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鲁教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鲁教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鲁教版)

物理初三上下复习提纲

(山东科学版)

课本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三章光现象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七章压强

第八章浮力

第九章简单的机械、功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 m),纳米(nm)。

3、单位换算: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 m 1m=106μ m 1m=109nm1 μ 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手掌宽度I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 ,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可以用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

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估算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7、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

③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 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四、时间的测量:

1、 单位:国际单位:秒(S ) 常用单位:时(h ) 分(min )

2、 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日晷、沙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

一、 参照物

1、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 固定于 地面上的物体为

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 和静止的相对

性。

4、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 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 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 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 汽车的运动情

况。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 机械运动

1、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 最普遍的现象。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相同路程通过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

I 、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S = Vt ----

t =

t

单位: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换算:1m∕s=3.6km∕h 速度图象:见图一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 皿、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S 总

平均速度:

V =

t 总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

--------

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 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 间t 没关系

图一

t

V、V1、V2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贝U V2>V>V 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 108m∕s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

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四分十秒和三分二十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第二章《声现象》

1、定义: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例:登上月

球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需要靠无线电,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传声)(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o

常温(15C)下,钢铁(固体)中的声速约为5200m/s,液体中的声速约为1500m∕s°

空气中约340m/s, 25C时约346m/s。声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V高>V低(指温度)。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

能使原声加强。(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5、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

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音是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6、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7、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9、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10、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11、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2、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3、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 以上会干扰

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第三章《光现象》

1. 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 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传播速度也由介质决定光的传播速度:V固<V液<V气<V真空。例如:光通过镜片,镜片就是介质;光进入水里,水就是介质。

光在水中的速度:2.25 ×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0×08m∕s ,光在冰中的速度:2.3 ×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

3.0 ×08m∕s ,(真空是2.998 ×08m∕s ,空气中是2.99 ×08m∕s)光在酒精中的速度:2.2 ×08m∕s

3.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练习:☆为什么在

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4.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5.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6. 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7、光的反射作用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F)。

3. 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 测焦距:

(1) 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2) 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

(3) 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中心到光点的距离即为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镜

1. 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暗箱中的胶卷相当于光屏.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它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投影仪

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当物距稍大于焦距时,它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当被观察的物体在其焦距以内时,它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3. 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何异同:不同点:平面镜是通过光的反射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是通过光的折射成放大的虚像。

相同点:都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都不能用光屏来承接。而且都是正立的。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 2f ,f < v <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 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 = 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 2f是实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三物理必考知识点和易错点+思维导图

初三物理:上册必考知识点大全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即:1J=1N×1m=1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1J/s 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物超所值)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 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 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 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 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公式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

九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 班级:姓名: 1 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2 功率P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做功一定快公式:P=W/t 3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4 摩擦、机械自重产生额外功,有用功会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1;公式η=W有用/W总 5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公式W有用=Gh W总=Fs η=G/nF 6 提高机械效率:⑴增加物重;⑵减小摩擦;⑶减轻机械自重; 7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8 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9 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无阻力,机械能不变;有阻力,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 10 降落伞匀速下落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加(摩擦生热) 11 热值是燃料的属性,跟燃料的质量、体积、燃烧状态无关(和密度类似) 公式Q=qm 1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3 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只能说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14 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15 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热量无关公式Q=CmΔt 16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17 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图线整体向上)——如:冰、海波熔化 18 气门关闭,活塞向上:压缩冲程;气门关闭,活塞向下:做功冲程 19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公式η热机=Q有用/Q总=Fs/qm 20 热机: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1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2 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接到电源两端;会有很大的电流,烧坏电路 23 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各支路互不影响);只有一条路径的是串联(一个不工作全不工作) 24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25 电流流向法:电源正极→用电器、开关→电源负极 26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不能直接连接电源;电压表要并联,可测电源电压 27 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 28 串联:电流相等(I=I1=I2)、电压相加(U=U1+U2);并联:电流相加(I=I1+I2)、电压相等(U=U1=U2) 29 灯丝的电阻一般不变,若阻值增大是受温度影响 30 影响电阻: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一般不考虑);导体越长、越细,电阻越大 31 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一上一下,决定在下,近小远大”) 32 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大阻值处,且开关要断开 3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调节定值电阻(或灯泡)两端的电压 34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同一段导体) 35 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跟电压、电流无关,公式R =U/I只用来计算电阻 36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I (电压表测U,电流表测I) 37 求电功率:①知道U、I,用P=UI;②知道I、R,用P=I2R;③知道U、R,用P=U2/R 38 2R 2 39 有示数、 40 探究I与R5Ω换为10Ω 41 用电器是并联的;灯与开关串联;开关接火线;灯的螺旋套接零线;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42 电能表示数的最后一位是小数,公式W电= n转/n标(单位为kw?h);1度=1kw?h=3.6×106J 43 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而额定功率不变 44 “220V 100W”灯泡L1比“220V 40W”灯泡L2电阻小,L1灯丝粗(U同,用P=U2/R) 45 并联时“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要亮些,串联时要暗些 46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原因:①短路(火线和零线接触) ②过载(总功率过大) 47 电流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总是会发热公式Q=I2Rt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知识点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酸 1、电离 (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 ①HCl=H++Cl- ②H2SO4=2H++SO42- 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 二、酸的性质 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 (1)盐酸(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 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 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2)酸+金属——盐+氢气 ③Na2CO3=2Na++CO32- ④CuSO4=Cu2++SO42- 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 A、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 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 H2↑ 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H2SO4= 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B、用途:验室制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②用途:金属除锈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水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碱 (1)电离方程式: ⑤NaOH=Na++OH- ⑥Ca(OH)2=Ca2++2OH-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鲁教版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精编

鲁教版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已知: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过程中,下列表示两电表读数和消耗的电功率和分别随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阻值和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A.B. C.D. 2 . 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既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又可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图 b 是在探究 A、B 两种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时,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用图 a 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则前提是两瓶中液体的质量相等,甲乙电阻丝的电阻值不同,两瓶中煤油的初温可以不同 B.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时,电热的多少是通过比较两瓶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判断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C.若用图a装置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则前提是两烧瓶中所装液体的质量相等,甲乙电阻丝的电阻值相同

D.分析图乙可知,B液体的吸热能力比A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3 .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C.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不变 4 . 如图描述的是生活中与电有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B. C.D. 5 . 下列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接近0.2安的是 A.电饭煲B.台灯C.微波炉D.空调 6 .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二、多选题 7 . 已知小明所在班级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为1290.7kw.h,下图是该月底的电能表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19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解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

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解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解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最新初三物理知识点(鲁教版)

物理初三上下复习提纲 (山东科学版) 课本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三章光现象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七章压强 第八章浮力 第九章简单的机械、功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图 1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 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手的压力约 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 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也可以说成正比)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一般取 9.8N/kg,用 g 表示,即 g=9.8N/kg,它的含义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 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2020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需要,欢迎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重要知识点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 点汇总

专题三:知识点汇总 1.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 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表示,公式为 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的单 位是_________,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物体沿着_______且快慢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我 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变速运 动,我们常用_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4. 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靠_________传播,一切 _____、______、_______物质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 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 播,声音在______、_______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 15°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______m/s,合________km/h. 5. 声音的三个特性为: _____:指的是_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频率越快, __________; _____:指的是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振幅越大, __________; ______:指的是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不同物体,____不同. 6. 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频率,它的单位是 ______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波,____________叫次声 波,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_______. 7. 声的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列举两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 声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列举两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从物理学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叫做噪声,我们利用 _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符合为_______.0分贝是 _______________,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保证 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 不能超过___________. 9.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 千克kg m=ρ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 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Ω 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 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 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 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单位换算: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如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其中,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