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继柏疑难病症验案
全国名老中医熊继柏是这样治愈疑难杂症的!

全国名老中医熊继柏是这样治愈疑难杂症的!展开全文文\熊继柏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面对一个已经高烧昏迷20多天的病人,我们该如何诊治呢?熊老认为:“越是对于复杂的病症,危重的病症,越是要抓住三点。
第一要抓住他的主症是什么,第二,抓住他的病邪性质,第三,抓住他的病变部位。
”我们来看看中医大家熊老是如何凭借这三点而妙手回春的。
昏迷男孩第三个,是一个高热、喘息、昏迷案。
这个病人是2003年的夏天,卫生厅给我打的电话,请我到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去会诊,抢救一个危重病人。
那个时候我刚刚午休起来,他是一边打电话一边车子已经到小区下面的楼下,我起来还是迷迷糊糊的,卫生厅的人就已经来了。
他说没办法,要麻烦你一趟,请你帮忙。
然后就立马上车,又坐火车,到半夜才到病房。
这是一个领导的小孩,24岁,大学刚毕业,姓罗,男。
患什么病呢?高烧昏迷20多天,不到一个月,烧到什么程度呢?高热持续在40~41℃,每天下午高一点,上午低一点,一摸其身上高热烫手。
病人完全昏迷,呼吸迫促,喉中痰鸣,自汗。
身上插了很多管子,我问插这么多管子干嘛。
主任给我讲,第一根管子是呼吸机,呼吸机只要一拿下来,两分钟就会死人。
第二根是鼻子插的管子,我说干嘛呢?吸氧的。
第三根呢,鼻子里还有一根管子,鼻饲用的。
第四、第五根管子就是在胸部,一个是抽水的,一个是排气的。
病人又是胸水,又是气胸。
手上插一根管子,是输液的。
小便一根管子是导尿的,总共七根管子。
我说插七根管子,怎么这么严重不往省医院转呢,他们说这种情况太危险,根本无法转送。
已经从省里请了六七位教授会诊,诊断是病毒性肺炎。
我顺带问了一句吐什么痰?回答:吐的痰就跟那黄土一样的,有时带血丝。
再看舌头,舌红少苔,根部有黄腻苔,薄黄腻苔,脉象是个促脉。
高热,舌红,苔黄,脉促,其舌色深红,前半部无苔。
什么是促脉呢?就是数中时止,一呼一吸的一息之中脉跳六至七至,并且时而歇止。
当时他们中医科的主任和医生都在那儿,我告诉他们,这是促脉,还超过了七至,肯定是危险的脉象。
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肿瘤并发症验案举隅

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肿瘤并发症验案举隅〔摘要〕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善于经方与时方并举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屡起沉疴。
通过列举熊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术后象皮腿、鼻咽癌放疗后口咽干燥症、乳腺癌术后疲劳综合征、肺癌术后放射性肺炎4则医案,介绍其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肿瘤;象皮腿;口咽干燥症;疲劳综合征;放射性肺炎;熊继柏〔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09.002Illustration on Successful Cases of National TCM Master XIONG Jibo in th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mor ComplicationsYANG Guobin 1,2,LIU Chaosheng 2,3*(1.Xiang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gyang,Hubei 441000,China;2.Inheritance Studio of National TCM Master XIONG Jibo,Changsha,Hunan 410007,China;3.The First Affiliated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007,China)〔Abstract 〕Professor XIONG Jibo,a national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has been engaged in clinicalpractice of TCM for more than 60years.His studies are rigorous and he possesses abundant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He is good at both classic and modern prescrip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all kinds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diseases,with good efficacy.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XIONG in treating tumors is introduced by exemplifying 4cases of treating postoperative elephantiasis of leg in endometrial cancer,xerostomia after radiotherap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 of breast cancer,and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pneumonitis in lung cancer.〔Keywords 〕tumor;elephantiasis of leg;xerostomia;fatigue syndrome;radiation pneumonitis;XIONG Jibo阳国彬1,2,刘朝圣2,3*(1.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湖北襄阳441000;2.国医大师熊继柏传承工作室,湖南长沙410007;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收稿日期〕2019-03-22〔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熊继柏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资助。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头晕”医案两则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头晕”医案两则导读眩晕,即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引起眩晕的原因有很多那么临床遇到此类病证该如何辨证施治?跟随本文,来看一看国医大师熊继柏的经验吧!病案1焦某,男,51 岁,门诊病例。
2009 年7月 10 日初诊:阵发头目颈项胀痛及头晕10余年。
患者发作时伴面色潮红,头部潮热汗出,耳鸣,足底酸胀,舌苔薄黄腻,脉弦细。
曾在某综合医院检查,发现血脂增高,血糖增高(具体不详)。
辨证:肝肾阴虚,肝阳化风。
治法: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方:镇肝息风汤。
组方:牛膝20克,代赭石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炒龟板30克,白芍15克玄参10克,天冬10克炒麦芽10克,甘草6克天麻10克,葛根40克。
20 剂,水煎服,日1剂。
7月31日二诊:头胀、晕显减,足心酸胀略减,仍阵发头面潮热,汗出,颈胀,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继以前方加勾藤20克。
20剂,水煎服。
8月20日三诊:服药后头晕胀已止,足胀渐消,潮热、汗出渐减,再服15剂,诸症基本解除。
按《临证指南医案》言:“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
”风阳上扰则见头晕头痛、耳鸣、潮热汗出。
风阳内动致经脉不利,故有足底酸胀;拟镇肝息风汤,滋阴潜阳,镇肝息风,则诸症得除。
病案2左某,女,54 岁,门诊病例。
2009年2月23日初诊:阵发头晕1年。
患者阵发性头晕,伴颈胀肢麻,每发则呕逆,常口舌生疮,未正规治疗,病已1年。
就诊时兼畏寒,自汗,舌苔黄腻,脉细滑。
辨证:风痰上扰。
治法:化痰息风。
主方:黄芩温胆汤加味。
组方: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黄芩10克,野天麻30克勾藤20克,僵蚕20克,葛根20克1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3日二诊:眩晕显减,疲乏,面淡黄,舌苔薄黄,脉细。
拟天麻温胆汤合四物汤加味。
组方:野天麻3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竹茹 10克甘草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勾藤20克,葛根30克15 剂,水煎服,日1 剂。
国医大师熊继柏:8剂经方治愈4年疑难怪病

国医大师熊继柏:8剂经方治愈4年疑难怪病盛某,女,46岁,农民。
初起头晕目眩,心悸不宁,肢体困倦,逐渐卧床不起,畏光惧明,将自己关在黑房子里面,门窗紧闭,如此竟达4年之久,饮食、二便均在暗室之中。
她为什么要将自己关在房子里面呢?第一,她不能见光,她说一见到光线,眼睛就要胀出来;第二,她不能动,她说每天胸中闷痛,好像有大水撞心,像河水撞到石头上那样凶,稍微动作则这种症状明显加剧,如果躺在床上不动就稍微好一点;第三,她恐惧害怕。
如此4年多,不能开窗,也不能点灯,四年来给她看病的医生已有数十人。
家属找到我的时候,我还不太敢去,因为早就听说有这样一个患者,而且很多医生都没有给她看好,那时候我还年轻,当然不敢去,但是家属一定要我去,于是就去了。
诊时见患者声音洪亮,神智清楚,耳朵很灵,吃饭、睡觉、大小便都正常。
我就要人抬她出来,但患者说如果抬出去就会死掉,于是我只能叫人强行把她抬出屋外。
为什么定要抬出来呢?第一,我要看人;第二,我要望面色;第三,我要望舌苔。
刚刚抬到门口,患者就大呼心中难受,待抬出屋外,患者大喊:“我要死了!”喊了两三声,突然不喊了,也不动了。
当时我也很紧张,一摸四肢厥冷,但把手放在鼻前发现还有气息,于是扎了两针合谷,灌了一点姜水,大约一分钟后苏醒了。
醒后就呼天喊地,说眼睛要炸了,心脏要炸了。
查舌质淡红,舌苔灰白,脉象弦而且一息有五至。
在床上待了4年的患者,居然是弦而数的脉,这意味着什么?“大水撞心”、眼睛欲裂,而且还有恐惧,这是什么病呢?我突然想到,患者讲水往上撞,但未必是水啊,而且发作欲死,马上就联系到了《金匮要略》中讲到的奔豚病:“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所以说中医的经典著作是我们的基础和工具,一定要熟,如果我没读过《金匮要略》,或者读得不熟,是不可能马上想到的。
患者没读过《金匮要略》,她不可能按照书上进行描述,但她所描述的症状不正是气上冲心、发作欲死吗?想到奔豚后,就马上想到张仲景治疗奔豚病的三个方:桂枝加桂汤、苓桂甘枣汤、奔豚汤。
熊继柏老中医辨治胃脘痛医案

熊继柏老中医辨治胃脘痛医案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有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痛难耐胃脘部疼痛的病证。
胃脘痛是临床当中很常见的一种症状,但生活中也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熊继柏老先生认为,临床中导致胃脘痛病因虽然有很多,但若辨其证不外乎虚实两端。
实证胃痛,其病机多为肝脾失调,气机不畅;疾病发作多以病程短,发病急,痛势剧且胀痛拒按为主要特点,其中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胃气滞,食滞胃脘等均多为实证之胃痛。
而虚证胃痛者,其病机多为脾胃虚寒或胃阴不足所导致。
疾病发作多以病程长,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痛势绵绵而喜按为特点。
发病多因素体睥胃虚弱,或劳倦伤脾,或久病不愈,损伤胃阴,或用药不当,日久损伤脾胃所致。
经典医案(胃炎)患者,女,47岁。
反复胃脘部胀痛2个月。
刻下症见:胃脘胀痛不适,连及右胁下胀痛,暖气则舒,每遇情志不畅则胀痛发作较甚,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
此症每因精神紧张或情志不畅而诱发,舌质淡红苔多薄白,脉弦,证属肝胃气滞;肝气不疏,则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而胃脘部胀痛不适;治易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处方:柴胡10 g,枳实15 g,白芍10 g,陈皮10 g,香附10g,川I芎6 g,玄胡10 g,川楝10 g,广木香6 g,甘草6 g。
连服7剂,胀痛减轻,守上方续进14剂,诸症消失。
改用木香顺气丸善后。
经典医案(消化性溃疡)患者,男,50岁。
反复胃脘部胀痛10年,先后服用过雷尼替丁、胃必治等西药,但仍反复发作,现胃脘部隐痛且胀满不适,食少便溏,神倦乏力,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胃镜检查:①慢性浅表性胃炎;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患者年长久病,体弱多虚,易致脾胃虚寒;脾胃不健,则运化无力,生化无权,故而导致食少便溏,神倦乏力,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等中焦虚寒之象,治易和胃健脾,温中止痛。
处方:党参15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广木香 6 g,砂仁6 g,干姜6 g,台乌10 g,炙甘草6 g。
熊继柏教授疑难病案治验钩沉

思辨过程 :患者主症是发热后 出现身 痒 ,数 日后遍
地板 ,昼夜 不休 ,睡觉前亦在床上不停蹬打 ,直至入睡 。 身发红疹 ,起疱 并化脓 ,痛痒不 止 。旬 日间 ,发 展到全
其放疗被迫停止 。询其 双腿不痛 不麻不胀 ,无 咳嗽 ,咯 身尽起疱 疹 ,并开始脱皮 。四肢 ,胸 腹 ,颈背部 皮肤 大
时间的化疗后 ,突然出现双腿频频蹬 动 ,时而双脚互搓 , 于心 。” 《素问 ·痿 论》 “肺热 叶焦 ,则皮 毛虚 弱急 薄。”
时而双足拍 打地板 ,昼夜不休 ,睡觉 前亦在床上 不停蹬 可见这是一例心火炽 盛 ,肺 热津伤 的病例 。而从伴 随症
打 ,直至入 睡。兼 症是伴有 口干 ,头汗 出,行走 时摇摇 状来分析其发 热 ,口渴 ,咳血 ,齿衄 ,大 便干结 。舌红
管某 ,女 ,50岁 。2008年 9月就诊 。患者家属诉两
病例 的思辨过 程 真如 庖 丁解 牛 ,信手 沾来 ,直 入 肯綮 。 个月前患发热 ,身痒。数 日后遍身发红疹 ,起疱并 化脓 ,
这次在 “全 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研修班 ”得 以亲聆 熊继 痛痒不止。旬 日间 ,发展到全身尽起疱疹 ,并开始脱皮 。
肺金亏虚 ,金虚则制 木无权 ,风 阳鸱张 ;化疗后肺 津亏 的同时兼能养 阴生津 ,适 用于邪 热 由气 分初入 营分且 已
耗所 以患者兼 有 口干 ,头汗 出 ;而 双腿频频 蹬动 ,直至 伤阴;而犀角地黄 汤 的功 用则 是 清热解 毒 ,凉 血散 瘀 ,
入睡方歇 。正 是阴虚 阳亢 ,阴不敛 阳,肝风 内动 ,肝 阳 适用于邪热 已人血 分 ,且 已有热迫血 动之象 ,结合 患者
第 11卷 第 1期 ·总 第 1 53期 20 1 3年 1月 · 半 月 刊
熊继柏教授治疗咳嗽验案5则

去大 黄 ,加丹参 1g 5 ,茺蔚子 1 ,调服 2周 ,患者左眼视 网 畦
膜 出 血 全部 吸 收 ,视 力 恢 复 至 I0 .。
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刘 某 ,女 , 5 4岁 , 19 9 7年 I 1月 6 日初 诊 。右 眼 剧 烈 胀
敷 , 乃 因肝 胆 火 燎 ,热 枉 生 风 .风 兜 垃 目所 致 。 方 用 羚 角 钩
藤 沩加夏枯草 清肝泻 火,蓐肝 熄风 ,车前子 刺水通络 ,加大
黄 、 芒 硝 通 里 攻 下 ,釜 底抽 薪 , 可 迅 速 减 轻 眼 部 壅滞 , 降 低
性 闭 角 型 青 光 眼 ( 风 内 障 ) 证 属 肝 胆 火 炽 ,风 火 攻 目 。 浩 绿
栀 四物汤去 川芎 ,加旱 莲草 、女 贞子 、白 茅根 、侧 柏叶 、三
七 清 热 凉 血 、 止血 散 疼 。 诸 药舍 用 ,共 奏 凉 血 止 血 ,通 腑 泄
热之 功。待腑 气通 利后 .则去 大黄以免 丸泻伤 正 ,加 丹毒 、 茺蔚子养血活血 .可促进眼底痹 血吸收 .有助 于视 力恢复。
充 血 消 退 , 目症 消 失 ,角 膜 溃 疡 平 复 ,中 下 方 遗 有 一 约
2 m × rm的 斑 翳 ,视 力增 至 0 5 a r 2 a 。 按 : 本 倒 为 凝 脂 翳 重症 , 黑 睛 大 面 积 混 浊 溃 陷 ,表 面 有
眼视物模糊 ,人影难 辨 .兼 见身热 面赤 ,口干喜 冷饮 ,尿赤
美 键 词 :嗑嗽 ;辩 证 论 治 ;熊 蛀 柏
中围分类 号 :8 5 . 1 文献标 识码 :B 2 61 文章编号 :0 5 26—7 1 (0 20 0 6 — 2 4 5 2 0 )3— 0 6 0
熊继柏:怎样辨治疑难病?

熊继柏:怎样辨治疑难病?【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体验不好,要求高的可以不听,在此见谅.本文为熊继柏老师演讲实录文源:经方学苑怎样辨治疑难病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大家好!今天讲的题目是“怎样辨治疑难病”。
怎样辨治疑难病?我也很难归纳出一二三四五几条出来,我只能举一些例子,一些个案,以此来提供给大家在临床辨治的思路。
我们碰到疑难病证以后,应该怎么样去辨?怎么样去治?为此提供一点思路,就起这么一个作用。
什么是疑难病?疑难病不是一个病种,不是一个单纯的病种,而是超乎常见病的一般规律的一些疾病。
我认为,疑难病要同时具备三个突出的特点,才能称之为疑难病。
第一个特点,是症状特异、复杂,比较特殊的疾病。
第二,诊断疑惑,不明确,尤其是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没有明确诊断结论的,这种往往有很多的病症表现,痛苦不堪,可是各种检验、检查却总是没有发现疾病,明明有病症摆在这里,很痛苦,就是检查不出来,这种情况不少。
第三,就是治疗经久无效,长期、反复的治疗没有效果。
这三个条件如果同时具备,显然就是疑难病。
就是大家都觉得很难、很麻烦、很难治的,很多的高手或者很多的医生都已经手,很难治,没有办法,就称为疑难病。
治疗疑难病是不是有专门的方法呢?不是,治疗疑难病必须具备辨证施治的本领,我们中医一贯讲究辨证论治,在治疗疑难病时更显得头等重要。
而且,你要学会辨治疑难病,首先必须学会辨治常见病,如果作为一个医生,对常见病也不能辨治,那就不可能谈到辨治疑难病。
我们对于常见病,如感冒、咳嗽、头痛、眩晕、胃痛、呕吐、泄泻、失眠、腰痛、关节痛,诸如此类这样一些常见病,如果都不会治的话,就不可能谈到治疗疑难病,因为它已经超出常见病的规律之外。
而我们辨证施治的本领,从何而来呢?辨证施治的水平又如何提高呢?无非就是两个途径。
一个途径,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中医的基本功从何而来?必须是认真地熟读中医经典,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临证的时候就无从辨证,思路就不能明确、不能清晰,而会一塌糊涂,碰到病人就好像跑到太平洋一样,找不到东南西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身如虫行案 陈某,男,75岁,长沙市人。门诊病例。初诊(2003年9月7日):患者自诉一身皮肤瘙痒,已1年不愈。可是近3个月来,其皮肤瘙痒仅时作时止,犹可忍耐,难耐之症则是一身皮肤竟时时有如虫子爬行一般。时或在上肢,时或在下肢,时或及于胸腹、背部,时或及于头面部,总以四肢发作为甚。夜间亦发,以至夜寐不安。由于发作之时,是一种虫蚁爬行之感,因此每常脱开衣服去查找,但并未发现虫蚁、跳蚤、虱子以及其它虫类杂物。患者一再诉述,此种虫行的感受比一身瘙痒更为痛苦。察其身上并无疮疹,惟见其下肢轻度浮肿。询及四肢畏冷。并觉四肢酸重,精神疲乏。舌苔薄白而滑。脉细缓。辨证:气虚皮水证。治法:益气通阳化水。主方:防己黄芪汤合黄芪赤风汤。处方:黄芪40 g,汉防己10 g,茯苓皮3O g,桂枝6g,防风10 g,赤芍10 g,甘草6 g。7剂,水煎服。二诊(9月14日):诉一身如虫行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双下肢浮肿已除,疲乏酸重感亦觉减轻。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微调剂量再进。 /处方:黄芪40 g,汉防己8 g,茯苓30 g,桂枝4 g,防风10 g,赤芍1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三诊(9月24日):诉上症大减,近3日以来,身如虫行之感仅偶有发作,且感觉轻微。双足酸重明显减轻,精神亦明显转佳,但原患身痒未除。舌苔薄自.脉细。再拟原 方加减,以巩固疗效。 处方:黄苠30 g,汉防己6 g,茯苓30 g,桂枝3 g,防风10 g,赤芍1O g,刺蒺藜15 g,乌蛇肉15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按:身如虫行之症,《伤寒论》谓其属虚,“阳明病,。。。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本案患者年迈体弱,又见疲乏,脉细,属气虚无疑。然患者双足浮肿而酸重,且舌上见薄白滑苔,是水气病之征。《金匮要略》云:“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可见,本案患者既属气虚,又兼皮水,故防己茯苓汤在所必用。又黄芪赤风汤出自《医林改错》,王清任谓此方“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故借用之。
2、右乳下筋痛硬肿案 刘某,女,38岁,长沙市望城县某机关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4年4月11日):诉1个月前发病,初起时,自觉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阵发痉挛疼痛。数日之内。其疼痛处逐渐肿起。疼痛也随之加剧。医院诊断为“肋问神经炎”、“肋间神经痛”.但经治月余未愈。诊见患者自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肿起呈一条直线,凸出皮肤,约有筷子粗细,长约尺许,宛如一根铁丝埋在皮下。坚硬不移,疼痛拒按。其痛日夜不休,人夜益甚,以至彻夜不得眠而呼叫声不绝。察其疼痛硬肿处并无发热,皮色不变,并非痈肿。询其发病之前是否有过大怒或过于忧思等情志刺激?答日:“虽有过,但已如过往烟云了。”舌淡红略紫,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经经脉瘀阻。治法:疏肝理气。祛瘀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O g,当归尾10 g,川芎1O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甘草6 g。l0剂,水煎服。 二诊(4月21日):右乳下硬肿之筋已消减过半,凡消减处,疼痛亦随之消除,现仅右侧少腹尚有一段硬肿未消,约有2~3寸许。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合金铃子散再进。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0 g,当归尾1O g,川芎l0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川I楝子10 g,川牛膝1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三诊(5月5日):右乳下一条线之硬肿已全消,其疼痛已完全解除。患者要求继续服药,巩固疗效。舌苔薄白,脉弦细。改拟逍遥散合金铃子散以善后之。 处方:当归尾10 g,赤芍10 g,炒白术1O g,茯苓10g,柴胡10 g,玄胡l0 g,Jll楝子l0 g,郁金15 g,甘草6g。1O剂,水煎服。 按:右乳下缘,期门穴所在.从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属足厥阴肝经所过。《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上贯膈,布胁肋。”夫肝主气机疏泄,又主藏血。若肝气失疏而郁滞.则血随气郁而为痛为胀。本案患者即是因肝气郁滞而致气血瘀阻之证。用血府逐瘀汤,一以疏肝理气,一以活血逐瘀,故取效甚佳。
3、少腹胀满小便频数案 胡某,女,42岁,湖南省某机关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2年3月7日):患者自诉在1个月前,某日下午7时开始与朋友们打牌,直至次日凌晨1时许。由于当晚兴致特别高,其间只顾喝茶水,竞忘入厕小便,下牌桌后方觉小腹甚胀,小便急迫,慌忙人厕小便。但排完小便之后,仍觉少腹膀胱部胀满不舒。次日,其少腹胀满不舒逐渐明显,且每次解小便之后,仍觉小便未净,以致频频人厕,小便次数明显增多,白日尚可忍受,迨至夜晚则因小便次数过多而严重影响睡眠。如果强忍不尿.甚则小便自遗。经医院检查,诊断为膀胱炎。但经用中西药治疗月余,其少腹胀满、小便频数均未见减轻。诊见患者精神明显疲乏,舌淡苔薄白而滑,脉细缓。 辨证:气化不利,膀胱蓄水。主方:春泽汤。治法:化气利水,兼以益气。 处方:党参20 g,炒白术lO g,茯苓15 g,猪苓10 g,泽泻10 g,桂枝6 g,乌药10 g。7剂,水煎服。 二诊(3月14日):诉少腹胀满明显减轻,小便频数亦显减。舌脉如前。拟前方再进。 处方:西洋参片10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猪苓1O g,泽泻1O g,桂枝5 g,乌药l0 g。7剂,水煎服。旬日之后,患者前来告知,诸症悉愈,精神转佳。 按:《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宣明五气篇》又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小便的排泄正常与否,取决于膀胱的气化功能。本案患者因忍尿过度,使膀胱的气化功能受损,出现少腹胀满,小便频数。甚则小便自遗。此与《伤寒论》所指膀胱蓄水证相似,《伤寒论》之蓄水证,是由外受寒邪伤及膀胱,影响气化,造成蓄水。而本案病证是由忍尿过度伤及膀胱,影响气化而为蓄水,二者病因不同,病机则一。
4、右乳下筋痛硬肿案 刘某,女,38岁,长沙市望城县某机关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4年4月11日):诉1个月前发病,初起时,自觉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阵发痉挛疼痛。数日之内。其疼痛处逐渐肿起。疼痛也随之加剧。医院诊断为“肋问神经炎”、“肋间神经痛”.但经治月余未愈。诊见患者自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腹部,肿起呈一条直线,凸出皮肤,约有筷子粗细,长约尺许,宛如一根铁丝埋在皮下。坚硬不移,疼痛拒按。其痛日夜不休,人夜益甚,以至彻夜不得眠而呼叫声不绝。察其疼痛硬肿处并无发热,皮色不变,并非痈肿。询其发病之前是否有过大怒或过于忧思等情志刺激?答日:“虽有过,但已如过往烟云了。”舌淡红略紫,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经经脉瘀阻。治法:疏肝理气。祛瘀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汤。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O g,当归尾10 g,川芎1O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甘草6 g。l0剂,水煎服。 二诊(4月21日):右乳下硬肿之筋已消减过半,凡消减处,疼痛亦随之消除,现仅右侧少腹尚有一段硬肿未消,约有2~3寸许。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合金铃子散再进。 处方:柴胡10 g,枳实10 g,赤芍10 g,当归尾1O g,川芎l0 g,生地10 g,桃仁lO g,红花4 g,玄胡15 g,川I楝子10 g,川牛膝1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 三诊(5月5日):右乳下一条线之硬肿已全消,其疼痛已完全解除。患者要求继续服药,巩固疗效。舌苔薄白,脉弦细。改拟逍遥散合金铃子散以善后之。 处方:当归尾10 g,赤芍10 g,炒白术1O g,茯苓10g,柴胡10 g,玄胡l0 g,Jll楝子l0 g,郁金15 g,甘草6g。1O剂,水煎服。 按:右乳下缘,期门穴所在.从右乳下缘直至右侧少 腹部,属足厥阴肝经所过。《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上贯膈,布胁肋。”夫肝主气机疏泄,又主藏血。若肝气失疏而郁滞.则血随气郁而为痛为胀。本案患者即是因肝气郁滞而致气血瘀阻之证。用血府逐瘀汤,一以疏肝理气,一以活血逐瘀,故取效甚佳。
5、四肢灼热麻木案 袁某,男,39岁,湖南省某企业职工。门诊病例。 初诊(2006年6月20日):患者自诉两个月前开始感到四肢发热,上肢自肩至肘乃至手指.下肢自股至胫乃至足掌,肌肤感到灼热,宛如涂抹了辣椒水一般,其火辣之状,昼夜不减。并兼四肢麻木,入夜则麻木尤甚。但其胸腹及腰背等躯干部位却并无灼热麻木感.自用体温表屡测体温均为正常。去医院做过一系列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变。诊见其四肢皮肤不红不肿,以手触之。其温度并不显高,略发低热状。然其四肢肌肉则较显松弛。询及四肢疲乏无力,伴有口渴、尿黄、自汗、微微畏风等症。舌红苔少而黄,脉象细数。 辨证:阴津损伤,风热之邪客于四肢。治法:养阴清热,疏风通络。主方:当归六黄汤合黄芪赤风汤。 处方:黄芪30 g,当归10 g,生地15 g,熟地15 g,黄连3 g,黄芩10 g,黄柏6 g,防风10 g,赤芍10 g,知母15 g。10剂。水煎服。 二诊(6月30日):诉四肢发热显减,四肢麻木亦减,自汗,畏风已止,四肢乏力已明显改善。舌红苔少而黄,脉仍细数。拟原方再进l0剂。 过10日,患者至,诉病已痊愈,询问是否还需要继续服药?答日:“汝病既已愈,年轻体壮,不必再药。”按:自觉四肢灼热而躯干并不发热者,临床罕见。盖“四肢为诸阳之本”。《素问?逆调论》曾指出:“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内经》所称“肉烁”,为阳热亢盛,耗伤阴津,燔灼肌肉,遂致四肢发热,肌肉消瘦之证。本案之证与《内经》所述极似,故可谓“肉烁”之实例。
6、阵发性痿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