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在自然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冬虫夏草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药效成分主要有虫草素、腺苷、虫草多糖、虫草酸、麦角甾醇、脂肪酸、氨基酸等,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纤维化、降血糖、抗细胞凋亡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归纳总结了冬虫夏草及人工发酵菌丝体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冬虫夏草的研究趋势。

标签:冬虫夏草;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综述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肉座菌目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真菌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要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区。

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止咳化痰、已劳嗽”(《本草从新》)之功。

现代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及其活性成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氧化、抗纤维化,对呼吸道、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然而,由于冬虫夏草特殊的生长环境要求和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加之长期大量采挖,野生冬虫夏草资源已供不应求。

因此,对冬虫夏草主要药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能使其有针对性地得到利用,为充分发挥药用价值和充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笔者在综述近年来冬虫夏草药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冬虫夏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药效成分1.1虫草素20世纪50年代初,Cunningham等[1]首次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中分离出一种抗菌性物质3’-脱氧腺苷,即虫草素,之后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验证研究。

Hsu等[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蛹虫草子实体和虫体中虫草素的含量分别为2.4 μg/g和5.4 μg/g。

虫草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及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凋亡、调节免疫和抑制mRNA翻译等作用,是冬虫夏草和蛹虫草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

然而,虫草素在体内的快速代谢使其药用价值大打折扣[3]。

虫草属真菌医学研究进展

虫草属真菌医学研究进展

虫草属真菌医学研究进展虫草属真菌医学研究进展摘要:虫草是我国珍惜的真菌药材资源,在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虫草属真菌的活性成分的多种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虫草真菌药理活性综述虫草属真菌为种类复杂的多系群,属于多元起源,决定了虫草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直接的表现为寄主、生境和形态学的多样性。

在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中,冬虫夏草与人参、鹿茸被称为中药宝库中的“三大瑰宝”。

在众虫草中,冬虫夏草的药理活性最为显著,然而,由于菌种仅寄生于蝙蝠蛾科蝙蝠蛾幼虫、生命周期较长(蝙蝠额生活史为3-4年)、特殊的生长环境(仅分布于海拔3500m以上,雪线以下)等客观因素,很难进行人工培育。

[1]蛹虫草(itaris)、古尼虫草(C.gunnii)、江西虫草(C.jiangxiense)、凉山虫草、戴氏虫草在民间也有悠久的药源历史,且现代的药学研究证实,其中的化学成分性能类似于冬虫夏草。

虫草中产生的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如生物碱、多糖、萜类、黄酮、甾体及萘醌类化合物等,现代药理学证实其生物活性也比较广泛: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降血糖血脂、降压、抗菌、保护肝脏肾脏及性激素样作用等广泛的生物活性。

1. 免疫调节作用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失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机体的健康。

冬虫夏草的提取物VGH-CS-ME-82能显著提高人肝癌HA22T/NGH细胞的MCH-Ⅱ类抗原,从而增强了宿主机体对MCH-Ⅱ类抗原表达下调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

[2]Chen等从冬虫夏草的发酵菌丝体中分离的水溶性酸性多糖级分APSF具有促使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相关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调节了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蛹虫草多糖的不同组分均可增加小鼠的胸腺和脾脏的重量,提高机体体液与细胞免疫。

Ohta等发现细脚拟青霉(PTCF)和蝉拟青霉(PCCF)的胞外产物对鼠淋巴集结(Peyer’s patches,PP)细胞应答产生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虫草属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虫草属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虫草属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虫草(Cordyceps)是一类重要的虫生真菌,隶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

全世界已报道发现有虫草属真菌寄生在昆虫、蜘蛛和其它生物体上的虫草种类有400多种,我国有记录68种。

据史书记载有药用价值的种类有冬虫夏草、蝉花、蛹虫草、古尼虫草、亚香棒虫草、粉被虫草、雪莲虫草等。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虫草属真菌的药用价值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不仅直接制成药物,而且还调制成各种各样的复方保健药物、饮料、食品等,有益健康,防病治病,成为探索和发掘新药制剂的重要领域之一,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践证明,该类药物制剂,不仅具有疗效稳定,无副作用的独特优点,而且能广泛采用人工栽培和工业化深层发酵生产,药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有利于推广生产,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都是其它药物制剂所不能相比的。

而且虫草属真菌中含有含量不等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真菌多糖、甘露醇、腺昔、虫草素(3’-脱氧腺昔)、麦角固醇、脂肪酸、生物碱、无机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多种维生素等。

其复杂的化学成分,是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主要原因。

现就虫草属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一、免疫调节作用(一)、对脾脏、胸腺重量及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影响虫草属真菌制剂能使动物脾重(脾系数)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

动物实验表明,一定剂量的粉被虫草菌丝体发酵液能够恢复提高丫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脾指数;人工虫草胞内及胞外多糖能显著增加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及吞噬指数,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给中国对虾经体腔内注射蛹虫草多糖48h后,中国对虾淋巴细胞的吞噬率提高11.4%,吞噬指数提高39.7%;Nakamura-k等人报告,以冬虫夏草水提取物连续给大鼠灌胃(200mg/kg.d)25天后,胶体碳粒廓清速度明显加快;日本学者Kiho-T等发现蝉花多糖(CI-P)也能显著增强小鼠碳粒廓清能力。

牛樟芝人工培养技术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牛樟芝人工培养技术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80717
津药学 Tianjin Pharmacy 2018年 第 30卷 第 5期
49
树的水或石油醚提取物也能有效增加三萜类物质产 量,进一步研究表明,α-terpineol0.5mg/L的增产作 用最为显著[9]。在培养基中添加柑橘属不同植物树皮 提取物,能提高多酚类及三萜类物质产量,其中以柑橘 树皮效果最好。由于香精油对菌丝体有抑制作用,添 加时间掌握在开始培养的第 7天以后。添加 28d时, 多酚类及三萜类的产量能增加 10倍以上,添加物最佳 体积为总体积的 4%[10]。常规液态发酵菌丝体中主要 含有 Antrodins类化合物,以 AntrodinC为主,但不能合 成 Antroquinonol类化合物。添加前体物辅酶 Q0 可以 诱导牛樟芝菌丝体在液态发酵中合成 Antroquinonol; 在此基础上,添加植物油进行同步萃取发酵,能够显著 提高牛樟芝菌丝体活性成分种类和得率 。 [11] 徐萌萌 等[12]分析了牛 樟 芝 发 酵 液 中 挥 发 性 物 质 在 液 体 发 酵 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发现发酵液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 同的香味,并在所有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 50多种化合 物。挥发性物质的综合分析可为将来牛樟芝相关产品 的质量评价、价值评估以及新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的技 术指标。牛樟芝菌丝体 4-acetylantroquinonolB的抗 癌细胞增殖活性与液体发酵液的香气浓度呈正相关, 一些挥发性物质为 4-acetylantroquinonolB的前体化 合物,气相色谱鉴定出这些化合物主要为 1-辛烯 - 3-醇(蘑 菇 醇 )、芳 樟 醇、甲 基 乙 酸 苯 酯、橙 花 叔 醇、 γ-杜松萜烯及 2,4,5-3甲氧基苯甲醛(TMBA),进 一步研究表明在发酵液中添加橙花叔醇及 TMBA有助 于增加 4-acetylantroquinonolB产量及生物活性[13]。 牛樟芝 在 深 层 发 酵 过 程 中 能 够 产 生 大 量 无 性 孢 子, Ca2+浓度能够有效调控樟芝无性产孢的现象。差异蛋 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参与 Ca2+/钙调素信号通路的 CaM蛋白和 Hsp90蛋白,以及参与 FluG调控产孢信 号通路的 AbaA蛋白;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 了 Ca2+/钙调素和 FluG介导的牛樟芝无性产孢信号 通路模型图。采用实时定量 PCR(RT-qPCR)技术 发现了受 Ca2+调控最为灵敏的 7个产孢相关功能基 因:crz1、hsp90、flbB、brlA、abaA、wetA及 fadA[14]。 14 皿式培养法 将适合菌丝体生长的营养物混合 溶解后倒入容器,高温杀菌,冷却到适当温度倒入平皿 内,待平皿凝固后接种牛樟芝菌种,25℃培养,培养时 间约 4个月,用该方法培养出的三萜类含量与野生品 种最接近,缺点为平皿应用多,工作量大,成本比较高。 分别考察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对菌丝体总三萜含量 的影响,最佳培养基为 GPY和胡萝卜培养基,最佳碳 源为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糖,最佳氮源为鱼蛋白胨和 硫酸铵 [3]。赵能 等[15]研 究 了 不 同 碳 氮 源 及 不 同 浓 度 果糖对牛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麦芽浸粉与酵母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与应用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与应用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与应用Progress on polysaccharides from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王斌1,3连宾1,2,*WANG Bin1,3LIAN Bin1,2(1.贵州大学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贵州省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3;2.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3.河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新乡453003)(1.The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andBio-Pharmaceutical,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3,China;2.Key Laboratory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Southwestern Resources&the Environmental Disaster Control Engineering,Ministry of Education,Chonqing 400044,China;3.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Xinxiang,Henan 453003,China)摘要:论述了食药用真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阐述了食药用真菌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并对食药用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生物学效应以及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食用真菌;药用真菌;多糖;结构;功能Abstract:The chem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were elaborated.The paperalso discussed the progress and the future of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Some suggestion related to the studying and appl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is provided.Keywords:Eible fungi;Dcinal fungi;Plysaccharides;Rcture;Ntion 食药用真菌多糖具有抗感染、抗辐射、抗凝血、降血糖、预防和治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属于天然药用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

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食用菌是指可以作为食品原料,或者可以食用的真菌。

它们通常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食用菌的种类很多,如平菇、金针菇、香菇、蘑菇等,它们不仅可以作为食品原料使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食用菌作为真菌的一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食用菌的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学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一个物种的全部基因组。

食用菌的基因组学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食用菌基因组的测序分析,二是对食用菌基因功能的研究。

1. 食用菌基因组的测序分析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用菌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以蘑菇为例,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很多种蘑菇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蘑菇基因组的测序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蘑菇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等信息,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食用菌基因功能的研究是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科学家们通过对食用菌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其中涉及的代谢途径、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过程。

通过对食用菌基因功能的研究,可以为食用菌的栽培培育、功能基因的应用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食用菌的代谢途径研究1. 食用菌的酶的研究食用菌的酶是食用菌代谢途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食用菌的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酶,同时也对已知的酶进行了深入的功能研究。

通过对食用菌酶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用菌的代谢途径,为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三、食用菌的遗传改良研究遗传改良是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食用菌的遗传改良研究,可以培育出更耐病、高产、高营养价值的新品种,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灵芝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灵芝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特产研究159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DOI:10.16720/ki.tcyj.2022.147灵芝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刘洋1,2,3,韩忠明2,张瑞2,许琳1,3,王胜1,3,闫梅霞1,3※[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12;2.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3.吉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112]摘要:灵芝是我国传统食药用真菌。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灵芝有良好的保肝护肝作用,其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肝脏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凋亡和自噬等发挥保肝作用,对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化学试剂致肝损伤及缺血再灌注致肝损伤等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文综述了灵芝保肝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灵芝及灵芝制品在几种肝损伤类型中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灵芝保肝护肝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灵芝;活性成分;肝损伤中图分类号:S567.3+1;R2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721(2023)06-0159-07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Ganoderma lucidumLIU Yang1,2,3,HAN Zhongming2,ZHANG Rui2,XU Lin1,3,WANG Sheng1,3,YAN Meixia1,3※(1.Institute of Special Animal and Plant Scien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chun130112,China;2.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118,China;3.Jili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Cultivation and Propagation,Changchun130112,China) Abstract:Ganoderma lucidum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al fungus in China.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G.lucidum has good liver protection.Its active ingredients can exert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by regulating the level of oxidative stress in liver tissue,in-hibit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regulating apoptosis and autophagy,etc.It has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n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drug-induced liver injury,chemical reagent-induced liver injury,and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liver injur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ver-protective mechanism of G.lucidum,and summarizes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G.lucidum and G.lucidum products in several types of liver injury,so as to a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lucidum on the liver.Key words:G.lucidum;active ingredient;liver injury灵芝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食药用历史,《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灵芝可补肝气、益脾气、安神、治咳逆等[1]。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摘要:桑黄是闻名的药用真菌,在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调剂免疫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目前世界范围内桑黄类群共包括12个种,其中中国散布7个种。

本文综述了桑黄物种多样性、形态特点、地理散布、药用成份、药理作用机制和人工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桑黄;物种多样性;药用真菌。

桑黄是闻名的药用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别称桑臣、桑耳、桑黄菇,是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桑黄属Sanghuangporus的一类真菌的统称。

汉代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记载“桑耳”,唐朝藤权《药性论》记载桑黄“能治风,破血,益力”,明代《本草纲目》描述桑黄具“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等药用功效。

另外,今世《中药大辞典》对其进行收录,载有桑黄可医治痢疾、盗汗、脱肛、闭经、泻血、血崩、淋病、崩漏带下、脐腹涩痛等疾病。

随着现代科学研究对桑黄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用功效、化学成份及作用机制的熟悉,桑黄已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

但是,关于桑黄分类标准不明确、名称利用不标准,致使误用乱用行为已经阻碍了桑黄的研究及应用。

本文对桑黄的分类地位、活性成份、药用价值等研究功效进行了概述,旨在加倍充分地利用桑黄这一类宝贵的药用真菌资源。

1 桑黄属的成立及研究进展邓叔群第一次在《中国的真菌》书中将桑黄定名为针裂蹄,拉丁学名Phellinus linteus(Berk.&刘波等在第一版的《中国药用真菌》将桑黄命名为Phellinusigniarius(Berk.&中文名称是“火木层孔菌”;应建浙等在《中国药用真菌图鉴》中称之为裂蹄针层孔菌。

进入21世纪后,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分子生物学中的新技术接踵引入到桑黄类群的系统发育与分类鉴定中,Wagner等通过度子和形态学研究,将Phellinus属的部份种划入Inonotus sensu stricto类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期2010收稿日期:2010-07-02

作者简介:王谦(1962—),男,北京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食药用真菌研究与开发工作。

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王谦,贾震(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真菌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对食药用真菌的主要药理如抗癌、抗菌、抗病毒活性等作用和药用价值进行了综述。关键词:食药用真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90X(2010)-05-0067-04

·综述·

食药用真菌是大家所熟知的健康食品,被广泛誉为“上帝食品”、“素中之荤”、“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食药用真菌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调节新陈代谢等多种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利用真菌制作药物的记载,食药用真菌是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中药的重要来源,现如今它也是探索和发掘抗癌药物的重要领域。不仅如此,食药用真菌也是很重要的食物来源,其子实体味道鲜美,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食药用真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更是21世纪人类食物中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本文就近些年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一介绍。1食药用真菌的研究概况自然界的真菌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经被研究且有文献记载的约有12000种[1]。其中已有报道的食药用真菌大约有1000种[2]。早在2000多年前的东汉末,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灵芝(ganodermalucidum)、茯苓(poriaco-cos)、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等真菌的药理、药效。到目前为止,传统药用及实验具有药效的真菌有400余种,然而日常广泛用于临床的只有23~30

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仅收录了7种。目前经常用到的食药用真菌只有茯苓、灵芝、雷丸、蜜环菌(armillariamella)、安络小皮伞(marasmiusan-

drosaceus)、冬虫夏草(cordycepsinensis)等少数几种[3]。这说明食药用真菌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还

很不完善,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食药用真菌有十分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甾醇萜类、肽类等,药理作用也很显著,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血栓形成、降血糖等[4]。因此,食

药用真菌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2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2.1抗肿瘤作用食药用真菌的一大特色药用价值就在于它的抗肿瘤作用。我国民间早有利用某些真菌治疗肿瘤、癌症的记载,如黄柄笼头菌(sim-

blumgracile)、烟色烟管菌(bjerkanderafumosa)和树舌(ganodermaapplanatum)等[3,5]。最早发现这种

药理作用的是LucasE.H.(1957),他实验发现美味牛肝菌可以抑制小白鼠肿瘤,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此后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很多真菌都含有抗肿瘤活性成分[6-7]。这方面报道较多的

食药用真菌有冬虫夏草、香菇、灵芝、云芝、茯苓、核盘菌、裂褶菌、灰树花、银耳等。在《中国药用真菌图鉴》一书中,作者共收录药用真菌272种,其中有216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包括子囊菌5个科6个属,共6个种,半知菌1个种,担子菌27个科74个

第27卷第5期医学研究与教育Vol.27No.5

2010年10月MedicalResearchandEducationOct.2010

67--5期医学研究与教育第27卷

属共209种[8]。这其中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瘤的抑制率达100%的有15个种[9]。食药用真菌中起抗肿瘤作用的物质主要是多糖和蛋白多糖体,主要表现为预防肿瘤发生;发生肿瘤之后可预防肿瘤的转移;刺激抗体形成,即通过恢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癌活性;与其他化学药物联合使用还能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10]。在日本,云芝多糖(PSK)、香菇多糖(lentinan)和裂褶菌多糖(SPG)都已应用于临床。国内,主要应用于临床的有猪苓多糖、香菇多糖、槐蛾多糖、云芝多糖和云芝糖肽(PSP)[11]。据Ikekawa报道,蟹味菇(hypsizygusmarmoreus)也具有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12]。麦角菌(clavicepspurpurea)可以产生某些生物碱如麦角柯宁碱(ergoeornine)和麦角卡里碱(er-goerytine)都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13]。灵芝多糖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显示出抗肿瘤细胞的活性[14]。近年来,也有报道某些食药用真菌多糖可以在体外试验中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肿瘤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影响肿瘤细胞代谢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等。2.2抗细菌和抗病毒作用据相关统计,在真菌中已发现有200多种具有抗细菌、抗病毒作用,主要有灵芝、樟芝、冬虫夏草、香菇、蜜环菌、竹黄、灰树花、金针菇、桦褐孔菌、大马勃洛巴口蘑等[15-16]。虫草素(cordycepin)是冬虫夏草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它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和抗细菌等作用,可以抑制鼻疽杆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猪出血性败血杆菌、炭疽杆菌的生长,对羊毛状小芽孢癣菌、须疮癣菌及石膏样小芽孢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17-18]。翘鳞香菇产生的抗生素能抑制木硬孔菌、酿酒酵母及枯草杆菌的生长[19]。二型革盖菌产生双型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真菌有拮抗活性[20]。隆纹黑蛋巢菌产生的鸟巢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8]。牛舌菌发酵液中含有一种抗真菌的抗菌素———牛舌菌素。假蜜环菌(蜜环菌)发酵液中含有四种可溶于氯仿的抗生素(酚类化合物),对真菌、病毒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21]。香菇中的双链核糖核酸(d-RNA)可以

在小鼠体内诱导生成干扰素,并阻止鼠体内流感病毒(A/SW15)和兔口内炎病毒的增殖[22]。大白桩

菇可产生杯伞素,能有效地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23]。

据日本药学会第113次年会报告,灰树花还具有抗爱滋病的功效,其多糖对HIV病毒有抑制作用[24]。

2.3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硬化灵芝多糖可以调节大鼠高脂血症的脂代谢,并增强抗脂质的过氧化作用,使用灵芝制剂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家兔进行灌胃,可使β-脂蛋白及血浆胆固醇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脂质沉着的范围和程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但灵芝多糖调节血脂代谢机理尚不明确[25-26]。黑牛肝菌对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及抗氧化

作用[27-28]。香菇多糖(LNT)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大

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该作用可能与LNT能明显提高HDL-C水平,增强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血浆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有关

[29]。用人

工虫草胶囊治疗高血脂患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下降率为60%左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率为70%,取得了很好的疗效[30-31]。冬虫夏草提取液具有减轻小鼠病毒性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32]。黄伞

发酵提制物具有辅助降低三酰甘油的作用[33-34]。

2.4抗血栓作用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中含有一种腺苷(9-6-D-ribofuranosyladenine),它具有阻止血液凝固的作用。该活性物质可影响[14C]花生四烯酸合成凝血恶烷[35]。毛木耳(

auric-

ulariapolytricha)中所含的腺嘌呤核苷,可以破坏血小板的凝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经常食用毛木耳,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症[36-37]。皱盖假芝可以增加

微循环血流,改善血液的粘度,表现出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对脑血栓、心脏病具有临床治疗价值[38]。

2.5降血糖作用茯苓和灵芝都具有降血糖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有使兔血糖先升高后降低的作用。灵芝子实体水提取物可降低阿脲引起的高血糖鼠的原生质糖水平[39]。用寄生于家蚕中的白僵菌

僵蛹生产僵蛹片,对遗尿、瘫痪、癫痫和糖尿病进行临床试验都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68--5期20102.6代谢调节作用硫磺菌具有增进健康、抵抗疾病、调节机体等作用,常吃硫磺菌可对机体代谢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硫磺菌所产生的层孔酸可以用于合成甾体药物,这类药物对机体代谢调节十分重要。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就属于甾体类药物,是治疗内分泌疾病(如爱迪森氏病等)的重要药物,它还能使过敏性休克及胶原性疾病度过危险期,缩短疗程。各种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也是甾体类药物,可以治疗某些妇科疾病及雄性器官衰退,也是治疗前列腺癌、乳腺癌的辅助药物。豹皮菇子实体内所含的层孔酸也同硫磺菌一样,对机体代谢起调节作用[8,40]。2.7活血止痛作用安络小皮伞可以消炎止痛,民间常用以治疗骨折疼痛、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眶上神经痛、麻风性神经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安络小皮伞是中成药“安络痛”的主要配料之一,其发酵培养物对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面神经麻痹等疗效更好,有效率达84%[41]。黑木耳有益气活血、止血、补血等功效。毛木耳有止痛、止血、活血和益气强身的功效,可治抽筋麻木、产后虚弱、寒湿性腰腿疼痛、血脉不通、外伤引起的疼痛、手足抽搐、麻木不仁、痔疮出血、子宫出血、便血等病症[42]。蛤蟆菌是一种毒菌,从其子实体中分离出三种有药效的活性物质,第一种与γ-酪氨酸极其相似,具有抑制神经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癫痫、精神分裂症和手术后疼痛的药物;第二种提取物THIP是一种高效镇痛剂,与吗啡效果相同,但不会有使人上瘾的毒副作用,也不象吗啡那样会抑制呼吸;第三种提取物THOP有很强的抗抽搐作用,可中止癫痫病的发作[43-44]。2.8利尿作用猪苓菌核具有利水渗湿作用,其利尿作用强大,实验表明健康人试服8g猪苓煎剂后,6h内尿中氯化钠的排出量和尿量分别增加45%和62%。猪苓利尿作用的机理主要是抑制了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的重吸收。茯苓菌核醇提物也具有利尿作用,临床常用于利水消肿。茯苓的利尿作用可能与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有关,起主要作用的是茯苓子实体中的茯苓酸[45]。2.9其他药理作用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作用外,食药用真菌还有很多其他药理作用,如帮助消化、发汗解热、利胆保肝健胃、抗衰老、抗水肿、抗疲劳[46]、调节内分泌等。

3应用前景展望中国食药用真菌资源丰富,很多地方已经具备大规模栽培的条件。食药用真菌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民和消费者,还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虽然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及出口国,产业有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但这并不表示食用菌产业已经发展得很好,事实上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其中产业发展不平衡就是急需解决的一条。此外,我国食用菌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价位、科研、深加工等领域,要想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还需要不断的努力。药用真菌含有种类丰富的化学成分,这些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同时也是开发新天然药物的重要先导物。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具有营养滋补作用以及可以人工培养的食药用菌,野生真菌和毒菌的研究非常少,然而这些真菌往往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有待发展为新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领域。综上所述,食药用真菌应用前景广阔,且许多潜质尚有待研究发掘,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我们应加强对食药用真菌栽培及发酵工艺、药理药化作用的研究,从而开发出更多的保健食品和医药产品,这不仅有利于丰富我国医学宝库,还能为攻克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作出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