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旅游业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然而,随着全球旅游业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使旅游业发展和保护环境相协调?换而言之,如何使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正是基于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挑战时应运而生的,并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游客的青睐, 其年均增长率为20%~25%[1],集中反映了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传统的旅游业同样给贵州省的旅游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一些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更好的发挥贵州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与环保事业的紧密联系, 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贵州省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促使其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为贵州省的经济建设和生态旅游实践提供参考。

一、生态旅游的科学内涵及特点

生态旅游(ecological tourism)一词最早是由墨西哥学者谢贝洛斯·拉思克瑞(Ceballas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来的,并首次将生态旅游定义为指对环境负责的、不干扰自然区域的旅游,其目的是享受自然、观赏自然和促进自然保护,通过生态旅游使旅游区域的居民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获益[2]。生态旅游在1986年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得到确认。在这之后,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以及归类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各国不少专家学者又根据本国特点,进一步发展了生态旅游的概念。比如美国学者D N B Lee[3]认为理想的生态旅游系统包括:旅游者对所游览地区具有保护意识;当地居民在发展旅游业中充分考虑环境和文化需求;采用一个有当地居民参与的长期规划战略,减少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培育一个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经济体系.澳大利亚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拉尔夫·巴克利(Ralf Buckley)[4]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叠部分。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 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5]。

虽然至今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由于研究角度与侧重点的不同,各国专家学者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但对生态旅游内涵的认识基本可概括为三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基本对象是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包括文化遗产),二是生态旅游的过程是把生态保护、环境教育作为既定前提,三是生态旅游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高度协调,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主要特点为:一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特性。二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三是生态旅游与高国民素质紧密相连,体现的是社会文明与进步。

二、贵州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民族众多的内陆喀斯特山区省份。贵州高原山地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奇山异水,构成了风韵独特的地域性喀斯特旅游单元。在全省17.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旅游资十分的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称。

(一)、独具特色的喀斯特生态旅游资源

贵州是我国最大的喀斯特省, 喀斯特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3%。发育了一套最典型、最显著的喀斯特峰丛、峰林、瀑布、峡谷、洞穴及地下河等景观,构建了以“奇山、秀水、美石、异洞“为特色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全省现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兴义马岭河峡谷、荔波樟江、赤水),其中有7个都是美学意境迥异的喀斯特景区,贵州作为喀斯特旅游资源大省是名副其实的。随处可见奇峰、异石、山泉、飞瀑、湖泊池沼、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具有喀斯特特点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贵州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赤水桫椤、雷公山、梵净山、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威宁草海、荔波茂兰和麻阳河等自然保护区),省级3个, 地市级22个,县级96个。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古生物遗迹类型有1个、地质地貌类型有1个、内陆湿地类型有8个、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有118个。我省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一是有生态系统多样性、二是类型复杂,组合多样、三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特点。贵州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品种多、价值高。

全省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蕨类植物70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4种,二级重点保护有29种,三级重点保护有41种。全省已记录的脊椎动物有921种,约占全国种数的18.3%,其中鸟类有421种,鱼类202种,兽类有132种,爬行类有103种,两栖类有63种。在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有15种,属二级重点保护的72种。此外,还有贵州省特有或稀有的物种类有19种[6]。根据有关文献说明,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居于我国第四位。

(二)、贵州优质的生态旅游气候资源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纬度较低的原因,许多地区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夏,最冷的是1月份,平均气温在3—8度之间, 而最热的是7月份,平均气温在18—26度之间。贵州的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也比较复杂,从而导致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显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差异非常普遍。这些特点使贵州不仅具有“天然大空调“的美誉,还是同一季节观赏气候垂直地带性差异的最好去处。

(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高原豪放之气。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本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的和历史条件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乡土风俗。

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400多个,集会地点1000多个;民族歌舞绚丽多姿;民族建筑特色鲜明;文物精华汇粹,古迹遍及全省;民间工艺美术精湛繁多,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工艺美术产品有蜡染、刺绣、挑花、漆器、陶器械、箫笛等。

三、贵州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贵州的自然保护事业受到省市领导、环保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对贵州建为自然保护区的各类地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 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专著和考察报告,有力地促进了贵州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截至1996年底,贵州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共29个, 总面积289690(ha),占全省土地总面116%(表1)[7]。

表1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名录

截止1996年底统计,全省2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9690ha,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16%,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个、地市级3个、县级20个。就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分析,其中既是保护区,又已辟出一定旅游区向游人开放的就有5处,它们是茂兰喀斯特森林、威宁草海、金沙沟桫椤保护区、梵净山和雷公山等。它们约占我省已建保护区的17%。此外,贵州省经国务院批准的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无论是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的规定,还是通常的理解,它们就是国家公园,也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该受到特别保护。因此可以说,贵州的生态旅游已经起步,关键的问题是要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管理。

四、贵州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贵州已经提出构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省的口号,而且正按照“完善西线、开发东线、规划南线、突破北线”的思路,重点建设东部的苗、侗民族风情旅游线。同时,完善西线的黄果树、龙宫精品旅游线的软硬件设施;南线则重点培育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探秘游及水族、瑶族风情点;北线开辟遵义名城名酒及赤水桫椤生态游等项目;此外,东北线的梵净山及西北线的草海也属开发之列。尽管如此,贵州生态旅游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投资环境差。交通滞后是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这也造成一些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量大,旅游投入大于发达地区,门槛人口数量高,同时由于不具备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环境容量相对较小,旅游开发对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

二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旅游业者、游客和旅游地所在社区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无法确保部分旅游收入用于环境保护,无法保障社区群众的合法权益,更不能保障游客能够获得充分的环境教育。

三是缺乏规划,盲目建设问题突出。旅游景区、景点遍布全省,各地要求抢抓机遇尽快开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顾条件,不管规划,一哄而起,投放大量资金开发得不到市场认可的项目,既造成浪费,又破坏生态环境。

四是旅游业者急功近利,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部分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明显的误解,将发展生态旅游简单地看作是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开发中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五是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全民素质相对较低等一些问题。

贵州省旅游新条例

贵州省旅游新条例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下文是贵州省旅游条例,欢迎阅读! 贵州省旅游条例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旅游促进、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经营与权益保护、旅游安全与保险,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发展旅游业应当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突出多彩贵州山地公园特色,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推进全域旅游,坚持与多元文化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进程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发展旅游业应当为创业就业、脱贫致富、改善民生服务;鼓励逐步通过减免门票、免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组织协调、行业指导、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旅游业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旅游促进 第五条推进旅游业与建设、交通、文化、商务、体育、农业、林业、水利、地质、工业、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气象等相

关产业和行业融合联动发展,促进旅游大数据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和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 第六条省、市州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旅游发展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 拓展和创新旅游企业投资融资渠道,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积极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推进旅游项目产权与经营权交易平台的建设。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旅游规划,合理预留旅游建设用地指标。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的旅游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内优先解决。 鼓励依法利用废弃矿山和工厂闲置土地、石漠化土地、农村荒地建设旅游项目。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重要旅游城镇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的供水、排水、供电、电信、邮政、环保、环卫、林业绿化、消防、水利等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设施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重要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应当逐步提供免费安全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 重要旅游城镇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的区域开发、市政设施、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兼顾景观效果、旅游功能和相关旅游设施建设。 重要旅游城镇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由省级旅游发展规划确定。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优先安排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建设项目,完善旅游公共交通停车场(站)、旅游标识、防护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为散客和自备车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交通体系。 公共客运相关规划的制定,应当听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浅析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浅析 【摘要】贵州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业发展起步晚,速度缓慢,没有成为经济收入的支撑产业。但三都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水族文化的唯一性和垄断性具有打造世界级精品的潜在优势。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三都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及存在问题,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贵州三都旅游业发展浅析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口的一半以上集中分布于三都水族自治县。长期以来,三都由于诸多原因,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当今,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正在迅猛掘起和快速发展,加之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简称“两高”)正在修建并过境三都,给三都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有力带动三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一、三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水族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具有打造世界级精品的潜在优势 三都具有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较高,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自然景观方面,有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有石破天惊的产蛋崖、闻歌起舞的风流草、左冷右热的冷暖洞、鬼斧神工的仙人桥、黑夜生辉的月亮树、预报天机的晴雨石等景点。 水族被称为“远古走来的贵族”,三都被誉为“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水族有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族文字(水书),世界历时最长的年节——端节,“东方情人节”——卯节,水族刺绣的活化石——马尾绣,以及水族歌舞、建筑、习俗、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民风民俗,都风格独特,极具观赏、体验和审美价值。2006年,水族端节、水书、马尾绣一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他人文景观方面,有都江古城垣、万人冢、羊福崖墓群、烂土土司遗址、九阡石板寨抗日遗址、潘新简起义遗址、乜富架的抗清斗争遗址等等。 三都独特的水族文化,其唯一性将可以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其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完好,能够开发成为具有多种体验功能的旅游地。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贵阳六中 2012年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科:地理 课题名称:旅游 学籍号: 141011060476 班级:高二(3)班 姓名:覃羽健 指导老师:张莉 贵阳六中教科处制表

摘要 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是符合贵州发展现状的支柱型产业,从总体上看,目前贵州省的旅游业还处于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起步期,由于受观念资金市场和人才多个瓶颈的约束,景区开发与管理观念落后,基础条件与市场推广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内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十八大会议上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告,这些趋势都为我省发展旅游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氛围与发展机遇。本文着眼于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提出建议,因地制宜,促进发展 关键词: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十字路口”。贵州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知名旅游景点较多,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贵州省的旅游业还处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起步期,由于受观念、资金、市场和人才多个瓶颈的约束,景区开发与管理理念相当落后,基础条件和市场推广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不过也不乏优秀的发展成绩:2011年,贵州省旅游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元,同比增长34.7%;接待旅游总人数1.7亿人次,同比增长31.8%。所以,要实现贵州省旅游业大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必须进行深度的“开发、开放”,尤其要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加大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联盟力度,引入外来资本,全面提升旅游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关于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摘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的独特 资源 (一)自然环境独特,风光神奇秀美 独特的岩溶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自然特征,发育了地表的石沟、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天生桥、岩洞湖、瀑布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无数地上地下贯通、动静结合的自然奇观,中国最壮观的峰林、最大的瀑布、最长的溶洞、最大的洞厅、最深的竖井造就了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具有“五多”的特点: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高大雄伟、森林苍翠的生态名山梵净山、雷公山,磅礴低吟恬静祥和的壮观峰林等。2、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全省有大小瀑布和峡谷景观1000多处,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群等。3、洞穴型多、数量大、洞景美。喀斯特地貌的最完美表现就是溶洞,全省长度大于2000米的洞河就有1000多条,织金洞以其洞体规模宏大、景观壮丽辉煌,被称为“梦幻织金洞”,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美学价值。 4、森林美景多。山多林茂,森林物种丰富,类型多样,既有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又有近热带季雨林景观;既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又有亚高山针叶林景观;既有喀斯特原始森林景观,又有中亚热带次生林景观;既有繁花似锦的杜鹃林景观,又有竹海森林景观。5、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威宁草海是中国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生态环境良好,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气候条件好,四季宜旅游 适宜的气候也是一种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尤其是吸引度假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省属于多阴雨的高原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的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在3-6之间,夏季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在22-26之间。省几乎可以常年开展旅游活动,更是开展亚高原度假旅游极具潜力的地方。 (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二、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改完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地区经济的一大支柱,乡村旅游对带动山区、郊区发展,尤其是对带动贫困地区脱贫发展来说,不可或缺。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2016年是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所有贫困人口要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从而全面同步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由此,乡村旅游的发展自然成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迫在眉睫。所以,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对贵州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这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十分有必要。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在乡村地区开展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特有的居住环境、农业生产、乡村民俗文化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休闲度假活动,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旅游,国外专家有不同的表述,比如,西班牙的乡村经济研究学者Gilbert and Tung持有这样的观点:乡村旅游在农户提供的乡村环境中进行休闲活动的旅游方。而来自世界经合组织的官方定义,则指出乡村经济是以乡村田园风光为中心和卖点的旅游形式。英国学者Bramwell and Lane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则是:乡村旅游是基于农业的包括自然旅游、生态旅游、探险、运动和健康等多层面的旅游形式。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比较晚,可搜索到的文献大都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查阅不同文献可以了解到,国内研究者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从基本内涵上来看是一致的,尽管其表述上略有不同,李立华和何景明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是:乡村旅游是这样的一种旅游活动,其地点定位在乡村地区,其旅游吸引物是人文和自然客体要别具乡村性,乡村旅游包含的发生地为乡村地区和旅游吸引物是乡村性这两者缺一不可。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都在不断的加快,乡村旅游在我国也开始步入飞速发展阶段。到了21世纪,乡村旅游则步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各地区先后建设农家乐、观光园、休闲度假村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基地,旅游景点在不断的增加,功能在不断的拓宽,分布范围日益扩大,规模也与日俱增,乡村旅游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收入带来很大福利。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占总体旅游市场的1/3。全国乡村旅游收入达到3200亿元,接待景点200万家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全国有10%以上的人口脱贫是有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的,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互渗透,相互带动,在激励乡村产业转型的同时,把乡村文化的传播、乡村生活风貌的宣传运转起来。极大地加快了乡村经济发展、优化了乡村的产业结构、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省旅游业发展 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类型相当丰富。可以在体验到大自然所孕育出神奇景色的无穷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车轮留下的点点印记,更能领略到中国红色革命的神圣精神。 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1.山形地貌 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于世的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喀斯特地貌形成许多自然溶洞群,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织金洞、龙宫和附近的九龙洞。 位于地区的梵净山,则是山体的代表。梵净山位于中国地区的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 2.碧水激流 省还有丰富的水资源,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黄果树瀑布为代表,在俊俏的高山间奔腾着,落差高达74米之多,飞泻直下,落入深谷。此外,山间河流众多,流经之处,出现各具特色的峡谷,如马岭河峡谷、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峡谷和南江大峡谷等。的峡谷有两个其他地区十分罕见的特点,一是在一些大峡谷中,有一种支流中的水以瀑布的形式跌落于干流中的壮丽奇景。如马岭河峡谷和南江峡谷等风景区。二是溶于水中的碳酸钙,在以瀑布形式下落的过程中,水

中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使碳酸钙沉积在悬崖陡壁上,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钙华”(亦称石灰华),成为马岭河和南江等峡谷中的特殊旅游景观。除却峡谷中沿岸秀丽的风景,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这些流经峡谷的河流大多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发展漂流旅游。 3.化石植被 全省最直接、最有吸引力的景观是覆盖丘陵、山脉和河谷的自然植被,深深浅浅的绿色,一派勃勃生机。地形以森林覆盖的锥形小山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配有奇异的尖锥形岩石,俗称为石林,如天星、泥凼以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茂兰:一个原始森林保护完好的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多种珍稀植物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穿过茂密的森林,来到丛山中的谷底,豁然开朗的是柔和的农田风光,蜿蜒的田埂不仅仅分布在谷底,甚至连缓坡阶梯也被分成层层梯田,随着四季的变化,春天的油菜花的金黄色慢慢转变为夏天禾苗的翠绿色,再迎来秋天丰收的橙黄色,与之前的森林植被形成鲜明对比。 在省的赤水还有仅存于世的“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外专家称为“中国的侏罗纪公园”。桫椤系当今地球上保存不多的一种冰川前期植物,被称为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在保护区、科研、观赏上具有重要价值,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桫椤作为历史的见证,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对研究古后地质节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对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对保证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具有极重要的保护及科学研究价值。 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独特性强、聚集度高、开发潜力大 贵州是我国旅游地类型最丰富、聚集度较强的地区,无论是自然旅游地、 历史名胜旅游地、城市观光旅游地,还是民族风情旅游地,都是应有尽有, 而且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也非常高,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喀斯特地貌等有些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垄断性,如黄果树瀑布、织金洞、荔波小七孔、梵净山、遵义会议旧址等都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的聚居区山水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姿,极具开发潜力。贵阳、遵义等城市更是因城市历史悠久、城市环境优美、城市形象各具特色、城市经济繁荣发展而在旅游市场上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贵州独具特色的黔味饮食文化、丰富的物产(名酒、山野特产、民族工艺品等)更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力保障。 (二)气候条件好,四季宜旅游 气候对所有户外活动都有影响,对观赏性旅游活动主要在于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而对运动性旅游活动的影响则主要是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质量。另外,适宜的气候也是一种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尤其是吸引度假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贵州省属于多阴雨的高原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如全省大部分地区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多为3—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6—-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在22—26℃之间,没有国内同纬度东部地区那样的酷热天气,因此,我们可以说,贵州省几乎可以常年开展旅游活动,更是开展亚高原度假旅游极具潜力的地方。 (三)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业大省 客观分析贵州旅游业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贵州是旅游资源的大省,但从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上来看,贵州并不是一个旅游业大省。毗邻贵州省的云南省,其旅游资源类型与贵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以“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取胜,但云南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已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资料,在旅游收入和人数等方面,云南已进入全国前十名。而有着更为广阔的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省份的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滞缓,与其资源丰富程度极不相称。在“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正在成为中西部各省共识的今天,如何将贵州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影响贵州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 ●贵州省旅游业尚未建立起自己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没有形成区域知名旅游品牌系统; ●旅游策划、旅游营销经验、水平与能力的缺乏; ●政府、景区、旅游企业的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综观周边省、市、自治区,云南、广西已经是旅游业大省,四川、重庆、湖南的旅游经济总量也要比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省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省份,但是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中国依然处于落后的地位,就算与其周边的其他省份相比,的旅游发展也是落后的,与他们有较大差距。所以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抓住发展旅游业的机会,主要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使的旅游成为全国旅游业中的亮点和热点,合理利用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的旅游优势,从而促进省的旅游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一、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一)省旅游业的优势 1、旅游资源的种类多样 省在旅游方面的资源很多,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风光,有大量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保护公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主要旅游资源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云雾山、黔灵山、石林、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荔波小七孔、威宁草海、清镇红枫湖、织金洞、万峰林等。同时这些旅游

资源也是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多彩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世世代代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白族、仡佬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各民族的文物美丽多样,民族村寨里面山清水秀,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习俗,民族服饰款式多样,民族节日热闹丰富,比如的黔东南州被称为百节之乡。民族节日有彝族七月火把节、苗族花山节、苗族龙舟节、侗族的赶歌节、回族的开斋节等。这些都是最古老质朴、纯洁美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2、温暖舒适的气候特征 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由于纬度较低,许多地区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是一个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观光的地方,春季游客可以来赏花,比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夏季游客可以来避暑,比如凉都六盘水;秋季游客可以来探险考察,比如高原明珠威宁草海;冬季游客可以来旅游过年参观少数民族的过年活动,比如西江千户苗寨等。 3、广泛分布的水资源 省的水资源众多,省河流和瀑布分布广泛,比如

贵州省100重点旅游区

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 01 贵阳市 02 贵阳市综合体 03 贵阳市蓬莱仙界?休闲农业旅游区 04 贵阳市南明河城市流域休闲度假带 05 贵阳市中铁十二滩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 06 贵阳市南江国际生态城 07 贵阳泰勒国际艺术中心 08 贵阳市溪高原明珠综合旅游度假区 09 贵阳市息烽露营度假基地 10 遵义市长江半岛开发招商项目 11 遵义市中国(赤水)国际户外山地运动训练基地招商项目 12 遵义中国长征文化博览园招商项目 13 遵义市茅台国酒文化旅游招商项目 14 遵义市湄潭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遵义市黄莲山地旅游度假区 16 遵义市娄山关生态文化旅游区 17 遵义市生态文化旅游区 18 遵义市大沙河仡佬文化生态旅游度假景区 19 遵义市遵义县苟坝红色创新区项目 20 遵义市遵义县“红色乌江”旅游景区 21 遵义市飞龙湖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区招商项目 22 遵义市凤冈县茶海之心旅游区 23 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区 24 遵义市汇川区海龙囤地域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25 遵义市中国仡佬园 25 遵义市中国仡佬园 26 遵义市土城古镇二期房屋立面修缮 27 遵义市习水土城古镇新区开发 28 遵义市四渡赤水演艺中心

29 遵义市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游客接待中心 30 六盘水市中国凉都国际休闲城 31 六盘水市野玉海国际旅游度假区 32 六盘水市牂牁江湖滨旅游度假区 33 六盘水市盘县妥乐古银杏景区 34 六盘水市钟山区 35 六盘水市盘县坡上草原风景区 36 六盘水市陇脚月亮河布依风情景区 37 + 安顺市黄果树—龙宫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38 安顺市大屯堡文化旅游 39 安顺市坝陵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40 安顺市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41 安顺市环夜郎湖休闲度假旅游区 42 安顺市紫云格凸河文化体育旅游渡假区 43 安顺市镇宁县黄龙湖国际休闲度假带

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贵州省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贵州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已经具备雄厚的资源优势[1,2]。它现在正面临着六大机遇:第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第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所带来的机遇;第三,新经济浪潮带来的机遇;第四,借鉴东部地区的经营管理经验的机遇;第五,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第六,假日经济的机遇等。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观念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与机制、品牌创建与景区建设、旅游促销和区域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后发展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战略定位 1.1 实施“科教兴省”、“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带动”三大战略 这是贵州人民的明智选择。这三大战略中,“科教兴省”是根本,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治穷先治愚”,大力提高贵州人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贵州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可持续发展”是目标,贵州是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带,发展旅游产业等,必须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和发展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放带动”是手段,通过全方位改革开放,创新机制与体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借鉴外地的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实现贵州社会经济文化的腾飞。 1.2 后发制人 中共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无疑对贵州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但如

果只依靠自然资源的优势,走传统的资源导向型的经济道路,势必重蹈高投入、低产出,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恶性循环,继续处于落后的传统经济境地。因此,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省旅游业要以知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人类文明社会中的历史定位,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实施以人才为本的旅游科技创新战略,以更新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为本的旅游开放带动战略,以资源、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跃式大发展。 后发展地区,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敢为天下先”,创造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只有通过创新体制与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才能有效地解决资金与人才等问题。想当年,深圳特区、海南省成立之时,吸引了多少人才,形成迁移大潮,势如“孔雀东南飞”,不就是因为人们看中了其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吗?再如浙江省的温州、义乌、永康等地的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也就是因为其具有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吗?因此,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创造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对于后发展地区的贵州省来说,尤其重要。要实现后发展地区的后发制人,就必须与东部地区广泛合作,借鉴其改革开放的经验,应用其已经取得的成果,吸取其失败的教训,最大限度地减少“摸石头过河”消耗的成本和时间,实现后来居上。我们承认,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教育。但后发展地区经济条件不优越,不可能投入很多资金来发展教育,更何况今天的教育投入,不可能马上转变为区域的经济产出,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这也正是落后地区为何教育投入严重滞后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固然重要,但对于社会经济后发展地区来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的话,培养的人才大量流失,后发展地区要后发制人,就是一句空话。

2019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中央确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加快湖北的改革和发展5月30日至6月7日省政府咨询委员会派出调研组赴贵州省考察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组织了旅游局、扶贫办、民族宗教委员会、党史办等部门召开的座谈会介绍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旅游业发展 的主要经验及发展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贵州省按照《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通知》中提出的“发展特色旅游业”的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加以大力扶持和发展培育成支柱产业成为新的 经济增长点”的目标积极推进贵州省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近五年来全省旅游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3.1万人次外汇收入8020.27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480.21万人次同比增长31.88%国内旅游收入16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8%旅游总收入167.75亿元同比增长43.54%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年出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标志着贵州省旅游业进入了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贵州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旅游业富民强省、保护自然生态和民族民间文化、推动改革开放等功能和产业联动效应使旅游业的发展与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强化旅游产品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素质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使贵州旅游业形成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发展之路二是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2000年至年国家和贵州省各相关部门对旅游业投入共计4.03亿元其中旅游国债资金达3.25亿元投资总额超过了1980年至1999年贵州省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总和极大地改善了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省委、省政府在财政比较紧张困难的情况下决定从年起每年拨出专款1200万元建立贵州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把对旅游业的投入纳入到财政预算中(从年起增加到2000万元)这对进一步完善贵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高等级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公路主干线通往重点旅游区的道路条件显著改善几个旅游支线机场相继通航和开工四是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由国际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编制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获得了贵州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批准地、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和支线机场旅游线路规划及长征文化、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编制(修编)工作已相继完成或启动五是旅游精品战略全面实施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多民族特色文化体验旅游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省首批三个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建设进展顺利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成效

后发展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后发展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后发展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后发展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2007-04-02 企业管理论文 张跃西张跃西(1964~),男,副教授。金华大学经贸学院旅游系,浙江金华321007贵州省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贵州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已经具备雄厚的资源优势[1,2]。它现在正面临着六大机遇:第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第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所带来的机遇;第三,新经济浪潮带来的机遇;第四,借鉴东部地区的经营管理经验的机遇;第五,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第六,假日经济的机遇等。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观念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与机制、品牌创建与景区建设、旅游促销和区域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后发展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战略定位1.1实施“科教兴省”、“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带动”三大战略这是贵州人民的明智选择。这三大战略中,“科教兴省”是根本,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治穷先治愚”,大力提高贵州人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贵州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可持续发展”是目标,贵州是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带,发展旅游产业等,必须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和发展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放带动”是手段,通过全方位改革开放,创新机制与体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借鉴外地的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实现贵州社会经济文化的腾飞。1.2后发制人中共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无疑对贵州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但如果只依靠自然资源的优势,走传统的资源导向型的经济道路,势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贵州省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省份,但是旅游业的 发展水平在中国依然处于落后的地位,就算与其周边的 其他省份相比,贵州的旅游发展也是落后的,与他们有 较大差距。所以贵州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抓住发展旅游业的机会,主要解决旅游业发展中中的亮点 出现的问题,使贵州的旅游成为全国旅游业和热点,合 理利用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 源相结合的旅游优势,从而促进贵州省的旅游健康发展 和经济持续增长。 一、贵州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省旅游业的优势 1、旅游资源的种类多样贵州省在旅游方面的资源很多,贵州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风光,有大量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保护公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主要旅游资源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云雾山、黔灵山、石林、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荔波小七孔、威宁草海、清镇红枫湖、织金洞、兴义万峰林等。同

时这些旅游资源也是贵州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多彩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贵州世世代代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白族、仡佬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各民族的文物美丽多样,民族村寨里面山清水秀,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习俗,民族服饰款式多样,民族节日热闹丰富,比如贵州的黔东南州被称为百节之乡。民族节日有彝族七月火把节、苗族花山节、苗族龙舟节、侗族的赶歌节、回族的开斋节等。这些都是贵州最古老质朴宝。 2、温暖舒 、纯洁美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 适的气候特征贵 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由于纬度较低,许多地区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贵州是一个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观光的地方,春季游客可以来贵州赏花,比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夏季游客可以来贵州避暑,比如凉都六盘水;秋季游客可以来贵州探险考察,比如高原明珠威宁草海;冬季游客可以来贵州旅游过年参观少数民族的过年活动,比如西江千户苗寨等。 3、广泛分布的水资源

贵州旅游资源特色

一、自然生态的奇特性 贵州山川秀丽,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高品味景观,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贵州成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在世界目前已开发的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占了10种,其数量、类型之多,为全国罕见。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二、多种民族文化的原生性 贵州是古代氐羌、苗瑶、百越、百濮四大族系的族群交汇处,也是汉族移民较多的地方。目前贵州省的总人口约为3900万,其中少数民族占37.8%,世居的少数民族达17个,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就有9个。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在1992年,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就把黔东南的苗族,列入了该组织在全球的18各保护圈之列;1995年,由挪威政府援助,在六枝梭嘎苗族社区设立了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其后挪威政府又帮

助贵州陆续建立了隆里、镇山、堂安三个“生态博物馆”。近年来,世界旅游组织又把贵州黔东南巴拉河流域的苗族村落和安顺屯堡文化,列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示范点。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宝地。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民族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之众和内容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三、民族历史文化的厚重性 贵州是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世居地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满、白、蒙古、羌和土家等17个。根据1990年的统计,全省总人口3239.1万人中,少数民族人口有1123.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4。7%。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368.69万人),其次是布依族(247.81万人)、侗族(140.03万人)和土家族(102.82万人)。居住在贵州的布依族、水族和仡佬族,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95%以上。各民族在贵州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其中有堪称世界奇观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如普定穿洞遗址、黔西观音洞遗址、桐梓岩灰洞遗址;有体现民族古建筑文化民族民俗建筑物,如镇远青龙洞、从江增冲鼓楼、大屯土司庄园、安顺府文庙、黄平飞云崖等。此外,各民族的服饰、礼仪、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对于进入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三)贵州旅游市场的劣势 1.交通很不方便。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贵州很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游人缺乏安全感,更谈不上舒适感和亲切感。

贵州省旅游景点推荐(1)

贵州省知名景点推荐 贵州省-省内知名景点: 1、黄果树瀑布(AAAAA级景点) 介绍: 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安顺镇宁 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白水河上, 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 外,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 也是世界上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 一。 交通: 航空:可坐飞机到贵阳再转车至安顺。贵阳火车站有“黄果树”号旅游列车,每日往返于贵阳市和安顺市。在贵阳火车站附近,有开往黄果树和安顺的客车、旅游空调客车。安顺市有开往黄果树大瀑布、龙宫以及附近景区的客车。 铁路:通过川黔、湘黔、黔桂铁路,安顺与省外各地相连,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的列车均在这里停靠。贵昆铁路贯穿安顺全境,旅游专列“黄果树”号每日往返于贵阳和安顺之间。安顺火车站位于南华路,离汽车南站近5分钟路程。公路:贵黄公路、沪昆高速公路、302国道、水黄高等级公路、关兴高等级公路可直达景区。 2、百里杜鹃(AAAAA级景点) 介绍: 位于大方与黔西两县交界处的百里杜鹃 林带,是迄今为止中国面积最大的原生 杜鹃林。普底、金坡两地的“彝族插花 节、苗族跳花坡”也在花区中心的大草 坪举行。

餐饮/住宿/购物: 黔西县内的住宿地方很多,水西宾馆、鸿雁宾馆、莲城宾馆、新宇大酒店等都可供游客下榻,标准间在80-200元之间。招待所价格在10-20元/人,客车站附近就有不少小旅馆。 当地的风味小吃有茶食、糍粑包豆腐、烙锅系列等。特色旅游产品有山石盆景、树桩盆景、根雕、蜡染、刺绣等。 交通: 从贵阳到黔西县城约120公里,行车三个半小时,车费15-20元/人,如果乘出租车的话约150元。黔西县至景区金坡乡还有27公里,每天从县城车站发有到该区的班车,中巴车费5-10元,微型车20元/辆。 3、荔波小七孔风景区(AAAAA级景点) 介绍: 小七孔景区融山、水、洞、湖、瀑 为一体,森林密布,怪石嶙峋,清 流跳跃,瀑布飞溅……巧夺天工, 浑然天成。 交通: 飞机:荔波至广州的航班于09年7月21日开通。荔波至广州的航班采取包机形式,每周二、四、日三个往返航班,单程飞行时间约为70分钟,机型为空客319,机票全价为960元。 火车:荔波县没有火车站,最近的火车站是麻尾站,其次是独山站。从麻尾和独山可乘坐中巴到达荔波县城,车程均为2小时左右。其他相近的火车站有都匀、金城江、贵阳、柳州。 汽车: 贵阳至荔波:每天直达往返5车次,贵阳发车时间分别是9:00/11:00/13:00/14:30/17:30,荔波发车时间分别是7:40/9:40/11:20/15: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