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简析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简析五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简析

第三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内部士气极度低迷甚至一度准备退出朝鲜。但新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挽救了危局他一到朝鲜就立马整顿联合国军使部队迅速回到正常作战状态。同时在作战中他采取了收缩防线、抢占山头保护侧翼等一系列简单而实用的战术。这些战术的效果在第4和第5次战役中很快得以体现联合国军不仅成功破解了志愿军的穿插迂回战术更是在第5次战役中依托重火力和装甲部队的快速穿插优势重创志愿军各参战部队。1950年12月31愿军发起第3次战役联合国军稍加抵抗后便立马撤出汉城。图中撤出汉城的车辆上挤满了联合国军士兵一辆坦克也翻倒在边足见撤退的慌乱程度。

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退至37线以南再次失掉汉城军队士气降至最低点。其实在二次战役结束李奇微接替车祸丧生的沃克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联合国军就已经成为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李奇微对这种状况特别深刻其回忆录里几乎用了半个章节来描述----基层士兵大脑一片麻木大多数人只想着早日离开朝鲜回国。高层军官所有的军长、师长都已丧失重新进攻的信心认为无论何种进攻方式都会归于失败。韩国军队的情况更加严重在撤出汉城的时候韩军士兵丢弃了所有重型火炮、甚至步枪他们

只有一个念头----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美国政府也一度失去将战争继续下去的信心。在1950年12月底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如下看法通知麦克阿瑟“中共部队现在十分强大如果他们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也开始正视现实他在回复中表示“如果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改变其决定(不向我们提大规模增援;不封锁中国海岸;不空袭中国大陆;不许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不放国民党军队‘出笼’)则在没有极其重大的政治原因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队应以作战情况允许的速度尽快撤离朝鲜’。”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甚至开始着手撤出朝鲜半岛的准备----在半岛最南端的釜山港地区重新设置一个纵深很大的防御区域(美军称为“戴维森防线”)美军甚至已经为这个堑壕体系设置了铁丝。

实际上当初彭德怀并不同意发起第3次战役各种不利因素太多但国内决策层却决定乘胜追击----这一与麦克阿瑟类似的错误判断让彭德怀最终做出了发动第3次战役的决定。

尽管美军方面显得惊慌失措但其实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所达到的已经是“进攻的顶点”越过了

这个最高峰的顶点就自然地向低谷下落。在三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的补给线延长至300多公里再加上美军空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面临极端困难。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这样回忆第三次战役打到

“三七线”时的感受:眼看着几十万中朝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而敌军的飞机几乎完全摧毁了志愿军的后勤。美军随时可能用另一个立体反攻将几十万志愿军置于绝境。彭德怀说自己从未在战争中害怕过但当时却极度担心志愿军的命运。

除了后勤补给濒临崩溃外志愿军还面临朝鲜战争期间唯一一次兵力短缺的问题。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第9兵团主力因为在长津湖战役中伤亡巨大仍留在山休整;第3、19兵团在入朝途中尚未抵达前线。志愿军的一线部队仅38、39、40、42、50、66军共6个军21万余人。而且连续2个半月的进攻也让志愿军各部队异常疲劳。其实作为前线指挥官彭德怀清楚了解美军实力受损并不严重原先是连发起第三次战役都不同意的三次战役打完后更是出现前面所述的对战局的极度忧虑。但在巨大的胜利面前国内决策层却犯下了类似麦克阿瑟的错误不但坚持要打第三次战役在第四次战役期间美军发起全线进攻战局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还提出了打到36线的要求。决策层对形势的误判同样成为志愿军在第四、五次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在朝鲜战争中如果说谁是美军的第一功臣自然非李奇微莫属。李奇微在二次战役后接替因车祸丧生的沃克担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其在上任后即着手对第8集团军的整顿逐渐让联合国军回到原有的正常作战状态和对敌态度整顿的效果在后来第四、五次战役中就体现了出来。

“磁性战术”的谬误

但对于李奇微在朝鲜战争的作为国内却有不少归纳谬误其中流传最广的

是“磁性战术”。国内很多文章都这样描述: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后勤补给薄弱每次穿插攻势只能维持7天时间即所谓的“礼拜攻势”。

李奇微就对美军战术进行了针对性改良具体是首先根据志愿军进攻主要是夜间发动的特点主力白天撤退担任掩护的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部队则在黄昏后开始撤退每天最多只退20公里20公里的距离恰好是志愿军一夜徒步前进的程。志愿军的攻击部队在夜间穿插时根本捕捉不到美军天明后又正好进至美军的预设阵地前反而遭美军强大的空地一体优势火力打击徒有伤亡难有进展。7天一过当志愿军随身携带的补给消耗完美军随即开始反击。

但对于这种描述在李奇微本人的回忆录里却找不到任何符合的字句。类似的情形

只发生在第四次战役前1951年1月15日到25日的10天时间里美军在水原至利川间发动的试探性进攻。

推进中的联合国军装甲部队。许多文章都认为美军在战争中使用了“磁性战术”来对尾追攻击志愿军但李奇微回忆录里却并没有符合该战术的字句。

联合国军士兵在山头上引导己方炮兵对敌军进行炮击。这是李奇微针对志愿军穿插战术使用的简单办法之一----建立山头阵地并引导炮兵进行攻击。

如何应对志愿军的穿插战术

李奇微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而常规。面对志愿军轻装步兵沿着山间小的穿插迂回李奇微要求美军部队重视夺占公沿线的高地;并且要敢于离开舒适的公进入山地建立阵地使两支部队的侧翼连成一气;在无线电通信不便的地区要派出传令兵保证通信通畅;各军师之间要利用炮兵的射程优势在作战时互相支援。

另外各部队在白天需要适当收缩防线让部队与部队之间紧紧衔接在一起到白天则以步坦协同的分队发起强有力的反冲击。这些措施使得原本炮兵火力就占绝对优势的美军在四、五次战役期间成功抵御了志愿军的进攻。除了战术细节方面的改进李奇微还非常注意对士气的鼓励。他以身作则或者是乘轻型飞机或者是乘吉普车深入到一线了解战况。当第一线的士兵看到最高统帅来到自己中间自然是倍受鼓舞。李奇微最典型的标记就是胸前挂着两颗手榴弹他曾对问到这个问题的部下说这是在经常遭遇伏击的朝鲜战场上作为最后也是最有效的武器。

美国画家所作的反映砥平里血战的油画。图中美军结成了环形防御圈并在防线之间的结合部布置坦克而志愿军方面由于缺乏重火力支持和攻坚武器最后功亏一篑遭受了惨重损失。

1950年1月25日三次战役结束仅17天美军即重新向北发起进攻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爆发。志愿军采取类似第二次战役时的打法在战役前期先在西线坚守东线则诱敌深入;待东线敌军态势突出后再进行中间突破然后穿插迂回消灭敌军属于一种攻势防御。但志愿军这次在击溃韩军一部后却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