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沥青反射率和笔石反射率的应用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笔石与沉积环境关系的探讨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笔石与沉积环境关系的探讨笔石是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中宏观上唯一可识别生物大化石,其广泛分布与特殊的沉积环境具有相关性。
研究区龙马溪组划分7个笔石带,下段鲁丹阶为深水陆棚沉积环境,上段埃朗阶为浅水陆棚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的转变导致笔石基本生存条件及遗体保存条件变化,从下到上呈现笔石丰度降低,分异度升高的特征。
笔石与沉积环境具有相关性,笔石的深度分带模式指示了沉积环境类型:深水相笔石到浅水相笔石的变化反映了沉积水体由深变浅;生物特征的演化反映出水体开放程度、水动力条件增强,生物竞争加剧;化石的保存特征反映出腕足生物扰动、细菌分解及氧化性等条件;层面上笔石杂乱无序、聚集或分散式分布反映了水动力条件整体不强。
标签:龙马溪组;笔石;沉积环境;关系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发育典型的黑色笔石页岩相,笔石作为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中宏观上唯一可识别大化石类型,其广泛分布与特殊的沉积环境具有相关性。
笔者总结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中笔石分带模式、生物特征、分布保存方式等,结合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分析,进而探讨笔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1 川东南地区笔石分带及生物特征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富含笔石化石,大多以碳质硬体薄膜形式顺层分布,黄铁矿化立体-半立体笔石在中上部可见。
代表剖面綦江观音桥剖面、石柱打风坳剖面整个地层均含笔石,底部地层中较为富集,但以观音桥剖面龙马溪组底部20m范围内笔石化石最为丰富[1]。
龙马溪组笔石类生物属种多样,各类型发育较为齐全,根据林宝玉、金淳泰等对綦江观音桥剖面的研究[2,3],由于剖面未见盘旋半耙笔石带内所属化石,以通常奥氏笔石带代替,笔石带从下到上依次为:赛氏单笔石带;通常奥氏笔石带;三角半耙笔石带;李氏锯笔石/曲背锯笔石带;泡沫直笔石带;尖削尖笔石带;雕刻雕笔石带。
观音桥剖面底部笔石丰度最高,所见笔石化石种类均为正笔石目有轴亚目,共计可见4科19属68种[1,3]。
剖面从下往上,由双笔石科逐渐演化为单笔石科,中间存在尖笔石科、两形笔石科的过渡,且丰度降低,分异度升高。
岩层滑动镜面反射研究现状及其在页岩气保存中的应川

f
l
e
c
t
i
ondependsont
hec
omb
i
na
t
i
onf
o
rm o
fs
t
r
e
s
sands
l
i
d
i
ngr
a
t
e.I
ti
se
a
s
i
e
rt
of
o
rm spe
cu
l
a
rr
e
f
l
e
c
t
i
onunde
rh
i
spe
edandh
i
s
t
r
e
s
sc
ond
i
t
i
ons.Unde
rl
owspe
edandl
ows
t
cu
l
a
rr
oughne
s
si
sve
r
ow,u
yl
,
(
)
sua
l
l
i
n
t
h
e
m
i
c
r
o
m
e
t
e
r
l
e
v
e
l
t
h
e
a
v
e
r
a
e
r
o
u
h
n
e
s
s
r
a
n
e
i
s
o
n
l
a
f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

第36卷第1期2024年1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1Jan.2024收稿日期:2023-07-25;修回日期:2023-09-01;网络发表日期:2023-11-13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机理与目标评价”(编号:P21087-1)资助。
第一作者:包汉勇(1981—),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工作。
地址:(430223)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大学园路18号勘探开发研究院。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1-0014-09DOI :10.12108/yxyqc.20240102引用:包汉勇,刘超,甘玉青,等.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2024,36(1):14-22.Cite :BAO Hanyong ,LIU Chao ,GAN Yuqing ,et al.Paleo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s of OrdovicianWufeng Formation to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southern Fuling area ,Sichuan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1):14-22.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包汉勇1,刘超1,甘玉青1,薛萌2,刘世强2,曾联波2,3,马诗杰2,罗良2(1.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武汉43022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3.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北京100871)摘要: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声发射实验和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岩心实测结果,预测了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与美国盆地石炭系Barnett组页岩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第30卷第2~3期2011年3月Vol.30,No s .2~3Mar.,2011美国Fort Worth 盆地为前陆盆地,石炭系Bar -nett 页岩是一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混合沉积,主要由黑色页岩、黑色钙质页岩、泥灰岩、黑色白云质页岩和黑色含磷质页岩5种岩性构成[1-2]。
盆内Barnett 页岩覆盖面积约1.29×104km 2[3],最大厚度可达305m ,平均厚度76m [4],埋深为1982~2592m [5],可采天然气地质储量达(0.85~1.24)×1012m 3[2,6],页岩气产量超过0.99×108m 3/d [3]。
四川盆地是一个叠合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较Fort Worth 盆地复杂,志留系龙马溪组也是一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岩性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与美国Fort Worth 盆地石炭系Barnett 组页岩地质特征对比曾祥亮,刘树根,黄文明,张长俊ZENG Xiang-liang,LIU Shu-gen,HUANG Wen-ming,ZHANG Chang-jun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Sichuan,China摘要:从沉积学、地球化学、生烃演化、构造演化等方面,对美国Fort Worth 盆地石炭系Barnett 页岩和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发现四川盆地志留系,特别是川南志留系页岩气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2套烃源岩共性与个性共存,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厚度、有机质类型(Ⅰ~Ⅱ1)和生烃演化史。
川东南页岩气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分析

川东南页岩气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刘文革;尹成;陈康;田发发;彭达【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46)3【摘要】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因富含有机质、埋藏深度适中的特点,已成为国内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位之一。
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参数所表现出的各向异性及脆性特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勘探中的测井解释和地震“甜点”的预测。
基于以上原因,在四川长宁双河、重庆华蓥山三百梯等野外地质露头剖面采集页岩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页岩的矿物成分及含量,在实验条件下研究围压和温度的变化对地震速度的影响,确定地震速度与矿物成分的关系,以及页岩各向异性参数的变化规律。
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川东南地区含气储层黏土含量对页岩各向异性和脆性的控制作用,并总结出各向异性参数变化的经验关系,从而为岩石物理建模、各向异性参数反演以及脆性评价等提供地质依据。
【总页数】10页(P27-36)【作者】刘文革;尹成;陈康;田发发;彭达【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页岩气地球物理研究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相关文献】1.总有机碳的地球物理响应——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模型新突破2.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气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分析3.页岩气储层总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测量及测井评价——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4.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建模及应用(英文)5.四川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正演模拟及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胡顺庆;王兴志;庞江平;李鑫;向海洋;杨佳玲【摘要】利用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及相关测试分析对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页岩厚度可达700m,有机碳丰度为0.15%~8.75%、生烃潜力大;页岩裂缝较发育,为页岩气提供了充足的储集空间。
页岩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抗破坏能力,是良好的盖层。
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页岩层与美国成功开采的页岩气盆地的成藏条件相似,展示了该套页岩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Based on the outcrop, core, thin section and test, the exploration prospects of shale gas in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 are analysed. This shale has a great thickness about 700m, high organic content with 0.15~8.75%,. As the reservoir, according to analyses of rock core and logging, there exit s great quantity of cracks, which offers sufficient accumulated space for shale gas. As the reason of its strong damage resistance, shale can also be capping formation. Reservoir-forming conditions of shale gas is similar to several basins in USA, which had been successfully produced, indicating the great potential of shale gas.【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年(卷),期】2015(000)014【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潜力【作者】胡顺庆;王兴志;庞江平;李鑫;向海洋;杨佳玲【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500;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500;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500;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页岩气已成为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由于其特殊的成藏条件和较强的保存能力,开辟了油气资源勘探的新领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1]。
页岩气储层保存条件关键参数地震预测及在川东南的应用

第42卷 第3期2020年5月物探化探计算技术COMPUTINGTECHNIQUESFOR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Vol.42 No.3May2020 收稿日期:2019 10 09基金项目:中国石化研发项目(P18074-3)第一作者:肖鹏飞(1979-),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藏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工作,E mail:xiaopf.swty@sinopec.com。
文章编号:1001 1749(2020)03 0324 08页岩气储层保存条件关键参数地震预测及在川东南的应用肖鹏飞,林正良,胡华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南京 211103)摘 要: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海相页岩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后期改造强烈,页岩气储层保存条件成为勘探开发的关键。
立足于改进CPS模型单井地层压力预测流程,通过不同层段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引入相对挤压构造应力与压力因子等手段,有效提高了双复杂地区地层压力预测结果可靠性,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在1.5%以内;利用闭合应力比参数与页岩气储层“易恢复”特征的相关关系,提出了闭合应力比保存条件预测思路,间接分析了页岩气储层保存条件。
以构造作用和演化历史为基础背景,依据页岩气富集成藏因素,通过地震解释综合断裂-裂缝预测结果、地层压力预测、闭合应力比等结果,建立了适应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区特征的页岩气储层保存条件关键参数地震预测流程,并成功应用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海相页岩气储层。
关键词:页岩气储层;保存条件;地震预测;四川盆地东南缘;压力预测;弹性参数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志码:A 犇犗犐:10.3969/j.issn.1001 1749.2020.03.040 引言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海相页岩气勘探实践表明,海相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高[1],页岩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具有普遍含气特征,但试气效果千差万别,保存条件是决定页岩气储层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2-4]。
页岩气水平井高产层段判识方法及其应用——以四川盆地威远页岩气示范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页岩气水平井高产层段判识方法及其应用——以四川盆地威远页岩气示范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石强;陈鹏;王秀芹;刘凤新【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7(037)001【摘要】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准确界定目的层中高产层段,对页岩气的效益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针对四川盆地威远页岩气示范区高产层难以判定、导致水平井产气量差异巨大的问题,建立了水平井高产层段测井判识方法.首先以导眼井中游离气含气饱和度计算为基础,确定游离气富集的高含气饱和度层段,再以导眼井标志层测井组合特征建立小层划分标准,根据钻井旋回的连续性及沉积地层不可逆性原则,创建了“极值方波旋回对比”小层对比方法,准确界定了各水平井钻遇的地质小层.并利用同一井组各水平井钻遇不同小层厚度、实际压裂级数与产气量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方法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威远地区页岩气高产层段进行了判识,明确指出威远地区页岩气高产层段是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的1套中高伽马值(超低去铀伽马)硅质页岩段,其厚度介于1.5~6.0 m,页岩气赋存方式以游离态为主.相关研究成果对该区块页岩气中高产层段的准确判识、界定并及时掌握其分布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撑.【总页数】6页(P60-65)【作者】石强;陈鹏;王秀芹;刘凤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利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识别页岩气储层甜点——以四川盆地长宁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J], 陈胜;张连群;常鑫;赵文智;欧阳永林;曾庆才;杨青;侯华星;盖少华;包世海;李新豫2.基于测井资料识别页岩气储层的方法优选——以四川盆地长宁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J], 刘璐;范翔宇;桑琴;赵鹏斐;梁永昌;崔荣龙3.四川盆地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笑天;潘仁芳;鄢杰;李夏露;李晓薇;胡斌4.基于游离气为核心的页岩气层类型划分方法——以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层为例 [J], 石强;蒋春碧;陈鹏;陈云天;王秀芹;刘凤新5.四川盆地东南缘页岩气富集模式——以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J], 倪楷;王明筏;李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4期 2016年7月 石 油 寥 劈沾届 PETRoLEUM GEOLOGY&EXPERIMENT VoI.38.No.4
Ju1.,2016
文章编号:1001—6112(2016)04—0466—07 doi:10.1 1781/sysydz2016O4466 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沥青反射率和
笔石反射率的应用 仰云峰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 摘要: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中发育有较多的形态清晰的笔石碎屑和孔隙充填无定形固体沥青,准确区分两者 是研究该地区热演化程度的基础。川东南地区多口钻井龙马溪组页岩反射率测试结果显示.笔石反射率比沥青反射率在区域分 布上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笔石反射率均大于3.0%,略高于沥青反射率,并沿西南一东北方向热成熟度逐渐增大,对应等效镜质体 反射率在2.O%以上,指示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处于高一过成熟阶段。但是,笔石反射率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换算关系仍存在不 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沥青反射率;笔石反射率;页岩;龙马溪组;JIl东南 中图分类号:TEl35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bitumen and graptolite reflectance in the Silurian Longmaxi shale,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Yang Yunfeng (Wuxi Research Institute ofPetroleum Geology,SINOPEC,Wuxi,Jiangsu 214126,China) Abstract:Graptolites with clear morphology and pore—filling amorphous bitumen are abundant in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shal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them exactly for thermal maturity research in this area.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of the Longmaxi shales from several boreholes have re- vealed that graptolite reflectance has a better consistency Off regional distribution than bitumen reflectance.Grapto— lite reflectance is more than 3.0%.which is a little bit higher than bitumen reflectance.and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The equivalent vitrinite reflectance based on graptolite reflectance is more than 2.0%. indicating that the Longmaxi shal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are over—mature.However,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raptolite reflectance and equivalent vitrinite reflectance is uncertain yet,and needs further study. Key words:bitumen reflectance;graptolite reflectance;shale;Longmaxi Formation;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页岩气作为一种资源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 资源。继北美之后,在我国四川盆地也取得了良好 的勘探开发效益。在四川盆地东缘焦石坝构造建 成了我国首个页岩气示范区。近年来针对四JII盆 地及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开展了大量 勘探与研究工作l1 ],发现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构造 作用改造强烈和热演化程度高的特点[5-61。 热成熟度不仅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参数。而且 是页岩气评价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固体沥青反射 率被普遍用于评价早古生代缺乏镜质体的海相地 层热成熟度,也广泛用于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成 熟度评价研究中。根据沥青反射率获得的等效镜 质体反射率相当分散,分布从1.4%到5.0%,造成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为不同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换 算公式,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错误地将笔石有机质 当作沥青有机质对待,导致原始测试数据存在不同 显微组分的混淆。 其实,动物碎屑反射率也可以用于缺乏镜质体 地层的热成熟度评价。如笔石反射率l7]和几丁虫反 射率_7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中普遍存在较多 的笔石碎屑[10-11]。本文详细阐述了龙马溪组笔石 和沥青的光学显微特征差异,分别对两者单独测定 其反射率值,并初步探讨了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的换 算及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成熟度的平面分布特征。
收稿日期:2016-02-05:修订日期:2016-04-26。 作者简介:仰云峰(1982一),男,硕士,工程师,从事烃源岩有机岩石学与生烃模式研究。E—mail:yangyf.syky@sinopec.COB。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古生界页岩含气性原生有机质控制作用研究”(U1663202)资助。 第4期 仰云峰.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沥青反射率和笔石反射率的应用 ·469· 经历了相同的地质过程,但是成熟速率并不相同。 对比焦石坝地区(焦页1,2,3,4井)和丁山地区 (丁页1,2井)相同构造单元内的反射率数据,发现笔 石反射率具有较好的收敛性,沥青A反射率次之,沥 青B反射率收敛性最差。焦页1,2,3,4井龙马溪组 页岩笔石反射率集中在3.70%~4.05%之间,除焦页1 井数据偏大,其他钻井反射率集中在3.7%一3.9%之 间。沥青A反射率集中在3.67%~3.95%之间,但 是反射率数据测点少于10个的样品占67.5%。沥 青B反射率分布在2.80%~4.23%之问。同一构造 单元内数据离散度高。丁页1井和丁页2井4个 样品笔石反射率集中在3.11%~3.27%之问,且数 据测点较多。丁页2井相差12 in的2个样品沥青 A反射率分别为3.31%和3.85%,说明这2个样品 的沥青A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沥青B反射率分 别为2.88%和3.58%。说明沥青B可能形成于不同 的演化阶段。 另外,沥青A反射率数据与笔石反射率数据 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除利页I井和丁页2井2个数 据点外),接近1:1的关系。表示两者经历的热演 化过程基本相似。再者,沥青A显微形态更像是 来源于某种生物.不同于充填于矿物孔隙中的无定 形沥青B,说明沥青A具有与沥青B不一样的来 源。这说明沥青A可能来源于或部分来源于笔石 动物,或是与笔石具有相同有机结构的未知来源, 与笔石具有类似的成熟行为。Petersen等 l ]在研 究北欧下古生界页岩中动物碎屑和固体沥青反射 率时,同样指出页岩中的镜状体来源于与笔石具有 相同成熟行为的未知有机来源。 所以,沥青A来源的不确定性和沥青B来源 的多样性影响了它们作为成熟度参数的价值。相 比而言,笔石来源明确、反射率值具有较好的收敛 性,是表征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成熟度的最佳 指标。 3.2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的换算 有机质反射率是由有机质芳香结构的缩合程 度决定的,所以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的换算原则上应 该比较不同有机质(笔石、沥青等)与共存镜质体 的芳香度。而实际情况下,不同有机质极少共存于 同一岩层。笔者在总结以往经验公式的基础上,优 选等效镜质体反射率换算公式,对川东南地区龙马 溪组页岩成熟度进行了讨论。 自Clausen等_2 指出笔石反射率不同于等效 镜质体反射率之后,20世纪80—90年代,国外学 者 , , 0. 。。对笔石反射率和等效镜质体反射率 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都没有获得 两者的定量关系。 曹长群等l3州通过对我国塔里木盆地、鄂尔多 斯盆地、江苏等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笔石反射率的 研究,以该地区有机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指标为中 介,分析了笔石反射率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 对比关系,建立了笔石反射率对奥陶系、志留系烃 源岩成熟度的评价标准。他们认为笔石反射率 (GR)对奥陶系、志留系烃源岩成熟度有良好的指 示作用,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 VR)具有以下对 数关系:lgEqVR=0.5721gGR+0.021 Petersen等l】3_对欧洲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 via)半岛南部地区中寒武统一上志留统的富含笔 石泥页岩进行了笔石反射率与热解温度的研究,发 现两者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借助镜质体反射率与 热解温度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等效镜 质体反射率的对比关系:EqVR:O.73GR+0.16。但 是他们认为镜状体来源于笔石碎屑,所以以上公式 中的笔石反射率包含了镜状体反射率。热解产率 s 很低的样品可能得到较高的 值,这些值是不 可信的,所以他们在研究中删除了这些数据,使得 高演化阶段的可信度降低。另外,样品数量少和相 对有限的可信 温度区间都限制了换算公式的 使用范围。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择曹长群等l3l_的等效 镜质体反射率换算公式,对川东南龙马溪组黑色页 岩笔石反射率进行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的换算,结果 见表2。根据构造单元来看,利页1井龙马溪组等
表2川东南龙马溪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换算结果 Table 2 Equivalent vitrinite reflectance of Longmaxi shales in the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