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液压泵的四个原则

选择液压泵的四个原则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核心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以确保选择的泵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以下是选择液压泵的四个原则:

1. 流量原则

流量是液压泵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泵能够提供的液压油的流量大小。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需求,确定所需的流量范围。一般来说,流量的选择应略大于系统的最大流量需求,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如果选择的流量过大,则会导致能耗增加,过小则无法满足系统的工作需求。

2. 压力原则

压力是液压泵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泵能够提供的液压油的压力大小。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要求,确定所需的压力范围。一般来说,选择的泵的最大工作压力应大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如果选择的泵的工作压力过小,则无法满足系统的工作需求。

3. 效率原则

效率是衡量液压泵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液压泵转换输入功率为输出功率的能力。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考虑其效率,以确保系统能够以较低的能耗获得较高的输出功率。一般来说,选择效

率较高的液压泵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4.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液压泵选择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考虑其质量、品牌和售后服务等因素,以确保选择的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一般来说,选择知名品牌、具有良好售后服务的液压泵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选择液压泵的四个原则包括流量原则、压力原则、效率原则和可靠性原则。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需求,确定所需的流量和压力范围,并考虑泵的效率和可靠性,以确保选择的泵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并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液压泵的选择

液压泵的选择、安装及调试 一、液压泵的选择 1.液压传动系统的使用压力和流量以齿轮泵为例,可分高、中、低3档压力。低压≤2.5MPa,中压8~16MPa,高压20一31MPa,同时,根据系统所需要的流量与电动机的转速来确定选择齿轮泵的排量。若系统使用柱塞泵,系统的压力应为泵排出压力的70%一80%,既经济又可保证泵有足够的使用周期。但液压泵尽可能不选用液压隔膜泵,由于液压系统的特殊性,易造成液压隔膜泵内置安全阀起跳,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2.系统对噪声及流量脉动率的要求外啮齿轮泵的噪声较大,流量脉动率大,内啮齿轮泵的噪声较小,流量脉动率较小;叶片泵、螺杆泵、柱塞泵的噪声比较低,双作用叶片泵比单作用叶片泵的噪声更低。就流量脉动率而言,双作用叶片泵流量脉动率最小,柱塞泵次之,而单作用叶片泵、柱塞泵流量脉动率中等。 3.工作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价格双作用叶片泵的寿命较长,而单作用叶片泵、柱塞泵、齿轮泵、螺杆泵的寿命较短。从价格上相比,柱塞泵要比齿轮泵、叶片泵贵,而螺杆泵最贵,但可靠性上螺杆泵最稳定,柱塞泵、齿轮泵、叶片泵次之。 4.污染的因素低压齿轮泵的污染敏感度较低,允许系统选取过滤精度较低的滤油器;相反,高压齿轮泵的污染敏感度较高。螺杆泵、柱塞泵、叶片泵对油的污染都较为敏感,则应加强过滤。 5.节能的角度为了节约能量、减少功率消耗,应选用变量泵,最好选用比例压力、比例流量控制的变量叶片泵。采用双联泵、三联泵、多联泵也是节能的一种方案。 二液压泵的安装 1.泵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虚保持一定的同轴度对于齿轮泵,泵的转动轴与电机输出轴之间的安装采用弹性联轴节,其不同轴度不得大于O.1 mm,采用轴套式联轴节的不同轴度不得大于0.05mm;对于叶片泵,一般要求不同轴度不得大于0.1mm,且与电机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同样对于斜盘式轴向安装精度也提出具体要求: (1)支座安装的斜盘式轴向泵,其同轴度检查允差事=0.1 mm; (2)采用法兰安装时,安装精度要求其芯轴径向法兰同轴度检查公差为西=0.1 mm:法兰垂直度检查允差t=0.1mm; (3)采用轴承支架安装皮带轮或齿轮,然后通过弹性联轴节与泵联接,来保证泵的主动轴不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可以允许承受的力应严格控制在许用范围内,特殊情况下还要对转子进行精密的动平衡实验,以尽量避免共振。 2.滤器的安装 为避免泵抽空,严禁使用精密过滤器。对于齿轮泵的过滤精度应≤40 u m,在吸油口常用网式过滤器。对于叶片泵,柱塞泵,油液的清洁度应达到国家标准等级16/19级,使用的过滤器精度大多为25~30 um。吸油口过滤器的正确选择和安装,会使液压故障明显减少,各元件的使用寿命可大大延长。 3.配管的安装要求 (1)进油管的安装高度不得大于O.5m。进油管必须清洗干净,与泵进油口配合的油泵紧密结合,必要时可加上密封胶,以免空气进入液压系统中。 (2)进油管道的弯头不宜过多,进油管道口应接有过滤器,过滤器不允许漏出油箱的油面。当泵正常运转后,其油面离过滤器顶面至少应有100mm,以免空气进入,过滤器的有效通油面积一般不低于泵进油口油管的横截面积的50倍,并且过滤器应经常清洗,以免堵塞。 (3)吸入管,压出管和回油管的通径不应小于规定值。 (4)泵的泄漏回油管不宜与液压系统其他回油管联在一起,应单独并插入油箱液面以下。 (5)为了防止泵的振动和噪声沿管道传至系统,在泵的吸入口和压出口可各安装一段软管,

选择液压泵的主要原则

选择液压泵的主要原则是满足系统的工况要求,并以此为根据,确定泵的输出量、工作压力和结构型式。 (1)确定泵的额定流量泵的流量应满足执行元件最高速度要求,所以泵的输出流量qp 应根据系统所需的最大流量和泄漏量来确定,即 qp≥Kqmax 式中qp一泵的输出流量(L/min) K一系统的泄漏系数,一般K=1.1~1.3 (管路长取大值,管路短取小值); qmax一一执行元件实际需要的最大流量(L/min)。 由计算所得的流量,选用泵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如果系统由单泵供给一个执行元件,则按执行元件的最高速度要求选用液压泵。 ②系统由一台液压泵供油给几个执行元件,则应计算出各个阶段每个执行元件所需流量,做出流量循环图,按最大流量选取泵的流量。 ③如果系统由双泵供油,则按工作进给的最高工进速度要求,选用小流量泵;快速进给由双泵同时供油,应按快速进给的速度要求,求出快速进给的需油量,从中减去工作进给的小流量泵的流量,即为大流量泵的流量。 ④多个执行元件同时动作,应按同时动作的执行元件的最大流量之和确定泵的流量。 ⑤如果系统中有蓄能器做执行元件的能源补充,则泵的流量规格可选小些。 ⑥对于工作过程始终用节流阀调速的系统,在确定泵的流量时,还应加上溢流阀的最小溢流量(一般取3L/min)。 求出泵的输出流量后,按产品样本选取额定流量等于或稍大于计算出的泵流量qp。

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选用的泵额定流量不要比实际工作流量大得太多,避免泵的溢流过多,造成较大的功率损失。 第二,因为确定泵额定流量时考虑了泄漏的影响,所以额定流量比计算所需的流量要大些,这样将使实际速度可能稍大。 (2)确定泵的额定压力泵的工作压力应根据液压缸的最高工作压力来确定,即 Pp≥Pmax+∑Δp或pp≥kPmax 式中Pp一泵的工作压力(Pa); Pmax 一执行元件的最高工作压力(Pa) ∑Δp一进油路和回油路的总压力损失(Pa〉。初算时,对节流调速和较简单的油路可取(0.2~0.5)MPa;对于进油路设有调速阀和管路较复杂的系统可取(0.5~1.5〉MPa。K一系数,考虑液压泵至执行元件管路中的压力损失,取K=1.3~1.5。 液压泵产品样本中,标明的是泵的额定压力和最高压力值。算出Pp后,应按额定压力来选择泵,应使被选用泵的额定压力等于或高于计算值。在使用中,只有短暂超载场合,或产品说明书中特殊说明的范围,才允许按高压选取液压泵。 (3)选择液压泵的具体结构型式当液压泵的输出流量和工作压力确定后,就可以选择泵的具体结构型式了。把已确定了的Pp和qp值,与要选择的液压泵铭牌上的额定压力和额定流量进行比较,使铭牌上的数值等于或稍大于Pp和qp值即可(注意不要大得太多〉。一般情况下,额定压力为2.5MPa时,应选用齿轮泵;额定压力为6.3MPa时,应选用叶片泵;若工作压力更高时,就选择柱塞泵;如果机床的负载较大,并有快速和慢速工作行程时,可选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或双联叶片泵;应用于机床辅助装置,如送料和夹紧等不重要的场合,可选用价格低廉的齿轮泵;采用节流调速时,可选用定

选择液压泵的四个原则

选择液压泵的四个原则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核心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以确保选择的泵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以下是选择液压泵的四个原则: 1. 流量原则 流量是液压泵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泵能够提供的液压油的流量大小。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需求,确定所需的流量范围。一般来说,流量的选择应略大于系统的最大流量需求,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如果选择的流量过大,则会导致能耗增加,过小则无法满足系统的工作需求。 2. 压力原则 压力是液压泵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泵能够提供的液压油的压力大小。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要求,确定所需的压力范围。一般来说,选择的泵的最大工作压力应大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如果选择的泵的工作压力过小,则无法满足系统的工作需求。 3. 效率原则 效率是衡量液压泵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液压泵转换输入功率为输出功率的能力。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考虑其效率,以确保系统能够以较低的能耗获得较高的输出功率。一般来说,选择效

率较高的液压泵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4.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液压泵选择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考虑其质量、品牌和售后服务等因素,以确保选择的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一般来说,选择知名品牌、具有良好售后服务的液压泵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选择液压泵的四个原则包括流量原则、压力原则、效率原则和可靠性原则。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需求,确定所需的流量和压力范围,并考虑泵的效率和可靠性,以确保选择的泵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并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液压件的选择方法

液压英才网袁工分享如何进行液压件的选择方法: 一、液压泵的确定与所需功率的计算 1.液压泵的确定 (1)确定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液压泵所需工作压力的确定,主要根据液压缸在工作循环各阶段所需最大压力p1,再加上油泵的出油口到缸进油口处总的压力损失ΣΔp,即 pB?=p1+ΣΔp ΣΔp 包括油液流经流量阀和其他元件的局部压力损失、管路沿程损失等,在系统管路未设计之前,可根据同类系统经验估计,一般管路简单的节流阀调速系统?ΣΔp为(2~5)×105Pa,用调速阀及管路复杂的系统ΣΔp为(5~15)×105Pa,ΣΔp也可只考虑流经各控制阀的压力损失,而将管路系统的沿程损失忽略不计,各阀的额定压力损失可从液压元件手册或产品样本中查找,也可参照下表选取。 常用中、低压各类阀的压力损失(Δpn) 阀名Δpn(×105Pa) 阀名Δpn(×105Pa) 阀名Δpn(×105Pa) 阀名Δpn(×105Pa) 单向阀0.3~0.5 背压阀3~8 行程阀 1.5~2 转阀 1.5~2 换向阀 1.5~3 节流阀2~3 顺序阀 1.5~3 调速阀3~5 (2)确定液压泵的流量qB。泵的流量qB根据执行元件动作循环所需最大流量qmax和系统的泄漏确定。? ①多液压缸同时动作时,液压泵的流量要大于同时动作的几个液压缸(或马达)所需的最大流量,并应考虑系统的泄漏和液压泵磨损后容积效率的下降,即 qB≥K(Σq)max(m3/s) 式中:K为系统泄漏系数,一般取1.1~1.3,大流量取小值,小流量取大值;(Σq)max为同时动作的液压缸(或马达)的最大总流量(m3/s)。 ②采用差动液压缸回路时,液压泵所需流量为: qB≥K(A1-A2)vmax(m3/s) 式中:A 1,A 2为分别为液压缸无杆腔与有杆腔的有效面积(m2);vmax为活塞的最大移动速度(m/s)。 ③当系统使用蓄能器时,液压泵流量按系统在一个循环周期中的平均流量选取,即 ?qB= ViK/Ti 式中:Vi为液压缸在工作周期中的总耗油量(m3);Ti为机器的工作周期(s);Z为液压缸的个数。 (3)选择液压泵的规格:根据上面所计算的最大压力pB和流量qB,查液压元件产品样本,选择与PB和qB相当的液压泵的规格型号。 上面所计算的最大压力pB是系统静态压力,系统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过渡过程的动态压力,而动态压力往往比静态压力高得多,所以泵的额定压力pB应比系统最高压力大25%~60%,使液压泵有一定的压力储备。若系统属于高压范围,压力储备取小值;若系统属于中低压范围,压力储备取大值。 (4)确定驱动液压泵的功率。 ①当液压泵的压力和流量比较衡定时,所需功率为: p=pBqB/103ηB (kW) 式中:pB为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N/m2);qB为液压泵的流量(m3/s);ηB为液压泵的总效率,各种形式液压泵的总效率可参考下表估取,液压泵规格大,取大值,反之取小值,定量泵取大值,变量泵取小值。 表液压泵的总效率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3章习题解

第3章液压与气压传动动力元件思考题和习题 3.1 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其原理是:必须有一个密封容积;并且密封容积是变化的;还要有一个配油装置;油箱与大气相通。 3.2 液压泵装于液压系统中之后,它的工作压力是否就是液压泵标牌上的压 力?为什么? 答:不一定。因为系统中压力是由负载来决定的。 3.3 液压泵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哪些能量损失?产生损失的原因? 答:产生两种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容积损失产生的原因是泵中存在间隙,在压力作用下油液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泄漏;另外由于油的粘性,转速高阻力大,使油液没充满密封空间。 机械损失是泵零件间,轴承,零件与液体间存在摩擦而产生的损失。3.4 外啮合齿轮泵为什么有较大的流量脉动?流量脉动大会产生什么危 害? 答:外啮合齿轮泵在工作过程中,压油腔的工作容积变化率不均匀,齿数越少,其脉动率越大,所以外啮合齿轮泵的瞬时流量脉动大。流量脉动大引起齿轮泵输出压力脉动大,产生较大的噪声。 3.5 什么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产生困油现象有何危害?如何消除困油现 象?其它类型的液压泵是否有困油现象? 解:齿轮泵要平稳工作,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必须大于或等于1,即总有两对轮齿同时啮合。这样一部分油液被围困在两对轮齿所形成的封闭腔之内。这个封闭容积先随齿轮转动逐渐减少,以后又逐渐增大。当封闭容积减少时会使被困油液受挤压而产生高压,并从缝隙中流出,导致油液温升增加,轴承等机件也受到附加径向不平衡负载作用。封闭容积增大时又会造成局部真空,使溶于油中气体分离出来,产生空穴,引起噪声、振动和气蚀,这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消除困油现象的方法,通常在齿轮泵的两端盖板上开卸荷槽,使封闭容积减少时通过卸荷槽与压油腔相通,封闭容积增大时通过卸荷槽与吸油腔相通。其它类型的液压泵也有困油现象,双作用叶片泵在设计合理,安装准确时,在理论上没有困油现象。 3.6 齿轮泵压力的提高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 齿轮泵的压力?

泵的选型原则

泵的选型原则、依据和具体操作方式 设计院在设计装置设备时,要确定泵的用途和性能并选择崩型。这种选择首先得从选择泵的种类和形式开始,那么以什么原则来选泵呢?依据又是什么? 一、了解泵选型原则 1、使所选泵的型式和性能符合装置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流量、吸程等工艺参数的要求。 2、必须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 对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或贵重介质的泵,要求轴封可靠或采用无泄漏泵,如磁力驱动泵、隔膜泵、屏蔽泵 对输送腐蚀性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如AFB不锈钢耐腐蚀泵,CQF 工程塑料磁力驱动泵。 对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磨材料,必要时轴封用采用清洁液体冲洗。 3、机械方面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 4、经济上要综合考虑到设备费、运转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的总成本最低。 5、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尽可能选用离心泵: a、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 b、扬程要求很高,流量很小且无合适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泵可选用时,可选用往复泵,如汽蚀要求不高时也可选用旋涡泵. c、扬程很低,流量很大时,可选用轴流泵和混流泵。 d、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m2/s)时,可考虑选用转子泵或往复泵(齿轮泵、. 螺杆泵) e、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37.4mm2/s时,可选用旋涡泵。 f、对启动频繁或灌泵不便的场合,应选用具有自吸性能的泵,如自吸式离心泵、自吸式旋涡泵、气动(电动)隔膜泵。 二、知道泵选型的基本依据 潜水泵选型依据,应根据工艺流程,给排水要求,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既液体输送量、装置扬程、液体性质、管路布置以及操作运转条件等 1、流量是选泵的重要性能数据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的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如设计院工艺设计中能算出泵正常、最小、最大三种流量。选择泵时,以最大流量为依据,兼顾正常流量,在没有最大流量时,通常可取正常流量的1.1倍作为最大流量。 2、装置系统所需的扬程是选泵的又一重要性能数据,一般要用放大5%—10%余量后扬程来选型。 3、液体性质,包括液体介质名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其它性质,物理性质有温度c 密度d,粘度u,介质中固体颗粒直径和气体的含量等,这涉及到系统的扬程,有效气蚀余量计算和合适泵的类型:化学性质,主要指液体介质的化学腐蚀性和毒性,是选用泵材料和选用那一种轴封型式的重要依据。

泵的选型原则、依据、操作方式及配套管路和附件的选择

泵的选型原则、依据、操作方式及配套管路和附件的选择 一、泵的选型原则 1、使所选泵的型式和性能符合装置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流量、吸程等工艺参数的要求。 2、必须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 对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或贵重介质的泵,要求轴封可靠或采用无泄漏泵,如磁力驱动泵、隔膜泵、屏蔽泵对输送腐蚀性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如AFB不锈钢耐腐蚀泵,CQF工程塑料磁力驱动泵。 对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磨材料,必要时轴封用采用清洁液体冲洗。 3、机械方面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 4、经济上要综合考虑到设备费、运转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的总成本最低。 5、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尽可能选用离心泵: a、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 b、扬程要求很高,流量很小且无合适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泵可选用时,可选用往复泵,如汽蚀要求不高时也可选用旋涡泵. c、扬程很低,流量很大时,可选用轴流泵和混流泵。 d、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m2/s)时,可考虑选用转子泵或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 e、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 37.4mm2/s时,可选用旋涡泵。 f、对启动频繁或灌泵不便的场合,应选用具有白吸性能的泵,如白吸式离心泵、白吸式旋涡泵、气动(电动)隔膜泵。 二、泵的选型依据泵选型依据,应根据工艺流程,给排水要求,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即液体输送量、装置扬程、液体性质、管路布置以及操作运转条件等。 1、流量是选泵的重要性能数据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的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 如设计院工艺设计中能算出泵正常、最小、最大三种流量。 选择泵时,以最大流量为依据,兼顾正常流量,在没有最大流量时,通常可取正常流量的 1.1倍作为最大流量。 如果生产工艺中只给出正常流量,应考虑留有一定的余量。 对于ns>100的大流量低扬程泵,流量余量取5%,对ns<50的小流量高扬和泵,流量余量取10%, 50

水泵的选型原则、依据以及操作方式

水泵的选型原则、依据以及操作方式 1 泵的选型原则 1、使所选泵的型式和性能符合装置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流量、吸程等工艺参数的要求。 2、必须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 对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或贵重介质的泵,要求轴封可靠或采用无泄漏泵,如磁力泵、隔膜泵、屏蔽泵 对输送腐蚀性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如AFB不锈钢耐腐蚀泵,CQF工程塑料磁力驱动泵。 对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磨材料,必要时轴封用采用清洁液体冲洗。 3、机械方面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 4、经济上要综合考虑到设备费、运转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的总成本最低。 5、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尽可能选用离心泵: a、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 b、扬程要求很高,流量很小且无合适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泵可选用时,可选用往复泵,如汽蚀要求不高时也可选用旋涡泵。

c、扬程很低,流量很大时,可选用轴流泵和混流泵。 d、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s)时,可考虑选用转子泵或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 e、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37.4m㎡/s 时,可选用旋涡泵。 f、对启动频繁或灌泵不便的场合,应选用具有自吸性能的泵,如自吸式离心泵、自吸式漩涡泵、气动(电动)隔膜泵。 2 泵选型的基本依据 泵选型依据应根据工艺流程,给排水要求,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既液体输送量、装置扬程、液体性质、管路布置以及操作运转条件等。 1、流量是选泵的重要性能数据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的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如设计院工艺设计中能算出泵正常、最小、最大三种流量。选择泵时,以最大流量为依据,兼顾正常流量,在没有最大流量时,通常可取正常流量的1.1倍作为最大流量。 2、装置系统所需的扬程是选泵的又一重要性能数据,一般要用放大5%—10%余量后扬程来选型。 3、液体性质,包括液体介质名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其它性质,物理性质有温度c密度d,粘度u,介质中固体颗粒直径和气体的含量等,这涉及到系统的扬程,有效气蚀余量计算和合适泵的类型:化学性质,主要指液体介质的化学腐蚀性和毒性,是选用泵材料和选用那一种轴封型式的重要依据。

液压泵选型手册

液压泵选型手册 一、液压泵的简介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它的功能是把动力机(如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液压泵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能特点,因此选择合适的液压泵对整个液压系统至关重要。 二、液压泵的分类 1. 按结构分:齿轮泵、柱塞泵、叶片泵和螺杆泵。 2. 按流量是否可调节分:变量泵和定量泵。 三、液压泵的选型依据 1. 确定工作压力:根据实际工作负载所需的压力来选择液压泵,通常工作压力越高,液压泵的规格也越大。 2. 确定排量:排量决定了液压泵的供油量,根据实际工作负载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排量。 3. 确定转速:转速决定了液压泵的工作效率,根据实际工作负载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转速。 4. 确定驱动方式: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驱动方式,如电动机驱动或内燃机驱动。 5. 考虑其他因素:如对噪声、振动、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价格、维修便利性等因素的考虑。 四、不同类型液压泵的特点及应用

1. 齿轮泵:体积较小,结构较简单,对油的清洁度要求不严,价格较便宜。广泛应用于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中。但齿轮泵存在泵轴受不平衡力、磨损严重、泄漏较大的问题。 2. 柱塞泵:柱塞泵具有容积效率高、泄漏小、流量容易调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床、冶金、化工等行业中。但柱塞泵结构复杂,价格较高,而且对油的清洁度要求较高。 3. 叶片泵: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噪声小、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农机等领域中。但叶片泵对油的清洁度要求较高,且价格较贵。 4. 螺杆泵:螺杆泵具有输送介质单向性、密封性好、压力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中。但螺杆泵对螺杆的加工精度和耐磨性要求较高,价格也较高。 五、总结 在选择液压泵时,应综合考虑实际工作需求、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各种液压泵的特点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液压泵类型和规格。同时,正确使用和保养液压泵也是保证其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选泵原则和步骤

选泵原则和步骤 泵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品种繁多的通用机械,正确选择泵的类型和型号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泵能否达到系统设计要求、泵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泵的购置成本和寿命周期内总成本等。现实中,由于选型不合理,许多泵处于不正常状态运行,造成能源浪费,维修成本增加,甚至根本不能正常使用。所以,泵的选型需要认真进行,反复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以保证泵的正常运行。以下是选泵的原则和步骤:一、选泵原则 1.满足要求所选泵的性能应满足工艺流程设计要求。 2.选泵从简优先选择结构简单的泵。因为结构简单的泵与结构复杂的泵相比,前者具有可靠性高、维修方便、寿命周期内总成本低等优点。例如:单级泵和多级泵、叶片式泵和往复式泵。 3.优选离心泵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 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尽可能选用离心泵: (1)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 (2)小流量高扬程时,选用旋涡泵、往复泵; (3)小流量高扬程,且要求流量(压力)无脉动时,选用旋涡泵;(大小流量高低扬程的界定) (4)大流量低扬程时,选用轴流泵、混流泵; (5)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37.4mm2/s时,选 用旋涡泵;

(6)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m2/s )时,选用转子泵、往复 泵(齿轮泵、螺杆泵); (7)对启动频繁或灌泵不便的场合,选用有自吸性能的泵,如自吸离心泵、自吸旋涡泵、隔膜泵; (8)有特别需要时,选用其他泵,如:喷射泵、软管泵等。 4.特殊要求安装在爆炸区域或特殊场合的泵,应根据爆炸区域等级,采用防爆电动机或其他有效措施。 二、选泵步骤 1.确认环境条件包括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空气腐蚀性、危险区域等级、防尘防水要求。 2.确认操作条件指液体吸入侧液面压力(绝对)、排出侧液面压力、间歇或连续工作、位置固定或移动、安装维修方便性。 3.确认介质性质包括介质名称、温度、密度、粘度、饱和蒸汽压力、固体颗粒直径和含量、气体的含量、腐蚀性、挥发性、燃爆性、毒性。 4.选定泵过流部件的材质根据泵送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介质的腐蚀性泵过流部件的耐腐蚀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即可,不可追求过高的耐腐蚀性能,否则,将大幅度增加泵的购置成本。(2)介质是否含固体颗粒因为固体颗粒的硬度和含量直接关系到泵过流部件的耐用性。(3)介质的温度(压力)介质 的温度(压力)越高,泵过流部件的 材质强度应越高。一般的,温度>250C时,应选用铸钢件或钢件。

泵选型的原则与步骤

泵选型的原则与步骤 泵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设备,用于输送各种液体或气体。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泵以保证泵选型的正确性并发挥最佳效果。本文将介绍泵选型的原则与步骤。 一、泵选型的原则 1. 工作条件:选型时需考虑液体或气体的输送流量、扬程、温度、粘度等参数,以及管道形式和管道长度等相关参数。此外还需要注意介质的酸碱性、含沙量、腐蚀性等,以确保所选泵能够在相应的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 2. 经济效益:合理的泵选型要考虑投资成本、维护费用,以及耗能等费用。如此,可选择最适合当前工作条件下的泵型并保证最佳的经济效益。 3. 安全牢靠:泵的使用环境要具备良好的安全保护措施,并保证泵的性能符合技术标准。此外,还需要权衡泵的使用寿命、密封性能、牢靠性等参数,以保证泵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安全。 二、泵选型的步骤 1. 确定工作条件 首先要明确所输送的液体或气体的流量、扬程、温度、粘度等物理参数,并确定所选泵的工作状态与所环境的环境参数。这些参数将会对泵的选择造成重点的影响。 2. 确定泵型 依据所需液体或气体的输送性质和工作条件的要求,可以自然地得出适合泵头、泵压、流量,叶轮式径口尺寸,电机功率等要求,进而确定所需的泵型。注意,选型时需考虑所环境的技术标准,使用场景,开销等因素。

3. 依据泵的相关参数选择合适型号 在确定泵型后,需要依据所要求的泵压、流量、泵头,叶轮式径口尺寸和电机功率等参数,从相应厂家或网上查询相关厂家和型号,以选取符合要求的泵型。此时应依据实际情况,在所选泵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调整,以确保所选泵能够在达到最佳效果的同时充足要求的参数。 4. 技术标准和经济成本分析比较 在确定所需泵型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比较不同的泵厂商和型号,分析泵的参数、技术标准、质量、售后保障以及经济成本等方面,以确保最后选择泵型符合要求并能在实际中实现最佳效果。 5. 试运行与调整 在确定好泵型后,进行泵的试运行和调整,以保证泵的性能和效果符合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泵,应依据所需的特定参数进行正式的试运行和范围的调整。这将有助于发觉问题并在更小的问题阶段进行修复。 6. 装配调试 一切工作就绪后,进行装配并完善整个泵管道、掌控系统,细致运用手册进行操作。不断的调试泵的使用过程中的参数,使泵能够以最优的状态来实现更优的效果。 总之,在泵选型的过程中,需依据实在情况订立方案,选取合适的泵型,并在泵的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最后实现理想效果。同时,需注意保持与泵厂家或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以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帮忙。

液压泵的技术性能分析及选用原则

液压泵的技术性能分析及选用原则 液压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体压力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机械设备中。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进行技术性能分析,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下面将从流量、压力、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分析液压泵的技术性能,并介绍选用原则。 1.流量:液压泵的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液体通过泵的体积,并以立方米/秒(m³/s)或立方米/小时(m³/h)表示。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根据液体的消耗量来确定所需流量,以确保泵能够满足系统运行的需求。 2. 压力:液压泵的压力是指泵能够提供的最大工作压力,单位为巴(bar)、帕斯卡(Pa)或千克力/平方厘米(kgf/cm²)。在确定液压泵的压力时,需要考虑系统所需的最大工作压力以及所需的工作压力范围。 3.效率:液压泵的效率是指泵转换机械能为液压能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高效率的液压泵能够提供更少的能量损失,从而降低系统的能耗。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考虑其效率以及运行条件下的效率曲线。 4.可靠性:液压泵的可靠性是指泵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靠性取决于泵的结构设计、材料质量、制造工艺等因素。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考虑泵的可靠性以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选用液压泵的原则如下: 1.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流量和压力。需确保液压泵的流量和压力能够满足所需的工作条件。 2.根据工作效率选择。高效率的液压泵能够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系统的能效。

3.考虑可靠性。选择具有良好可靠性的液压泵,以确保长期的稳定运行。 4.考虑维护和保养成本。选择易于维护和保养的液压泵,以降低运营成本。 5.考虑价格和质量。在选择液压泵时,需要综合考虑价格和质量,选择具有合理性价比的产品。 总之,液压泵的技术性能分析及选用原则需要综合考虑流量、压力、效率和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选择到适用于实际需求的液压泵。

泵的选型

泵的选型 泵的选型要点: 泵的选型就是根据泵的工作环境、条件,泵正常运行必需的性能参数,以及被输送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全面地考虑泵装置系统中泵的技术性能指标、泵材质选用、电动机的匹配、密封的可靠性及节能、使用维护等综合经济指标的要求,在定型的泵产品中选择出最合适的泵类型与型号规格。 泵选型的原则 (1)满足工艺参数原则 1、流量:工艺要求给出泵的额定、最小、最大三种流量,则选泵时应以最大流量为依据;在没有给出最大流量时,通常应以额定流量的1.1 倍作为依据。 2、扬程:选泵用的扬程值应注意到最低吸入液面和最高送液高度,同时留有余量;一般选泵的额定扬程为装置所需扬程的1.05~1.1倍。 3、温度:在给出工艺过程中泵进口介质的额定、最低和最高温度时,应以最高温度为依据。 4、压力:指进、出口压力即泵进出接管法兰处的压力,进出口压力的大小影响到壳体的耐压、轴封和冷却装置的选择。 5、装置汽蚀余量:根据工艺特点及装置设备布置要求,提出泵必需汽蚀余量初值。再根据选定泵的汽蚀曲线确定其必需汽蚀余量值及设备安装高度,再计算出装置汽蚀余量。 注:如果输送的是黏性液体或带颗粒的污水等,工艺参数要换算成清水条件下的参数来选用泵。 (2)满足被输送液体性能原则 腐蚀性液体: 1、泵过流零部件和轴封等应符合被输送液体的腐蚀性(pH 值)要求; 2、腐蚀性较强的液体过流部件应选用非金属材料制造,如陶瓷玻璃钢、F46、石墨等; 3、腐蚀性液体中还带颗粒时,过流部件应选用既耐腐蚀,又耐磨的金属耐腐蚀材料制造,如高硅铸铁、不锈钢、高镍合金、钛合金等; 4、一般情况下,耐腐蚀金属泵耐磨、耐压、耐高温的性能优于非金属泵,而耐腐蚀非金属泵的耐腐蚀性能优于金属泵。 不允许泄露性的液体: 对有毒性、易燃、易爆、有异味的液体,贵重介质,无菌输送、真空输送等应符合不允许泄露的原则,要求泵的密封部分安全可靠或选择屏蔽泵、磁力泵、隔膜泵等。 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 1、根据被输送液体中所含固定颗粒的大小、含量的比例来选择不同的过流部件; 2、输送的液体中含固体颗粒较大、较多时,可选择无堵塞设计的过流部件泵,如族流泵、单通道叶轮泵; 3、根据被输送液体中所含的固体物的硬度、含量及腐蚀性来选择过流部件的材料。 含有长纤维类液体: 1、过流部件采用带撕裂、切割的结构,确保叶轮不被长纤维缠绕; 2、考虑配用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过载能力等)。 高温、高压类液体: 1、过流部件选用耐高温、高压材质; 2、考虑过流部件高温高压下的机械强度等性能的要求和热膨胀的情况; 3、选择耐高温、高压的轴封及冷却装置。 黏性液体: 1、可选用转子泵,如往复泵、螺杆泵;

泵选型原则

泵选型原则 设计院在设计装置设备时,要确定泵的用途和性能并选择泵型。这种选择首先得从选择泵的种类和形式开始,那么以什么原则来选泵呢?依据又是什么? 一、泵选型原则 1、使所选泵的型式和性能符合装置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流量、吸程等工艺参数的要求。 2、必须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 对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或贵重介质的泵,要求轴封可靠或采用无泄漏泵。 对输送腐蚀性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腐蚀性材料。 对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磨材料,必要时轴封用采用清洁液体冲洗。 金属耐磨材质硬镍1#对粗颗粒有较好的抗磨蚀性;硬镍4#抗磨蚀性与硬镍接近,但对大颗粒,高应力的冲击性渣浆有较好的抗磨蚀性,价格较硬镍1#高;铬27耐磨铸铁抗磨蚀性类似硬镍1#,就碱性混合液而言,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价格高于硬镍1#,Cr15Mo3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优良抗磨蚀材质,宏观硬度高达布氏650~750,对粗颗粒强磨蚀浆体有较好的抗磨蚀性能,但价格较高,而且较脆。天然橡胶适合输送弱酸,弱碱性浆体,大磨粒粒度及其速度一定的范围内,天然橡胶要比其他金属或橡胶弹性材料耐用。氯丁橡胶不如天然橡胶好,但温度低于200摄氏度时,在油类浆体中具有极好的抗磨蚀性。 3、机械方面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 4、经济上要综合考虑到设备费、运转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的总成本最低。 5、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尽可能选用离心泵: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扬程要求很高,流量很小且无合适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泵可选用时,可选用往复泵,如汽蚀要求不高时也可选用旋涡泵。扬程很低,流量很大时,可选用轴流泵和混流泵。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m2/s)时,可考虑选用转子泵或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37.4mm2/s时,可选用旋涡泵。 对启动频繁或灌泵不便的场合,应选用具有自吸性能的泵,如自吸式离心泵、自吸式旋涡泵、气动(电动)隔膜泵。 二、泵的选型依据 泵选型依据,应根据工艺流程,给排水要求,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既液体输送量、装置扬程、液体性质、管路布置以及操作运转条件等 1、流量是选泵的重要性能数据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的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如设计院工艺设计中能算出泵正常、最小、最大三种流量。选择泵时,以最大流量为依据,兼顾正常流量,在没有最大流量时,通常可取正常流量的1.1倍作为最大流量。 2、装置系统所需的扬程是选泵的又一重要性能数据,一般要用放大5%—10%余量后扬程来选型。 3、液体性质,包括液体介质名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其它性质,物理性质有温度c,密度d,粘度u,介质中固体颗粒直径和气体的含量等,这涉及到系统的扬程,有效气蚀余量计算和合适泵的类型:化学性质,主要指液体介质的化学腐蚀性和毒性,是选用泵材料和选用那一种轴封型式的重要依据。 4、装置系统的管路布置条件指的是送液高度送液距离送液走向,吸如侧最低液面,排出侧最高液面等一些数据和管道规格及其长度、材料、管件规格、数量等,以便进行系梳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