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复习提纲重点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重点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重点

1、隋代有哪些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有哪些?

一是北齐北周旧臣,薛道衡《昔昔盐》、卢思道《从军行》、杨素《赠薛播州十四首》

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许善心,虞世基《出塞二首》《奉和望海诗》

杨广《春江花月夜》《悲秋》

2、初唐有哪些著名诗人?

上官仪,四杰,王绩(唐最早山水诗人),张若虚,刘希夷,陈子昂

初唐诗风:上官体唐音的构建:初唐四杰

七言律体的完成:沈宋的贡献唐诗风骨:陈子昂的兴寄

张若虚、刘希夷对宫体诗的自赎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4、七绝双璧:李白,王昌龄

5、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6、什么是旗亭画壁:王之涣、高适、王昌龄。说明唐诗可唱。

7、大历时期有哪些诗人?诗风表现在哪些方面?

继杜子余响,出现了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新乐府诗派。除此以之,大历年间,出现了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李益、卢纶的边塞诗。贞元、元和之际,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中心的作家群,李贺,刘禹锡,柳宗元.

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耿湋、崔、钱起、夏侯审

大历诗风特征:失去盛唐诗人的昂扬精神风貌,少量作品存留盛唐余韵,但大量作品表现一种寂寞孤独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渐露中唐面目。

8、中唐边塞诗代表作家?李益的七绝壮烈,慷慨伤感悲凉《夜上受降城闻笛》

9、唐代和第二次诗歌高潮是在哪个时期?

中唐唐代诗风的转变是唐代诗歌成就的另一高峰。中唐出现“韩孟诗派”“元白诗派”。

10、苦吟诗派、韩愈的险怪诗有哪些代表作?

孟郊《苦寒吟》、组诗《秋怀十五首》

韩愈险怪诗《宿龙宫滩》《龙移》《永贞行》《感春四首》

11、晚唐的隐士情怀与讽世诗风?

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的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罗隐的时世讽谕

12、现存唐代最早的一篇小说?王度《古镜记》

13、大小晏、张三中、张三影?

晏殊,晏几道

张先的词从内容来说,以伤春伤别为主,写的多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号为“张三中”。‘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风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

14、北宋最早以边塞入词的词人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范仲淹《渔家傲》

15、宋人最早提出复古主张的作家是谁?柳开(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16、小李杜:杜牧,李商隐

17、晚唐小品文代表作家与作品?

皮日休《读司马法》,

陆龟蒙《庙碑.》

罗隐《英雄之言》

18、“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是谁对谁的评价?

张炎《词源》主要指姜夔词的意境高远,襟怀淡泊,文笔潇洒。

19、吴文英词的密丽险涩特点?

吴派(密丽派),吴梦窗是继白石之后的另一位雅正派大家。善于烹炼句法,雕琢词藻,喜用丽字、实字、代字,秾丽博实,令人眩目。另外,他亦有风格疏快明朗的词作。

20、张孤雁是指谁?张炎。

苏轼《水龙吟·扬花词》,是通过咏物而言情,寄托漂泊之感的;被张炎《词源》评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的姜白石的《暗香》,是通过咏梅怀旧的,《疏影》是通过咏梅来写兴亡之感的。这都是咏物而不滞于物的。张炎自己的这首《解连环·孤雁》也是这样的咏物词。作品以孤雁失群之悲比喻作者亡国后沦落不偶的遭际。咏的是孤雁,但没有拘于孤雁,而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身世家国之感。是咏雁也是咏人。

21、吕本中所谓“学诗当识活法”的内含?

摆脱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束缚,汲取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写出充满悲壮情怀的爱国诗篇。“活法”说,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是江西诗派发展到后期新的变化。

22、晚唐有哪些作家?

杜牧、李商隐、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聂夷中

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的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温庭筠、韩偓等人的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郑谷、韦庄、罗隐等等诗人的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

23、花间派鼻祖指谁?温庭筠

24、南唐词人有哪些代表作家与作品?

西蜀词人:韦庄、温庭筠《花间集》

冯延己《谒金门》

李煜《玉楼春》《浪淘沙》

25、西蜀词坛主要有哪些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欧阳炯、李珣

26、南宋四名臣词人: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27、爱国词人有哪些人?辛弃疾、岳飞、文天祥、刘辰翁、陈亮、刘克庄

28、南宋中兴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9、姜夔词的清空特色?其咏物词代表作是哪两首?

最能代表姜夔词特色的是“清空”即情感上主要表现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

咏物词代表作:咏梅词《暗香》《疏影》等。

30、宋末有哪此主要词人?

宋末的诗派有:江西诗派、江湖诗人、爱国诗人。姜夔,吴文英、张炎、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

31、宋末两个诗歌群体:英雄与遗民?

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遗民——谢翱:《效孟郊体七首》

32、宋代文学的爱国主义主题?

33、南宋词坛二窗,“七宝楼台,眩人眼目”之评语是张炎对谁的评价?吴文英《梦窗词》

34、宋诗的整体时代特色?

1、贞观诗风、上官体?

贞观诗风:贵于清绮,重乎气质

南北诗风融合

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婉媚绮错为本。上官仪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上官体”。特点是:细致体察,情思婉转,对偶工整,致力于修辞性和装饰性的美而缺乏激情与生气。代表作:《早春桂林殿应制》《奉和山夜临秋》。

2、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期,才高位低;高宗时期以文词齐名

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他们真正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3、王、孟诗派?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孟成绩最著,故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作家的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以下特征:清逸明快。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王维、储光、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4、荆公体(半山体)

“王荆公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是江西派的先驱。

5、后山体?

宋诗风格流派之一。具体指北宋陈师道诗风。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列有“后山体”。陈师道推崇杜诗,为诗讲究章法、用字,对杜诗遣词造句、格律推求有所吸收。其诗得杜甫沉郁之气,写离别之情,穷愁之态,多有真意。且用字谨严,思致深厚,朴质流畅,脉络分明,自成一格,为后人所推许。

6、白体诗人?晚唐体诗人、西昆体诗人。(宋初三体)

白体诗:“白体”诗人,使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铣等。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等人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有“九僧”、潘、魏野、林等隐士。

西昆体: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因其曾互相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内容上大多粉饰太平,艺术上模仿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讲求对偶。时人纷纷仿效,统治北宋文坛达三四十年之久。

宋初三大流派:1,白居易体(香山体),(白体诗人)——浅俗平易。代表诗人徐铉与王禹偁。

2,贾岛,姚合体,(晚唐派)——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林逋《山园小梅》,潘以及“九僧”3,李商隐体(西昆派)——绵密富丽。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其唱和诗集名《西昆酬唱集》

7、什么是传奇?有哪些重要作家及作品?

唐传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本。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轶事。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代表作:陈玄佑的《离魂记》。

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陈鸿《长恨歌传》蒋防《霍小玉传》。

陈玄祐《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

8、什么是俗讲与变文?

变文: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变文”之“变”指的是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变文的体制由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散文作讲述之用,韵文用来歌唱。有三种类型: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的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民间传说题材的作品。

俗讲及其特点。

(1)俗讲又称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宣扬佛教教义,将艰深的不为“俗人”所懂得经文,加以通俗的演释

后,变得人人都能明白知晓。

(2)俗讲属宗教性讲唱文学,说唱配合、一段散文叙说,一段韵文歌咏,说为浅近文言或口语,唱为七言,间用三三句式六言或五言。唐代俗讲的讲经文是有一定的程序的。

9、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宋代文学流派。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二十四人。其中作者不都是江西人,因黄是江西人,是该派盟主,故有是称。论诗主张多读书,主张无一字无来历,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崇尚瘦硬风格,常用冷僻之典,务求争新出奇。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其他作家并非全是江西人。最早提出“江西诗派”名称的是吕本中,他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把黄庭坚作为诗派的开山祖,又列举了陈师道、晁冲之等二十四位诗人作为这一诗派的成员。陈与义虽未被列入宗派图内,却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宋末元初的方回,又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诗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其成就高低也各异,但又确实有着黄庭坚影响下的共同特征。

10、韩孟诗派及其主张?哪些诗表现出散文化特点?

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在唐朝经过长期发展并取得极大成就后,注意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中吸取营养,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虽有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国诗风滑向柔弱浮荡一途。除韩孟外,这一派的诗人还有贾岛、姚合、卢、刘叉等。韩孟诗派的主张:第一,主张“不平则鸣”。第二、主张“笔补造化”。第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韩愈多创作长篇古体诗,以气势雄放和意象诡奇见长,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他以古文之浑灏溢而为诗,波澜壮阔,手法变怪百出,可惊可叹。如《南山诗》写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穷形尽相,罗列比喻,这是一种散文化的赋体手法。又如《山石》,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写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记叙细致;全诗以“单行”散句贯串,写景刻露,造语生僻,句断而意脉相连,就是有意把诗写得不像诗,追求“非诗之诗”,如《月蚀诗效玉川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豼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从语气到句式,已完全散文化了。

11、元白诗派?郊寒岛瘦元轻白俗?孟郊,贾岛,白居易,元稹

元白诗派:指中唐元稹、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的参加者张籍、王健、李绅等人所形成的诗派。此派继承了从《诗经》]汉乐府到建安文学、杜甫诗歌等现实主义传统,主张诗歌为政治服务,强调诗歌的讽喻性、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总的特点是明白朴实、通俗晓畅,但不够含蓄精练、失之浅切。

“郊寒岛瘦”之称。所谓“寒”,不仅是因为他在诗中较多地描写了自己以及其他不幸者的穷苦生活,更重要的是倾吐了一个不合于世的正直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痛苦认识和孤寂感受。

12、永嘉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

“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他们师法夹道,诗歌内容单薄,多数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只有少数写民生疾苦或时事。以五律为主要诗体,注重白描,但因过分注重炼字逐句,其五律虽句子精警但意境不够完整,倒是七绝间有意境浑圆之作。

“江湖诗派”得名于《江湖集》。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刻印当时一百零九位诗人的作品,合称《江湖集》,后人就称这些诗人为江湖诗人或江湖派。江湖诗人大多是落第文人,他们浪迹江湖,彼此以山人、名士相标榜。这些诗人的品节较杂,不少人奔走于权贵之门,或干谒以求进,或献诗而招养,但也有关心现实,忧愤国事之人。擅长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风格效仿“四灵”;但境界较为开阔,他们基本上代表了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代表诗人是刘克庄、戴复古。

13、词的起源?婉约派、花间派?

起源:目前学术界看法尚不统一。①或云南朝乐府里某些歌辞即其雏形。②产生于隋代。此说较流行和普遍。③认为产生于唐代。

婉约派: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北宋文学家承其余续,晏舒、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其特点主要是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我国最早一部文人词总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等。这一词派的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很。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向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及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14、边塞诗派?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之异?王昌龄边塞诗特点?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四妇的思想感情,大都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之异:

元代陈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就指出了二人不同的风格。

首先,高适能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岑参的诗,则更多地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气势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

其次,高、岑同样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而岑诗则杂言偶出,奇偶互见,转韵无常,表现出奔腾跳跃的、不可约束的情感。

试析王昌龄的七绝特点。

(1)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2)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思想影响,他身上有一种豪侠之人缺少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亦有深度,因而诗作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他作诗不是全凭情气,也很讲究立意构思,其作品除豪爽俊丽外,还有“绪密思清”的特点。如《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勇于献身边关者的同情和民族自豪感,隐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压缩在短短四句诗中,意脉细密曲折而情气疏宕俊爽,堪称大手笔。

(3)王昌龄的边塞诗七言长于五言,思致深刻,讲究作法,为补短章之局限和反映复杂内容的需要,他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章法井然,意脉贯串,以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和英雄气概相结合,声情更显,悲壮激昂。清而刚,婉而健,有气骨。

1、沈宋对诗歌的贡献?沈佺期和宋之问

主要是声律上的贡献。他们使律诗得到了定型。五言律到他们手里,已完全定型化,七律也基本成熟。继承和发展南朝沈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

沈宋体的特点:一是四声二元化,即把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二是积极了粘式律的问题,“粘”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必须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

2、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代表作?

陈子昂: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从理论上和创伤实践上扫荡六朝积弊,拨正唐诗发展的方向。

他对于诗的主张详见于《与东方公书》:第一,批驳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第二,标榜“风雅兴寄”,要继承汉魏风骨的传统。“兴寄”,实质上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这都是“诗言志”的优良传

统。

代表作: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包括《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燕昭王》《郭隗》。

3、《春江花月夜》的地位与影响。

“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这首诗是初唐七言歌行的杰作。它在艺术上的成功,可以说达到了这一时期同类诗中的最高水平。

据说在日本,我国古典诗歌最脍炙人口的名篇要数白居易的《长恨歌》和这首《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清词丽句,逸韵深情,完全是细致而深情的感情描绘。作者虽然是写的相思离别之情,然而它的深刻之处在于:把相思离别之情和封建文人沉沦失意之感及人生短暂的苦闷交织在一起,并且提高到哲理的高度,以唱叹出之;而在写法上,作者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朦胧。整首诗的感情就象一场梦幻,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地展开着。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跳动的,断续的,有时简直让人把握不住写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又觉得有深遂的、丰富的东西蕴涵在里面,让人玩味。这种写法,在宫体诗中是没有的。所以闻一多先生曾在《宫体诗的自赎》中给予了极高的赞扬,他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

简述张若虚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1)一篇《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张若虚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它全新内容,将画意、诗情和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从而对盛唐诗歌空明纯美的意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王维诗歌的绘画化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诗中有画”

1他的山水诗注重神似,力求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浑然一体的印象,并在山水形象中融入自己的性格。2,王维善于依据主观感受从总体上捕捉形象,然后利用色彩、音响、动态等从分体上有层次地加以细致的刻画、烘托,淡淡几笔,使意境全出。

3,王维诗的语言高度凝炼优美,清新朴素而又有润泽华采。

5、杜牧的咏史诗?

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三绝句》。另一些咏史作,则带有较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乌江亭》等诗,对历史上兴之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

杜诗特点:第一,具有清新秀丽的语言,含蓄幽默的意境;第二,有一种深沉激越之感慨,达观豪放之情绪,积极进取之精神。

6、李贺诗歌艺术特色?

①李贺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想象神奇、形象的飞动、境界的绚丽。

②李贺诗在结构上兔起鹘落。突兀奇谲,大开大阔,变化莫测。

③李贺诗歌在语言技巧上,体现了刻意锤炼,奇诡清丽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奇诡清丽的词句. 李贺诗常常打破正常的句式结构,在客观上得到“新”和“奇”的效果.第二,化盐入水似的融典。

7、柳宗元诗的艺术风格?冷隽、劲峭

简析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和艺术风格。

(1)为了从遭贬谪的悲愤中解脱出来,柳宗元写了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由于孤独寂寞,他的山水诗常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异常冷峭清远。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如《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渔翁即是柳宗元的自画像,他生活在被人遗忘的世界里。

(2)柳宗元山水田园诗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是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山水之境即柳宗元所处的

环境,其清冷的境界亦即为柳之心境,景情合而为一了。

8、刘禹锡咏史诗的成就?

咏史诗在刘禹锡诗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精湛而思想深刻的作品。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使人在欣赏诗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9、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和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理论:

第一,要求诗歌为政治服务。这是他诗歌主张的核心

第二,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认为诗歌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②“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第三,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白居易总是把内容放在首位,要求语言、形式为内容服务。

①他在强调内容真实性时,没把艺术真实同生活真实区别开来。

②对艺术形式重视不够。

艺术特色:白氏诗歌的最显著的特色是语言浅显平易。

10、李商隐诗歌的内容与风格?

李商隐诗歌内容大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政治诗。占六分之一。共一百余首。代表作有《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诗中大多是直接反映现实的,在这些政治诗中,多抒发时代乱离的感慨、个人失意的心情,当然也流露了浓厚的消极的的感伤情绪。

第二类是爱情诗。这类诗大多保存在《无题诗》中。

第三类是咏物诗,代表作有《流莺》、《蝉》等。

第四类是咏史诗,代表作有《隋宫》、《马隗》、《贾生》、《龙池》。这类诗政治批判色彩也很浓、具有托讽现实的意味。小结:

①李商隐诗词意表现婉曲,意境含蓄

②用典工巧、灵活。

③语言清丽,情致缠绵。李诗的情致缠绵突出地表现在无题诗中。

④深于寄托,工于比兴。

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

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

一是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二是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三是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

11、温庭筠词的成就与影响?

他词的内容较之诗,题材更窄,大多写妇女的容貌、服饰、情感,写妓女生活和男女间离愁别恨,也有一些为宫庭、豪门娱乐而作,写给宫廷、豪门里的歌妓唱的。为了适合于这些唱歌者和听歌者的身分,词的风格自然就倾向于婉转、隐约。他的词中号也偶尔反映个人情感,但也不敢明白写出自己的哀怨和隐丧,只用婉转、隐约的手法来表达。他的词的特点:一是外表色彩绮靡华丽,二是表情隐约细致。他的这种词风上继南朝宫体的传统,下开花间之先河。因此遂被奉为婉约正宗,花间派的鼻祖。

12、六一居士?欧阳修散文成就?

欧阳修在中国散文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不仅因其具有革新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有以其大量的创作实践,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1)首先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使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如早年所作《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

2)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欧阳修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首先他对前代的骈文、律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文赋,如其《秋声赋》即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形式。其次,他对四六文也进行了革新,以散体单行的古文笔入之,为四六体注入了活力。

(3)纡徐平易的文风。欧阳修的散文,文气纡徐委婉,形成一种平易自然的文风。

13、苏、梅与北宋诗风?

在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中,梅尧臣和苏舜钦是辅佐欧阳修进行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重要的两个成员,他们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梅尧臣的诗既反映时政,又写日常生活琐事。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梅诗在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上都具有得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所以后人对其推崇极高。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其诗风多学韩愈,意境开阔,粗旷豪迈。其诗缺点:不够精炼,缺乏含蓄和韵味。

北宋诗风

14、秦观、晏几道为什么是“古之伤心人”?

1、情韵兼胜。秦词内容不出别恨里抽得篱藩,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在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的本色和当时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2、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五代以来的小令体制短小,韵味深长,但容量不足,秦观就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的不足,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和晏几道一样,都是“古之伤心人”(清人冯煦《嵩庵论词》)他善于把表现男女情爱的内容和自已的身世之感结合在一起,用秀雅的语言,和婉的音律,通过融情入景的画面,抒发真挚的感情,寄托深沉的感慨,含蓄凄婉,情韵兼胜

15、朱敦儒词艺术风格?

朱敦儒的词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表现隐逸,主要见于早期和晚年。例如《鹧鸪天》(西都作)以“清都山水郎”自居,词中流露出的不仅是闲适之情,更有隐居之后“几曾着眼看侯王”的傲岸。晚年的《好事近》则呈现出一种风貌:远离尘世,自适自足,“定”、“闲”二字可见其心境。

另一类则是表现忧国伤世,主要是他中年时期的作品。经历了靖康之难,看到了历史的巨大变化,于是他写了不少关于这一重大事件的作品,例如《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等。这些作品虽然较少下面描写国难与报国雄心,但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国家的变化,从中表现出忧国之情。

16、陆游诗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为豪放的爱国词,主要表现他的报国之心与不遇之悲。往往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少年壮志与当年军中火热生活的回忆,反衬晚境的凄凉失意。例如《诉衷情》:

第二类为平淡的闲适词,主要表现晚年他闲居山阴时的生活。例如《鹊桥仙》:

第三类为婉约的恋情词。表现他冶游或与妻子唐婉的恋情。代表作是《钗头凤》(红酥手),沉痛之情令人感动,其婉约也不减传统词。

1、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2、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3、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17、诚斋体的内容?

“诚斋体”:杨万里的诗体,字诚斋。

杨万里的诗歌自成一家,被称之为“诚斋体”。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诗人每每从平常的事物中敏锐的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的投射到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18、范成大两组大型组诗?《七十二绝句》《田园诗》

范成大诗中最有价值的是纪使金诗和田园诗。他的使金诗记载自己在沦陷区的亲自见闻,描写了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以及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他的田园诗把反映隐逸情趣和农事生活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的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范成大诗的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

19、苏轼散文的成就?

1、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其史论和政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似乎不合义理的惊人之论。,见解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夹叙夹议,兼代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往往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2、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叙事记游之文。如《石钟山记》。

3、笔记小品。以“辞达”为准则,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很少有芜词累句。

1、孟浩然诗歌特点?

试析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1)孟浩然的山水诗贴近自己的生活,“余”字“我”字经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常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

(2)孟浩然出游偏爱水行。遇景入咏时,常从高远处落笔,至寂寞处低徊。景物与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又如《耶溪泛舟》:“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乘舟行吟,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将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表现了出来。

(3)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它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孟浩然创作成就

第一,孟浩然的部分山水诗描绘巴蜀吴越等地的山川风光,记叙游历旅程,表现了游子漂泊之感。

第二,孟浩然的多数山水诗,是表现故乡襄阳的名胜风光,如鹿门山、万山、岘山、鱼梁州、当阳池。

第三,孟浩然的诗大部分描写山水行旅,田园诗数量并不多。但少数几首也写得真挚生动,生活气息浓厚。

第四,浩然诗多五古和五律,五绝不多,但多佳篇,亦有平淡之作

第五,浩然学陶谢而更近陶风,以意境浑成为特色,不以精工刻画见长。

2、温、韦词不同特色?

(1)温庭筠有用白描语句写离情别恨,男女思念的词,词境缠绵悱恻。这种清丽疏淡而深远的词,是温庭筠无心寄托而悲愁深隐的作品,细致而明快地表达了平常人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正是这一类词,才使他和韦庄并称。

(2)韦庄以词名世,他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这一点与温词中部分词作相同,但韦庄的词疏朗、显直,主导风格与温不一样。他对民间抒情词以艺术的加工,以抒情为主,深入浅出,心曲毕露,将文人词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道上。温韦在词史上作用影响和贡献的异同,都令二人在词史上有其地位。

试析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特点上的异同。

(1)温庭筠是晚唐第一大词人,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温庭筠是词人之词,摒去浅易而进入深美闳约之境。如著名的《菩萨蛮》,利用词体轻柔的特点,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和情语融合在一起,以实写虚、以虚带实,用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为可感的优美物象。而且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

(2)韦庄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但他的词写得疏朗、显直,主导风格与温不同。如果说温开创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注重藻饰,以则是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和提高,多兴会酣畅之作,以疏淡为美。他的词以抒情为主,深入浅出,心曲毕露,故不着力于藻饰,其秀气行处,自然沁人心脾。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种趋向自然清丽的风格,在五代文人词里是很少见的。

韦庄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

(3)韦庄和温庭筠各有所长,各自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舞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为了适应歌席舞宴的实用需要,温词中触目所见皆为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的组合,以及花间酒前的香软词境,具有悦目乐耳的娱人价值,这对五代词的兴趣具决定性意义。而韦庄词相对漠视词体佐欢酬宾的实用功能,直接抒写情怀意绪,开创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亦为词内容之一大转变。

3、韩、柳的古文理论?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柳的古文革新主张

一,文道合一。是韩愈古文的基本主张。他说自己学习和写作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道“,即孔孟之道。道是内容,文是形式,文与道,或文统与道统的有机结合,文章才具有充实的内容和现实的意义。柳宗元也同样倡导“文者以明道”,强调作家的道德修养。但在学习对象和方法上,他比韩愈更宽泛、灵活。

二,革新文体,建立新的文学语言。反对骈文,并在三代两汉文章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散文,这是韩柳文体革新的主旨。文体的革新,关键在于文学语言的创新。韩柳力求创立一种新的文学语言,其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陈言务去,言必己出;二是文从字顺,符合自然的语法规范。

试析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及对文学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1)韩、柳从现实需要出发,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和“文”的关系,从而确定了“古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韩愈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他认为所谓古文,不仅是明道、传道的工具,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这就把“明道”和对现实的批判联系了起来。这样,使得韩愈散文创作和理论等方面的思想性和现实性都得到了加强。

(2)在《答李翊书》中,韩愈明确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他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又说作家要做到“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要求从字句到文章全面创新,要“辞必己出”。他还进一步提出“文从字顺各识职”的文学主张,使得语言的革新获得成功,从而促使了散文体裁和语言艺术的全面革新。

(3)从思想内容到形式全面革新的古文运动,从理论和创作上彻底打垮了当时骈文的统治地位,造成了一种精练畅达、富有表现力的新文体,树立了古文在文坛上的权威,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古文运动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新时代,奠定了此后散文发展的方向和规模。韩愈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论点,指导了后来无数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由此而得名。

4韩愈古文特色?柳宗元寓言有哪些代表作?有什么寓意?永州八记指哪八记?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征:气势充沛,雄奇奔放,纵横变化而又流畅明快,具有多样的艺术风格。

试述韩愈散文的成就。

(1)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创新上有突出贡献。如碑文,韩愈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的传记文,完全改变了骈体墓志那种“铺排郡望、藻饰官阶,殆于以人为赋,更无质实之意”的写法,设例取势,因人而异。代表作有《柳子厚墓志铭》、《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赠序和杂记、杂说等文体,属于韩愈再创的新体。韩愈以诗之唱叹韵味化入赠序中,又穿插议论,遂形成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文体。代表作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孟东野序》以及《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独特,行文不拘一格。

(2)韩愈所创造的“古文”文体,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和艺术表现力。他可以用任何体裁,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总之,他用“古文”写人、记事、议政、论学、反映时事、抒发感慨、评论历史、抒写心迹,具有议论纵横而汪洋恣肆,比喻生动而发人深省,感情真挚而气势磅礴的特点。代表作有《进学解》、《送穷文》、《祭十二郎文》、《原毁》、《师说》等。

(3)韩愈的“古文”是一种比“骈文”更接近当时口语的文体。韩愈“古文”改骈为散,主张文从字顺、语言通俗明白。韩愈善于从口语中提炼语言,使文章富有时代气息。在他的文章里,能把口语、古语、僻语、奇语等形形色色的语汇加以精心选择、推敲,重新改造、组合铸造成新的词语。如《进学解》文中的:“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送穷文》中的“一专多能”、“屏息潜听”、“垂头丧气”等。一些提炼出来的生动的短句,已成为今天的格言,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现在汉语的成语构成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韩愈的文章,如“啼饥号寒”、“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等。韩愈创造和使用的语汇,不仅增加了他文章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也是留在汉语史上的一笔巨大财富。

(4)韩愈笔下,一切陈规陋法都不起作用,他总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个性来选择最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和语言,雄深雅健,猖狂恣肆,文风浩气磅礴,势如破竹。

永州八记

5.试述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贡献。

(1)柳宗元写了许多优秀的议论文字和杂文,同时他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了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

(2)柳宗元的人物传记大多写于贬谪永州十年间。文集中保存十余篇,代表作有《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捕蛇者说》等。他人物传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主人公大多数是地位不高或受压迫的人物。传记虽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也有若干虚构、寓言成分。但作者重点是描写人物的奇特之处并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因而这也正是他人物传记的价值所在。

(3)柳宗元山水游记是其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物品,极富诗情画意,丰富了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技巧,开拓了散文反映现实与人生的新领域。他山水游记的最大特点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的精神人格融会在山水体现的艺术境界中,使山水有了作者的灵魂,使山水有了生命。因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再是六朝以来文人的模山范水、主客分离的流连光景之作,而是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永州八记》即为其代表作。

( 4)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散文,寓意深刻,生动活泼。他汲取了前人传统,又借鉴了杂文和小说的艺术技巧,发展出一种思想深刻、概括性强而又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的寓言文体,如《黔之驴》、《

(5)柳宗元文学散文的总体艺术风格是沉郁凝敛、冷峻峭拔,具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以及明显的讽喻性、象征性。他在传记散文方面为普通百姓立传,以非凡的胆识和深邃的笔触,从小人物身上挖掘普通人的高尚品质、善良天性和聪明才智,以及在山水散文方面创造的天人合一意境,是他高出韩愈的地方。

6、宋代文学与唐代文学相比整体体现出哪些不同特色?

首先,从功能来说,虽然词的应歌娱乐的特点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是,这一时期的词更主要的是为了抒情言志。其次,从题材和内容来说,这一时期的词完全突破了晚唐五代以至北宋初中期“词为艳科”的传统,很多内容,如怀古、怀才不遇、隐逸、悼亡、农村风光等,都写进了词中。这方面以苏轼最为突出。再次,从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来说,以苏轼和贺铸为代表的词人,将议论、抒情与叙事等手法,豪放与婉约、雅洁等风格结合起来,使手法和风格多样化,突破了前期词多用折描手法而造成的单一的婉约风格。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词人在以上几个方面有了改革与突破,又因为出现了苏轼、周邦彦、秦观等大家,于是就造成了宋词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7、柳永词的内容及贡献?艺术特色?

唐宋文学试题(附答案)

先秦至唐宋文学史试题库 (客观试题) 第一套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语出自一书。 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体史书。 5、“路漫漫其修远兮,”见于屈原的《________》。 6、《阮步兵集》的作者是________。 7、陶渊明《饮酒》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________。 8、文学史上认为西汉枚乘所作的《七发》是向转 变时期的作品。 9、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 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杰出诗人。 10、庾信的诗,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杜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 1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 _。 1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 __ _”。 13、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_______。

14、杜甫的《》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5、“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 16、,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 1、《诗经》中国风的篇数是()。 A一百六十篇B三百零五篇C一百零五篇D四十篇 2、我国历来将“风”、“骚”并称,这里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是() A屈原和宋玉的作品B原始歌谣和原始神话 C《诗经》和《楚辞》D《国风》和《离骚》 3、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A吕不韦B秦始皇C李斯D赵高 4、下列属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人物的事() A侯生B高渐离C范增D田蚡 5、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 A司马相如的《子虚赋》B贾谊的《吊屈原赋》 C枚乘的《七发》D杨雄的《羽猎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王维兼擅山水诗画,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塞外奇丽雪景的传世佳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昌龄《出塞》诗的前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概括了千年来塞上战争不断,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3.唐代最早写新乐府的作家是杜甫。而“新乐府”一名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其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4.“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是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 5.“欧梅”是指宋代诗人欧阳修和,“张三影”是宋代词人张先,“贺梅子”是宋代词人欧阳修和梅尧臣。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 7.武后时代的初唐诗人陈子昂举起了诗歌革新的旗帜,明确地提倡 “”和“”,反对“”的齐梁诗风,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 8.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前者是诗,后者是传奇小说, 互为经纬,歌咏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9.柳宗元的诗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柳宗元和韦应物在山水诗的创作上齐名,故被人称为“韦柳”。 10.中唐时期诗人李贺偏爱描写鬼魂,故有“鬼才”之称。其诗独特,谓之“诗鬼”。 11.“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属于宋代,他们是“三苏”、欧阳修、曾巩和柳宗元。 12.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山园小梅》。 13.“唯秦今代词手,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中的“秦七”是秦观,黄九是黄庭坚 14.“二窗”是指词人吴文英和周密,吴文英号梦窗,周密号草窗。 15.中兴四大诗人是指: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上官仪生活在初唐

古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古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一、填空题 1、诗与梅尧臣齐名,并称“苏梅”的是_______. 2、在诗、散文、词、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堪称宋代文艺全才的是_______。 3、_________的《窦娥冤》表明,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统治的腐败。 4、元曲中最有特色的对仗形式是___________ 5、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点醒题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高明的《_____》写的是蔡伯喈、赵五娘的故事。 7、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明代作家是___________。 8、刘基的《__________》是一篇讽刺小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自于此。 9、王禹偁《待漏院记》里的"漏"指________ 10、"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出自《________》 1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_______的词句 12、南宋刘克庄称_______是宋诗的开山之祖 13、《书愤》(七言律诗)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14、欧阳修《秋声赋》中与“其容清明”相应的文句是________。 15、周密《观潮》一文选自他所著的《________》 16、《西厢记》里“蜗角虚名”一句,典出《________》 17、《窦娥冤》中,“东海孝妇”的典故出于《_________》 18、明代强调文学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流派是__________。 19.宋代第一个提倡"革弊复古",以"韩柳文章李杜诗"为慕效的是______。 20.《牡丹亭》(惊梦)中扮演春香的角色是____________。 2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向林冲通报东京来人情况的是____________。 22.在拟话本中,与作品的主要故事在思想上有关联的可以独立成章的小故事称为_______。 23.___________ 是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 24.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三桩誓愿除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之外,还有一桩是_________。 25.《桃花扇》(余韵)中,唱南曲【秣陵秋】,抨击阮大铖误国的是___________。 26.《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诱骗唐僧,先后化为三种假象。这三种假象依次是_______。 2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____________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根本原因。 28.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___________用了白居易《长恨歌》诗意。 29.__________是书法自成一格,号“六分半书”,且善诗文的清代作家。 30.张养浩《潼关怀古》“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指______。 31.梁辰鱼《浣纱记》所写的故事发生在_____。 32.蒲松龄《婴宁》中,记述进入深山寻得婴宁,倾诉爱慕之情的人物是______。 33.《快嘴李翠莲记》选自_________。 34.元好问《岐阳》所写战事的交战双方是__________。 35.《朝天子》(咏喇叭)中“喇叭”喻指___________。 36.《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三个最主要的人物是__________。 37.《西湖七月半》选自张岱的_________。 38.睢景臣套曲《高祖还乡》用来起头的曲牌是__________。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期末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扩大了诗歌题材,初步摆脱了南朝柔弱绮丽的文风,给诗坛带来清新健康的气息,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闻一多先生称他们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 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山水田园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又称高岑诗派。 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诗庄词媚: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这首先表现在诗词的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其次体现在诗词的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再次体现在诗词的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西昆体:是以《西昆西州唱集》而得名,宋初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揖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靡。西昆集中的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效仿李商隐诗的诗风,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同时由于专门模仿而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在创作上都遵循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主张,用典,借鉴前代文学经典。风格上瘦硬生新,后到杨万里时才提出“活法”,不能拘泥于后人。后期受靖康事变的影响,诗风发生深刻变化,诗人开始出现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时之思。形成“一祖三宗”的门派流程,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简答和论述 试述陈子昂诗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主张,一、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

唐宋文学试题

唐宋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王昌龄__。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现实主义__”。 3.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孟郊_。 4.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李清照__。 5.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题又作《渭城曲》。 6.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谢朓_。 7.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8.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大兵压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9.欧阳修《醉翁亭记》称“野芳发而幽香”,这是_春末夏初_季景色。 10.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__为谁流下潇湘去______。”11.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_杜牧_。 12.唐代文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_安史之乱__为分界线,前后起了很大的变化。 13. 杜诗的多样风格中,最具特征性的是杜甫自道的“_______________”。 14. 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__江州司马__为分界线。 15. 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为_西蜀_,一为南唐。 16. “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_苏舜钦_和梅尧臣。 17. 大晟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__周邦彦_。 20.隋代前期,主要是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诗比较好,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四友”是指___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22.陈子昂在__《修竹篇序》__一文中,正面提出他的诗歌革新主张,这篇文章标志着唐代诗风的__________。 23.王维前期写的自然景物诗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诗中名句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4.张籍代表作为__________,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对比的形象。26.李白用“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美唐代诗人__孟浩然__。 27.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见于《_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_》一诗。28.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卒章显其志”,如《轻肥》:“_是岁江南旱 __,衢州人食人。”29.晚唐著名的小品文作者有皮日休、陆龟蒙和__羅隱__。 30.花间词派以_李商隐__为楷模。 31.《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的作者是__欧阳修__。 32.苏轼与父亲_苏洵_、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33.陆游把自己的诗集定名为《_剑南诗稿_》。 36.自居易最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是与《与元九书》。 37.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诗歌创作中始终豪情满怀,有“诗豪”之誉的唐代诗人是——刘禹锡。 39. 体现陈子昂诗歌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是他的《感遇》三十八首。 42.南宋初期,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确立了江西诗派的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填空选择题合集

1.王维兼擅山水诗画,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塞外奇丽雪景的传世佳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昌龄《出塞》诗的前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概括了千年来塞上战争不断,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3.唐代最早写新乐府的作家是杜甫。而“新乐府”一名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其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4.“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是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5.“欧梅”是指宋代诗人欧阳修和,“张三影”是宋代词人张先,“贺梅子”是宋代词人欧阳修和梅尧臣。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 7.武后时代的初唐诗人陈子昂举起了诗歌革新的旗帜,明确地提倡“”和“”,反对“”的齐梁诗风,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8.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前者是诗,后者是传奇小说, 互为经纬,歌咏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9.柳宗元的诗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柳宗元和韦应物在山水诗的创作上齐名,故被人称为“韦柳”。 10.中唐时期诗人李贺偏爱描写鬼魂,故有“鬼才”之称。其诗独特,谓之“诗鬼”。 11.“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属于宋代,他们是“三苏”、欧阳修、曾巩

和柳宗元。 12.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山园小梅》。 13.“唯秦今代词手,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中的“秦七”是秦观,黄九是黄庭坚 14.“二窗”是指词人吴文英和周密,吴文英号梦窗,周密号草窗。15.中兴四大诗人是指: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李白的诗歌美。 3.“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诗。 4.与词相配的音乐是(燕乐(宴乐))。 5.唐代传奇创作的繁荣期是在(中唐)。 6.“苏黄”是苏轼在诗歌上与(山谷)的并称。 7.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是(柳永)。 8.《小山词》的作者是(晏几道)。 9.秦观的词集名(《淮海集》)。 10.著有《使金记事诗》七十二首绝句和《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的诗人是范成大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作者为孟浩然。 12.盛唐诗人中,惟一做到高官而封侯的是(高适。 13.《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唐宋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唐宋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初唐四杰:指初唐著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2、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唐初由陈子昂提出,用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文风作品,而提倡一种多悲凉慷慨之气、寄托济世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的文风理想。 3、上官体指初唐诗人上官仪诗歌创作所形成的风格。他的诗多应制奉和、与宴咏物之作,内容贫乏,而富丽精工,以“绮错婉媚”为其特色。 4、初唐宫体诗指初唐时期由于李世民提倡而存在数十年的宫体诗现象。其代表为虞世南、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等。特征是延续六朝宫体诗题材,多写宫廷,应和唱答,颂圣饰世。对文学史影响是使得格律诗进一步成熟。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很能代表盛唐气象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为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该流派艺术上特征是多大力描写山水田园的

秀美,追求恬静平淡清远的情调。 6、沉郁顿挫:杜甫诗的主要艺术风格名称。沉郁和顿挫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而论,沉郁是指作品中意境的深远和情调的浑厚,顿挫本来是指一种舞蹈动作,在诗歌创作上则是形容一种有节奏的思想感情的震荡。沉郁一般与作品的主题内容有关,而顿挫则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字造句的技巧有关。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但无论内容或技巧,都是和作品的风格分不开的。 7、郊寒岛瘦语出苏轼,主要指孟郊诗歌幽僻清冷苦涩意象及峭硬风格,和贾岛诗歌那种类乎僧诗的清寂禅境风格。 8、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认为元和以后流行的新的文风、诗风,是由韩愈等元和时的著名作家开创的,所以总称之为元和体。狭义是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 9、大历十才子:指以钱起卢纶为代表的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的十位诗人,由于风格比较一致,故称。他们不象盛唐诗人那样充满兼济理想,而是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写日常细事,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

唐宋文学试卷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感遇》三十八首的作者是陈子昂。 2、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盛唐诗人是王维。 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中唐诗人是白居易。 4、晚唐合称“小李杜”的诗人是李商隐、杜牧。 5、南唐二主指李璟、李煜。 6、被称为“张三影”的宋代词人是张先。 7、《小山词》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词集。 8、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的中“一祖”指杜甫,“三宗”是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二)名句填空: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诗人是A。 A 陈子昂 B 王勃 C 杨炯 D 卢照邻 2、被殷璠《河岳英灵集》称为“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的诗人B。 A 孟浩然 B 高适 C 岑参 D 李益 3、下列不属于“永州八记”的文章是A。 A 《游黄溪记》 B 《小石潭记》 C 《始得西山宴游记》 D 《钴鉧潭记》 4、《笠泽丛书》的作者是C。 A 皮日休 B 罗隐 C 陆龟蒙 D 李群玉 5、宋初三体诗中“西昆体”学习的唐代诗人是D。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牧 D 李商隐 6、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宋代诗人是A。 A 黄庭坚 B 陆游 C 苏轼 D 杨万里 7、“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这是A中的名句。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宋文学)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宋文学)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7分): 1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感伤、闲适、杂律四类,《卖炭翁》属于其中的 ___ 类,《长恨歌》属于其中的____ 类。 2 、唐诗有古体、近体的分类,杜甫的《丽人行》属于____ 体诗,李商隐的《无题》(相见 时难别亦难)属于_____ 体诗。 3 、宋代新鲜活泼的“诚斋体”诗风是由诗人_____ 创立的。 4 、柳永描写城市风貌的词作名篇是_____ ,苏轼登临怀古的词作名篇是_____ 。 二、指出下列语句所自篇目或作者(每小题 1分,共7分): 1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2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3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4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5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6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7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4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12分,共36分) 答案: 一:1 、讽谕;感伤。 2 、古体;近体。 3 、杨万里。 4 、《望海潮·东南形胜》。 二:1 、杜甫(《丽人行》) 2 、白居易(《长恨歌》) 3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5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6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 7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三、名词解释:

1、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2、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四、简答题 1、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2、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3、柳永词在内容上主要有哪几类?其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代表作是《雨霖铃》。第二类着重表现羁旅行役之苦。这一类可以《八声甘州》为代表。第三类是描写城市风光。《望海潮》(东南形胜)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4、柳永词从风格上分为哪几类?其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风格来说,柳永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雅词,一类为俗词。近代著名学者夏敬观说:“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雅词用六朝小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俚词袭五代淫波之风,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手评乐章集》)指出了柳永词两种不同风格的词的特点。所谓雅词,主要是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语言比较典雅,表现含蓄,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所谓俗词,主要是语言通俗,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为了迎合下层市民的审美趣味,往往写得大胆直露,体现了下层市民的审美要求。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试题整理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 名词解释 : 1、 初唐四杰 他们是王勃,杨烱,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其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具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的诗风代表了与宫廷诗风不同的一般士人的诗风。其代表作有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 2、 沈宋 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虽无甚可取,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诗的粘对规律逐渐为一般诗人所遵守,影响甚大,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代表作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 3、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山水诗始于南朝宋谢灵运,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王维是该派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名篇有《山居秋暝》《鸟鸣涧》等,孟浩然和王维齐名,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4、 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盛唐边塞诗全面成熟。该派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诗人及作品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 5、 诗史 “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代表作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总称“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总称“三别”。 6、大历诗风 大历时期的诗人司空曙、李端、卢纶等的创作风格,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但这时期的诗歌题材风格比较单调,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格律规整,字句精工,大多是五言近体。 7、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个 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他们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诗风尚奇求险,韩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 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代表作韩愈的《晚春》 、孟郊的《游子吟》。 8、不平则鸣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理论。他的“不平则鸣”,包括抒发各种类型的情志。因此,从本质上看,“不平则鸣”应是和司马迁提出的“发愤著书”说一脉相承,进而更进一步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理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也指对不公平的事表示不满。 9、元白诗派 中唐元和时期诗歌流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与韩孟诗派是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衰时济世的旗帜,着力揭露社会现实 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因而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在艺术上,他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还自觉地向民歌学习,写下了不少颇具民歌风味的诗歌。代表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 10、小李杜 “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自从孟郊、韩愈等这批中唐诗人相继去世以后,元和诗坛上的那种活泼与锐气的诗风也逐渐消失。直到杜牧、李商隐等一批青年诗人的崛起,才使晚唐诗风摆脱一种没落的风气,重新出现生机。杜牧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且杜牧身上那种贵族气质、世家遗风使他的诗充满了高朗明快的理性精神,而李商隐心中的那种浪漫情调与自卑心理使他的诗郁积了感情的缠绵情结。代表作李商隐的《无题诗》和杜牧的《山行》、《清明》等。 11、江西诗派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由宋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得名。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代表作黄庭坚的 《登快阁》,陈师道的《田家》等。

唐宋A卷 及答案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制2012级初等教育专业 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考试形式:开卷 本试题共五大题,共 2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为分钟,答案请写在答卷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李清照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鬼雄”一词出自( D ) A.《诗经》 B.《左传》 C.《战国策》 D.《楚辞》 2、集南朝诗歌成就之大成的诗人是( B ) A.谢朓 B.庾信 C.鲍照 D.谢灵运 3、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其诗歌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名句是( D ) A.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B.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 A ) A.善于描写隐秘难言的爱情心理 B.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 C. 借托史事,寄寓吊古伤今之意 D.以华美辞藻取胜,抒写艳情 5、诗仙是( A ) A.李白 B.李清照 C.王维 D.苏轼 6、“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 C )的合称。 A.王维 B.李白 C.骆宾王 D.杜甫 7、杜甫享有()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B )。 A.“诗仙”、“诗史” B.“诗圣”、“诗史” C.“诗圣”、“诗篇” D.“诗仙”、“诗篇” 8、陆游的绝笔诗是( A )。

A.《示儿》 B.《病起书怀》 C. 《书愤》 D. 《秋思》 9、李贺偏爱描写鬼魂,故有(B )之称。 A.“鬼仙” B.“鬼才” C.“鬼圣” D.“鬼神” 10、白居易感伤诗以( D )和《琵琶行》最为有名。 A.《赋得古原草送别》 B.《卖炭翁》 C.《白氏长庆集》 D.《长恨歌》 11、与词相配的音乐是( C ) A.正乐 B.俗乐 C.宴乐 D.雅乐 12、柳永的词集名叫( A ) A.《乐章集》 B.《淮海集》 C.《剑南诗稿》 D.《漱玉集》 13、下列诗句不属于王维作品的有(D ) A.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14、《花间集》由( C )编辑而成。 A.白居易 B.苏轼 C.赵崇祚 D.李白 1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作者为( B ) A.杜甫 B.孟浩然 C.柳永 D.姜夔 16、咏梅诗句( C )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山园小梅》。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1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 C )中的诗句。 A.杜甫《春夜喜雨》 B.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D.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姜夔白石词所创立的词牌是( A ) A.清雅词派 B.豪放词派 C.咏物词派 D.田园词派 19、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 D ) A.《赵氏孤儿》 B.《张生煮海》 C.《墙头马上》 D.《柳毅传书》

唐宋八大家考题整理

1、古文的范畴: ○1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2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後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後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3“古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术语,自唐以来,尤其在明清两代,有特殊而狭隘的涵义。并非文言就算得“古文”,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文又往往指的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相对。如明唐顺之、王慎中等,把《水浒传》和《史记》比美,可见古白话并不是古文。 2、韩愈、柳宗元的思想,文风异同: 思想: 愈、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在思想、学术方面有同有异。他们都是中小地主阶层出身,都反对当时的藩镇与宦官。但柳宗元投身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活动,主张改革;韩愈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的思想都以儒学为主导。但韩倾向于唯心主义,却坚决反对佛教;柳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却又兼信佛学。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合一,文质并重,学习先秦两汉作品而要有独创性,并且都擅长议论文、传记文。但韩愈尤长于碑志、序跋、哀祭等体;柳宗元的寓言、游记、骚赋等则为韩所不及。艺术风格方面,韩雄大而柳精悍。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在理论上主张继承先秦散文‘文以明道’的传统”,在实践上也充分发挥着散文的“文以明道”的社会功能。所谓“文以明道”,意思就是文的作用在于阐明并宣传“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历代圣贤相传、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以孔孟儒家为正宗的封建思想体系。 韩愈所谓“道”,有浓重封建色彩,韩文中的“道”,往往具有孔孟儒家正统的伦理道德、政治和等级观念,表现在:(1)宣扬“仁政”观念。如《论佛骨表》在反佛的基调之下痛斥疯狂迷信佛教导致了民众“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要求朝廷严加禁止佛教传播,这正是韩公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从“仁政”的角度出发所发出的呼喊。(2)宣扬身份等级观念。如《原道》中“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栗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表明了韩愈“道”的含义中君、臣、民等级是多么森严!至于《圬者王承福传》,更借王姓泥瓦匠之嘴宣传了劳心者之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3)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答李翊书》中,韩愈把“行乎仁义之途、游乎《诗》、《书》之源”视为写好文章的两个根本的修养,其中的“仁义”的“仁”就是博爱,“义”就是“行而宜之”,这一定义在《原道》里也得到了详细的解释。柳宗元虽也主张“文以明道”,但在“道”的具体内容上,与韩愈不尽相同。柳宗元虽也谈儒道,同样是为封建地主阶级说教,但唯物思想和政治改革主张却是很突出的。第一,柳宗元不少散文的说理论证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先进的世界观。如《敌戒》通过战国时期秦朝在与六国斗争中强大、天下统一之后反而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灭亡的事实论证了敌人“为益之尤”、“为利之大”,从侧面阐明了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如《天说》记叙了韩愈和柳宗元之间关于“天”的一段谈话,柳宗元在文中认为:天、地、元、气、阴、阳本身是和谐的,但因为“人之坏元气阴阳亦滋甚”即人的认为活动使这种天然的协调丧失了,这是人的自身应该负的责任。柳宗元进而认为:当人们生活陷于困苦的境地的时候不要埋怨上天,应该好好地从自身找原因。这个闪耀着唯物论光芒的观点,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难能可贵的。第二,与韩愈在政治上经常帮着大地主官僚说话的“骑墙派”的、有时甚至是落后的态度相比,柳宗元始终站在进步的政治立场上通过作品反映现实。如《六逆论》以

唐宋文学试题与答案

唐宋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王昌龄__。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现实主义__”。 3(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孟郊_。 4(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李清照__。 5(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题又作《渭城曲》。 6(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谢朓_。 7(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8(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大兵压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9(欧阳修《醉翁亭记》称“野芳发而幽香”,这是_春末夏初_季景色。 10(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__为谁流下潇湘去 ______。” 11(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_杜牧_。 12(唐代文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_安史之乱__为分界线,前后起了很大的变化。 13. 杜诗的多样风格中,最具特征性的是杜甫自道的“_______________”。 14. 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__江州司马__为分界线。 15. 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为_西蜀_,一为南唐。 16. “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_苏舜钦_和梅尧臣。 17. 大晟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__周邦彦_。 20(隋代前期,主要是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诗比较好,代表人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四友”是指___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22(陈子昂在__《修竹篇序》__一文中,正面提出他的诗歌革新主张,这篇文章标志着唐代诗风的__________。

古代文学试题(唐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 (沉郁顿挫) 2.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 (谢眺) 3.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4.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5.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杜牧)。 6. 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 (江州) 为分界线。 7. “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 8. 大晟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周邦彦。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不定)(每题1分,共10分) 1.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是() A.孟郊 B.卢仝 C.李贺 D.刘禹锡 2.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白居易 3.下列作品中属于晚唐小品文的是() A.《种树郭橐驼传》 B.《阿房宫赋》 C.《野庙碑》 D.《柳毅传》4.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 B.描景写意 C.用事用典 D.议论说理 5.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玉箸”是指A.筷子 B.眼泪 C.武器 D.首饰 6.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7.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 A.先驱者 B.响应者 C.过渡者 D.集大成者 8.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 A.杨炯和杜审言 B.宋之问和沈佺期 C.陈子昂和张若虚 D.魏征和上官仪 9.“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 A.《丽人行》 B.《过华清宫》 C.《逢入京史》 D.《琵琶行》10.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 A.清空词 B.骚雅词 C.俚俗词 D.豪放词 三、名词解释(1、2题各3分,第3题4分,共10分) 1.花间集 《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因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十卷而得名。集中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作者多为西蜀人,艺术上以温庭筠、韦庄最高。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内容无非是裙裾脂粉、花柳风月;风格轻柔艳丽,繁缛婉媚。 2.以文为词 .“以文为词”:即语言的散文化,是辛弃疾词的显著特色。其语言风格表现为句式的奇句单行,语调的舒缓自由,语音的抑扬抗坠。同时也将诸多的经传、故事、名言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一并拿来,为我所用。 3.边塞诗派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试题整理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他们是王勃,杨烱,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其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具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的诗风代表了与宫廷诗风不同的一般士人的诗风。其代表作有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 2、沈宋 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虽无甚可取,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诗的粘对规律逐渐为一般诗人所遵守,影响甚大,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代表作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 3、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 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山水诗始于南朝宋谢灵运,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王维是该派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名篇有《山居秋暝》《鸟鸣涧》等,孟浩然和王维齐名,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4、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盛唐边塞诗全面成熟。该派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诗人及作品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