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李建刚完美版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李建刚完美版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李建刚完美版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李建刚《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作如下汇报: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分,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力学的重点.由于新课标减少了对动量的考察,所以动能定理在力学中的重要性更突出了。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通过恒力做功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内容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他对前面研究恒力做功做了一个深入,对变力做功也适用,并为进一步学习机械能守恒打下了基础,因此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决定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并将教学过程细化为:①创设情景②实验分析③理论探究④分组探究⑤归纳总结⑥拓展应用等6步.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写出动能的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生能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3.学生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实验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的探究过程,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

2.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体会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的异同,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推导,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究

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参照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

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及动能定理的建立过程。

教学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

四、学情分析

1、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具备了处理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探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学法上以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

2、教法上采用推理、探究、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

为此设计成6个教学环节:①创设情景②实验分析③理论探究④分组探究⑤归纳总结⑥拓展应用.

六、教学过程—环节①创设情景

第一步观察实例,感知动能(动车组,龙卷风,射出枪口的子弹),第二步提出问题: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6.教学过程—环节②实验分析:通过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得出了

2

W ,并且进一步分析图象发现功和质量也有关,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应当是什么?本节课我们将一v

起探讨这一问题。

2022

121mv mv mgh t -=设计意图:①进一步挖掘上一节实验价值,猜测动能可能的表达式;

②让学生经历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

③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6教学过程—环节③理论探究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经历理论探究的过程,体验动能定理的建立过程。

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现象的复杂性与物理规律的简洁性。

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教学过程—环节④归纳总结

动能定理 动能

设计意图:①通过类比分析,让学生建立动能的概念。

②通过对表达式的诠释,让学生逐步理解动能定理。

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

1.运用动能定理须注意的问题

(1)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需深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细节,只需考虑20222112121mv mv S F S F S F t n n -=+++ 2022121mv mv W t -=

合21mgh mgh W G -=mgh E p =2022121mv mv W t -=合22

1mv E k =

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始末的动能.

(2)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符号(正负)一同代入公式.

2.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m、v、W、E 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力学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由于只需要从力在整个位移内做的功和这段位移始末两状态动能变化去考虑,无需注意其中运动状态变化的细节,同时动能和功都是标量,无方向性,所以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计算都会特别方便.

3.高中阶段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应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4.适用范围: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各个力同时做功、分段做功均可用动能定理.

特别提醒:动能定理说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和动能变化间的一种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不可理解为功转变成了物体的动能.

6.教学过程—环节⑤拓展应用1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一般还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人可以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上来。示意图如图所示。某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AB=3.0m,气囊构成的斜面长AC=5.0m,CD段为与斜面平滑连接的水平地面。一个质量m=60kg的人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人与气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⑴人滑到斜坡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⑵人离开C电后还要在地面上滑行多远才能停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规律,学以致用,凸显了物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

6.教学过程—环节⑥拓展应用2

22

1mv E k =21222

1-21mv mv W =

如何估算小朋友从顶端滑到底端时所获得的速度?

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③体会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优越性。

七.板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动能:

1.动能表达式:

2.单位:J 标量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公式:

设计意图:提纲式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布置作业

? P 74 问题与练习1.2.3.5

? 练习册对应练习

?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的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为检测当堂课的教学效果,当堂检测设计如下:

八、课堂评价

1.由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引申到初态速度不为零的推导,得出动能定理表达式。质量相等的两物体,

①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②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③物体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速率相等;

2.如图37-所示,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Kg M 6.0=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

另一端通过光滑的小孔吊着质量为kg m 3.0=的物体,M 的中点与圆孔的距离为

m 2.0,已知M 和水平面N f 2max =,现使此平面绕中心轴转动,求摩擦力所做的功?210s m g =)

以上两个问题着重考查动能和动能定理,时间控制在3min 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