山衔水,景色清幽,视线开阔的地方。 厅、馆、轩造型丰富。厅,一般内部较大,视野开阔,从厅内观景,山映月照,历历在目。馆,原是取秦汉“馆驿”和“宦宫客舍”之意为建筑命名。为便于赏景,一般都建在地势高爽的地方。轩的特征是前檐突起,出廊部分上有卷棚,即所谓“轩昂欲举”现时也常有人把小的房舍称作轩,其意在于表承风雅。园林里的轩常是傍山临水而建,在平面布臵上常常与院落景色连为一体。厅、馆、轩的体量都要比宫殿、楼阁小,布臵灵活,常被作为景区或院落的主体建筑,成为这个景区或院落的构图中心。 斋,本来是宗教用语,被移用到造园上来“,主要是取它“静心养性”的意思,因而大部建在僻静的区域。在大型园林里,特别是皇家园林里的斋;,如北京北海里的“养心斋”,不再是单指一座斋房,除了它本身,还有许多厅、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