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一、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简介

(1)、介绍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流派。但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一致和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2)、产品

早在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标志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从地方性的隔离状态激烈地转变到面对国际性竞争。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设计师和厂家就在积极为1925年巴黎国际博览会做准备。在这次博览会中,瑞典玻璃制品取得了很大成功,获得了多块金牌,并打进了美国市场。但最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工业设计,由汉宁森(Poul Henningser,1894—1967)设计的照明灯具在博览会上获好评,被认为是该届博览会上惟一堪与柯布西埃的“新精神馆”相媲美的优秀作品,并获得金牌。这种灯具后来发展成了极为成功的PH系列灯具,至今畅销不衰这类灯具具有极高的美学质量,它是来自于照明的科学原理,而不是由于附加的装饰,因而使用效果非常好,这正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工业设计的特色。

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代表设计师

保尔·汉宁森

Poul henningsen(1894—1967)是丹麦著名设计师,出生于奥德拉普,被誉为丹麦最杰出的设计理论家,他曾在哥本哈根的技术学校和丹麦科技学院学习。1920年,汉宁森成为哥本哈根市独立建筑师,在那昌,他成功地设计了几幢住宅、工厂和两个剧院的室内。汉宁森的成名作是他于1924年设计的多片灯罩灯具,这件作品于1925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

出。获得很高评价,并摘取金牌,这种灯具获得“巴黎灯”的美誉。汉宁森的一生都保持了“巴黎灯”的精妙设计原则。

(1)、设计成果

丹麦设计师汉宁森设计的“PH灯具”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也体现了艺术设计的根本原则:科学技术与术的完美统一。早在192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便作为与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世纪性建筑“新精神馆”齐名的杰出设计而获得了金牌,并且至今仍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PH灯成为诠释丹麦设计“没有时间限制的风格”的最佳注脚。汉宁森一生设计了40余种PH灯具,以适应不同的照明要求。这些灯具尽管造型各异,但都一直遵循上述设计原则。它们以良好的照明质量和朴素优美的造型与现代室内环境协调一致,相得益彰。除汉宁森之外,丹麦还有许多设计师创造出了大量杰出的灯具,它们都为丰富丹麦乃至全世界的光文化传统做出了贡献。

(2)、设计特点

丹麦的灯具不但强调合理、有效的照明,还融入了人性化因素,对人眼进行全方位保护。“灯具要提供一种无眩光的光线,并创造出舒适的氛围。”早在20世纪20年代,丹麦设计师保尔·汉宁森就提出了这一观点。汉宁森是世界上第一位强调科学、人性化照明的设计师,他所设计的一系列PH灯具至今仍被丹麦的普通家庭所沿用。PH灯形似重叠的贝壳,灯泡完全被灯体覆盖,无论从任何角度都看不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每道光线均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散落在桌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在灯体内部,光线就被进行了分割,从而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这是普通乳白色玻璃灯罩难以达到的;PH灯还将白炽灯的光谱往红色方面偏,以获得宜人的光色。毫不夸张地说,在北欧,家家户户的灯具都渗透了汉宁森的设计理念。由于一件真品的价格高达上千美元,因此,大多数家庭选购的还是做工精良的仿制品,每件造价在几十到几百美元不等。在材质上,也由早期的不锈钢、黄铜、漆质表面,延伸到了纸、合成绸等品种。

雅各布森

ArneJacobsen(1902--1971),20世纪丹麦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与室内家具设计大师。雅各布森在上大学前曾受过泥瓦匠的训练,引发了他对建筑的兴趣,后考入哥本哈根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并于1927年毕业。在学生时代,雅各布森就显露出是一位大有希望和前途的设计师,他设计的一张椅子在1925年巴黎国际艺术装饰博览会获得银奖。大学毕业后,1927—1929年雅各布森在保罗霍尔松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随后他就创建了他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师。

(1)、设计风格

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北欧五国很好的把现代工业设计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设计精致典雅,手工制作的味道浓郁;造型简洁优雅,注重形式美感,不依赖装饰;大量运用自然材料,产

品给人以亲切感和充满人情味的感觉;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注意形式的优雅。

(2)、设计理念

丹麦并没有专门的室内设计专业。建筑师不仅要设计建筑,而且要设计室内以及家具、灯具、陈设乃至窗帘和地毯,以保证建筑与室内风格的联贯与统一。丹麦著名建筑师雅各布森就设计了许多极为成功的家具和其他家用品。与维纳不同,他的家具多使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成形工艺,但家具的造型则更趋于有机形态。

雅各布森受现代主义的影响,他在实践中以材料性能和工业生产过程为设计主导,而摒弃那些不必要的繁琐装饰。将冰冷刻板的功能主义变成了精练而雅致的形式,是“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也正是丹麦设计的一个特色。他的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以达到整体的完美。他把家具、陈设、地板、墙纸、照明灯具和门窗等的细部看成与建筑总体和外观设计一样重要。他的大多数设计都是为特定的建筑而作的,因而与室内环境浑然一体。雅各布森在50年代设计了三种经典的椅子:1952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蚁”椅;1958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这三种椅子均是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型的,具有雕塑般的美感。他的杰出建筑设计作品有:1960-1963年设计的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1956-1961年设计的哥本哈根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等。雅各布森并在60年代设计了筒系列餐具,强调简洁、有力的形式并使用工业化的材料,使作品富有高雅的现代感,成为丹麦60年代工业设计的杰出代表。

(3)、设计特点

维纳将精湛的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观念相结合,设计了众多的优秀家具。人文因素是维纳设计的基础,他的家具不仅显示了他对人类生理上舒适所需要的因素的深切理解,同时也表明了一种对于美的洞察力,在他的家具设计中有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质量。维纳的设计简单,直截了当,没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每一条漂亮的曲线,每一个雕塑般的细节都有其实用的目的。40年代维纳设计了著名的扶手椅,这把椅子最初是为有腰疾的人设计的,坐上去十分舒服,而它那抒情而流畅的线条又十分诱人,被奉为椅子设计的经典,成了世界上被模仿得最多的设计之一。维纳对中国传统家具很有兴趣。笔者拜访他时,在他家中看到了他亲手制作的一些中国明代家具的比例模型,可见他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之深。他所设计的系列“中国椅”便吸收了中国明代椅的一些重要特征。与中国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相互脱节的情况不同,他所设计“蚁”椅、“天鹅”椅和“蛋”椅的灵感都是来自大自然。

阿尔托

Hugo Alvar Herik Aalto (1898~1976)芬兰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1898年2月3日生于库奥尔塔内,1976年5月11日卒于赫尔辛基。1921年毕业于赫尔辛基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学专业。1923年起,先后在芬兰的于韦斯屈莱市和土尔库市开设建筑事务所。

1928年参加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年,按照新兴的功能主义建筑思想同他人合作设计了为纪念土尔库建城700 周年而举办的展览会的建筑。他抛弃传统风格的一切装饰,使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出现于芬兰,推动了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头10年,阿尔托主要从事祖国的恢复和建设工作,为拉普兰省省会制订区域规划。阿尔托于1940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美术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芬兰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1963年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阿尔托创作范畴广泛,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到市政中心设计,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室内装修到家具和灯具及日用工业品的设计,无所不包。

(1)、设计特点

阿尔托的设计思想曾受北欧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但他的作品并不是旧形式的再现,而是应用当地材料,结合现代工业精神与波罗的海地区传统进行创新。特别有创见的是他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已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1947年,他提出的“Y”型和三条腿的坐凳,改变了四条腿的模式,是对传统家具的一个突破。在玻璃制品上,他同样采用了有机的形态造型,使他的产品设计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

对于现代设计上所谓的功能,他认为那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的,他所强调的是侧重于生产的经济性。相对地说,现代设计的最新课题是“如何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文与心理的领域”。阿尔托在工业设计上这种“软”处理揭示出50年代“有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2)、设计风格

他终生倡导人性化建筑,主张一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其次才是建筑师个人的想法。他的建筑融理性和浪漫为一体,给人亲切温馨之感,而非大工业时代下的机器产物。他也是一名爱国的建筑师,他将芬兰当地的地理和文化特点融入建筑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芬兰现代建筑。

芬兰地处北欧,盛产木材,铜产量居欧洲首位。阿尔托设计的建筑的外部饰面和室内装饰反映木材特征;铜则用于点缀,表现精致的细部。建筑物的造型沉着稳重,结构常采用较厚的砖墙,门窗设置得宜。他的作品不浮夸,不豪华,也不追随欧美时尚,创造出独特的民族风格,有鲜明的个性。

简洁、实用是芬兰设计的特点,构思奇巧是芬兰设计的精髓。芬兰人特别擅长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设计目的。他开辟了家具设计的新道路,在30年代创立了"可弯曲木材"技术,将桦树巧妙地模压成流畅的曲线。阿尔托将多层单板胶合起来,然后模压成胶合板,这些实验创造了当时最具创新的椅子。

(2)、设计理念

自然再现的理念在阿尔托的设计中反复出现。在生态这一概念出现之前,阿尔托就早已在他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了生态建筑的理念。1940年,他曾写到:“建筑师所创造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和尝试用线把生活的过去和将来编织在一起的世界。而用来编织的最基本的经纬就是人纷繁的情感之线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之线。”

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代表作品

PH灯

“PH”灯具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也体现了工业设计的根本原则: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一方面,从科学的角度,该设计使光线通过层累的灯罩形成了柔和均匀的效果(所有的光线必须经过一次以上的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从而有效消除了一般灯具所具有的阴影,并对白炽灯光谱进行了有益的补偿,以创造更适宜的光色。而且,灯罩的阻隔在客观上避免了光源眩光对眼睛的刺激。经过分散的光源缓解了与黑暗背景的过度反差,更有利于视觉的舒适。在这里,科学自觉地充当了诠释“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渠道。另一方面,灯罩优美典雅的造型设计,如流畅飘逸的线条、错综而简洁的变化、柔和而丰富的光色使整个设计洋溢出浓郁的艺术气息。同时,其造型设计适合于用经济的材料来满足必要的功能,从而使它们有利于进行批量生产。

可以说,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促进了“PH”灯具在世界范围的经久不衰。其成功充分说明了:艺术与科学从分离到靠近,进而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两个学科各自发展的需要。对于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设计来说,其中的意义显而易见。科学不仅极大地拓宽了设计师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从本质上为设计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艺术与科学并非不可调和,而是大有潜力可挖掘。同时,只有勇于吸收对方的优势,加以合理地消化和吸收,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经典设计。

蚁椅

蚁椅因其形状酷似蚂蚁而得名,虽然现在为了更稳定做成了四条腿,但最开始时是设计成三条腿。

蛋椅

蛋椅(Egg Chair)采用玻璃钢内坯,外层是羊毛绒布或者意大利真皮,座垫和靠背大小符合人体结构,内有定型海绵,增加弹性,而且耐坐不变形。整个椅子的布或皮下面都有垫弹性海绵,不仅外观圆滑且更富有弹性,让坐感更加舒适。四星亮光铝脚,鸡蛋椅可以360度旋转(带倾仰功能)。铝合金脚和不锈钢脚,都要达到镜面效果,光亮照人,加上精心设计的椅脑与扶手,两边对称相应,配上脚踏,更具人性化。

天鹅椅

天鹅椅因其外观宛如一个静态的天鹅而得名。线条流畅而优美具有雕塑般的美感。和蛋椅十分相似的则是天鹅椅,在制造技术上十分创新,椅身由曲面构成,完全看不到任何笔直的条,椅身为合成材料,包裹泡绵后在覆以布料或皮革,表现出雅各布森对材质应用的极致追求。

帕米奥椅

帕米奥椅以人体曲线找行为依据,以胶合模压制成坐靠部分,以桦木胶合弯曲制成支架。

背靠上的三条开口也不是装饰,而是为使用者提供的透气口。

四、历史影响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包豪斯所推崇的功能主义也影响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其中瑞典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瑞典相对来说工业较发达。受到包豪斯启发的一些最富成果和艺术性的思想体现在1930年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之中,这标志着功能主义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突破。这次展览是由瑞典工艺协会主办的,它成了现代主义的国际性广告,标准化、合理化和实用性被应用到建筑和设计中,改变了先前国际博览会炫耀和虚饰的惯例。在这次展览中,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戏剧般地体现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揭示了一种革命性的设计哲学,特别强调居住建筑和装修,反映出对于实用、卫生和灵活性的关注。展出的家具和日用品都十分简洁而轻巧,向世人展出了瑞典人富于个性的现代主义。

斯德哥尔摩博览会在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引起了反响,新的功能主义迅速传播到了各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极端形式的功能主义并未深入大众,钢管金属家具和严格的几何形式只适宜于公共建筑,各种家具和家用产品需要一种比功能主义更为柔和并具有人文情调的设计方法,即所谓“软性”的功能主义。那些与国际潮流并驾齐驱的设计师一方面保持革新的功能主义精神,同时又以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方式应用木材等传统的材料。这一阶段的家具清楚地展示了这种新风格的特点:以直线为主的简洁的结构技术,视觉上和实际上的轻巧形状以及使用皮革、木材等天然材料,同时又不失功能主义的实用原则。

解读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处于欧洲的最北部,包括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冰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年极地生活的特点,北极圈内寒冷的气候,使这几个国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即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所谓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指的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它是一种现代风格,是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即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人文因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一种富“人情味”的现代美学。 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五个国家地处“欧洲之冠”与外界相对隔绝,只靠丹麦的几个岛屿与欧洲大陆相连接,所以英国的工业化大革命并没有在那里出现,它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艺制作。 19世纪下半叶,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受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开始探讨现代主义设计。它们在保证传统工艺在工业化发展时不受到损害的同时能够把传统与现代工业设计结合起来,即向着“工业艺术”方向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包豪斯学校强调的功能 主义影响到了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 但是在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中并不盲从的接受功能主义,而是立足于本地区、民族的文化、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传统工艺和材料,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美妙的和谐设计风格。其产品的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 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1]。同时对于品质和细节的追求,使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很多产品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永恒的经典之作。 1解读20世纪3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作品首先在家具设计方面,20世纪30年代,瑞典工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简朴生活的追求及功能主义的融入,使瑞典的家具设计以“优雅”著称。瑞典现代设计师马姆斯登和马特逊为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哲学基础做出 了很大贡献。 他们的家具设计思想建立了瑞典居家环境轻巧而富于人情味的格调。如图1, 马特逊于1936年设计的扶手椅。这种家具轻巧而富于弹性,提高了家具的舒适性,同时又便于批量生产。荷兰的阿尔瓦·阿尔托是以用工业化生产方法来制造低成本但设计精良 的家具而著称的设计师。 阿尔托善于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如图2他于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是采用胶合板和弯木制成的,轻巧而适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既优美雅致而又毫不牺牲其舒适性。在阿尔托的作品中斯堪的纳维亚的功能主义体现的十分明显。阿尔托还运用当地材料,结合工业化的精神,对旧形式提出改良,如图3他设计的“Y ”型和三条腿的坐凳,改变了四条腿的模式,是对传统家具的一个突破。 在建筑方面,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赫尔辛基“文化宫”和“芬兰 宫”(图4)是芬兰现代主义建筑的先声。在1937年的巴黎世博会 上,阿尔托设计的芬兰馆,以“运动中的木”为实施方案,柱子以藤条绑扎圆木,曲折的外墙则用启口木板拼接而成,小巧精致、典雅秀美,被誉为“木材的诗篇”。建筑的地点是在赫尔辛基的图朗阿提海湾,纯白的建筑耸立在山上,远远望去像蓝色海洋里白色的风帆,带 给整个赫尔辛基无限的动感[2] 。 在灯具制造方面,经久不衰的汉宁森的PH 系列灯具,在192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获得了金牌,并且至今仍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如图5。PH 系列灯具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也体现了艺术设计的根本原则: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在陶瓷、玻璃器皿方面,瑞典形成了所谓“瑞典现代”风格。这种新风格的特点是器皿设计造型非常简单朴实,具有良好的功能,适应于大批量生产。斯堪的纳维亚的人情化设计也体现在阿尔托的玻璃制品上展现出来如图6,他在1937年设计的花瓶,采用了有机形态的造型,随意而有机的波浪曲线轮廓,打破传统对称玻璃器皿的设计标准,其创作灵感来自于芬兰湖泊的边界线。他的玻璃制品参加了巴黎国际博览会,成为世界众多博物馆的珍藏品。他主张在设计上应用自然物质与有机形式,并且以流线型为设计特色,表现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的风格。 2解读20世纪40、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作品 20世纪4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 色彩也有早期的原色改为调和色彩,材料的选择也原意使用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料。到了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朴素而有机—————————————————————— —作者简介:李靖(1979-),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产品设计。 解读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 Interpretation of Scandinavian Design Style 李靖Li Jing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抚顺113001)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Fushun 113001,China )摘要: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指的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 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人文因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本文对其进行了探讨。 Abstract:Scandinavian design refers to a kind of design style which is popular in international in 1930s-1950s.It integrates the modern design idea and the traditional design culture,and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the product,but also stresses the embody of human factors in the design,to avoid too rigid and severe geometric forms.This study discussed it. 关键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设计风格;作品Key words:Scandinavia ;design style ;works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035-02 ·35·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点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点 1、人情味 欧洲现代设计兴起时,曾出现过虽然功能合理、价格也能为大多数人所承受,但在造型上采用简单的几何形,形成呆板僵化简单粗糙和冷漠无情的感觉,使人产生反感。北欧设计在1900年巴黎博览会初次与世界见面时,就以其既具现代化,又有人情味的展览品在设计界引起轰动,使评论家倍加称颂,使消费者十分青睐。为什么北欧设计具有如此独特的人情味?我们考虑不外乎以下5个因素: 家庭气氛 北欧四国同处北极圈附近,冬天漫长,而且还有漫长的黑夜。由于气候特点,人们往往在家里交往,因此对"家"的概念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加重视,对"家的气氛"比其他国家都研究得透彻。所以北欧从住宅、室内、家具、陈设以及家居用品的设计都浸透了人情味 传统风格 北欧设计的现代化,倾注了各自传统的民族特点和传统风格,而不是激进地把现代和传统对立起来,因此容易使本国人民甚至他国人民感到亲切而被接受,必然出现了具有民族传统特点、丰富多彩的北欧现代化设计。 天然材料 北欧地区人民钟爱天然材料,除了偏爱木材以外,皮革、藤、棉布织物等天然材料都被赋予新的生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北欧也用镀铬钢管、ABS、玻璃纤维等人工材料,但整体来说采用天然材料是北欧设计别具人情味的原因之一。 手工艺 在现代产品中采用机械加工的同时,有些还部分用手工艺加工,这是北欧产品加工精湛难以模仿的原因之一。手工艺在现代设计特别是家具制造中体现出了人情味。 简约造型 北欧设计按原来的传统做设计,并加以现代化。丹麦的设计师凯·保杰森曾说,"让线条带有一丝微笑",道出了北欧家具人情味的真谛。北欧四国的家具造型是符合现代设计的主流风格--简约主义(Minimalism)的。简约主义的主要精神是摒弃繁琐、崇尚简约、强调精粹、重视功能。 2、独创性、不随风 北欧设计崇尚独创精神,他们一些有水平的设计人的信条是“不重复自己的作品,更不抄袭别人的作品”,以至新设计、新思路层出不穷。这些独创,往往不仅限于造型本身,而且更多的是由材料应用的创新和结构方法的创新带来的新的造型。在这方面北欧有些创新的项目为世界产品设计做出了贡献。北欧设计另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锁定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设计路线,任何外界干扰均不动摇。北欧的设计师,不愿被控制流派思想所支配,不愿随风摇摆,随波逐流,充满了自信,坚持各自的设计路线和风格。

10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0.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其设计一直以“一枝独秀”的姿态出现。 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形成了设计上以功能为第一要素的功能主义思想,强调从社会民主、使用目的和大众经济水准的角度来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 20—30年代北欧五国逐步形成了既不同于奢华的法国装饰艺术风格,又不同于美国商业味浓厚的流线型风格,同时有别于冷漠理性的德国设计的独特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其特征是:①注重现代与传统、机械化与手工艺、理性主义与人情味的巧妙结合(三个结合),②风格简朴、典雅、明快,③合理运用自然材料并突出材料自身的特点,④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⑤既强调产品的高度理性主义的实用性,⑥又在其设计中注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温情脉脉的情调,开创了一种经典的现代设计风格。取得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平衡点。 北欧设计集中于陶瓷、玻璃、灯具、家具及室内设计等方面, 比较突出的国家有瑞典、丹麦和芬兰等。 30年代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走向国际的时代。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大工业相结合,民族、地域特色与国际主义相统一在设计上的典范,其独特的设计特征和近乎完美的设计作品,对以后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也给寻求工业设计发展的国家很多启迪。 别具一格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早在30年代就逐步形成,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和关注。这种风格在四五十年代逐渐成熟,并通过五十年代的一系列国际展览广为传播,成为世界工业设计界耳熟能详的国际品牌。 1954年,美国举办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览,把它作为“优良设计”的例子介绍给美国设计师和社会各界。 1956—1957年在德国举办了“丹麦的新式样”展览,1960—1961年在美国举办了“丹麦的艺术”展览,1958年巴黎艺术博览馆举办了名为“斯堪的纳维亚的式样”的展览,向巴黎人民展示了北欧设计的风采。1961年在伦敦等国际都市举办了“芬兰制”展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国际性展览,向世界各国工业设计界全方位展示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设计的面貌,一股清新的北欧设计旋风刮遍了世界各地,对全球工业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瑞典的设计 瑞典是北欧最早出现自己的设计运动的国家。1900年即已成立了类似于德意志制造同盟的设计组织——瑞典设计协会,功能与德国工业同盟类似,旨在促进设计界的接触,最终达到提高瑞典产品设计水平的目的。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启示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启示 徐睿婧徐帆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艺术与设计系摘要: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成功,是设计上的成功也是文化上的成功。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成就不胜枚举,然而我们后人却没有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我国明代的家具设计中充分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这一点和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中尊重自然材料的特点如出一辙。中国历史上优秀的作品给国际上的设计师们带来宝贵的灵感。丹麦设计师汉斯·维纳在研究了我国的明式家具后,设计出了“中国椅”系列大获成功,给我国的设计指明了一条道路。 关键词: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传统文化;启示 正文: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北欧的五个国家: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语言和文化相互联系,彼此认同。当认识到设计对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作用时,五个国家聚集在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旗帜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让设计作为社会变革的最大推动力。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特征是: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斯堪的纳维亚传统设计文化相结合,将冷漠的几何形式柔化了,被称为“有机形态”。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的融合,既注重产品的实用功

能,又强调其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分形式上的装饰,尊重自然的材料,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设计美学应运而生。瑞典人机设计小组成立于1969年。在设计中高度重视人机工程学对于设计的作用,让设计更人性化。 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现代主义与本土传统的人文主义融合在一起。1939年纽约国际博览会,“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推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20世纪50年代一次新的飞跃让世人瞩目。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和大自然气息在国际上大受赞扬。战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实行合作策略,一项名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展览在美国艺术基金会的赞助下,从1954到1957年在北美22个城市的主要博物馆巡回展出,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广为流行。设计组织同时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有创见的设计,说服当局支持优秀设计发展国家经济。启发公众认识到好的设计以及好的设计对生活的意义。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对20世纪50—60年代早期的设计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成功,是设计上的成功也是文化上的成功。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成就不胜枚举,然而我们后人却没有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我国明代的家具设计中充分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这一点和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中尊重自然材料的特点如出一辙。中国历史上优秀的作品给国际上的设计师们带来宝贵的灵感。丹麦设计师汉斯·维纳在研究了我国的明式家具后,设计出了“中国椅”系列大获成功,给我国的设计指明了一条道路。如果我国的设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形成与特点

从丹麦看斯坎迪纳维亚风格的形成与特点 丹麦是北欧斯坎迪纳维亚半岛上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 人口500余万。但在国际设计界,丹麦却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国家,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相关的家具、灯具等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创 造了一种简洁、温馨、自然而富于人情味的人居环境而为世人称道。 丹麦人把设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物质文化,因而在居家环境的每个 方面都体现出设计的独具匠心,自20世纪初以来,丹麦的家具设计就在国际 上享有盛誉,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勒中心是世界上三大家具展销中心之一。 丹麦家具设计,从材料开始,到设计,再到工艺制作,都是值得崇敬的。 丹麦设计重功能也重形式的美感,他们擅长在传统和民间的样式及自然的 造型和色彩中获得设计的灵感,采用天然的材料,如木材、皮革、藤条等。一 般木质家具多不上油漆,而采用磨光上蜡的工艺,以保持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质感,每一件家具都以人为本,尊重人机学的因素,而不是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又展示出典雅的审美效果。这里的地表柔缓、湖泊平静、海岸缓缓弯曲塑造了丹麦设计的风格。 丹麦有许多享有国际声誉的家具设计大师。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位是汉斯维纳。他的家具不仅显示了他对人类生理上舒适所需要的因素的深切理解,同时 也表明了一种对于美的洞察力,在他的家具设计中有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质量存在。那就是简单而不简单,简单的是,直截了当,没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而 不简单的是,他的每一条漂亮的曲线,每一个雕塑般的细节都有其实用的目的。在当代设计界,以人为本的设计越来越为人推崇,设计用之与人,在满足了根 本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来提高设计的好看与否,那些只追求形式上新颖的设计, 根本也就是无稽之谈。 在二战德军占领丹麦期间,出现一股手工艺制造风,但这种风气在战后受 到政府的干涉,对工业设计和家具设计订立了严格的标准,战后,丹麦成立了 一个专门部门——丹麦家具生产者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丹麦家具的产品质量并订立标准,并对新产品进行抽样质量检验。与此同时,丹麦还成立了丹 麦手工业与工业设计协会,该协会的测试中心对所有丹麦的工业产品进行严格 的破坏性质检测,以保证丹麦所有产品的高质量,从而在国际上树立起“优质 产品”的形象。 在自然与社会这两个大环境之下的丹麦设计,生生不息的影响着这整个世 界设计,丹麦设计源于自然,发展与自然,适合人,发展与人。丹麦设计的风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

-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芬兰、挪威、瑞典、丹麦、冰岛五个国家,其中以瑞典、丹麦、芬兰在设计上发展得最为稳健和迅速。从1935 年以来,这几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与美国相似,设计也因此得到发展。但是,斯堪的纳维亚与美国设计着眼未来、发展出流线型风格不同,这个地区的设计家们比较着重传统风格。 早在20 世纪初期,瑞典、丹麦和芬兰三个国家已经明确了设计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当欧洲进人“新艺术”运动时,这三个国家也同时产生了自己模式的“新艺术”运动,并且在家具、陶瓷、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纺织品设计以及传统工艺品设计上得以发展。这三个国家都非常小心翼翼地建议了政府部门制订了政策,以保证传统工艺在工业化发展时期不至于受到损害。它们都希望能够把传统与现代工业设计结合起来,它们称这个努力的方向为发展“工业艺术”, ( industrial arts)。瑞典是这三个国家中最早出现自己的设计运动的国家。自从1900 年以来,瑞典成立了一个旨在促进设计水平的全国性组织一瑞典设计协会,这个组织的功能与德国的工业同盟类似,目的是促进设计界与企业界的接触和密切双方的关系,最终达到提高瑞典产品设计的目的。最早响应这个组织的号召、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是瑞典的两家大型陶瓷企业:古斯塔夫博格和罗斯特朗( Rorstrand) ,以及玻璃产品生产企业奥列福斯(orrerors)。它们的设计人员在20 世纪20 与30 年代参与设计协会的活动,通过交流、研究,提高了设计的水平,并且在40 年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陶瓷和玻璃器皿设计风格,这个风格后来被称为“瑞典现代”风格(Swedish Modern)。这种新风格的特点是器皿设计造型非常简单朴实,具有良好的功能,这种设计因此具有便干大批量生产的民主特色,正是瑞典一些设计先驱的思想,比如格里戈·包尔逊(Gregor Paulsson)提倡的民主主义思想,瑞典的陶瓷餐具和玻璃器皿因而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这种简单朴实的陶瓷餐具设计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餐具设计。40 年代形成的这个瑞典现代风格,一直延伸到战后,在50 年代以后发扬光大。 陶瓷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威廉·盖茨(william Kage , 1889-1960 ) ,他长期以来为古斯塔夫博格公司设计陶瓷产品,1939 年设计的一套餐具,采用白色底色,加上浅灰色的波浪纹装饰,既现代又典雅,是瑞典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作品。战后,继承他的设计,在古斯塔夫博格公司继续主持陶瓷设计的是斯提格·林博格(Stig Lindberg) ,他与他的同事一起,继续发扬瑞典现代主义的特色,使瑞典的陶瓷设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战后成为世界日用陶瓷最杰出的代表。 瑞典的建筑设计在30 年代曾经一度受到德国现代主义的影响,1930 年,瑞典在斯德哥尔摩举办了一个设计展览,介绍德国现代主义,特别是包豪斯的试验,使德国现代主义开始在国内广为传播。这种风格不但影响了建筑设计,同时也反应到家具和其他用品设计上。30 年代中期,有一些瑞典设计师开始探索自己的现代主义方式,比如家具设计师布鲁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等流派。但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一致,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早在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标志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从地方性的隔离状态激烈地转变到面对国际性竞争。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设计师和厂家就在积极为1925年巴黎国际博览会做准备。在这次博览会中,瑞典玻璃制品取得了很大成功,获得了多块金牌,并打进了美国市场。但最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工业设计,由汉宁森(Poul Henningsen,1894--1967)设计的照明灯具在博览会上获好评,被认为是该届博览会上惟一堪与柯布西埃的“新精神馆”相媲美的优秀作品,并获得了金牌。这种灯具后来发展成了极为成功的PH系列灯具(图1),至今畅销不衰。这类灯具具有极高的美学质量,它是来自于照明的科学原理,而不是由于附加的装饰,因而使用效果非常好,这正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工业设计的特色。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包豪斯所推崇的功能主义也影响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其中瑞典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瑞典相对来说工业较发达。受到包豪斯启发的一些最富成果和艺术性的思想体现在1930年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之中,这标志着功能主义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突破。这次展览是由瑞典工艺协会主办的,它成了现代主义的国际性广告,标准化、合理化和实用性被应用到建筑和设计中,改变了先前国际博览会炫耀和虚饰的惯例。在这次展览中,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戏剧般地体现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揭示了一种革命性的设计哲学,特别强调居住建筑和装修,反映出对于实用、卫生和灵活性的关注。展出的家具和日用品都十分简洁而轻巧,向世人展出了瑞典富于个性的现代主义。 斯德哥尔摩博览会在其它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引起了反响,新的功能主义迅速传播到了各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极端形式的功能主义并未深人大众,钢管金属家具和严格的几何形式只是宜于公共建筑,各种家具和家用产品需要一种比功能主义更为柔和并具有人文情调的设计方法,即所谓“软性”的功能主义。那些与国际潮流并驾齐驱的设计师一方面保持革新的功能主义精神,同时又以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方式应用木材等传统的材料。这一阶段的家具清楚地展示了这种新风格的特点:即以直线为主的简洁的结构技术,视觉上和实际上的轻巧形状以及使用皮革、木材等天然材料,同时又不失功能主义的实用原则。 马姆斯登(Carl Malmsten)和马特逊(Bruno Mathsson)是瑞典现代设计师的代表人物,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为创立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哲学基础做出了很大贡献,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们的家具设计思想建立了瑞典居家环境轻巧而富于人情味的格调,为家庭成员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提供了重要的心理依托。马特逊喜欢用压弯成型的层积木来生产曲线型的家具(图2),这种家具轻巧而富于弹性,提高了家具的舒适性,同时又便于批量生产。对于舒适性的追求也影响到了材料的选择,纤维织条和藤、竹之类自然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一、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简介 (1)、介绍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流派。但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一致和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2)、产品 早在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标志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从地方性的隔离状态激烈地转变到面对国际性竞争。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设计师和厂家就在积极为1925年巴黎国际博览会做准备。在这次博览会中,瑞典玻璃制品取得了很大成功,获得了多块金牌,并打进了美国市场。但最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工业设计,由汉宁森(Poul Henningser,1894—1967)设计的照明灯具在博览会上获好评,被认为是该届博览会上惟一堪与柯布西埃的“新精神馆”相媲美的优秀作品,并获得金牌。这种灯具后来发展成了极为成功的PH系列灯具,至今畅销不衰这类灯具具有极高的美学质量,它是来自于照明的科学原理,而不是由于附加的装饰,因而使用效果非常好,这正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工业设计的特色。 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代表设计师 保尔·汉宁森 Poul henningsen(1894—1967)是丹麦著名设计师,出生于奥德拉普,被誉为丹麦最杰出的设计理论家,他曾在哥本哈根的技术学校和丹麦科技学院学习。1920年,汉宁森成为哥本哈根市独立建筑师,在那昌,他成功地设计了几幢住宅、工厂和两个剧院的室内。汉宁森的成名作是他于1924年设计的多片灯罩灯具,这件作品于1925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概况

斯堪的纳维亚现代设计概况 地处欧洲北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国家包括芬兰、挪威、瑞典、丹麦、冰岛五个国家,其中以丹麦、瑞典、芬兰的设计最具地域特色。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传统, 斯堪的那维亚的设计既不同于德国的冷漠呆板,也不同于美国的大众媚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风格的特征是:将现代功能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共性,同时也因各自国家情况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多样化文化的融合。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无论建筑还是家具设计,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都没有受巴罗克、罗可可设计思潮的影响,始终保持了朴素自然的设计风格。即使曾经辉煌一时的所谓瑞典风格,仍然遵循着简洁明确、功能至上的原则。实际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是对生活的设计,功能实用、美感创新和以人为本的设计风格,其设计的触角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图10-1)。所以说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设计毫不为过。另外,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也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同时避免了过于刻板严酷的几何形式或者过分的装饰因素,风格简朴、典雅、明快,合理运用自然材料并突出材料自身的特点,开创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设计美学,受到人们普遍欢迎。 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巨大成功,并获得了国际声誉。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的人文主义相结合,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的博览会上大放异彩。之后,经过设计师的努力,“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在1939年的纽约国际博览会上确立。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产生了新的飞跃。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通过一系列国际展览展出了著名设计作品,使其设计风格更加成熟, 并深受大众欢迎。1954美国举办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览,将其作为“优良设计”的例子介绍给美国的设计师和社会各界。德国于1956 -1957年在西德举办了“丹麦的新式样”展览。1958年法国巴黎艺术博览馆举办了名为“斯堪的纳维亚的式样”的展览,向巴黎人民展示了北欧设计风采。这些展览对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乃至全世界的设计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一股清新的北欧设计旋风刮遍了世界各地。这些设计在风格上,以机能设计为主,几何形式生硬的线条被柔化,丰富的色彩隐约透露着怀旧的情绪。其中一批优秀的设计大师功不可默,如汉宁森、克兰特、阿尔托等。怀着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试着从家用产品着手,寻求设计与大众之间的新关系,最后他们发现设计不仅要提供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更要有力地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 斯堪的那维亚现代风格也叫做瑞典现代风格和丹麦现代风格。它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中发展的一种样式,以特别强调线条,造型的清色家具为代表。从外观看,它的色彩会稍微产生跳跃的感觉,如今,它已经成了当地乃至全世界的一种主导设计风格。 瑞典设计和人体工程设计 1900年,瑞典,丹麦和芬兰各自产生了新艺术风格,在家具,陶瓷,玻璃和纺织品等传统手工业中使用,这在斯堪的那维亚非常普遍。然而,只有瑞典在创造自己的20世纪设计运动风格中脱颖而出。瑞典是个历史悠久、政治长期稳定的国家。二十世纪开始瑞典的产品设计受到了英国摩里斯和德国沃克奔特的影响很大。瑞典在家具、汽车、家用电器、通信等的产品设计上最为瞩目,一些设计师把德国现在主义设计思想与国内特殊的文化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探索出适合瑞典自身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设计风格,最终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瑞典风格的现代主义。 毫无疑问,瑞典的顶级设计组织Sjlodforeningen的设计活动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