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粉末颜色与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相关性初探.
神奇的姜黄

神奇的姜黄神奇的姜黄(一)【医药界成就与发现】姜黄是什么?在中西医药一片回归草本风潮中,姜黄是一种受到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的双方支持;且具有完整药效,完全无副作用的“药食两用”物品。
中国人历来用它养命、养性和治病。
1988年,Huang及Conney等人首度发现姜黄素(curcumin)可以抑制动物的皮肤癌发生,其后有近1300余篇研究报告指出:姜黄素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截至目前为止,全球有超过1,700篇关于姜黄素的研究发表于知名医学期刊,各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属于多酚类化合物的姜黄素,具有抗发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并认为具潜力开发为癌症、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关节炎、皮肤病、阿兹海默症,甚至艾滋病及多种慢性发炎疾病的治疗药物。
1、心血管保护剂姜黄素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剂(效果约为维生素E的10倍),能减少脂质过氧化,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作用,因而减少动脉粥状硬化的形成。
有些研究也指出,姜黄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现象、诱导热休克蛋白的产生及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功能,对于预防心肌梗塞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被认为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明日之星。
2、具抗癌功能姜黄素最令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它的抗癌能力。
目前各国正积极朝此方向努力,台湾也不落人后,由阳明大学医学院药理研究所与台大医院合作姜黄素对抑制肺癌细胞转移之研究,目前有重大突破,研究结果将在近期发表于国外知名期刊。
研究团队之一的陈惠文指出,初步研究发现,低剂量的姜黄素可抑制癌细胞基因,减少细胞发炎反应。
他说,此一发现对无法使用肺癌药物治疗的病患来说,提供另一种治疗药物。
陈惠文解释,目前国内在治疗肺癌患者标靶药物,像艾瑞莎,并不是每都有效,要带有某种基因的人,才能达到应有的疗效,体内缺乏某种基因的人,服用后效果不佳;姜黄素则有协同作用,能阻断上皮细胞的生长。
不过,该研究目前仍限于体外细胞实验,要进入人体实验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光稳定性研究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光稳定性研究王雪梅;陈利华;施文婷【摘要】The photo-stability of curcuminoid was studied, and its solutions were analyzed pre and post light by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rcuminoid in ethanol solution was unstable exposured to sunlight and stabl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door lighting, UV irradiation and dark; Citric acid, BHT and β-CD were less helpful for the stability of curcuminoid; curcuminoid powder was relatively stable. The analysis of HPLC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were 68. 9% , 51.5% and 21.5% , respectively, after exposure to sunlight for 5 days. And the major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ferulic acid and vanillin.%研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光稳定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光照前后的姜黄素类化合物溶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外光照下,姜黄素的乙醇溶液极不稳定,加入柠檬酸、BHT和β-CD不能显著增强其稳定性,姜黄素固体粉末则较为稳定;室内光照、紫外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姜黄素溶液均较为稳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室外光照5d后,姜黄素、单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降解率分别为68.9%、51.5%和21.5%;姜黄素类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产物为阿魏酸和香草醛.【期刊名称】《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6)003【总页数】6页(P73-78)【关键词】姜黄素类化合物;稳定性;光照;降解率;阿魏酸;香草醛【作者】王雪梅;陈利华;施文婷【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姜黄素类化合物为姜黄属植物姜黄、郁金、莪术等干燥根茎的主要活性物质,包括姜黄素(curcumin)、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等,统称姜黄色素或姜黄素[1].其安全性高,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常用的天然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提高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3-6],因而使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姜黄素类化合物不稳定,易受温度、光线、湿度、pH等影响[7-8].作者将对不同状态下的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光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光照前后的姜黄素类化合物溶液进行分析,进而推断其光降解产物及过程.1.1 仪器及试剂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AB104-N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VARIAN Prostar 21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瓦里安公司;40 W紫外灯,北京三源华辉电光源制造有限公司.姜黄素,纯度大于95%,美国 Alta公司;柠檬酸、2,6-叔丁基对甲酚(BHT)、β-环糊精(β-CD)、香草醛、阿魏酸、冰醋酸、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乙腈,色谱纯;姜黄素(CurⅠ)、单脱甲氧基姜黄素(CurⅡ)、双脱甲氧基姜黄素(CurⅢ)对照品、重蒸水,作者实验室自制.1.2 实验方法1.2.1 姜黄素溶液的光稳定性实验1.2.1.1 姜黄素溶液的配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成浓度为1.92×10-3mo l·L-1的姜黄素溶液,并分装于20个10 mL容量瓶中,为样品溶液1;另取适量上述溶液稀释100倍后分装于20个10 mL容量瓶中,为样品溶液2,该组溶液中姜黄素的浓度为1.92×10-5mol·L-1.1.2.1.2 姜黄素溶液的光照实验将配制好的样品溶液1和样品溶液2平均分为4组,分别采用室外阳光照射、室内光照、紫外灯距离20 cm照射、避光保存进行实验.选择连续晴好天气,所有实验均于每日上午10:00将样品放于指定的实验条件下,下午6:00取回避光保存,保留其中一份样品,其余样品次日10:00仍置于指定实验条件下,依此类推,实验为期5 d.1.2.1.3 光照实验测试光照实验结束后,用无水乙醇将所有的样品溶液重新定容至刻度,再将样品溶液1稀释100倍.以1 cm石英比色皿为吸收池、无水乙醇为参比,测定其在425 nm 处的吸光度.1.2.2 姜黄素在不同介质中的光稳定性实验1.2.2.1 姜黄素在不同介质中溶液的配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样品溶液3(姜黄素的浓度为1.92×10-3mol·L-1,柠檬酸的浓度为5.20×10-3mol·L-1)和样品溶液 4(姜黄素的浓度为1.92×10-3mol·L-1,BHT 的浓度为4.50×10-3mol·L-1);以 60%乙醇(V∶V)水溶液为溶剂,配制样品溶液 5(姜黄素的浓度为1.92×10-3mol·L-1,β-CD 的浓度为1.00×10-2mol·L-1).各样品溶液均分装于5个10 mL容量瓶中.1.2.2.2 姜黄素固体粉末的准备分别取等量的姜黄素固体粉末于5个透明塑料袋内,密封后平摊于白磁盘中待用.1.2.2.3 光照实验分别取上述各样品溶液及姜黄素固体粉末进行室外阳光照射实验,实验方法与1.2.1.2中相同.1.2.2.4 光照实验测试光照实验结束后,用无水乙醇将各样品溶液重新定容至刻度,再分别稀释100倍后,测定其在425 nm处的吸光度.精确称取光照后的姜黄素粉末0.073 6 g,无水乙醇溶解后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稀释100倍后测定其在425 nm处的吸光度.1.2.3 姜黄素溶液光照前后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1.2.3.1 色谱条件色谱柱:Gemini 5u C18 110A(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V(乙腈)∶V(水(0.5%冰醋酸))=50 ∶50;柱温:35 ℃;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10 nm;进样量:20 μL.1.2.3.2 实验方法精密称取CurⅠ、CurⅡ、CurⅢ、阿魏酸和香草醛各10 mg,用无水乙醇溶解后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配制成对照品混合溶液.分别取该混合溶液5.0、2.5、1.5、1.0、0.5 mL 于10 mL 容量瓶中定容,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选择样品溶液1中未经光照及室外光照5 d后的样品,稀释10倍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计算各物质含量.2.1 姜黄素的光稳定性2.1.1 姜黄素溶液在不同光照下的稳定性姜黄素的紫外光谱中出现两个取代苯的吸收带,由于苯环上的取代基与苯环分别存在p-π共轭和π-π共轭,使吸收带发生红移,最大吸收波长为425 nm,已经进入了可见光区[9].通常选择其最大吸收波长425 nm处吸光度作为定量依据.图1为两种不同浓度姜黄素溶液在不同光照下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图1可见,样品溶液1在室外光照下随光照时间延长其吸光度明显下降,光照5 d后,吸光度由光照前的1.15降至0.38,表明溶液中约67%的姜黄素分解;姜黄素样品溶液2经1 d阳光照射后就已完全分解.而室内光照、避光保存及紫外光照,都未能使两种溶液的吸光度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可见紫外光不是导致姜黄素发生降解的因素.2.1.2 姜黄素在不同介质中的光稳定性图2为姜黄素在不同介质中室外光照下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柠檬酸、BHT和β-CD为食品中常用的添加剂,分别具有酸度调节、抗氧化和包埋作用[10-12],由图2a~c可见,室外光照下,分别添加3种物质的姜黄素溶液的吸光度均随照射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光照5 d后,吸光度降至0.5左右,仍有约57%的姜黄素分解,说明加入柠檬酸、BHT和β-CD只能稍微减缓姜黄素的降解,对其稳定保存并无明显作用.而图2d中经过连续5 d的阳光照射,吸光度仅略微下降,说明姜黄素以固体粉末状态放置时光稳定性较好.2.2 姜黄素及其光降解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图3为样品溶液1未经光照(图3a)以及经5 d室外光照后(图3b)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图4为对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图3中标号1、2、3的峰分别为姜黄素、单脱甲氧基姜黄素及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保留时间tR分别为12.7、11.5、10.4 min),光照后各峰强度均下降,尤以姜黄素最为明显;此外,图 3b中在保留时间为2.5~7.5 min处出现若干色谱峰,应为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光降解产物,其中4号峰和5号峰相对较强.与对照品的色谱图(图4)进行比对可知4号峰为香草醛(tR=4.24 min)、5号峰为阿魏酸(tR=3.59 min).以峰面积y(v×t)为纵坐标、浓度x(mg·L-1)为横坐标,分别作5种对照品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方程见表1.由表 1 可知,5 种对照品分别在 5.5 ~55 mg·L-1(CurⅠ)、5.0 ~50 mg·L-1(CurⅡ)、4.6 ~46 mg·L-1(Cur Ⅲ)、5.5 ~55 mg·L-1(阿魏酸)和 5.5 ~ 55 mg·L-1(香草醛)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6.样品溶液1中姜黄素类化合物光照前后的质量浓度及降解率见表2.由表2可知,CurⅠ、CurⅡ及CurⅢ的降解率分别为68.9%、51.5%和21.5%.姜黄素类苯环上的—OH和— OCH3都是给电子能力较强的基团,使苯环电子密度增加,碳链上发生亲电反应的反应活性增加;而失去—OCH3后,给电子能力减弱,亲电反应活性减弱[8],因此姜黄素类化合物中姜黄素最不稳定,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最为稳定.由表2还可看出,样品溶液1经5 d照射后生成阿魏酸和香草醛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27 mg·L-1和59.9 mg·L-1,相当于每1.00 mol姜黄素类化合物经 5 d 照射后生成了 0 .342 mol的阿魏酸和 0 .205 mol的香草醛.2.3 姜黄素类化合物光降解机理根据HPLC的分析结果,可大致推断姜黄素类化合物溶液在室外光照条件下的分解情况,如图5所示.姜黄素类化合物分子经室外阳光照射后获取一定能量,会从紧邻羰基的α-碳处发生断裂,生成阿魏醛,进而氧化成阿魏酸;若脱除—CO,断裂产物进一步被氧化,可生成香草醛及香草酸.室外光照会导致乙醇溶液中的姜黄素降解,浓度越低,降解越明显;加入柠檬酸、BHT和β-CD不能显著增强其稳定性;姜黄素溶液在室内光照、紫外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均能稳定存在;姜黄素以固体粉末状保存较为稳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室外光照5 d后,姜黄素、单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降解率分别为68.9%、51.5%和21.5%,说明姜黄素类化合物中姜黄素最不稳定,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最为稳定;姜黄素的主要分解产物为阿魏酸和香草醛.需要指出的是,因缺乏标准样品,文中对姜黄素光降解过程的分析尚不够全面,除确定了2种主要降解产物外,未能对其他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相关文献】[1]陆鹏,童强松,姜凤超,等.姜黄素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3):321-324.[2]卢新军,蒋和体.姜黄素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4:31-32.[3]胡静,李立.姜黄素药理作用研究现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1186-1187. [4]李湘洲,张炎强,旷春桃,等.姜黄色素的生物和提取分离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3):190-193.[5]Tuba A K,Gülɕin Í G.Antioxidant and radical scavenging properties of curcumin [J].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2008,174(1):27-37.[6]Shishu,Kaur I P.Antimutagenicity of curcumin and related compounds against genotoxic heterocyclic amines from cooked food:the structural requirement[J].Food Chemistry,2008,111(3):573-579.[7]齐莉莉,王进波.单体姜黄素稳定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181-182. [8]韩刚,崔静静,毕瑞,等.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稳定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2611-2614.[9]索全伶,黄延春,翁林红,等.天然姜黄素的纯化和分子与晶体结构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3):27-30.[10]张素娟.食品中柠檬酸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352-354. [11]曾丹丹,罗林,吴移山,等.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抗氧化剂 BHA、BHT[J].中国食品,2009,9:62-63.[12]周雅文,熊敏,韩富,等.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功能性表面活性剂(Ⅻ)-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J].日用化学工业,2011,41(1):61-67.。
姜黄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姜黄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2. 评价姜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3. 分析姜黄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姜黄粉末:购自药材市场;2. 乙醇、甲醇、水等溶剂;3.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维生素C(Vc)、亚硝酸钠等试剂;4. 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5. 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旋转蒸发仪等仪器。
三、实验方法1. 姜黄提取(1)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将姜黄粉末加入适量溶剂,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提取30分钟;(2)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将姜黄粉末加入适量溶剂,置于微波炉中,微波提取10分钟;(3)采用传统回流提取法:将姜黄粉末加入适量溶剂,置于电热套中,回流提取2小时。
2. 姜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测定(1)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取适量姜黄提取物,加入一定浓度的DPPH溶液,室温下反应30分钟,测定吸光度值;(2)亚硝酸盐还原实验:取适量姜黄提取物,加入一定浓度的亚硝酸钠溶液,室温下反应30分钟,测定吸光度值;(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取适量姜黄提取物,加入一定浓度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溶液,室温下反应30分钟,测定吸光度值。
3.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姜黄提取方法比较(1)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姜黄提取率为15.2%;(2)微波辅助提取法:姜黄提取率为14.8%;(3)传统回流提取法:姜黄提取率为13.6%。
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的姜黄提取率高于传统回流提取法。
2. 姜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1)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姜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为100μg/mL时,清除率为70.2%;(2)亚硝酸盐还原实验:姜黄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还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为100μg/mL时,还原率为48.6%;(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姜黄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为100μg/mL时,清除率为58.2%。
姜黄素类物质的生理功能以及其抗氧化机制

姜黄素类物质的生理功能以及其抗氧化机制
唐传核;彭志英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姜黄素类物质是姜黄中含有的一类黄色色素,最近研究表明,它具有很强的抗癌,抗氧化,抑制酪氨酸酶等生理功能,其中它的抗氧化机制主要是捕获自由基后,形成一种稳定的具有二氢呋喃结构的二聚体初期产物,该二聚体在姜黄素的抗氧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5页(P40-44)
【作者】唐传核;彭志英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超声辅助连续逆流浸取姜黄中姜黄素类物质工艺研究 [J], 王少甲;曹雁平;王璨
2.姜黄素对谷胱甘肽代谢酶诱导及抗氧化机制研究进展 [J], 张婧菲;王恬
3.姜黄素的抗氧化机制及以其为先导物的抗氧化化合物研究进展 [J], 薛海鹏;李湘洲;旷春桃;孟维;郭远良
4.姜黄素通过清除小胶质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保护多巴胺能细胞 [J], 崔群力;李岩琦
5.姜黄素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的抗氧化作用及机制 [J], 李金纯;韦红;王小玲;郝静梅;魏小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姜黄素行业现状-产业报告

姜黄素行业现状-产业报告姜黄素市场从2015年到2022年将以每年超过17%的年增长率增长。
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以下对姜黄素行业现状分析。
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化学成分,2019-2024年中国姜黄素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指出,其中,姜黄约含3%-6%,是植物界很稀少的具有二酮的色素,为二酮类化合物。
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稍苦,不溶于水。
姜黄素是目前受世界各国科学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药物,也是世界各国花大量人力财力来开发和研究的一个药物。
应用于嫩肤美白:由于植物多酚具有美白效果,如桑白皮、地榆、啤酒花、丹皮等均有很好的美白祛斑之效,其有效成分含大量的多酚。
姜黄素行业现状分析,植物多酚的美白作用是一种综合效应与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吸收紫外线、抑制酪氨酸酶能力有关。
姜黄素是一多酚结构,其美白效果可能与其它植物多酚美白机理相同。
但其强烈的抗氧化能力、俘获自由基能力是其美白效果的主要依据。
在一些美容专业线的实践中,直接用姜黄粉、牛奶和蛋清调和敷面两周后皮肤白度有显著改善,可减退红印及暗疮印,减少汗毛,加强对阳光及环境对皮肤影响的保护。
应用于防晒抗皱产品:资生堂公司找出了面部因紫外线出现皱纹的机制并且使用姜黄素,开发成功抑制形成皱纹的药剂“郁金精”。
该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说,该公司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经过研究发现,皮肤因紫外线照射产生褶皱是借助于皮肤中的白明胶酶起作用的。
这种酶分解了给皮肤以光泽和弹性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硬蛋白等纤维成分。
该公司与美国哈佛医科大学联合设立的研究结构的研究结果也证实,是紫外线在对白明胶酶的基因起作用。
科研人员从自然界中寻找抑制白明胶酶活性的物质结果发现原产于东南亚的姜科植物郁金比较有效。
并从中提取了“郁金精”,其主要成分是这种植物特有的姜黄素。
泰国政府制药机构的研究人员经过3年的努力,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姜黄的美容用途一用姜黄制成抗衰老面霜。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许东晖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许东晖,王 胜,金 晶,梅雪婷,许实波(中山大学药学院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室,广东广州 510275)摘 要: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姜黄素利用酚羟基捕捉自由基,对辐射药物性肝损伤、氧化损伤起保护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起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IL-2、I L-4、I L-8、T N F-α等炎症因子表达起抗炎作用,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
开发姜黄素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姜黄素;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抗病毒活性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11173704Advances in studie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curcuminXU Dong-hui,W AN G Sheng,JIN Jing,M EI Xue-ting,XU Shi-bo (La bo ra tor y o f Tr aditio na l Chinese M edicine a nd M a rine Dr ug s,Schoo l o f Pha rmaceutical Science,Sun Ya t-sen U niv er sity,G uang zho u510275,China)Key words:curcumin;antio xida tio n;a ntitumo r;a nti-inflamma tion;a ntiviral activity 姜黄素(cur cumin)是从姜黄Curcuma longa L.中提取的天然色素。
姜黄是姜科姜黄属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粉末称为姜黄根粉,可作药用。
姜黄的研究历史悠久,印度传统医学按现代医学术语认为,姜黄根粉可治疗胆疾患、厌食、鼻炎、咳嗽、糖尿病、肝疾患、风湿病和鼻窦炎。
姜黄素苯胺希夫碱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个领域 ,对其光致 变色性 能的研 究 已有 大量 报道l 5 J 。具 有
潜在应用前景 的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具有 两大最重 要特性 :一 是该材料应有足够 的热稳定性 , 二是该类材料 对光 的耐疲 劳
性 。目前 , 对光致 变色化 合物 的研 究大 部分 集 中在偶 氮类 、
二芳基 乙烯 、恶 嗪、俘精 酸酐 、螺 、螺吡 哺和相 关的杂环 类
此类研究开展较早 的是 二酮类化合物 与稀 土元 素的配位 反
应 ,稀土元素中的 E u与 二 酮生成 的配合物 具有很好 的荧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1 0 。 修 订 日期 :2 0 1 3 — 0 7 - 1 4
的光化学行 为提供 了丰富的研 究内容 。 姜黄 素分子 内有多个 双键 ,酚羟基和 羰基 ,其化学 反应性 较强 ,光 、热可 导致其
第3 3 卷, 第1 2 期 2 0 1 3年 1 2月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V o 1 . 3 3 , N o . 1 2 , p p 3 2 0 2 — 3 2 0 6
De c e mb e r ,2 0 1 3
Sp e c t r o s c o p y a n d S p e c t r a l An a l y s i sபைடு நூலகம்
光致变色 的性质 ,与姜黄素二乙烯三胺所形成的一 系列稀 土配合物 比较 ,具有 光致变 色性能配 合物 引入 了 苯胺/ 对 甲苯胺配体基团 , 增大 了配体 的共轭 面, 从 而引起配合物的紫外一 可见吸收强度 的增大和荧光发射峰
面积 的增 加 。
关键 词
姜黄 素 ; 苯胺希夫碱 ; 稀 土配合物 ; 光致变色 ; 溶致变 色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1 0 . 3 9 6 4 k. i s s n . 1 0 0 0 — 0 5 9 3 ( 2 0 1 3 ) 1 2 — 3 2 0 2 — 0 5
姜黄素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姜黄素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作者:刘连栋刘淑莲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11期摘要:姜黄素是在1870年从姜黄中首次分离出来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它的主要来源为姜黄根茎、姜科植物郁金根和天南星科植物等。
关于姜黄素的生理、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随着对姜黄素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脂、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抗凝、抗肝纤维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且不良反应小。
近几年发现姜黄素对人类多种癌症如肝癌,胃癌,乳腺癌具有化学预防和治疗作用,姜黄素作为抗肿瘤药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姜黄素;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目前,许多恶性肿瘤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它们起病隐匿,进展快,易复发。
初次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
化学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传统方法之一,而一般的化学药物治疗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是致命的,且传统的化疗药物也易使癌细胞产生耐药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化疗药物以减少传统化疗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大量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抗消化系统肿瘤的作用,本文就姜黄素抗肿瘤的作用综述如下:1 姜黄素的理化性质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有特殊臭味,味稍苦。
不溶于水和乙醚,溶于乙醇、丙酮、冰醋酸和丙二醇,微溶于醚带淡绿色荧光。
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褐色。
酸性条件下呈浅黄色,溶于浓硫酸呈黄红色。
姜黄素是由两个邻甲基化的酚以及一个β-二酮组成,属于多酚类。
这个β-二酮结构有烯醇-酮互变异构,但光谱结果证明姜黄素在固态和溶液中主要是以烯醇式存在。
2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姜黄素被证明是一种具有潜在预防和治疗作用如抗氧化、抗癌、抗炎、抗风湿、保肝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天然化合物。
到目前为止,无任何报道姜黄素在动物和人类使用中是有毒性的。
细胞癌变致大量炎性基因被持续激活,进而参与细胞的周期、入侵、生存、转移和血管生成。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姜黄素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过程,可用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