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流域水资源安全利用分析

沁河流域水资源安全利用分析
沁河流域水资源安全利用分析

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地理科学研究, 2018, 7(2), 129-133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867625.html,/journal/gse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867625.html,/10.12677/gser.2018.72017

Research on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Qinghe River

Shifang Ren, Jia Ha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Jinzhong Shanxi

Received: Apr. 29th, 2018; accepted: May 17th, 2018; published: May 24th, 2018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water utilization in Qinhe River and two inter-basin diversion projects, the hy-drolog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imum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of Qinghe river cannot be met, especially for successive years of drought, s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ould be deteriorated. It suggested that the sediment discharge capacity by the dam bottom outlet and carryover storage of the two constructions should be expanded appropriately.

And water supply to Linfen city and Jincheng city should also be reduced.

Keywords

River Water Resources, Qinhe River Basin, Safe Utilization

沁河流域水资源安全利用分析

任世芳,韩佳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晋中

收稿日期:2018年4月29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17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24日

摘要

根据沁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结果,并结合目前引沁入汾和引沁入丹两项跨流域引水工程的引水量设计,对流域水资源安全利用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在满足城市和工业供水95%保证率条件下(相当于特大干旱年),两项引沁工程的引水量将使流域生态环境基本需水量的最低要求得不到满足,如按原设计进行供水,极有可能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此外,两大主要水利工程的泥沙和调节库容设计存在问题均可能对水资源安全利用和产生影响。针对性的建议包括适当加大在建、拟建大型水库的底孔排沙能力

任世芳,韩佳

和多年调节库容,调整对汾河流域临汾市和丹河流域晋城市供水数量等。

关键词

河流水资源,沁河流域,安全利用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867625.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水资源安全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省份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关键问题。一直以来,山西省水资源危机严重,呈现出水质和水量危机并重的特征,以往的研究证实这两方面矛盾可以加以统一和协调,即如果可以保证一定的径流数量,则轻度污染河段在水流天然降解作用下仍可达到清洁级或尚清洁级水质标准,关键在于开发利用中能否保证河流系统的最小流量不低于一定的阈值[1]。沁河是山西省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主要河流,也是跨省份河流。以沁河流域为研究单元进行水资源安全利用研究,不仅有利于山西本省,对下游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也有积极意义。

2. 沁河流域概况

沁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并主要流经山西省,最终由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出太行山至武陟县南贾村汇入黄河。作为山西省河流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河流,沁河约90%以上的径流量来自山西省境内,河南省境内来水量则较少[1]。沁河在山西省境内流域面积1.07万km2,占全省面积15.67 km2的6.81%;

根据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沁河山西境内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1.6亿m3,占全省河流1956~2000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6.77亿m3的13.37%;即该流域的平均年径流模数相当于全省的2.72倍,以下研究区域均指山西境内沁河流域。

沁河流域虽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一直以来开发利用程度较低。2005年地表水供水量9487万m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8%,属于低开发利用区。究其原因是该流域大部分地处山区和丘陵区,山高沟深,地形破碎,缺乏类似于桑干河流域的大同盆地、汾河流域的太原盆地那样的地形条件,灌溉工程难于修建和受益,所以水田、水浇地只占耕地的15%左右,人均水浇地只有0.2市亩[2]。润城站以下的延河泉,年泉水量0.946亿m3,已成为阳城电厂一期工程之水源。

3. 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重点工程

沁河各站天然年径流量

沁河径流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河川水资源量相对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是山西省黄河流域平均值的1.3倍,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上游飞岭站年最大与年最小之比高达20倍,因而兴建大型水库均需考虑多年调节;地区差异显著,润城站以下由于有延河泉及其沁河排泄带的大量岩溶泉水出露,水量较上游丰富,故渐趋稳定。

流域多年(1956~2000年系列)平均降水量为613 mm。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如王村站,最大年降水量为1768.1 mm,最小年降水量为357.3 mm,二者之比为4.9。雨量年际分布的特点是,连续多雨年和

任世芳,韩佳

持续干旱年往往交替出现,故大型水库均需具备多年调节功能。流域上、下游各种保证率年份的降水量见表1,各站1957~2000年共44年径流系列特征值见表2。

4.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按照刘昌明院士和李丽娟、郑红星提出的水文学计算模型[3] [4] [5],并参考文献[6] [7]中结合山西实际加以修正的计算方法,得到沁河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型(2-1),由于流域内没有盐碱地及湖泊洼地,故不需计算河流排盐需水量Wsa 和湖泊洼地需水量W L 。

We Wb Wse =+ (2-1)

(2-1)式中Wb 为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又称枯季维持生态基流量Wb ,其计算公式为

()8Wb

min Qij 10n

i

T n ?=×∑ (2-2) 式中Qij 表示第i 年最小的第j 个月的月平均流量,T 为换算系数 = 31.563 × 106 S ,n 为统计年数。应用五龙口站资料,算得Wb = 5.112亿m 3

公式(2-1)中Wse 为河流输沙需水量,其计算公式为

Wse St = (2-3)

式中St 为多年平均输沙量,Cmax 为多年最大月平均含沙量的平均值,按式(2-3)算得Wse 为1.695亿m 3。

计算得沁河流域山西段生态环境需水量We 为Wb 与Wst 之和为6.807亿m 3,占沁河该段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1.60亿m 3的58.68%,因此,沁河山西境内流域水资源允许开发利用率应控制在41.32%之内,相当于径流量4.793亿m 3。

Table 1. Annual precipitation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Qinhe River 表1. 沁河上下游年降水量(单位:mm)

保证率P 上游(孔家坡)

下游(阳城) P = 20% 774.3 744.7 P = 50% 612.5 595.8 P = 75% 507.2 494.2 P = 95% 375.5 339.0 多年平均

623.8

604.7

注:表中数据引自参考文献[8]。

Table 2. Annual natural runoff characteristics of Qinhe station 表2. 沁河各站天然年径流特征值(单位:km 2,亿m 3)

站名 流域 面积 多年 均值 Cv Cs/Cv 不同保证率(p)的年径流量 设站年份 20% 50% 75% 95% 飞岭 2683 2.29 0.707 2.5 3.34 1.84 1.12 0.62 1975 马连圪塔 2727 2.67 0.70 2.5 3.90 2.16 1.34 0.72

张峰 4990 4.79 0.673 2.5 6.74 3.79 2.50 1.75 1974~1979, 1987

润城 7273 7.50 0.636 2.5 10.73 6.29 4.01 2.27 1954 五龙口

9245

11.60

0.531

3.0

15.77

10.04

7.10

4.85

1953

注:表中数据引自参考文献[8]。

任世芳,韩佳

5. 河流水资源利用的水量平衡

由于沁河流域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以供给汾河、丹河两流域为主要目的[1],现就马连圪塔水库和张峰水库两大主要引水工程进行分析。

1) 马连圪塔水库(远景拟建),位于上游的马连圪塔水库为引沁入汾工程枢纽。该水库设计坝高58.3 m

(远景拟建)。控制流域面积2727 km2,年径流量2.67亿m3,总库容4.25亿m3,其中:兴利库容3.06亿m3,死库容0.14亿m3。

该水库是以供水、防洪为目标的大(2)型枢纽工程,调节引水量1.78亿m3,通过分水岭草峪岭隧洞,调水到汾河流域的临汾市,计划提供5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并改善老灌区30万亩,向城市和工业供水6250万m3,有效缓解汾东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

2) 张峰水库(在建),位于下游的张峰水库(在建)为引沁入丹工程枢纽。该水库设计坝高72.2 m,控制

流域面积4990 k m2,年径流量4.99亿m3,总库容3.94亿m3,其中:调节库容2.39亿m3,调洪库容0.73亿m3,防洪库容0.49亿m3,重复利用库容0.24亿m3,死库容0.41亿m3,泥沙淤积库容0.60亿m3,是以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该水库调节引水量1.84~2.07亿m3,供水区域包括泽州盆地(晋城城区、高平市、泽州县)、沁河沿岸以及阳城县、沁水县。

以上两项工程的引水量分别为1.78亿m3和2.07亿m3,加上现状用水量0.71亿m3,阳城电厂用延河泉0.946亿m3,合计用水量5.506亿m3,此数值已大于上述计算得出的允许开发利用量4.793亿m3约15%,从总量上看,已不能保证沁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供水需求,而伴随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沁河流域本身的用水量还将逐年增长,则生态环境需水量缺少的问题将更加严重。

6. 水资源安全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6.1. 生态环境需水量得不到保证,应加大节水力度,并酌情减少引水量

由以上研究可知,沁河流域山西段水资源的允许开发利用率应控制40%左右,而现有及在建两大水利设施的设计开发利用率已达47.47%,且未来水资源利用需求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如遇极端干旱年份,流域水资源利用遇到的安全威胁将更为严峻。

因此在开发利用中一方面应酌情减少引水量,尤其是汾河流域临汾市和丹河流域晋城市供水数量;另一方面,在跨流域引水的受益区应加强节水措施,大力提高流域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6.2. 两大主要水利工程需要有足够的多年调节库容

马连圪塔、张峰两库均有供给城市及工业用水的任务,其供水保证率应在95%左右。而沁河年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飞岭站年最大与年最小之比高达20倍。再如张峰下游润城站,多年均值为7.50亿m3,而95%保证率的特大干旱年仅为2.27亿m3,两者之比为3.3倍。五龙口站95%保证率年份来水量仅4.85亿m3,而生态环境基本需水量就需要5.112亿m3。显然,在规划设计多年调节库容时,其保证率不能低于95%,而调节系数不能小于0.90。只有这样,才能在特大干旱年份保证供水量为10.44亿m3,而扣除引沁入汾1.78亿m3、引沁入丹1.84亿m3和本流域用水0.71亿m3之后,剩余的6.11亿m3,可以满足生态环境基本需水量的需求,并有1亿m3左右的回旋余地。

6.3. 泥沙问题对水利工程径流调节能力的威胁不容忽视

沁河流域本身的地质地貌条件决定了其泥沙淤积问题的存在,大型水利工程对天然径流的拦截使得泥沙问题更加突出。以上述两大水利工程为例:首先,马连圪塔水库,设计死库容0.14亿m3,其上游飞

任世芳,韩佳岭站1957~2008年,天然输沙模数为683 t/(km2?a) [8],按此计算,水库年来沙量约186万t,或折合约

143万m3,如无底孔排沙,在10年左右,死库容即可能淤满。

其次,张峰水库,设计泥沙淤积库容0.60亿m3。飞岭流域面积:2683 km2,天然输沙模数683t/km2?a,

平均年输沙量为183万t;飞岭–润城区间1956~2008年天然输沙模数877t/ km2?a [8],而飞岭–张峰区

间流域面积为2307 km2,则区间年输沙量为202万t;两者合计,张峰水库平均年来沙量为385万t。或折合296万m3。由此可见,如无足够的底孔排沙能力,该水库之泥沙淤积库容可能在20年左右淤满。

通过以上估算,显然两库均需要进行底孔排沙能力的核算,并根据核算结果,采取必要的扩建措施。

7.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沁河流域现有及在建两大水利设施的设计开发利用率已经超过流域山西境内河段的生态环境需水安全阈值,在未来水资源利用需求持续增加和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流域水资源利用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威胁。因此该流域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关键问题是现有两大水利设施的科学调度和使用:一方面应酌情减少设计引水量,尤其是汾河流域临汾市和丹河流域晋城市供水数量,通过在跨流域引水的受益区加强节水措施来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调度来确定水库合理的调节系数,满足流域在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生态环境基本需求。第三,重视流域内的泥沙问题,改扩建水库以促进泥沙排出使水库蓄水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并延长水库使用年限。

基金项目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7041032-1)。

参考文献

[1]李英明, 潘军峰. 山西河流[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2]山西省统计局. 山西统计年鉴——2005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3]刘昌明. 中国21世纪水资源供需趋势与重点问题的探讨[M]//刘昌明, 主编. 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

新技术和新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10.

[4]李丽娟, 郑红星. 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J]. 地理学报, 2000, 55(4): 495-500.

[5]李丽娟, 郑红星. 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M]//刘昌明, 主编. 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

技术和新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54-59.

[6]任世芳. 山西河流水资源安全研究[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8.

[7]任世芳. 极端干旱条件下汾河流域河流水资源安全研究[J]. 人民黄河, 2013, 35(7): 46-48.

[8]山西省水利厅, 编著. 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M].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1.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867625.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8-5762,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867625.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867625.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gser@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867625.html,

定向钻穿越河流施工方案

定向钻施工方案2013年3月17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概述 1.1.1 工程名称: ****** 1.1.2 建设规模:本工程内根据图纸共有4条河流采用定向钻穿越,分别是练江河1、练江 河2、练江河3、臻头河定向钻,穿越管道管径为φ323.9×7.9mm,管 道防腐为3PE。 1.1.3 建设地点:*****。 2.1施工总体方案 连江河1穿越水平长度为357.29米,穿越深度为连江河河床下12.1米,入土点距连江河1南岸120米,出土点距河北岸159米。连江河2穿越水平长度为399米,穿越深度为连江河河床下12米,入土点距河西岸98米,出土点距河东岸261米。连江河3穿越水平长度为365.87米,穿越深度为连江河河床下12.3米,入土点距河北岸97米,出土点距河南岸河堤外42米。臻头河定向钻穿越水平长度为367.06米,穿越深度为河床下8.6米,入土点距河北岸106米,出土点距河南岸137米。由于定向钻施工方案基本一样,以下只阐述通用的定向钻施工方案。 2.2概述管理目标 2.2.1项目部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管理有序,考核有据。 2.2.2 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①单位工程合格率100%,工程建设质量创国家优质工程; ②工程设备、材料质量合格率100%; ③焊接一次合格率95%以上; ④补口补伤一次合格率100%以上; 2.2.3无重大安全事故,HSE管理符合要求。 2.2.4技术先进,方案可靠。 2.2.5 设备完好率95%以上,利用率95%以上。 2.2.6 材料使用无浪费,定额节约率3%以上。 2.2.7 文明管理、文明施工、文明生活,项目部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

河流穿越施工方案(通用标准版)

目录 1.1 国家行业标准规范 (2) 2 工程概况 (2) 2.1 概况 (2) 3 河流穿越通用技术措施 (3) 3.1 组织机构 (3) 3.2 围堰导流施工方法 (4) 3.3 钢套管导流施工方法 (8) 3.4 附属工程 (12) 4 施工主要设备、材料及人员 (14) 4.1 主要机具设备 (14) 4.2 施工材料 (14) 4.3 人员配备 (14) 5 穿越施工进度计划 (16) 6 穿越施工区域平面布置图 (17) 7 河流穿越质量保证措施及HSE管理措施 (18) 7.1 质量保证措施 (18) 7.2 HSE管理措施 (19) 7.3 河流穿越风险源清单及风险消减措施 (20) 7.4 沟下作业安全措施 (20) 7.5 环境保护措施 (21) 7.6 河流穿越应急预案 (21) 7.7 河流穿越HSE应急流程 (25)

1 编制依据 1.1 国家行业标准规范 1.1.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 1.1.2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 1.1.3 《输油(气)钢质管道抗震设计规范》(SY/T 0450-2004); 1.1.4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69-2006); 1.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24-2007); 1.1.6 《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2003); 1.1.7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53-2004)。 2 工程概况 2.1 概况 000000000000000000000。管道长度246km(包含与000线并行段9.82km,不在本设计范围内),管径为Φ711,设计压力9.8MPa,钢管材质为L450M,年设计输量25×108m3/a。全线共设站场4座,其中扩建站场2座(00首站、00末站),新建站场2座(00分输站、000清管站);设计线路截断阀室11座,其中5座监控阀室,6座监视阀室。 管道沿线水域大中型穿越17次,长度5796m,其中大型穿越5次,长度2886m,中型穿越13次,长度2910m;铁路穿越1次,长度80m;高速公路穿越3次,长度260m;高等级公路穿越12次,长度640m。 000000000000000000000市河流穿越详细分布见下表:

穿越河道顶管施工方案

XXX工程 穿 越 河 道 顶 管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XX工程 专项施工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形地貌及气候 (2) 三、现状河道附图 (3) 第二章施工方案 (4) 一、施工组织 (4) 二、施工工艺流程图 (5) 一、)测量放线 (6) 二)围堰的施工方法 (7) 三)污水沉淀的处理措施 (9) 四)便道施工 (10) 五)管道顶进 (10)

六)围堰的拆除 (11) 七)河堤的拆除 (11) 八)河堤的恢复施工 (12) 第三章质量保证措施 (15) 一、组织保障措施 (15) 二、思想保障措施 (15) 三、技术保障措施 (16) 四、安全保证措施 (17) 第四章、雨季的工作安排 (17) 第五章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20) 一、施工期内主要环境污染因素特征 (20) 二、主要环境影响的控制 (21) 三、防汛措施 (21)

管道穿越河道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 XXXX,因地铁站点的实施需主要迁改并还建武青北路及培风东路D600、d1000污水管道DN1200、D1600雨水管道。将对地铁实施有影响的既有管线进行迁改。因地铁站点污雨水管线迁改的实施需穿越河道污水顶管穿越河道段共计D1200mmm污水管道长16米(WA1~WA2,WA6~WA8)采用围堰施工,雨水顶管有2处(Ye1~Ye2管径d1200mm,Y6~Y7管径1600mm)的出水口位于河道内,在施工雨水出水口时均采用半幅围堰施工,围堰采用麻袋装土,污水管道围堰长度96米。雨水Ye1~Ye2管径d1200mm围堰长度为:18m,Y6~Y7管径1600mm围堰长度为17m.围堰上口宽米,高3米。土袋尺寸:。预留2根Φ1000导流管道。导流管道共计139m. ~WA2污水顶管段的河道共计8米宽,为保证河水畅通,采用半幅围堰施工,待左侧管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右侧河道施工,施工时严格按照河道管理要求施工。雨水出水口施工时均采用半幅围堰施工,需破除河堤米宽左右,待雨水口施工完后,按照原样恢复河堤。 3.本工程污水管道埋深6米左右,根据实际测量数据显示,本次施工的污水管道管顶与河底板高差为100cm,根据各方对现场的调查情况,经研究决定,河道内采用中间填土,外侧加土袋围堰的施工方法,因此主管采用顶管施工,顶管工作井兼做污水检查井。污水顶管穿越的土层

伊犁地区灾害概况

伊犁地区自然灾害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 学号: 班级:农资09-1班 2011-5-6

摘要:伊犁地区是一个河谷地区,是一个容易发生雪融性洪水、雪崩的地方。并且伊犁处于地震带,又是一个地震区,故此又伴随的有山体滑坡。伊犁的植被种类单一,生态较为脆弱,地质结构简单,故此又是一个泥石流多发地区。伊犁的游牧业对天然草原的压力和破坏已经不容忽视,许多地方已然出现了草地面积锐减人造林病害加重的现象。 关键词:泥石流山洪地震草场 正文: 自然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西部,土地面积56309平方公里,管辖有8县2市,其中除奎屯市以外均分布于伊犁河谷。伊犁河流域位于新疆西部天山腹地,天山主支脉将本区分割成特克斯河谷、巩乃斯河谷、喀什河谷和伊犁河谷,形成三面环山,由东向西逐渐敞开的喇叭状地形,大西洋、里海等西来水汽可顺利进入本区,形成湿润的大陆性温带气候。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在我国境内主要由特克斯河、喀什河和巩乃斯河三大支流组成,纵贯伊犁河谷,经三道河子流向哈萨克斯坦,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伊犁河中哈国界线以上流域面积为62728km2,河长601km,其中中国境内流域面积为58177km2,河长476km。流域源头冰川总面积2023km2;山区地势陡峻,岩层裂隙发育,植被覆盖率较好,300m以上的高山带面积占面积的25.5%。流域多年平均气温在0.6℃-9.6℃之间。伊犁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伊犁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西风环流带来的大

西洋水汽,其次是北冰洋的水汽。伊犁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303.6×108m3;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山地夏季多于春季,春夏两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78%,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多发生在4-7月;而平原区降水量月分配比较均匀,春秋季略大于夏冬季,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多发生在3-6月。水面蒸发量与新疆其它地区相对比较小,在地区分布上平原大、山区小;水面蒸发量在800mm-1200mm 之间,属偏湿润地区。 伊犁河谷地区由于降水充沛,山体陡峭,植被稀疏,容易造成滑坡事故,加上近年来过度放牧和乱砍林木等行为,更加破坏了不稳定的山体,使得频发的地质灾害对伊犁河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越来越大。据统计,近年以来该地区已有四十一人在山体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中不幸遇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下面就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伊犁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情况。 一、泥石流 泥石流是沟谷流水中夹杂着大量泥沙、岩屑和石块,甚至近似一种半固体的径流,当固体物质的体积含量达到10%到15%时就称之为泥石流。2005年3月17日新疆自治区气象台消息,由于3月上旬气温回升,12日降雨,新疆察伊犁地区部分地区出现洪灾和泥石流灾害。到15日各河流水位持续上张,山沟洪水频繁,量级较大。截止3月15日凌晨3时,齐勒乌泽克沟洪峰流量已达30立方米/秒,青布拉克沟洪峰流量已达40立方米/秒,洪峰流量仍在持续增加。据统计共冲毁各类桥涵、防渗渠道、渡槽等,致使三乡与县城公路中断、

永定河历史文化

永定河历史文化及发展规划 约在三百万年前,地壳运动造就了现在永定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当时晋北和延庆古湖河水携带泥沙穿越崇山峻岭奔流而下,填平湖泊、洼地,游荡、淤积,造就了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的北京小平原,为北京城的诞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地域空间。 永定河流域一百多万年来,曾是古人类迁徙、活动之地。约5000年前曾是先祖炎黄征战和民族融合之地。3000多年前蓟城诞生。永定河流域丰沛的水源、广袤的森林、富饶的矿藏、物产哺育着蓟城的发育、成长,并发展壮大成为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全国的文化、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永定河无愧为北京的母亲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与河水和谐相处、互相依赖,流域内发生过多次影响历史的事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永定河文化。为了生存,人与河水也相互抗争,利用河水,灌溉、漕运;抵御洪水,筑堤、防洪。开发水能、治理河道。然而,对永定河过度的开发利用,付出的则是生态破坏的代价。回顾所经历过的成功和失败,总结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感恩母亲河的宽容和巨大付出。展望未来,我们要珍惜历史文化,爱护生态环境回报母亲河。 一、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 永定河,古称无定河、浑河,是华北地区最大水系海河水系五条支流中最古老的河流。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天池,流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747公里,流域面积47016平方公里。永定河流域是东亚古人类起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北京城市文化的源头。 永定河在北京境内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个区,河段长约170公里,流域面积近3200平方公里。由永定河冲积形成的“北京小平原”,是北京建城的地理基础;永定河丰富的资源是北京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资源基础之一。永定河是北京城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永定河养育着古都和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使北京地区从原始聚落、诸侯国都邑、北方军事重镇发展成北中国的政治中心,进而跃升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的首都,乃至现代国际都市。

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4月联考地理试题

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4月联考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香云纱俗称莨绸、云纱,是用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含矿河涌塘泥覆盖,经日晒加工,历经13项的纯手工工艺循环往复而成的一种昂贵纱绸制品。通常从每年的4月初至10月底为一年的晒莨时间,其中,7月到8月上旬不宜开工。香云纱穿在身上凉爽、不粘身,被称为纺织界的“软黄金”。目前香云纱设计师与故宫开展合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晒莨期间面临的不利条件和避开7、8月份的原因分别是( ) ①气温高②多台风③温差大④降水多 A.①②B.②③C.④①D.④②2.目前香云纱在中国成衣市场份额比较小的原因主要是( ) A.香云纱纯手工制作,工序复杂B.香云纱市场青睐度低C.生产原料地域性强D.缺乏传统技艺的香云纱艺人 3.香云纱未来发展的建议,最合理的是( ) 1

A.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B.扩大生产规模,拓展海外市场 C.注重区域品牌优势,创新文化产业D.加大薯莨生产,保护河泥 自2021年1月起,荷兰政府为重塑国家形象将荷兰(Holland)这一名称改为尼德兰(Netherlands),意为“低地之国”。荷兰还拥有“鲜花王国”、“风车之国”、“海上马车夫”等称号。20世纪30年代,荷兰在下图所示地区修筑拦海大坝、将湖中的海水抽取置换淡水,并在湖边部分低地开垦发展农业,形成圩田区。2021年6月,谷歌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在荷兰拓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荷兰在图示地区修建拦海大 坝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减弱海水侵袭B.扩大湿地面积C.增加海岸线长度D.减少泥沙淤积5.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国,花卉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适宜,水热充足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国际市场需求大D.水陆空交通便利 6.荷兰吸引谷歌投资建设数据中心的优势条件有( ) ①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②气候凉爽,耗电量小 ③网络基础设施完善④土地广阔且成本较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06-2021年,三峡库区上游干流河道与支流香溪河交汇处附近的泥沙冲淤厚度变化如下图所示。香溪河泥沙输移集中在汛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某污水管道穿越河道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某污水管道穿越河道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编制综合说明 某污水管道穿越河流工程是某区某污水管道改造工程的一部分,为东西向穿越,敷设 的为两条平行排布的①500钢管。 本工程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是由于施工工艺相对其它方法有极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 在三点:施工工期短,工程质量好,不影响地面交通及周边居民生活。另外采用定向钻施工工艺还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穿越工程,我公司积极的组织人员进行了工程现场踏勘、测量, 认真组织编写施工技术方案,包括钻导向孔、扩孔、穿越管道回拖就位等工序的具体施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及相应的技术要求。为确保工程顺利施工,我们拟采用美国 Ditch Witch JT7020 (回拖力为 31吨)水平定向钻机来完成本次工程。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某区某南侧泗塘河道两侧。场地在两个桥梁中间(见平面图)桥梁地下基础已完成,现在正在建造上部结构。根据现场踏勘情况,两个桥梁桩基础间距为4米,新敷设的管道从这个4米的空隙中穿过。根据本工程场地情况我们拟将钻机场地定在河道东侧作为钻机入钻土工作井,河道西侧为出土工作井,设计穿越长度为300米。东侧入钻井场地现在正在桥梁施工,地面不平整。西侧出钻井在新修建的公路边上,地形平坦。 二)主要工程量及施工进度 工程量统计表

施工进度: 1、施工前人员、设备进场;施工现场规划等需 1天工期。 2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将两条管道敷设好需20天工期。 本穿越工程施工期需21天。(详见附表一) 第一节施工方案 一)施工设计 某污水管道穿越河流工程,设计为倒虹管,根据测量河流最深点为3.9米,河水面到路面约有4.5米高差。所以新敷设管道管顶必须保证在河底2米以下(钻道最深点距路面10.4米以下)。入钻井管底标高为-5.0米,出钻井管底标高为-3.30米(此深度是以入钻点路面高程为土 0而计算的),穿越长度为300米。 二)每段工程穿越的施工工序:

中、小型河流大开挖穿越施工方案

XXXXXX工程第XXX标段 开挖穿越河流施工方案 编制:XXX 审核:XXX 批准:XXX XXXXXXXXXXXX工程公司 XXXXXXXXXX项目经理部 XXXX年XX月 1工程概况 XXXXXX工程XX标段西起XX省XX市,东至XX省XX市,线路全长64.488公里。管线地处XX 平原腹地,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分布不规则的淤泥、淤泥质粘土;全年雨水充足,地下水位较高,水资源丰富,地表沟渠纵横交错,水面宽度从几米到几十米,沟渠水深超过1米,这些河渠的穿越施工难度较大。 2施工方案的确定 因大部分河渠为主要灌溉渠和排洪渠,施工时不能够断流,因此,对河流穿越采用河道内围堰截坝导流管导流的大开挖穿越施工方法。因河渠较深,为保证管道在河底的埋深,对部分河渠穿越加设纵向弯管,并按照要求进行稳管。 3施工平面图 注:虚线为河流穿越施工时的临时占地面积,具体大小根据河流的宽度确定,通常范围为20米~40米宽,长40米~80米,具体以实际为主。 4施工程序 4.1施工准备 4.1.1 4.1.2 4.1.3

4.1.4对河流穿越采用昼夜连续施工,因此夜间所需材料、用具必须准备齐全,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4.1.5修筑施工进场便道,便道主要是利用原有道路,将低洼处用石子进行铺垫,并适当加宽,修筑汇车点,过桥时要铺垫钢浮板,防止车辆损坏桥体。 4.2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的给定的桩位,参照中线成果表,对河流的穿越位置进行测量,确定管道中心线的位置,并用标桩放出管线穿越位置、留头位置、管沟开挖位置;同时放出作业带边线及堆土场地。 4.3围堰导流 在河的上游距管中心8 米处用麻袋装土筑挡水坝,坝体坡比1:0.75,顶宽7米,坝高根据河底与地表高差确定,坝长按照河岸宽度确定,在坝的迎水面铺土工布挡水以免渗漏,沿坝两边打木桩加固,直径15厘米,间隔0.5米,桩长5米,两排桩间用8号铁丝连接牢固以免承载时向外倾斜,坝顶铺钢浮板,增加坝的承载力;下游距中心10米处筑拦水坝,坝体坡比1:0.75,顶宽4米,坝高根据河底与地表高差确定,坝长按照河岸宽度确定,在坝的迎水面铺土工布挡水以免渗漏,沿坝两边打木桩加固,直径10-15厘米,间隔0.5米,桩长5米,两排桩之间用铁丝连接牢固。 导流管导流,导流管采用φ813钢管,数量根据河水的流量选取,通常为4-6根,保证河道内水流的正常流动。筑坝时预留出导流管安放的位置,待坝体基本完成后,将导流管下入河中,继续筑坝。 4.4用湿式推土机在(见排水示意图) 4.54.6补口、4.7排水示意图

伊犁河概况

伊犁河古称亦列水、伊丽水,是关系西北农田的著名河流。古时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突厥人等生活于此河流域,唐代西征大军和蒙古成吉思汗的铁骑曾凭着木头木伐泅渡滔滔河水。 。 伊犁河上游有三大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特克斯河是主源,发源于汗腾格里峰北侧。伊犁河向西流至伊宁途中有喀什河流入,以下进入宽大的河谷平原,河床开阔,支流众多,渠系纵横。在接纳右岸的霍尔果斯等河后进入哈萨克斯坦,最后注入巴尔喀什湖。在我国境内全长约400多公里。 。 伊犁河 57万平方公里,其水量居新疆众河之首,径流量约占全疆河流径流量的确1/5,大约有3/4的水量流出国境。中、下游在哈萨克斯坦境内。 -伊希科特劳和塔乌库姆沙漠,注入巴尔喀什湖。长1,001公里。从特克斯河源算起,长1,439公里,在我国境内全长约400多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下游形成三角洲(面积9,000平方公里)。由冰川和雪水补给。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凯耶尔甘处年平均流量386米2/秒,河口处329米2/秒。结冰期4个月。两岸多支流。从中国伊宁到哈萨克斯坦巴卡纳斯可通航。有灌溉之利。建有卡普恰盖水库和水电站。 概况新疆境内伊犁河流域位于天山北支婆罗科努山与南支哈尔克山之间,中国天山水资源最丰富山段,伊犁河为新疆径流量最丰富河流。新疆集水区面积约 5.7万平方公里,占新疆面积3.5%;年径流量153亿立方米(已扣除从哈萨克斯坦流入的水量14亿立方米),占新疆地表径流总量19%;年均径流深268毫米,为新疆平均值的5.7倍,接近于全国年均径流深值。在中国西北干旱区中伊犁河流域堪称相对湿润地区。伊犁河集水区可分4部分:①特克斯河。为伊犁河西源,亦为最大支流,发源于哈萨克斯坦境内汗腾格里峰北坡,进入新疆后经昭苏、特克斯2县,在巩留县东北与巩乃斯河汇合后称伊犁河。年径流量86亿立方米,主要产生于哈尔克山北坡。②巩乃斯河。为伊犁河东源南支,发源于和静县西北角安迪尔山南坡,年径流量20亿立方米,向西穿过新源县境,至巩留县与特克斯河汇合。③喀什河。为伊犁河东源北支,源于天山北支南坡,向西穿过尼勒克县,至伊宁县雅马渡汇入伊犁河,年径流量39亿立方米。④雅马渡以下共有小支流39条,共产生年径流量21亿立方米。其中,北岸支流16条,共产生18亿立方米;南岸支流13条,共产生3亿立方米。 流域与水资源新疆境内伊犁河流域形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有3条自西向东逐渐收缩的山脉,北为天山北支婆罗科努及伊连哈比尔尕山段,南为天山南支哈尔克及那拉提等山段,中为山势较低的克特绵、伊什格里克等山段。北部和中部山段之间为伊犁河谷与喀什河谷,南部和中部山段之间为特克斯河谷与巩乃斯河谷。因向西开口,全流域处于迎风面,降水丰富,谷地年降水量约300毫米,山地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集水区内山地面积占68%,是径流丰富的重要原因。由于降水丰富,山地能自然形成植被,低山缓坡还能经营旱地农业,河谷平原的农田与林带则需要补充灌溉,但耗水不多。伊犁河流出国境的年径流量约130亿立方米。因流域范围处于天山最高峰地区,故降水多,流量丰富,落差也大,水能蕴藏量700多万千瓦,

长输管道河流穿越施工方案

河流穿越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第二十二标段(B段)怀远境内淮河二堤泄洪区近20km左右是较典型的水田水网地区,管线敷设位置水田密布、水网纵横(主要为池塘、河渠和灌溉支渠),施工难度较大。根据现场情况,所穿越的河渠两侧多为农田,部分干渠较深(5m以上),按照常规围堰导流大开挖施工方法很难进行,结合设计要求,河渠采取直接围堰排水大开挖施工方法。 2.施工方法 2.1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围堰修筑—→排水、晾晒—→施工作业带开拓—→开挖管沟—→布管—→管道组对焊接—→无损检测—→补口补伤—→管线回填及水工保护—→地貌恢复

2.2施工准备 充分与当地水利部门结合,并选择最佳季节,在枯水非灌溉期,通过关闭上游河渠闸门,有效控制水量及流速,直接进行围堰排水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导流渠的位置和深度等参数,作好各方面准备。 2.3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采用GPS 定位,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时采用木桩进行醒目标记,主要定出管线中心线、作业带边线,确定围堰及导流渠位置、方式。 2.4开挖导流渠 2.4.1依据现场客观实际,河渠周围环境,确定导流渠的方位、走向,根据河水流量,确定导流渠宽度和深度,如下图所示: 2.4.2导流沟沟底必须低于入口处河流水面,且沟底沿水流方向应有一定的坡度。导流沟宽度应根据河水流量的大小确定。 2.5围堰修筑 可根据河流具体情况确定围堰修筑型式,由本段所穿越河流特点 河床标高 b h

决定,采用土袋围堰的方式:

2.5.1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尖)0.5-0.7m 。 2.5.2围堰外形应考虑河流断面被压缩后,流速增大引起水流对围堰、河床的集中冲刷及影响导流等因素,并满足堰身强度和稳定的要求。 2.5.3堰内平面尺寸应满足基础施工要求。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减少渗漏。 2.5.4围堰施工采用人工配合长臂挖掘机进行,围堰采用装土编织袋修筑,迎水面加设一层无纺布做防渗层。 2.5.5堰顶宽度可为1-2m 。当采用机械挖基时,应视机械的种类决定,但不应小于3m 。堰外边迎水流冲刷的一侧,边坡宽度宜为1:0.5-1:1,背水冲刷的一侧边坡坡度可在1:0.5以内;堰内边坡宜为1:0.2-1:0.5,内坡脚与基坑的距离根据河床土质及基坑开挖深度确定,但不小于1m 。 2.5.6筑堰材料宜用粘性土或砂夹粘土。 2.5.7在筑堰之前,必须将堰底下河床底上的树根、石块及杂物清理干净。 围堰剖面图示意图 无纺布或绸、塑料布坡度1高出水面1.0--1.5m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Docin Choose -----------------------------------豆 丁 推 荐 ↓ 精 品 文 档 The Best Literature----------------------------------The Best Literature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王 珍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摘要:通过分析伊犁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发现目前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水质检测和灾害防御能力欠缺、水域局部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也制约了伊犁地区的农业发展;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应该重视流域环境保护、加强水利设施的基本建设、提高水利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确立并完善伊犁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期为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走可持续道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76(2007)03—0048—04 伊犁河流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处北纬42°14′16″—33°50′30″,东经80°09′42″—84°56′50″,总面积5.61万平方公里。伊犁河有大小支流122条,主要由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3大支流组成,流域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67亿m3,流经八县一市,流域面积58177km2,出境流量128亿m3/年。伊犁河流域东、南、北三面高山环绕,西面敞开,中间夹有天山支脉,形成“四山三谷一盆”的独特地形,其草地、森林覆盖率达67.7%。目前规划灌溉面积1800万亩,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地1133.5万亩,占全疆可垦荒地的15.5%。有效灌溉面积45.2万hm2,灌区年均降水量200~500mm,年均蒸发量1410~1887mm,年均气温7.4~9.1℃,灌区土壤有灌耕土、灰钙土、粟钙土、黑钙土多种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1],伊犁河及其三大支流是伊犁地区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水质检测和灾害防御能力仍很欠缺 近年来,伊犁州不断强化对水质水文监测和自然灾害预防的系统性工作。然而由于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较为落后,污水净化措施和再循环技术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出现了水质监管滞后、灾害防御力度不够的窘困局面。伊犁河属国际河流,其出境后流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哈国)境内的巴尔喀什湖。最近哈国向我国政府多次反映从我国流入的伊犁河水水质污染严重,其碳酸盐浓度严重超标,已造成当地流域鱼类、水鸟等生物的生存危机[2]。与此同时,伊犁河又是一条洪水多发性河流,由于上游山区缺乏控制性水利枢纽调节洪水,平原河道的防洪设施又极为简陋,抗御洪灾能力很低,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550m3/s,而当前只能防御2—5年一遇的洪水,伊犁河及其三大支流洪水灾害频繁发生,潜伏的洪灾危机给135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3]。 2.废水排污量大,水环境已局部污染 伊犁河流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八县一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农田高浓矿化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存在着沿河大量未经达标处理的生活、工业污水及高浓矿化农田水直接排入河中的不良现象。其中包括该州的4个制糖厂、5个亚麻厂、6个皮革厂和4个毛纺厂在内的工商 收稿日期:2006-08-06 作者简介:王珍(1981—),女,新疆霍城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05级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

大开挖穿越小型河流施工方案

大开挖穿越小型河流施工方案

大开挖穿越小型河流施工方案 根据招标人下发的招标文件以及对现场进行的勘察可知,本标段大开挖穿越小型河流共19次。管线途经区域地形起伏较大,河流分布于U 型谷地中,两侧一般较为平坦。在丰水期呈现量大、流急的特点;在枯水期则水流量和水面宽度较小,且水深较浅。需穿越河流近年来经过当地政府改造已经成为当地排涝和灌溉的主力河流,为了不影响当地的正常农业生产和排洪安全,施工作业期选在春灌以后、雨季之前。中型河流施工选在该河流的枯水期。针对以上特点拟在枯水期采取半幅围堰截流方式穿越中型河流。 1.施工工序 2.施工准备 2.1施工前应详细阅读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详细调查穿越处水文、地质情况,并现场落实河道冲刷深度或清淤深度,确保施工 测量放施工准 草袋围堰 检查验收、管沟 稳管 开挖导流堰间排水、清穿越段管道施管沟开挖、管道围堰拆除、地貌

后的管顶埋深距离冲刷线不小于 1.0m,然后制定制定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 2.2根据土壤性质、水流速度、开挖深度或试挖资料等因素确定河底管沟的沟底宽度和边坡尺寸。 2.3对测量的仪器进行校核,备全测量所用的物、料。 2.4根据管沟开挖深度及开挖坡比,估算用地宽度,提前做好超占用地手续。 2.5根据施工总体计划安排和施工实际进度情况,在河流穿越前20天由外协人员向当地水利部门上报河流穿越的报告,征得其同意并获得审批。 3.测量放线 根据确定的沟底宽度和坡度,施工前,测量人员在岸边打标志桩、撒白灰线,标明管沟中心线、管沟边线、围堰边线,并拉两条细线,标明作业带边线。 4.开挖导流渠 在围堰前,在预制管段侧的河流对岸开挖导流渠,将截流后的上游河水引至下游。导流渠上口宽4m、下口宽1.5m(也能够根据现场河流实际流量确定),深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长度为100m左右(导流渠布置示意见下图)。用挖掘机开挖导流渠,

伊犁河谷高三区域地理

行走地理|塞外江南、中亚绿洲——伊犁河谷 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有一处水草丰盛貌似江南的区域,它就是伊犁河谷。有人说没有去过伊犁等于没到过新疆,似乎印证了伊犁之美。伊犁河谷是神话中西王母之都,是丝绸之路北线和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及中亚人种的展览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块塞外江南,西北湿岛。 1伊犁河谷简介 素有“西域湿岛”、“塞外江南”之美称的伊犁是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土地之一。伊犁河谷是世界薰衣草三大种植基地之一。伊犁河谷东西长360公里、南 北最宽处275公里,面积5.64万平方公里,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河谷的位置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地处80°09’-84°56’E,42°14’-44°50’N。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 冲,地域优势十分突出。 伊犁河谷的周边地形 伊犁河谷大致地形伊犁河谷位于天山西部,呈东南直向,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谷地呈三角形,东部顶点为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西部底边朝向中哈边界,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西长170公里。河谷北面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南有北东东——南西西走向的哈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中部还有乌孙山、阿吾拉勒山等横亘,构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

伊犁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境内分布着许多高山峻岭,又有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河谷地,南北天山位于河谷两侧,形成一个V字形结构,组成伊犁河谷的边界,同时也赋予了伊犁河谷独特的地貌特征。伊犁河两岸为洪积冲积平原,伊犁河谷地南部为昭苏--特克斯盆地,呈东窄西宽的楔形,主要为特克斯洪积冲积平原。 伊犁河谷气候 伊犁河谷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较大,主要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随着西风来到此地,受地形抬升,山区降水达600毫米,是新疆 最湿润的地区。 伊犁河流域除常年接受大西洋等水域水汽补给外,同时还因南北两侧天山支脉山体高大,流域内大小冰川和永久积雪分布宽广,永久性冰川和积雪融水汇成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伊犁河上游为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玛图汇合后称为伊犁河。 伊犁河水资源相当丰富,是中国新疆境内径流量最丰富的河流。注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伊犁河左岸支流稠密。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支流右岸有喀什河、霍尔果斯河和巩乃斯河,左岸有恰伦河、奇利克河、特克斯河;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汇人的主要支流有恰伦河、库尔斯利克河和库尔特河。 伊犁河谷成为西域湿岛 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北、东、西三面山地冰雪多,冰雪融水多;河谷地区,汇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地表水比较丰富;再加上地势海拔高,蒸发弱,从而成为“西域湿岛”。伊犁河也自然成为新疆境内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2伊犁河谷的旅游建议 伊犁河谷附近有世界最美草原之一——那拉提大草原 每年6-10月为伊犁的最佳旅行时间。此时的伊犁风光秀丽,游客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享用各类新鲜的时令瓜果。6月中旬是薰衣草盛开的时候,当地会举行盛大的薰衣草节;7月新源的杏树花,昭苏的油菜花也会相继开放。 7-9月平均气温在23℃左右,最低气温是16℃左右,最高气温在30℃左右。到了九月底温度就下降得很快了,过了10月温度就降到零下了。所以去伊犁建议 带稍微厚一点、保暖的衣服。 3伊犁河谷的农业 每年春季湿润的西风气流进入伊犁河谷,由低向高处爬升,气流由暖变冷,在山前地带形成丰富的降水,迎风坡可达到600-800毫米,而西部的河谷平原区的平均降水也在200-350毫米,所以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夏季丰富

河流穿越专项施工方案 -

龙会002-X2井试采工程河流穿越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川庆油建重庆分公司 二O一4年五月八日

目录 一、工程慨况 (1) 二、河流穿越施工难点 (1) 三、河流、沟壑穿越施工方案 (1) 1、小型河渠及沟壑开挖穿越施工方案 (1) 2、中小型河流开挖穿越施工方案 (1) 四、施工人员 (6) 五、施工设备及机具 (6) 六、安全文明施工 (6)

一、工程慨况 龙会002-X2井试采工程是我国实施能源战略的重点项目之一,工程位于达县。管道沿线低山、山谷交错,河流、小溪较多,施工难度较大。 由于地处川东北地区,沿线河流、沟渠较多,同时雨水分布不均匀,夏季多阵雨、暴雨,秋季多连绵小雨,河流水量变化大,雨季暴涨水流急。为确保河流穿越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合理安排施工,特制定本方案。 二、河流穿越施工难点 龙会002-X2井试采工程穿越沿溪口村跳水河。 1、A02至A03桩段穿越穿越沿溪口村跳水河,水面宽约35米,水深约0.5米,岩石河床,V型河谷,雨后河水暴涨,穿越方式为大开挖,由于河面较宽,管沟开挖和导流围堰施工难度大,施工困难。 三、河流、沟壑穿越施工方案 1、小型河渠及沟壑开挖穿越施工方案 ⑴小型河渠穿越施工一般采取在河岸的一侧进行管道对口焊接预制,然后截坝导流、开挖管沟,整体吊装下沟的方法施工。 ⑵在小型河渠穿越时,可以采用草袋围堰,但优先采用无土围堰代替普通拦水坝。 ⑶导流使用导流管方式导流。 ⑷管沟开挖完毕并检验合格后,在河两岸采用挖掘机或者汽车吊车将管段吊装就位,并进行稳管和河流护底施工。 ⑸管道穿越小型河渠的管段,其试压与所在管段一并进行。 2、中小型河流开挖穿越施工方案 ⑴穿越一般要求 ①以据现场工期要求及工程具体特点,组建专门的施工队伍,配置优良设备集中突击。 ②河流的穿越原则上采用围堰导流,开挖全埋敷设。围堰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挖导流渠或设置导流管(或导流槽)的方式进行水流的疏导。若水流量较小,为减少施工难度则在上下围堰上直接跨放导流管(或导流槽),或以潜水泵加长出口软管,将河水直接抽排至下游导流,穿越管线组焊试压完毕后,待管沟开挖完一次埋设。 ③若采用导流管(或导流槽),则导流管尺寸应根据施工期河流水流量的大小及现场情况确定制作。

伊犁河谷地理概况

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地处80°09′-84°56′E,42°14′-44°50′N。河谷东西长360公里、南北最宽处275公里,面积5.64万平方公里。 二、气候 伊犁河谷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4℃,年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51.0℃;年平均降水量417.6毫米,山区600毫米左右其余地区100-200毫米,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898.4小时。 三、水利资源 伊犁河流域除常年接受大西洋等水域水汽补给外,同时还因南北两侧天山支脉山体高大,流域内大小冰川和永久积雪分布宽广,计有各类大小冰川1600多条,总面积2100多km2。初估净储水量2300多亿m3,相当于同等体积的永久固体水库。每年可补给河川径流水量约为20亿~25亿m3,占地表产水量的13.2%~16.5%。伊犁河通常在12月封冻,次年3月解冻。 四、地貌 伊犁地处中亚内陆腹地,境内分布着许多高山峻岭,又有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河谷地,南北天山位于河谷两侧,形成一个V字形结构,组成伊犁河谷的边界,同时也赋予了伊犁河谷独特的地貌特征。 天山山脉及其支脉婆罗科努山横亘于自治州南部,西起伊犁地区,东至星星峡,长约1700公里,在自治州长约450公里。分水岭山脊海拔4000-6000米,最高的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山势西高东低,西宽东窄。西段宽达400公里,东段宽仅100公里。平行山脉之间为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谷地。伊犁河谷位于天山西部,呈东南直向,三面环山,有婆罗科努、科古琴、乌孙山和那拉提山,谷地呈三角形,东部顶点为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西部底边朝向中哈边界,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西长170公里。伊犁河两岸为洪积冲积平原,伊犁河谷地南部为昭苏--特克斯盆地,呈东窄西宽的楔形,主要为特克斯洪积冲积平原。 在众多气势雄伟、蜿蜒不断的群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冰山雪峰融汇成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伊犁河上游为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玛图汇合后称为伊犁河。伊犁河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2万km2,年径流量1l7亿m3,多年平均含沙量0.59m3/s,伊犁河干流在中国境内长约442km,流域面积约5.6万km2,水资源相当丰富,是中国新疆境内径流量最丰富的河流。流经伊宁县、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县,至国界同霍尔果斯河汇合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 水系组成 伊犁河左岸支流稠密。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支流右岸有喀什河、霍尔果斯河和巩乃斯河,左岸有恰伦河、奇利克河、特克斯河;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汇人的主要支流有恰伦河、库尔斯利克河和库尔特河。 恰伦河 恰伦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是伊犁河的左侧支流。河长427km,流域面积为7720km2。发源于克特缅山脉的南部坡地,其下游被分成许多河汊。河水补给为雪水和地下水。在距河口84km处的平均流量为35.4m3/s。河水在11月一次年2月封冻,3~4月初解冻。 奇利克河 奇利克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是伊犁河的左侧支流。奇利克河长245km,流域面积4980km2。该河发源于外伊犁山脉的南部坡地;河流进入伊犁盆地后被分成库尔奇利

伊犁州直水土保持区划

资源环境学院 教学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 专业年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伊犁州直水土保持区划 前言:水土保持区划是自然特点、水土流失类型、水土保持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划分与合并的研究。在继承前人水土保持区划研究和我国各种区划工作与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任务和特点。通过研究,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是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区划和建立区划信息系统,揭示不同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特点,为区域资源水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伊犁州地处东经80°9′42″---91°01′45″,北纬40°14′16″---49°10′45″,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新疆西北部。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内邻克拉玛依市、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和石河子市。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总面积的三十分之一。 2:地质地貌 伊犁河谷出露地层为古生界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其中第四系黄土广泛分布于伊犁河谷中低山区,极易产生滑坡。此外,在地质构造上,伊犁河谷地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的伊犁地块,主要有尼勒克深断裂和阿瓦提深断裂。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境内地震峰值在0.2-0.4g之间。伊犁河谷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贯新源、巩留、特克斯、尼勒克等县南北两侧的中低山带,这一地带主要是牧业草场和牧民定居地。由于该地带地形地貌变化大,地形陡峻,水系发育,地表黄土覆盖广,土层厚,加之冬季积雪厚度大,受暖冬天气影响,汛期降水量又多,诸多因素决定了伊犁中低山区域地质灾害多、面广的局面。 3:水文气候 伊犁州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51.0℃,其中伊犁河谷年平均气温10.4℃,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8.7℃,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5.8℃。年平均降水量:伊犁河谷417.6毫米,山区600毫米左右;塔城盆地342.7毫米,山区400毫米左右;阿勒泰山区202.6毫米;其余地区100-2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伊犁河谷2898.4小时;塔城地区2714.7小时;阿勒泰地区2976.8小时。伊犁境内主要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乌伦古河等。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其他都属于内陆河,流入盆地的低洼部位。其中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 4:土壤植被。 温带半荒漠草原植被是伊宁市平原区和山前丘陵区的典型类型。自然植被为具有短命植物蒿属半荒漠草原类型,以冷蒿、茵陈蒿、早熟禾为主。但平原区自然植被多以人工植被代替,尚未开垦利用的半荒漠草原由于超载过牧,草场退化严重.亚高山草甸植被亚高山草甸植被区气候湿润凉爽,降水丰富,植物生长高而茂密,以丛生禾草类为主,次以杂草类。主要植物有乌头、飞燕

关于永定河石景山段现状治理开发的调研报告426

关于永定河石景山段现状治理开发的调研报告 【作者署名】: 郭佳奇100220324;储召兵100220329;王连树100220323; 靳晓哲100220325;王攀100220322;刘中元100220326; 邵云飞100220331。 城市建设学院建环1003班【摘要】: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早期为北京城直接或间接的提供丰沛的水源,养育着两岸的居民。而如今永定河周边环境不断恶化,污染加剧。它是流经石景山的一条天然河流,而石景山是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对永定河的治理已迫在眉睫。针对永定河我们对它进行了考察,并对造成形成这些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总结①缺水②政府监管不到位。通过考察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人们要坚强对永定河的保护意识,政府部门要坚强监管力度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要对永定河进行整体开发最终实现“双赢”。 【关键字】: 石景山、治理开发、旅游景点。 【正文】: 1.提出并发现问题: 1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 河冲积扇是北京城最早的前身蓟 1按照北京市城市规划的构想,石景山区被市定位为“功能拓展区”,所以对其进行开发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城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永定河为北京城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千百年来养育着古都和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永定河属全国四大防洪江河之一的海河水系,直接关系到首都的城市防洪安全。 永定河对于北京的作用由 此可见一般,但随着近年北 京及周边环境的不断恶化, 污染加剧,那么永定河的现 状到底如何?环境污染是 否严重?能否通过有力的措施来改善永定河的现状,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决定对永定河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希望能发现问题并力图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2.调研基本情况: 通过我们实地考察及网络和相关书籍资料,我们了解到了永定河石景山段的基本情况,永定河在北京境内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个区,河段长约170公里,流域面积近3200平方公里,是北京西部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由于其位于上风向、上水源的北京西部地区,其河道流域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北京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北京市占据重要地位。 永定河石景山段,是流经北京的唯一的一条天然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入丰台境内。河宽320米左右,河堤基本完好,河床较为平整,河道防洪能力为百年一遇,自1956年发生大洪水以后,近50年没有出现较大洪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