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快乐口袋PPT课件
《快乐口袋》教案15篇

《快乐口袋》教案15篇《快乐口袋》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快乐。
2、能根据故事内容并积极参加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3、培养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1、制作一实物"快乐口袋"(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外面画一些体现快乐主题的儿童画,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可以录音和放音的随身听)。
2、与故事"快乐口袋"内容相符的电脑课件和录音。
活动过程:一、问一问——————设置疑点,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快乐口袋",提问并导入课题。
使幼儿对快乐口袋有了一定的具象认识。
教师用语参考:"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看,口袋上有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快乐的画面。
教师小结:这些小朋友和小动物玩的都很开心、都很快乐,这是个快乐口袋。
"那口袋里装了些什么呢?"老师打开录音,幼儿欣赏。
如:"今天是我五周岁的生日,我请了许多朋友吃蛋糕,我的心里呀,真快乐!""我的画画作业被放旱进橱窗里展览啦,我的心里呀,真快乐!""妈妈生病了,我端杯开水给妈妈喝,妈妈夸我懂事了,我的心里呀,真快乐!"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那快乐口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快乐)"有一天有只小猴也发现了一只神奇的口袋,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发生了哪些事。
"二、听一听——————幼儿欣赏故事,体验作品经验。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听完故事后进行层层递进地提问,使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教师讲故事幼儿边听边看动画(二)、逐图出示,分析故事内容教师:"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发现的这只神奇的口袋只能装什么?那这只口袋,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口袋?"(快乐口袋)"哪些小动物跑来对着口袋说话的?它们分别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
《快乐口袋》大班教案

《快乐口袋》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快乐口袋》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快乐口袋》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关心。
2.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快乐口袋》2. 彩色纸张、彩笔等绘画材料3. 小组讨论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快乐口袋》的故事课件,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观看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故事讨论: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快乐与伤心,以及造成这种情绪变化的原因。
3. 情感体验:教师邀请幼儿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尝试用语言和表情表达自己的快乐和伤心,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发放小组讨论卡片,引导幼儿围绕“如何让他人感到快乐”和“如何关心他人”的主题进行讨论。
5. 创作环节:教师邀请幼儿用彩色纸张、彩笔等绘画材料创作自己的“快乐口袋”,并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6. 展示与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品中的快乐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快乐。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快乐口袋》的故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关心家人。
9.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作品创作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对《快乐口袋》故事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关爱他人情感的培养。
10. 教学拓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快乐分享日”,邀请幼儿带上自己的快乐故事,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社会情感。
1. 学习《快乐口袋》故事中的角色及其特点。
快乐口袋(定稿)

中班语言活动:快乐口袋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前进分园丁兰娣 214500 教材简析:《快乐口袋》是篇格调欢快、充满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故事里的装满小动物快乐的“神奇口袋”不但让小动物们充满友爱、快乐,还能帮助小动物们克服困难、重新找回快乐,它生动、有趣、充满爱心的情感主题,既让幼儿在听赏中着迷,又留给了幼儿较大的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空间,还能让幼儿很直观地明白快乐是什么,快乐究竟在哪儿?预设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快乐。
2.能根据故事内容积极参加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3.培养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重点:难点: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活动准备:神奇的口袋、课件、图标活动过程:1.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感受小动物们的快乐。
(1)孔雀:小孔雀对口袋说了什么?(取得好成绩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2)小鸟有什么快乐的事儿?互动:师做鸟妈妈,小朋友是鸟宝宝。
师:现在我是鸟妈妈,你们就是我的鸟宝宝。
哎呀,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不能动了,鸟宝宝们怎么办呢?(3)大象因为什么而快乐呢?(模仿大象的动作)师:谁来学一学大象,大象是怎样帮助山羊爷爷的?(帮助别人也能获得快乐)(4)猜一猜小猴的快乐是什么?(朋友越多越快乐)小结:小动物有的因为比赛获得胜利而快乐,有的因为得到别人的表扬而快乐、有的因为帮助别人而快乐,还有的因为自己拥有朋友而快乐。
原来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快乐呢。
2.迁移经验,表达快乐师:小朋友,你们有快乐的事儿吗?你们愿意将你们的快乐装进这个神奇的口袋里吗?对着口袋大声地说出来。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生活中的快乐。
师:从你们脸上的表情看出,你们现在也很开心,其实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3.讲述后半部分,找回快乐(1)师:可是,后来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不快乐的事,我们来看一看。
提问:a.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b.小动物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c.在这么伤心、难过的时候,小动物们可以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呢?师:孩子们,你们都很关心小动物,小动物们也感受到了你们的关心,他们的心情平静多了。
快乐口袋教案

快乐口袋教案快乐口袋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什么是快乐。
2、幼儿能在讨论、操作中分享快乐。
3、培养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个性品质。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什么是快乐。
活动难点:幼儿能在讨论中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快乐的背景音乐、幼儿心情图标、实物"快乐口袋"、"快乐口袋"PPT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教师播放有关快乐的视频,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幼儿观看后,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
)二、幼儿欣赏故事,体验作品经验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
提问:"小动物对着快乐口袋分享了哪些快乐?""后来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什么让小动物们又重新快乐起来的?"三、通过讨论、操作,分享快乐教师出示幼儿心情图标,提问个别幼儿:"你快乐吗?为什么?""×××小朋友,你今天为什么不快乐?""小朋友们能学习故事中的小猴子来帮助×××小朋友快乐起来吗?"(幼儿集体出主意帮助×××小朋友快乐起来)。
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区角活动,在共同操作中感受快乐。
活动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你现在快乐吗?""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快乐吗?为什么?(让幼儿体验使别人快乐,自己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师小结: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快乐的成长,我们要靠自己发现快乐并和别人分享快乐,使别人得到快乐的人自己才最快乐。
四、游戏:快乐口袋教师出示"快乐口袋":"我们来做个游戏-把快乐告诉口袋。
大班语言说课稿《快乐口袋》[大班教案]
![大班语言说课稿《快乐口袋》[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172cd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5.png)
大班语言说课稿《快乐口袋》[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三单元《多彩的日常生活》中的第5节《快乐口袋》。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故事导入,让幼儿感知和理解“快乐”的概念;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制作快乐口袋的实践环节,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把握“快乐”的内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快乐”的内涵,运用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型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制作口袋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生词卡片、教学挂图、制作快乐口袋的材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一个神奇的口袋,引发幼儿好奇心,引导幼儿猜测口袋里可能装着什么。
2. 故事讲述:详细讲述故事,让幼儿感知快乐的概念,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型。
3. 生词学习:出示生词卡片,教授生词,让幼儿跟读、造句。
4. 例题讲解:以故事中的场景为例,引导幼儿运用生词和句型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6. 制作快乐口袋:分发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7. 展示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1. 《快乐口袋》2. 内容:故事梗概、生词、句型、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今天学习的生词和句型,描述一下你的快乐口袋。
2. 答案示例:我的快乐口袋里装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糖果,它们让我感到很快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教学难点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将快乐口袋带到家中,与家人分享快乐,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活动:快乐口袋

大班语言活动:快乐口袋一、说活动教材1. 大班年龄段幼儿分析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通常处于中心地位,容易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
这种过分保护会让他们对家长更加依赖,使他们形成孤僻的性格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
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由于缺乏经验而不能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常常会自暴自弃,甚至体会不了生活的乐趣。
再者四川这场突如其来震惊全球的大地震尽管过去一周年,但是灾难留给我们的伤痛依旧为孩子们带来了心灵的巨大震撼,作为教师应义无返顾的向我的孩子传达积极乐观的人生理念——我们没有选择灾难的权利,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态度。
2. 教材分析《快乐口袋》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寓意深刻,非常贴近现阶段这个社会背景下孩子的生活与需要。
小猴发现的“神奇口袋”不光承载着小动物的快乐还能帮助小动物们在灾难面前克服困难、重树信心、找回快乐,而它本身也是“快乐”直观的象征。
孩子们在欣赏、品位故事的同时也真切地明白了快乐是什么,快乐究竟在哪儿?并使孩子在故事“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的主题思想中思考如何坦然面对挫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说活动目标本故事教学可以分两课时来组织,首先我初步将第一课时重点放在对故事的理解与欣赏,了解获取快乐的各种途径;第二课时活动的延伸重点放在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活动让孩子掌握自我调节与帮助他人调节的方法,帮助幼儿重树信心、积极乐观面对困难。
★第一课时《新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是:“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因此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学习的情景,将故事与表演结合,引导幼儿多渠道参与、自发的投入到看、听、说、做中来,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运用中不断发展起来。
因此我把目标定位在: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获取快乐的各种途径。
(重点)2.感受故事中小动物们由伤心难过到重拾快乐的情感变化,初步建立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良好心态。
(难点)3.结合生活经验,学说“……我的心里呀,真快乐。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快乐口袋》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快乐口袋》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分享和帮助他人,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幼儿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参与度。
3.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
教学准备:1.教具:一巨号口袋,五幼儿园中班学生名字卡片(每个学生名字写在一个卡片上)。
2.图书:《快乐口袋》(儿童社会故事书)。
3.PPT或大黑板。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教师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分享吗?”等待幼儿回答。
2.教师告诉幼儿:“分享就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一起玩或用。
比如,你有一块水果糖,你愿意分一半给朋友吃,这就是分享。
”步骤二:引入故事1.教师用PPT或大黑板呈现《快乐口袋》故事的封面,让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2.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故事《快乐口袋》。
步骤三:故事讨论1.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有什么问题?”等待幼儿回答。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做才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呢?”鼓励幼儿向社会中其他人寻求帮助的做法。
3.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困扰?你们是怎么解决的?”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
步骤四:角色扮演1.教师将巨号口袋递给一个幼儿,然后告诉他:“这是一个魔法口袋,能装进很多东西。
你可以说一句话,然后从口袋里取出一个东西。
”2.教师以学生的名字为例,演示一下如何使用口袋。
步骤五:制作快乐口袋1.教师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制作一个快乐的口袋,和故事中的口袋一样。
”2.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个幼儿园中班学生名字卡片。
3.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名字卡片装进口袋中,并告诉他们:“这个口袋代表着我们的团队,每个人都很重要,大家一起合作就能解决问题。
”4.教师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和分享,让他们将自己的名字卡片交给另一个同学,然后当场夸奖他们的行为。
步骤六:总结反思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内容,并总结:“我们学到了什么?”等待幼儿回答。
2.教师表扬幼儿的参与和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助和分享。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快乐口袋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快乐口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口袋》,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口袋,了解口袋的用途;学习词语“快乐、口袋”;通过故事《快乐口袋》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口袋的用途,能够正确使用“快乐、口袋”两个词语。
2.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快乐,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正确使用“快乐、口袋”两个词语,以及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重点:认识口袋,了解口袋的用途;学习词语“快乐、口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口袋、各种物品)、故事课件、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出口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口袋?口袋有什么用途?”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述故事《快乐口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口袋和快乐,学习词语“快乐、口袋”。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场景,如:“小明有一个快乐的口袋,他分享了口袋里的糖果给小红,小红很开心。
”引导幼儿用“快乐、口袋”造句。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画一个口袋,并讨论口袋里可以装哪些快乐的东西。
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快乐口袋2. 板书内容:口袋的用途词语:快乐、口袋故事《快乐口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的快乐口袋,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2. 答案:幼儿画出自己的快乐口袋,装入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和家人、朋友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快乐口袋》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口袋,了解口袋的用途,学会使用“快乐、口袋”两个词语。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快乐口袋的理解。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编写属于自己的快乐口袋故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