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议论文中心论点

如何写好议论文中心论点
如何写好议论文中心论点

如何写好议论文中心论点

价值,也是一把双刃剑,高的位置可以让我们‘会当凌绝顶,一览庄山小’,却也会使我们‘高处不胜寒’、‘浮云遮望眼’;一方面高位能使人们如鱼得水,才华尽展;另一方面,它也会让人心存自满,不思进取。”这个观点,对“位置与价值”的关系作为比较科学的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议论,观点比较正确、科学,展示给读者的是一种比较成熟、科学、合理、理智、全面的认识与见解,其不偏不激的辩证意识,给人们作了比较好的导向,是一个难得的好论点。

四是论点要新颖独到。这个新颖独到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这个新颖是相对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在一篇文章里,假如许多人都从这个角度去写,而你却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写,那么,相对于别人来说,你的观点就多有新颖性。例如在写《谈友情》这篇议论文时,许多人都从正面去议论,如果你从反面来议论,那么,你的观点就比较新颖了。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新颖独到是指对某人某物的认识与见解比较深刻、新鲜、独到、全面。例如,在写《谈文明》这篇议论文时,一位学生的论点是这样的“对于一些歹徒与残暴者,如果一味的讲文明,那是要吃亏的,必要时要以暴制暴,别管什么文明不文明”。这个观点比一般人的更加深刻、独到一些,因此是一个好的中心论点。要做这一点,就是在写中心论点时,应先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去分析,列出若干个中心论点,然后再选择那个第三、第四种角度的,这样的论点就比较有新颖性了。

五是论点要有针对性。就是指我们的中心论点要“就事论事”,要针对文章的中心,要把握准命题者的意图,不能言东而写西,不能这也写,那也说。在写材料作文里,要分析材料最核心的内容,然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去写,不要兼顾其他;在写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时,中心论点最好要扣住这个话题或这个作文题目的关键词,这样的中心论点就比较有针对性了。例如在写“拼搏”为话题的这篇议论文时,一个学生的中心论点是这样的“我们要多坚强一些,多执着一些,我们的理想才容易实现……”这个中心论点就不太有针对性,应改为:“为了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我们要学会拼搏,学会坚强……”这个中心论点比上面的那个有针对性,因为中心论点已经点到了这个话题的关键词:“拼搏”。

总之,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关键部分,是一篇议论文的统帅,我们要尽可能把它写对、写好、写妙,否则,我们的议论文就成为无帅之兵,无王之国,不管往下的写得多好,都没有多大意义了。

议论文如何阐释论点

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常常遇到两大难点,一是有了论点,如何展开论证,阐释论点;二是有了论据,如何根据论据说理,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

这里说说第一个问题。当审题立意提出论点后,我们马上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展开论证?文无定法,但有常规。我们可以找寻到一些可以操作的方法。

方法一:纵向阐释论点

抓住论题或论点,采用追问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照此来展开论证。

例:以“红绿灯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红绿灯”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设施,“红绿灯”下的众生相也让大家熟视无睹。它的存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可以如此展开思路:

是什么:红绿灯是什么?是提高十字路口穿行速度和保证安全的设施。

为什么:为什么能提高速度与保证安全?红灯停,绿灯行,大家都按规则行事。

怎么样:红绿灯下的情况怎么样?公众有的按规则行事,有的不按规则行事。

会怎样:从红绿灯拓展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按规则行事有哪些好处?效率最大化。不按规则办事有哪些害处?效率低,不安全。

结论:遵守规则,以追求效率最大化。

纵向阐释论点,适合于给材料作文或比喻性题意的作文。追问法能够拓展思路,想下去再想开去,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红绿灯”现象到社会规则,最终得出结论或证明观点。

方法二:横向阐释论点

针对一个内涵丰富的论点或论题,我们可以针对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采用平行结构或递进结构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这几个方面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例:2006年的高考作文当中,有考生写的第一句话就是:司马迁,我想握住你的手。

论证思路可以围绕构成一个优秀人物的几个侧面来展开:司马迁为民请命的大义正直;司马迁以生载义的责任意识;司马迁广闻博志的文史才华。

平行展开的思路应注意虽角度不同,但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都应指向一个中心,每个分论点之间也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方法三:对比阐释论点

通过与相关或相对的人或事物的比较,或求同,或求异,以正确认识事物,把道理讲透。

我们来看一则作文材料:雷格尼是爱尔兰的一个神职人员,1861年他在新西兰的南

岛奥塔哥的金矿区发现了一具年轻人的尸体,他安葬了这具尸体并在其坟上立了一块碑,上面刻了几个字:“别人的心肝宝贝。”这个埋尸地点如今已成为一个风景点,叫做“孤坟”。

论点:宝贝每一个生命。

论证思路:引述材料,提出论点——应宝贝每一个生命。先从反面论证——人类不尊重生命的现实,如残杀动物,破坏环境;人类不尊重自己,如漠视生命,战争不断。再从正面论证——成为风景点的原因是人性的需要,关爱生命的意义。最后作出结论:生命是唯一的,我们要宝贝每一个生命。

对比阐释论点适用性最广,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应有所偏重。比如上文的论证应偏重于反面论证,强调人类对生命的漠视,以此来凸显“宝贝每一个生命”论点的正确性及这种行为的重要意义。

方法四:辩证阐释论点

确立一个观点,阐述一个道理,要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甚至对立面。要经得起自我反驳,使说理周密,不带片面性。

例:以“快乐的另一种诠释”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作家周洪有一本书《我平庸,我快乐》,我们就用其书名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书中提出的观点“我平庸,我快乐”颠覆了传统的以追求成功为快乐标准的价值观,对这种有争议的论点,在论证时有必要辩证说理,使观点经得起别人的反驳。

论证思路:先提出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快乐观是追求卓越,出类拔萃;再从反面立意,提出观点,即我平庸,我快乐!

阐释观点时,指出平庸是为人处事的平常心,是健康人格,健全心态;平庸不是放弃,更不是对现实的逃避,但不强求成功。

最后总结:我平庸,我快乐,提出了成功的新标准,并非是否优秀,而是是否快乐。

辩证阐释论点,适合于创新立意的论点,在“反弹琵琶”时能辩证论证,使论证严密,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多角度分析,巧拟分论点

当今中学生作文学习中普遍存在一种弊病:不愿意下工夫训练思维能力,导致其分析事理的能力低下;写作文时,只会“避重就轻”以事例代分析,人云亦云。更为严重的是,现在,不少学生急功近利,一味追随应试作文的潮流:高考中有“故事新编”的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全国各地写屈原、文天祥、王昭君之类的故事开始满天飞;看到散文化的议论文容易得高分,学生又一窝蜂地将作文散文化,满篇皆是华丽而空洞的排比“美句”,处处都是矫揉造作的“抒情”……

作文本来就贵在独立思考,要求有个人的真知灼见,有个人的真情实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扎扎实实地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

当然,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深知中学生写作能力有限;也知道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绝非易事。尽管如此,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还是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是从抓最基本的分析思维训练入手——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会列出分论点的能力。

对任何一个事物(话题)多角度地分析下去,都有可能发现蕴涵在其中的丰富事理。角度越多,发掘的道理就越多。将这些道理分层列出来并加以阐述,它们就成了作文的分论点。这样的作文就不会是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总论点和几个事例的简单构架,而是有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并有了进一步深入发掘的脉络。

那么,如何多角度地分析事物话题,进而列出分论点呢?

一、具体联想,事中抽理

具体做法是:

1.联想。比如遇到“宽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马上去联想能表现宽容精神的一些名人事迹,如“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还有“祁黄羊举贤不避仇”……

2.事例分析。我们对事例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其原因、本质、价值等等。如从关于“宽容”的一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是一种博大(蔺相如有博大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远的境界(蔺相如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宽容了廉颇,境界非凡)。我们还可以从“祁黄羊举贤不避仇”的事例中发现,祁黄羊之所以宽容自己的仇人并向国君举荐他,是因为祁黄羊本人有正直的人品,由此就可从中得出一个道理:宽容是一种正直。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外国名人故事中悟出道理,如林肯认为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变为朋友,由此可以看出:宽容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经过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关于宽容的四个本质特点。作为备用的分论点,这就已经比较丰富了,每一点阐述开来,都可以写出一大段文字。而假如我们一

开始就对“宽容”进行抽象的思考,那就会费力得多,也难有这么多独到的发现。

3.同类归纳。上面讲的是就一个个的事例进行的分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同一类事例进行合并,分析其共同点。如在上述三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的共同价值:①有利于自己;②有利于国家;③带来和谐;④培养美德……这些也是不错的分论点。

4.差异比较。我们还可以将有差异的相关事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一些道理。例如,将廉颇与蔺相如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不能宽容”的一些原因:①狭隘;②自我中心、个人至上;③境界低下;④不能站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待事物……当然,我们也可以联想反面的事情,如有些“宽容”会带来“农夫与蛇”的后果,进而比较得出:宽容也是有原则的。

然后,再将这些独到的发现当作作文的分论点,就每一点展开阐述,进行二次分析,讲道理,举事例。这样,作文中不仅有了独到的分析,还有可能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平时要广泛阅读,要有意识地扩大见识,储备素材。掌握的事例越多,就越能自如地运用“事中抽理”的方法;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发散思维,多向列举

对事物(话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思维发散得越开,分论点就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大。运用发散思维,多向列出观点的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种:

1.猜测各种可能性。对事物各种可能性的猜测就是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之一。透彻分析事理,尤其是对原因、方法的分析,都离不开对可能性的全面分析与列举。例如,写关于“谦虚”的作文,如果要对谦虚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就应该全面推测——人之所以能谦虚,是因为:①受教育影响;②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③个人的修养;④个人见识、经历、教训;

⑤认识到谦虚的好处;⑥胸怀远大志向……有了这么多见解,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来取舍或安排文章内容的详略了。

2.细分各种要素。例如,谈“成功”的品质,可以分析决定成功的各种要素:①志向;

②自信;③坚韧;④勤奋;⑤智慧;⑥决断能力;⑦情商……这样详尽的分析,可以带来独到的见解。比如⑥和⑦:现代社会,对人的判断力和决断能力要求很高,比尔?盖茨当机立断创立微软公司就是明证;社会学家的研究证明: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由此可引出健全人格对实现成功的重要性。很显然,选择写这两方面内容的作文更具时代性,更精辟,作文也更容易出众。

3.循序发散思考。在多角度分析问题时,如能确定一个发散顺序,将有利于思维顺利

展开。如可以将“宽容”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次展开分析,如此一来角度自然就丰富了。

4.多种关系的辩证分析。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也是多角度思维的方法之一。例如,分析“位置与价值”,可先从两者统一的角度分析:良好的位置有利于发挥好个人的价值,从而启发人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人尽其才”等。再从两者矛盾的一面看:位置不等于价值,引申出“平凡的岗位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等。还可以分析将“位置”转化成“价值”的关键条件有哪些。总之,“统一、矛盾、条件”是进行多种关系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

三、追根溯源,层层剥笋

1.由表象到本质。深入分析,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对于话题“认识自己的特长”,可以这样开始分析:能正确认识自己特长的根源是什么?是对“寸有所长”的自信;产生自信的根源又是什么?是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评价的来源是什么?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分析,我们可以一线串珠地分析出许多“认识自己的特长”的本质观点:①自信;②积极的自我评价;③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这些都是不错的分论点。

2.由此及彼。对事物话题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可以使作文避免肤浅,从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话题“每一朵花都可以盛开”,对这种比喻型的话题,如果不能由此及彼进行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联想分析,作文就不会有什么较有价值的立意。我们不妨由花及人进行分析:花可盛开,那么,人人都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人人都应得到尊重;花盛开要有一定的条件,那么,社会就要为人发挥才干创造公平合理的条件或环境;花盛开需要自身吸收水分和阳光,那么,人的成长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样由此及彼的分析,使得立意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性,很容易写出见解独特、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当然,还有“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等层层分析的方法,都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展开深入思考的翅膀。

四、多向比较,求同推异

1.同类比较。将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综合归纳出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

2.相似比较。对大体相似又略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看事物更深入、更细致。比如,同样面对“挫折”:勾践的态度是忍辱负重;林肯频遭挫折,却愈挫愈勇;爱迪生面对实验室被焚毁,却是淡定、乐观。这样一比较,我们至少可以分析出对待挫折的三种方式,即三个分论点。

3.正反比较。将正面和反面的事物进行对比,可以使认识更深刻。有一篇满分作文《情

与理》将X仲淹坚守理智“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唐玄宗放纵感情导致“安史之乱”进行对比,总结出以理驭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很成功的X例。

五、确立顺序,循序分析

有了一定的顺序,思维便可以按一定顺序展开,分析的角度也就丰富了起来。满分作文《天地之秤——诚》中,重点写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其思路就是依“自己—他人—社会”的顺序来展开分析的。

常用的顺序还有:①过去、现在、将来等时间顺序;②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顺序;

③近处、远处等地域顺序;④个人、集体、国家等X畴顺序;⑤外因与内因、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物质与精神等哲学顺序;⑥主观与客观、微观与宏观等认识论顺序;⑦立场、观点、态度、方法等关联顺序;⑧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总之,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进而学会列出见解独到的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本功。有了这样的基本功,就有了进行深入阐述的良好基础。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可能是内容充实、分析透彻,且层次分明的好作文。

如何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一篇文章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证明或论证无力。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1、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

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法。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①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②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比较分析法。这是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常用的比较简易的一种方法。如“常立志与立常志”,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提倡树立远大志向,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论述时,可以把“常立志”和“立常志”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阐明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才能有所建树。

以上是我们常用的几种方法,如果一时想不到好的分析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常规的分析方法,即面对论题,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进行筛选。何永康先生曾经说过:“在高考作文中,由于通篇字数有限,每一小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60字左右,大体阐述过程是:先用几句话点明小论点,然后再简要地分析议论一番,接下去可联系实际,摆出事实,最后收拢。”这段话较具体地讲明了一个分论点的实施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