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30页
我院惯用治疗骨痿中成药
❖ 六味地黄丸 ❖ 仙灵骨葆胶囊 ❖ 藤黄健骨片 ❖ 血府逐瘀胶囊 ❖ 血府逐瘀口服液 ❖ 祖师麻片
❖ 大活络胶囊 ❖ 丹参多酚酸盐 ❖ 血栓通/血塞通 ❖ 红花黄色素 ❖ 疏血通 ❖ 灯盏花素冻干粉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丹皮。 ❖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20页
❖ 肾阳虚型
❖ 证候:腰膝酸软而痛。畏寒肢冷,尤以下 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 黧黑。或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男子阳痿; 或大便完谷不化,五更泻泄;或浮肿,腰 以下为甚;甚则腹部胀满,全身肿胀;心 悸咳喘;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23页
❖ 肾精不足型
❖ 治则:补肾填精壮骨。 ❖ 方药:大补阴丸合二至丸。
❖ 组成: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 蜂蜜、女贞子、旱莲草。
❖ 中成药:壮腰健肾丸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24页
❖ 气血两虚型
❖ 证候:腰背酸软而痛,四肢乏力,尤 以下肢为甚,关节酸痛。头晕目眩, 神疲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 眠。舌淡而嫩,苔薄白,脉细弱。
作用于 椎体或 髋部、 腕部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
当代医学对骨痿认第5识页
当代医学对骨痿认识
❖ 主要原因:骨质退变,骨骼钙丢失,临床上以原 发性骨质疏松症或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多见,而又 以老年性骨质疏松占绝大多数。
正常骨组织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骨质疏松
OVCF
第6页
当代医学对骨痿认识 ❖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
中医治疗痿证的概述

中医治疗痿证的概述痿证肢体筋脉弛缓,(肌肉)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常见,相当于格林-巴利(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低钾血症等等,表现有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者。
一、病因1.感受温毒温热毒邪内侵,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或温病高热持续不退,皆令内热燔灼津耗气,肺热叶焦,津伤失布,不能润泽五脏,五体失养而痿弱不用。
2.湿热浸淫久处湿地或涉水冒雨,感受外釆湿邪,湿热浸淫经脉,营卫运行受阻,或郁遏生热,或痰热内停,蕴湿积热,导致湿热相蒸,浸淫筋脉,气血运行不畅,致筋脉失于滋养而成痿。
正如《素问?痿论》所言:“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潮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3.饮食毒物所伤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劳倦思虑过度,或久病致虚,中气受损,脾胃受纳,运化,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五脏,以致筋骨肌肉失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聚湿成痰,痰湿内停,客于经脉;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均可致痿。
此外,服用或接触毒性药物,损伤气血经脉,经气运行不利,脉道失畅,亦可致痿。
4.久病房劳先天不足,或久病体虚,或房劳太过阴精,肾水亏虚,筋脉失于灌溉濡养。
5.跌仆瘀阻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经气运行不利,脑失神明之用,发为痿证;或产后恶露未尽,瘀血流注于腰膝,以致气血瘀阻不畅,脉道不利,四肢失其濡润滋养。
二、病机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五脏病变,皆能致痿,且脏腑间常相互影响。
上述各种致病因素,耗伤五脏精气,致使精血津液亏损。
而五脏受损,功能失调,生化乏源,又加重了精血津液的不足,筋脉肌肉因之失养而弛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肌肉软弱无力,消瘦枯萎,发为痿证。
一般而言,本病以热证、虚证为多,虚实夹杂音亦不少见。
骨痿.筋痿.脉痿.胞络绝-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十四篇痿论(44.1)

骨痿.筋痿.脉痿.胞络绝-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十四篇痿论(44.1)第四十四篇痿论第一节骨痿、筋痿、脉痿、胞络绝我们今天介绍痿论,这个痿论在《黄帝内经》是第 44 篇。
介绍痿论之前,先给诸位一个观念,顾名思义,痿就是萎缩,你眼睛看过去,这个人都萎缩掉了,手臂肌肉萎缩掉了,就是痿。
那这一篇就是讨论痿从哪里来?如何去治疗痿,如何做诊断判断。
我们跟这个,前边我们讲咳论,专门讲咳嗽,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的讲说,咳首先犯肺,也就是说你这个人没有肺的话就根本没有咳嗽。
咳嗽一直在那边咳,表面上都是肺,咳久了才会传到什么肝咳、脾咳、肾咳、心咳,脏传完了再去传腑。
可是归根结底还是肺,所以你如果治病在初,一开始有咳嗽,你一剂下去咳嗽好了,就不会传了。
痿症它发病在热上面,通篇是一个热。
中医讲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篇讨论的热讨论的很多,热也是很特殊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我们在治痿症的时候,时间都会耗很多的时间,因为痿下去以后,我们要去把它补回来的时候,真的要一段时间才有办法把它恢复过来。
不是不可治,可以治,就非常的耗时了。
那你如果了解痿症的成因,我们所谓防微杜渐,病一开始的时候你就下手,就不会有痿症出现,所以这篇的重点在这里面。
一开始黄帝问歧伯了,五脏会让人产生痿症,为什么?这个歧伯就回答了。
肺,首先讲肺,肺主身上的皮毛,心主血脉,肝主筋膜,对不对?为什么讲筋膜?皮和毛要分开。
我们前边读过,如果毛整个卷曲这个是死掉,是气的末梢,气之于为毛,血之于为发。
那心主血,血跟脉属于心,你不能把它分成血脉,血跟脉都是属于心,中国以前的文言文文字,我们以前写文言文也有道理,因为以前是刻在竹简上。
那你写一本书你刻竹简你刻刻看,你当然越简单越好,对不对?不像现在打字很快,手写很快,不能怪他,以前用手刻。
肝主身的筋还有膜,筋,在前边就读过的,这个筋会阳明。
为什么说筋会阳明?膝盖这个地方,对不对?为什么不会在别的地方?因为筋会阳明,就是因为肝精的精气到这里,所以阴症出现的时候,阴寒症的时候,脚怎么冰冷怎么冰冷,一直到膝盖就停掉了,因为再来是筋在管了。
痿症的治疗方法

痿症的治疗方法发表者:赵东奇 1663人已访问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
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
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
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治脾胃。
临床区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证辨治。
痿证的辨证分型肺热津伤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湿热浸淫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舌黄厚腻,脉滑数而濡。
脾胃气虚临床主要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或沉弱。
肝肾亏损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谈红少苔,脉沉细数。
淤血阻滞症见四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筋脉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见瘀斑,四肢脉络青涩,脉涩滞。
中医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发为痿证。
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最为常见。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瘦弱不用。
此即《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留"之谓也。
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养。
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气,使痿病更加严重。
李东垣“骨痿”病与肾性骨病临证探讨

李东垣“骨痿”病与肾性骨病临证探讨李东垣著述多处论及“骨痿”发病及治疗。
本文对李氏所论骨痿发病机理予以阐发并总结,指出李氏所论骨痿病機分湿热成痿、阴盛阳极、阴盛阳虚三端。
结合临床实际观察,认为李氏所论“骨痿”在病名、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方面,均与慢性肾病并发肾性骨病有相似之处,故提出肾性骨病可从骨痿进行论治,具体以升阳除湿、清燥救肾、补益元气、泻其阴火、升阳举陷、祛风除湿为治法。
Abstract:LI Dong-yuan discussed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atrophic debility of bones” in his writings. This article explained and summarized the pathogenesis of atrophic debility of bones in LI’s works. LI held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atrophic debility of bones is divided into damp-heat,overabundant yin leading to yang hyperactivity,and overabundant yin leading to insufficient yang. Combined with clinical observation,this article considered that the LI’s atrophic debility of bones is similar to renal osteopathy in terms of disease name,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pathogenesis. Therefore it put forward to the treatment of renal osteodystrophy from LI’s theory. The methods of treatment were invigorating splenic yang and dehumidify,moistening dryness and tonifying kidney,replenishing qi,purging yin fire,raising yang and lifting prolapsed zang-fu organs,and expeling wind and removing dampness.Key words:LI Dong-yuan;atrophic debility of bones;renal osteopathy;discussion on clinical syndromes肾性骨病及矿物质代谢紊乱不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特别是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多系统损害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
第八讲痿病证治

第八讲痿病证治痿,同“萎”,一指枯萎,一指痿软无力。
痿证,是指肢体枯萎、痿软无力的一类疾病。
本篇论述了痿的病因病机、分类、治疗,是论痿的专篇,故名。
【原文】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故肺热叶焦(1),则皮毛虚弱急薄(2),着则生痿躄(3)也。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4),胫纵而不任地也。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5),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注释】(1)肺热叶焦:形容热邪伤肺,津液耗损,宣肃不能的状态。
(2)急薄:形容皮毛干枯的样子。
(3)着则生痿躄:着,邪气留而不去。
躄,两腿行走不便。
痿躄,指四肢萎废不用的病。
(4)枢折挈:枢,指关节。
折,折断。
挈,提举。
枢折挈,形容关节迟缓,不能提举,犹如枢轴折断不能活动的样子。
(5)腰脊不举:腰脊不能活动。
【按语】论述了痿的主要症状。
痿躄,是痿的通称。
脉痿:关节如折不能提举,足胫松弛不能站立。
松弛性瘫痪。
筋痿:口苦,筋脉拘急挛缩。
拘挛性瘫痪。
肉痿:口干渴,肌肤麻木不仁。
麻木性瘫痪。
骨痿:腰脊不能活动的瘫痪。
【原文】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脏之长(1)也,为心之盖(2)也。
有所失亡(3),所求不得,则发肺鸣(4),鸣则肺热叶焦。
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5),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6),数溲血也。
故《本病》(7)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8),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9)驰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10)。
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11)也。
有渐于湿(12),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13),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骨痿

骨痿(肝肾亏虚)2014年05月04日15时31分患者姚良兴,男,78岁,退(离)休人员,住院号14050067;于2014年05月04日09时03分因反复腰背痛20余年加重伴活动受限一周门诊入院。
一、病例特点:1.病史:自诉20年前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无低热寒战,无瘫痪,大小便无异常,曾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症"1周前其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自服药无缓解,今日为求系统诊治,来我院就诊,经门诊以重度骨质疏松收住我科,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心肌缺血、慢性胃炎病史。
否认糖尿病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史及重大外伤史,既往对青霉素过敏,否认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2.中医四诊:神志清楚,面色红润,目光有神,形体适中,营养中等,腰膝酸软,腰骶压痛,弯腰弓背,颠簸痛甚,时时胸闷气喘,口唇紫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mmHg/90mmHg。
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D=3.0mm,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稍粗,肺底可闻及少量湿罗音,未闻及及哮鸣音,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律齐,HR=78次/分,心尖搏动正常,叩诊心界向左下增大,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肛门会阴未查,排泄物未见,脊柱见专科检查,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病理反射未引出。
4.专科检查:胸椎生理曲度明显后凸,腰椎生理曲度尚可,腰骶部压痛,叩击痛(+),腰部主动活动度欠佳,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70°(+),双侧4字试验(-).5.辅助检查:X线片示:1、胸椎骨质增生,2、腰椎骨质增生退变;5、左侧坐骨陈旧性骨折;3、骨质疏松X线征象(各椎体骨皮质毛糙硬化,骨小梁稀疏,多椎体呈楔形形变)二.拟诊讨论: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综合四诊,本病属中医骨痿范畴,属肝肾亏虚之证,盖因年老体衰,或冷热不适,致肝肾精血不足,骨失荣养,稍经劳累则易见腰膝酸软,腰骶压痛,弯腰弓背,颠簸痛甚,时时胸闷气喘,口唇紫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痿病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学说

痿病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学说中医关于痿症的研究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痿症与五脏皆相关,按照五脏之所主,痿症亦分为五种,“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素问》,对应为筋痿、脉痿、肉痿、痿躄(皮痿)、骨痿。
痿症发病皆责之于脏气热而伤阴,阴津耗伤无以濡养其所主,故发为五痿。
筋痿责之于“肝气热”,伤及肝阴,无以濡养筋膜,“筋急而挛”,不得舒展,故称为筋痿。
脉痿责之于“心气热”,血热上行,下脉空虚,“枢折”(膝关节)抬举不利,小腿及踝关节痿软无力,发为脉痿。
肉痿责之于“脾气热”,脾者体阴而用阳,热则伤阴,脾阴不足则阳失所守,转输精微失司,脾热传于胃,胃干而渴发为脾约证,肌肉失于濡养而不仁,故称为肉痿。
痿躄责之于“肺热叶焦”,盖与其他四脏四痿相关,又总督津液输布,灌溉三焦,其症状不仅仅局限于皮毛,故不称为'皮痿’而异名'痿躄’,躄者泛指四肢无力,以下肢症状为重。
肺者朝百脉,主气,输布津液,脏腑官窍皆依赖肺之濡养,肺热伤津,所求不得,宣降失常,失其所主,致脏腑官窍皆不足,故称肺为“脏之长也”,肺热者亦可痰凝,痰热互结,阻塞三焦百脉,多属重症。
骨痿责之于“肾气热”,阴精暗耗,肾阴不足无以养骨,肾精不足无以养髓,故“骨枯而髓减”,精髓失养,督脉不充,周身痿软,颈项无力,发为骨痿者多病症后期。
痿病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痿症的基本病机是五脏气热,究其原委或可有三,一则感于六淫外邪,尤以湿邪伤脾、热邪伤津为重;二则七情内伤,尤以气机失常伤及五脏为重;三则劳伤过度,尤以房事不节伤及阴精,损及肝肾。
故外因湿热,内因脾虚,累及五脏,本虚标实,阴津亏耗是痿症的基本因机。
就其五脏所伤,必见于所主,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感受温热毒邪,甚或气营两燔,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液不得输布,五脏失其濡养,热病后发为痿证,属于肺热津伤,津液不布之证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常用治疗骨痿的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
仙灵骨葆胶囊
大活络胶囊
丹参多酚酸盐
藤黄健骨片
血府逐瘀胶囊
血栓通/血塞通
红花黄色素
血府逐瘀口服液
祖师麻片
疏血通
灯盏花素冻干粉
肾虚血瘀型(临床多见)
治则:补肾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补肾活血方或者独活寄生汤加减。 组成:熟地20g,山萸肉15g,杜仲15g, 覆盆子15g,狗脊15g,菟丝子10g,骨碎 补10g,淫羊藿15g,山药12g,枸杞子12g, 赤芍10g,当归10g,丹参10g,三七6g。 中成药:藤黄健骨片、仙灵骨葆胶囊
主要原因:骨质的退变,骨骼钙的丢失,临床上
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或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多见, 而又以老年性骨质疏松占绝大多数。
正常骨组织
骨质疏松 OVCF
现代医学对骨痿的认识 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骨组 织结构退化,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于发 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骨量减少是一种普 遍的现象,但当骨量丢失到容易发生骨折 时,就成为了一种疾病。 中医学归入“骨痿”,“腰痛”,“痿症” 范畴 目前,我院统一诊断——“骨痿”
肾阳虚型
证候:腰膝酸软而痛。畏寒肢冷,尤以下 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 黧黑。或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男子阳痿; 或大便完谷不化,五更泻泄;或浮肿,腰 以下为甚;甚则腹部胀满,全身肿胀;心 悸咳喘;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肾阳虚型
治则:温补肾阳,祛寒止痛。 方药:右归丸。 组成: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鹿 角胶、菟丝子、杜仲、肉桂、制附子、当 归、蜂蜜。 中成药:龟鹿补肾丸
气血两虚型
治则:益气养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 熟地、当归、生姜、大枣、黄芪、肉桂、 白芍。 中成药:十全大补丸
气滞血瘀型
证候:腰背酸痛,甚则弯腰驼背,活动 受限,或四肢关节变形。胁肋胀闷,走 窜疼痛。性情急躁,或胁下痞块,刺痛 拒按。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弦。
脊柱 (OVCF) 70万
2030年>600亿美元/年[2]
1.64亿美元/天[2]
广州>50岁OVCF占15.6% [3]
-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3-中华实用医学,2003
中医学对骨痿的认识
骨
痿
辨 证 论 治
正骨科
讨论
骨痿的现代医学认识 骨痿的中医学认识 骨痿的中医辨证 骨痿的中医治疗 骨痿的常用方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病 因 病 机
骨量减少
骨强度下降 脆性增加
轻微外 力 作用于 椎体或 髋部、 腕部
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
骨质疏松性骨折
现代医学对骨痿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骨痿的认识
脊柱畸形——龟背、驼背
年龄 66岁
年龄75岁 现代医学对骨痿的认识
X光拍片——腕部正侧位
X光拍片
——
腰椎正侧位
X光拍片——髋部正位片
X光拍片
——
肩部正位片
骨质疏松
全世界 美国
1亿[1]
骨折
公共健康问题
其他 25万 腕部 25万 髋部 30万
1 2
2800万[1]
脆性骨折 150万/年[1] 1995年>138亿美元/年[2] 3800万美元/天[2]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病位虽在骨骼,但关乎肾
脾胃肝,其病因病机有虚有实,但总为肾虚 肾主骨 脾主肌肉 肝主筋
骨痿的危害:
疼痛、驼背、骨 折医疗费高昂
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成为社会问题
中西结合的方法有效治疗骨痿,
提高骨痿患者的生存质量
骨痿的中医辨证
肝肾阴虚
肾阳虚
肾精不足 气血两虚 气滞血瘀 肾虚血瘀 其他
肝肾阴虚型
证候:腰背酸痛,腰膝酸软,疲乏少力,时
发骨痛,关节酸痛,胁痛。眩晕耳鸣,失眠多
梦,健忘,男子遗精。咽干口燥,五心烦热, 尿黄便干,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肝肾阴虚型
治则:滋阴清热,补肾强骨。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病机
以肾虚为本 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 性激素水平下降 骨矿物含量(骨密度)下降 气伤痛,形伤肿 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 骨小梁微骨折,导致骨内瘀血 影响骨钙的吸收
骨痿
以瘀(痰)为标
与脾虚有关
骨痿的主要病机是肾虚、血瘀 治疗以补肾活血为主要大法
衰老
肾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血瘀
中医学对骨痿的认识
肾精不足型
证候:腰背酸痛,足痿无力,发脱齿摇, 早衰,耳鸣耳聋,动作迟缓,健忘恍惚, 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细弱。
肾精不足型
治则:补肾填精壮骨。 方药:大补阴丸合二至丸。 组成: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 蜂蜜、女贞子、旱莲草。 中成药:壮腰健肾丸
气血两虚型
证候:腰背酸软而痛,四肢乏力,尤 以下肢为甚,关节酸痛。头晕目眩, 神疲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 眠。舌淡而嫩,苔薄白,脉细弱。
气滞血瘀型
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 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 地龙。 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
肾虚血瘀型(临床多见)
证候:以腰背疼痛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 易骨折、畸形(身高缩短、圆背即驼背、 脊柱侧弯或后突导致脊柱失稳)为主要 临床表现。舌淡红或者淡暗,苔薄白, 脉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