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通俗解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非常通俗解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非常通俗解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对象是什么?

C++中,对象: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行为对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属性和行为方式的实体。

对象的特征:属性行为即数据和方法

同类对象行为一样但属性各有不同

面向对象的语言就是把这些状态和行为封装到对象实体中,提供一种访问机制,是对象的私有数据只能通过这个对象的行为来访问,用户只有发送消息才可以查询修改对象的状态。

一个程序就是一组对象的总和。即程序的基本单位是对象。

另一个角度说:C语言里,对象是一种复合数据类型。类就是同类型对象的集合。

我们对类的各种操作就是方法。也就是类的行为属性。一个类可以有多个方法,表示类具有的功能和操作,通过对象调用方法改变对象中变量的值,即数据的值。

比喻: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汽车汽车就是对象他的颜色排放量是他的属性即数据他可以刹车加速减速这些是对他的操作及方法

我们把同类型的汽车集合在一起放在一个类中一起操作我们可以让他们同时启动同时加速同时减

速,但是不会改变他们本来的属性。

我们想要改变他们的属性就需要通过对对象进行不同的操作即方法去改变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三大特征:

1.封装性:

也就是说每个汽车的属性对外界是隐蔽的不允许外接直接存取对象的属性只能通过有限的接口。

2.继承性在已有类里可以在分出新的类新类有原类的所有属性还可以增加新的属性就像树状分类一样把新类叫做子类原来的类叫做父类也就是说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所有属性并且可以有不同的属性和方法使之具有自己的特点父类:一般性和共性子类:个性和特性

3.多态性

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汽车接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行动这种现象就是多态性。

民航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附录二 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1.飞行班次:指航空运输飞行次数。一个飞行班次指航线从始发点到终点的一次飞行,以航班号为准,只要是同一航班号,无论其经停点多少,只统计为一个班次。一条航线的去程和回程分别为两个航班号,各按一个班次统计。 2.飞行小时:包括飞机地面滑行时间和空中飞行时间。一个航班的飞行时间,等于该航班各航段飞行小时的总合。 3.飞行里程:指运输飞行自起点至终点的飞行公里数,为航线中各航段距离的和,以收费距离计算。计算公式: 4.旅客运输量:指运输飞行所载运的旅客人数。 5.货物运输量:指运输飞行所载运的货物重量。 6.旅客周转量:是反映航空运输企业旅客运输工作量的综合性指标,指运输飞行所载运的全体旅客空中飞行距离的综合。计算单位为人(客)公里或吨公里。计算公式: 旅客周转量(人公里)=∑{航段旅客运输量(人)×航段距离(公里)} 旅客周转量(吨公里)=∑(航段旅客运输量×旅客重量×航段距离) 航段距离指飞机在两机场之间按规定航行路线,直达飞行的空中距离。 从2001年起成人旅客重量按90公斤计算,不再计算行李重量。 10000 ∑=?班次航线里程(公里)飞行里程(万公里)

7.货物周转量:是反映货物在空中实现位移的综合性生产指标,体现航空运输企业所完成的货物运输工作量。计算公式: 货物周转量(吨公里)=∑{航段货物运输量(吨)×航段距离(公里)} 8.运输总周转量:是反映运输量和运输距离即旅客、货物、邮件在空中实现位移的综合性生产指标,体现航空运输总的工作量。计算公式: 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邮件周转量 9.提供座位数:指可供销售的最大(或最多)座位的数量。 10.可提供客公里:指可提供座位与飞行里程的乘积,是反映运输飞行运载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 可提供客公里=∑{可提供座位数×航段距离(公里)} 11.客座利用率:是指实际完成的旅客客公里与可提供客公里之比,反映运输飞行中的座位利用程度。计算公式: 对直达航班,也可以按以下计算公式: 12.可提供业载:指飞机每次运输飞行时,按照有关参数计算出的飞机在该航段上所允许装载的最大商务载量。 13.可提供吨公里:指可提供业载与航段距离的乘积,反映里) 可提供客公里(万人公)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100客座利用率(%) 航班可提供座位 航班载客人数 %100?=客座利用率(%)

长安大学管理学

805《管理学》考试内容范围 一、考试性质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是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本科目考试着重测试考察掌握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1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两重性原理;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了解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1.2管理理论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意义;法约尔对组织管理理论的贡献;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2)行为管理理论:了解梅奥的“霍桑”实验的内容并理解其结论和意义。(3)了解数量管理理论的内容和系统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了解质量管理理论的内容。 2、道德与社会责任 2.1道德的定义和四种道德观;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和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2.2社会责任的定义、两种社会责任观及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 3、全球化管理 3.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和动机,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及评估方法; 3.2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国际模式、多国模式、全球模式以及跨国模式的特点、适用条件等。 4、信息获取 4.1信息获取在诸管理职能中的地位,信息的概念和有用信息的特征。 4.2信息系统的要素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5、决策 5.1决策的定义和原则,决策的类型。 5.2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5.3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掌握集体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6、计划与计划工作 6.1计划的概念及其与决策的关系;计划工作的重要性(计划的性质);计划的类型。 6.2计划的编制过程。 7、战略性计划 7.1企业战略性计划的概念和内容。 7.2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与目的,重点掌握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和波特的对竞争对手分析的基本内容。 7.3目标市场研究的基本框架;市场细分和“整体产品”的概念。 7.4掌握各种企业战略选择类型的定义,了解其选择的原则。 8、计划的组织实施 8.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目标的性质。 8.2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和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 9、组织设计 9.1组织设计的目的、任务和原则;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9.2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基本形式及特征。 9.3组织层级化:管理幅度的概念及其与组织层次的关系,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层次化设计中的集、分权和有效授权;机械式组织、有机组织。 9.4直线型结构、直线—职能型结构、职能型结构、分部型(事业部型)结构、矩阵型结构、动态网络型结构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生理学基本概念的中英文名词解释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The time interval during which a cell is incapable of initiating a second action potential.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n action potential is a rapid change in the membrane potential. Each action potential begins with a sudden change from the normal resting negative potential to a positive membrane potential (depolarization) and then ends with an almost equally rapid change back to the negative potential (repolarization).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The movement of substances across the membrane occurs against the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 with the necessity of consumption of metabolic energy 后负荷afterload Afterload is the load that is given to the muscle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traction.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In certain cases, a tissue or organ can respond directly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pending neither on nervous nor on humoral control. This form of regulation is called auto-regulation.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When the frequency of stimulation reaches a critical level, the successive contractions are so rapid that they literally fused together, and the contraction appears to be completely smooth and continuous. This is called completely tetanus.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The change in membrane potential away from the resting potential and toward the sodium equilibrium. 入胞endocytosis Very large particles enter the cell by a specialized function of the cell membrane called endocytosis. The principle forms of endocytosis are pinocytosis and phagocytosis. 平衡电位equilibrium potential Electrochemical equilibrium is a steady state, as in the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of a cell ,in which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and 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 are in balance and no net movement of charged particles occurs. 兴奋性excitability Excitability is the ability of certain kinds of cells (excitable cell) to generate active changes in their membrane potential. Excitability is a fundamental property common to all tissues and cells. 兴奋excitation Excitation signifies and increases in activity, such as contraction of a muscle, acceleration of the heart beat. 出胞exocytosis A stimulus to secrete causes the intracellular vesicles to fuse with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to release the vesicles contents is called exocytosis.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2019春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教案 浙美版

中国漆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简单介绍漆器工艺。(图片展示) 漆器工艺: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 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 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二、主要作品赏析: 1.《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而成。外壁雕刻成瓜棱形。敛口,扁鼓腹,矮圈足。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 2.《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战国)战国,座长87.8厘米,高104.2厘米,宽15.9厘米,此器是1965年在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时虎座、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它的造型新

2019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2019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网 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266. 计算机系统安全内容:安全理论与策略、计算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产品以及计算机犯罪与侦查、计算机安全 法律、安全监察等。 267. DoD(TCSEC)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是美国国防部在 1985年正式颁布的,它将计算机安全等级划分为四类七级,这七个等 级从低到高依次为:D、C1、C2、C3、B1、B2、B3、A1。 268.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分类: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共分为三类,它们是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和政策法律安全。 269. 技术安全:指通过技术手段(硬件的和软件的)能够实现的 对于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保护,要求做到系统受到攻击以后, 硬件、软件不受到破坏,系统正常工作,数据不泄漏、丢失和更改。 270. 管理安全:指和管理相关的安全保障,如使得软硬件不被 物理破坏,非法人员进入、机密泄露等。 271. 政策法律安全是指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所制订的法律、法规、制度等。 272. 信息安全的构成: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和通信安全两 部分。 273. 信息安全的目标: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 可审查性。 274. 保密性:使系统只向授权用户提供信息,对于未被授权使 用者,这些信息是不可获取或不可理解的。

275. 完整性:使系统只允许授权的用户修改信息,以保证所提 供给用户的信息是完整无缺的。 276. 可用性:使被授权的用户能够从系统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资 源服务。 277. 可审查性:使系统内所发生的与安全相关的动作均有说明 性记录可查。 278. 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某一信息资源 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使用所造成的危险。基本的安全威 胁包括: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业务拒绝和非法使用。 279. 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包括信息泄露、媒体废弃、人员不慎、授权侵犯、非授权访问、旁路控制、假冒、窃听、电磁/射频截获、完整性侵犯、截获/修改、物理侵入、重放、业务否认、业务拒绝、资 源耗尽、业务欺骗、业务流分析、特洛伊木马、陷门等。 280. 安全攻击:所谓安全攻击,就是某种安全威胁的具体实现。它包括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两绝大部分。 281. 被动攻击:是对信息的保密性实行攻击,即通过窃听网络 上传输的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但它并不修改信息 的内容。它的目标是获得正在传送的信息,其特点是偷听或监视信息 的传递。它包括信息内容泄露和业务流分析两大类。 282. 主动攻击:主动攻击是攻击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信息传输 的完整性和系统服务的可用性。主动攻击一般包括中断、伪造、更改等。 283. 防护措施: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要对抗各种攻击。避免受 到安全威胁,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密码技术、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媒体安全、辐射安全和生命周期控制。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汽车维修漆工(三级)》培训计划

《汽车维修漆工(三级)》培训计划 一、编制说明 本培训计划依据《汽车维修漆工》职业标准编制,适用于汽车维修漆工(三级)职业技能培训。 各培训机构可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培训实际情况,在不少于总课时的前提下编写具体实施的计划大纲和课程安排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时间和课外实训练习时间。推荐教材仅供参考,各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实际情况选择。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级别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熟悉汽车结构、金属防腐、金属漆调配、涂装工艺、车间管理,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并能解决技术难题。 三、模块课时分配表 1、色彩知识与美术涂装60课时 2、金属腐蚀与防护76课时 3、汽车涂装工艺168课时 4、涂装新技术的应用与车间管理46课时 总课时:350 四、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模块1 色彩知识与美术涂装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熟悉和掌握色彩理论知识; (2)熟悉和掌握颜色体系的国家标准; (3)熟悉和掌握美术涂装技术。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色彩知识 1.2美术涂装 1.3颜色的种类及变化 (2)操作技能实训 2.1美术涂装方法 2.2色彩调配技巧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采用课堂讲授法; (2)技能实训:本模块建议可开展美术漆的喷涂方法、色彩的调配技巧等实训项目。每位老师带10名学生。 模块2 金属腐蚀与防护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了解和熟悉金属腐蚀的分类和原理; (2)熟悉和掌握金属防腐的方法。 2、培训内容 (1)理论培训 1.1金属腐蚀的分类与原理 1.2金属防腐的目的和方法 1.3汽车腐蚀和防护 (2)操作技能 2.1汽车腐蚀的处理 2.2涂层防腐保养的方法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采用课堂讲授法; (2)技能实训:本模块建议可开展汽车表面的防腐蚀方法、汽车表面涂层的保养方法等项目。每位老师带10名学生。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晶体缺陷 单晶体:是指在整个晶体内部原子都按照周期性的规则排列。 多晶体:是指在晶体内每个局部区域里原子按周期性的规则排列,但不同局部区域之间原子的排列方向并不相同,因此多晶体也可看成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小单晶体(晶粒)组成 点缺陷(Point defects):最简单的晶体缺陷,在结点上或邻近的微观区域内偏离晶体结构的正常排列。在空间三维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约为一个、几个原子间距,又称零维缺陷。包括空位vacancies、间隙原子interstitial atoms、杂质impurities、溶质原子solutes等。 线缺陷(Linear defects):在一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它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一维缺陷。主要为位错dislocations。 面缺陷(Planar defects):在两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它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二维缺陷。包括晶界grain boundaries、相界phase boundaries、孪晶界twin boundaries、堆垛层错stacking faults等。 晶体中点阵结点上的原子以其平衡位置为中心作热振动,当振动能足够大时,将克服周围原子的制约,跳离原来的位置,使得点阵中形成空结点,称为空位vacancies 肖脱基(Schottky)空位: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结点位置,使晶体内部留下空位。弗兰克尔(Frenkel)缺陷:挤入间隙位置,在晶体中形成数目相等的空位和间隙原子。 晶格畸变: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使晶格发生扭曲,称晶格畸变。从而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电阻升高,密度减小等。 热平衡缺陷:由于热起伏促使原子脱离点阵位置而形成的点缺陷称为热平衡缺陷(thermal equilibrium defects),这是晶体内原子的热运动的内部条件决定的。 过饱和的点缺陷:通过改变外部条件形成点缺陷,包括高温淬火、冷变形加工、高能粒子辐照等,这时的点缺陷浓度超过了平衡浓度,称为过饱和的点缺陷(supersaturated point defects) 。 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作位错 刃型位错:当一个完整晶体某晶面以上的某处多出半个原子面,该晶面象刀刃一样切入晶体,这个多余原子面的边缘就是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线可以理解为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分界线,它不一定是直线 螺型位错:位错附近的原子是按螺旋形排列的。螺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平行,因此一定是直线 混合位错:一种更为普遍的位错形式,其滑移矢量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位错线,而与位错线相交成任意角度。可看作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混合形式。 柏氏矢量b: 用于表征不同类型位错的特征的一个物理参量,是决定晶格偏离方向与大小的向量,可揭示位错的本质。 位错的滑移(守恒运动):在外加切应力作用下,位错中心附近的原子沿柏氏矢量b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断作少量位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逐步实现。 交滑移:由于螺型位错可有多个滑移面,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可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个滑移面上继续滑移。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到和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则称为双交滑移。 位错滑移的特点 1) 刃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垂直,而螺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平行; 2) 无论刃型位错还是螺型位错,位错的运动方向总是与位错线垂直的;(伯氏矢量方向代表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 生存质量的概念:(WTO定义)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也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的概念: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患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失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成长(growth):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发展(development):又称发育,指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 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依据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成熟:广义的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适应(adaptation):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人际关系:(狭义)指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满足个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与发展起来、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交往主体对自身、他人以及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及意向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评价和推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教育管理学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管理学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课后习题 1、怎样解释下列概念? 管理: 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具有两个重要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②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方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 ③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 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 环境: 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资源: 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他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

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管理现代化: 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既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又是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现代化: 就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2、为什么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在西蒙教授看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在管理中唯有对实现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决策。 3、本章对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管理进行了对比分析,你认为对吗?你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或补充? 我认为本章的分析是正确的。 本章对中西方文化下的管理做了如下对比。

花岗岩漆施工基本流程

花岗岩漆施工基本流程 水性仿花岗岩涂料操作工艺具体流程如下: 1、仿花岗岩涂料工艺流程: 墙面基层处理斗刮(抹)涂抗裂砂浆1遍同时复合耐碱玻纤网布→刮涂耐水 腻子2至3遍→刷抗碱封闭底漆一遍→弹线、分格、贴胶带→水性花岗岩漆中涂层1-2遍→喷涂水性花岗岩漆主涂层(按花纹喷至所需道数)→喷罩光漆1遍。 2、花岗岩漆施工基面处理: 在基层处理之前,墙体需要一定时间的养护,一般新水泥墙面冬天的养护时间为28天,夏天的养护时间为14天。养护到基层的pH值小于10,含水率小于10%后再进行基面处理。 基层处理前应彻底清除疏松、起皮、空鼓、粉化的基层,然后,去除灰尘、油污等污染物。 3、刮涂抗裂砂浆附符合耐碱网布: 清理基层后按使用要求配置抗裂砂浆2-3mm,同时及时把网布铺在抗裂砂浆上,用抹子压入抗裂砂浆中。局部再用抗裂砂浆找平。砂浆总厚度控制在2.5-3mm。刮涂施工尽可能减少接茬,随时用靠尺检察平整度,确保最后的垂直和平整度小于2mm(2m靠尺)。 4、刮涂外墙柔性耐水腻子: 用外墙柔性耐水腻子修补墙面,第一道局部找平,用腻子或填缝胶填补大的孔洞和缝隙,待腻子干燥后,局部打磨,再满批腻子使基层平整。一次刮涂厚度不宜超过0.5mm,分两道以上施工:每道间隔时间不低于5小时。每道晨光腻子刮涂完毕后应及时(一般4-6小时)打磨修整。柔性腻子总厚度控制0.5-lmm。 5、涂刷封闭底漆: (1)工具与材料 ①毛辊②底漆 (2)待腻子达到要求后,涂刷前应将基层打磨平整,清理浮尘,毛滚应保持清洁,涂刷水性封闭底漆一遍,刷涂均匀,绝不可有漏刷现象。水性封闭底漆施工时禁止兑水。 6、涂刷水性花岗岩漆中涂层: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一、绪论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 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 热量。

二、热传导 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9.保温(隔热)材料:λ≤0.12W/(m·K)(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的材料。10.肋效率:肋片实际散热量与肋片最大可能散热量之比。 11.接触热阻:材料表面由于存在一定的粗糙度使相接触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热阻。 12.定解条件(单值性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适合某一特定 问题解的附加条件,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三、对流传热 1.速度边界层: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2.温度边界层: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管理学基础概念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1)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2)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 3、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4、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7、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 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 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行 创新: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管理的两重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也是生产力。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的预期目标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泰罗制的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3、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4、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设计 法约尔管理理论: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其中管理职能还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需要层次理论: 从一定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后又为满足新需要产生新行为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激励过程。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起激励作用。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这一理论没有注意到工作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成都漆艺阅读答案

成都漆艺 成都漆艺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成都漆器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现存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漆器又称“卤器”,历史悠久,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当代用成都漆艺生产的漆器有木胎、麻布脱胎、纸胎、塑料胎等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漆器屏风、攒盒、出土文物复制品、漆画艺术品等,其造型美观大方、工艺精巧,漆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还有用暗花、隐花、描绘等新工艺做成的漆器,更加丰富多彩;漆画有油画、山水、写意等许多画种的风采,而又区别于其它画种。成都漆器工艺精细,保存长久,雕花填彩在国内漆艺中独具一格,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成都是中国漆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成都漆器艺术起源于距令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从战国时代起,由于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因而开始成为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其中尤以成都的漆艺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故而成都成为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并且享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美誉。 战国、秦汉时期,成都漆艺的水平已经相当发达,成都商业街、金沙遗址、羊子山古墓等处出土的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贵州清镇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都刊有“成市草”“成都饱”“蜀都作牢”“蜀都西工”“成都郡工官”等铭文,它们就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在五代时,成都的金银镶嵌漆器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王建墓大量出土的棺、椁、册匣、宝录、镜盒等漆器极其华丽精美;在明清时期,成都是全国著名的雕漆填彩漆器产地之一,其中清末设在皇城后子门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工艺工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在民国抗战初期,成都科甲巷、小科甲巷、太平街等三条街是专门生产、经营成都漆器的场所。在唐宋元明清几代,成都漆艺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具有悠久历史的成都漆器,在其工艺发展演变过程中,也跟中国其他的漆器流派一样,经历过多次技术革新。西汉时期,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法,以及用稠厚物质填成花纹的堆漆法等。唐代中国漆艺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有凸起花纹的堆漆。明清时期,成都漆器的种类达到十四类,充分展示了中国民间技艺的创新能力。 成都漆艺作为中国漆器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以其历史悠久和工艺独特而享誉海内外。现在,成都生产漆器工艺品的主要厂家是成都漆器工艺厂,正把传统的成都漆艺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更宽广的市场。 5.下列关于成都漆艺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漆画的水平很高,有暗花、隐花、描绘等技法,其面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 B.成都漆器工艺精细,保存长久,雕花填彩在国内漆艺中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蜀地风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C.因为四川盛产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所以成都成为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 D.当代用成都漆艺生产的漆器有塑料胎、麻布脱胎、纸胎、木胎等产品,其产品造型工艺精巧、美观大方。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A项,张冠李戴,将漆器的特征当成了漆画的特征。C项,强加因果,且缺了一个原文中的“最”字。D项,“塑料胎、麻布脱胎、纸胎、木胎”等为“品种”,非具体产品。

通信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常用参数缩写解释 参数缩写含义解释参数缩写含义解释 小区名称小区号 基站地址时间 基站名称广播控制信道 基站编号基站色码 载频号经度 位置区号码纬度 帧丢失率小区地识别码 话音质量评估时间提前 路径损耗原则参数帧号码 小区重选信道质量标准参数不连续传输 计录测试标志(切换,掉话等)跳频状态消息内容微小区 当前地基站色码邻小区地广播控制信道 当前地广播控制信道邻小区广播控制信道当前地国家移动码邻小区平均地接收电平当前地移动网号邻小区基站色码 当前地位置区号码邻小区路径损耗原则参数当前服务小区号邻小区小区重选标准参数当前地小区识别码平均地接收电平 业务信道移动配置指数偏移信道接收质量业务信道地跳频序列码平均地接收电平 业务信道号信道接收质量 业务信道时隙天线型号 业务信道类型天线覆盖角 业务信道模型天线下倾角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天线水平极化角 无线接续超时计数最大值天线照片文件名无线接续超时计数当前值发信功率电平 同频平均地接收电平基站地最大时隙 同频基站色码手机地最大时隙 邻频平均地接收电平十六制字符 发信功率电平邻小区编号 邻频基站色码十六制字符 邻小区编号 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基站识别码()

使移动台能区分相邻地各个基站. 国家色码,识别 注:它不唯一地识别运营者,主要是用来区分国界各侧地运营者. 基站色码,识别基站 在定义地时候,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相邻不使用相同地.因此,为了防止可能出现地僵局,建议中给出了所有成员国地定义. 小区全球识别码() 是用来识别一个位置区内地小区.它是在位置区识别码()后加上一个小区识别码(). 小区识别码,识别一个位置区内地小区,最多为. :不连续传输 在系统中,传输方式有普通和不连续传输()两种摸式.所谓不连续传输就是在通话期间:进行地话音编码;在通话间隙:传输低速编码.目地是降低空中地总地干扰电平,节省无线发射机电源地耗电量. 当在上使用时,并非所有均可传输,但以下帧总被传输,因此可用来评价期间地质量和信号电平. (平均接收电平): 描述收到信号强度(电平)地统计参数,作为功率控制和切换过程地依据. 参数范围:() 收信信号电平将被映射到之间地某个值. < … … > 注:定义每个载波地需. (信号接收质量): 描述收信无线链路信号质量地统计参数,该参数作为功率控制和切换过程依据. 参数定义(表:) < 假定值 假定值 假定值 假定值 假定值 假定值 假定值 > 假定值

管理学答案

现代管理原理作业1(第1-2章) 一、理论分析题(40分) 关于管理的含义,不同的管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试叙述至少三种关于管理的定义。 答: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由于管理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管理学家对其下的定义也不同。 例如: 泰罗认为: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指导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我们认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综合实践题(60分) 项目:查阅资料并进行评论 要求:通过上网、去图书馆等各种手段,搜集一篇有关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方面的最新研究资料。 完成下列内容: 1,为文章撰写摘要 2,列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3,分析文章对管理思想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现代管理原理作业2(第1-6章) 案例分析题 一、案例东方电力公司的计划工作 问题: 1.计划工作的步骤是什么(10分)怎样才能使该公司有效地制定计划(15分) 2.如果你是顾问,有关计划的类型方面,你会给公司那种建议(25分) 1、答:为了保证计划的有效性,任何计划工作都要有步骤地进行。完整的计划工作应包括:机会分析、确定计划、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计划分解、编制预算。 2、答:有关计划的类型方面,可以建议公司按照计划的广度分类,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个组织,有高层管理人员根据总体发展的需要来制定,并通过确定使命、目标、方针来协调组织内部个部门的关系。作业计划以某项职能或活动为对象,有中低层管理人员根据战略计划的要求来制定,内容具体,操作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