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农本草经》

合集下载

解读《神农本草经》

解读《神农本草经》
眼睛视 物清楚 , 使牙齿 坚硬 , 使 多 种 窍 道 通 利, 能祛除绦虫。 长期服用使身体轻巧 , 寿 命 延 长 。小 荆 实 有 同 等 的 功 效 。 解 读 :蔓 荆 实 现 名 蔓 荆 子 又 名 蔓 青 子 , 为 马 鞭 草 科 植 物 单 叶 蔓 荆 或 蔓 荆 的 成 熟 果 实( 2 0 1 5年 版 药 典 ) 。 秋 季 果 实成 熟 时采 收 , 除去杂质 , 晒 干 即可 入 药 。 性微寒 , 味辛、 苦, 入膀胱 、 肝、 胃经 。据 测 定 , 含 挥 发油 , 主 要成 分 为莰烯 和 蒎烯 , 并 含 有紫 花牡 荆素 、 蔓 荆
克; 或浸酒 或入丸 、 散, 亦 可外用 , 捣 烂 敷 于 患 处 。常 用 方 : 治头风 : 蔓荆 子 5 0 0克 , 捣 碎 入 1 0 0 0毫 升 白酒 浸 泡 一 周 , 每 次 温 服 一 小
杯, 日服 三 次 。治 风 寒 侵 目 , 肿痛 出泪 , 涩 胀
羞明: 蔓 荆 实 9克 , 荆芥 、 白蒺 藜 各 6克 , 柴 胡、 防风 各 3克 , 甘草 1 . 5克 , 水 煎服 。 洽 劳 役 饮食不节 , 内 障 眼病 : 黄芪、 人参各 3 0克 ,
之 。” ( 《 本草经疏》 ) 胃 虚 者 慎服 。“ 胃虚 人 不 可服 , 恐生痰。 ” ( 《 医学 启 源》)
小荆 实 即牡 荆 子 , 为 马 鞭 草科 植 物 牡 荆 的果实 , 与 蔓 荆 实功 效 相 似 , 有祛风化痰 , 下
气, 止 痛 的作 用 。
的通 透 性 , 有镇痛 、 抗炎作用 ; 水 煎 浸 膏 对 结 核杆 菌 、 孤儿病 毒 有抑 制作 用 ; 有 明 显 的祛
子碱和 维生 素 A等成 分 , 具有 疏散风 热 、 清 利 头 目的功 效 ,用 于 治 疗 风 热 感 冒 头 痛 、 齿

解读《神农本草经》

解读《神农本草经》

解读:苋实又称苋子、苋菜子,为苋科 植物苋的种子,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晒后 搓揉脱下种子,扬净,晒干即可入药。其性 寒,味甘,入大肠、膀胱、肝经。据测定,苋 实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植 物固醇、膳食纤维、赖氨酸及多种维生 素和矿物质等成分。其所含的蛋白质比牛 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素比 茄果类高 2 倍以上,特别是所含高浓度的 赖氨酸,能补充谷类食物中氨基酸的组 成的缺陷,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 质,有益于预防各种疾病。苋实药用具有 清肝明目、通利二便的功效,用于治疗青 盲翳障、目雾不明、乳糜血尿、二便不利等 症。此处所说的“青盲”,指外眼完好而视 力丧失的疾病,包括青光眼失明、白内障 及眼底病失明等。通过清肝、补肝,治疗视 力障碍而达到视物清晰、 “明目”的效果。 《本草图经》载苋实: “主翳目黑花,肝风客
热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亦载其: “治 伤风咳嗽。”
苋实入药多煎汤内服,常用量为 6~9 克;或研末送服。
常用方: 大小便不通 取适量苋实研为细末, 每服7.5克,日服两次,以白开水送服。 乳糜血尿 取适量苋实炒至炸开花, 研成细末,每服9克,每日三次,用糖水 送服。 透发麻疹 红苋菜籽 15 克,水煎服, 每日 2 次。 食疗方: 眼雾不明及白翳 取苋实、青葙子、 蝉花各 6 克,与猪肝同炖服。 红崩 苋实、红鸡冠花、北五味子各 6 克,与瘦猪肉同炖服。 月经过多 取苋实 15 克,与带皮的 猪肉一起炖食。
Hale Waihona Puke 52 【2018援10】轩岐纵横 橘井一瓢
苑园
解读 《神农本草经》 □ 钟耀欣
苋实 原文:苋实,味甘,寒。主青盲,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热。久服 益气力,不饥,轻身。一名马苋。 译文:苋实,味甘,性寒。主治青光眼,能使眼睛恢复光明。以祛除邪 气使大小便通利,能消除寒热病。长期服用增添气力,使其没有饥饿感 且身体轻巧。另一名字叫马苋。

解读《神农本草经》

解读《神农本草经》
取细 辛 1 0克 用 沸 水 冲 泡 后 沥 去 水 分 , 趁 热 敷 于神 阙穴 ( 肚脐 ) 上 , 注 意不可 太热 , 以防烫伤 。
于 治疗 风冷 头痛 、 鼻渊 、 痰 饮 咳逆 、 风湿 痹 痛等 症 , 煎水 含 漱 可 治牙 痛 , 研 末 调 敷 脐 部 可 治 口
阴干, 不 宜水 洗 , 亦不 宜 晒干 , 否 则 会 使 香 气 降 低 , 叶变 黄 , 根变 黑而 影 响质 。 其 性温 , 味辛 , 讯 善量 n ;
* 敖, 挥发 油 、 . 二 = ’ ≯ 入肺 、 。 肾经 。 据 测 定 含、 有 , 主 要 为 甲基
译文 : 细辛 , 味辛 , 性温。 主 治 咳嗽气 逆 , 头
痛头 颅摇 动 , 多 个 关 节 拘 急 挛 缩 。可 治 风 湿 痹
痛 , 麻 木 不 仁 如 同死 肉 。长 期 服 用 能 使 眼 目视 物清 楚 , 通 利 多个 窍道 。 可使 身 体轻 巧 , 寿命增 加 。另一 个 名- 7- 叫小 辛 。 解读 : 细 辛 又名 细 草 、 少辛 , 又 一 名 为 小 辛 , 为 马 兜 铃 科 植 物 辽 细 辛 或 华 细 辛 的 带 根 全
柏 各 3克 , 煎水嗽 口, 温 嗽冷 吐 , 不 可 咽下 , 可
病用之者 , 取 其 能 散 浮热 , 亦 火都 则 发 之 之义 也 。 辛 能泄 肺 , 故风 寒 咳嗽上 气 者宜用 之 。 辛 能
补肝 , 故胆 气 不足 , 惊痫 、 眼 目诸 病 宜 用 之 。 辛
能润 燥 , 故 通 少 阴及 耳 窍 , 便 涩 者宜 用之 。 ” 《 本
草 。每 年 5 ~ 7月 间 连 根 挖 取 , 除净 泥 土 , 及 ̄ - , j -

罗大伦解读《神农本草经》之山药

罗大伦解读《神农本草经》之山药

罗大伦解读《神农本草经》之山药罗大伦解读《神农本草经》之山药山药在我们国家应用非常早,古人很早就把它当做蔬菜来食用了。

有史料记载,在公元前700多年,各诸侯就把它当做贡品,进贡给周王室。

那么说明山药在中国古代,就被作为药材来使用了。

《本草纲目》概括了山药的五大功用“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可治疗脾胃虚弱、泄泻、体倦、食少、虚汗等病症。

现代人常将山药煮粥或者用冰糖煨熟后服用,对身体差、肠炎、肾亏等慢性病均有疗效。

古代名医缪希雍的养生秘方我国历代医家对山药的运用也有很多心得。

在明朝,有一位名医叫缪希雍。

缪希雍是自学成才的,此人非常喜欢游历,他自己在家看了十年的书以后,又在外面游历了十年,去求访各处的高人,跟人家学习。

他游历到南京的时候,碰到了另外一位医学家,这个人叫王肯堂。

缪希雍和王肯堂都是中医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这两个人相遇的时候都三十多岁,于是两个意气风发的人就在一起聊天。

据王肯堂记录,两人正聊天时,他就看到缪希雍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药丸放嘴里吃了;然后聊了不一会,缪希雍又拿出一个药丸吃了。

王肯堂很好奇,就问他:“您吃的什么东西呀?”缪希雍回答说:“这是我得来的一个秘方。

”这个秘方叫什么呢?叫资生丸。

资生丸是个什么方子呢?资生丸以前是一个安胎的方子,有的妇女,一怀孕到三个月的时候就流产,古代中医认为那是因为胎气不固,主要是脾气不固,如果脾气足的话,就能把胎给固摄住。

脾气不固怎么办呢?那就应该补脾,就用这个资生丸来安胎。

后来缪希雍发现,这个资生丸不光能安胎,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补脾气。

同时,还能消食导滞,就是说如果我们吃多了,吃资生丸就能把食物消化代谢出去。

如果我们平时吃饭少,吃了资生丸就能开胃口,让我们食量大增。

这个方子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因为受缪希雍资生丸的启发,王肯堂后来组了很多类似的方子。

资生丸现在在我们药店就可以买到。

现在这个方子不仅可以安胎,男性也可以吃,它已经是一个养生妙丸了。

解读《神农本草经》(76)

解读《神农本草经》(76)

76蜂子原文:蜂子,味甘,平。

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

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

大黄蜂子,主心腹胀满痛,轻身益气。

土蜂子,主痈肿。

一名蜚零。

译文:蜂子,味甘,性平。

主风邪袭击头部而剧痛,能祛除蛊毒,能修补虚损消瘦而内脏损伤。

长期服用使人容光焕发而滋润,面容艳丽而不衰老。

大黄蜂子,主治心腹部胀满疼痛。

能使身体轻巧,气力增加。

土蜂子,主治痈肿。

另一个名字叫蜚零。

解读:蜂子即蜜蜂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蜜蜂的幼虫。

《说文》云:“蜂,飞虫螫人者。

古文省作蜂。

”唐代中药学家陈藏器云∶“蜂子,即蜜房中白如蛹者。

”其性平,味甘,无毒.具有祛风、解毒、杀虫的功效,临床可治疗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带下等症。

《新修本草》载:蜂子“即应是蜜蜂子也,取其未成头足时炒食之;又酒渍以敷面,令面悦白。

”《新修本草》亦载其:“疗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

”临床用蜂子治“风头”,即头风,头疼反复发作,或呈偏头疼痛。

“除蛊毒”指能治感染变惑之气,或中蛊毒而致的病。

“伤中”是指虚损而伤及内脏,用蜂子能予以修补。

在用药组方配伍时,蜂子畏黄芩、芍药、牡蛎。

大黄蜂子又称胡蜂、壶蜂,为大黄蜂的幼虫,《本草纲目》载其“甘,凉,有小毒”。

除“主心腹胀满痛”,还治干呕,“治雀卵斑、面疱,余功同蜜蜂子”。

大黄蜂子可煎汤或研末内服。

治蹭:露蜂房子,于漆杯中渍取汁重滤绞之,以和胡粉涂。

土蜂子又名蜚零、马蜂,为土蜂科昆虫土蜂的幼虫,性凉,味甘,有毒,除“主痈肿”外,《本草抬遗》言其:“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

”注意:土蜂子有毒,可用冬瓜及生姜、紫苏等以制其毒也。

轩岐纵横橘井一瓢解读《神农本草经》□钟耀欣一种保健食品,不能当作药品。

所以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还是要找医生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食用薏仁来治疗。

现将利水渗湿的“薏苡仁”总结歌诀如下:薏米甘淡性微寒,脾胃肺经功效专。

药食两用列上品,千古祛湿美名扬。

78 解读《神农本草经》

78 解读《神农本草经》

【2019.06】78解读《神农本草经》□钟耀欣解读:蜜蜡又称蜂蜡、黄蜡、白蜡、黄占,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采集去蜂蜜后的蜂巢,入水锅中加热熔化,除去上层泡沫杂质,趁热过滤,放冷,蜂蜡即凝结成块,浮于水面,取出,即为黄蜡。

黄蜡饼经熬炼、脱色等加工过程,即成白蜡。

蜜蜡性平,味甘淡,入脾、胃、大肠经。

据测定,主要成分为软脂蜂花醇脂、游离酸类、游离醇类和烃类,此外还含微量的挥发油及色素,具有收涩、敛疮、生肌、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发背、下痢脓血、久泻不止、胎动下血、遗精、带下等症。

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等。

《本草纲目》载:“蜜之气味俱厚,故养脾。

蜡之气味俱薄,故养胃。

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脏腑。

薄者味淡而性啬质坚,故止泄痢。

”《名医别录》亦载其:“疗久泄辟后重见白脓,补绝伤,利小儿。

”文中言“益气,不饥,耐老”,指的是蜜蜡有补益作用,因含有软脂蜂花醇脂,服后可以充饥,故不饥;本品还有抗衰老的作用。

临床常用方:治赤白痢,里急后重:黄蜡、阿胶各9克,同熔化,入黄连末15克,搅匀,分三次热服。

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蜜蜡3克,以清酒二盏,煎三、五沸,投蜜蜡令熔化,顿服。

治痈疽发背:白矾36克,黄蜡30克,雄黄3.6克,琥珀3克(另研极细),朱砂3.6克,共研极细末,用蜂蜜、白蜡熔化和丸如寒豆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食后送下。

外用:治小儿脚冻:浓煎蜡涂之。

治臁疮、金疮、汤火等疮:黄蜡30克,香油二两,黄丹15克,同化开,加入香油二两搅匀,摊贴于患处。

药理研究表明,蜂蜡及其乳浊液有抑菌、防腐和活性氨清除的作用。

轩岐纵横橘井一瓢蜜蜡原文:蜜蜡,味甘,微温。

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

金疮,益气,不饥,耐老。

译文:蜜蜡,味甘,性微温。

主治下痢脓血,补益内脏,以续补极度损伤。

能治金属创伤,能增添气力,使人没有饥饿感,使衰老减慢。

49。

解读《神农本草经》

解读《神农本草经》

【2019.09】81解读《神农本草经》□钟耀欣桑螵蛸原文:桑螵蛸,味咸,平。

主伤中疝瘕,阴痿。

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

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一名蚀胧。

生桑枝上,采蒸之。

译文:桑螵蛸,味咸,性平。

主治内脏损伤,疝瘕,阳痿不举。

能补益肾精,治疗不孕不育使人能生孩子。

可以治疗女子闭经,腰痛。

治疗劳淋、气淋、热淋、石淋、血淋五种淋证。

能利小便以疏导水液。

另一个名字叫蚀胧。

生长在桑枝上,采后要略蒸一下。

解读:桑螵蛸又名螳螂子、尿唧唧、桑蛸,有的地方俗称猴儿包,古籍上记载名为螵蛸的,指的就是产于桑树上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等的干燥卵鞘。

现代临床上应用的桑螵蛸并非完全采于桑树之上,其原动物也并非一种。

每年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

采得后,要经过炮制。

常规的方法是除去树枝,上笼屉蒸30~40分钟,杀死虫卵,晒干即可入药。

经蒸制后可消除生品的致泻作用。

还有根据需要,将其炒至棕黄色具有焦斑,或加入盐水或黄酒拌炒以增效。

桑螵蛸性平,味咸甘,入肝、肾经。

据测定,桑螵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及脂肪等,卵囊附着的蛋白质膜上含柠檬酸钙的结晶,卵黄球含糖蛋白及脂蛋白,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小便的功效,用于治疗遗精、白浊、小便频数、遗尿、赤白带下、阳痿、早泄等症。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曰“主伤中”,即内脏受伤而虚损的病证。

“疝瘕”,指因风邪化热,传于下焦,与湿热搏结,症见小腹郁热疼痛,痛引腰背,小便混浊,排尿不利的病。

“阴痿”今称阳痿,指男子阴茎疲软,不能勃起,无法完成正常性交活动的病。

“益精,生子”言可以补益肾精,治疗不孕不育症,能怀孕生子。

“女子血闭”即闭经。

“五淋”即热淋、石淋、膏淋、劳淋、血淋五者。

“利小便水道”,盖取以泄下焦虚滞也。

《本经逢原》亦载:“桑螵蛸,肝肾命门药也。

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虚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

”临床上,凡肾阳不足,下元虚冷,阳痿早泄,腰膝酸痛者,可与五味子、补骨脂、附子配伍;或与鹿茸、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以增温肾止遗之功;凡肾气虚弱,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者,可与龙骨、白茯苓相伍,增益气固精之效;凡肾虚不固,尿多白浊者,可与山茱萸、熟地黄、菟丝子、黄莲合用,以补肾固精,分清别浊;用于治疗各轩岐纵横橘井一瓢46【2019.09】轩岐纵横橘井一瓢相传,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道教学者、医学家、炼丹家、养生家葛洪,在他的家乡句容茅山上修道养生,采药炼丹。

解读《神农本草经》

解读《神农本草经》

5 5

抑 制 网 状 内皮 系统 的 吞 噬 活 性 , 增 强 免 疫 功 能, 有雌激 素样作 用 , 还具 有抗炎 、 抗癌 、 抗 突 变、 强心、 扩 张 冠状 血 管 、 利尿、 止咳、 缓 泻, 抗菌等作用。 临 床 上 用 女 贞 实 制 成 浸 膏 片 治 疗 冠 心
阴血 功 效 的 中成 药 “ 二至丸 ” 就 是 由女 贞子 、
不吃不 喝 , 寻 死 觅 活 。 最 后 有 个 邻 家 二 姐 劝 慰她 , 说 那 捎 来 的信 也 许 不 真 , 才 使 她 勉 强 挺过来 了 , 但 这 一 打 击 却 让 她 本 来 赢 瘦 的 身
体更加虚 弱 , 这 样 过 了半 年 , 她 最 终 病 倒 了。 临 死前 ,贞 子 睁 开 眼 拉 着 二 姐 的 手 说 :
解读 《 神农本草经 吧 。万 一 他 活着 回 来 , 这树 就 证 明我
永远 不变的心意。” 死 后 二姐 按 她 的 遗 言 做
原文 : 女 贞实 , 味苦, 平。主 补 中 , 安 五 脏, 养精 神 , 除百 疾 。久 服 肥 健 , 轻身 , 不老。 译文 : 女贞实 , 味苦 , 性 平 。 主 要 是 修 补 内脏 , 使 五脏安和 , 使 精 神 得 以 滋养 。 能祛 除 多 种 疾 病 。长 期 服 用 使 身 体 丰 满 健 壮 , 使 身 体 轻 巧 而 不 易衰 老 。 解读 : 女 贞 实又 名 女 贞 子 、 冬青子 , 为 木
早 莲 草 两 味 中药 组 成 。 现 代 药 理 研 究表 明 , 女 贞 实 可 以抑 制 幽 门 螺杆 菌 , 治 疗 胃病 : 具 有 抑 制 嘌 呤 异 常 代 谢, 用于 痛风和 高尿酸 血 症 的治疗 : 明显 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精品
解读《神农本草经》

黄芪
原文: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
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一名戴糁。
译文:黄芪,味甘,性微温。主治痈疽长期破损
伤烂,能使脓得以排出,疼痛得止。能治大麻风病,
五种痔痛及鼠瘘。能补虚损以治小儿多种病。另一个
名字叫戴糁。
解读:黄芪义作黄耆,还称箭芪、戴椹,为豆科
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等的干燥根,是常用的中药材,
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
书“五十二病方”,《本经》将其列为上品。明《本草
纲目》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
黄芪性微温,味甘,据测定,含有多糖、单糖、
黄酮类、甜菜碱、叶酸、多种氨基酸、黏液质、树胶、
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硒、硅等成分,生用:益气同表、
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血痹、
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言其“主痈疽.久败
疮,排脓,止痛
.
精品
”,即因外感六邪,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引起热
聚肌肤,腐肉成脓,其疮面大,易成脓,易溃破,脓
出易敛口为痈;疮面深而险恶者,不易敛口为疽,,生
黄芪主之。“大风癞疾”古亦称“癞风”,即今所称之
麻风病,为麻风邪毒感染,有传染性。目前,用中西
药治疗陔病取得明显效果,黄芪就是一味效药。黄芪
蜜炙用:补中益气,用于治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
气虚血脱、崩漏带下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芪又称
小人参,它的作用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人参
是大补元气,作用十分迅猛,一般的人不可轻易使用。
而黄芪是补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不逊色,而且比
人参固表的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
《本草正》载:“黄耆,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蜜
炙性温,能补虚损。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
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
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
以气固而血自止也,故口血脱益气。其所以治泻痢带
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日陷者举之。”《本草逢
原》亦载:“黄耆,能补五脏渚虚,治脉弦自汗,泻阴
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入肺而固表虚自
汗,入脾而托已溃痈疡。”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
精品
提高抗病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改
变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谢,清除氧自由基,能抑制缺血
缺氧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
损害,保护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在降血糖、
降血压、镇静、抗病毒、抗衰老、杀菌等方面,均有
良好的作用。由于黄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还具
有良好的抗癌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

精品
黄芪补而不腻,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
伍应用,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补气效果更好;
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
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
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町治疗内脏下垂、
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
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
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效药;与茯苓、
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能治疗急慢性胃炎。古方“玉
屏风散”就是以黄芪为主药,治疗经常性感冒的良方。
又因黄芪具有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疗疮及慢性
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被选用。
黄芪还有另一个品种,称为“红芪”,外观与黄芪
相似,只是外皮近于棕红色,产于甘肃武威等县.其内
在质量更佳,多销往港、澳地区,并出口到日本等国

.

精品
黄芪虽为补中益气的常用药,但使用亦有禁忌,
凡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