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是一种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概述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是一种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下颌骨是面部骨骼的一部分,其骨折通常由外伤、事故等原因引起。
下颌骨骨折后,需要进行准确的复位和固定,以恢复其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等几种方式。
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一种非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方法。
它通常在骨折早期进行,以避免骨折移位和畸形愈合。
手法复位通常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用手将骨折断端轻轻复位,然后用颅颌绷带或石膏绷带进行固定。
手法复位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监测骨折的愈合情况。
三、牵引复位牵引复位是一种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将骨折断端复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等部位。
在进行牵引复位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 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将牵引装置放置在患者的口腔内,通过牵引装置施加牵引力,使骨折断端复位。
在复位后,医生会用颅颌绷带或石膏绷带进行固定。
四、切开复位切开复位是一种通过手术将骨折断端复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移位严重的情况。
在进行切开复位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面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切口将骨折断端暴露出来,然后将骨折断端复位。
在复位后,医生会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进行固定。
五、内固定内固定是一种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移位严重的情况。
在进行内固定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面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切口将骨折断端暴露出来,然后将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放置在骨折断端周围,将骨折断端牢固地固定在位。
内固定可以有效地防止骨折移位和畸形愈合,促进骨折愈合和面部形态的恢复。
下颌骨骨折伤残等级鉴定

下颌骨骨折伤残等级鉴定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面部骨折,其发生率在头颈部骨折中占比较高。
下颌骨骨折的严重程度不同,伤残等级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下颌骨骨折伤残等级鉴定的相关知识。
一、下颌骨骨折的分类下颌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颏部、体部和角部骨折。
其中颏部骨折多见于下颌骨中部,体部骨折多见于下颌骨两侧,角部骨折多见于下颌骨后方。
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简单骨折指骨折线单纯,复杂骨折指骨折线复杂或伴有软组织损伤。
二、下颌骨骨折的伤残等级鉴定下颌骨骨折的伤残等级鉴定是指根据下颌骨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对患者进行等级评定,并据此确定其残疾等级。
下面将介绍下颌骨骨折伤残等级鉴定的具体方法。
1. 诊断和鉴定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和鉴定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口腔检查、头颈部CT或X线检查等。
在确定下颌骨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伤残等级的鉴定。
2. 伤残等级评定根据下颌骨骨折对患者的影响,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伤残、二级伤残、三级伤残和四级伤残。
(1)一级伤残:下颌骨骨折较轻,仅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如咀嚼、说话等。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基本不受影响。
(2)二级伤残:下颌骨骨折较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面部外观。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轻度影响。
(3)三级伤残:下颌骨骨折较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外观和咀嚼功能。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中度影响。
(4)四级伤残:下颌骨骨折非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外观、咀嚼功能和呼吸道通畅性。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3. 伤残等级的确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残等级评定的结果,可以确定其伤残等级,并据此进行相关的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补贴。
三、预防和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发生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注意交通安全等措施进行预防。
对于已经发生下颌骨骨折的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
下颌骨体骨折的健康宣教

保持水分:有助于骨折 愈合,如白开水、果汁、
汤等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 辣、油腻、生冷等,以
免影响康复
保持饮食均衡:保证营 养全面,避免营养不良
影响康复
预防措施
01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骨骼强度
02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吸烟、酗酒等
不良习惯
03
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充足的休
息和睡眠
04
01
02
03
04
下颌骨体骨折的特点
01
常见于交通 事故、运动 损伤等
02
骨折类型多 样,包括线 性骨折、粉 碎性骨折等
03
骨折部位多 发生在下颌 骨体中下部
04
治疗方法多 样,包括保 守治疗、手 术治疗等
05
康复时间长, 需要耐心配 合治疗和康 复训练Biblioteka 骨折的诊断和治疗01
诊断方法:X 光片、CT扫 描、MRI等
当的康复运动
04
营养补充:补充 足够的营养,促
进骨折愈合
05
定期复查:定期 到医院复查,了 解骨折恢复情况
06
避免烟酒:戒烟 限酒,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07
保持乐观:保持 乐观心态,有助
于骨折康复
康复锻炼方法
早期康复:骨折后2-3周开始,以肌肉等长收 缩和关节活动为主
中期康复:骨折后4-6周,以肌肉力量训练和 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骨骼
疾病
05
遵守交通规则, 避免交通事故
06
运动时注意安 全,佩戴合适
的防护设备
07
加强营养补充, 多吃含钙、磷、 维生素D等营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下颌骨的颏孔区位于下颌骨的后部,是一个解剖薄弱区域,容易发生骨折。
颏孔区骨折通常是由外力作用于下颌骨的后部造成的,例如交通事故、摔倒、跌倒等。
颏孔区骨折可分为垂直骨折、水平骨折和斜向骨折三种类型。
垂直骨折通常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直接打击或挤压而引起的。
水平骨折则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而引起的。
斜向骨折则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斜向力量的作用而引起的。
颏孔区骨折的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较轻的垂直骨折,可能只需要进行保守治疗,如口腔固定和休息。
对于较重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会使用钢板、螺钉和钩子等材料来固定下颌骨,以帮助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弓形。
需要注意的是,颏孔区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下颌骨骨折,可能会导致面部畸形、牙齿移位、咀嚼功能障碍等问题。
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颏孔区骨折,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1.按骨折部位分类:
o颏部正中骨折:骨折线可为单一的,也可为多骨折线和粉碎性骨折。
o颏孔区骨折:单侧须孔区骨折,骨折线多为垂直,将下颌骨分为长短不同的两个骨折段。
o下颌角部骨折:骨折后也将下颌骨分为长骨折段和短骨折段。
o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髁突骨折是其中的一种。
o其他还包括喙突骨折、升支骨折、下颌体骨折、颏/颏旁骨折、牙槽突骨折等。
2.按骨折性质分类:
o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裂或皮质骨折裂,但骨连续性完好。
o闭合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完好,骨折呈封闭状态。
o开放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损伤,与骨折部位相通。
o简单骨折:骨折单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
o复杂骨折:骨折多发,有明显移位。
o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骨碎裂,常伴有移位。
o骨折骨缺损:骨折伴骨缺损及移位。
3.按骨折线方向分类:
o有利型骨折: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垂直。
o不利型骨折: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平行。
4.按有无牙齿存在分类:
o骨折线双侧都有功能性牙齿。
o骨折线单侧有功能性牙。
o骨折线双侧无功能性牙。
5.按骨折的移位程度分类:
o轻度移位:或称皮质骨层限度移位。
o中度移位:或称松质骨层限度移位。
o重度移位:或称绞锁移位。
o分离移位。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有助于医生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诊断下颌骨骨折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下颌骨骨折诊断标准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是指下颌骨的颏孔区发生骨折。
下颌骨是头颅中比较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颏孔区是下颌骨中的一个脆弱部位,容易受外力打击导致骨折。
颏孔区骨折可能会导致下颌骨的断裂,进而影响口腔和咀嚼功能。
常见的原因包括车祸、摔跤、暴力冲击等。
颏孔区骨折的症状通常包括疼痛、肿胀、牙齿不对齐、咀嚼困难、张口困难等。
诊断通常通过X光、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来确认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支撑装置稳定颌骨,使其自行愈合。
手术治疗可能需要通过开放性手术来重新排列并固定骨折部位。
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口腔卫生的保持、饮食的调整、口腔肌肉的锻炼等。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下颌骨颏孔区骨折,建议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下颌骨骨折诊断标准(一)

下颌骨骨折诊断标准(一)下颌骨骨折诊断标准引言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损伤,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准确的诊断是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下颌骨骨折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患者描述的外伤史,如车祸、摔倒等。
–症状的出现时间,是否与外伤有关。
–患者是否有其他伤情,如头部外伤、颅脑损伤等。
2.体格检查–面部和下颌的肿胀、淤血、皮肤破损等外观表现。
–下颌骨的位移、畸形、压痛等局部体征。
–牙齿的松动、脱位、缺损等口腔检查结果。
3.影像学检查–X线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分为正位、侧位、斜位等,用于确定骨折的位置、类型和程度。
–有条件的情况下,CT扫描可以进一步明确骨折的详细情况,对复杂骨折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4.临床表现–下颌骨骨折常伴随着咬合疼痛、开口受限、牙齿不正常接触等症状。
–下颌骨骨折导致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如唇部裂开、嘴唇无法闭合等。
诊断要点1.注意患者的病史和外伤史,结合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口腔检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下颌骨骨折的可能性。
2.进一步进行X线片检查,特别是侧位片,确定骨折的位置和类型。
3.对复杂骨折或者疑似骨折的情况,建议进行CT扫描,以获取更详细的骨折信息。
4.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做出准确的下颌骨骨折诊断。
结论下颌骨骨折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
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明确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诊断时,医务人员需综合各项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下颌骨骨折,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注:本文仅为学术分享,不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下颌骨颏孔区 骨折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是指下颌骨的颏孔区发生骨折。
下颌骨是头颅中比较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颏孔区是下颌骨中的一个脆弱部位,容易受外力打击导致骨折。
颏孔区骨折可能会导致下颌骨的断裂,进而影响口腔和咀嚼功能。
常见的原因包括车祸、摔跤、暴力冲击等。
颏孔区骨折的症状通常包括疼痛、肿胀、牙齿不对齐、咀嚼困难、张口困难等。
诊断通常通过X光、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来确认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支撑装置稳定颌骨,使其自行愈合。
手术治疗可能需要通过开放性手术来重新排列并固定骨折部位。
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口腔卫生的保持、饮食的调整、口腔肌肉的锻炼等。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下颌骨颏孔区骨折,建议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 疗
颌骨骨折的治疗主要是复位和固定 颌骨骨折复位 的重要标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否则 影响骨折愈后咀嚼功能的恢复。 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诸多弊病,如固定时间 长、继发龋齿、进食及语言障碍等。 ) 1、手法复位:在单纯线性骨折早期,可用手法复位 2、颌间牵引复位固定:应用牙弓夹板和橡皮圈作颌 间牵引,即在上下颌牙列上结扎、安置带有挂钩的牙 弓夹板,然后根据骨折段需要复位的方向,套上橡皮 圈,作弹性牵引,是骨折段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单 纯的颌间牵引固定效果不好。
2、焦虑—与疾病、手术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陈述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1)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 解。 2)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感与紧张感。 3)耐心向病人解释疾病知识,消除病人的紧张和顾虑, 使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充分休息。 4)护理过程中,对病人表示关心,使病人感到放心。 5)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鼓励病人 当产生焦虑时告诉护理人员。 6)进行手术治疗与检查时要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耐心的解 释。 7)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 松,听音乐等。
二、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颌间牵引固定法 1、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 现在用小型钛 板和钛钉进行内固定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形 态的小型钛板,大大减少了颌间固定的时间, 愈合能力强,小型钛板体积微小,术后无不适 。一般术后6个月需要再次手术拆除内固定的钛 板钛钉。 也可用超高分子量聚乳酸可吸收夹板及螺钉 进行坚强内固定,术后6-12个月固定材料自动 分解吸收,不必再次手术。
概
述
下颌骨骨折是由于下颌骨受到 暴力外伤所致疾病。下颌骨位于 面部最突出的部位,是颌面骨中体积最大、面积 最大的,也是颌面骨中唯一能活动的骨骼,骨质 结构远较上颌骨致密,由于处于面下份的位置, 可接受多个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颌骨骨折比较常 见。据有关资料统计,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占颌 面部骨折的55%~70%。居颌面部骨折的首位。
功 能 锻 炼
下颌骨骨折术后需颌间牵引6—8周后才能拆除。
拆除颌间牵引固定装置后,要指导患者进行张口 训练。 具体方法: 1、嘱患者做张口的动作,用力张口致颞下颌 关节酸胀为度,每天3次,每次15分钟。 2、用筷子勺子、开口器给予辅助。
出 院 指 导
1、半个月后来院复诊。 2、进行张口功能锻炼,锻炼时做到循序渐进,不可急于 求成。 3、有牙列缺损,应及早行义齿修复,恢复牙的完整性及 稳定性。 4、术后第一个月进流质饮食,第2-3个月内进软食,6个 月后方可进普食。 5、保护骨创面,防止再次受到骨创伤,引起骨折。 6、6个月内尽量勿咬硬物,尽可能恢复原有功能。注意 做好口腔卫生。 7、6个月后行手术取出骨折内固定装置。
2、颌间牵引固定法 对于下颌骨骨折,利用上颌骨来固 定折断的下颌骨,并使上下颌的牙固定 在正常咬合关系的位置上,待骨折愈合 后,恢复咀嚼功能。此种固定的缺点: 固定期间不能张口活动,影响咀嚼和进 食,也不易进行口腔清洁和保持口腔卫 生。一般需要6—8周。
手术前护理
1、完善有关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血生化、胸 片、心电图等),做CT检查以确定骨折位置。 2、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手术前应控制血压及血糖在正常范围。 3、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术后感染。 4、术前做好手术区皮肤准备:剔除胡须,并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更 换干净病服。 5、术前一日作药敏试验并记录。嘱患者术前八小时禁食水。术晨充 分漱口。 6、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疾病知识,消除患者心理负担,保持 心情舒畅和充足睡眠。 7、准备弹力绷带、别针。 8、防止感冒,注意外界温度变化及时更衣。 9、术前测量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术晨去掉活动义齿,贵重物品代为保管,送患者入手术室前,嘱 病人排空大小便。 11、送患者入手术室后,整理病人床单位,按全麻准备床单元,备齐 抢救用品和器械,如监护仪、氧气、吸引器等。
临床表现
(一)骨折段移位 下颌骨骨折后,有多种因素 可以影响骨折段的移位,其中以咀嚼肌对颌骨 的牵引为主要原因,因其他因素还有外力的方 向、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方向和倾斜度及骨 折段是否有牙存留等。 (二)咬合错乱 咬合错乱是颌骨骨折中最常 见和最有特点的体征。下颌骨骨折后,骨折段 多有移位,有时即使只有轻度移位,也可出现 咬合错乱。自觉症状是牙咬不上,咬合无力或 咬合疼痛。
6、知识缺乏(缺乏本疾病知识) 预期目标:病人及家属能够遵守各种治疗。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指导 。 3、讲解内容通俗易懂。 4、把疾病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护理中,加强病 人的理解。 5、通过交谈确认病人对疾病和未来生活方式的 顾虑,针对病人的顾虑给予解释和指导。
4、有感染的危险、口腔卫生不良—与外伤、手术 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不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 1、监测患者体温。 2、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 3、遵医嘱给予抗菌药应用,注意观察药物疗效与 副作用。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 5、嘱患者适量饮水。 6、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两次。
9、活动无耐力—与手术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能保持最佳的活动状态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的活动能力。 2、协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护理,以减少 能量消耗。 3、根据需要生活用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 方。 4、指导病人逐渐增加活动,术后当天卧 床休息,随后根据病情增加活动量。
10、语言沟通障碍—与颌间牵引固定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能以改变后的沟通方 式表达自己的需要 护理措施: 1、术后教会病人用手势、书写文字形式 进行沟通。 2、与病人交谈时应用通俗语言,简单清 楚地提示,重复关键词,给予病 人以充 足的时间回答问题。 3、及时巡视病房,主动与病人沟通,了 解病人需求,给于解决。
(六)感觉异常 下颌骨骨折后,可因骨 折断端活动或摩擦,发生疼痛。如伴发下牙 槽神经损伤或断裂,则出现同侧下唇麻木。
(七)功能障碍 下颌骨骨折病人可由于 疼痛、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错乱,限制了正常 的下颌运动,影响咀嚼、进食和吞咽。因局 部水肿、血肿和炎液增多等,可影响正常呼 吸,严重者可发生呼吸道梗阻。
8、体温过高—与手术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体温正常 护理措施: 1、嘱病人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饮水。 2、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并观察降 温效果,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5、给予口腔护理。 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并注意保暖。 7、病人出汗时,及时更换清洁衣服。
11、潜在并发症:出血 预期目标:病人不出现此并发症 护理措施: 1、术后严密观察术区敷料有无渗血,如 渗血较多,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术切口,避免 皮下出血积液,要注意观察颏部绷带,避 免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
谢谢指导!
下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
下颌骨呈马蹄 形,由弯曲的下 颌体和双侧的下 颌升支构成。下 颌骨正中联合、 颏孔区、下颌角 和髁颈部是下颌 骨的结构薄弱区 ,因而是骨折的 好发部位。
下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
下颌骨的骨皮质较厚,骨松质较少,骨质结 构上较上颌骨坚实,但也有几处比较薄弱的区域 ,在外力作用下,易在此处发生骨折。下颌骨有 两组强大的咀嚼肌肉附着,担负咀嚼运动。一组 是下颌骨升颌肌群:嚼肌、翼内肌和颞肌;另一 组是下颌骨的降颌肌群:颏舌骨肌、二腹肌。下 颌骨骨折时,两组肌肉的平衡关系被破坏,骨折 片上的咀嚼肌因不同方向的牵引力而使其移位, 常使牙列变形、咬合错乱及咀嚼功能障碍,甚至 阻塞呼吸道,发生呼吸困难。
3、有营养不良的危险—与进食受限有关 预期目标: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 护理措施: 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的流 质饮食(如牛奶、鸡蛋、骨头汤、瘦肉、蔬菜、 水果等)。 2、教会病人喂食的方法,将食物用搅拌机搅成 糊状,用大乳头的注射器连接吸管通过磨牙后将 食物注入患者口腔。注意速度要缓慢。饭后用温 开水冲洗。 3、注意餐具的清洁卫生。 4、注意观察患者体重变化。
7、有窒息的危险—与全身麻醉、口腔出血有关 预期目标: 病人不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1、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及时用吸引器吸出口鼻内分泌物, 严密观察呼吸 情况,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 3、给予吸氧3升/分。 4、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时将病人头 偏向一侧。 5、鼓励病人积极排痰,痰多不能排出者,可行 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6、备开口器、牙垫、舌钳、气管切开包。
5、睡眠形态紊乱(与疼痛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能够得到充分休息。 护理措施 : 1、保持病室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 哗。 2、病室内温度适宜,被子厚度合适。 3、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在 病人休息期间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活动。 4、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 吸,全身肌肉放松。 5、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
手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术后应置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以利于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的排出;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 避免分泌物和呕吐物误吸入气道而引起窒息;③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密切观察 生命体征、面色、口唇颜色、呼吸频率,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④患者清 醒6h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及头颈部静脉回流,也可减轻手术部位水肿;⑤ 观察术后有无呼吸道梗阻现象。 2、手术切口护理 ①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②应用弹力绷带时观察绷带松紧 度,同时保证加压的有效性,观察颏部绷带,避免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 3、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的流质饮食(如:牛奶、 鸡蛋、骨头汤、瘦肉、蔬菜、水果等)。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以促进骨痂生长、 伤口愈合,忌食刺激性食物,禁咬硬物。 4、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不能自行漱口者可用漱口液擦洗或用注射器 清洗口腔。 5、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6、监测体温,如有发热,及时处理。 7、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改善全身及局部血液情况。 8、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患者术后会面部肿胀,容貌改变,要加强与患者 的沟通,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安慰,使患者平稳的度过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