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杨氏模量地测量

材料杨氏模量地测量
材料杨氏模量地测量

霍耳位置传感器的定标和杨氏模量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霍耳位置传感器的特性;

2. 掌握用弯曲法测量黄铜的杨氏模量;

3. 测黄铜杨氏模量的同时,对霍耳位置传感器定标; 4. 用霍耳位置传感器测量可锻铸铁的杨氏模量。 二、 仪器和用具

1. 霍耳位置传感器测杨氏模量装置一台(底座固定箱、读数显微镜、95A 型集成霍耳位置

传感器、磁铁两块、支架、砝码盘、砝码等);

2. 霍耳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测量仪一台(包括直流数字电压表)。 三、 实验原理

1、霍尔元件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在垂直于磁场方向通以电流I ,则与这二者垂直的方向上将产生霍尔电势差U H :

U H =K ·I ·B (1) (1) 式中K 为元件的霍尔灵敏度。如果保持霍尔元件的电流I 不变,而使其在一个均匀梯度的磁场中移动时,则输出的霍尔电势差变化量为:

Z dZ

dB

I K U H ???

?=? (2) (2)式中?Z 为位移量,此式说明若

dZ

dB

为常数时,? U H 与?Z 成正比。 为实现均匀梯度的磁场,可以如图1所示两块相同的磁铁(磁铁截面积及表面磁感应强度相同)相对放置,即N 极与N 极相对,两磁铁之间留一等间距间隙,霍尔元件平行于磁铁放在该间隙的中轴上,间隙大小要根据测量范围和测量灵敏度要求而定,间隙越小,磁场梯度就越大,灵敏度就越高。磁铁截面要远大于霍尔元件,以尽可能的减小边缘效应影响,提高测量精确度。

若磁铁间隙内中心截面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霍尔元件处于该处时,输出的霍尔电势差应该为零。当霍尔元件偏离中心沿Z 轴发生位移时,由于磁感应强度不再为零,霍尔元件也就产生相应的电势差输出,其大小可以用数字电压表测量,由此可以将霍尔电势差为零时元件所处的位置作为位移参考零点。

霍尔电势差与位移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当位移量较小(<2mm ),这一一对应关系具有良好的线性。

2、在横梁弯曲的情况下,杨氏模量E 可以用下式表示:

;433Z

b a Mg d E ????= (3)

其中:d 为两刀口之间的距离;M 为所加砝码的质量;a 为梁的厚度;b 为梁的宽度;?Z 为

梁中心由于外力作用而下降的距离;g为重力加速度。

1.铜刀口上的基线

2.读数显微镜

3.刀口

4.横梁

5.铜杠杆(顶端装有95A型集成霍尔传感器)

6.磁铁盒

7.磁铁(N极相对放置)

8.三维调书架

9.砝码

四、实验内容

1.测量黄铜样品的杨氏模量和霍尔位置传感器的定标

(1.) 调节三维调书架的上下前后位置的调节螺丝,使集成霍尔位置传感器探测元件处于磁铁中间位置。

(2.) 用水准器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若偏离时可用底座螺丝调节到水平位置。

(3.) 调节霍尔位置传感器的毫伏表。磁铁盒上可上下调节螺丝使磁铁上下移动,当毫伏表读数值很小时,停止调节固定螺丝,最后调节调零电位器使毫伏表读数为零。

(4.) 调节读数显微镜,使眼睛观察十字线及分划板刻度线和数字清晰。然后移动读数显微镜前后距离,使能清晰看到铜刀上的基线。转动读数显微镜的鼓轮使刀口架的基线与读数显微镜内十字刻度线吻合,记下初始读数值。

(5.) 逐次增加砝码M i(每次增加10g砝码),相应从读数显微镜上读出梁的弯曲位移?Z i 及数字电压表相应的读数值U i(单位mv)。以便于计算杨氏模量和霍尔位置传感器进行定标。

(6.) 测量横梁两刀口间的长度d及测量不同位置横梁宽度b和横梁厚度a。

2.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测量可锻铸铁的杨氏模量。

(1) 以逐次增加砝码M i,相应读出数字电压表读数值。由霍尔传感器的灵敏度,计算出下的距离?Z i。

(2) 测量不同位置横梁宽度b和横梁厚度a,用逐差法按公式(3)计算可锻铸铁的杨氏模量。

五、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1.霍耳位置传感器的定标

表1 霍耳位置传感器静态特性测量

数据处理要求

(1)用逐差法按公式(3)进行计算,求得黄铜材料的杨氏模量。并求出霍尔位置传感器的灵敏度?U i/?Z i。

(2)将测量结果与公认值进行比较。

2.杨氏模量的测量

(1)自行设计表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内。

(2)用逐差法按公式(3)计算可锻铸铁的杨氏模量。

六、注意事项

1.用千分尺测量待测样品厚度必须不同位置多点测量取平均值。测量黄铜样品时,因黄铜比钢软,旋紧千分尺时,用力适量,不宜过猛。

2.用读数显微镜测量砝码的刀口架基线位置时,刀口架不能晃动。

七、思考题

1.弯曲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主要测量误差有哪些?请估算各因素的不确定度。

2.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法测位移有什么优点?

动态悬挂法测杨氏模量数据处理参考范例

动态悬挂法测杨氏模量数据处理参考范例 1. 数据记录 表1 各测量量测量值 样品 () L m m () m L m m ? ()m g ()m m g ? () 1f H z ()1 m f H z ? 黄铜 0.05 0.01 0.1 不锈钢 0.05 0.01 1 表2 样品直径测量值 次数 黄铜直径 () d m m () m d m m ? 不锈钢直径 () d m m () m d m m ? 1 0.005 0.005 2 3 4 5 6 2. 数据处理 (1)黄铜: L :0.029B u u m m ?== = = m :0.010.00333 3 m B u u g ?== = = 1 f :0.10.058B u u H z ?== = = d :用肖维涅准则检查无坏值出现 5.998d m m = 1.110.0170.019A p X u k s m m ==?= 0.005 0.0029B m u m m ?= = = 0.020u m m = = = Y : () () 3 3 3 2 3 2 1 4 43 160.001037.9310 701.0 1.6067 1.6067 5.99810 L m f Y d ---????==? ? 10 2 9.47710 N m = ?Y E = =

1.3%= 则101029.47710 1.3%0.1310Y Y u Y E N m =?=??=? (2)不锈钢 L :0.029B u u m m ?== = = m :0.010.00333 3 m B u u g ?== = = 1 f : 10.58B u u H z ?== = = d :用肖维涅准则检查无坏值出现 5.945d m m = 1.110.0210.024A p X u k s m m ==?= 0.005 0.0029B m u m m ?= = = 0.025u m m = = = Y : () () 3 3 3 2 3 2 1 4 43 160.001034.4310 1014 1.6067 1.6067 5.94510L m f Y d ---????==? ? 11 2 1.86510 N m =?Y E = = 1.7%= 则11 11 2 1.86510 1.7%0.03210 Y Y u Y E N m =?=??=? 3. 实验结果 (1)室温下测得黄铜样品的杨氏模量为: ()10 2 9.50.210Y N m =±? () 0.683p = 1.3% Y E = (2)室温下测得不锈钢样品的杨氏模量为: ()11 2 1.860.0410Y N m =±? () 0.683p = 1.7% Y E = 备注:不确定度u 在计算过程中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最后计算结果中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材料杨氏模量的测量

霍耳位置传感器的定标和杨氏模量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霍耳位置传感器的特性; 2. 掌握用弯曲法测量黄铜的杨氏模量; 3. 测黄铜杨氏模量的同时,对霍耳位置传感器定标; 4. 用霍耳位置传感器测量可锻铸铁的杨氏模量。 二、 仪器和用具 1. 霍耳位置传感器测杨氏模量装置一台(底座固定箱、读数显微镜、95A 型集成霍耳位置 传感器、磁铁两块、支架、砝码盘、砝码等); 2. 霍耳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测量仪一台(包括直流数字电压表)。 三、 实验原理 1、霍尔元件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在垂直于磁场方向通以电流I ,则与这二者垂直的方向上将产生霍尔电势差U H : U H =K· I·B (1) (1) 式中K 为元件的霍尔灵敏度。如果保持霍尔元件的电流I 不变,而使其在一个均匀梯度的磁场中移动时,则输出的霍尔电势差变化量为: Z dZ dB I K U H ??? ?=? (2) (2)式中?Z 为位移量,此式说明若 dZ dB 为常数时,? U H 与?Z 成正比。 为实现均匀梯度的磁场,可以如图1所示两块相同的磁铁(磁铁截面积及表面磁感应强度相同)相对放置,即N 极与N 极相对,两磁铁之间留一等间距间隙,霍尔元件平行于磁铁放在该间隙的中轴上,间隙大小要根据测量范围和测量灵敏度要求而定,间隙越小,磁场梯度就越大,灵敏度就越高。磁铁截面要远大于霍尔元件,以尽可能的减小边缘效应影响,提高测量精确度。 若磁铁间隙内中心截面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霍尔元件处于该处时,输出的霍尔电势差应该为零。当霍尔元件偏离中心沿Z 轴发生位移时,由于磁感应强度不再为零,霍尔元件也就产生相应的电势差输出,其大小可以用数字电压表测量,由此可以将霍尔电势差为零时元件所处的位置作为位移参考零点。 霍尔电势差与位移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当位移量较小(<2mm ),这一一对应关系具有良好的线性。 2、在横梁弯曲的情况下,杨氏模量E 可以用下式表示: ;433Z b a Mg d E ????= (3) 其中:d 为两刀口之间的距离;M 为所加砝码的质量;a 为梁的厚度;b 为梁的宽度;?Z 为

常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切变模量及泊松比[1]

常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数据表(S) 序号材料名称弹性模量\E\Gpa 切变模量\G\Gpa 泊松比\μ 1 镍铬钢、合金钢206 79.38 0.25~0.3 2 碳钢196~206 79 0.24~0.28 3 铸钢172~202 - 0.3 4 球墨铸铁140~154 73~76 - 5 灰铸铁、白口铸铁113~157 44 0.23~0.27 6 冷拔纯铜12 7 4 8 - 7 轧制磷青铜113 41 0.32~0.35 8 轧制纯铜108 39 0.31~0.34 9 轧制锰青铜108 39 0.35 10 铸铝青铜103 41 - 11 冷拔黄铜89~97 34~36 0.32~0.42 12 轧制锌82 31 0.27 13 硬铝合金70 26 - 14 轧制铝68 25~26 0.32~0.36 15 铅17 7 0.42 16 玻璃55 22 0.25 17 混凝土17.5~32.5 4.9~15.7 0.1~0.18 18 纵纹木材9.8~12 0.5 - 19 横纹木材0.5~0.98 0.44~0.64 - 20 橡胶0.00784 - 0.47 21 电木 1.96~2.94 0.69~2.06 0.35~0.38 22 尼龙28.3 10.1 0.4 23 可锻铸铁152 - - 24 拔制铝线69 - - 25 大理石55 - - 26 花岗石48 - - 27 石灰石41 - - 28 尼龙1010 1.07 - - 29 夹布酚醛塑料4~8.8 - - 30 石棉酚醛塑料 1.3 - - 31 高压聚乙烯0.15~0.25 - - 32 低压聚乙烯0.49~0.78 - - 33 聚丙烯 1.32~1.42 - -

实验报告-杨氏模量测量

实验报告:杨氏模量的测定

杨氏模量的测定(伸长法) 【实验目的】 1.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 伸长仪;光杆杆;螺旋测微器;游标尺;钢卷尺和米尺;望远镜(附标尺)。 【实验原理】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或多或少都要发生形变,当形变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撤走外力之后形变能随之消失,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内部将产生恢复原状的内应力。 设有一截面为S ,长度为l 的均匀棒状(或线状)材料,受拉力F 拉伸时,伸长了δ,其单位面积截面 所受到的拉力S F 称为胁强,而单位长度的伸长量l δ称为胁变。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棒状 (或线状)固体胁变与它所受的胁强成正比: F E S l δ = 其比例系数E 取决于固体材料的性质,反应了材料形变和内应力之间的关系,称为杨氏弹性模量。 Fl E S δ = (1) 右图是光杠杆镜测微小长度变化量的原理图。左侧曲尺状物为光杠杆镜,M 是反射镜,b 为光杠杆镜短臂的杆长,B 为光杆杆平面镜到尺的距离,当加减砝码时,b 边的另一端则随被测钢丝的伸长、缩短而下降、上升,从而改变了M 镜法线的方向,使得钢丝原长为l 时,从一个调节好的位于图右侧的望远镜看M 镜中标尺像的读数为0h ;而钢丝受力伸长后,光杠杆镜的位置变为虚线所示,此时从望远镜上看到的标尺像的读数变为i h 。这样,钢丝的微小伸长量δ,对应光杠杆镜的角度变化量θ,而对应的光杠杆镜中标尺读数变化则为Δh 。由光路可逆可以得知,h ?对光杠杆镜的张角应为θ2。从图中用几何方法可以得出: tg b δ θθ≈= (1) tg22h B θθ?≈= (2) 将(1)式和(2)式联列后得: 2b h B δ= ? (3) 考虑到2 =/4S D π,F mg = 所以:2 8Bmgl E D b h π=? 这种测量方法被称为放大法。由于该方法具有性能稳定、精度高,而且是线性放大等优点,所以在设计各类测试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 光杠杆原理 A

测量钢丝绳的杨氏模量

实验三 测量钢丝绳的杨氏模量 杨氏弹性模量是描述金属材料抗弹性形变能力的重要物理量,它是选定机械构件材料的依据之一,是工程技术上常用的参数。 测量材料杨氏弹性模量的方法很多,例如①静态测量法,包括静态拉伸法、弯曲法、扭转法;②动态测量法,包括横向共振法、纵向共振法、扭转共振法;③波速测量法,包括连续波法、脉冲波法,等等。本实验是用拉伸法测钢丝绳的杨氏模量。 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要发生形变,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两大类。如果外力在一定限度以内,当外力撤除后物体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小,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外力撤除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而留下剩余的形变,则称为塑性形变。本实验只研究弹性形变,因而要控制外力的大小,以保证物体作弹性形变。 例如一根长约1m 的钢丝,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了一个微小的伸长,数量级约mm 1 10-,用一般长度量具(如米尺、游标尺和螺旋测微计等)去测量此伸长量,根本无法测量。本实验采用光杠杆镜尺法来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以解决这一难题。镜尺法不仅可以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也可以测量角度的微小变化。 【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掌握光杠杆镜尺法测量长度微小变化的原理,学会具体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悬挂质量为m 的砝码。于是,金属丝受外力mg F =的作用伸长了L ?。把单位截面积上所受的作用力 S F /称为应力,单位长度的伸长L L /?称为应变。于是,根据胡克定律有:在弹性限度内, 物体的应力S F /和所产生的应变L L /?成正比,即: L L Y S mg ?= (2.3-1) 比例恒量Y 就是该材料的弹性模量,简称杨氏模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单位应变的 应力。它的单位为2 /m N 或Pa 。由(2.3-1)式可得:

杨氏模量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要求

杨氏模量测定(横梁弯曲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横梁弯曲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 2.学会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用具 FD-YZ-MT杨氏模量测试仪1套JC—10读数显微镜米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待测矩形金属条 三、实验原理 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写作要求来写 四、实验步骤(供参考) (1)将矩形待测材料安放在仪器的刀口上,套上铜刀口(下端挂一砝码盘)并使其刀刃恰 好在仪器两刀口的中间。 (2)调节显微镜的目镜,看清楚镜简内的叉丝.松开显微镜的底座并使镜筒轴线正对着铜 刀上的基线,前后移动底座,直到从镜中看清楚铜刀基线,锁定底座和升降杆;转动读数显微镜的镜筒使得目镜中看到直尺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读数显微镜的手轮朝上,锁紧读数显微镜镜筒,转动手轮移动十字叉丝与基线像完全重合,记下读数.(3)在砝码盘上顺序地加法码.共加7次,每次砝码的质量为10 g,同时,每次转动显微 镜的手轮,使得十字叉丝水平线与目镜中基线像重合,记下相应读数. (4)由梁上每取下一片砝码,仿照步骤(3)记下相应的读数. (5)测出仪器两刀口间的距离l,测量1—3次,再测出待测样品的厚度h和宽度a,各测 量6次,记录下相应的测量结果. (6)实验完毕整理好实验仪器 (7)利用逐差法求出对应10g的弛垂度λ ?,代入表达式(1)计算杨氏模量并求出其测量不确定度。 注意事项: 1.从初始读数到增加每一片砝码,转动读数显微镜的手轮使得叉丝与基线像重合过 程中叉丝移动方向要保持一致 2.整个测量过程确保读数显微镜或者铜刀口位置不发生移动,因此调节好读数显微 镜一定锁紧相应部位以免测量产生转动,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时要谨慎切莫碰动 铜刀口的位置。倘若发生了它们的位置有一个发生了变化,就必须从头开始测量。 3.使用千分尺和游标卡尺之前先记下相应的零点读数;再则,使用千分尺测量样品 厚度时应注意测量杆与固定砧别卡得太紧以免样品发生形变,使用游标卡尺测量 样品宽度时内量爪也别卡得太紧。 五、数据表格 表1 待测样品及支架两刀口距离测量 支架两刀口距离d度为:cm 千分尺零点读数:mm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杨氏模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应用。 2. 掌握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 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 MYC-1型金属丝杨氏模量测定仪(一套)、钢卷尺、米尺、螺旋测微计、重垂、砝码等。 【实验原理】 一、杨氏弹性模量 设金属丝的原长L ,横截面积为S ,沿长度方向施力F 后,其长度改变ΔL ,则金属丝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F/S 称为正应力,金属丝的相对伸长量ΔL/L 称为线应变。实验结果指出,在弹性范围内,由胡克定律可知物体的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即 L L Y S F ?= (1) 则 E L L S F Y ?= (2) 比例系数E 即为杨氏弹性模量。在它表征材料本身的性质,Y 越大的材料,要使它发生一定的相对形变所需要的单位横截面积上的作用力也越大。Y 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帕斯 卡,记为Pa (1Pa =12m N ;1GPa =910Pa )。 本实验测量的是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如果钢丝直径为d ,则可得钢丝横截面积S 42d S π= 则(2)式可变为 E L d FL Y ?=24π (3) 可见,只要测出式(3)中右边各量,就可计算出杨氏弹性模量。式中L (金属丝原长)可由米尺测量,d (钢丝直径),可用螺旋测微仪测量, F (外力)可由实验中钢丝下面悬挂的砝码的重力F=mg 求出,而ΔL 是一个微小长度变化(在此实验中 ,当L ≈1m时, F 每变化1kg 相应的ΔL 约为mm)。因此,本实验利用光杠杆的光学放大作用实现对钢丝微小伸长量ΔL 的间接测量。 二、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 尺读望远镜和光杠杆组成如图2所示的测量系统。光杠杆系统是由光杠杆镜架与尺读望远镜组成的。光杠杆结构见图2(b )所示,它实际上是附有三个尖足的平面镜。三个尖足的边线为一等腰三角形。前两足刀口与平面镜在同一平面内(平面镜俯仰方位可调),后足在前两足刀口的中垂线上。尺读望远镜由一把竖立的毫米刻度尺和在尺旁的一个望远镜组成。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实验七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测量材料杨氏模量的方法很多,诸如拉伸法、压入法、弯曲法和碰撞法等。拉伸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使用的载荷较大,加载速度慢,且会产生驰豫现象,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另外,此法还不适用于脆性材料的测量。本实验借助于新颖的动态杨氏模量测量仪用振动法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该方法可弥补其不足,同时还可扩大学生在物体机械振动方面的知识面,不失为一种非常有用和很有特点的测量方法。 【实验目的】 1.了解振动法测量材料杨氏模量的原理; 2.学会用作图外推求值法测量振动体基频共振频率和杨氏模量; 3. 测量试件机械振动的本征值 4.观察铝平板的振型; 5.通过实验,逐步提高综合运用各种测量仪器的能力。 【实验仪器】 DY-D99型多用途动态杨氏模量测量仪、YXY-3D型音频信号源、示波器(Y轴灵敏度5-10m V)、毫米刻度钢皮尺(250mm长)、0.02mm精度游标卡尺、物理天平(精度0.05克)。 DY-D99型多功能动态杨氏模量测量仪简介 图3 DY-D99型多功能动态杨氏模量测量仪 1电动式激振器、6电动式拾振器、2试件(圆棒)、17试件(金属铝板)、 3、5刀口、26导轨标尺、9标尺支架、25试件压板、24压板固定螺钉、 10接线箱、11试件选择旋钮、12输入接口、13输出接口、22声整流罩、 19发声元件、18小导轨、20声激振器固定螺钉、14-16水平调节螺钉、 4刻度指示板、8备用试件安放支架、7试件限位装置、23底板 该仪器如图3所示。它由棒材试件杨氏模量定量测量装置和板材试件振型演示观察装置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用接线箱连接和转换。前一装置包含两个换能器(电动式换能器)、导轨标尺及其支架。其中一个电动式换能器用作激振器,在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音频正弦信号电压的作用下,作机械振动,进而激励试件作机械振动。另一个电动式换能器当作拾振器,将由试件传递过来的机械振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输到示波器观察波形。当音频信号发生器的信号频率调到与试件的固有频率相同时,试件产生共振,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幅度达到最大。两个换能器的作用可互换。它们各自设有一个刀口,可搁置棒材试件。标尺用于指示换能器或刀口在试件上的位置。 矩形金属板试件和带有声整流罩的声激振器是振动体振型演示观察装置的基本组成部

常用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有限元材料库的参数为:45号钢密度7890kg/m3,泊松比,杨氏模量209000GP.) (HT200,弹性模量为135GPa,泊松比为) (HT200 密度:,弹性模量:70-80; 泊松比热膨胀系数加热:10冷却-8) (用灰铸铁 HT200,根据资料可知其密度为7340kg/m3,弹性模量为120GPa ,泊松比为0. 25)(HT200,弹性模量E= 11 Pa, 泊松比λ=,密度ρ=7800 kg/m 3) ( HT200 122 /0. 3 /7. 2 ×10 - 6) (材料HT200,密度为7. 8103 kg / m 3 ,弹性模量为 145 GPa,泊松比为 ( HT200,其弹性模量 E=140GPa,泊松比μ=,密度ρ=×10 3 kg/m 3) (模具材料为灰口铸铁 HT200,%,%,密度 7210 kg / m3 ,泊松比。) (箱体材料为HT200,其性能参数为:弹性模量E=×10 11 Pa,泊松比μ=,密度为ρ=×10 3 -3 ) (模型材料HT200,其主要物理与机械性能参数如下:密度 t/m 3 ,弹性模量126 GPa, 泊松比 (垫板的材料采用 HT200, 材料相关参数查表可得, 弹性模量 E = 1120 ×10 5 N /mm 2 , 泊松比μ= 0125, 密度ρ=712 ×10 - 9 t /mm 3) 表58-23,常用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线胀系数

常用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名称弹性模量E 切变模量G 泊松比μ GPa GPa ──────────────────镍铬钢 206 合金钢 206 碳钢 196-206 79 铸钢 172-202 球墨铸铁 140-154 73-76 灰铸铁 113-157 44 白口铸铁 113-157 44 冷拔纯铜 127 48 轧制磷青铜 113 41 轧制纯铜 108 39 轧制锰青铜 108 39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钢丝的杨氏模量 【预习重点】 (1)杨氏模量的定义。 (2)利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仪器】 杨氏模量仪(包括砝码组、光杠杆及望远镜-标尺装置)、螺旋测微器、钢卷尺。 【原理】 1)杨氏模量 物体受力产生的形变,去掉外力后能立刻恢复原状的称为弹性形变;因受力过大或受力时间过长,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称为塑性形变。物体受单方向的拉力或压力,产生纵向的伸长和缩短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形变。设一物体长为L,横截面积为S,沿长度方向施力F后,物体伸长(或缩短)了δL。F/S是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称为应力,δL/L是相对变形量,称为应变。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按照胡克(HookeRobert1635—1703)定律,物体内部的应力正比于应变,其比值 (5—1) 称为杨氏模量。 实验证明,E与试样的长度L、横截面积S以及施加的外力F的大小无关,而只取决于试样的材料。从微观结构考虑,杨氏模量是一个表征原子间结合力大小的物理参量。 2)用静态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测量有静态法和动态法之分。动态法是基于振动的方法,静态法是对试样直接加力,测量形变。动态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适用范围广,是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静态法原理直观,设备简单。 用静态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是使用如图5—1所示杨氏模量仪。在三角底座上装两根支柱,支柱上端有横梁,中部紧固一个平台,构成一个刚度极好的支架。整个支架受力后变形极小,可以忽略。待测样品是一根粗细均匀的钢丝。钢丝上端用卡头A夹紧并固定在上横梁上,钢丝下端也用一个圆柱形卡头B夹紧并穿过平台C的中心孔,使钢丝自由悬挂。通过调节三角底座螺丝,使整个支架铅直。下卡头在平台C的中心孔内,其周围缝隙均匀而不与孔边摩擦。圆柱形卡头下方的挂钩上挂一个砝码盘,当盘上逐次加上一定质量的砝码后,钢丝就被拉伸。下卡头的上端面相对平台C的下降量,即是钢丝的伸长量δL。钢丝的总长度就是从上卡头的下端面至下卡头的上端面之间的长度。钢丝的伸长量δL是很微小的,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法测量。 3)光杠杆

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已批阅)

实验题目:用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5- 实验目的:掌握利用光杠杆测定微小形变的方法,在数据处理中,掌握逐差法和作图法两种数据处理的方 法 实验原理:在胡克定律成立的范围内,应力F/S 和应变ΔL/L 之比满足 E=(F/S )/(ΔL/L )=FL/(S ΔL ) 其中E 为一常量,称为杨氏模量,其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 根据上式,只要测量出F 、ΔL/L 、S 就可以得到物体的杨氏模量,又因为ΔL 很小,直接测量 困难,故采用光杠杆将其放大,从而得到ΔL 。 实验原理图如右图: 当θ很小时,l L /tan ?=≈θθ,其中l 是光杠杆的臂 长。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以知道,镜面转过θ,反射光线 转过2θ,而且有: 故:)2(D b l L = ?,即是)2(D bl L =? 那么Slb DLF E 2= ,最终也就可以用这个表达式来确定杨氏模量E 。 实验内容: 1. 调节仪器 (1) 调节放置光杠杆的平台F 与望远镜的相对位置,使光杠杆镜面法线与望远镜轴线大体重合。 (2) 调节支架底脚螺丝,确保平台水平,调平台的上下位置,使管制器顶部与平台的上表面共面。 (3) 光杠杆的调节,光杠杆和镜尺组是测量金属丝伸长量ΔL 的关键部件。光杠杆的镜面(1)和刀口 (3)应平行。使用时刀口放在平台的槽内,支脚放在管制器的槽内,刀口和支脚尖应共面。 (4) 镜尺组的调节,调节望远镜、直尺和光杠杆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望远镜和反射镜处于同等高 度,调节望远镜目镜视度圈(4),使目镜内分划板刻线(叉丝)清晰,用手轮(5)调焦,使标尺像清晰。 2. 测量 (1) 砝码托的质量为m 0,记录望远镜中标尺的读数r 0作为钢丝的起始长度。 (2) 在砝码托上逐次加500g 砝码(可加到3500g ),观察每增加500g 时望远镜中标尺上的读数r i ,然 后再将砝码逐次减去,记下对应的读数r ’i ,取两组对应数据的平均值i r 。 (3) 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 和平面镜与标尺之间的距离D ,以及光杠杆的臂长l 。 3. 数据处理 (1) 逐差法 用螺旋测微计测金属丝直径d ,上、中、下各测2次,共6次,然后取平均值。将i r 每隔四项相减,得到相当于每次加2000g 的四次测量数据,如设040r r b -=,151r r b -=,262r r b -=和373r r b -=并求出平均值和误差。 将测得的各量代入式(5)计算E ,并求出其误差(ΔE/E 和ΔE ),正确表述E 的测量结果。 (2) 作图法 把式(5)改写为 i i i MF SlE DLF r ==)/(2 (6)

常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数据表

常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数据表(S) 序号材料名称弹性模量\E\Gpa 切变模量\G\Gpa 泊松比\μ 1 镍铬钢、合金钢206 ~ 2 碳钢196~206 79 ~ 3 铸钢172~202 - 4 球墨铸铁140~154 73~76 - 5 灰铸铁、白口铸铁113~157 44 ~ 6 冷拔纯铜12 7 4 8 - 7 轧制磷青铜113 41 ~ 8 轧制纯铜108 39 ~ 9 轧制锰青铜108 39 10 铸铝青铜103 41 - 11 冷拔黄铜89~97 34~36 ~ 12 轧制锌82 31 13 硬铝合金70 26 - 14 轧制铝68 25~26 ~ 15 铅17 7 16 玻璃55 22 17 混凝土14~23 ~~ 18 纵纹木材~12 - 19 横纹木材~~- 20 橡胶- 21 电木~~~ 22 尼龙 23 可锻铸铁152 - - 24 拔制铝线69 - - 25 大理石55 - - 26 花岗石48 - - 27 石灰石41 - - 28 尼龙1010 - - 29 夹布酚醛塑料4~- - 30 石棉酚醛塑料- - 31 高压聚乙烯~- - 32 低压聚乙烯~- - 33 聚丙烯~- -

Q235等属于碳素结构钢,35#、45#等属于优质碳素钢,强度较高,塑性和韧性都比碳素钢好。 屈服强度:是弹性变形的极限也叫屈服点。增加应力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塑性变形,也就是变弯了。每种钢的屈服强度是不一样的 镍铬钢、合金钢的弹性模量是206GPa 碳钢的弹性模量为196~206GPa,计算时一般取206GPa 铸钢的弹性模量为172~202Gpa

金属的杨氏模量的测量

金属的杨氏模量的测量 当固体受外力作用时,它的体积和形状将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形变。当外力不太大时,物体的形变与外力成正比,且外力停止作用物体立即恢复原来的形状和体积,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当外力较大时,物体的形变与外力不成比例,且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形变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和体积,这种形变称为范性形变。范性形变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的缘故。如果再继续增大外力,物体内产生的内应力将会超过物体的强度极限时,物体便被破坏了。 固体材料的弹性形变可以分为纵向、切变、扭转、弯曲等,对于纵向弹性形变可以引入杨氏模量来描述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杨氏模量是反映材料形变与内应力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杨氏模量越大,越不易发生形变。杨氏模量一般只与材料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其几何形状无关。材料杨氏模量测量方法很多,有静态法和动态法。对于静态法来说,又可分为拉伸法和弯曲法。 Ⅰ. 拉伸法测定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拉伸法测定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 掌握几种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计算。 3. 进一步掌握逐差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量仪、螺旋测微器、钢卷尺、读数显微镜装置等。 【实验原理】 一、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设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将其上端紧固,下端悬挂质量为m 的砝码。当金属丝受外力F mg =作用而发生形变?L 时,金属丝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内应力S F ,其应变为L L ?,根据虎克

定律有: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应力S F 与产生的应变成正比,即 L L E S F ?? = (Ⅰ.1) 式中E 为比例恒量,将上式改写为 E L S F L = ?? (Ⅰ.2) 其中E 为该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又称杨氏模量),在数值上等于产生单位应变的应力。实验证明,杨氏模量E 与外力F 、金属丝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的大小无关,它只与制成金属丝的材料有关。 若金属丝的直径为d ,则24 1 d S ??= π,将其代入(Ⅰ.2)式中可得 L d L F E ?= 24π (Ⅰ.3) (Ⅰ.3)式表明,在长度、直径和所加外力相同的情况下,杨氏模量大的金属丝伸长量较小,杨氏模量小的金属丝伸长量较大。因此,杨氏模量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引起的拉伸(或压缩)形变的能力。实验中,测量出F 、L 、d 和L ?值就可以计算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E 。其中F 、L 、d 都可用一般方法测得,唯有 L ?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量,约mm 110-数量级,用普通量具如钢尺或游标卡尺 是难以测准的。因此,实验的核心问题是对微小变化量L ?的测量。在本实验中用读数显微镜测量(也可利用光杠杆法或其他方法测量) 二、杨氏模量测量仪 杨氏模量测量仪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在一个较重的三脚底座上固定有两根立柱,支柱上端有横梁,中部紧固一个平台,构成一个刚度极好的支架。整个支架受力后变形极小,可以忽略。通过调节三角底座的水平调节螺母13使整个支架铅直。待测样品是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约90cm )。金属丝上端用上端紧固座2夹紧并固定在上横梁上,钢丝下端也用一个钳形平台5夹紧并穿过平台的中心孔,使金属丝自由悬挂。钢丝的总长度L 就是从上端固定座2的下端面至钳形平台5的上端面之间的长度。钳形平台5下方的挂钩上挂一个砝码盘,当盘上逐次加上一定质量的砝码后,钢丝就被拉伸,标尺刻线6也跟着下降。读数标尺9相对

实验10 杨氏模量的测定

实验1 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 杨氏弹性模量(以下简称杨氏模量)是表征固体材料性质的重要的力学参量,它反映材料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在机械设计及材料性能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测量方法有静态拉伸法、悬臂梁法、简支梁法、共振法、脉冲波传输法,后两种方法测量精度较高;本实验采用静态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因涉及多个长度量的测量,需要研究不同测量对象如何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静态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 掌握钢卷尺、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的使用。 3. 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数据。 4. 掌握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仪器用具】 杨氏模量测量仪(包括砝码、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计、钢卷尺、读数显微镜 【实验原理】 1. 杨氏模量的定义 本实验讨论最简单的形变——拉伸形变,即棒状物体(或金属丝)仅受轴向外力作用后的伸长或缩短。按照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设有一根原长为,横截面积为的金属丝(或金属棒),在外力的作用下伸长了,则根据胡克定律有 (1-1)式中的比例系数称为杨氏模量,单位为Pa(或N·m–2)。实验证明,杨氏模量与外力、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它只与制成金属

丝的材料有关。 若金属丝的直径为,则,代入(1-1)式中可得 (1-2)(1-2)式表明,在长度、直径和所加外力相同的情况下,杨氏模量大的金属丝伸长量较小,杨氏模量小的金属丝伸长量较大。因此,杨氏模量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引起的拉伸(或压缩)形变的能力。实验中,测量出值就可以计算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 静态拉伸法的测量方法 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方法就是将金属丝悬挂于支架上,上端固定,下端加砝码对金属丝,测出金属丝的伸长量,即可求出。金属丝长度用钢卷尺测量,金属丝直径用螺旋测微计测量,力由砝码的重力求出。实验的主要问题是测准伸长量,伸长量一般很小,约10-1mm数量级,在本实验中用读数显微镜测量(也可利用光杠杆法或其他方法测量)。为了使测量更准确些,采用测量多个的方法以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即在金属丝下端每加一个砝码测一次伸长位置,逐个累加砝码,逐次记录长度;通过逐差法(参考绪论)求出。考虑到读数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率为X和砝码的重力,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公式为 (1-3) 3.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 根据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合成法则(参考绪论),杨氏模量的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式为: (1-4)4. 对实验条件的分析(实验设计项目) 本实验利用显微镜测微小长度变化,根据(1-3)式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试分析测量时须满足哪些实验条件?有哪些因素将导致系统误差的产生?请读者根据实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地讨论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的方法和途径。 【仪器介绍】 1. 杨氏模量测量仪 杨氏模量测量仪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金属丝支架和砝码:杨氏模量仪的底座是一个水平底座,四个角下都有螺旋底脚12,用于调节底座水平。在两根立柱之间有上下两个横梁。待测金属丝(长约80cm)的上端被上梁侧面的夹板1夹牢,下端用小夹板夹在连接方框上,方框下旋进一个螺钉吊起砝码盘7,框子的侧

大学物理实验-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已批阅)电子版本

大学物理实验-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已 批阅)

实验题目:用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 13+39+33=85 实验目的:采用拉伸法测定杨氏模量,掌握利用光杠杆测定微小形变地方法。在数据处理 中,掌握逐差法和作图法两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量仪(包括光杠杆,砝码,望远镜,标尺),米尺,螺旋测微计。 实验原理:在胡克定律成立的范围内,应力F/S 和应变ΔL/L 之比满足 E=(F/S )/(ΔL/L )=FL/(S ΔL ) 其中E 为一常量,称为杨氏模量,其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 根据上式,只要测量出F 、ΔL/L 、S 就可以得到物体的杨氏模量,又因为ΔL 很小,直 接测量困难,故采用光杠杆将其放大,从而得到ΔL 。 实验原理图如右图: 当θ很小时,l L /tan ?=≈θθ,其中l 是光杠杆的臂 长。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以知道,镜面转过θ,反射光 线转过2θ,而且有: D b =≈θθ22tan 故:) 2(D b l L =?,即是) 2(D bl L =? 那么Slb DLF E 2= ,最终也就可以用这个表达式来确定杨氏模量E 。 实验内容: 1. 调节仪器 (1) 调节放置光杠杆的平台F 与望远镜的相对位置,使光杠杆镜面法线与望远镜轴线大体 重合。

(2) 调节支架底脚螺丝,确保平台水平,调平台的上下位置,使管制器顶部与平台的上表 面共面。 (3) 光杠杆的调节,光杠杆和镜尺组是测量金属丝伸长量ΔL 的关键部件。光杠杆的镜面 (1)和刀口(3)应平行。使用时刀口放在平台的槽内,支脚放在管制器的槽内,刀口和支脚尖应共面。 (4) 镜尺组的调节,调节望远镜、直尺和光杠杆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望远镜和反射镜 处于同等高度,调节望远镜目镜视度圈(4),使目镜内分划板刻线(叉丝)清晰,用手轮(5)调焦,使标尺像清晰。 2. 测量 (1) 砝码托的质量为m 0,记录望远镜中标尺的读数r 0作为钢丝的起始长度。 (2) 在砝码托上逐次加500g 砝码(可加到3500g ),观察每增加500g 时望远镜中标尺上 的读数r i ,然后再将砝码逐次减去,记下对应的读数r ’i ,取两组对应数据的平均值 i r 。 (3) 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 和平面镜与标尺之间的距离D ,以及光杠杆的臂长l 。 3. 数据处理 (1) 逐差法 用螺旋测微计测金属丝直径d ,上、中、下各测2次,共6次,然后取平均值。将i r 每隔四项相减,得到相当于每次加2000g 的四次测量数据,如设040r r b -=,151r r b -=, 262r r b -=和373r r b -=并求出平均值和误差。 将测得的各量代入式(5)计算E ,并求出其误差(ΔE/E 和ΔE ),正确表述E 的测量结果。 (2) 作图法 把式(5)改写为

常用材料弹性模量

常用材料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与热物理性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材料名称灰口铸铁/白口铸铁 可锻铸铁碳钢镍铬钢、合金钢 铸钢轧制纯铜冷拔纯铜轧制磷青铜冷拔黄铜轧制锰青铜 弹性模量(×105MPa) 1.13-1.57 1.55 2.0-2.1 2.06 1.75 1.08 1.27 1.13 0.90-0.97 1.08 0.39 0.4-0.48 0.41 034-0.37 0.39 剪切模量(×105MPa)0.45 0.45 0.79-0.81 0.79-0.81 泊松比 0.23-0.27 0.25-0.28 1400-1500熔点 (oC) 1200 11.3-13 11.5-14.5 1083 1083 17.5 17.5 17.9 1083 18.8 线膨胀系数(×10-6/K) 8.5-11.6 热导率(W/(m·k)) 39.2 81.1/纯铁 49.8 15 49.8 398 407 22.2镍青铜 106 24.8锡青铜 比热容(J/(kg·K)) 470 455/纯铁 465 460 470 386 418 410/镍青铜 377 343/锡青铜 0.25-0.3 0.3 0.31-0.34 0.32-0.35 0.32-0.420.35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名称轧制铝铸铝青铜硬铝合金轧制锌铅球墨铸铁玻璃混凝土纵纹木材横纹木材 弹性模量(×105MPa) 0.69 1.03 0.7 0.82 0.17 1.4-1.54 0.55 0.14-0.23 0.098-0.12 0.005-0.00 剪切模量(×105MPa) 0.26-0.27 0.41 0.27 0.31 0.07 0.73-0.76 0.2-0.22 0.049-0.157 0.005 0.0044-0.0064 泊松比 0.32-0.36 0.3 0.3 0.27 0.42 熔点(oC) 658 线膨胀系数(×10-6/K) 热导率(W/(m·k)) 238/纯铝 比热容(J/(kg·K)) 902/纯铝 420 871/硅铝 388 126 17.9 23.6 56 162/硅铝 121 35 327 4-11.5 10-14 0.25 0.1-0.18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材料名称橡胶电木尼龙大理石花岗岩尼龙1010 弹性模量(×105MPa) 0.0000784 0.0196-0.0294 0.0283 0.55 0.48 0.0107 0.0069-0.0206 0.0101 剪切模量(×105MPa) 泊松比 0.47 熔点(oC) 线膨胀系数(×10-6/K) 热导率(W/(m·k)) 比热容(J/(kg·K)) 0.35-0.38 0.4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实验名称: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8周星期六下午1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应用。 2.学会如何用对称测量消除系统误差 3.掌握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4.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b L ?= ≈θθtg (3)D n D n n ?=-≈1 22tg θ(4) 将(3)式和(4)式联立后得: n D b L ?=?2(5) 式中12n n n -=?,相当于光杠杆镜的长臂端D 的位移。 其中的b D 2叫做光杠杆镜的放大倍数,由于D >>b ,所以n ?>>L ?,从而获得对微小量的线性放大,提高了L ?的测量精度。 这种测量方法被称为放大法。由于该方法具有性能稳定、精度高,而且是线性放大等优点,所以在设计各类测试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弹性滞后效应 考虑到金属丝受外力作用时存在着弹性滞后效应,也就是说钢丝受到拉伸力作用时,并不能立即伸长到应有的长度()i i i L L L L ?+=0,而只能伸长到i i L L δ-。同样,当钢丝受到的拉伸力一旦减小时,也不能马上缩短到应有的长度i L ,仅缩短到i i L L δ+。因此实验时测出的并不是金属丝应有的伸长或收缩的实际长度。为了消除弹性滞后效应引起的系统误差,测量中应包括增加拉伸力以及对应地减少拉伸力这一对称测量过程,实验中可以采用增加和减少砝码的办法实现。只要在增、减相应重量时,金属丝伸缩量取平均,就可以消除滞后量i L δ的影响。即 []()()[]i 0i i 0i i 0i 2 121L L L L L L L L L L L ?+=+?++-?+=+=δδ减增

用拉伸法测钢丝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钢丝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会用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 2.掌握光杠杆法测量微小伸长量的原理;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4.学会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结果的正确表达; 【实验仪器】 YWC-1杨氏弹性模量测量仪(包括望远镜、测量架、光杠杆、标尺、砝码) 钢卷尺(0-200cm ,0.1 )、游标卡尺(0-150mm,0.02)、螺旋测微器 (0-150mm,0.01) 【实验原理】 在外力作用下,固体所发生的形状变化成为形变。它可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两种。本实验中,只研究金属丝弹性形变,为此,应当控制外力的大小,以保证外力去掉后,物体能恢复原状。 最简单的形变是金属丝受到外力后的伸长和缩短。金属丝长L,截面积为S,沿长度方向施

力F 后,物体的伸长L ?,则在金属丝的弹性限度内,有: F S E L L =? 我们把E 称为杨氏弹性模量。 如上图: ???????=?≈=?ααα2D n tg x L n D x L ??=??2 (02n n n -=?) n x d FLD L n D x d F L L S F E ??=?=?=228241ππ 真实测量时放大倍数为4倍,即E=2E 【实验内容】

<一> 仪器调整 1、杨氏弹性模量测定仪底座调节水平; 2、平面镜镜面放置与测定仪平面垂直; 3、将望远镜放置在平面镜正前方1.5-2.0m 左右位置上; 4、粗调望远镜:将镜面中心、标尺零点、望远镜调节等高,望远镜的缺口、准星对准平面镜中心,并能在望远镜外看到尺子的像; 5、调节物镜焦距能看到尺子清晰的像,调节目镜焦距能清晰的看到叉丝; 6、调节叉丝在标尺cm 2 以内,并使得视差不超过半格。 <二>测量 1、 记下无挂物时刻度尺的读数0 n ; 2、依次挂上100g 的砝码,8次,计下7654321,,,,,,n n n n n n n ; 3、依次取下100g 的砝码,8次,计下n 0 ‘ ,'7'65'4'3'2'1,,,,,,'n n n n n n n ; 4、用米尺测量出金属丝的长度L (两卡口之间的金属丝)、镜面到尺子的距离D ; 5、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光杠杆x 、用螺旋测微

光杠杆法测定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弹性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一、摘要 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形变与应力关系的重要特征量,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一个参数。在实验室施加的外力使材料产生的变形相当微小,难以用肉眼观察,同时过大的载荷又会使得材料发生塑形变形,所以要通过将微小变形放大的方法来测量。本实验通过光杠杆将外力产生的微小位移放大,从而测量出杨氏弹性模量,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二、实验仪器 弹性模量测定仪(包括:细钢丝、光杠杆、望远镜、标尺和拉力测量装置);钢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 (1)杨氏弹性模量定义式 任何固体在外力作用下都要发生形变,最简单的形变就是物体受外力拉伸(或压缩)时发生的伸长(或缩短)形变。设金属丝的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一端固定,一端在伸长方向上受力为F ,伸长为△L 。 定义: 物体的相对伸长 L L ?=ε为应变, 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S F = σ为应力。 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L L E S F ?= 则有: L S FL E ?= 式中的比例系数E 称为杨氏弹性模量(简称弹性模量)。 实验证明:弹性模量E 与外力F 、物体长度L 以及截面积的大小均无关,而只取决定于物体的材料本身的性质。它是表征固体性质的一个物理量。 对于直径为D 的圆柱形钢丝,其弹性模量为: L D FL E ?= 24π 根据上式,测出等号右边各量,杨氏模量便可求得。式中的F 、D 、L 三个量都可用一般方法测得。唯有L ?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量,用一般量具难以测准。故而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法进行间接测量。 (2)光杠杆放大原理 光杠杆测量系统由光杠杆反射镜、倾角调节架、标尺、望远镜和调节反射镜组成。实验时,将光杠杆两个前足尖放在弹性模量测定仪的固定平台上,后足尖放在待测金属丝的测量端面上。当金属丝受力后,产生微小伸长,后足尖便随着测量端面一起作微小移动,并使得光杠杆绕前足尖转动一个微小角度,从而带动光杠杆反射镜转动相应的微小角度,这样标尺的像在光杠杆反射镜和调节反射镜之间反射,便把这一微小角位移放大成较大的线位移。 如右图所示,当钢丝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光杠杆镜面的竖直度必然要发生改变。那么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