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
蒙古马精神学习心得

蒙古马精神学习心得作为一名马迷,我一直对马匹的进化和生存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
蒙古马作为我国的国宝级动物,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们不禁为之惊叹。
此次学习蒙古马精神学,我深受启迪,不仅仅是马文化的精神,更是世界文化的精神,我愿将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深入了解蒙古马的生存状况蒙古马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一种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野马,其祖先为古生代的野马,进化到现代独具特色的蒙古马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
在斑斓的草原上,蒙古马从出生开始必须与环境进行紧密的互动,并通过自身的生理学和心理学适应环境,才能取得草原上生存的生机。
这种精神与世界各种动物、人类的生存条件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马匹的生存条件不仅可以增长对这些动物的认知,也可以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将自己与环境相互融合。
二、领悟蒙古马生存哲学的深刻意义在研究蒙古马生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蒙古马在生存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充满哲学内涵的精神,如“讲究源头”、“协作互助”、“节约自然资源”等。
这些精神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想启示。
在商业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蒙古马一样讲究源头,从容而不急于功利地遵循自己内心的信念去做事,就能够避免受到环境和人群对自己诱导的影响。
并且,如果每个人都能善于合作互助,就能形成更全面、高效的合作模式,让每个人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协同,完成更高效的效果。
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选择将更能贴合我们所处的环境,更好地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
三、深刻认识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在蒙古马精神中,存在着“让生命在自然的草原上奔跑”的观念。
这个观念在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概念,如美国动物学家阿根廷在创造“自由动物区”:是将动物从动物园中限制的生存环境中解放出来,让它们在自然界中自由生活的举措。
这体现出我们需要给自己让路的精神,更加尊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这种思想向我们明确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能让自己摆脱繁重的任务,回归本质,去思考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渴望什么,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可以提醒我们需要考虑我们的生态和环境的保护问题,以保护这片草原,让马儿依然自由奔跑。
蒙古马精神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蒙古马精神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蒙古马精神观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蒙古人民豁达、勇敢、坚韧的精神特质。
通过学习蒙古马精神观,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也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启示和鼓舞。
首先,蒙古马精神观教会了我坚韧不拔的品质。
蒙古民族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面对
种种困难和挑战,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和不屈的精神。
无论是面对艰苦的生活
条件还是在与外敌的斗争中,蒙古人民从不屈服,他们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
永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
这种崇高的品质是我非常敬佩和学习的。
其次,蒙古马精神观也给予了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蒙古人民对待生活总是充满了
乐观和积极的态度,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他们总是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情,抱着乐观的信念去面对。
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令我深深感动,也激励着我时刻保
持着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蒙古马精神观还教会了我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蒙古人民有着坚定的信仰
和宗教观念,他们一直以来都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受外界干扰和冲击。
这
种对于信仰和价值观的坚守令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明白了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的
重要性。
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学习蒙古马精神观让我受益匪浅。
它教会了我坚韧不拔、积极向上和坚守
信念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地学习和融入这些精神特质,我就能够克服困难,
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蒙古马精神典型事例和典型故事

蒙古马精神典型事例和典型故事英文版The spirit of the Mongolian horse is legendary. Known for their strength, endurance, and resilience, Mongolian horses have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Mongolian people. Here are a few typical examples and stories that showcase the indomitable spirit of the Mongolian horse.One of the most famous stories is that of the Mongolian messenger horse. In ancient times, Mongolian messengers relied on their horses to deliver important messages across vast distances. These horses were trained to endure harsh conditions and travel long distances without rest. One such messenger horse, named Temujin, once rode for three days and three nights without stopping to deliver a message that saved his tribe from an impending attack.Another example of the Mongolian horse's spirit can be seen in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 annual Naadam Festival. This traditional Mongolian festival includes horse racing, archery, and wrestling, with the horse racing being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event. Mongolian horses are known for their speed and agility, and the races are a true test of their endurance and stamina.The bond between the Mongolian people and their horses is also a testament to the spirit of these animals. Mongolian nomads rely on their horses for transportation, herding, and hunting, and the horses are considered a member of the family. The respect and admiration that the Mongolian people have for their horses is evident in the way they care for and treat them.In conclusion, the spirit of the Mongolian horse is a symbol of strength, endurance, and resilience. Through their actions and stories, these animals have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Mongolian culture and history.蒙古马精神典型事例和典型故事蒙古马的精神是传奇的。
蒙古马精神英雄故事

蒙古马精神英雄故事
蒙古马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马,被誉为“草原之舟”。
在蒙古草原上,蒙古马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并繁衍生息,其独特的精神和品质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有一个关于蒙古马精神的英雄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哲别的人。
哲别是一位勇敢的骑手,他的马匹名叫“太阳驹”。
在一次战斗中,哲别和他的太阳驹被敌人包围,但是哲别并没有放弃,他和他的太阳驹一起奋勇战斗,最终打败了敌人。
在这场战斗中,哲别和他的太阳驹都受到了重伤,但是哲别并没有停下来,他坚持战斗到最后。
最终,哲别和他的太阳驹都壮烈牺牲了,但是他们的精神却被人们传颂至今。
这个故事展示了蒙古马的精神,即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蒙古马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不屈不挠地战斗。
哲别和他的太阳驹的故事也表达了蒙古马的英勇和无畏精神,他们不畏敌人,不怕牺牲,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蒙古马的精神和英雄故事一直在蒙古草原上流传,它们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蒙古马经典句子

蒙古马经典句子
1. “马蹄声响起,在草原上呼啸而过。
”
2.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 “无马不成军。
”
4. “马上看人心。
”
5. “马有千里足,人有万里志。
”
6. “马匹如人,皆有不同之处。
”
7. “马在胸中,人在心中。
”
8. “快马加鞭未及前,人生何处不相逢。
”
9. “马蹄如雷霆,一生奔跑无定形。
”
10. “马能载重,人能担当。
”
11. “马无完马脚,人无完人事。
”
1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13. “人人皆有本领,须要善于发掘。
”
14. “我虽不才,君子亦不鄙。
”
15. “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自能成大器。
”
16. “我命由我不由天,气如悬弧试挽弓。
”。
中国古代的马品种

中国古代的马品种中国古代的马品种繁多,经过长期的驯养和改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种。
以下将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马品种。
一、河西马河西马是中国古代马中的一种重要品种,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宁夏地区。
河西马体型娇小,腿短而结实,适应力强,能适应高寒和贫瘠的环境。
它们通常被用作军马,非常适合在艰苦的战场上使用。
河西马的特点是耐力强、速度快、力量大,常被用来作为快速骑兵的坐骑。
二、大宛马大宛马是中国古代马中的一种著名品种,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新疆地区。
大宛马体型高大,四肢修长,体态优美。
它们的脾气温顺,容易驯服,是一种理想的骑乘和运输马。
大宛马非常耐力,能够长时间保持高速奔跑,因此在古代被广泛用于长途交通和军事运输。
三、蒙古马蒙古马是中国古代马中的一种典型品种,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蒙古国和内蒙古地区。
蒙古马体型矮小,脚力强,适应力极强,能够在恶劣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生存。
蒙古马是草原民族的重要伙伴,被广泛用于牧区的马群管理和牧民的出行。
蒙古马具有耐力强、适应力强、速度快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长途骑乘马。
四、云南马云南马是中国古代马中的一种特殊品种,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云南地区。
云南马体型矮小,四肢短而结实,毛色多样,适应力强。
云南马是山地地区的理想马匹,它们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是农民和猎人的得力助手。
云南马具有耐力强、适应力强、敏捷性好的特点,常被用作运输和农耕马。
五、御马御马是中国古代皇家专用的马匹,用于皇帝的巡幸和游猎。
御马通常选取体型高大、品质优良的马匹,经过精心培育和驯化。
御马具有体型壮实、速度快、稳定性好的特点,是一种高贵而庄重的马品种。
御马的饲养和管理十分讲究,需要专门的马厩和马夫来照料。
以上是中国古代的一些马品种的简要介绍。
这些马品种在古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人们的交通工具,还是战争和农耕的助手。
通过驯养和改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这些优秀的马品种,为中国古代的军事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蒙古国家历史长河中,蒙古马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经过千百年的驯化和繁衍,成为了蒙古大草原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象征。
蒙古马的传承和弘扬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强烈呼应。
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蒙古马作为蒙古大草原上的重要动物,在蒙古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驯化的技术和经验、对蒙古人民生活的贡献以及蒙古人对蒙古马的崇拜等,都构成了蒙古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意味着对蒙古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使之不被遗忘,不被扭曲,不被抹杀,从而可以延续下去。
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对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彰显。
蒙古马生活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蒙古人民在驯化和繁衍蒙古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他们尊重并依赖自然,尊重并依赖蒙古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伦理观。
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倡导和践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推动人类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在当今社会,逐渐世界化的蒙古马文化也体现出了新的时代价值。
通过互联网、媒体等方式,蒙古马文化得以传播和推广,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有助于拓展蒙古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蒙古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促进蒙古国家和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
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时代价值,不仅在于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更在于对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彰显,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展现蒙古文化的新魅力。
作为我国人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蒙古马文化精神,使之发扬光大,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蒙古马一直是蒙古国家历史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传统的延续,更在于对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展现蒙古文化的新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蒙古马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小学生蒙古马精神心得体会

小学生蒙古马精神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很幸运有机会了解并学习蒙古马精神。
在我参观了蒙古马马厩并观看了蒙古马比赛后,我深深地被它们的精神所感动。
下面是我对蒙古马精神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蒙古马精神教会我坚韧不拔。
蒙古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面临饥饿、寒冷和艰辛的生活条件。
然而,它们从不向困难低头。
无论是在艰难的战斗中,还是在无垠的草原上,蒙古马都展现出了不屈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
它们像一面旗帜般高高飘扬,给予了我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其次,蒙古马精神教会我团结协作。
蒙古马是群居动物,它们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中紧密合作。
在比赛中,蒙古马需要相互配合、团结一心,才能取得胜利。
这启示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会我去倾听和理解他人,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并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另外,蒙古马精神教会我顽强拼搏。
在比赛中,蒙古马面对着强烈的竞争和困难的考验。
无论是遇到障碍还是疲劳,蒙古马都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向前冲刺。
这让我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毅力,才能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蒙古马精神还教会了我谦逊和尊重。
蒙古马并不以夺冠而自豪,而是以能为人们提供帮助和服务而感到自豪。
在比赛中,无论蒙古马获得何种成绩,都会被人们热情地接受和赞美。
这让我明白了成功并不只是标志着个人的荣耀,更是一种责任和奉献。
它教会了我谦虚地面对成功,并对他人保持尊重和感激之心。
此外,蒙古马精神也教会了我珍惜自然和生命。
蒙古马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和自然紧密相连。
它们依靠草原为生,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
蒙古马精神告诉我,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恩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其他生命的权利和尊严。
总的来说,蒙古马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教会了我坚韧、团结、拼搏、谦逊和珍惜。
我学到了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就,还要关注团队和环境的发展。
我希望将这些宝贵的品质和价值观应用到我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有意义、积极和有爱心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岔口驿马岔口驿,5(Chakouyi horse)为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一个【!l‘老品种,以善走埘侧步而问铝,属乘挽兼用型地力‘r|1111科一一般情况(一)中心产区及分布岔口驿j 5的中心产区在汁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岔【J驿、石门、打柴沟、松J.1J、抓薄秀龙等乡镇,在永臀、r、.}良、武威、【I J丹、肃南等县的部分地区电有少趋分布(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中心产I)(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北纬36。
3l’~37。
55’、东经1020 07’~103。
46 7,境内有乌鞘岭纵贯南北,地势西部高峻,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海拔2 040~4 874m,低平处为高寒农作I)<和天然牧场年平均气温1.2℃,最高气温30弋:,最低气温一29℃;尤霜期90~145天年降水量265~632mm,多集中在7~9月份:相对湿度47%~7l%,"I-平均日照tl寸数为2 500~2 700h,阴雨云雾天气较多.属寒冷高原性气候j天然草场的牧草在5月份萌芽,9川份,f始变黄,枯草期达7个月以上:中心产I)<气候复杂多变,常有冰雹、}:旱、霜冻和春季风雪等灾害发生,使农牧业生产受到损害?境内有大通河、庄浪河、哈溪河、杂木河和安远河等'}Ll』流,多小溪和泉水,年径流量10.24亿m’,町供人畜饮用。
,土层比较复杂,厚度为20~190 cm,山地十层较薄、滩地较厚.十壤可分为栗钙士、暗栗钙十、黑钙土及棕钙土等,还有少数}_f:{泽土产Ⅸ分农lX、牧IX、、卜农半牧区及林Ⅸ。
天祝减族自治县总面积6 865kml 2006年有耕地24 653.3hm!,其中水浇地3 366.7hm二=每年播种一茬、农『x.主要种植耐寒·陀作物,有小麦、大麦、肯棵、油菜、豌豆和马铃薯等半农半牧区因地制宜兼营农业和畜牧,牧区高寒、雨量较多、无霜期觚,4-:宜农作,多种青刈燕麦草原面积39I 406.7hm!,其中人工草场453.3hm二二草原日,分高山争自|J孛场、干‘≯茚:场、森林灌丛草场三大类型高山草甸草场牧草以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主要牧草有披碱草、早熟禾、苔草、蒿草和莎草等;干旱草场牧草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主要牧草有针茅、扁穗冰草、芨芨草、寒地蒿和驴驴蒿等;森林灌丛草场牧草以禾本科草和苔草、杂草占优势,种类繁多产区成片天然草场为繁育马匹的优良基地。
森林面积236 466.7hm2,森林覆盖率33.08%,主要树种有肯海云杉、祁连圆柏、桦树、山杨等。
(三)品种畜牧学特性岔【_『驿。
5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产区高寒,马匹终年放牧.适当补饲,形成了极耐粗饲、乘挽兼宜、捧走对侧步、骑乘平稳舒适、抗病能力强的特性,多年来向省内外输出,分布地域广,反映良好1 1 o(一)品种形成|l‘肃省河西地区自古以产马著称。
武威(占凉州)至永登(平番)一带,汉代为河两六郡之一,属武威郡,是边民畜牧之区,南北朝时代为北凉境,北魏时其地即盛行养马二唐时为陇右道境,《唐会要》绒:“蹄林州甸利羽马”I.‘蹄林”即唐时的凉州境;又有“契宓马,在凉州阙民岭,移向特勒…柄息”这些马种.《唐会要》均称与突厥马相似,是当时边境各族对唐帝国的贡i弓到了明代,《明会典》载:甘肃行太仆寺于凉州卫庄浪卫(今永登境内),镇番卫(今民勤县)、占浪丁.广1所、庄浪干户所等地戍兵繁殖马匹。
《明史兵志》称:甘肃苑马寺于永乐时代拥有六监二十四苑,每苑养马四t至一万匹,在武威一带现仍有祁连监的古城苑、安定监的武胜苑、宗水监的黑城苑等故址.、清乾降元年于凉州镇标管辖境内设立马厂(见清朝《文献通考》)。
《皇朝经世文篇》载:陕西总督奏称,凉州黄羊川(即今武威黄羊河流域),水草丰美,可设置马厂,牧马二千匹,以资军用。
《武威县志》(乾隆匕年修)载:张义堡、沙沟、上占城、南把截堡、西把截堡、炭山堡每年纳贡马二十一瞳,《平番县(今永餐县)志》载:罗家族等四族每年共贡马九匹,又思鹅课族等四族每年共贡马几匹,到1937年,这里又设立永登军牧场,牧马达二干余匹,场部在今松山旧城堡。
后又在松山成立水登种马育成所以上这些地方均在岔[1驿7丐现在产区范围之内:自,Jl‘以来,岔口驿马的中心产区正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如永登的武胜驿,天祝的岔口驿、金强驿、黑松驿和武威的靖边驿等,自南向北,驿站相连,都是在清代以前就有的设置二古代设立驿站主要足传递军报文书,需要有快速的乘马二岔口驿马善走对侧快步,和当时需要驿马不无关系.N走码足驿道长途旅行最理想的马匹,岔口驿也足历史上走马的重要集散地,岔口驿马因此得名j 现在岔【j驿t0中心产区及其邻近的沿祁连山往西,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皇城滩草原、山丹县大马营草原以及青海省的海北草原,仍在饲养和调教走马:这种走马出生即会走对侧步,俗称“胎里走”,其遗传性能:作常稳定善走这种步法的马,具有躯干粗壮、头颈和四肢干燥、气质灵敏、行走快速、悍威强的特点1969年10月在武威墓葬中ffj土的“铜奔马”,形态优美、走马步态,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作为国家旅游标志,能证明岔口驿马和走马之间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很久以来当地的赛马会上,以天祝藏族自治县达隆寺所产的马享有颇高声誉,群众说:“止马的根子在达隆寺”达隆寺建于康熙年问,距今已300多年,藏民为了表示对寺院的敬意,常把自己马群。
f!的好马献给寺院。
天祝与青海海北的寺院问常互赠种马,群众亦常从寺院马群中购买种马,这对于保持本品种的特点有一定的作用。
岔广I驿马的选育以群众自发选育为主,没有开展系统的选育工作。
1957年9月根据中国农、Ik科学院的指示,组织岔15驿马调查队,深入产地调查,肯定了岔口驿马为独立的地方品种。
20世纪5(卜7()年代开展马匹改良时,天祝、永登、占浪等地为马匹改良重点地区,曾引进顿河马等外血进行改良,f日.在岔口驿马的核心产区仍然保持了一定数量的纯种繁育,因此,岔Et驿马仍然保持了较纯正的m统近年来由于骑乘马的市场前景看好,特别是向四川、青海等地输f}{走马的价格高昂,群众自选自育的积极性很高.传统的一年一度的赛马会则是对岔口驿马选育成果的检验:天祝藏族自治县为甘肃河西走廊东部的天然门户,岔口驿在天祝境内,为西北。
与驿道L必经的较大驿站之一,从西汉到唐朝干余年问,由长安通往西南亚的_rI,~丝绸之路”交通运输所需马匹亦取于此地当地各族人民有传统的选育、调教走马的习惯和经验,每年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赛马会和‘马匹交易活动,使得岔口驿马的声名传播到各地1 20(二)群体数量2006年末片肃省共有岔口驿马9 855匹,其中天祝藏族自治县有岔口驿马8 356匹,包括基础母马3 517匹。
岔口驿马尚无濒危危险,但数量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
(三)变化情况1.数量变化根据1981年调查统计,中心产区有岔口驿马约2.4万匹,1991年天祝藏族自治县有岔口驿7导18 648匹,2006年末降至8 356匹。
近15年来岔口驿马存栏数量下降较多。
主要原因是产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马匹由农业和运输业的主要动力退居为辅助动力;运动马市场开发滞后,岔口驿马养殖缺乏市场动力,产区存栏量逐年下降,此外,由于2()世纪下半期i颐河马等外血的引入,导致原产岔口驿马被大量杂交,纯种数量越来越少。
2.品质变化岔口驿马在2007年测定与1980年调查的体尺和体重对比,体重和体尺都有L升,结果见表1 但其在生产性能、适应性、繁殖性能有所下降=品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多年来未进行系统的岔u驿马本品种选育,发生近交,导致品种质量退化。
体尺体重增加主要是由于农牧}屯改变了原来终年放牧、基本不补饲的饲养方式,转向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马匹的膘情较好,体尺、体重有所增加表1 1 980、2007年岔口驿马体重和体尺变化品种特征和性能(一)体型外貌特征1.外貌特征岔口驿马体质结实,体形多呈正方形二头形正直、中等大,眼大眸明,d-K 中等、尖而立,鼻孔大,颜面部较下燥,颌凹、宽度适宜一颈形良好,大多望25。
~30。
斜度,颈长中等,121肌肉彳i够发达,颈肩结合较差髻甲适度高长,前胸宽,胸廓深、长广适中,背长中等,腰短宽而有/J,背腰平直一腹部充实,尻广稍斜,肌肉尚发达。
肩较短卣,上膊短,肌肉发达,前膊长短适中叫肢稍艇,管较短粗,系短立;四肢关节、肌腱强大,蹄质坚硬;前肢肢势端正,后肢多外弧,蹄稍-^外向;鬃、鬣、尾毛长而不粗,但距毛少而短,尾础稍低二}己色以骝毛居多,据鉴定600匹岔口驿马中,骝毛占43.7%,青毛、黑毛、栗毛次之,部分马匹头部有白章2.体重和体尺2007年甘肃省畜牧总站、武威市畜牧兽医局和天祝藏族自治县畜牧站测齄了岔l 1驿L拍勺体霞和体尺,结果见表2.表2岔口驿马成年马体重、体尺和体尺指数(二)生产性能1.运动性能岔口驿马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lI寸步伐快速平稳,乘者舒适、无颠簸感jj驹生下来自‘会走对侧步者,俗称“胎里走”一般马稍加调教即成走马:岔口驿马l 200m 跑步成绩为l min 53.7s.对侧步成绩为2rain 48.2s2.役用性能挽曳能力强。
平均最大挽力为体重的96.65%个别马最大挽力可达其体重的1 l 1.54%据用双马拉犁测试记求,两匹马合拉一个七寸步犁,耕深15 cm、耕宽23 cm,行进时所用挽力经常保持在110 kg上下,45min共耕地0.055km!,劳役后20min马的呼吸、脉搏恢复正常拉胶轮4i长途运输,单套载重l 000 kg,二套载重1 500 kg,三套载重2 000 kg,在平路上可rI 行35~40km3.繁殖性能2007匀-2甘肃省寄牧总站、武威市畜牧兽医』r6和天祝藏族自治县畜牧站根据Uj41二资料统计了翁|_J驿马的繁殖。
陀能.,在群牧条件下,公马3~4岁开始配种,母马2周岁开始配利-因产Ⅸf勺符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母。
_;I发情季节有所不同,一般为4~7月份,放牧马群的正常发情季节为5~6月份。
役用母马发情周期一般21~28天,发情持续期5~13天;幼驹繁殖成活,$i45%左彳i公、坶马在15~16岁时繁殖力明旺下降、四、饲养管理岔f1驿马以农牧民个体饲养为主,过去主要采用终年放牧、适当补饲的饲养方式近■F 来,IJI于岔[I驿马产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草场载畜量过大,草场退化严重,单纯放牧已不能满足马的生长需要,促使农牧民改变原来的饲养方式,转向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岔rI驿马主要以自群繁育为主,繁殖方式为本交一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尚未建立岔口驿马保护区和保种场,未进行系统选育,处于农牧户自繁自养状态一岔门驿r 5 1987‘t-收爿乇于《中国马驴品种志》,我国2009 4[i l 1月发布了《岔口驿马》国家标准(GB/T 24703—2009)1 22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编.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马驴驼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05. 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