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施工流程及工艺

输电线路施工流程及工艺
输电线路施工流程及工艺

输电线路土石方施工

一、接地工艺流程

1.施工流程:

2.操作要领

2.1施工准备

检查测量仪器、量具,保证完好,且在检测有效期内。

准备复测用桩、相关设计图纸。

2.2 复测定位

每个施工段测量时,测量范围必须延长至相邻施工段内邻近一基塔位。

每基直线塔在塔位前后 20~30m 处各打一个副桩;每基转角塔分别在塔位前后方向 20~ 30m 处各打一个副桩。

少数塔位不通视可使用GPS 复测、定位线路。

一个耐张直线段全部复测完毕并交出转角桩无误后,方可进行分坑。线路复测完毕后,及时填写《复测记录表》。

复测时注意塔位地形是否便于基础施工及有无影响立塔或架线的电力线、房屋、水塘、沟坎、道路等。

2.3平基

1)塔位基准标高以塔位中心桩标高为准,中心桩在位于山体、梯田的塔位,施工基面应以外侧边坡稳定点作为塔位基准标高。进行基面降方时,应把原中心桩高程引出降基范围外。

2)施工基面平整后,下坡侧的土应略低于内侧,以避免雨水对基面的冲刷。及时清理塔位上方浮石、悬石。

3)对位于山体冲沟或容易形成汇水的塔位,应及时联系,根据现场实际地形确定排水沟或截水沟。

2.4 分坑

分坑时应先对前后视,校核中心桩到方向桩的距离,在合适位置钉必要的辅助桩,并妥善保存,以便施工和质量检查。

分坑后应校核基础的保护范围。

2.5基坑开挖

1)在基坑开挖前各控制桩应完整无缺,复查根开尺寸、横担方向等,确认控制尺寸正确无误。

2)土石方开挖需按规定的放坡系数进行放坡,坑口边缘 1m 以内不准堆放松土、材料和工具等,并做好防坍塌及防滑措施。影响到作业人员施工活动范围内安全的危石、危树、大面积松土等危险物要提前清除。

3)基坑开挖完成后,应用仪器多点操平坑底,测量坑深。

2.6.接地沟开挖

接地沟开挖的长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有负误差,沟中影响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杂物应清除。在山坡上挖接地沟时应沿等高线开挖,两接地沟间的

平行距离不应小于 5m。画出敷设简图,标注尺寸。

2.7.基坑回填

基础拆模后,必须经监理检查,认可后立即进行回填,回填时应清除坑内杂物,并不得在边坡范围内取土,回填时要对称均匀回填。

泥水坑应先排除坑内积水然后回填夯实。

对岩石基坑应以碎石掺土回填,碎石与土的比例为 3:1,并分层夯实。回填土时每回填 300mm 厚度夯实一次。

为补偿沉降应加防沉层 300~500mm,且回填土应在开挖坑口上,基础间原状土上不应有回填土。四个坑口上的防沉土台应平整等高。

回填土表面应平整,防沉层完整美观。后期沉降后,要做好二次回填,平整基面。

基础防沉层示例1

基础防沉层示例2

分层夯实示例

2.8接地沟回填

接地沟回填宜选取未掺有石块及其他杂物的好土,回填时应捣碎、弄细,回填后夯实。

埋设前应先清除接地线上铁锈等附着物。

接地沟上应预留 300mm 高的防沉层。高低腿基础接地线埋设后,应在接地

沟上用块石砌筑护坡。

3.见证点及停工检查点

3.1见证点

路径复测:转角桩度数、档距、被跨越物高程、塔位高程、地形凸起点高程、直线桩偏移、地形凸起点、风偏危险点与邻近塔位距离

现浇铁塔基础分坑:普通坑中心根开及对角线尺寸、基础坑底板尺寸

岩石、掏挖式基础分坑:普通坑中心根开及对角线尺寸、基础坑底板尺寸 风偏及对地开方:施工基面高程、需要开方平基面的塔位边坡净距、风偏及对地净距。

3.2停工检查点

待检点基础坑深

岩石、掏挖式基础坑深、基础孔径

4.工艺质量要求及标准

4.1线路复测允许误差

线路复测允许误差范围参考下表;

项目 允许误差

顺线路方向两相邻塔位桩水平距离 ≤1%设计档距

以方向桩为准塔位桩中心横线路偏移 ≤50mm

转角度数的误差值 ≤1′30″

4.2坡度及操作裕度

按设计配置的基础底板尺寸和坑深,考虑不同土质的边坡和操作裕度,对基坑进行地面放样,坑口尺寸=基础垫层尺寸+(坑深×坡度+单侧坑底增加工作宽度)×2。坡度及单侧坑底增加工作宽度参考下表。

土壤分类 砾土砂土淤泥土砂质粘土粘土黄土 坚土 坡度 0.75:1 0.5:1 0.3:1 0.15:1 坑底增加工作宽0.5 0.4 0.3 0.3

4.3基坑开挖

基础坑深允许误差为+80mm,-0mm,在允许范围内按同基最深一坑为准操平,若偏差大于 80mm,超过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

坑底尺寸按下式确定:坑底尺寸=基础垫层尺寸+23单侧坑底增加工作宽度(200mm~300mm)。

5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塔位的降基量,减少植被的破坏。

2)对位于斜坡的塔位,严禁将弃土置于塔位下坡方向。

3)基坑开挖过程中遇有坟墓、暗滨、回填土、水塘以及地质与设计不符等情况,应及时报项目部工程科进行处理,不得擅自增减基础的有效深度。

4)回填后的余土要妥善处理,不允许就地倾倒。

5)施工时应尽量减少环境的破坏,严禁肆意或故意人为破坏植被。现场临时设置的土坎、水沟等必须按原地形地貌进行填理、夯实,使其恢复原貌。

6)对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的塔位,沿基坑四周布设集水坑并及时排水。

7)软地基基坑挖好后应及时浇制,否则应留 200mm 以上的土层不挖,待施工前开挖。

8)掏挖基础基坑挖好后应及时浇制混凝土,若不能及时浇制,应在坑口覆盖雨布,以防基坑渗水、风化,影响基础的稳定;并在坑口做出明显标志,防止人员掉入基坑。

输电线路现浇基础施工

一、接地工艺流程

1.施工流程:

2.操作要领

2.1钢筋制作 1)绑扎前应核对钢筋的品种、规格、尺寸和数量,钢筋不得以小代大。

2)钢筋要求按图均距布置,扎筋要求主筋与箍筋相切且扎筋受力较牢。

3)底板钢筋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加以控制。垫块应事先预制,垫块在垫层

内应均匀分散布置。

钢筋绑扎示例1 钢筋制作支模板浇筑养护

拆模板

钢筋绑扎示例3

钢筋绑扎示例4

2.2 模板安装

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使用前,对模板表面粘结物需清除干净,涂上脱模剂。支模应符合基础设计尺寸的规定,严格控制断面尺寸,组合时模板的接缝应紧密。

模板的安装应使用夹具做好加固与支撑。严禁使用变形、强度低的模板。

地脚螺栓应安装牢固,尺寸校核准确,安装前应除去浮锈。插入式角钢应有调节固定装置,不落地的插入式角钢应有防止角钢下沉措施。

钢筋须控制保护层厚度。

模板安装示例

2.3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每班日或每条腿应检查两次及以上坍落度。

坍落度试验示例

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特殊地形采用“三干四湿”人工搅拌。

浇灌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超过 2m 时利用滑槽下料,下料时注意防止冲击模板、地脚螺栓、插入式角钢等。

混凝土振捣一律采用机械振捣,振捣器不应直接碰振钢筋、模板、插入角钢等。立柱上部 1 小时后进行二次振捣,清除插入角钢或地脚螺栓上的砂浆。

混凝土在浇灌与振捣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位置及插入角钢、地脚螺栓位置、大小根开、出土高度等。如有位移,应及时纠正。

2.4试块制作

试块应在现场从浇筑中的混凝土取样制作, 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基本相同。试块制作数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角、耐张、终端、换位塔及直线转角塔基础每基应取一组。

2)一般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队每 5 基或不

3)满 5 基应取一组,单基或连续浇筑混凝土量超过 100m3 时亦应取一组。

4)按大跨越设计的直线塔基础及接线基础,每腿应取一组,但当基础混凝土量不超过同工程中大转角或终端塔基础时,则应每基取一组。

5)当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

2.5养护拆模

1)自基础浇制完毕后 12 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和干燥有风时,应在 3 小时内进行浇水养护,基础外露部分要加遮盖物(湿草袋、湿麻袋片),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

2)浇水养护时间应大于 5 昼夜,在炎热、干燥地区应加长浇水养护时间。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夯实。对外露部分仍应加覆盖物,继续养护。

3)拆模时严禁碰撞插入角钢或地脚螺栓,防止松动。插入角钢或地脚螺栓露出部分应将其表面的砂浆等清理干净。

4)室外平均气温连续 5 天低于 5℃时,按冬期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和养护。

3.见证点及停工待检点

3.1见证点

现浇铁塔基础:地脚螺栓、插入角钢及钢筋规格、数量、水泥、外加剂、砂、石、水、混凝土强度、基础顶面或主角钢操平印记间高差;

岩石、掏挖基础:地脚螺栓(锚杆)及钢筋规格、数量、水泥、外加剂、砂、石、水、土质、岩石性质、混凝土强度、基础顶面高差。

3.2停工待检点

现浇铁塔基础:底板断面尺寸、基础埋深、混凝土表面质量

岩石、掏挖基础:下口断面尺寸、基础埋深、锚杆埋深、锚杆孔径、混凝土表面质量

4.工艺质量标准及要求

4.1钢筋绑扎和焊接的质量要求

钢筋使用前应检查,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基础的焊接头应相互错开布置。钢筋焊接宜采用双面焊,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

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扎牢。钢筋绑扎后,按设计图进行复查,确保数量、位置正确, 尺寸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并立即如实记录。

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弯曲或变形现象在绑扎时应校直后方可绑扎。

4.2原材料质量要求

砂石堆放:避开雨水或积水冲刷处,堆放场地底部应铺上塑料雨布等隔离,以防混入泥土。

水泥堆放须采取防潮措施,下铺上盖。

4.3基础位移扭转

项目 允许误差

顺线路方向位移 24mm

横线路方向位移 24mm

整基基础扭转 8′

4.4基础隐蔽工程质量

项目 规定要求

混凝土强度 不小于设计值

底板断面尺寸 -0.8%

基础埋深 +80mm,-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 -5mm

4.5基础工艺及几何尺寸

项目 规定要求

混凝土表面质量 表面平整光滑,一次成型

立柱断面尺寸 -0.80%

基础根开及对角线 ±0.80%

插入角钢偏心 8mm

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柱

10mm

中心偏移

基础顶面高差 5mm

回填土 无沉陷,防沉层完整美观

4.6地脚螺栓处理

地脚螺栓必须清除砂浆后涂抹黄油包裹。

5.注意事项

模板安装要做好加固与支撑,防止局部变形、模板内凹或涨模,造成棱边不成直线。钢筋笼绑扎应均匀等距。

下料时,要多点下料。高度超过 2 米时要用滑槽,禁止抛洒。要边下料边振捣。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复核控制尺寸,并及时校正。

输电线路灌注桩基础施工

一、灌注桩基础工艺流程

1.施工流程:

二、操作要领

2.1测量定位

合理设置桩基础轴线和高程控制桩,做好记录。

2.2 埋设护筒

护筒内径须大于钻头直径100mm,埋入原状土,埋深不得小于1m,护筒顶端高出地表200mm左右,四周用粘土填密实,并应保持护筒垂直度和水平度。 2.3机械钻孔

钻机就位应整平对中,保证钻机稳固平正。 钻进时随时检查钻机平整度及稳固性,及时校正钻杆,确保不斜孔。

在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泥浆性能并作相应调整,保持泥浆黏度、浓度及胶体率符合规范要求。

2.4 清孔

清孔有正循环和反循环两种方法,应根据施工情况正确选用。 桩孔成孔后,应进行第一次清孔;钢筋笼、导管下好后,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

2.5.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钢筋笼为分节成型制作,孔口焊接。钢筋笼现场分段加工,利用钻机机架吊装(或吊车吊装),钢筋笼上设控制保护层护板。

2.6.浇筑混凝凝土

1)水下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测孔底沉碴厚度及泥浆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检测合格方能开始浇注水下砼;

2)灌浆采用导管回顶法进行灌注,导管均使用10"规格,灌浆导管使用前须经过过球和压水试验。

3)导管隔水塞采用充气球胆或水泥塞,球胆必须充分充盈导管,不能有间隙。初灌量应保证将导管埋住0.80m以上 水下灌注砼过程中,起拔导管时,应由专人测量砼面高度,并进行记录,严禁将导管提离砼面,导管埋深控制在1.5~2m。

4)水下灌注混凝土应具良好和易性,坍落度180-200mm;

三、.见证点及停工检查点

3.1见证点

灌注桩基础: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水泥、外加剂、砂、石、水、混凝土强度、桩体整体性、基础顶面高差。

3.2停工待检点

灌注桩基础:清孔、充盈系数、桩径、桩垂直度、连梁(承台)标高、混凝土表面质量。

四、工艺质量要求及标准

1)依据桩位中心确定护筒挖埋位置,其挖设直径比护筒外径大200mm左右,挖设深度为1.0m。护筒顶端高出地表200mm左右。

2)护筒固定后经现场监理人员验收签字后方可钻机就位,就位时钻头中心对准护筒中心(或定位钢筋)保证误差不大于20mm。

3)钻进时随时注意机台稳固性、立轴垂直度变化,若立轴垂直度大于5‰,及时纠正。随时抽检,抽检率应大于15%。

4)采用二次清孔法,即在钻进至设计层位深度后调整泥浆,进行第一次清孔,下入钢筋笼、导管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沉渣必须小于100mm 。

5)钢筋笼吊放位置允许偏差: 钢筋笼定位:±50mm,钢筋笼平面误差:±10mm,主筋保护层误差:±20mm 4.6 充盈系数大于1.1。

五、注意事项

1)因砂颗粒易产生沉淀,当泥浆循环停止时,应将钻头提离孔底1-2m左右,防止因沉淀过快过大而“埋钻”。

2)在钻进过程中应经常上下提升钻具,同时适当加大泥浆比重以预防产生“缩径”,若产生“缩径”应将钻头提升到“缩径”孔段,快速回转串动钻具上下反复“扫孔”。

3)在钻进过程中要检查钻机的水平稳固,尽量减小钻具升降速度,以减小对孔壁的扰动,同时在砂层中要注意控制泥浆性能,防止“坍孔”。

输电线路杆塔组立施工

一、杆塔组立工艺流程

1.施工流程:

二.、操作要领

2.1施工准备

基础必须经中间验收合格,基础混凝土强度须达到 100%,当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基础承受水平推力时,基础混凝土抗压强度允许不低于设计强度的 70%。

杆塔组立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

现场调查塔位现场的交通运输道路条件、地形和地质情况,以及塔位附近有

无影响拉线布置和立塔安全的电力线等障碍物。

对进入现场的塔材应进行清点和检验。

开工前组织施工队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对进入现场的工器具进行检验或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做好成品保护措施。

施工准备现场布置起立抱杆塔腿吊装提升抱杆吊装塔段吊装塔段

拆除抱杆

整塔

2.2 现场布置

如下现场布置平面图

▲图 座地式冲天抱杆布置平面图

▲图 悬浮外拉线抱杆布置平面图

2.3起立抱杆

抱杆采用专用螺栓连接,连接后节点弯曲、不能调直的应加垫片调直,因错孔造成无法穿孔的不得使用,连接螺栓必须穿满且紧固。

抱杆采用倒落式人字抱杆整体起立,现场也可先组立塔腿,利用塔腿起立抱杆。

2.4塔腿吊装

根据塔材重量、根开、场地条件等采用分片或单根吊装。

塔片吊点应选在两侧主材节点处,必要时须采取补强措施。

吊装时宜使用吊装带与塔材连接,接触间要用麻袋片等软物衬垫。

2.5抱杆的提升

抱杆提升前,须将已组立塔段的横隔材装齐。对个别影响作业的构件,可以先不装。

抱杆提升前,腰箍不得少于 2 道,腰箍每间隔 8-10m 装一道。

抱杆提升完毕,恢复拉线调节装置,调整拉线使抱杆竖直,打好每道腰箍。

2.6吊装塔段

吊装须设留绳控制,避免吊件与塔身相碰;吊件吊离地面后,在不碰撞已装好塔身的条件下,应尽量靠近塔身,以保持 0.5m 左右的距离为宜。

正常采用两侧平衡起吊,如单侧起吊,另一侧吊绳应用机动绞磨抽紧以代替平衡。吊片就位应先就低侧,后就高侧,人员应相互配合,服从指挥,严禁强拉就位。

▲图 座地抱杆组塔示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