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1课《送给老师的花》 (2)

第2课《拼贴人物》 (5)

第3课《我们来画树》 (8)

第4课《写生身边的风景》 (13)

第6课《汉字变成画》 (15)

第7课《强烈的色彩》 (24)

第10课《泥板塑人物》 (27)

第11课《我们的吉祥物》 (30)

第13课《威武的门神》 (34)

第14课《装饰小瓶罐》 (37)

第1课《送给老师的花》

1教学目标

1、能了解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巧。

2、能初步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3、体验制作纸花带来的愉悦。

2学情分析

《花篮寄深情》是小学美术上教2006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这课书以“花”为题,制作纸花---设计花篮 ---赠送花篮是本课书的主要线索和学习内容,第

一课时主要定位于学习纸花制作的方法,手工制作纸花的方法很多,

本节课选用的材料是皱纹纸主要采用叠绕的方法,特点是所表现的花朵形象变化丰富,造型逼真,装饰性较强,学生制作起来难度比较适宜。叠绕花瓣时是否束紧花瓣和花枝是花朵成形的关键,花瓣和花蕊的长度、形状和叠贴层次是影响花朵形状的主要因素。

三年级学生对手工课拥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手工制作技巧,但要在短短20多分钟做出各种花形、且造型逼真的花,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学中有效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很重要。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

难点: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能了解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巧。

2、能初步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3、体验制作纸花带来的愉悦。

4.1.2学时重点

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

4.1.3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1一、激趣导入(1分钟)

1、课件展示鲜花图片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鲜花美吗?是啊,鲜花虽美,可不能长久绽放,今天我们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永远留住鲜花的灿烂美好。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第11课《花篮寄深情》。活动2【活动】活动2二、认知学习(9分钟)

1、欣赏范作,了解纸花花朵结构

1-1教师提前在同学们的书桌里放好纸花范作,请生拿出老师送的礼物观察:纸花的花朵由哪几部分组成?

1-2指名交流

2、学习纸花制作方法

2-1 、教师边用课件分步展示步骤,边现场示范做一朵纸花。

2-2、出示错例,提示关键,师生总结制作纸花方法。

2-3、指名交流:用这一种方法做出不同花形的关键,教师点讲。

2-4课件欣赏鲜花图片,生边欣赏边记住花形。

活动3【练习】活动3三、创作表现(25分钟)

1、出示作业:各人制作一朵花(大组竞争)

1-1、教师提示要求

1-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4【测试】活动4四、展示评价(5分钟)

1、组间互评、组内互评,交流经验和存在问题,评出(巧手奖、创意奖、最佳小组奖)

2、公布获胜小组,师小结。

第2课《拼贴人物》

1新设计

通过学习,进一步学习掌握人物动态,运动人物的关节活动范围,让学生感受拼贴形式之美。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动态的基本造型,初步运用折叠及拼贴的技法,剪贴表现有动态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折叠有动态的人物过程中,学习运用剪、折、拼、贴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拼贴人物的造型特点,创造性地添加场景,进一步激发对拼贴艺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拼贴画基础知识,通过这节课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4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难点:人物细部剪贴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拼贴人物

欣赏与交流:

教师出示一幅人物拼贴画,组织学生欣赏,并小组讨论拼贴画表现的

是什么故事。

2、交流对作品的感受。谈谈人物拼贴画与普通人像作品的不同之处。讨论拼贴人物可以选择哪些基本形状。

揭示课题。

讨论与发现:

1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人物照片比较,拼贴与绘画有什么不同之处?讨论拼贴作品中对

人物动态造型概括与夸张的方法。

2讨论、交流不同材料比较,不同质地的材料对人物造型的不同表现人像作品中的适当运用。

三、创作与指导:

1、讨论与交流: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剪出人物各部分形状并进行拼贴?

2、介绍制作步骤:

按比例分出头身体与四肢,注意人物比例大小。

观察下生活中人物的造型,怎样表现人物

②通过折叠,折出人物基本形态、动态。

③摆放、修改,并粘贴。

出示两幅跑步的人物图片,仔细观察,讲讲动态上的区别

④添画五官及细节。

⑤小组合作用剪贴、绘画不同手段完成背景,并将组员的小纸人安排到画面中,完成集体作业。

3、总结归纳步骤

3、学生尝试制作,教师辅导。提供人物五官的概括、夸张图形。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并欣赏学生作品。

2、学生自评与互评作品。

3、评价内容:

第3课《我们来画树》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仔细观察树的结构和形态,写生树的造成,注意线条的概括及疏密穿插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此比较中,学习用线条表现树枝的穿插和树叶

的疏密。以及对树的形状进行概括取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树木造型的自然美,提升观察和比较的能力,增强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对于细节的观察还不够深入细致,常常概念化,因此,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对比、交流、分析,让学生掌握树的成长特点,树枝间的前后穿插关系及树叶间的疏密关系的表现方法。能够合理的运用线条来表现树木。

3重点难点

重点:树型的概括取舍

难点:树枝的穿插和树叶的疏密安排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调整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活动2【活动】二、欣赏感悟

1、师:老师收集到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说说你的感受。(课件——美丽的树木)

2、交流讨论:树木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揭题:美丽的树木装点了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在自然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树的世界,感受树的精彩魅力。

板书——我们来画树。

(设计意图:通过对树木的欣赏感悟,激发学生对树木的热爱,和对学

习画树的热情,提高对树木的保护意识和对树木的认识)

活动3【活动】三、通过欣赏,探究学习

1、请学生欣赏不同形态的树

①请学生欣赏不同形态的树;

②分析树木的组成?

2、学习表现树木、树枝、树皮、树叶的方法。

(1)比较照片与写生作品

①说一说,你观察到树木的生长特点?

②不同的树的姿态不一样?

③树枝的前后遮挡关系如何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与交流,发现树枝的穿插遮挡关系,知道树枝的四周成长规律,通过对比学习树枝表现要有取舍,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2)交流树皮质感有表现

①出示树皮的局部图片

②分析树皮的线条表现

③示范

(3)交流树叶的画法

①不同的树有不同的叶

②分组来表现树叶的疏密关系

③示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参与到交流活动中,了解树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整体观察事物的意识,开拓学生的作画思路。)

(4)欣赏画家笔下的树木

《樱花树》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表现出樱花树的形态特点。如何处理树干与树枝、树枝与树枝间的穿插、遮挡关系。

(5)欣赏学生作品

①画的时候要注意表现树枝的前后交插关系。

②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画家对事物的认真观察的态度及表现方法。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学生作品;进一步巩固学习树枝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在作品表现上形式多样。)

5、示范写生方法(照片)

(1)引导学生巩固刚才所强调的树枝的遮挡关系,认识如何用线来表现树枝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①抓住形状特征

②用较硬的线条表现树干(枝)

③突出树干(枝)前后遮挡、相互穿插的关系

④树干(枝)与叶子间的疏密对比

(2)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①运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棵树

②整体造型完整

③表现出树枝的遮挡和树叶的疏密关系

(3)学生绘画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及时点评。

多鼓励、保持学生对写生的热情、敢于观察表现。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音乐中,放松心情,仔细观察,大胆用线条表现出树的细节结构。)

活动4【活动】四、作品交流与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评价内容:①是否表现出树木的大致形态

②是否表现出树枝的前后穿插关系

③树叶的疏密关系是否有变化

活动5【练习】五、拓展延伸

活动6【讲授】板书设计

我们来画树

树树叶——疏密关系的树枝——穿插遮挡结树干——树皮肌理构树根

第4课《写生身边的风景》

1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在绘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对身边的景色较为易接受,而且看到是身边的景色会调动其积极性

3重点难点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2、在绘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欣赏交流

1.多媒体出示一组校园的相片。

2.学生欣赏,并说说这些相片的特点。

3.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活动2【讲授】二、探究分析

1、学生说说自己的校园里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2、接力画游戏,分组在黑板上画出美丽的校园小景。

3、师生同修改。

4、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生说说其特点。

5、师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6、生尝试画一画校园小景。

7、师示范上色:表现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活动3【活动】三、学生作业

1.让学生拿出照片进行线描淡彩写生,或者画一画自己印象中学校美丽的一角。

2.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指导着色的方法。

活动4【作业】四、教学评价

1.展示作品。

2.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3.多媒体欣赏线描淡彩建筑设计效果图。

第6课《汉字变成画》

1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信息。

2学情分析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的汉字与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并称为三大古字。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惟有中国的文字生生不息,延用至今。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对汉字的了解有多少呢?汉字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呢?我们的学生对此知之甚少,所以有必要教授一课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造字方法、演变过程及其魅力,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重点难点

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及其魅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汉字的起源

对汉字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结绳说,图画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等等。书中给我们举的就是其中的一种,图画文字。

除了图画说以外,我们要重点讲一种起源说——仓颉造字说。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徵,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

其实,不管是什么起源传说,从这些传说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最早出现的文字是图画文字。

对以上关于文字的起源传说,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就可以了

活动2【讲授】二、汉字的构造

汉字本身是表意文字,从它最初的图画文字就可以看出,它是通过图形来表达汉字本身的意思。因此,我们了解汉字的本义,就有必要了解汉字字形的构造。

对汉字的构造,古人称之为六书。东汉的许慎将其解释为: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我们书中列举了四种。人们认为假借和专注是用字法,不是造字法,这里就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就

行了。随着人们对汉字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我们所说的造字,真正意义上的应该只有前面四种。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还是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一个一个看。PPT

活动3【活动】(一)象形——独体表义字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所要表达物体的轮廓、特征,使人一看就能了解字的意义。象形字是最早的造字方法,这种造字法接近画图,只能表达简单的事物,对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无法象形,所以单靠这种方法造的字很少,象形字在汉字的

比例里面只占10%,但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后来的几种造字法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而创造的。

活动4【活动】(二)指事——指事符号表义字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指事字多为抽象事物,而无具体形象可画,所以往往在象形字上加上象征性符号来表示。

如PPT中的这几个字。此外再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木在象形字中是这样表示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

的所在,即“本”树根的意思;在木上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梢的所在,即“末”树梢的意思。

活动5【活动】(三)会意——合体表义字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就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而成,用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注意,这几个形体,部件分开仍成字。

武,从戈从止。止是趾的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信,从人从言,表示人言以诚信为贵。人要讲实话。

暮,从日从茻(mǎng),指日在茻中茻,是草。傍晚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

PPT,下面大家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些什么字?一个意义与另一个意义组合,组成新的意义,构成新的字。

用“会意”造字的方法时,还有一种“叠罗汉”的方式,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形重叠起来。如PPT

活动6【活动】(四)形声字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这种造字方法很简单,就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形声字一般都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表义,叫做意符,一部分表音,叫做声符,习惯上也叫做形旁和声旁。形声字是最能产新字的一种造字法。

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组合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形右声:

江:《说文·水部》:“江,从水,工声。”

这类数量最多。如“河、牦、酝、冻、租、肝、梧”等。

B、形左声

期:《说文·月部》:期,从月,其声。如“都、切、劲、雌、战、攻”等。

C、形下声

空:《说文·穴部》:“空,窍也。从穴,工声。”如“芳、竿、宇、露、爸、翠”等。

D、形上声

基:《说文·土部》:“基,墙始也。从土,其声。”如“勇、袋、贷、架、劈、警”等。

E、形内声

病:《说文·疒部》:“病,疾加也。从疒,丙声。”如“囤、匣、裹、阁”等。

F、形外声

闻:《说文·耳部》:“闻,知闻也。从耳,门声。”这类形声字最少,如“瓣、辩”等。

现行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但是形声字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如“换、唤、涣”等,读音同声旁“奂”完全相同。还有一些形声字的声旁与读音不完全相同,但是

通过这些字的读音特点可以帮助区别形似字。如仑做声旁的字,论、轮、伦、沦、纶等。

活动7【活动】(五)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顾名思义,本来这个对这个语言的表达没有专门为它造字,

但是在书写的时候,借用另一个同音字来表示,这样的字就是假借字。

如,令本是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同样是发号命令;长本是久远的长,后来借用为县长的长。

有些字被假借表示另一个语素,而表示其本义的时候反而极少,以致于后人往往不知道它们的本义是什么了。如:莫,它的本义是今天的“暮”,后借来表示否定副词“莫”。而今天我们很少人知道它的本义其实是暮。

活动8【活动】(六)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关于转注的解释,学术界的看法不一。一般认为转注就是互训,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解释。一对同部首的字,由于意义相近、声音相同或相近而互相解释。如老, 在异时异地由于语音发生变化而变成了考字,两个字互相解释,成了一对转

注字。

假借和转注,从造字的角度来看都不能产生新的汉字,它们只

是对一些汉字做了一定的解释,是用字的方法。这里大家只是做个了解就可以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