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常用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方法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线电缆结构重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裸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的结构重量计算。 2 参考资料 电线电缆手册。 3 导电线芯

3.1 单根导电线芯 3.1.1 圆单线的重量

ρπ

24

d W =

kg/km

式中:d —圆单线直径, mm ;

ρ—材料密度, g/cm 3。

3.1.2 镀锡圆铜单线重量

ρπ

24

d W =

kg/km

式中:d —镀锡铜线外径,mm ;

ρ—铜密度, g/cm 3。

3.1.3 锡层重量

W =W 铜·k kg/km 式中:W 铜—镀锡铜单线重量 kg/km ; k —镀锡重量系数,见表1所示。

3.2.1 铝绞线重量

C d W ρπ

24

=

kg/km

式中:d —铝单线直径,mm ;

ρ—铝的密度,g/cm 3;

C —绞合常数,其值见表2。

222

211214

421C d C d W W W ρπρπ+=+= kg/km

式中:W 1、W 2—分别为钢芯重量和铝线重量,kg/km ;

d 1、d 2—分别为单根钢丝直径和单根铝线直径,mm ; ρ1、ρ2—分别为钢丝和铝的密度,g/cm 3;

C 1、C 2—分别为钢芯和铝线绞合常数,其值见表3。

***********

3.2.3.1 扩径钢芯铝绞线的重量 (

)[]

铝铝钢钢ρρπ

m n n m K d Z d Z d Z K d Z W 2

22221120

4

+++=

kg/km

式中:Z 0—钢线根数;

d 0—钢丝直径,mm ;

Z 1、Z 2…Z n —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最外层铝单线根数; d 1、d 2…d n —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最外层铝单线直径,mm ; k m 钢、k m 铝—分别为钢线部分及铝线部分的平均绞入系数。 ρ钢、ρ铝—分别为钢及铝的密度,g/cm 3。

3.2.3.2 空心扩径绞线的重量

W=W 支+W 铝+W 钢 kg/km 式中:W 支—中心支撑物重量,kg/km

W 铝—铝线重量,铝铝铝铝铝ρπ

mq K Z d w 2

4

= kg/km W 钢—钢线重量,钢钢钢钢钢ρπ

m K Z d w 2

4

=

kg/km

3.3 普通绞线重量

3.3.1 绞线的平均绞入系数 n

n

n m Z Z Z Z k Z k Z k Z k Z k ++++++++=

(210221100)

式中:Z 0、Z 1、Z 2 …Z n —分别为中心层及其它各层的单线根数;

k 0、k 1、k 2 …k n —分别为中心层及其它各层的绞入系数。

3.3.2 k i 的计算步骤(i=0、1、2…n )

3.3.2.1 根据第一到第n 层的单线总根数Z i ,查表4得到对应于Z i 的D/D ’值。 3.3.2.2 根据已知的实际节径比M i 值,由M i ’=M i ×D/D ’计算出M i ’。 3.3.2.3 根据M i ’查表5得到对应于M i ’的k i 值。 3.3.3 实际节径比M i 的取值规定

3.3.3.1 产品标准或工艺文件中对第i 层的节径比若规定有上、 下限则取中间值作为M i 值。

3.3.2.2 产品标准或工艺文件中, 对第i 层的节径比若只有上限值,则按上限值减去4作为M i 值。

******************

3.3.4 普通绞线重量

ρm Zk d W 24

=

kg/km

式中:d —单线直径,mm ;

Z —单线总根数;

k m —绞线的平均绞入系数; ρ—材料密度,g/cm 3;

3.4 紧压线芯重量

ρμ

π

m k Z

d W 1

4

2=

kg/km

式中:d —单线直径, mm ;

Z —单线根数;

μ—紧压时单线的延伸系数,取以下经验值:

截面为25~70mm 2 μ=1.05 截面为95~120mm 2 μ=1.035 截面为≥150mm 2 μ=1.04;

k m —平均绞入系数,按3.3.1计算;

ρ—材料密度,g/cm 3。

或W =ρ·S

式中:W---导体重量 kg/km

ρ---导体材料密度 铜取8.89 g/cm3;铝取2.7 g/cm3 S ---导体截面 取工艺控制截面的平均值 mm2 注: 平均截面积的计算及Smax 、Smin 的确定。

3.5 束线重量

ρπ

Zk d W 24

=

kg/km

式中:d —单线直径, mm ;

Z —单线根数;

k —束线的绞入系数,按3.3.1计算; ρ—材料密度,g/cm 3。

3.6 复绞线重量

复股股k Z W W = kg/km

式中:W 股—绞制或束制的股线重量,按3.3计算,kg/km ;

Z 股—复绞线的股数;

K 复—复绞的绞入参数,按3.3.1计算。

4 绝缘层

***********

挤包型绝缘层厚度按1.05倍的绝缘标称厚度进行计算。 4.1 单根实心圆形导体绝缘层重量

W =π(d +t)t ρ

式中:d —导体直径,mm ;

t —绝缘层厚度,mm ; ρ—材料密度, g/cm 3。

4.2 单根绞合导体挤包绝缘

4.2.1 挤管方式绝缘层重量按4.1求得。 4.2.2 挤压方式绝缘层重量

W =[π(D +t)t +S 隙k 1]ρ kg/km 式中:D —线芯直径,mm ;

t —绝缘层厚度,mm ;

S 隙—绞合线芯绝缘嵌隙面积,见表6、表7; k 1—绞线外层绞入系数,按3.3.1求得; ρ──材料密度,g/cm 3。

4.2.3 复绞线挤包绝缘层重量

W =[π(D +t)t +S 隙k 1]ρ kg/km 式中:D —线芯直径,mm

t —绝缘层厚度,mm

S 隙—复绞线芯绝缘嵌隙面积,mm 2,见表8; k 1—复绞线外层绞入系数,按3.3.1求得; ρ—材料密度,g/cm 3。

4.2.4 扇形、瓦形紧压线芯挤包绝缘层重量

W =π(D 相+t)t ρ kg/km

式中:D 相—相当圆直径mm ,扇形线芯相当圆直径为紧压圆形线芯直径的1.1倍,瓦形线芯相当圆直径为紧压圆形线芯直径的1.3倍。

t —绝缘层厚度,mm ; ρ—材料密度,g/cm 3。

4.2.5 有包带的绞合线芯挤包绝缘层重量

有包带的绞合线芯绝缘嵌隙面积忽略不计,绝缘层重量按4.1计算。 4.2.6 带状绕包绝缘层重量

()k

t t D W ±+=11

ρ

π kg/km 式中:D —导电线芯直径或相当圆直径,mm ;

t —绝缘层标称厚度,mm ; ρ—材料密度,g/cm 3;

k —重叠或间隙宽(e)与带宽(b)的比值,重叠绕包采用 (1-k),间隙绕包采用(1+k),k 取0.05。

4.3 多芯电缆绝缘层重量

W =W 单·N ·k kg/km

式中:W 单—单芯电缆绝缘层重量,kg/km,按4.1,4.2求得;

N —电缆芯数;

k —成缆绞入系数,对电力电缆圆形线芯k 取1.0055,扇形线芯k 取1.0027,对其它同心层

绞电缆按产品标准或工艺文件中规定的成缆节距倍比的上限值减2查表5得。 5 电缆芯

5.1 等圆绝缘线芯成缆外径及空隙面积

5.1.1 等圆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Md mm

式中:d —绝缘线芯外径,mm ;

M —外径比,见表9。

5.1.2 等圆绝缘线芯绞合空隙面积见表9。 5.2 不等圆绝缘线芯成缆外径及空隙面积 5.2.1 三大一小的电缆芯 5.2.1.1 成缆外径

******************

大大小大

小d d d d d D ????? ?

????? ???+?+=2

198.0208.0008.2 mm 式中:d 小—小圆形绝缘线芯的直径,mm ;

d 大—大圆形绝缘线芯的直径,mm 。

表6正规绞合束线和绞线的绝缘嵌隙面积

表7非正规绞合束线和绞线的绝缘嵌隙面积

表8 复绞线芯绝缘嵌隙面积

股Z 单──每根股线中的单线数; d ──单线直径,mm 。

5.2.1.2 空隙面积

S=S C0+2S C1+2S C2 mm 2

式中:S C0—中心空隙面积mm 2,2

004

大d C S C π

=

3

2

04289.05072.1871.15194.0???

? ??+???? ??-???? ??+-=大不大小大小d d d d d d C ; S C1—外缘空隙面积mm 2 (大线芯与大线芯之间),2

114

大d C S C π

=

3

210956.03775.06693.07762.0???

?

??-???? ??+???? ??-=大不大小大小d d d d d C ;

******************

S C2—外缘空隙面积mm 2(大线芯与小线芯之间), 2

224

大d C S C π

=

2

21883.02132.00127.0???

?

?????? ??+-=大小大小d d d C 。 5.2.2 四大一小的电缆芯

5.2.2.1 成缆外径

大大小d d d D ????

? ???+=489.0209.2 mm 式中:d 小—小圆形绝缘线芯的直径,mm ;

d 大—大圆形绝缘线芯的直径,mm 。 5.2.2.2 空隙面积

S=S C0+3S C1+2S C2 mm 2

式中:S C0—中心空隙面积mm 2,2

004

大d C S C π

=

3

204427.07211.13998.24306.0???

? ??+???? ??-???? ??+-=大小大小大小d d d d d d C ; S C1—外缘空隙面积mm 2(大线芯与大线芯之间),2

114

大d C S C π

=

3

210292.01099.02242.04648.0???

?

??-???? ??+???? ??-=大小大小大小d d d d d d C ; S C2—外缘空隙面积mm 2(大线芯与小线芯之间),2

224

大d C S C π

=

2

21247.02085.00119.0???

?

??+???? ??+-=大小大小d d d d C 。 5.2.3 三大二小的电缆芯

5.2.3.1 成缆外径

大大小d d d D ????

? ???+=874.0811.1 mm 式中:d 小—小圆形绝缘线芯的直径,mm ;

d 大—大圆形绝缘线芯的直径,mm 。 5.2.3.2 空隙面积

S=S C0+2S C1+2S C2+S C3 mm 2

式中:S C0—中心空隙面积mm 2,2

004

大d C S C π

=

3

2

06455.09328.15135.25348.0???

? ??+???? ??-???? ??+-=大小大小大小d d d d d d C ; S C1—外缘空隙面积mm 2(大线芯与大线芯之间),2

114

大d C S C π

=

******************

3

2

11995.06735.094.07872.0???

?

??-???? ??+???? ??-=大小大小大小d d d d d d C ; S C2—外缘空隙面积mm 2(大线芯与小线芯之间),2

224

大d C S C π

=

2

20315.03265.00357.0???

?

??+???? ??+-=大小大小d d d d C ; S C3—外缘空隙面积mm 2(小线芯与小线芯之间),2

334

大d C S C π

=

3

233414.01107.01066.00162.0???

? ??+???? ??-???? ??+-=大小大小大小d d d d d d C ; 5.3 半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

D=2(h+2t) mm 式中:h —导电线芯的高度,mm ; t —绝缘标称厚度,mm 。 5.4 扇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

5.4.1 1200扇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

D=2(h+2.154t) mm

式中:h —导电线芯扇形高度,mm ; t —绝缘标称厚度,mm 。 5.4.2 1000扇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

D=2(h+2.31t) mm

式中:h —导电线芯扇形高度,mm ; t —绝缘标称厚度,mm 。 5.4.3 97.50扇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

D=2(h+2.33t) mm

式中:h —导电线芯扇形高度,mm ; t —绝缘标称厚度,mm 。 5.4.4 900扇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

D=2(h+2.414t) mm

式中:h —导电线芯扇形高度,mm ; t —绝缘标称厚度,mm 。 5.5 瓦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

D=2(R+t) mm

式中:R —瓦形导体大圆弧半径,mm ;

t —绝缘标称厚度,mm 。

5.6 无填充物电缆芯重量 5.

6.1 同心层绞电缆芯重量

W =G(Z 0k 0+Z 1k 1+Z 2k 2+……Z n k n ) kg/km

式中:G —单根绝缘芯重量,kg/km ,计算方法见3.1.1,4.1;

Z 0,Z 1,Z 2……Z n —分别为中心层、第1,2……最外层的绝缘芯根数; k 0,k 1,k 2……k n —分别为中心层,第1,2……最外层的绞入系数。

5.6.2 单位式电缆芯重量

m mu u k Zk GZ W = kg/km 式中:G —单根绝缘线芯的重量,kg/km ,计算方法见3.1.1,4.1;

Z u —一个单位中的单根绝缘线芯根数; Z —电缆芯的单位数;

K mu —一个单位中绝缘线芯的平均绞入系数; k m —各单位绞合成电缆芯时的平均绞入系数。

5.7 有填充物的电缆芯重量

210

填填W W k W Z W i i n

i i ++=∑= kg/km

***********

式中:Z i ──第i 层绝缘线芯数;

W i ──第i 层绝缘线芯单根重量,kg/km ,计算方法见3.1.1,4.1;

k i ──第i 层成缆绞入系数,可按3.3.1计算;

W 填1──中心层填充物重量,kg/km ,见5.7.1;

W 填2──电缆芯外缘填充物重量,kg/km ,见5.7.2。

5.7.1 电缆芯中心填充物重量

W 填1=Z 0G 填1k 0 kg/km 式中:Z 0—电缆芯中心填充物根数;

G 填1—填充材料单位长度重量 kg/km ; k 0—中心层的绞入系数。 填充物根数的计算f

S Z C 00=

式中:S C0—电缆中心层空隙面积,mm 2,见表9;

f —单根填充物面积,mm 2。

5.7.2 电缆芯外缘填充物根数

W 填2=Z n G 填2k kg/km 式中:Z n —电缆芯外缘填充物根数;

G 填2—填充材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 ; k —最外层成缆绞入系数。 填充物根数计算f

S Z n

C n =

式中:S Cn —电缆芯外缘空隙面积,mm 2;

f —单根填充物面积,mm 2。

6 护层

挤包型护层厚度有平均厚度要求的按1.05倍的护套标称厚度进行计算,无平均厚度要求的按护套标称厚度进行计算。 6.1 挤包护层重量

6.1.1 单芯护层及挤管方式护层重量

W =π(D +t)t ρ kg/km 式中:D —挤包前外径,mm ;

t —护层厚度,mm ;

ρ—护层材料密度,g/cm 3。

6.1.2 缆芯无填充挤压方式护层重量 6.1.2.1 等圆绝缘线芯构成的多芯电缆护层重量

W =[ π(D +t)t +S Cn ] ρ kg/km 式中:D —挤包前外径,mm ;

t —护套厚度,mm ;

S Cn —电缆芯外缘的空隙面积,mm 2,见表9; ρ—材料密度,g/cm 3。

6.1.2.2 绝缘线芯为相接的三大一小的电缆护层重量。

W =[ π(D +t)t +2(S C1+S C2)] ρ kg/km 式中:D —挤包前外径,mm ;

t —护层厚度, mm ;

S C1、S C2—分别为两个大绝缘线芯间的外缘空隙面积及一大一小绝缘线芯间的外缘空隙面积,

mm 2

。它们的值分别按5.2.1.2计算;

ρ—材料密度,g/cm 3。

6.1.2.3 绝缘线芯为相接的四大一小的电缆护层重量。

W =[ π(D +t)t +3S C1+2S C2)] ρ kg/km 式中:D —挤包前外径,mm ;

t —护层厚度, mm ;

S C1、S C2—分别为大绝缘线芯间的外缘空隙面积及大与小绝缘线芯间的外缘空隙面积,mm 2。它

们的值分别按5.2.2.2计算;

ρ—材料密度,g/cm 3。

6.1.2.4 绝缘线芯为相接的三大二小的电缆护层重量。

******************

W =[ π(D +t)t +2(S C1+S C2)+S C3] ρ kg/km 式中:D —挤包前外径,mm ;

t —护层厚度, mm ; S C1、S C2、、S C3—分别为大绝缘线芯间的外缘空隙面积、大与小绝缘线芯间的外缘空隙面积、

小与小绝缘线芯间的外缘空隙面积,mm 2。它们的值分别按5.2.3.2计算;

ρ—材料密度,g/cm 3。

6.1.3 缆芯有填充挤压方式护层重量

按6.1.2计算重量,但6.1.2中的空隙面积应减去缆芯外缘填充物面积。 6.1.4 缆芯有包带挤压方式护层重量

2~6芯有包带电缆芯护层重量按6.1.2计算,其余有包带电缆芯护套重量按6.1.1计算。

6.1.5 嵌入编织层的圆形护层

W=π(D+t)t ρ+π(D 0+2d)2d(1-P)ρ kg/km 式中:D —挤包前外径,mm ; t —护层厚度,mm ; D 0—编织前外径,mm ; d —编织金属丝直径,mm ; P —编织覆盖率,%;

ρ—挤包护层材料密度,g/cm 3。 6.1.6 螺旋皱纹圆管护层重量

W=π(D+2C+t)tk ρ kg/km 式中:D —挤包前外径,mm ;

C —皱纹管波峰内壁与缆芯表面的空隙距离mm ,其值见表10;

t —皱纹管壁厚,mm ;

k —皱纹圆管的压缩系数,取1.04; ρ—挤包护层材料密度,g/cm 3。

6.1.7 螺旋皱纹铝管外塑料护层重量按6.1.1计算,但护层厚度按1.05倍的标称厚度计算。 6.2 绕包护层(包括屏蔽)重量 ()ρπk

nt

nt D W ±+=11

kg/km 式中:D —绕包前外径,mm ;

n —绕包带层数;

t —绕包材料厚度,mm ; ρ—材料密度,g/cm 3;

k —重叠或间隙宽(e)与带宽的比值,重叠绕包采用(1-K),间隙绕包采用(1+K)。

6.2.1 绕包带k 值选取原则

(1)重叠绕包时,只有下限规定时,k 值按下限规定值加5%计算,有上、下限规定时,取中间值。 (2)间隙绕包时,只有上限规定时,按上限值的80%计算;有上、下限规定时,取中间值。 6.3 铠装钢带重量

ρπtk t D W 2)2(+= kg/km 式中:D —铠装前外径,mm ; t —钢带厚度,mm ;

k —钢带间隙系数,D ≤15.0mm ,k 取0.8, D >15.0mm ,k 取0.733。

***********

ρ—钢带密度,g/cm 3。 6.4 金属丝编织层重量 ()ρπpk d D d W 22

2

+=

kg/km

式中:d —编织金属丝直径,mm ;

D —编织前外径,mm ;

P —编织层前单向覆盖率,见表11; K —交叉系数,取1.02; ρ—编织材料密度,g/cm 3。

6.5 钢丝铠装层重量

6.5.1 铠装钢丝根数(Z) ()

dk

d D Z +=

π

式中:D —铠装前电缆直径,mm ;

d —圆钢丝直径,mm ;

k —钢丝绞入系数,取1.04。

6.5.2 钢丝铠装层重量

ρπ

Zk d W 2

4

=

或 ρπd d D W )(4

2

+=

kg/km

式中:d —圆钢丝直径,mm ;

Z —钢丝根数;

K —钢丝绞入系数,取1.04; ρ—钢丝密度,g/cm 3。

6.6 绕包聚丙烯绳重量 6.6.1 聚丙烯绳根数

()d

d D h tg d D Z ?

??? ?????? ??++=

-)(sin 1ππ 式中:D —绕包前外径,mm ; d —聚丙烯绳直径,mm ;

h —绕包节距,mm ,取(1~3)D 。 6.6.2 聚丙烯绳重量

ρπ

Zk d W 2

4

=

或 ρπd d D W )(4

2

+=

kg/km

式中:d —聚丙烯绳直径,mm ;

Z —聚丙烯绳根数;

k —绞入系数,???? ?

????? ??+=

-)(sin 1

1d D h

tg k π

D —绕包前外径,mm ;

******************

ρ—聚丙烯绳密度,g/cm 3。

6.7 沥青层重量

6.7.1 涂于光滑金属管、绕包带、聚丙烯绳外沥青重量

W =π(D +t)t ·ρ kg/km 式中:D —涂沥青前外径,mm ; t —所涂沥青层的厚度,mm ; ρ—沥青密度,g/cm 3。 6.7.2 涂于麻衬、麻被外沥青重量

W =W 麻 kg/km 6.7.3 涂于螺旋皱纹铝管外沥青重量

()

()ρπ??

?????++-=t t D D D W 峰谷峰2

2121 kg/km

式中:D 峰—皱纹管波峰外径,mm ,D 峰=D+2C+2t 1,

D —挤管前外径,mm ,C —皱纹管波峰内壁与缆芯表面的空隙距离mm ,其值见表10,t 1—皱纹管壁厚,mm ;

D 谷—皱纹管波谷外径,mm ,D 谷=D+2t 1+1.0, D —挤管前外径,mm ,t 1—皱纹管壁厚,mm ;

t —所涂沥青层的厚度,mm ; ρ—沥青密度,g/cm 3。 6.9 白垩粉重量

W =0.9D kg/km 式中:D —电缆成品外径,mm 。 6.10 防腐漆层重量

W =0.8(D +4d) kg/km 式中:D —编织前外径,mm ;

d —编织金属丝直径,mm 。

***********

电线电缆常用密度

一、金属材料三、塑料四、纤维材料

名称密度

(g/cm3)名称

密度

(g/cm3)名称

密度

(g/cm3)

电解铜8.89 交联聚乙烯0.93 高压电缆纸0.85 电工铝 2.7 交联内屏蔽 1.1 低压电缆纸0.9 铝合金 2.8 交联外屏蔽 1.2 黄麻0.58 铝带(箔) 2.7 低密度聚乙烯绝缘0.93 无纺布0.41 铅11.34 高密度聚乙烯绝缘0.96 SJD胶粘带0.95 合金铅11.36 低密度聚乙烯护套0.93 单色半导电纸0.98 锰黄铜8.5 高密度聚乙烯护套0.96 双色半导电纸0.9 镀锌钢丝7.8 阻燃聚氯乙烯绝缘 1.4 浸油电缆麻0.65 镀锌钢带7.8 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0.93 无碱玻璃布 1.08 钛7.87 阻燃聚氯乙烯护套 1.38 云母玻璃丝带 1.3 锌7.14 J-70软聚氯乙烯绝缘 1.38

锡7.3 H-70软聚氯乙烯护套 1.35

H-90软聚氯乙烯护套 1.35

二、胶料聚乙烯发泡填充条0.6

橡号密度

(g/cm3)聚氯乙烯发泡填充条0.91

XJ-00A 1.48 聚乙烯包带0.92 XJ-10A 1.46 聚氯乙烯包带 1.35 XJ30A 1.38 聚丙烯包带0.91 XH-00A 1.58 聚丙烯网状撕裂膜0.9 XH-01A 1.6 聚脂包带 1.38 XH-03A 1.56

XH-21A 1.62

内护公式0.02D+0.6

外护公式0.035D+1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目录 第一部分导电线芯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二、绞线 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 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5) 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 (6) 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7) 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7) 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8) 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 一、圆形挤压式 1.绝缘层 (11) 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11) 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12) 2.护层 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二、扇形挤压式 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15) 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 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9) 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 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19) 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19) 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0) 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1) 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 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2) 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22) 附录 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23)

电线电缆截面积怎样计算

1、常用的电线、电缆按用途分有哪些种类? 答:按用途可分为裸导线、绝缘电线、耐热电线、屏蔽电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 缆、射频电缆等。 2、绝缘电线有哪几种? 答:常有的绝缘电线有以下几种:聚氯乙烯绝缘电线、聚氯乙烯绝缘软线、 丁腈聚氯乙烯混 合物绝缘软线、橡皮绝缘电线、农用地下直埋铝芯塑料绝缘电线、橡皮绝缘棉纱纺织软线、 聚氯乙烯绝缘尼龙护套电线、电力和照明用聚氯乙烯绝缘软线等。 3、电缆桥架适合于何种场合? 答:电缆桥架适用于一般工矿企业室内外架空敷设电力电缆、 播电视等部门在室内外架设。 4、电缆附件有哪些? 答:常用的电附件有电缆终端接线盒、电缆中间接线盒、连接管及接线端子、钢板接线槽、 电缆桥架等。 5、什么叫电缆中间接头? 答:连接电缆与电缆的导体、绝缘屏蔽层和保护层,以使电缆线路连接的装置,称为电缆中 间接头。 6、什么叫电气主接线? 答: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 变电所中主要电气设备和母线的连接方式, 系统按一 定的功能要求的连接方式。 7、在选择电力电缆的截面时,应遵照哪些规定? 答:电 力电缆 的选择 应遵照 以下原 则: (1) (2) (3) (4) (5) 8、交联聚乙烯电缆和油纸电缆比较有哪些优点? (1)易安装,因为它允许最小弯曲半径小、且重量答: 轻; (2) (3) (4) (5) (6) (7) (8) 9、固定交流单芯电缆的夹具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控制电缆,亦可用于电信、广 包括主母线和厂用电 电缆的额定电压要大于或等于安装点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 电缆持续容许电流应等于或大于供电负载的最大持续电流; 线芯截面要满足供电系统短路时的稳定性的要求; 根据电缆长度验算电压降是否符合要求; 线路末端的最小短路电流应能使保护 装置可靠的动作。 不受线路落差限制; 热性能好,允许工作温度 高、传输容量大; 电缆附件简单,均为干式结 构; 运行维护简单,无漏油问题; 价格较 低; 可靠性高、故障率低; 制造工序少、工艺简 单,经济效益显著。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方法 当然也不得小于按机械强度要求所允许的最小截面 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铜价计算:每一百米线铜价=平方数×丝的根数×0.89×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 平方×1.83=铜的重量×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固定费用根据各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工资、管理工资、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房租费、运输费用 电力电缆YJV-1KV 3×95+1×70表示:意思就是3根95平方毫米加上一根70平方毫米的电缆压在一条线里面 国标电线电缆的单丝: bv电线 1平方用丝1.14 1.5平方用丝1.38 2.5平方用丝1.78

6平方用丝2.76 10平方用丝1.34 16平方用丝1.705 25平方用丝2.13 35平方用丝2.52 50平方用丝1.83 70平方用丝2.166 95平方用丝2.52 V V电缆 1平方用丝1.14 1.5平方用丝1.38 2.5平方用丝1.78 4平方用丝2.25 6平方用丝2.76 10平方用丝1.34 16平方用丝1.706 25平方用丝2.13

50平方用丝2.52 70平方用丝2.52 95平方用丝2.52 70平方用丝2.52 95平方用丝2.52 120平方用丝2.52 150平方用丝2.52 185平方用丝2.52 240平方用丝2.52 300平方用丝2.52 BVR电线 0.5平方用丝0.3 0.75平方用丝0.37 1 平方用丝0.42 1.5平方用丝0.522 2.5 平方用丝0.41 4平方用丝0.51

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的重量二截面积*导体比重(铜是 8.89,铝是2.7 ) 如铜电线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2、导体用量(Kg/Km): =d A2*0.785 * G * N * K1 * K2 * C 符号【A】表示:除号 “ d “表示:导体线径 “&表示:导体比重 “ N”表示:条数 “ K1”表示:导体绞入率 “ K2 “表示:芯线绞入率 “ C ”表示:绝缘芯线根数 3、绝缘用量(Kg/Km): =( D"2 - d"2)* 0.7854 * G * C * K2 “ D”表示:绝缘外径 “ d”表示:导体外径 “G”表示:绝缘比重 “ K2”表示:芯线绞入率 “ C”表示:绝缘芯线根数 4、外被用量:(Kg/Km) = ( D1A2 - D A2 ) * 0.7854 * G

“ D1”表示:完成外径 “ D”表示:上过程外径 “&表示:绝缘比重 5、包带用量:(Kg/Km) = D"2 * 0.7854 * t * G * Z “ D”表示:上过程外径 “ t ”表示:包带厚度 “G”表示:包带比重 “ Z” 表示:重叠率(1/4Lap = 1.25) 6、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 d”表示:导体线径 “ N”表示:条数 “G”表示:比重 “ Z”表示:绞入率 7、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 0 = ata 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 d”表示:编织铜线径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方法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方法 铜的重量习惯的 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 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 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亿航线缆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经营,把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所有电缆都是国标保检,作为获得国家CCC认证的企业,在新的时代积极发展低烟无卤电缆,努力进军特种电缆行业,在不断的创新研发中让更多人来了解亿航这个企业。电话:010-******** 010-******** 137******** 传真:010-********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里店北区京辰瑞达大厦406室 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 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大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 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 ;;;PEF(发泡);;Teflon(FEP);;; 棉布带;PP绳;棉纱线 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 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 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 重量=截面积×比重S=截面积(mm2) 1. 铜线W=9S W=重量(kg) 2. 铝线W=3S d=线径(mm) 3. 铁丝W=8S 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 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1. 铜线W=6.98d2≈7d2 2. 铝线W=2.12d2≈2d2 3. 铁丝W=6.12d2≈6d2 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 S=0.785d2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铜的重量习惯的 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 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 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 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 -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 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

电工、电缆、功率、耗电量计算公式大全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个公式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永远正确,适用于任何情况。 对于纯电阻电路,如电阻丝、灯炮等,可以用“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的公式计算,这是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 但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只能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一公式,因为对于电动机等,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也就是说,电压和电流不成正比。这是因为电动机在运转时会产生“反电动势”。 例如,外电压为8伏,电阻为2欧,反电动势为6伏,此时的电流是(8-6)/2=1(安),而不是4安。因此功率是8×1=8(瓦)。 另外说一句焦耳定律,就是电阻发热的那个公式,发热功率为“电流平方乘以电阻”,这也是永远正确的。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电动机发热的功率是1×1×2=2(瓦),也就是说,电动机的总功率为8瓦,发热功率为2瓦,剩下的6瓦用于做机械功了。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 (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 (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 例1某单位配电盘上装有一块500转/kW·h电度表,三支100/5电流互感器,电压表指示在400V,电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电压、电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电度表圆盘转数是60S转了5圈。求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各为多少?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视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无功功率Q=8l kVar ④由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数cosφ= 0.8 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 (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 式中 N——选定转数 P——实际功率kW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 (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求电度表误差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F=0.25π*d12(mm2) 重量W1=F*r=0.25π*d12*r (kg/km) W1铜=6.982 d12 (kg/km)W1铝=2.121 d12 (kg/km)W1钢=6.126 d12 (kg/km)F—圆单线截面积mm2 W1 --导线重量kg/km d1—圆单线直径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12*r2 *(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 d2—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表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 (2)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 (3)重量W1=F*r (kg/km) 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 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 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 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 W=F*8.89 (kg/km)F—标称截面mm2 (2)铝合金电车线 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 (3)钢铝电车线 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0+2(t z+t弓) (mm) (2)重量 W=(F Z n Z+F弓n弓)*r*K (kg/km) 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 r —所用材料比重g/cm3K—线芯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 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 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常用電線電纜價格計算公式 銅的重量習慣的 1.YJV銅芯電力電纜系列價格公式如下: 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 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電纜的成本價格計算 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GAGGAGAGGAFFFFAFAF

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銅線徑 G=銅比重 N=條數 K1=銅線絞入率 K2=芯線絞入 率 C=絕緣芯線根數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絕緣外徑 d=導體外徑 G=絕緣比重 K2=芯線絞入率 C=絕緣芯線根數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徑 D=上過程外徑 G=絕緣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GAGGAGAGGAFFFFAFAF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 銅線徑 N=條數 G=比重 Z=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 -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 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 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GAGGAGAGGAFFFFAFAF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 生意社11月29日讯 1、导体的截面 1)单根导体 S = πd2/4 (mm2) 2)正规绞合导体 S = (πd2/4)* n * k1 其中d——导体外径(mm) n——绞线根数 k1——绞入系数 π——圆周率, 2、导体的重量 W = S * ρ* L 其中W——导体重量(kg) ρ——材料密度,铜,铝 L——导体的长度(km) 3、绝缘外径 D = d + 2*t (mm) 其中D——绝缘外径 (mm) d——导体外径 (mm) t——绝缘厚度 (mm) 4、绝缘层截面积 S1 = (D2–d2)*π/4

或S1= π*(d+t)* t 5、绝缘层的重量 W1 = S1* ρ* L 其中W1——重量(kg) ρ——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 L——线芯的长度(km) 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截~ = (D2 -D2k1—— 6、绞合外径 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 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 2+8的结构:D0 = 4 * d 3+9的结构:D0 = * d 4+10的结构:D0 = * d 5+11的结构:D0 = * d

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 D = D0 + 2 * n * d 其中n——绞合层数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 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T

电线电缆重量计算

电线电缆重量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电缆价格计算方法.docx

电线成本计算方法 铜电线的成本包括三个部分。 1.铜材的成本 2. PVC(外边料皮)的成本 3.人工的成本 成本的计算方法 铜的成本: 铜重量*铜价格=铜成本 铜的重量=铜的密度(0.0089)*铜丝的体积 铜丝的体积=面积*高度 面积=3.14*半径的平方 以BV2。5平方的铜线为例,如下图 用千分尺,可量出铜丝的直径,如下图是国标的线,直径是1。772,国标是1。78

那半径就是1。772 / 2=0。886 那面积就=3.14*0.886*0.886 =2.46 这个值指的就是平方毫米。之所以BV2.5平方电线。指的就是这个铜丝的截面积是2.5平 方毫米。 得出了2。46平方,假如这盘电线的长度是100米。那么这盘电线中间铜丝的重量就是 2.46*100*0.0089(重量=面积*长度*密度)=2.1894公斤的铜 2.189*今日铜价(55.7)=122元 122元就是铜的原材料成本 PVC外面材料的成本 在没有样品时,这个细算很麻烦,不过正常情况下那这盘BV2.5所使用的料皮就是8元。 如果有样品,那直接称整盘电线的重量,减去铜的重量,就是PVC的重量了。 PVC的价格按照8元一公斤左右来计算。 也可以剪下1小段,如1厘米的外皮在天平上称重后来计算出100米PVC料的总重量。 人工成本 生产2.5平方的需要2元的人工电费。 那么这盘电线生产出来的总成本就是122+8+2=132元。 加上点润就是卖价了。 还有一种电缆的计算方法如下: 这是电缆厂的一位工程师曝光的电线电缆生产制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包括电线电缆成本核算标准,电线电缆成本核算工式,电线电缆材料用量核算工式,电线电缆工 时核算工式等信息。电线电缆的日常报价都是按以下工式核算成本再加上合适的利润来对外报价。本资料由金山综合社区综合网络信息为您整理发布。 先看各个电线电缆线材成本核算标准 单价(元/Km)=人工成本+原料成本+水电成本+设备折旧成本+包装成本

电力电缆价格计算公式定理

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一,名称及标识: 1.VV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2.YJV是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3.BV电线正确的名称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4.BVR电线中文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护套电线. 电线结构:导体+绝缘体 . 字母B代表布电线,电压:300/500V. 字母V代表PVC聚氯乙烯,也就是塑料绝缘层. 字母R代表软的意思,要做到软,就是增加导体根数,减少每根线的直径. 结构:导体为铜丝,平均每根铜丝直径小于一毫米. 常用的国标Bvr线型号从1平方到240平方不等. 用途:适用于交流电压450/750V及以下动力装置、日用电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的电缆电线(如配电箱等). 二,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

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 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固定费用根据各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工资、管理工资、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房租费、运输费用 电力电缆YJV-1KV 3*95+1*70表示:意思就是3根95平方毫米加上一根70平方毫米的电缆压在一条线里面 国标电线电缆的单丝 : BV电线 1平方用丝1.14 1.5平方用丝1.38 2.5平方用丝1.78 4平方用丝2.25 6平方用丝2.76 10平方用丝1.34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 电线电缆是料重工轻的产品,其材料用量对成本有很大影响。依据电线电缆结构进行材料定额(净重)计算,是工艺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也是电线电缆报价的基础。 电线电缆的定额计算,在王春江编著的《电线电缆手册(第1册)》中的“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一章中已作了阐述,由于缺乏相关参数和推导,很多读者在理解和应用中感到困难。本文试图对电线电缆定额计算进行归纳整理、举例说明和详细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本篇先整理出材料定额计算的常用公式并举例计算,后面各篇再针对其中问题逐一剖析。 1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常用公式 1.1 圆形导体单位长度重量 24 n m W d n K N K πρη=******* ① 式中: W ——导体单位长度重量,kg/km ; d ——单线直径,mm ; n ——单线根数; ρ——导体密度,g/cm 3 ; n K ——导体单线平均绞入系数; N ——绝缘线芯根数; 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 η——紧压系数。 1.2 圆形护层(包括绝缘、护套、屏蔽层等)单位长度重量 1. 2.1 实体护层 0*()****m W D t t N K πρ=+ ② 1.2.2 绕包护层

0)** 1*(nt nt k W D ρ π+±= ③ 1.2.3 编织护层 2 0**(2)***2 W d D d p πλρ= + ④ ②~④式中:W ——护层单位长度重量,kg/km ; 0D ——护层前外径,mm ; t ——护层厚度,mm ; ρ——护层密度,g/cm 3 ; N ——护层线芯根数; m K ——护层线芯绞入系数; n ——绕包层数; k ——重叠率或间隙率; d ——编织丝直径,mm ; p ——编织层单向覆盖率; λ——编织交叉系数。 1.3 圆形成缆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 22 ***)***44 (f c m D N D K W ππ ρτ-= ⑤ 式中: W ——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 ; f D ——成缆外径,mm ; c D ——绝缘线芯外径,mm ; N ——绝缘线芯根数; ρ——填充料密度,g/cm 3 ;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 铜电线的成本包括三个部分。 1.铜材的成本 2.PVC(外边料皮)的成本 3.人工的成本 成本的计算方法 铜的成本: 铜重量*铜价格=铜成本 铜的重量=铜的密度(0.0089)*铜丝的体积 铜丝的体积=面积*高度 面积=3.14*半径的平方以BV2。5平方的铜线为例,用千分尺,可量出铜丝的直径,如半径就是1.772 / 2=0.886那面积就=3.14*0.886*0.886 =2.46这个值指的就是平方毫米。之所以BV2.5平方电线。指的就是这个铜丝的截面积是2.5平方毫米。得出了2.46平方,假如这盘电线的长度是100米。那么这盘电线中间铜丝的重量就是2.46*100*0.0089(重量=面积*长度*密度)=2.1894公斤的铜,2.189*今日铜价(73)=159.8元 159.8元就是铜的原材料成本 PVC外面材料的成本 这个细算很麻烦,不过正常情况下,可以用下列方式: 8 10 15 10 14 18

即在国标的情况下,料皮用的少,8元2.5 10元4平方,15元6平方 但在非标的情况下,料皮用的多,10元2.5平方,14元4平方18元6平方那这盘BV2.5所使用的料皮就是8元。 人工成本 生产2平方的约需要2元的人工电费。 那么这盘电线生产出来的总成本就是159.8+8+2=169.8元。 加上点润就是卖价了。 电缆成本计算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 。导体用量:(Kg/Km)=d A 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二条数K1 =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 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 )=(DA2 - dA2 )*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 量:(Kg/Km )= ( D1A2 - DA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 量:(Kg/Km )= DA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Kg/Km )= dA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Kg/Km )= dA2 * 0.7854 * T * N * G / cos 0 0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 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 LDPE-0.92 ; HDPE-0.96 ; PEF (发泡)-0.65; FRPE-1.7 ; 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 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 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 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 ) 重量二截面积址比重S我面积(mm2) 1. 铜线W=9S W= 重量(kg) 2. 铝线W=3S d=线径(mm) 3. 铁丝W=8S 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 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 1. 铜线W=6.98d2?7d2 2. 铝线W=2.12d2?2d2 3. 铁丝W=6.12d2?6d2 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 S=0.785d2 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 负荷距二功率X长度

电力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 交流电阻计算 绝缘介质损耗计算 电线电缆金属套和屏蔽的损耗计算 铠装损耗计算 热阻计算 载流量计算 ?电线电缆允许短路电流计算 ?电线电缆短时过负荷电缆载流量计算?电力电缆相序阻抗计算 ?电线电缆导体和金属屏蔽热稳定计算

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 一、交流电阻计算 1. 集肤和邻近效应对应的Ks 和Kp 系数的经验值: 导体不干澡浸渍: 0.1=s k 0.1=p k 导体干燥浸渍: 0.1=s k 8.0=p k 2. 工作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 )]20(1[200-+?='θαR R 0R —20oC 时导体直流电阻 OHM/M 20α—20oC 时导体电阻温度系数 3. 集肤效应系数: 1.一般情况: s S R f X κπ72108-?' = 4 4 8.0192s s s X X Y += 2. 穿钢管时: s S R f X κπ72108-?' = 5.18.01924 4 ?+=s s s X X Y f —电源频率Hz 4. 邻近效应系数: a. 二芯或二根单芯电缆邻近效应因数: p p R f X κπ72108-?' = 一般情况: 9.2)(8.01922 4 4?+=s d X X Y c p p

穿钢管时: 5.19.2)(8.01922 4 4??+=s d X X Y c p p p 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 b. 三芯或三根单芯电缆邻近效应因数: p p R f X κπ72108-?' = (1) 圆形导体电缆 一般情况: ]27 .08.019218.1)(312.0[)(8.0192442 24 4 +++?+=p p c c p p p X X s d s d X X Y 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 穿钢管时: 5.1]27 .08.019218.1)(312.0[)(8.0192442 24 4 ?+++?+=p p c c p p p X X s d s d X X Y 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 (2) 成型导体电缆 一般情况: ]}27 .08.019218.1)(312.0[)(8.0192{3244 2 24 4++++?++=p p x X x X p p p X X t d d t d d X X Y 穿钢管时: 5.1]}27 .08.019218.1)(312.0[)(8.0192{3244 2 24 4?++++?++=p p x X x X p p p X X t d d t d d X X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