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整理】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整理】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1、柳三变,柳永的别名。

2、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

3、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

4、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是儒者的装束。

5、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6、芒鞋,草鞋。

7、吴钩,古代的一种宝刀。

8、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

9、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

10、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11、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12、列观,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

13、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14、广成传:招待宾客的馆舍。

15、汤镬,受汤镬之刑,古代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大锅。

16、请,表示敬词,唯,放句首,表示希望。

17、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返。

18、西河,秦晋之间的一段黄河,古称西河。

19、缶,盛酒浆的瓦器。

20、宦者目,宦官的头目,

21、荆,古代用灌木的枝条做的刑杖。

22、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

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23、上大夫,在卿之上。

24、《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刘邦到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前206----23)。

25、并为郎,凡职位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弟子一人做郎官,郎,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26、厮监,管事的官,指管马厮。

27、丈人,汉代称长辈。

28、假吏,指临时担任使臣属官。

29、斥侯,侦察兵。

30、收系,逮捕监禁。

31、连坐,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也叫“相坐”。

32、侍中,汉代在本官职外的加衔。

33、长君,大景。

34、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35、除,殿阶。

36、宦骑,侍从皇帝的骑马的宦官,;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37、娣,姐妹。

38、保宫,汉代囚禁大臣及眷属的处所。

39、列将,一般将军的通称。

40、通侯,秦代置爵20级,最高一级叫彻侯,汉朝继承了秦制,但汉武帝名彻,避讳改为通侯。

41、上林苑,皇帝打猎的地方。

42、太学,古代设在京师的最高学府。

43、孝廉,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官职。

44、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

45、两都,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二京也指这两个地方,班固有《两都

赋》。

46、术学,关于术学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筹。

47、傅会(附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48、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49、出,指离开朝廷。

50、相,汉朝王国的相,职权相当于郡的太守

51、豪右,豪族大户,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右边。

52、下车,指官吏到任。

53、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54、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老了请求辞职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

去。

55、公车特征,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56、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净心,以示虔诚。

57、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5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59、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0、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61、相坐: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62、和亲:和少数民族缔结婚姻。

63、候风地动仪:一种测验地震的仪器。据竺可桢考证,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

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