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功率放大器制作与设计方案

数字功率放大器制作与设计方案
数字功率放大器制作与设计方案

数字功率放大器制作与

设计方案

第1章任务与要求

1.1课题概述

音频放大器已经有快要一个世纪的历史了,最早的电子管放大器的第一个应用就是音频放大器。然而直到现在为止,它还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前进。主要因为人类的听觉是各种感觉中的相当重要的一种,也是最基本的一种。为了满足它的需要,有关的音频放大器就要不断地加以改进。所以我们在所学知识研究这个课题:设计并制作一个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及其参数的测量、显示装置。功率放大器的电源电压为+5V(电路其他部分的电源电压不限),负载为8Ω电阻。

1.1.1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简介

进入21世纪以后,各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成为了电子设备的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从作为通信工具的手机,到作为娱乐设备的MP3播放器,已经成为差不多人人具备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陆续将要普及的还有便携式电视机,便携式DVD 等等。所有这些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音频输出,也就是都需要有一个音频放大器;另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都是电池供电的。都希望能够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就是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D类放大器被开发出来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能够在保持最低的失真情况下得到最高的效率。

高效率的音频放大器不只是在便携式的设备中需要,在大功率的电子设备中也需要。因为,功率越大,效率也就越重要。而随着人们的居住条件的改善,高保真音响设备和更高档的家庭影院也逐渐开始兴起。在这些设备中,往往需要几十瓦甚至几百瓦的音频功率。这时,低失真、高效率的音频放大器就成为其中的关键部件。

1.1.2 音频放大器的分类

长期以来,高品质音频放大器的工作类别,只限于A类(甲类)和AB类 (甲乙类)。其原因在于过去只有电子管这样的器件,B类(乙类)电子管放大器产生的失真使它们甚至在公共广播用时都难于被人们所接受。所有的自称为高保真放大器均工作于推挽式的A类(甲类)。

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出现和发展,放大器的设计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就放大器的类别而言,已不限于A类(甲类)和AB类(甲乙类),而出现了更多类别的放大器。为了使读者对此有所了解,这里仅就笔者所知的各种类别的放大器简介如下。不过需要指出,就目前来说用于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类别,A类(甲类)、AB类(甲乙类)和B类(乙类)这三类放大器仍覆盖着半导体放大器的绝大多数。

下面我们来着重介绍一下D类放大器:

D类放大器最初提出是在1958年,近年来日益受到欢迎。消费类产品..0为线性放大器的一半。AB类放大器的效率大约是50%左右,而D类放大器的效率在80%以上,甚至还可以达到90%。

在效率、体积以及功率消耗方面,D类放大器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广为诟病的音质方面,经过业界的努力,D类放大器的音质已与AB类放大器没有区别。而在价格上,单从图中看似乎AB类放大器较为便宜,但是从系统方面考虑,由于AB类放大器要输出较大功率必然要有更大的功耗,因而其散热片也是必不可少的。而D类放大器由于效率高、功耗小,因而可以省去散热片。另外,由于AB 类放大器的功耗大,就需要更大体积的电源对其供电,这样也会使其开销增加。可以说,从系统方面考虑,它们的开销相差不多。因而,D类放大器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传统的晶体管放大器,输出级包含多个晶体管,这些晶体管提供瞬时连续的输出电流。音响系统的很多可能的实现方案都包括A类、AB类和B类放大器。与D类放大器设计相比,甚至效率最高的线性输出级的功耗都很大,这一区别使D类放大器在很多应用中优点明显,这是因为功耗越小,产生的热量就越少,可节省电路板空间和成本,并可延长便携式系统的电池使用寿命。

1.2 设计内容与要求

1)确定设计方案,绘制电路原理图。

2)设计印刷板电路。

3)试制本机(含外观设计)。

4)确定本机测试方案。

5)本课题组必须制作两组实物。

6)现场测试、写出测试报告

1.3参数要求

(1)功率放大器

a.3dB通频带为300Hz~3400Hz,输出正弦信号无明显失真。

b.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1W。

c.输入阻抗>10k,电压放大倍数1~20连续可调。

d.低频噪声电压(20kHz以下)≤10mv,在电压放大倍数为10,输入端对地交流短路时测量。

e.在输出功率500mW时测量的功率放大器效率(输出功率/放大器总功耗)≥50%。

(2)设计并制作一个放大倍数为1的信号变换电路,将功率放大器双端输出的信号转换为单端输出,经RC滤波供外接测试仪表用。

(3)设计并制作一个测量放大器输出功率的装置,要求具有3位数字显示,精度优于5%。

2.1研究背景

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电路中,随着近十几年来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功率放大电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应用,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是原理上最为基本、应用上最为广泛的功率放大电路。

数字音频功放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被提出,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进展一直较慢。1983年,M.B.Sandler等学者提出了D类放大的PCM数字音频功放的基本结构,主要技术要点是如何把PCM信号变成PWM。1999年意大利POWERSOFT公司推出了数字音频功放的商业产品,从此,第4代音频功率放大器—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进入了工程应用领域,并获得了世界同行的广泛认可,市场日益扩大,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2.2论文研究目标和意义

本文分析了:目前大部分音响系统中的功放都是模拟类型,传统的模拟功放按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可分为:A类、B类、AB类等形式。A类、AB类功放是音响系统中最为常用的功放。传统类音频放大器的一个共同缺点是效率很低,A类音频放大器的理论效率是25%,实际效率大约为15-20%;B类音频放大器的理论最大效率是78.5%;AB 类音频放大器的理论效率75%,实际效率在50-70%之间。无论A类,B类还是AB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当它们的输出功率小于额定输出功率时,效率就会明显降低,播放动态的语言、音乐时平均工作效率只有30%左右。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低就意味着工作时有相当多的电能转化成热能,也就是说,这些类型的音频功率放大器要有足够大的散热器。

在半导体设计潮流走向轻薄短小之际,不仅半导体组件本身的封装要小,整个模块的尺寸也变成决定系统客户接受与否的关键规格。全球音视频领域的数字化浪潮以及人们对音视频设备节能环保的要求,迫使人们尽快研究开发高效、节能、易于与数字化设备接口的音频功率放大器。D类数字音频放大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D 类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将输入模拟音频信号或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数字信息变换成PWM(脉冲宽度调制)或PDM(脉冲密度调制)的脉冲信号,然后用PWM或PDM的脉冲信号去控制大功率开关器件通/断音频功率放大器,也称为开关放大器。由于其开关管工作于开关状态,因此具有高效率、低功耗等优点。

目前,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在移动电话、平面电视、LCD显示器以及各种以电池供电的便携式游戏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在手机、PDA、MP3Player 等应用中,以D类取代AB类放大器的趋势便已相当明显。

所以研究一种高效率、环保、廉价的数字放大器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2.3论文章节安排

本论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是课前预热,包括摘要、目录;第二部分包含第四章至第六章,给出课题具体制作过程及设计原理;第三部分包括第七章,是论文总结及未来相关展望。

本文的内容组织安排如下:

第一章主要讲述论文的研究背景、论文研究目标以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系统地介绍设计原理及制作过程,包括电路方案设计与选取,电路原理,制作指导步骤,程序编排,分步调试,整体调试。

第3章方案论证与设计

3.1 总体设计分析

本课题设计是利用运放芯片TEA2025和各元器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有保护电路,电源只需接+5v,另一端接地,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1W。

图3-1 系统方框图

3.2 方案的选择与设计

3.2.1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1)高效率功放类型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A类放大器。 A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放大器的工作点Q设定在负载线的中点附近,晶体管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均导通。放大器可单管工作,也可以推挽工作。由于放大器工作在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内,所以瞬态失真和交替失真较小。电路简单,调试方便。但效率较低,晶体管功耗大,功率的理论最大值仅有25%,且有较大的非线性失真。由于效率比较低现在设计基本上不在再使用。

方案二:采用B类放大器。 B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放大器的静态点在(VCC,0)处,当没有信号输入时,输出端几乎不消耗功率。在Vi的正半周期内,Q1导通Q2截止,输出端正半周正弦波;同理,当Vi为负半波正弦波(如图虚线部分所示),所以必须用两管推挽工作。其特点是效率较高(78%),但是因放大器有一段工作在非线性区域内,故其缺点是"交越失真"较大。即当信号在-0.6V至 0.6V之间时, Q1 Q2都无

法导通而引起的。所以这类放大器也逐渐被设计师摒弃。

方案三:、采用AB类放大器。 AB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晶体管的导通时间稍大于半周期,必须用两管推挽工作。可以避免交越失真。交替失真较大,可以抵消偶次谐波失真。有效率相对提高,晶体管功耗也较小。

方案四:采用D类功率放大器。D类功率放大器是用音频信号的幅度去线性调制高频脉冲的宽度,功率输出管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通过LC低通滤波器后输出音频信号。由于输出管工作在开关状态,故具有极高的效率。理论上为100%,实际电路也可达到80%~95%,所以我们决定采用D类功率放大器。

(2)高效D类功率放大器实现电路的选择本题目的核心就是功率放大器部分,采用何种电路形式以达到题目要求的性能指标,这是关键。

①脉宽调制器(PWM)

方案一:可选用专用的脉宽调制集成块,但通常有电源电压的限制,不利于本题发挥部分的实现。

方案二:采用图2-2所示方式来实现。三角波产生器及比较器分别采用通用集成电路,各部分的功能清晰,实现灵活,便于调试。若合理的选择器件参数,可使其能在较低的电压下工作,故选用此方案。

图3-2 脉宽调制器电路

②高速开关电路

a. 输出方式

方案一:选用推挽单端输出方式(电路如图3-3所示)。电路输出载波峰-峰值不可能超过5V电源电压,最大输出功率远达不到题目的基本要求。

图3-3 高速开关电路

方案二:选用H桥型输出方式(电路如图2-4所示)。此方式可充分利用电源电压,浮动输出载波的峰-峰值可达10 V,有效地提高了输出功率,且能达到题目所有指标要求,故选用此输出电路形式。

图3-4高速开关电路

b. 开关管的选择。为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和输出功率,开关管的选择非常重要,对它的要求是高速、低导通电阻、低损耗。

方案一:选用晶体三极管、IGBT管。晶体三极管需要较大的驱动电流,并存在储存时间,开关特性不够好,使整个功放的静态损耗及开关过程中的损耗较大;IGBT管的最大缺点是导通压降太大。

方案二:选用VMMOSFET管。VMOSFET管具有较小的驱动电流、低导通电阻及良好的开关特性,故选用高速VMOSFET管。

③滤波器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两个相同的二阶巴特沃兹低通滤波器。缺点是负载上的高频载波电压得不到充分衰减。

方案二:采用两个相同的四阶巴特沃兹低通滤波器,在保证20kHz频带的前提下使负载上的高频载波电压进一步得到衰减。

3.2.2信号变换电路

由于采用浮动输出,要求信号变换电路具有双端变单端的功能,且增益为1。

方案一:采用集成数据放大器,精度高,但价格较贵。

方案二:由于功放输出具有很强的带负载能力,故对变换电路输入阻抗要求不高,所以可选用较简单的单运放组成的差动式减法电路来实现。

3.2.3功率测量电路

方案一:直接用A/D转换器采样音频输出的电压瞬时值,用单片机计算有效值和平均功率,原理框图如图2-5所示,但算法复杂,软件工作量大。

图3-5功率测量电路

方案二:由于功放输出信号不是单一频率,而是20KHz频带内的任意波形,故必须采用真有效值变换电路。此方案采用真有效值转换专用芯片,先得到音频信号电压的真有效值。再用A/D转换器采样该有效值,直接用单片机计算平均功率(原理框图如图3-6所示),软件工作量小,精度高,速度快。

图3-6功率测量电路

2.3方案确定

D类放大器的架构有对称与非对称两大类,在此讨论的D类功放针对的是对功率、体积都非常敏感的便携式应用,因此采用全电桥的对称型放大器,以充分利用其单一电源、系统小型化的特点。通过以上各方案论证D类放大器由PWM电路、开关功放电

路及输出滤波器组成,原理框图如图2-7所示。

它采用了由比较器和三角波发生器组成的固定频率的PWM电路,用输入的音频信号幅度对三角波进行调制,得到占空比随音频输入信号幅度变化的方波,并以相反的相位驱动上下桥臂的功率管,使功率管一个导通时另一个截止,再经输出滤波器将方波转变为音频信号,推动扬声器发声。采用全桥的D类放大器可以实现平衡输出,易于改善放大器的输出滤波特性,并可减少干扰。全桥电路负载上的电压峰峰值接近电源电压的2倍,可采用单电源供电。实现时,通常采取2路输出脉冲相位相反的方法。其输出电压是叠加变大的,经过低通滤波器后,仍存在较大的负载电流,特别当滤波器设计不好时,流过负载的电流就会更大,从而导致负载损耗大,降低放大器效率。

音频输入

图2-7系统组成框图

第4章硬件电路设计

4.1 原理分析

D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过程是:当输入模拟音频信号时,模拟音频信号经过PWM 调制器变成与其幅度相对应脉宽的高频率PWM脉冲信号,经脉冲推动器驱动脉冲功率放大器工作,然后经过功率低通滤波器带动扬声器发声。当输入PCM数字信号时,数字信号经PCM-PWM转换器,转变成为PWM脉冲信号,经脉冲推动器驱动脉冲功率放大器工作,然后经低通功率滤波器带动扬声器工作。

4.1.1脉宽调制器

①三角波产生电路。该电路我们用555芯片构成三角波产生电路,如图3-1所示。

本设计利用555组成多谐振荡器的电容C41充放电特性加以改进,实现对电容C41的线性充放电获得三角波。利用QN9、QN10和R22构成恒流源对C41实现线性充电,利用QN7、QN8和R23构成的恒流源实现对C41的放电。电容C41上的三角波经QN6射极跟随器输出。电路中电容C41选用漏电流很低的聚苯乙烯电容。该振荡器振荡频率:2/3Vcc=1/3Vcc+I*T1/C;1/3Vcc=2/3Vcc-I*T2/C; F=1/(T1+T2)=3I/2Vcc*C。我们要得到一个线性很好、频率约100KHZ、峰峰值为2.18V的三角波,将其输入到脉宽调制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

图4-1 三角波产生电路

电路工作原理如下:接通电源瞬间,555芯片的3脚输出高电平,二极管D3

截止,D4 导通,从而 D2 也截止,D1 导通,电源 Vcc 通过 QN9,QN10,R22,D1 对

电容C41恒流充电,当C41上电压达到2/3Vcc时,555 芯片的输出发生翻转,即 3脚输出低电平,D3导通,D4截止,从而D1也截止,D2导通,电容C41通过D2,QN7,QN8,R23恒流放电,直到C41电压等于1/3Vcc,电容又开始充电,如此循环,则C41上可以得到线性度良好的三角波,输出加一级电压跟随器,以提高带负载能力,其仿真波形如图4-2所示。

图4-2 三角波波形图

②比较器

常规PWM调制电路如图3-3所示,电路以音频信号为调制波,频率为150kHz的三角波为载波,两路信号均加上2.5V的直流偏置电压,通过比较器进行比较,得到幅值相同,占空比随音频幅度变化的脉冲信号。比较电路采用高速、精密的比较器芯片LM311。由于比较器芯片LM311的输出级是集电极开路结构,输出端须加上拉电阻,上拉电阻的阻值采用芯片资料上的推荐阻值1k。其仿真波形如图4-4所示。

图4-3 比较器电路

4.1.2前置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如图4-5所示。设计要求整个功率放大电路的增益从1~20连续可调,考虑到设计要求功率放大单元的电源为单电源+5V ,故取载波(三角波)的峰峰值为2.18V 。当功放输出的最大不失真功率为1W 时,其8?负载上等效正弦波的电压峰峰值为V ′p-p=8V ,此时送给比较器音频信号的最大峰峰值为Vp-pmax=2V ,则对应的调制放大增益为4(实际上,功放的最大不失真功率要略大于1W ,其电压增益要略大于4),由于设计要求电压放大倍数1~20连续可调,因此必须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前置放大,其增益应大于5。

电路中运算放大器通过低噪声、高速运放OP-37为核心,加上相关元件构成反相比例放大器。选择反相放大器是为了容易实现输入电阻Ri ≥10kΩ的要求,取V +=V PP /2=2.5V 要求输入阻抗Ri 大于10K ?,反馈电阻采用R3=51K ?,反相端电阻R1=10K ?,则前置放大器的最大增益Av 为

Av=R3/R1=51/10=5.1

调整R3使其Av 增益约为8,则整个功放的电压增益从1~20可调。

图4-5 前置放大电路

输入 输出

三角波信号

PWM 信号

PWM 信号

输入信号

三角波 输入

图4-4脉宽调制波形

4.1.3驱动电路

如图4-6所示。将PWM 信号整形变换成互补对称的输出驱动信号,用 CD40106 施密特触发器并联运用以获得较大的电流输出,送给由晶体三极管组成的互补对称式射极跟随器驱动的输出管,保证了快速驱动。驱动电路晶体三极管选用8050和8550对管。

图4-6驱动电路

4.1.4 H桥互补对称输出及低通滤波电路

H桥互补对称输出电路对VMOSFET的要求是导通电阻小,开关速度快,开启电压小。因输出功率稍大于1W,属小功率输出,可选用功率相对较小、输入电容较小、容易快速驱动的对管,IRF120和IRF9120 VMOS对管的参数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故采用之。实际电路如图3-7所示。互补PWM开关驱动信号交替开启Q5和Q8或Q6和Q7,分别经两个4阶巴特沃兹滤波器滤波后推动喇叭工作。

图4-7 H桥互补对称输出及低通滤波电路

低通滤波器采用四阶巴特沃兹LC滤波电路,如图3-7所示。对滤波器的要求是上限频率≥20 kHz,在通频带内特性基本平坦。通过实验,从而得到了一组较佳的参数:L1=22μH,L2=47μH,L3=22μH,L4=47H。19.95 kHz处下降2.464 dB,可保证20 kHz 的上限频率,且通带内曲线基本平坦;100 kHz、150 kHz处分别下降48 dB、62 dB,完全达到要求。

4.1.5信号变换电路

由于负载两端的电压是浮动的,须将此双极性信号变为单极性信号,然后才能通过 A/D 和单片机作采样处理。由于对这部分电路的电源电压不加限制,可不必采用价格较贵的满幅运放,故信号变换电路采用低噪声、高速运算放大器芯片NE5532。题目要求电路增益为1,选取R1=R2=R3=R4=20 k?,电路如图4-8所示。

图4-8信号变换电路

4.1.6功率测量

信号分压后先经过真有效值转换芯片 AD637,AD637 输出信号的有效值模拟电平,然后通过A/D采集送到单片机,直接计算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效率,然后把计算结果送显示单元显示即可。

真有效值变换电路如图4-9所示,采用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nalog Devices)髙精度真有效值变换芯片AD637,所需外围元件少,频带宽,测量误差≤±(0.2读数+0.5mV),能计算任何复杂波形的真有效值、平均值、均方根值、绝对值,当输入信号大于1V时测量信号的频率上限高达8MHz。

图4-9真有效值变换电路

4.1.7保护电路

保护电路的原理如图 4-10所示, 0.1Ω过流取样电阻与 8Ω负载串联连接,对 0.1Ω电阻上的取样电压进行放大(并完成双变单变换)。电路由U1B组成的减法放大器完成,选用的运放是NE5532。R6与R7调整为 11 kΩ,则该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为Av=R0/R7≈51。经放大后的音频信号再通过由D1、C2、R10组成的峰值检波电路,检出幅度电平,送给由LM393 组成的电压比较器“+”端 ,比较器的“-”端设置为 5.1V,由R12和稳压管D6 组成,比较器接成迟滞比较方式,一旦过载,即可锁定状态。

正常工作时,通过0.1Ω上的最大电流幅度Im=5/(8+0.1)=0.62A,0.1Ω上的最大压降为62mV。经放大后输出的电压幅值为Vim×Av=62×51≈3.2V,检波后的直流电压稍小于此值,此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Q1截止,继电器不吸合,处于常闭状态,5V电源通过常闭触点送给功放。一旦 8Ω负载端短路或输出过流,0.1Ω上电流、电压增大,经过电压放大、峰值检波后,大于比较器反相端电压(5.1V),则比较器翻转为高电平并自锁,Q1导通,继电器吸合,切断功放 5V电源,使功放得到保护。要解除保护状态,需关断保护电路电源。

为了防止开机瞬间比较器自锁,增加了开机延时电路,由R11、C3、D2、D3组成。D2的作用是保证关机后C3上的电压能快速放掉,以保证再开机时C3的起始电压为零。

图4-10短路保护电路4.2原理图

4.3.PCB

第5章电路调试

要求:正确的调试系统才能使各模块电路正常工作,实现高稳定性的显示。

5.1调试的设备

为了方便调试,找出电路相关电路故障及测量相关数据,我们使用了很多专业调试设备,如表5-1所示。

表5-1 调试设备

5.2调试步骤

(1) 通频带的测量:在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为 10,输出电压幅值最大值为1V,实测 3dB 通带的上、下边界频率值。通频带测试时应去掉测试用的 RC 滤波器。

(2) 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放大倍数为 10,输入 1000Hz 正弦信号,用毫伏表测量放大器输出电压有效值,计算最大输出功率 Po-max。

(3) 输入阻抗:在输入回路中串入 10K?电阻,放大器输入端电压下降应小于50%。

(4) 噪声电压:在测试用 RC 滤波器输出端,用毫伏表替代测试噪声电压,记录实测值。

(5) 效率测量:输入 1000Hz 正弦波,放大倍数为 10 时,使输出功率达到

500mW,测量功率放大器的电源电流I (不包括测试用变换电路和显示部分的电流)。要求电源电压V 的范围为5×(1+1%)V。效率为:500mW% V×I。

5.2.1 电路调试

一:模拟电路调试方法

1.不通电检查

检查连线电路安装完毕后,不急于通电,先认真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包括错线(连线一端正确,另一端错误)、少线(安装时漏掉的线)和多线(连线的两端在电路图上都是不存在的)。多线一般是因接线时看错引脚,或者改接线时忘记去掉原来的旧线造成的,在实验中时常发生,而查线时又不易发现,调试时往往会给人造成错觉,以为问题是由元器件造成的。

2.通电观察

把经过准确测量的电源电压加入电路,电源接通之后不要急于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首先要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包括有无冒烟,是否闻到异常气味,手摸元件是否发烫,电源是否有短路现象。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关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通电。然后再测量各元件引脚的电压,而不是只测量各路总电源电压,以保证元器件正常工作。

3.分块调试

把电路按功能分成不同的部分,把每个部分看作一个模块进行调试。比较理想的调试程序是按信号的流向进行,这样可以把前面调试过的输出信号,作为后一级的输人信号,为最后的联调创造条件。

(1)前置放大电路

由于输入信号为毫伏级,在前置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较低时,如果电路设计

的不合理,则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中“毛刺”较多,这必将影响到后级电路,可以通过电源去耦滤波减少毛刺。

(2)比较部分

比较部分原理较简单,关键之处在于比较的正弦波和三角波的直流电平应严格相等,故在两路信号的比较点,应该使两路波形中的一路直流电平可微调,以保证两者严格相等,等于1/2Vcc。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输出功率,否则,若两者的直流电平不相等,在输入信号较大的时候,失真度大,不利于功率的提高。

(3)驱动部分

主要是 TTL 系列和 CMOS 系列的比较与选择,经验表明在该电路中选用

COMS系列的比较合适。第一,COMS管的功耗低,有利于效率的提高。第二,

COMS 系列虽然驱动能力不如 TTL,但由于驱动部分的电压跟随不可少,实验

数字会议系统施工方案

智能会议系统施工方案及措施 作为技术含址商.承担较大责任的专业音响匸程在施匸技术上有着特殊的要求。首先,要拥有合格的施」:队伍。如果没有一个合格的施1:队伍.不光设讣方案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而且施匚质虽也难以得到保证.在这只队伍里应该有:具有相关技术许可证的电匚焊工以及电子技术员等?同时尽址是一些有音响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这样的施匸臥伍才能保证匚程顺利地完成。其次.丄程的施」: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 1.1.1工程施工的步骤 (1)首先要进行管线和挂接件的预埋c管线和挂接件的预埋一般需要在工程项目确定后就应该马上开始,因为通常來讲.预埋的管线主要都在没有装饰的地面豚墙面里,如果不及时进行预埋.就很容易影响装饰工程的进度.同时必须引起重视的是预埋管线的出口一定要协同装饰部门处理.否则有可能由于处理不十而彩响装饰的关观:挂接件的预埋位宜和吊装强度一定要得到建筑技术人员确认,否则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必须注意的是.预埋管线的1:作几乎是无法更改的.一旦决定了在什么地方,埋筝少,怎么埋,而且预埋完工后,要想更改就不太可能所以预埋前一定要认真地分析设ih明确设备的数虽、位宜、供电情况及控制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岀准确的管线数址、口径和走向。 (3)各种线缆的铺设。这项丄作虽然比较简"I.但是也应该认真进行,持别是穿管这一项,容不得一点马虎,铺设线缆道徳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例如穿管时钢丝与耍穿的线缆应该捆扎牢固.扎头要得减小阻力,必要时涂抹少虽的润滑汕:其次线缆损坏或错乱的麻烦:再者就是要在线缆铺设时认真对线缆进行检査,象外皮是否破裂,屏蔽层是否损坏以及芯线是否断裂等等:最后,一定要在铺设的线缆上做好明显的标记.以备安装设备和日后检修时使用。 (4〉再后血应该进行各种设备的安装设备的安装必须在装饰完」乙线缆铺设正确后进行.国为音响灯光的设备不仅价格较贵.而且许多设备需要避免尘土的沾染.装饰匸程凌乱的现场是不适合安装设备的,设备的安装首先应该注总开箱时要仔细检査,閃为许女国外设备的包装非常规范,有一些重要的备件或说明书可能单独隔离在包装盒的底层,很容易在拆箱时随包装盒一起扔掉:其次设备安装前应该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以学握正确的安装方法、步骤。例如:许女电脑灯的灯泡和镀膜玻璃都耍求佩帶棉线于?套安装.不允许直接用于?去接触:最后就是设备安装要牢固,保护措要完备.特别是灯光设备.位SfHjx重虽:大而且以常运动,一般又在舞台或舞池的上方,所以必须绝对确保安全。 (5)最后就是供电线路.控制线路和信号线路的连接。这是一项需要细致认真和技术性的1:作,所以应该由技术过换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在线路的连接时.首先要求方式必须确保在无电状态下进行. 因为音响灯光设备的电源供应要求不尽相同.如果在安装时就提供电源.不仅安全性差?而且很容易损坏设备:其次,要求施1:符合电器安装规范,因为电器安装规范是检验方式是否合理的标准,所以按照规范施工与否.达到期的匸程质虽是完全不同的,许女按照规范施匸的正规的工程内行一看就知道活儿T?得“漂亮”:再者,要求各种插接件,大型工程中需用要的符种二芯、三芯.莲花接头、卡侬插头、筝芯插头的数虽非党大,经常需要几

会议设计方案资料

多媒体会议系统设计方案智能多媒体会议系统,实现了数字会议系统与中央控制系统的无缝连接,整合了包括音响扩声系统、会议讨论系统、同声传译系统、投票表决系统、自动跟踪摄像系统、多媒体视频系统以及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无线触摸屏操控下,通过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将以上各子系统与整个会议环境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了会议的智能化管理。 3.1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设备为本系统设计之灵魂,集中了灯光、机械、投影及视音频控制手段于一体,为使用者提供简单、直接的控制方案,令使用者能方便地掌握整个空间环境各设备的状态及功能。 整个系统以中央控制器为核心。它以控制总线与各个设备相联接,接受操控者发出的控制要求,然后向各个延伸控制设备及被控设备发出控制指令。所有控制功能通过专用系统软件编程而成,具体控制可通过彩色液晶触摸屏或普通PC 机实现。其操作界面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设置得直观而易于理解(全中文、图形模块化)、操作。(如图1 所示) 控制效果:

?可根据需要控制各类视音频设备的操作(如播放、停止等简单功能及对设备进行设置等高级调整); ?可根据需要,通过对各类专业矩阵及相关设备的控制,完成各类 音/视/计算机信号的切换、调整信号通路; ?可通过音量控制盒完成对音量的控制; ?可对会议中心之白炽灯进行分路无级调光,也可对日光灯组进行开关控制; ?通过继电器控制器,完成对电动窗帘、电动屏幕的控制以及电磁锁的开关和通电单透玻璃的控制; ?中央控制设备可随不同需要而设计程序,如各种灯光模式,调光速率,口令保护使用权等,配合实际使用情况现场调整。更可按用户的特定需求,编写连动操作程序,只需一个指令便能完成多个动作。 ?通过RS485 接口,利用摄像头的云台,实现会议室的摄像头的变焦以及全方位的旋转,摄像头的视频信号通过音视频矩阵切换器切换输出到显示设备上。 ?通过温度卡配合温度探头可以测试室内的温度,并可实现在触摸屏上的切换显示。 3.2 音响扩声系统 多功能会议厅的音响效果需满足国家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标准。在建筑声学配合的基础上,一般还需要通过使用扩声设备进行音效补

多功能厅智能化系统(中控、矩阵、数字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详细]

多功能厅智能化系统(中控、矩阵、会议系统) 解 决 方 案 二〇二〇年十月四日

一、工程概况 多功能厅的智能化系统应是功能先进,设施完备,应当具有智能性、先进性、兼容性及可扩展性.该会议系统将高质量的音频、视频和诸多智能特性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压缩编码技术和数据传输等新技术的融入,实现更多、更齐全的会议会话、视频传输、信息传输功能.方案设计要根据具体需求分析,针对性地展开设计,以满足各多功能厅的具体要求. 设计方案应集成当今世界多媒体集成系统的各种现代化设备,如使用会议同声传译发言表决系统,使会议进程具有高雅简洁的特点;大屏幕显示的应用可以 提高大厅的规格档次,具有清晰明亮、色彩丰富、逼真的及动态视觉效果;选用专业化的音频处理设备,以最佳状态处理声音效果,使话音清晰均匀,演示效果明显;高清晰度及高精度云台摄像监视设备完全满足现代化监控的摄录及新闻发布的 要求;所有的视听设备均可通过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实现遥控操作,使系统具有完 美的整体性和高度可靠性,操作平台可选用彩色液晶显触摸屏,控制涉及大厅系 统的每个子系统,真正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系统的设计思想是现代化、高起点、高质量、高可靠性、高完整性.既具备现代化大厅的各种使用功能,又可以完成高质量的视听节目播放等特殊使用要求,高度自动化的操控方式使其具备各种功能任意选用的特点. 二、系统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所指定系统之设计的依据和设计规范标准为: 多功能厅的需求报告; 多功能厅的相关技术图纸;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J08-47-9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30-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现代化智能会议系统方案设计

现代化智能会议系统方案设计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多功能会议室除了要满足传统简单的会议要求外,还应具有高雅格调的优美音质、清晰的图像演示。它由大屏幕显示、多媒体音视频信号源、音响、切换和中央集成控制几大部分组成,选取具备先进功能的DVD和录像机以及实物和图文传送器,通过大屏幕投影机还原其图像,通过中央集成控制设备,控制室内所有影音设备、信号切换、灯光、屏幕升降、音量调节等等功能,大大提高会议的工作效率和简化复杂的操作,能适合所有人士使用而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 2、系统设计功能 智能多媒体会议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A、可以便捷上网,调用资料 B、可以随意切换音视频源 C、高品质音响还原,确保语音质量 D、数字会议系统控制会议发言 E、投影系统进行大屏幕显示 F、远程会议系统进行异地内外部演示与会议 G、中控系统进行集中控制管理 3、系统设计方案 音视美(MCCS)智能多媒体会议系统,实现了数字会议系统与中央控制系统的无缝连接,整合了包括音响扩声系统、会议讨论系统、同声传译系统、投票表决系统、自动跟踪摄像系统、多媒体视频系统以及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无线触摸屏操控下,通过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将以上各子系统与整个会议环境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了会议的智能化管理。 3.1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设备为本系统设计之灵魂,集中了灯光、机械、投影及视音频控制手段于一体,为使用者提供简单、直接的控制方案,令使用者能方便地掌握整个空间环境各设备的状态及功能。 整个系统以中央控制器为核心。它以控制总线与各个设备相联接,接受操控者发出的控制要求,然后向各个延伸控制设备及被控设备发出控制指令。所有控制功能通过专用系统软件编

会议室设计方案

会议室设计方案 一、会议室环境说明 多媒体会议室约220多平方米,16米×14米。 二、会议室功能说明 多媒体会议室主要实现功能:会议,兼顾讲演、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也可以进行一些英语会议片的学习。 三、会议室音响、视频效果要求说明 多媒体会议室声响效果说明:多媒体会议室主要进行语言人声信号的传输兼顾其它影音资料音频信号的播放,在设计时重点考虑扬声器的分布以及声压覆盖的均匀度,系统信号间的相互干扰的处理。做到各种音频信号播放清晰不混浊,并且高中低声场明晰。根据国家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标准,在空场稳态准峰值状态下的最大声压级: 1. 语言扩声系统一级标准要≥90dB 2. 音乐和语言兼用扩声系统一级标准要达≥95dB 3. 声场不均匀度要做到1.0kHz和 4.0kHz时测量≤8dB 4. 传声增益在0.125-4.0kHz的平均值要≥-8dB。 以上为国家标准,本项目系统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同时也达到以上标准。音响效果符合以上GYJ125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中的语言和音乐兼用一级标准,达到语言清晰、无失真、声压余量充分、声场分布均匀、无声反馈啸叫。 视频效果说明:文字、画面清晰。 四、多媒体会议室设计方案 多媒体会议室是现代化的会议设施。该系统包含了多媒体会议、计算机辅助会议和演示的手段,能够播放目前流行的各种媒体,应该是目前受欢迎、便于使用、效果理想的会议演示系统,适用于各种多媒体会议、专题演讲、学术交流会和英语会议片的学习等活动。 多媒体会议室主要实现两大功能:一个是会议、国际学术交流和会议等活动;一个是进行英语会议片的学习。在会议的功能上,系统包含了多媒体会议、计算机辅助会议和演示的手段,它将会讨系统、录音机、影碟机、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实物展台、有线电视节目、互联网等目前流行的各种媒体节目通过投影机和高保真的音响设备,展现给观众。使得会议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系统充分体现了现代多媒体会议室设备对提高会议质量的作用。多媒体会议室的面积在220平方米左右。多媒体会议室使用美国VICISI 6只12寸音箱分列主席台两侧墙壁,VICISI全音域同轴扬声器系统,除拥有远投射的能力外,它平滑的功率响应和音色质量也可使它很好的适应近场工作。其灵敏度达98dB,额定输入功率声压级有96dB,其水平辐射角80度,垂直辐射角40度,每侧两只扇形式分布,轻松覆盖全场。由于其点声源的技术,指向性好,声反馈的机率也很小。 会议讨论系统主要功能:会议系统主机可直接安装于19寸标准机架上;会议主席机及代表机随即附带连接电缆,采用手拉手电缆连接方式;鹅颈式会议话筒;双耳机插座、主席优先权,发言LED指示;串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多功能厅智能化系统(中控、矩阵、数字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一、工程概况 多功能厅的智能化系统应是功能先进,设施完备,应当具有智能性、先进性、兼容性及可扩展性。该会议系统将高质量的音频、视频和诸多智能特性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压缩编码技术和数据传输等新技术的融入,实现更多、更齐全的会议会话、视频传输、信息传输功能。方案设计要根据具体需求分析,针对性地展开设计,以满足各多功能厅的具体要求。 设计方案应集成当今世界多媒体集成系统的各种现代化设备,如使用会议同声传译发言表决系统,使会议进程具有高雅简洁的特点;大屏幕显示的应用可以提高大厅的规格档次,具有清晰明亮、色彩丰富、逼真的及动态视觉效果;选用专业化的音频处理设备,以最佳状态处理声音效果,使话音清晰均匀,演示效果明显;高清晰度及高精度云台摄像监视设备完全满足现代化监控的摄录及新闻发布的要求;所有的视听设备均可通过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实现遥控操作,使系统具有完美的整体性和高度可靠性,操作平台可选用彩色液晶显触摸屏,控制涉及大厅系统的每个子系统,真正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系统的设计思想是现代化、高起点、高质量、高可靠性、高完整性。既具备现代化大厅的各种使用功能,又可以完成高质量的视听节目播放等特殊使用要求,高度自动化的操控方式使其具备各种功能任意选用的特点。 二、系统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所指定系统之设计的依据和设计规范标准为: 多功能厅的需求报告; 多功能厅的相关技术图纸;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J08-47-9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30-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多功能厅智能化系统(中控、矩阵、数字会议系统)解决方案《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14197-93;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法》GB/T4959-1995;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 《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要求》(JG GYJ12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B/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与规范》(JGB/T1-92);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14197-93;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GB/T15485。

数字会议系统方案设计(doc 29页)

数字会议系统方案设计(doc 29页)

数字会议系统工程(发言+红外同声传译) 设 计

第一章系统概述 1.1 台电会议系统概述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每一场会议对其使用的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用、美观、完善”的会议设备成为人们青睐的器材。TAIDEN数字会议系统以革命性的数字技术取代了传统的会议模式。以其数字化的性能加上操作方便的软件控制,满足现代会议的一切管理需求。 TAIDEN数字会议系统功能包括:收听、发言、请求发言、接收屏幕显示资料、IC卡身份认证、按键签到、参加电子表决、视像跟踪、接收原发言语种的同声传译。配置完善的管理软件,既可以简化会场设备,又可以随意扩充功能,是一套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会议设备,同时也节省了工程经费。 它是利用简单的系统处理和数字信号传送,无论是对小型会议还是数千人的多语种大型国际性会议都能管

理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它不但具有多功能、高保真音质、数据保密、传输可靠等特点,还可以对整个会议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 只要接入控制电脑,操作员在相应的软件模块的帮助下便可以自如地对会议过程进行实施监控,包括:基本的话筒管理、投票表决、IC卡签到、数据管理和资料显示以及32种语言的同声传译。 即使在没有接入控制电脑时,它仍然是一套完善的数字会议系统。每一台单元具备有带开关的麦克风、内置扬声器、LCD显示屏、发言指示灯。只需将单元一台一台串联起来配备相应的操作软件便可以组合成完整的会议系统。它对所有会议控制的基本原则都一样,变化的只不过是系统的规模。系统可以根据会议的需要,接入相应数量的单元,补充软件就可以增设更多功能,对系统规模的扩展非常简单。 台电公司推出的智能会议系统整合了发言、表决、同声传译、摄像机自动跟踪,会议签到,中央控制等诸多功能,实现了会议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的无缝连接,经国内知名专家组评定,一致认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 1.2 工作环境 设备运行环境: 环境温度:–10℃~+40℃

会议系统技术设计方案

数字会议、同声传译系统 1 设计原则 1.1 设计目标 为配合国际比赛交流,需要提供一套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数字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以满足国际不同语言的新闻发布、会议需求。 1.2 设计原则 系统的先进性和成熟性 系统的简捷性和适用性 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系统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系统的易用性和易维护性 1.3 设计思想 建设先进的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数字同声传译系统,并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增值业务,结构灵活、实用、、逐步升级、滚动发展。 具体说,整体方案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应设计功能完善、现代化的数字会议、同声传译系统,能满足各种国际比赛的新闻发布、日常会议使用需要,并提高场地与设备的利用率。 (2)数字会议、同声传译系统所使用的设备应能和国际接轨;设备接口及采用制式应是国际统一标准。 (3)采用标准化设备可使系统功能组合灵活、利于个性化定制;同时,升级容易,不易浪费原始投资; (4)设备选型是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主要设备选用进口产品:应选用在国际、国内业界有口碑的、产品性价比高、可靠性高、售后服务好的产品; 型号选择:功能适合、中高档次、性价比高、可靠性高的产品。

2 技术标准、规范及指标 2.1 技术标准及规范 整个系统的建设要遵循有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满足但不限于以下技术标准及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通用用电设备设计规范》(GB50055-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验收规范》(GB50169-92)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4959-85)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法》(SJ2112-82)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GB4943-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 J67-2001)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88)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及?RASTI?法》(GB/T 14476 -93)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方法》(GBJ 76-84) 《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WH/T 18-2003) 《声学语言清晰度测试方法》(GB/T 15508 -1995) 《声学设计及测量规范》(JGI/T 7-9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98) 3 系统说明 3.1总体目标 系统应满足各种国际比赛的新闻发布、日常会议使用需要,具有良好的人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章施工组织设计

1.1. 工程内容 根据招标的要求,我方将在规定的工程进度计划期限内完成以下主要的工作内容: 1、系统深化设计; 2、系统硬件设备材料的供应及其运输、包装、仓储; 3、系统设备与材料出厂前测试及检验; 4、系统的安装和布署; 5、系统的调试和现场测试; 6、系统正式验收移交业主之前的试运行和系统维护; 7、系统技术培训和验收移交后3年质量保证期及技术服务与支持; 8、编制系统竣工图及竣工资料; 9、上述工作所需的附件、工具、备品、备件、资料、档案的提供。 10、招标文件中所提及的针对项目承包人的其他要求。 1.1.1.施工总体部署 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部署按照“先管线后安装,先计划后施工”的原则,实行平面分区,流水施工的施工方法,按照系统工程原理,精心组织各工种、各工序的作业,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度、资源、质量、安全、成本实行全面管理和动态控制。 1.1. 2.施工阶段划分及衔接关系 在施工中,将工程施工分为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阶段:重点做好场地交接,调集人、材、物等施工力量,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图纸会审,办理开工有关手续,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目标是充分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第二阶段:管线施工阶段:穿线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保证线的完好性,避免系统信号不稳定及受干扰。缆线布放绑扎整齐、牢靠,进出线不交叉,线端留

长合理,弯曲度符合要求。各种线缆穿线时即作好标记,以免后期接线时出错,影响施工进度。 第三阶段:设备安装阶段:机房设备安装和前端设备安装。机房设备需安装平稳,布局合理。要求外观整洁得体,而又有利于设备通风散热,正常运行。 第四阶段:系统调试阶段:此阶段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分阶段的进行调试。首先,系统中的不同阶段要分别调试好,然后再进行系统的调试,系统每一个点位必须一一核对,保证每个前端调试完好,没有干扰;后端设备的调试要更加仔细、准确,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所有功能都能达到业主及设计要求,并保证质量。 第五阶段:系统试运行及人员培训阶段:此阶段主要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对值班人员操作、简单维护、应急事件处理的培训。 1.2. 工程施工组织机构 工程施工组织机构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条件,以一个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为框架所形成的权力系统、责任系统、利益系统、信息系统是实施工程施工管理及其最终目标的组织保障。 1.2.1.设置原则 目的性原则:明确施工管理的总目标及各分项目标、各级子目标、各部门、层次、岗位的设置、上下左右关系的安排,各项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信息交流系统的设计必须服从各自目标和总目标。 管理跨度与层次统一的原则:根据领导者能力,施工各分项目大小,确定合理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使各级管理者都拥有适度的管理幅度,能在职责范围内集中精力、有效领导,同时能调动上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业务系统化管理原则:依据工程施工中,各单位工程之间,不同组织、工种、工序之间的制约衔接关系,进行适当分层、设置部门、合理分工,确定权限职责,体现责权利统一,做好人员配置,信息流通渠道等组织设计工作,使施工组织结构与工程业务工作、施工经营系统相匹配,形成严密、封闭、完整的组织结构系统。

数字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会议系统设计方案(一) 智能多媒体会议系统,实现了数字会议系统与中央控制系统的无缝连接,整合了包括音响扩声系统、会议讨论系统、同声传译系统、投票表决系统、自动跟踪摄像系统、多媒体视频系统以及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无线触摸屏操控下,通过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将以上各子系统与整个会议环境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了会议的智能化管理。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设备为本系统设计之灵魂,集中了灯光、机械、投影及视音频控制手段于一体,为使用者提供简单、直接的控制方案,令使用者能方便地掌握整个空间环境各设备的状态及功能。 整个系统以中央控制器为核心,它以控制总线与各个设备相连接,接受操控者发出的控制要求,然后向各个延伸控制设备及被控设备发出控制指令。所有控制功能通过专用系统软件编程而成,具体控制可通过彩色液晶触摸屏或普通PC机实现。其操作界面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设置得直观而易于理解(全中文、图形模块化)、操作。 控制效果: 1 可根据需要控制各类视音频设备的操作(如播放、停止等简单功能及对设备进行设置等高级调整) 2 可根据需要,通过对各类专业矩阵及相关设备的控制,完成各类音/视/计算机信号的切换,调整信号通路 3 可通过音量控制盒完成对音量的控制 4 可对会议厅白炽灯进行分路无级调光,也可对日光灯组进行开关控制 5 通过继电器控制器,完成对电动窗帘、电动屏幕的控制以及电磁锁的开关和通电单透玻璃的控制 6 中央控制设备可随不同需要而设计程序,如各种灯光模式,调光速率,口令保护使用权等,配合实际使用情况现场调整。更可按用户的特定需求,编写连动操作程序,只需一个指令便能完成多个动作 7 利用摄像头的云台,实现会议室的摄像头的变焦以及全方位的旋转,摄像头的视频信号通过音视频矩阵切换器切换输出到显示设备上 8 通过温度卡配合温度探头可以测试室内的温度,并可实现在触摸屏上的切换显示

会议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4.14 多媒体会议系统 一、多媒体会议系统概述 本工程应具有可靠性、先进性以及一定的灵活性、扩展性,使之能够充分满足营运的需要,做到实用、够用、好用,并能满足业务扩展的需求,同时要求还应具备升级能力。主要设备采用数字化集成方案,同时亦应具有好的性能价格比,同时应遵守国家建设的有关规定和符合酒店管理公司的需求。 AV系统设计功能要满足会议、报告、研讨、庆典、展示、培训、小型演出、宴请、集会等功能,整个系统由扩声系统、视频显示、发言讨论、摄像系统、信号处理、集中控制、舞台灯光系统、远程视频会议、录像等子系统组成。 本项目AV系统应综合考虑具体环境、使用对象、使用方式、维护保养以及投资规模等因素,提供基本的布线扩展性和应用灵活性,具备适应多模式多变化的各种会议运行和高效会议管理的需求。 本项目AV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应保证关键系统和设备的不间断运行和系统安全性设计,具备适度超前性和扩展性,考虑到当前的应用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类无法预测的其它应用功能,整个系统必须充分考虑它的扩展能力。 二、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要求》JGGYJ125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法》SS2112-82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1995;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调音台基本特性测量方法》GB9003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50356-2005 《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1994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14197-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 《电子调光设备性能参数与测试方法》GB / T14218-93 《电子调光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 / T13582-92 《电子调光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GB / T15734-1995 《舞台灯具光学质量的测试与评价》WH-0204-1999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J67-2001 《电气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灯光通用安全要求和试验》GB7000-86 《通风式灯具安全要求》GB7000 14-2000 《舞台灯光、电视、电影及摄影场所(室内外)》GB7000 15-2000 以上所列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未能达到国际或国内最新标准时,投标方应使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选用的设备和材料符合最新颁布的国际、国内标准,并提供采用的国际、国内标准、规范和所应用的最新版本的有关技术依据资料 三、AV系统工程范围 本次AV系统工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功能区:

BOSCHNG会议系统设计方案(同传、跟踪)

BOSCH会议系统 项 目 方 案 书

第一章设计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交流变的越来越重要,对信息交流的方式、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今现代化的多媒体会议厅堂的视听设备组成,已越来越完善和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会议厅堂涵盖了多功能会议室、学术交流会议厅、多功能国际会议厅、现代化培训室、指挥室等对功能要求较高、较完善的厅堂功能,所以数字会议系统、音频扩声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演示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在此类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用户要求可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高度自动化地对现代化多媒体会议厅堂中立体分布的各种复杂的视听设备进行集中控制,使这个系统更加完善、完整、完美。 会议报告厅的音视频设备很多,系统也非常复杂,综合了数字会议、音频扩声、多媒体演示、监控摄像、中央控制等众多不同类型的产品,涉及声光、电、信息学等多个领域。因此,各种产品相互间的协调操作非常重要。系统集成的好坏,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成败。 根据贵单位的实际需要,提出如下总体设计要求: 1.系统的先进性与稳定性 多功能报告厅是重要的会议培训场所,在这里举行的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该系统采用的技术必须是先进的,选用的设备必须是十分可靠的,且系统整体集成必须具有高稳定性。 2.系统的集成性 模块是集散的,系统是集成的。由于会议种类不同、规模不同,对会议系统的要求也不同,故会议系统中各子系统具有模块化结构,既能独立工作,也能集中并行控制。可以说,系统的优越性很大程度取决于系统的集成程度。

3.系统操作的便捷和灵活性 系统设计功能的要完善,但使用维护要方便,同时又要考虑到系统良好的性价比。4.系统的可扩展性 我们设计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扩充性,满足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求。足够的扩展余地为用户将来的升级提供条件。 5.系统的经济性 追求高效、低成本是每个甲方所希望的。我们所推荐的系统具有除了本身的性价比高以外,具有免维护特点。有效地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和系统维护成本。 第二章设计依据 系统标准参照: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供电电源标准GB2887-82 ?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GBJ45—82 ?国际商务建筑线缆标准TIA/EIA 568 ?国际商务建筑通信基础管理标准TIA/EIA 606 ?国际商务建筑通信设施规划和管路敷设标准TIA/EIA 569 扩声系统技术标准参照: ?中华人民国文化部行业技术标准《WH0301-93》一级标准。 ?中华人民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技术标准《GYJ25-86》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SJ2112-82》

会议室设计方案word版

多功能厅 舞台灯光和音响工程 技 术 方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3 - 二、系统设计原则............................................................................................................................. - 3 - 三、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设计依据及质量标准 ................................................................. - 4 - 3.1、声学设计依据及参考标准: (4) 3.2、音响系统质量标准 (4) 四、系统设备选型要求及设计辅助原件 ......................................................................................... - 5 - 4.1、工程设计及设备选型要求 (5) 4.2、系统设备品牌定位 (6) 4.3、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软件 (7) 五、系统设计的目标......................................................................................................................... - 7 - 六、系统设计构思............................................................................................................................. - 7 - 七、系统解决方案............................................................................................................................. - 8 - 7.1、大会议厅 (8) 7.1.1、场地概况 (8) 7.1.2、系统设计 (8) 7.2、中型会议厅 (18) 7.2.1、场地概况 (18) 7.2.2、系统设计 (18) 八、其他技术要求及建议............................................................................................................... - 30 - 8.1、电力电源系统要求 (30) 8.2、设备、器材连接工艺 (31) 8.3、施工工艺和工艺标准细则 (31) 8.4音响系统配电及接地要求 (34) 8.5大会议室灯光系统配电说明 (34) 8.5机房布置及通风散热与照明要求 (35)

专业化数字会议系统技术方案

专业化数字会议系统 技 术 方 案

目录 第一章方案设计 (3) 1.1项目概况 (3) 1.2项目需求 (3) 1.3设计原则 (4) 1.4设计标准 (5) 1.4.1方案设计标准 (5) 1.4.2音箱选型标准 (6) 1.5设计思想 (9) 1.5.1常见问题 (10) 1.5.2核心价值 (12) 1.6系统设计 (12) 1.6.1会议室一 (13) 1.6.2会议室二 (14) 1.7系统功能 (16) 1.7.1数字会议系统 (16) 1.7.2扩声系统 (17) 1.7.3矩阵系统 (19) 1.7.4中控系统 (23) 第二章环境要求 (26) 2.1温度和湿度要求 (26) 2.2机房地面要求 (26) 2.3供电的要求 (27) 2.4接地的要求 (27) 2.5设备、器材连接工艺要求 (28) 2.6施工工艺和工艺标准要求 (28) 2.6.1线路敷设: (28) 2.6.2机架安装 (29) 2.6.3控制台安装 (29) 2.6.4控制室内电缆敷设 (29) 2.6.5音箱的安装 (30) 2.6.6供电与接地 (30)

第一章方案设计 1.1项目概况 随着我国国力的大大增强以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酒店、医院、部队等单位对办公现代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会议室已从一个单纯的以听、闻为主的交流场所,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交流场所,幻灯机、投影机、摄录放像器材、扩声器材等各类电子设备大量进入会议场所,使会议系统的配置越来越专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因此,目前的会议系统可以称之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而对于这方面的设计,也已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把多功能会议厅(室)列入智能建筑的范畴。由此可见,现代多媒体会议厅已发展成为集音频、视频、通信、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因此在确定需求方案时,不仅要明确本厅实际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应包含多少个“系统”,并明确各个系统具体执行哪些规范和标准,达到什么指标;同时还必须对多功能厅的“智能化级别”明确定位,以确定智能系统集成所配置的设备应达到哪一级标准等等。 一个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厅通常需要配备有音频(包括拾音、放音、信号处理、录音等子系统)、视频、多媒体、集中控制、通信、电脑网络和照明等多个子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系统集成”(SystemsIntegration--SI)的应用需求——如何将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使系统能充分满足用户要求具备的各项功能,并达到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的各项指标(规范性),而且具备先进性、前瞻性、可扩性和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1.2项目需求 会议室建设项目建设,按照“需求牵引、瞄准前沿、确保可行、利于发展”的思路,建设一套集日常会议、视频会议、多功能会议为一体的会议室,确保会议室设计理念先进、系统稳定、功能完善、指挥高效。 ?系统要做到可方便快捷的管理所有视频、音频系统; ?满足会议室各路信号源任意切换到各个高清显示设备播放需求;

会议室方案及图示

一、会议系统方案设计 1 会议系统功能需求 该工程项目为多媒体会议音响扩声系统,工程主要有1间小会议厅,面积40平方米,可容纳20人的小圆桌会议室。该工程项目中多媒体会议室主要要求满足日常会议语音扩声、学术报告、学习培训等功能。该会议室平面图、会议室透视图和会议室正侧立面效果图见下面: ①会议室平面图: ②会议室透视图: ③会议室正侧立面效果图: 2 会议功能设计 根据工程的需求,要使该会议室能达到良好的扩声效果,推荐使用2组音箱,分别安装在会议室四个角进行近距离扩声。达到扩声面广、声清晰明亮,不易产生自激。听众席有合适的响度。良好的声音自然度,即声像一致,声音信号真实重放。使与会人员能感受到声源的真实存在,达到高保真重放的扩声要求。且达到多媒体会议室音响以自然声为主,要求扩散性良好,声场分布均匀,响度合适,自然度好等要求。 3 会议室扩声效果 ①会议室平面扩声图: ②会议室正侧立面扩声图: 二、会议系统设备组成功能 一个完整的会议系统主要由声源设备(如话筒等),调控设备(如调音台等),放大设备(如功率放大器),重放设备(如音箱)和周边设备(如均衡器,分讯器等)组成。 1 会议系统主要产品功能介绍 ①话筒:本系统采用AKMD VS-20C/D 主席/列席麦。单一指向电容话筒;鹅颈话筒带红色发言指示光环;话筒发言状态指示;红灯表示正在发言。主席具优先发言健,可通过取缔健关闭发言代表单元。(本会议系统也可采用AKMD LC160超心型会议麦和AKMD U1202无线麦) ②调音台:本系统中我们采用AKMD DJM-808调音台,其为低噪声8通道内置16档数码效果立体声调音台,具有8路单声麦克风和线路平衡输入,内置16 DSP数码延时效果器。 ③均衡器:本方案我们采用AKMD AC3231F均衡器,其为31段立体声图形均衡器,具有FBQ 反馈探测系统能显示反馈音频和频普分析。

数字数会议系统方案.docx

第一部分PHILIPS数字会议系统 会议系统概述 会议中心是召开大型会议、进行重要决策的场所,为能够使会议更加顺利、高效的召开,本 着现代化、高起点、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设计思想,特别推荐安装荷兰飞利浦(PHILIPS ) DCN 数字会议管理系统,它将使会议厅具有现代化、全方位的功能,其整套系统将在日后的使用 中显出必不可少的作用。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飞利浦数字会议网络 ( DCN) 开在研讨,代表,大型国际会议中心应用数字技术之先河, 使数字技术的优越性得以发扬。用简单的网络系统处理和传送数字信号不仅大副地改进了音质,也简化了安装和操作。 DCN 的控制系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先进的,操作方便的软件实施 调整与控制;另一种是无机务人员执守的自动控制。操作方便是两者共同的特点。 DCN 对所有类型的会议都能提供灵活的管理,无论是非正式的小型会议还是多语种,数 千人的大型国际会议DCN 都得心应手,运作自如。DCN 是同类设备中率先采用全数字技术 的系统。具有多功能,高音质,数据传送保密可靠性高等特点。它可以对会议的过程实行全 面的控制。数字化的性能加上操作简便的软件,控制可以满足现代会议的一切管理需求,包 括:基本的话筒管理,代表认证和登记,电子表决,资料分配和显示,以及多语种的同声传 译。DCN 首先是一个处处为用户着想的系统。机务员在相应的软件模块的帮助下可以对最大 型的会议实行监控。 模块化的系统构成 只须把模块化的DCN 单元 象链条一样组合起来就可以形 成任何形式的会议系统。DCN 模块化结构的内容是:对于任何 层次的会议都可以搭配起相应 的系统,毫无困难。已建起的系 统还可以加入更多的发言设备, 引入个人电脑及软件模块实行 控制,使系统进一步扩展。 配套的设备 DCN 产品是一个完整的系列,包括:发言设备,中央控制设备,同声传译和语种分配设 备,专用软件模块,资料显示系统和安装设备。还可以补充多种外部设备,如电视和 LED点阵显示,个人电脑,监听器,前置放大器,音箱,打印机等,它们全部互相兼容很容易结合 到一个系统中。 先进的数字技术 信号的传送和处理采用了久经考验的飞利浦数字音频技术。比如在会议代表用的话筒中采 用了高性能的“ Bit-stream ”系统进行模—数转换。应用这种技术专门开发了模拟—数字和数字—模拟转换芯片,大多数 DCN 单元都是以这种单片集成块为基础构成的。专门研究开发的 集成电路还有专用的数据协议转换器芯片。系统把最高级的功能和性能结合一体,而 结构却十分紧凑。由协议转换器芯片构成的 DCN ( 音频通讯网络 ) 直接与载送数字信号的电缆线路联结。除了发言设备和中央控制设备用的双向协议转换器外,还有一种用在通道选择 器上的单向协议转换器,仅用作分配。 Praedics (专业音频编码解码集成电路)是将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结合一体的芯片。

会议系统设计方案(doc 45页)

会议系统设计方案(doc 45页)

浙江省烟草公司办公楼 会议系统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多,浙江省烟草公司与社会各界及世界范围的工商企业界的经济、商务交流活动也将越来越频繁,需求也更加趋于多样化。作为企业中心的办公科技楼,配备符合信息化时代所要求的现代化多媒体会议系统,提供先进的多媒体网络化信息,对于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浙江省烟草公司的会议系统主要用于各种形式的会议、学术及技术交流、培训等活动,为满足使用功能需求,拟配备以下几个子系统: 1.视频系统 会议视频系统主要由摄像、图文摄像、录像、图像重放、大屏幕图像显示等设备组成。 2.扩声系统 扩声系统由传声器、调音台(或AV控制主机)、音频处理、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等设备组成。 3.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会议室内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及环境变量(如窗帘、灯光等)的控制。 4.灯光系统 会议室的灯光设备采用三基色冷光源以满足电视摄像和照相的要求。 5. 网络会议控制系统 6.大厅LED显示屏 二.设计依据:

各个会议室的系统设计不但要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会议系统的各项指标要求也要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 设计依据的有关国家标准有: 《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GYJ25-86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T4959-1995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T 14476-93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GBJ 76-84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JGJ/T16-92 《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GB8898-88 《高保真传声器最低性能要求》 GB/9420-88 《高保真声频放大器最低性能要求》 GB/T12400-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GB/T14947-94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198-94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5032-97 《LED显示屏通用规范》 SJ/T 11141-1997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82 用户需求及工作环境; 产品规格、技术指标。 三.系统设计方案: (一)视频系统 作为多种用途的会议视频系统,要充分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到视频显示系统今后的使用方式及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显示亮度、分辨率、兼容性、清晰度、矩阵切换多种显示等方面,充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并具有强大的系统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预期效果和可实现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