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总结与分析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总结与分析
详细描述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而临床路径是标准化、流程化的治疗方案,两者在协调 上存在困难。
临床路径实施中的难点与不足
总结词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难点和不足。
详细描述
难点在于中医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05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优化建议
临床路径的意义
01
02
03
04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诊 疗流程,可以减少医疗差错,
提高医疗质量。
优化医疗资源
临床路径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 分配,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
疗成本。
促进学术交流
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诊疗 流程,可以促进学术交流,提
高医学技术的普及程度。
保障患者权益
通过制定合理的临床路径,可 以保障患者权益,提高患者满
定义与背景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中医认为其发病与饮食、生活习惯 、情绪等因素有关。
定义: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是指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发 病机制,制定的一套完整的中医治疗 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 导,根据疾病特点制定的一套标准化 、规范化的诊疗流程。
背景: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是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药外治
评估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 路径中的中药外治方法, 分析其针对消化性溃疡的 疗效。
患者满意度调查
治疗满意度
评估患者对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的治疗满意 度,分析满意度的差异。
护理满意度
评估患者对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的护理满意 度,分析满意度的差异。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 编码:BNP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编码:K29.5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 编码:BNP010、慢性胃炎(ICD-10:K29.502)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4)凝血四项(5)心电图、胸部X线片(6)腹部超声(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8)幽门螺旋杆菌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胃壁细胞抗体、胃蛋白酶原;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沉;缺铁贫血6项、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胃动力检查;心肌酶等。

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汇总

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汇总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病(TCD: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K59.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罗马IV诊断标准《Bowel Disodrers》(《cy A,FerminMearin,Lin Chang,et al. [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5):1393-1407.》)及Mutli-Dimensional Clinical Profile (MDCP)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North Carolina: the Rome Foundation, 2015)。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罗马IV诊断标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泄泻(TCD:BNP110),西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K59.902 )2.有中医特色疗法适应证,无其它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系统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版本汇总

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版本汇总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 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疗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疗:第一诊疗为泄泻病(TCD:BNP110)。

西医诊疗:第一诊疗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 : K59.902) 。

(二)诊疗依照1.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标准参照取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 年宣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初版社2012 年初版)。

(2)西医诊疗标准参照罗马 IV 诊疗标准《 Bowel Disodrers》(《cy A,FerminMearin,Lin Chang, et al. [J].Gastroenterology,2016, 150(5):1393-1407.》)及Mutli-Dimensional Clinical Profile (MDCP)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 ( North Carolina: the Rome Foundation, 2015)。

2. 证候诊疗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疗方案( 2017 年版)”。

泄泻病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临床常有证候: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疗方案(2017 年版)”。

1.诊疗明确,第一诊疗为泄泻(吻合肠易激综合征罗马 IV 诊疗标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标准)。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 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疗必定吻合中医泄泻(TCD: BNP110) , 西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 K59.902 )2.有中医特色疗法适应证,无其他禁忌证。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目录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胃癌中医临床路径

胃癌中医临床路径

胃癌中医临床路径胃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胃癌,有肿瘤病灶的住院患者。

一、胃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6.902)。

(二)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和分期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分期:参照AJCC/UICC胃癌TNM分期系统(2010年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胃癌临床常见证候: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血虚证脾肾阳虚证热毒证痰湿证血瘀证肝胃不和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癌,并且有肿瘤病灶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胃恶性肿瘤的患者。

2.有肿瘤病灶的患者。

3.患者因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3)肿瘤标志物;(4)心电图;(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胃镜及病理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基本证型的治则用药如下述;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的治则用药有机组合。

(1)脾气虚证:健脾益气。

(2)胃阴虚证:养阴生津。

(3)血虚证:补血益气。

(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5)热毒证:清热解毒。

(6)痰湿证:化痰利湿。

(7)血瘀证:活血化瘀。

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肠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理诊断为胃癌、结直肠癌。

2.胃癌根治手术(D1、D2、D3)术后、结直肠癌术后、手术后恶性肿瘤化学治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癌诊疗规范》(2012年),《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2年)。

CSCO《结直肠诊疗规范》和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化疗医嘱(以下方案选一)1)CAPOX3周奥沙利铂 130mg/m2+5%GS500ml ivdrip 3-6h D1卡培他滨 1000mg/m2 bid po D1-142)SOX 3周奥沙利铂 130mg/m2+5%GS-500ml ivdrip 3-6h D1替吉奥 40-60mg bid po D1-143)替吉奥(S-1)3周S-1 40-60mg bid po D1-14 ×1年4)卡培他滨 3周卡培他滨 1000mg/m2 bid po D1-14 ×24周(四)标准住院日为3-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手术后恶性肿瘤化疗疾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证,无化疗禁忌。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化疗前准备(化疗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生化全套、电解质;(3)胸片、心电图;(4)胃镜和/或消化道吞钡检查、腹盆腔CT或MRI、全身骨显像(可选择),和/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表单 Microsoft Word 文档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表单 Microsoft Word 文档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A1期、A2期的患者。

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滞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编码为:R25.901、K26.901、K2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2、疾病分期(1) A1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满、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肠(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脾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肠(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和“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疡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编码:K25.901、K26.901、K279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A1期、A2期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盐城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A1 期、A2 期的患者。 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K26.901、K27.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 见(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 年,黄山)。 2.疾病分期 (1)A1 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 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 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 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 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 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 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 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 别,称白色瘢痕期。 3.证候诊断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不和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肝胃郁热证 胃阴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疡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 编码 : K25.901、K26.901、K27.9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 A1 期、A2 期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特殊原因的消化性溃疡,如胃泌素瘤等;有溃疡并发症者,如出血、穿孔、 癌变、幽门梗阻等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 (3)感染性疾病筛查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 X 线片 (6)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 (7)幽门螺杆菌检测 (8)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消化 系统肿瘤标记物筛查等。 (八)治疗方法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 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 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 肝胃郁热证:疏肝泄热。 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 2.针灸治疗。 3.中药穴位贴敷。 4.其他疗法。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胃痛消失,反酸、嘈杂、纳呆、嗳气等主要症状好转。 2.胃镜复查溃疡愈合或溃疡面缩小大于 50%。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或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 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ICD-10 编码为:K25.901、K26.901、K27.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 天) 年 月 日 (第 2-7 天) 年 月 日 (第 8-14 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防治并发症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 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注意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 疗效果,调整或补充诊疗 方案 □完善入院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 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注意防治并发症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低渣易消化食物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针灸 □中药穴位贴敷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血型、 □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 □胸部透视或 X 线片。 □X 线钡餐。 □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 □幽门螺杆菌检测。 □腹部超声。 □其他检查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低渣易消化食物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针灸 □中药穴位贴敷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低渣易消化食物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针灸 □中药穴位贴敷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时间 年 月 日 (第 - 天) 年 月 日 (出院日) 主要 诊疗 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注意防治并发症 □完成出院记录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门诊随诊 □通知出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低渣易消化食物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针灸 □中药穴位贴敷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停长期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盐城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 编码:BNP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编码:K29.5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中华中医药学会 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 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 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气滞证 肝胃郁热证 脾胃湿热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 胃阴不足证 胃络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 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