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名校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私密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黄石胡平语文工作室出品

2018版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读懂“诗家语”一定是情商高者

2018.1.26

注意:这是对本人在“百度文库”中的资料《2017版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017-1-10)的升级完善。

一、考题背景(为何考)古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读古代诗歌犹如用干净明亮的东西去洗清内心的黑暗。

二、考点内容(怎样考)读懂题干,明白考点,做到心中有“点”,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全国卷(Ⅰ卷、Ⅱ卷和Ⅲ卷)的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在2017年之前的高考是被安排在第二大题第二板块,题号为8-9,属两道主观题,分值分别为5分和6分,共计11分;在2017年高考则有些调整,题号改为14-15,分属一道五选二错的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而其所属板块和分值则仍保持不变。在2017年高考三套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当中,客观题对考生的迷惑性较大,但主观题难度较低,总的难度系数较以前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的诉求。

(一)考题特点

认真研究近五年高考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特别是2017年的高考试题,你会发现以下五个特点在以后的高考备考和平常教学当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1)规避意识明显高考试题规避猜题押题是必须的,但没有像最近几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规避得那么明显。①为了避免肤浅化阅读、标签化作答,将解析提高到与结论同等重要地位,两者赋分各占一半,甚至前两三年还推出了只突出强调解析能力的证明型题和重视学以致用能力的比较阅读型题,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的解析分竟然还占了三分之二!②大家都知道,高考全国卷考唐宋诗是大方向,特别是唐诗,特别是其中律诗。但选的“名家非名作”却在诗歌鉴赏辞典里找不到,在网上也“百度”不到,甚至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和Ⅱ卷偏偏考的是李白和杜甫的古体诗作(2017年高考山东卷还考到了岑参的五言排律),而且所考的“流水”意象意蕴也出乎广大师生意料!③打破了2017年高考前社会上关于“客观题注重内容和手法的考查,主观题侧重情感的分析”的一致预测。结果主观题方面,Ⅰ卷考了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Ⅱ卷考了鉴赏人物形象,只有Ⅲ卷才考评价情感态度;客观题方面,全国Ⅱ卷竟聚焦典故一个命题点,文字内容涉及全诗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创作目的、表达分寸诸方面,目的是要测试出考生理解典故内涵和作用的不同水平。

(2)重视答题过程近五年乃至近十年的高考全国卷,都非常重视答题结论的解析过程,过程的分数一般与结论的相持平。不同能力的考生,解析的过程肯定不一样,这就使试题具有精准的区分度。除了“服务选才”核心功能外,高考的“引导教学”核心功能还促使教师平常教学注重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逐步培养,而不要临时机械地识记套语,考时生硬地复制粘贴。

(3)看重创造性转化为了全面彰显文化自信,体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体现时代精神,体现高考的功能与价值,2017高考全国I卷特意设计了古代科举与当代高考相呼应的试题,选取了欧阳修的七律《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作为古代诗歌阅读材料,借以强调中国选拔人才历来德行为先的传统,试题要求考生赏析诗中“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表露出诗人对考生“如春蚕食叶而不断成长”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考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不论是封建时期的科举制度,还是当前实施的高考制度,都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命题者价值取向清晰语文向来注重“以文载道”,从2017年高考三套全国卷的选材,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四个方面考点设计题目。作为考生,读懂题目的最好办法就是将题干核心文字转换成考点的文字。下面就用示意图进一步说明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考点:

形象语言技巧

(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怎样写的)

情感

(为何这样写)

(二)应对策略

我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过两点应对策略,下面就谈谈,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有计划地做透高考诗歌题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有意识地研究高考,有计划地去做透适合全国卷做的所有高考诗歌题(含地方高考诗歌题),摸清全国卷的命题规律和答题要求,扬长补短。高中阶段,学生不要一开始就去大量做“野题”,让自己的做题和答题的思维紊乱。做透了高考题后,再去找全国卷下各地名校的高三下学期三月份后的高考诗歌模拟题练练手,同时寻找体现高考诗歌题变化的新鲜信息。

(2)考试时不要套式化答题,遇到变异题目,要懂得灵活高考诗歌题一直在小变,平常的大考试题一般是模仿上一年的高考试题,难有有意义的创新,而且就算有经验的一线老师也很难真正预测到高考题,所以考生得用“常式思维”和“变式思维”两套方案来应对,这才算万全之策!

最后,说句通俗的话,读诗是要有点儿情调的,草莽是读不懂诗歌的,但练习鉴赏古代诗歌过程一定会经历“有话可说”→“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过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必需的过程。谁要一开始惜字如金,也许他(她)会“看诗”,但也许他(她)根本不会做诗歌鉴赏题!

三、阅读步骤(怎么做)绝不可跟着感觉“做”,深奥的“诗家语”也是有章可循的

(一)知人论世就是在正式切入诗歌主体之前,了解背景,充分利用背景。了解背景需要做到“四看”:

(1)看诗题从诗题认识内容。诗题往往暗示了写作对象、写作内容等方面的信息。(2)看作者和朝代从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朝代了解背景和风格。熟悉的作者,特别是课本上熟悉的作者,其诗歌风格、思想内容等就是定论的,可以作为该作者陌生诗歌的参照;每一个朝代的诗歌,特别是唐、宋两代的诗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而这反过来可作为这个朝代具体诗人的参照。

(3)看注释①从注释破解难点;有时注释①会交代了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据此还可初步判断该诗的写作主旨或写作题材。

(4)看题干从题干得到启发。有时题干也带有对诗歌疏通、解释性等文字,一定要充分利用。(二)缘景明情古代诗人、词人创作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写什么(意象,也是带有情感色彩的景物等)、怎样写(语言和技巧)和为何写(情感)的问题。循着这种思路,古代诗歌阅读就应该从意象这个地方切入。

(1)找意象古代诗歌是通过写景状物、叙事写人来表情达意的,其意象以“景”和“物”为主,“事”次之,“人”“典(典故,属于虚写的意象)”少之。在找出意象后,就需要抠出其修饰语。修饰语通常描绘景物的客观特征,有的还染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在表述意象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形容词等修饰语加名词的双音节词形式。意象术语的来源要么是原诗歌词语直接摘抄,要么是用原诗歌语言拼装,要么用自己总结的单音节词修饰语加原诗歌的意象词(此时意象当然是单音节词)。分析意象可以很好地把握诗歌情感。有些经典意象具有多义性,如果一首诗或词具有多个意象,在分析其意境或情感时,采用少数服从多数、非经典服从经典的原则来分析。

(2)品语言要注意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一般有词类活用(需要根据语法分析调整词义)、省略句子、成分(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来补白、补充)和语序颠倒(需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调序)三种情况。如何判断词句存在变形?这主要借助情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推断出。品味语言,通常关注的是诗歌中的某些形容词、动词和叠词,需要我们去分析其运用修辞类型及修辞效果。从诗歌语言赏析当中可以品出诗味。

(3)析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结构形式四种,其主要分析的是两手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多关注比喻、比拟(拟人)、对比和用典(用语用典和用事用典)四种,了解设问、夸张、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包括属于描写方式(写景方法)上的手法和属于抒情方式上的手法,一般是“××结合”的四字短语来表述。表现手法还包括不属于前两者情况的手法,如联想和想象、象征、以小见大、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暗示(是次要得分点,更是解释语言)等。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指描写方式和抒情方式两种,其所用术语都可归于表现手法一列,讲明它就是为了让大家弄清绝大部分表现手法的来源。诗歌的结构形式主要指伏笔(铺垫、蓄势)、照应和承上启下。

(4)悟情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可以用感情的术语去表达。高考中的古代诗歌阅读内容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词和曲,特别是前两种。近体诗内容结构上一般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词的往往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因此,体现诗歌主旨内容的词眼往往在尾部,诗眼往往在标题或尾联(首联),并且绝大部分是带有感情的词语或句子,言志类诗歌和纯写景类诗歌可能只是表作者观点或景物特点的词句。一首诗(词)的诗眼(词眼)可能是一个词语,也可能是两个词语;可能是一个诗句,也可能是两个诗句。也可能没有诗眼(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