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复习2

中外园林史复习2
中外园林史复习2

第一章

1、园林: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广义的园林是包括各类公园、庭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人文艺术为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快了、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

2、园林类型:按构园主要方式区分: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园林从属关系区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和公园。按园林功能分类: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

3、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4、世界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5、中国园林的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3、浓郁的诗情画意4、深邃高雅的意境。

6、中国园林史分期:1、萌芽期(夏-春秋战国)夏出现了宫殿建筑-四合院雏形。西周时出现灵囿、灵台、灵沼等集田猎、登高、垂钓功能于一体的皇家园林,可以称为田猎型自然山水园林。春秋战国,苑出现了2、生成期(秦-两汉)皇家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是这个时期的主流,称为宫苑型自然山水园林。皇亲国戚、将相豪门,富商大贾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兴起3、发展期(魏晋-隋)田园风光的私家园林涌现,称之为田园型山水园林。寺观园林开始兴起4、全盛期(唐-两宋)写意山水园林向更高水平迈进。5、成熟期(元-清末)一方面继承唐宋写意山水园林优秀传统而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写意园林的最成熟风格,可以称为成熟型写意园林。另一方面,私家园林逐渐分化,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脱颖而出。

第二章

7、古埃及园林风格与特征:是其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宗教风俗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1、强调种植果树、蔬菜,层架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2、重视园林小气候的改善。3、花木排行作队,种类丰富多变,4、农业生产发展导致引水及灌溉技术的提高,土地规划也促进了数学和测量学的进步,加之水体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使古埃及园林大多选择建造在邻近水源的平地上,具有强烈的人工气息。反映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力求改造自然的人本思想。5、浓厚的宗教思想以及对永恒生命的追求,使圣苑园林及陵寝园林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园林中的动植物也被披上了神圣的宗教色彩。

8、古希腊园林风格与特征:1、古希腊园林与人们生活习惯紧密结合,属于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园林布局采用规则式以求得与建筑的协调。也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2、古希腊园林类型多样,成为后世欧洲园林的雏形,近代欧洲的体育公园、校园、寺庙哦园林等都残留有古希腊园林的痕迹。3、园林植物丰富多姿,

9、柱廊园(中庭式庭园):古罗马庭园通常由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为迎客的前庭,第二进为列柱廊式中庭,第三进为露坛式花园,是对古希腊中庭式庭园的继承和发展

10、古罗马园林风格与特征:1、古罗马时期园林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包括果园、菜园和种植香料、调料的园地,后期学习和发展古希腊园林艺术,逐渐加强园林的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2、由于罗马城一开始就建在山坡上,夏季的坡地气候凉爽,风景宜人,视野开阔,促使古罗马园林多选择山地,辟台造园,这便是文艺复兴后意大利台地园的滥觞。3、罗马人把花园视为宫殿、住宅的延伸,同时受古希腊园林规则式布局影响,因而在规划上采用类

似建筑的设计方式,地形处理上也是将自然坡地切成规整的台层,园内的水体、园路、花坛、行道树、绿篱等都有几何外形,无不展现出井然有序的人工艺术魅力。4、古罗马园林非常重视园林植物造型,把植物修建成各种几何形体、文字和动物图案,称为绿色雕塑或植物雕塑。5、花卉种植形式有花台花池等专类植物园,另外还有迷园。6、古罗马园林中有常见的乔灌木有悬铃木、白杨、梧桐等,果树按五点式栽植,呈梅花形或V型,以点缀园林建筑。

7、古罗马园林后期盛行雕塑作品,从雕刻栏杆、桌椅、柱廊到墙上的浮雕、园雕,为园林增添艺术魅力。8、古罗马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他的园林除了受到古希腊影响外,还收到古埃及和中亚、西亚园林的影响。

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风格特征:1、文艺复兴初期多流行美第奇式园林,选址比较注重丘陵地和周围环境,要求远眺、俯瞰等借景条件。园地依山势成多个台层,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建筑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内外,建筑和庄园比较简朴大方。喷泉水池课作为局部中心并与雕塑结合。水池造型比较简洁,理水技巧大方。绿丛植坛图案简单多设在下层台地。2、文艺复兴中期多流行台地园林。台地园林的理水技术发达,不仅强调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上加以对比,而且注重水的光影和音响效果,并以水为主题形成多姿多彩的水景。台地园林的植物造景亦日趋复杂,将密植的常绿植物修剪成高低错落的绿篱等3、文艺复兴后期主要流行巴洛克式园林。受巴洛克建筑风格影响,园林艺术也具有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并在园林中充满装饰小品。

12、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类型:1、宫苑园林。2、府邸花园3、公共花园

13、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格特征:1、以园林的形式变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2、在园林构图中,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得作用,通常在园林的制高点上。3、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5、法国式园林又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修建的,需要很大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有利于中轴两侧形成对称的效果。6、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地水景效果。7、在植物种植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8、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9、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

14、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特征:1、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而在内涵和外貌上又存在很大的差异。2、成熟期的英国园林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中轴对称布局和等间距离的植物种植形式。3、英国风景式园林除注重园内再现自然,重塑自然外,亦注意园林内外环境的默契结合。4、英国风景式园林理水方面摒弃了规则式园林几何水体、大量喷泉设施和直线水道等理水手法,把自然水体及其相关人文景观引入园内。5、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按自然种植树林,开阔的缓坡草地散生着高大的乔木和树丛,书目不需人工修剪和整形,以乡土树种为主。

15、英国风景式园林对欧洲园林发展的影响:1、法国“英中式园林”:花园的规模和尺度缩小了,改变庄重典雅的风格,小型纪念性建筑取代雕像,是花园更富人情味;;以法国风景画家的创作的反映自然景色和园林风光的作品为蓝本,再以造园手法复制完成;草坪花坛取代了花坛图案;受中国的绘画、工艺、园林影响园林中出现了塔桥亭阁的建筑物和模仿自然的假山叠石园路。2俄罗斯风景园:浪漫主义风景园林是俄罗斯风景园发展的第一阶段,园林中景点多以风景画家的艺术作品为蓝本,园林打破规则式构图,在充满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实现体型结合、光影变化;现实主义风景园林是俄罗斯风景已暗了发展的第二阶段,园中不光重视建筑和山水也开始重视植物本身,开始了以森林景观为基础的展现自然风光苍劲豪放的园林景观;俄罗斯风景园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开辟一小块空地,里面装饰着孤植物和树丛,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避风。

16、威廉-钱伯斯:出身苏格兰富商家庭,曾在东印度公司工作,游历过中国。曾先后

出版了《中国的建筑意匠》《东方庭园论》等著作,传播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理论和经验。认为当时的英国风景园中不过是园林的田园风光,而中国园林却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真正动人的园景还应有强烈的对比和变化;造园不仅是改造自然环境,而且应该使其成为高雅的供人休憩之地;园林要体现渊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由于钱伯斯的声名显赫和大力推崇和提倡,追求中国园林高雅情趣之风吹遍英伦全岛。

17、欧洲新型园林风格特征:从古典园林向现代园林过度的“过渡风格”。继承了英国风景式园林风格特点,吸收了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使其的优秀传统,从而使欧洲新型园林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快乐的游憩环境。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历史保留先来的宫苑、庄园绝大多数改为公园,且按照园林内容和形式不同分为动物园、植物园。另外,城市广场、街道、滨水地带、公共建筑、校园、住宅等场所的绿化也成为城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继承优秀园林文化,改造历史遗留园林,改造城市环境,更好地适应公众游憩娱乐,成为近代欧洲园林的根本特征。最后,植物引种和大兴植物园也是近代欧洲园林发展趋势。

18、美国园林分为城市公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国家公园

19、城市公园:就是利用公共图底为所有普通民众创建娱乐、休闲场所。例:纽约中央公园:园内除一条直线型林荫道及两座方形旧蓄水池以外,只有两条贯穿公园的公共交通线是笔直的。公园的其他地域均为自然式,而公园设施更符合广大城市居民的休憩娱乐要求。“奥姆斯特德原则”:其一,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人们提供周末节假日休憩所需的优美环境,满足全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娱乐要求;其二,考虑自然和环境效益,公园规划进可能反映自然面貌,各种活动和服务设施应融于自然之中;其三,规划要考虑管理的要求和交通方便。

20、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创新于美国大盛于美国。以“绿色宝石项链”规划设计为杰出代表。宝石是蓝色的水,项链是绿色的树,在城市滨河地带形成2000多公顷的一系列绿色空间。不但美化了城市空间景观,而且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21、国家公园:是对于那些尚未找到人类重大干扰的特殊的自然景观,天然动植物群落,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加以保护,以保持保护地区原有面貌而建立的国家级公园。要求在严格执行保护宗旨的前提下向游人开放,为人们提供在大自然中休息的环境。也是人们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场所。

22、近代美国园林风格特征:1、近代美国园林不仅为观赏园林艺术之美而创造,更重要的是为公众的身心健康而创造。所以在设计中体现出提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将自然引入城市,使人们获得最大健康和快乐的生态园林理念,代表了美国园林的根本特征。2、美国的国家公园以冰川、火山、沙漠、矿山、山岳、水体、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为主,兼及人文资源的保护,即在科研、美学、史学等方面有价值的资源都给予保护。3、美国城市公园属于自然风景式园林;丰富的娱乐设施更符合居民的游憩需要,使城市公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园。

23、邱园:也称英国皇家植物园。以邱宫为中心,以后在其周围建园,又逐渐扩大面积,增加不同局部,形成了多个中心。主要内容是植物园,因此其规划又不同于一般完全花园。邱园以邱宫、棕榈温室等为中心,形成局部的优美环境,加之自然的水面、草地、风姿美丽的孤植树,茂密的树丛,绚丽多彩的月季亭,千奇百怪的岩石园等,使邱园不仅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在国际植物学方面具有权威地位。具有中国风格的园林建筑。

第三章:

古巴比伦园林风格特征、

1)从古巴伦的形式及其类型看,有受当地自然条件影响而产生的猎苑,受宗教思想影响而建造的深苑,宫苑和私家花园多采用空中花园的形式。

2)古巴比伦利用天然森林改造以狩猎为目的的猎苑,苑中有许多人工种植的树木,同时豢养着各种狩猎的动物。

3)两河流域多为平原地带,人们热衷于堆叠土山,以登高望远,一些土山上还建有神殿,祭坛等建筑物。

4)古巴比伦人对树木有崇高之情,神庙的圣苑附近树木都是行列式种植,树木幽邃,绿荫森森。

5)古巴论园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空中花园,人们为避免居室收到阳光直射,通常在屋顶前建造宽敞的前廊,起通风和遮阳的作用,同时在屋顶平台上铺以泥土,种植花草树木,成为空中花园,并配有灌溉设施。

古波斯园林风格特征

1)波斯地处荒漠高原,气候炎热干旱,水是波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园要素

2)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为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每天灌溉,特殊的引水灌溉系统成为园林的一个特征。

3)水灾园林中形成各种水景。波斯园林采用盘式涌泉的方式,泉水几乎是一滴滴跌落。水池之间有狭窄的明渠连接,坡地很小,偶有小水花

4)波斯建筑模仿巴比伦和亚述的高起月台和阶梯式建筑风格,以及美索不达亚建筑的装饰图案,但营造法式上却没有采纳美索不达亚建筑的两个主要特点,即拱门和圆顶,而是吸取了埃及的圆柱和柱廊的结构,内部布局以及棕榈纹,莲花纹装饰柱础的方法是埃及文化的影响,但圆柱的槽沟和柱头下方的涡旋纹是希腊的作风,反应出波斯文化的折中性。

中世纪伊斯兰园林风格特征

1)水池是组成庭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配置在建筑前方,也设在建筑内部,样式由展开的几何图学构成,形状有方形,八角形。

2)从布局方面看,伊斯兰园林面积较小而且封闭,如建筑合围和出的中庭。庭院大多是矩形,最典型的布局方式是以十字形抬高的园路,将庭院分成四块,园路上设有灌溉的小水渠。或以此为基础分出更多的几何部分。

3)园址用地面积很大的园林,也常有一系列小型封闭院落组成,院落之间只有小门相通,有时也可通过隔墙的栅格和花窗隐约看到相邻的院落,园内装饰物很少。

4)在并列的小庭院中,每个庭院尽可能用相同的树种,以便获得稳定的构图,阿拉伯人欣赏人工图案的效果,园中更多的是黄杨组成的植坛

5)在园林艺术中,彩色马赛克的适用十分广泛。

6)中世纪的波斯庭院里,设有描绘地毯图样的渠道,不仅使庭院充满凉意,还起到划分区域的作用。

7)喷泉也是中世纪波斯庭院重要设施,用导水管供水,用阀门的开关改变其组合。

8)庭院中种植植物首推蔷薇,其次是悬铃木和松树

宫苑庭院

阿尔罕布拉宫

桃金娘庭院

狮子宫庭院

别墅花园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的风格特征:

1)科尔多瓦早在8世纪就存在造园,到10世纪,花园达到5000个

2)园林借鉴罗马人遗留下来的庄园借鉴其结构,材料及做法,有些建筑材料直接来自古罗

马的建筑物。墙内往往布置交叉或平行的运河,水渠。以水体划分园林空间。还有喷泉。笔直的道路近端常常设置亭或其他建筑。有时在墙面开有装饰性漏窗。

3)伊斯兰园林的道路常有有色小石子或马赛克铺装,组成漂亮的装饰图案

4)园中利用绿篱将园林分成几个局部,园中还采用芳香植物,攀援植物等多种植物种类泰姬陵

印度伊斯兰园林风格特征

1)莫卧二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建筑样式最完美的体现了印度建筑风格和穆斯林建筑风格的互相影响。终在公元16 17 世纪产生了风格鲜明的印度伊斯兰建筑样式

2)印度伊斯兰园林与各国伊斯兰园林大体一致,基本是一座精心绿化的庭院。位于中心的十字形水渠将园林分成四部分,正中央是一个喷泉,泉水从地下引来,喷出后随水渠向四方流去。

3)水是园林的重要要素,经常有储存,装饰,沐浴,灌溉三种用途

4)园亭是不可缺少ide设施,兼有装饰和实用两种用途

5)植物重于栽植绿荫树,形成大片绿荫,偏爱观赏树木,而不大用花草。

第四章

囿:囿是供人们养育禽兽,和狩猎的场所。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

灵囿:三代园囿,专为帝王游憩只用,风物多取于天然,而人工设施稀少。

灵台:灵台是灵囿中一个主要建筑物,其功能是文王用以观测天象,其形制为夯土而成的高台建筑,体量硕大无比,线条简明流畅。

灵沼:灵沼在灵囿周围,与灵台尽在咫尺,是以副水景,两者相映成趣,构成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

一池三山,“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是象征神仙境界。所谓一池为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莱、瀛洲、方丈。它源于齐国的东海神话,成就于皇家园林的祈寿夙愿

春秋影响园林从囿向苑发展的思想流派:

天人合一思想:老庄倡导自然无为,认为人英爱顺应大自然的法则,孟子总其成,将大道与人性合二为一,他认为天德寓于人心,一切封建社会的论纪秩序和自然界的运作规律都是天道法则的外化,主张敬天忧民,要求人应该尊重天成的大自然,对待大自然应该以和谐的态度,从而奠定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正由于天人合一的哲理的主导,园林作为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

君子比德思想:人们以伦理,功力的视角认识大自然,大自然山川,花木,鸟兽,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所变现出的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给予山水花木鸟兽以人格魅力,这种人化自然地哲理导致人们对自然地尊重,园林从这一时期开始注意筑山理水,繁育花木鸟兽,把他们与人的道德情操逐渐结合起来。

神仙思想:神仙思想的产生一是由于时代的苦闷感,二是由于思想解放。人们依托神仙这种那个浪漫主义的幻想方式来表达破旧立新的愿望。神仙思想乃原始的神灵,自然地崇拜与道家的老庄学说的混杂的产物,它刺激了早期园林艺术,浮雕,图画,造型艺术的发展。

第五章

1. 秦汉园林特点:初期基本上为皇帝王侯富豪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穷极华丽,规划宏放,空前绝后。园林总体布局模拟天上星宿图案,并由简单地模仿发展为自觉地对应;苑囿的形制较自然,无定制,无拘束,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祈求长生成仙的意念在宫苑中时有反映。西汉中期以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提名已开始出现诗情画意。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步推崇山水林木,园林建设亦趋向小型化,文人宅园初见端倪,隐士和隐逸思想开始对园林发生影响。

2. 建章宫:1.布局: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一个宫城,位于汉长安城西城墙外。其宫殿布局由前宫后苑组成。2.风格:建章宫的正门左凤阙、右神明,高大壮丽,作工精美,耐人寻味。建章宫打破了古代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前殿西北开凿了一个名叫太液池的人工湖,高岸环周,碧波荡漾,池中有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以象征东海中的天仙胜境。并用玉石雕凿鱼龙、奇禽、异兽烘托仙境。

3.影响:建章宫奠定料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掇山理水格局,对皇家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3. 上林苑:上林苑本为秦代营建的一处苑囿,汉武帝时扩而广之为上林苑。上林苑位于关中腹地,方圆广大,离宫别馆丰富,植物畅茂复杂,穿凿众多的池沼水系。苑中养百兽,供天子秋冬射猎。上林苑南傍南山,北临渭水,岗峦起伏,泉源丰富,林木蓊郁,鸟兽翔集,自然生态环境异常优美,是中国园林史上融都城、宫苑、园林于一体的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4. 隐士、隐逸思想对园林的影响:隐士寄情山水、寄身山水,与草木禽兽。他们与大自然发展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加之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因而成为领略和欣赏自然美的先行者。有些文人虽未隐居,但倾心林泉的言行,也成为后世经始山川的思想基础。隐士总要在一定范围内经始山川,以使山水草木填补他们的精神空缺,适应他们的生活需求。园林与隐士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密切。隐士、隐逸思想对东汉后期的园林山水化发生了重要影响,魏晋六朝山水园林风格形成于此不无关系,寺观僧侣对山林风景名胜的发现与开发同样受其影响,甚至唐宋至明清时期写意园林的诸多景题亦从中汲取了多方面精神营养。

第六章

5. 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影响。1.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合地加以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代表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4.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从此,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寺观、私家、陵寝等四大园林类型并行不悖的鼎立局面,标志着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园林的规划由粗放方式转变为细致精密的设计,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6. 魏晋。思想解放,文化多元

儒教、道教、佛教、玄学诸家争鸣;绘画艺术出现繁荣景象,山水画论和表现技巧对于园林创造布局和构图手法的景象;知识分子追求淡泊、隐逸的生活,对山水园林发生兴趣。

(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舒服,寻求个性的解放有两种表现:1、饮酒、服食、狂獗的具体行动;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流”。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也导致知识分子阶层对大自然山水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成了一种浪漫风习。)

7. 西苑(山水骨干、水联接分区、庭园、宅园),建筑山水宫苑,是从汉代上林苑发展到宋代艮岳的转折点。

西苑(又称显仁宫、会通苑)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西苑在洛阳城的西侧,隋大业元年与洛阳城同时兴建。

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

西苑园林特点:人工山水园。

总体布局: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尺三山”的宫苑模式。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北海周长十余里,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据《隋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大业杂记》载:“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十丈,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海北有龙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

园内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规划进行。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8. 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

早在东汉中期已传入中国,汉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制定洛阳白马寺藏佛经。“寺”本来是政府馆驿机构的名称,从此,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

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其渊源为原始巫术、神仙、阴阳五行之说,奉老子为教主。

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波及近郊而逐渐流行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的出现寺观园林这个新型的园林类型,也像寺、观建筑的世俗化一样,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的意味、显示宗教特点,而受时代园林艺术思潮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

9. 寺观园林选址一般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二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和采集食物;三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但凡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地段也就是风景美好的地段。

第七章

1.中国园林写意化的原因

1.山水画家总结创作经验著为“画论”,山水诗、山水游记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人们对大自然山水风景的构景规律和自然美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把握和认识。

2.山水画开始影响造园艺术,王维、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文人、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使诗文、绘画、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园林艺术开始呈现诗情画意。

3.在宋朝浮华、侈靡、讲究饮食服舆和游赏玩乐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上自帝王、下至富豪无不大兴土木、广营园林,这一时期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高无不远胜前代。

4.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达到诗画园三位一体的艺术境界。

2.唐宋皇家园林差异

唐代皇家园林集中分布在两京—长安、洛阳,数量之多,规模之宏,远胜秦汉,显示了泱泱大国的气概。皇家园居生活多样化,相应的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这三个类别的区分更为明显,他们各自的规划布局特点也更为突出。这时期的皇家造园以初唐、盛唐最为频繁。天宝以后随着唐王朝国势的衰落,许多宫苑毁于战乱,皇家园林的全盛局面逐渐消退,一蹶不振。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若论园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如盛唐,但园林规划设计日益精致,园林的内容较少皇家气派,而风格更多地接近于私家尤其文人园林,南宋皇帝就经常把行宫御苑赏赐臣下或者把臣下的私园收归皇室作为御苑。宋代皇家园林之所以出现规模较小和接近文人园林的情况,固然由于国力国势的影响,而与上文所述的但是朝廷的文化风尚也有直接的关系。

3.大明宫

大明宫的建筑布局,因受到旧宫遗址的地形的限制,它的平面形制不是传统的中轴线对称格局,其平面布局相对对称,建筑物错落有致,较显灵活变化。但从大的方面,仍采用前朝后寝的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主要园林建筑之一,池中筑有蓬莱山,山上种满花木,湖光山色,碧波荡漾,成为宫中的园林风景区。

4.兴庆宫

兴庆宫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殿区,南部为园林区。宫内的宫殿楼阁建筑较少,多分布于北部的宫殿区,其建筑布局以南部的园林为主,呈不规则状,颇类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

5.艮岳

目的:主要是以山水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建筑物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

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成“左山右水”的格局。

成就:1.园林掇山构思独特,精心经营,反映了颇高的艺术水平。

2.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它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泉沼溪涧瀑潭等。水系和山系配合而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

3.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

4.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5.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把皇家园林艺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6.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的原因

1.随着寺观的兴盛,寺观进行大量的世俗活动,成为城市公共交往的中心,它的环境处理更重视庭院的绿化和园林的经营,开始追摹私家园林。

2.随着禅宗与文人士大夫思想上的沟通,儒佛的合流,禅宗僧侣愈加文人化,文人园林的趣味更广泛地渗透到佛寺的造园活动中,从而使佛寺园林进一步文人化。

3.一部分道士向老庄靠拢,强调清净,恬适,无为的哲理,也像禅僧一样逐渐文人化,相应地道观园林也进一步文人化。

7.辋川别业

辋川别业有山、岭、岗、坞、湖、溪、泉、滩等自然景观,亦有茂密的制备和丰富的鸟兽活动,总体上是以天然风景取胜,局部的园林化则偏重于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建筑物并不多,形象朴素,布局疏朗,园林造景尤重意境。辋川别业极力追求自由、恬淡和静寂安宁的氛围,表达万机空灵、民胞物与、返璞归真的至高境界。

8.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9.浣花溪草堂

杜甫该园占地初仅一亩,随后又加以扩展,建筑布置随地是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的水景,园内的主体建筑物为茅草葺顶的草堂,园内大量栽植花木,构成一幅极富田园野趣而寄托着诗人情思的天然图画。

10.庐山草堂

白居易

11.沧浪亭

苏州原是别墅废址,废园的山池地貌依然保留原状,乃在北边的小山上构筑一亭,名沧浪亭。园体内容简朴,很富于野趣,但又不乏人工点缀之美。

12.唐宋文人园林(写意山水园林)繁荣的背景

1.唐宋时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由于文人经常写作山水诗文,对山水风景的鉴赏必然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这些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两宋时期,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更多的文人参与造园规划设计,使中国山水园林完全写意化。

2.唐宋时期文人诗画艺术的繁荣给予园林艺术直接的影响,也使得园林文人化、写意化。

3.宋代文人士流敏感、细致的性格特征,使得他们将直觉体验而产生顿悟的思维方式渗入到文人的园林创作中,使得园林达到情、景与哲理交融的境界—完整的“意境”创造的境界。

第八章

1.元大内御苑

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布列,沿袭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最大的岛屿为万岁山,山上的山石堆叠一部分移自艮岳,一殿一亭,各擅一景,是摹拟月宫仙山琼阁的境界为其规划设计的立意。其余二岛为“圆《土氐》”和“犀山”。

2.西苑

西苑的水面占园林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呈北、中、南三海布局,内有团城,琼华岛,射苑,南台等景区。

明代的西苑,建筑疏朗,树木蓊郁,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又富水乡田园之野趣,无异于城市中保留的一大片天然生态环境。

3.避暑山庄

五个特点:1.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2.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山岭则并列于西、北面,自南而北稍微向东兜转略呈环抱之势,坡度也相应有平缓而逐渐陡峭 3.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层峦叠翠,武烈河东岸一带多奇峰怪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 4.山区的大小泉沿山峪汇集入湖,武烈河水从平原北端导入园内再沿山麓流到湖中,连同湖区北端的热河泉,是为湖区的三大水源 5.山岭屏障与西北挡住了冬天的寒风侵袭,夏日酷暑,由于高峻的山峰密茂的树木再加上湖泊水面的调剂,园内夏天的气温比承德市区低一些,确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

4.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一个泉源丰富的地段,圆明园的创作巧妙利用了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特点。大体上可依水系构图分为五区。

圆明园的主题虽然也是山水风景的创作,但跟北京其他的宫苑是不同的,它以包罗丰富的景区,众多的精美建筑群来表现帝王的尊荣富贵。圆明园的每个景区各有其不同的风景主题的表现,从平面构图上看,都是以不同组合的建筑群为主体。因此,圆明园是山水建筑宫苑型的。

5.颐和园

颐和园的面积约为285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五分之四。它的总体布局是根据所处自然地势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划分为四个景区: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廊庭;万寿山的前山部分;后湖及万寿山的后山部分;昆明湖的南湖及西湖部分。园中主体建筑为佛香阁,是全园的构图中心,位于万寿山前山的正中,地位适中得体,起到控制全园的作用。

颐和园的布局与设计,在许多地方的取法与杭州西湖,伸手江南园林的影响。其总体布置继承了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是以山水风景为主的山水宫苑。

6.计成《园冶》

崇祯七年刊行,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7.三大园林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这三大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

北方园林的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园林建筑亦别具一种刚健之美,布局较注重仪典性的表现,规划上使用轴线较多,赋予园林以浑厚凝重的气度。

岭南园林以宅园为主,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就园林的总体而言,要求通风良好则势必加大室内高度,因而建筑物体量偏大,楼房又较多,故略显壅塞,深邃幽奥有余而开朗之感不足。

8.影园

由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造园艺术当属上乘,是明代扬州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影园以一个水池为中西,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池的格局,园内、园外之水景浑然一体。园内树木花卉繁茂,建筑疏朗而朴素。总之,此园之整体恬淡雅致,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所谓“略成小筑,足征大观”

9.四大园林

沧浪亭狮子林留园拙政园

10.拙政园

前宅后园

以水见长,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庭院错落,建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11.网师园

园林的平面略呈丁字形,它的主体部分(即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浏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了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而且能够把建筑过多对自然天成之趣的影响降到最低。

12.留园

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三区格局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取胜。留园既有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的大小空间——庭院、庭园、天井等。园林空间之丰富,为苏州诸园之冠,是多样空间的复合体,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

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留园各自布局和风格特点是什么?

(一)、拙政园:

布局:拙政园建园初期布局浑然一体,后来一分为三:东部开阔疏朗,尚有田园风光;中部为园林重点,远香堂为园林中心,建筑与环境和谐;西部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曲径通幽;风格:(1)以散文艺术手法构园,景观跌宕起伏,高潮不断;(2)园林空间大小相间,收放有致;(3)全园水体丰富多样,建筑环绕水体,风景各异,宛若江浙民居;(4)采用长廊串景、隔景;(5)植物丛植、孤植为主,多为乡土品种;钓台处处布设,尽显灌园育蔬及垂钓生活情趣,一派濠濮之情。(6)景题丰富,意境高远,多出自文征明手笔;

(二)、网师园:

布局:园林的平面略成丁字形,它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

风格特点:(1)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林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2)沿水池一周的回游路线又是绝好的游动观赏线,把全部风景画面串缀为连续展开的长卷。网师园的这个主景区体现了静观与动观相结合的组景设计艺术。

(三)、留园:

布局: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岳景观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中区的东南部开凿水池、西北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

风格特点:(1)留园既有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的大小空间——庭园、庭院、天井等。它称得起是多样空间的复合体,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2)留园的建筑布局,尽可能地相对集中,以“密”托“疏”。(3)园门设于当街,从两个跨院

之间的备弄人园。备弄的巷道长达50余米,于高墙之间采取了收、放、收的序列渐进变换的办法,运用空间的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引人入胜。

* 日本园林的主要形式:

池泉园:受中国山水园林影响,园林以池和泉为中心的形式,以游览方式分为舟游式、回游式、观赏式。

山庭:构图中心为守护石,守护石背景是一远山,其右为中山,再前为侧山,守护石左前模拟山的支脉余脉。近池部分为沙滩,称坎上滨,再前为进山,然后是宽阔的沙滩称平滨。坪庭:为住宅间院落,以庭石、砂、植载与建筑协调,设踏石、蹲踞、石灯笼。可观不可游,类似天井处理手法。

枯山庭:多见于寺院园林,设计者为当时的禅宗僧侣,讲禅宗原理和园林艺术相结合,是写意风格的典型,庭园以露出水纹的白砂和卵石象征海洋和波涛,以石块的组合、比例、向背的安排体现岛屿山峦,赋予园林恬淡出世的气氛。

回游园林:16世纪,随着造园由寺庙发展到宅邸、别墅、出现了可供以绕池漫步或乘船游赏,在其中会友品茶为风雅活动的“环绕式园林”(回游庭园)。此类庭园的步行游览路线为线索加以串联并联系景点,形成步移景异的动态空间格局。

书院造庭院:桃山时代发展起来的池泉园的形式,以池泉为中心,以书院为主体建筑,面向水池,设置观赏平台,称为月见台。在水池中设蓬莱式岛屿,岛山陆上皆有亭台,延续发展到明治时期。

9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 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埃及圣苑: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荆浩的画派和技艺。中年曾漫游北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计成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天堂园: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林,号称七贤。 简答: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1、欧洲园林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

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2、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阿拉伯人原属于阿拉伯半岛,2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园林形成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3、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并峙比肩。它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的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多见于宫室寺观建筑,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特点主要有:①、本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③、浓郁的诗情画意④、深邃高雅的意境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欧洲园林是以埃及园林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以欧洲本土为中心。特点:规则式园林以恢弘的气势,开阔的视线,严谨的

山农成人教育 中外园林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秦代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 2、唐代的称为东内,又叫南内,呈前苑后宫的格局。 3、计成,明代专业造园家,其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 作。 4、《》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5、清代的、、被称为万园之园,又被称为圆明三园。 6、、、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源头。 7、明清时期,北京西北郊成为造园盛地,其中包含了著名的“三山五园”, 即、、、和畅春园。 8、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9、明清时期,苏州园林发展兴盛,建成了诸多名园,其中四座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 产,该四园即、、和。 10、北宋的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1、唐代的称为东内,又叫南内,呈前苑后宫的格局。 12、计成,明代专业造园家,其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 作。 13、《》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14、按照隶属关系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为、、。 15、、、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源头。 16、明清时期,北京西北郊成为造园盛地,其中包含了著名的“三山五园”, 即、、、和畅春园。 17、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8、明清时期,苏州园林发展兴盛,建成了诸多名园,其中四座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该四园即、、和。

二、选择题 1、10、《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其作者是() A、李渔; B、张南垣; C、文震亨; D、文震孟 2、公元前五世纪的古代罗马造园有两种主要形式,分别是()。 A、台地园和城堡; B、别墅庭园和住宅庭园; C、城市花园和郊野庄园; D、空中花园和台地园 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造园特点的是(): A、师法自然; B、诗情画意; C、轴线对称; D、建筑美与自然美结合 4、下列园林按其初建年代由早到晚的排序正确的是(): A、上林苑——艮岳——拙政园——热河行宫; B、独乐园——华林园——拙政园——留园; C、华清池——艮岳——拙政园——独乐园; D、拙政园——个园——沧浪亭——颐和园。 6、下列园林中,那座园林是唐代著名诗人的私人庄园()。 A、独乐园; B、辋川别业; C、十笏园; D、片石山房 7、古代园林中常用某些盛会雅集中的文人活动作为景观的文化主题,下列常被用作景观文化主题的说法中,哪一项跟魏晋南北朝的文人活动有关()。 A、曲水流觞; B、林泉高致; C、洞天福地; D、一池三山 8、“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顷”是比喻中国古代造园中的那个手法?() A、文人情趣; B、师法自然; C、巧于因借; D、以小见大 9、十七世纪后半叶左右,在欧洲,美誉为“法国造园家之王”的是() A、布朗; B、勒?诺特尔; C、约翰?罗斯; D、布里奇曼 10、下列园林中,属于宋代皇家园林的是()。 A、独乐园; B、辋川别业; C、;艮岳 D、片石山房 三、名词解释 1、一池三山 2、意大利台地园 3、《园冶》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 大自然的造化 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需要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 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本身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 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 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则人认为: ?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 界。因此,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园林组成要素:建筑——建筑营造 ?山石——筑山 ?水体——理水 植物——植物配置 封建农业文明园林特点(作用): 1)为统治阶级服务 2)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 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愉悦 4)主要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 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特点(作用): 1)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 2)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追求观赏美和陶冶情操,同时重在发挥园林的环境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 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 夏、殷、周 秦、汉——————园林的生成期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 隋、唐————————园林的全盛期 两宋——————————园林的成熟初期 元明清——————————园林的成熟后期 1、园林的生成期主要内容介绍(殷周秦汉): ?1)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1200多年。 ?2)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重在秦汉时期(如上林苑) ?3)形成了三个园林雏形要素——园、囿、台 ?4)形成了三个重要思想,是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 式方向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中国园林史发展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它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欧洲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形式、风格的此起彼伏、更嬗演变,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相互影响,复合变异。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 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 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 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园林的定义 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 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三、“天人感应”说。 5、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6、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7、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8、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各自的定义) 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10、意境的三种表述方式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形式:囿和台、园圃 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是园林的起源形式之一。 2、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 3、社木、弛道 4、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 5、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6、秦代宫苑——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7、上林苑中以植物命名的宫观建筑物 8、上林苑的特点: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9、建章宫的布局及一池三山、图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 10、兔园 11、南越王御苑石渠及水池的布局 12、宫、苑的定义 13、东汉西园 14、袁广汉园梁冀的园圃和菟园 15、生成期园林的特点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1、“魏晋风流”。 2、《南方草木状》 3、邺城铜雀园、华林园(华林苑)、仙都苑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 重重点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 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 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 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 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 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14台榭—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建造殿堂屋宇。可作观景、天文台等之用。15驰道—是秦代交通幹線,在秦代道路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秦朝时期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16、阙——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也有作记录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 17、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18、花园——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大。 19、游憩园——供主人休息游憩的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筑城郊。 20、宅园——建在城镇中,依附于住宅,作为主—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园林,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列宅后园的格局;或者位于邸宅一侧而成跨院。 21、曲水流觞——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宅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这就叫作“曲水流觞”。 22、倪云林——倪瓒,元代著名四大家之一,著有“渔庄秋霁图” 23、张涟——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字南垣。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善制盆景,颇负盛名。 24、无心画——园林景色为了使室内外互相渗透用漏窗透为景。这种手法是清代李渔首创的,他把内墙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之类,使是入画。这样便是真景入画,较之画幅生动百倍,他称无心画,以尺幅窗透取无心画是从暗处明处,窗花有剪影的效果,加以景的特殊为背景,从早到晚窗景图时而变。 25、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晚年自筑荠子园。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中外园林史》考试复习大纲: 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3、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及概念 4、殷周时期的园林的性质及典型代表 5、秦代重要的离宫御苑有哪些? 6、甬道、复道、驰道、一池三山 7、秦代兰池宫 8、西汉上林苑 9、宫和苑的区别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11、寺观园林的建置类型和作用 12、隋唐西苑的规划布局特点及其在园林史上的意义 13、唐代主要的私家园林有哪些? 14、唐代主要的公共园林有哪些? 15、艮岳造园艺术的成就。 16、宋代江南主要的私家园林有哪些? 17、论述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18、杭州西湖十景的名称及位置 19、明清主要的造园家及造园理论著作 20、圆明三园、三山五园 21、圆明园四十景名称 22、经过水系整理的避暑山庄地貌环境特点 23、避暑山庄的总体布局和分区 24、比较清漪园与杭州西湖造园手法的异同 25、试述清漪园中央建筑群的布局特色和作用 26、拙政园主要景点及位置 27、网师园主要景点及位置 28、郭庄主要景点及位置 29、岭南四大名园是哪些?余荫山房的空间布局特点?

30、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31、古埃及园林类型 32、古埃及的宅园特点 33、古巴比伦的园林类型 34、古希腊园林类型 35、古罗马园林类型 36、古罗马园林的特征 37、中世纪欧洲园林类型、修道院庭园布局特点 38、伊斯兰园林与《古兰经》的关系 39、波斯伊斯兰园林特征 40、阿尔罕布拉宫苑的主要庭院及布局 41、泰姬陵比之前莫卧尔园林的规划创新及效果 42、简述意大利台地园的特征 43、法尔纳斯庄园、兰特庄园、埃斯特庄园的布局及主要景点 44、维康府邸花园(维贡特府邸花园)、凡尔赛宫苑的布局和主要景点 45、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特征 46、哈哈 47、布里奇曼、威廉?肯特、斯洛特?布朗、胡弗莱?雷普顿、威廉?钱伯斯 48、比较英国风景园和中国文人园的异同 49、日本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出现的先后次序

中外园林史复习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 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 陈植(着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 3.一池三山: 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4. 园林类型 (1)p6/ 按构园方式区分: 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 皇家园林(特点: 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 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 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 (3)按园林功能分: 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 5.寺观园林的定义: 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6.中国四大名园: 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7.苏州四大名园: 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 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 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

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 萌芽期一一夏--春秋战国 生成期一一秦--两汉 发展期一一魏晋--隋 全盛期一一唐--两宋 成熟期 ---- 元--清末 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 (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 (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 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 第二章欧洲园林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 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荆浩的画派和技艺。中年曾漫游北(自然山、(自人造山)、水的,由山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计成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体。 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 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埃及圣苑: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作。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 天堂园:神秘的色彩。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

梦想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林,号称七贤。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 简答: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1 / 14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1、欧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洲园林 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斯兰园林形成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世界。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3、中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国园林主要风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并峙比肩。它属于山水风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景式园林的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于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写意山水园林。中轴对称的规整式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2、伊斯兰构图,多见于宫室寺观建筑,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特点主要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园林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 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着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 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4.园林类型 (1)p6/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 (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 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 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 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 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 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

五、园林的成熟期——宋代 1、总说 了解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1)地址小农经济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资本主义 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发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四 大文明均完成于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 3)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 4)叠山置石技术提高 5)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刺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 趣,园林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2、东京、临安 东京原为唐代的汴州。 两京制:东京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新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东京城市规划:里坊制解体,街坊体系形成,总体布局依然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宫城为中心的分城规划结构形式。 临安城市规划: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

东京四苑: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延福宫和艮岳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城外) 后苑——后周的旧苑,在宫城西北处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在宫城北部,构成中轴线上前宫后苑的格局艮岳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 .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 . 2 置石. 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重要峰石均有命名 .3 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 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建筑。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 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玉津园——“青城”,东北处有动物园 宜春苑——栽培花卉,皇家的“花圃” 芳林园——朴素淡雅 含芳园——栽培竹子之繁茂而出名 2)临安——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后苑——唯一的大内御苑,一座山地园 德寿宫——东区以观赏名花为主,;南区文娱活动场所;西区山水风景; 北区亭榭 集芳园等 中国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的园林

中外园林史考试要点

课后习题一 1三大造园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西亚伊斯兰园林,欧洲古典园林 2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清代广州四大名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禹余荫山房 3 障景:又称“抑景”,园林中用于遮挡视线,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北京颐和园内太湖石安置在仁寿门内) 流动框景:沿围墙或单面廊有墙的一侧开什锦窗,摄取佳景,向前前进时可欣赏到一幅幅富于韵律变化的画面(拙政园水上浮廊) 模糊框景:利用花墙,隔断,漏景,疏林,柳丝等取景,其景依稀可见却又看不清楚,使人在模糊中欣赏到“似实而虚,似虚又实”的美景(拙政园砖砌漏花墙) 借景:就是将视线所涉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林绿地观赏中来,成为园内景色的一部分,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承德避暑山庄借罄锤峰一带山峦景色) 4留园平面,简述留园入口的设计p631 入口设计:匠师采取了收、放相间的序列渐进变换的手法,运用建筑空间的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甫入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再进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最后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作为结束。 5识别寄畅园平面图,简述其布局特点p403 入园经秉礼堂再出北面的院门,东侧为太湖石堆叠的小型假山“九狮台”作为屏障,绕过此山便达到园林的主体部分。园林的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的西、南为山林自然景色,东北岸则以建筑为主。西岸的大假山把假山作成犹如真山的余脉,这是此园叠山的匠心独运之笔。水池北岸地势较高处原为环翠楼,后来改为单层的嘉树堂。知鱼槛突出于水面,形成东岸建筑的构图中心,与对面西岸凸出的石滩“鹤步滩”相峙,把水池的中部加以收束,划分水池为南北两个水域。锡山及顶上龙光塔被很好的借入园内。全园山水占三分之一以上。建筑疏朗,以山为重点,以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6识别个园平面图,简述个园四季假山的石材与用法 p610 春季:运用石笋,散置在门前花坛里的竹间,象征“雨后春笋”的意思。 夏季:太湖石堆叠假山,高约6米。假山的正面向阳,皴皱繁密,呈灰白色的太湖石表层在日光下所起的阴影变化多,犹如夏天的行云,又仿佛人们常见的夏天的山岳多姿景象,这便是“夏山”的缩影。

中外园林史复习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显示皇家气派与皇权的至尊,反应了一个朝代的盛衰与国力的强弱。 2.私家园林:为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邸,大多呈前宅后园的格局。 3.寺观园林:指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皇城或宫城以内。(宅院) 行宫御苑:近郊风景地带。(短期) 离宫御苑:远郊风景地带。(长期) 5.一池三山:太液池、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6.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7.岭南四大名园:佛山顺德清晖园、佛山禅城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 8.三山五园:(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中,最为宏大壮丽的五座园林)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 9.枯山水:日本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而建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 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10.园林: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景观艺术作品。 11.台地园: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利于俯视,有层次感、立体感,容易形成气势。 12.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借景分近借、 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 13.框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复习资料笔记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 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 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 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 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 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 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 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 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 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河北工业大学中外园林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正误题,共20分(每题2分,共10题) 1.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建筑是主体,风景是其中一部分。错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2. 中国古典园林是独特的园林体系,四个基本造园要素是构成园林分别是山、水、植物、建筑,造园主要手段包括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造园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对 3. 无论是西方园林还是中国园林都可以分为规则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错规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 4.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和颐和园。错圆明园改为畅春园 5.汉代的私家园林按形式可以分为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对 7. 隋朝的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对 8.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造园学家。他的园林及美学理论和园林实践活动,对我国以及对东瀛日本后来的园林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 9.宋代私家园林,园林的假山分为土山和石山两种。北方私家的园林假山以土山为主,园林使用廊子连接亭、台、轩、榭、厅、堂等各类园林建筑,如富郑公园。错宋代没有廊子 10.《宣和画谱》提出“精而造疏,简而意足。”这在马远、夏圭的画里体现较为明显。简约是宋代艺术的普遍风格,筒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更多趋向写意的表征。对 11.承德避暑山庄是一座风景式天然山水园,园内共有宫殿、庭园、寺庙及亭、台、楼、榭等120余组古建筑,由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组成。苑景区又分为湖区、平原区、山区三部分。对 12.传统的西方园林艺术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规则式园林反映着西方传统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风景式园林则反映着经验主义哲学思想。对 13.泰姬陵是印度伊斯兰园林的代表作。对 14. 1772年布朗出版了《东方造园论》和1775年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介绍了中国的不规则庭园的特点。他在1758-1759年担任的丘园设计中建造了中国的塔。错不是布朗出版了,是威廉.钱伯斯 15.五峰先馆涵碧山房和梧竹幽居位于拙政园西部,通过深远的透景线构成了因借关系,互为对景。错五峰是留园的 16.当人们穿过网师园的涵碧山房,空间骤变,视野顿时开阔。眼前一汪湖水,湖中堆土成的小岛,犹如缩小了的“蓬莱仙境”,使人心逸神飞。错涵碧山房也是留园的 17.留园内的五峰先馆建筑体量过大,为了不是水面受到大体量建筑的压迫,将五峰仙馆的山面正对水面。对 18.辋川别业是除履道坊之外,白居易的另一重要园林作品。错辋川别业是王维的作品 19.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清代时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这是由于禅宗哲理以及文人画写意画风的直接影响,诸如“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美学观念也起到了催化作用。错到南宋时完成的转化20. 唐朝文人画家以风雅高洁自居,多自建园林,并将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追求抒情的园林趣味。园林成为立体的诗、流动的画,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炼,进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形成为写意山水园阶段。对 21.无论是西方古典园林还是中国古典园林,按四要素分类都可以分为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基址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园林隶属关系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错西方园林不是 22.上林苑昆明池和青漪园的昆明湖都是在满足城市供水需求的基础上而修建的皇家园林中人工湖。对 23.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它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对 24.魏晋南北朝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山水画也开始影响造园艺术,诗人、画家直接参预造园活动,诗文、绘画、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揉诗情、画意。错是唐代不是魏晋南北朝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

1、秦汉时期园林创新: (1)秦代开创了路(驰道)与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苑,还开创了“园中园”造园手法。 (3)汉代开创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 (4)汉代叠山的技术与材料也有一定的创新。 (5)开创了水戏、温室、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山水苑之先例 (6)汉时期私家园林的出现,与寺庙园林的暂露头角,丰富了园林的发展形式 2、汉代经典园林之一东汉上林苑的造园特点: (1)上林苑就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大型人工组景的山水园。 (2)人为的园林山水造景的出现,为以后的山水园林艺术的发展与设计开创了先例。 (3)上林苑开创了"园中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官,苑中有观(馆)的格调 (4)上林苑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 (5)上林苑首创以雕塑装饰园景的艺术,就是一个珍贵的植物园,同时也就是一个饲养珍禽异兽的动物园。 3、隋唐时期园林造景特点: (1) 筑山: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用石间土的土石山,但以土山居多。 (2)理水:园林的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于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3)植物: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众多的观赏树木与花卉可在造园中以供选择。 (4)建筑:唐代的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舍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与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又不拘一格。 4、我国隋唐时期园林创新: (1)中国园林诗画情趣开始形成,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这三门艺术已经出现互相渗透的迹象。 (2)文人园林开始兴起,文人参与造园,文人承担了造园家的部分职能,文人造园家在唐代已经出现。 (3)园林总体规划设计有所创新,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与技巧上出现了许多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第一。 (4)国都长安、洛阳的规划有较大的突破。 (5)技巧有所增添:在西苑内,开创了于秋冬时以剪花装点园景,在池沼里以彩剪作为菱荷加以装饰。 5、北宋著名皇家园林寿山艮岳的造园特点:

中外园林史复习提纲整合

中外园林史复习提纲 、绪论部分 1.世界园林按布置形式分为哪三种类型?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2.世界园林有哪三大体系?世界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 二、外国园林史 (一)古代的造园1.古希腊园林分为哪四种类型?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学术园林2.“空中花园”建于什么时期? 古巴比伦p29p64 3.欧洲的别墅庄园园林起源于何时? 古罗马时期p26 4.古罗马园林分为哪四种类型? 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园林公共园林p26 (二)中世纪园林 1.中世纪的欧洲园林分为哪2 种类型? 寺院园林城堡园林p30 (三)伊斯兰园林1.柴哈尔园属于何种风格园林?王宫庭园p68 2.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的主要类型是哪2 种? 宫苑庭园别墅花园p72 3.格内拉里弗花园属于什么风格? 别墅花园p74 4.简要分析印度伊斯兰园林的主要风格特征p80 (1)穆斯林的尖塔、尖拱门和球状圆顶与印度建筑窗台强调水平线条和精致的建筑饰物完美结合,在公元16、17 世纪产生额风格鲜明的印度伊斯兰建筑形式 (2)印度伊斯兰园林依然以伊斯兰“天国”为样本,布局简单,基本上是一座精心绿化的庭院。位于中心的十字形水池把整个园林平均分四个部分,正中央是一个喷泉,泉水从地下引来,喷出后随水渠向四个方向流去,造园艺术与其他各地的伊斯兰园林大体一致。(3)构成印度伊斯兰庭院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水,经常有池贮存,均有调节温湿度、装饰、沐浴和灌溉等多种用途。水池不仅充满惊喜,而且可以兼作沐浴净身的宗教活动的浴池和灌浇植物的贮水池。 (4)园亭是庭园不可缺少的设施,兼有装饰和实用两种用途,即是极好的避暑凉台,又是庭园生活舒适的休息场所 (5)植物着重于栽植绿荫树,形成大片绿荫,偏爱观赏树木,而不大用花草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在初期、中期和后期各流行什么风格?初期美第奇中期台地后期巴洛克p33-p34 2.法国的维兰德里庄园主要受什么影响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

单选 1、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是 A. 中国古典园林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 生态的信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其创作的主旨 B.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方面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以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C.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美,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匾题和对联 也是诗文与造园艺 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 D. 中国古典园林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来控制全局 2、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 B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3、 建章宫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是 D A. 第一个具有求仙功能的皇家园林 B. 第一个将私家园林造园手法引入到皇家园林造园的宫苑 C.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D. 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 直沿袭到清代 4、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人物是 B A 威廉?肯特 B 勒?诺特 C 全能的布朗 D 威廉?钱伯斯 5、 “上林苑”的兴建时期是 A A 汉代 B 魏晋南北朝 C 隋唐 D 明清 多选 1 下列园林属于城市私园的有 AC A 湖园 B 庐山草堂 C 狮子林 D 信宫 E 清华宫 2 下列景点属于辋川别业的有 ABD A 鹿柴 B 斤竹岭 C 竹外一枝轩 D 竹里馆 E 寒碧山房 3 下列景点属于颐和园的有 AC A 后溪河 B 西天梵境 C 谐趣园 4 下列园林在《洛阳名园记》中有专门记述的有 BCE A 艮岳 B 归仁园 C 环溪 D 沧浪亭 E 董氏西园 判断 1 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的功能十分驳杂,有居住、军事、通神、观赏、游玩等。 (正确) 2 中央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错误。黄石公园) 3 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改造大自然,改变大自然的进程。 (错误。尊重自然,不影响自然) 4 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园林中的实用功能往往比美更应受到重视。 (正确) 5 现代园林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园林设计方面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大方面的内 容。(正确) 名词解释 1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 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想、居住环境。 2 一池三山: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设置三座岛屿。 3 中式园林:当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繁荣并逐渐过渡到绘画式风景园林以后,法国也掀起兴造绘画式风景园林的热 潮。由于法国的风景式 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 园林风格,被称为“英中式园林” 。 简答 1 结合实例,试简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答:(一)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 间。艮岳拥有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 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涧、沼、瀑、潭等地缩影,并且水系和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 这种态势是大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以叠山理水为主要造园手段的人工山水园,其意境的含蕴 几乎是 5 下列园林属于江南私园的有 A 恭王府花园 B 浣花溪草堂 CD C 瞻园 D 艺圃 E 勺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