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变异的类型

生物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包含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具体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大类型,前者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变异。后者只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通常所说的生物的变异是指可遗传的变异。

根据遗传物质的改变基础又将可遗传变异分成三类:

1、基因突变:该类型的变异是基因内部结构改变造成的,多因DNA复制差错造成,包括能使生物产生性状改变的有义突变和不改变生物性状的无义突变。基因突变一般具备不定向性、普遍性、多害少利等特性。太空育种和辐射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就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互换造成,生物的变异多数由基因重组造成。农业上的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应用的就是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由于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从而使生物发生变异,具体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农业育种上,染色体数目变异应用较广,如整倍数目变异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无籽西瓜等,自然界整倍数目变异的农作物较多,如四倍体的草莓、四倍体马铃薯三倍体香蕉、三倍体无籽桔柑等。

生物的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变异(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2、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3、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特点。 4、识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分类及各类特点。 5、掌握单倍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 1、两种变异的区别 2、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的比较 3、常见的育种方法比较 教学难点: 常见育种方法比较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请你快速浏览教材,思考:(学生自学复习) 1、生物的变异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何区别? 2、什么是基因突变?它有哪些特点和类型? 3、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应用? 4、什么是基因重组?有哪些类型?有何意义和应用? 5、染色体结构可发生哪些变异?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6、什么是染色体组?如何判断染色体组数目? 7、什么是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各自有 何特点? 8、在育种中如何获得多倍体和单倍体? (二)组织讨论理解、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有讨论反馈 1、两种变异的区别 2、什么是基因突变?它们有何特点和类型? 概念: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分子碱基对的增添。 缺失或改变。 普遍性 随机性 特点低频性 多重少利性 自然突变不定向性 类型物理诱变 人工诱变(诱发特点) 化学诱变 (插入)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影响

①改变:影响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碱基对②增添:影响大突变点前不影响、影响突变点后的序列 ③缺失:影响大突变点前不影响、影响突变点后的序列 再思考:增添或缺3的倍数个碱基对的影响 突变基因能否遗传给后代? 体细胞: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生殖细胞:经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 3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应用? 原因: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DNA复制过程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从而改变遗传信息。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应用:人工诱变、创造、改造动植物、微生物新品种 4什么是基因重组?有哪些类型?有何意义和应用?

知识点16-1:生物的变异--2022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笔记

显微镜下不可见的变异 出相应的隐性性状。 笔记16:生物的变异 1.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变异 原因: 环境因素 变化,遗传物质 不发生改变 。 基因 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可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显微镜下可见的变异) 2.基因突变 (1)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_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_,而引起的_基因结构_的改变。 (2)时间:主要发生在_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_。(研究对象是细胞分裂时期) (3)突变特点: ①_普遍性_: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真核、原核、病毒均可以发生) ②随机性:a.时间上:生物个体发育的_任何时期_。(研究的是个体生长发育)(发生的越早,对生物的影响越大)。 b.部位上: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体细胞或生殖细胞) ③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④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_等位基因_。(突变方向与环境没有任何明确的因果关系) 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基因突变破坏_个体_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 ①_新基因_产生的途径 (4)意义: ②_生物变异_的根本来源 ③生物进化的_原始材料_ (5)结果:产生了 新基因 (6)原因:①内因:由于DNA 分子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 物理因素:_紫外线_、_X 射线_、_γ射线_ ②外因 化学因素:_亚硝酸_、_碱基类似物_ 生物因素:_某些病毒_ (物理、化学、生物诱发因素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7)突变的遗传性: ①基因突变发生在_生殖细胞_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_体细胞_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_无性_生殖传递。 ②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_有丝_分裂过程中,突变可通过_无性_生殖传给后代,但不会通过_有性_生殖传给后代。 ③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一般比体细胞的突变率_高_,这是因为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对外界环境变化更加敏感。 (8)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①直接原因:_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一个谷氨酸被替换成了缬氨酸,从而引发了蛋白质结构的_发生改变。 ②根本原因:_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由T//A 突变成了A//T_所发生的改变。 (9)类型: ①根据基因突变后基因决定的表现型分: 显性突变: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一旦发生就可以表现出相应的显性性状。 隐性突变: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发生不一定就可以表现 学生批注: A.可遗传变异不一定都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如基因突变发生在动物的体细胞,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而对于植物而言,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例1】(基因突变方式)(2014·青岛模拟)下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 、b 是核酸链,c 是肽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b →c 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 B.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C.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D.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 【答案】C B.基因突变在DNA 分子水平,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用DNA 分子杂交检测。 C.基因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无论增添、缺失几个碱基对都属于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变异(因为只改变基因的种类,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没有给变染色体的结构) D.基因突变_一定_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_不一定_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Ⅰ、突变可能发生在_非编码区或内含子_的DNA 片段。 Ⅱ、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和原来的密码子决定的是_同种_氨基酸。 Ⅲ、基因突变若为_隐性_突变。如:AA →Aa ②根据基因突变的原因分:自发突

生物的变异3篇

生物的变异 第一篇:生物的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指自然界中,个体间存在着基因型及其表现 型方面的差别,即基因及其表现型之间的变异。这种变异是通过遗传方式从父母一代遗传到子代的。生物的遗传变异对物种的进化及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遗传基础、遗传随机性和自然选择三个方面分别介绍生物的遗传变异。 一、遗传基础 遗传基础是遗传变异的基础。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遗传 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信息的单位。DNA是基因的 化学物质基础。基因由DNA及其调控蛋白质组成。一个基因可以有不同的等位基因,也就是说一个基因在不同的个体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可能是不同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基因多态性。 二、遗传随机性 遗传随机性是指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存在着随 机性。遗传信息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和修复过程进行的,但在这些过程中,随机的损伤和修复可能会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另外,基因重组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随机性,这种重组可能会导致不同基因等位基因的组合,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遗传变异。 三、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适合自然环境的个体生存和繁殖,而不适 合自然环境的个体则被淘汰的自然规律。生物的个体存在遗传变异,而这些变异可能会对其在适应环境和繁殖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一些变异使个体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而另一些变异则

不利于生存和繁殖,前者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并传递到下一代。因此,遗传变异对物种的进化和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生物的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基础、 遗传随机性和自然选择是遗传变异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了解生物的种群进化、生态适应和物种形成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三大可遗传变异知识点整理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一.三大可遗传变异 1.三大可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2.不同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类型 生物类型⎩ ⎪⎪ ⎨⎪⎪ ⎧ ⎭ ⎬⎫ 病毒 原核生物只有基因突变 真核生物⎩⎪⎨⎪⎧ 有性生殖⎩⎨⎧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无性生殖⎩⎨⎧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二.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机理和特点 碱基对 影响范围 对肽链的影响 备注 替换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的种类或不改变 替换的结果也可能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或延迟终止 增添 大 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 ①增添或缺失的位置越靠

2.基因突变的类型 (1)显性突变:aa→Aa(当代可表现) (2)隐性突变 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如AA→Aa),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即为纯合子。 ②雄性个体X染色体上若发生隐性突变(如X A Y→X a Y),当代可表现。 3.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生物性状 原因:基因突变→mRNA上密码子改变→编码的氨基酸可能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生物性状改变。 4.DNA中碱基对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3个原因 (1)DNA分子上碱基对改变可能在非编码部位(如内含子和非编码区)。 (2)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多种密码子可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因此某碱基改变,不一定改变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 (3)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一个A→a,此时性状不改变。 5.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 (1)如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子代。由于多数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体细胞基因突变对后代影响较小。 (5)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对于进行有性生殖 6.影响基因突变的外因和内因

动物遗传变异

动物遗传变异 动物遗传变异是指动物个体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某种程度的 突变或变异现象。这种变异可以在个体或种群层面上观察到,对动物 物种的进化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将探讨动物遗传 变异的原因、类型以及对动物进化和生存的意义。 一、动物遗传变异的原因 动物遗传变异的原因可以是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环 境因素等。 1.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动物在适应环境中的优胜劣汰过程。在自然环境中, 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和繁衍后代,而无法适应环境的个体很 可能会被淘汰。因此,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其遗传 信息也更容易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导致种群的遗传结构发生变化。 2.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这种变异可能是由于 DNA复制错误,外界化学物质的影响,或者是自然辐射等原因引起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生物的性状或表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对环境的 适应性。 3.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重组和基因的交换,导致基因组的重新组合。这种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组合,使得个 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增大。基因重组是种群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温度、湿度、光照等。这些环境因素对动物的 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动物个体可 能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以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 二、动物遗传变异的类型 动物遗传变异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排、 染色体重组、基因副本数变异等。 1.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这些突变会导致DNA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功能。 2. 基因重排 基因重排是指染色体上基因的重组和重排,结果是形成具有新组合 基因的染色体。这种变异可以增加基因组的多样性,从而增加种群的 适应性。 3. 染色体重组 染色体重组是指染色体片段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的过程。这种重组 可以导致基因组的重新组合,使得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增加。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变异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变异 变异: 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问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 变异的分类: (1)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 可遗传的变异产生的原因: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③基因突变。 (2)根据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 特别提醒: 判断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的根据是看是否有利于产生变异的生物个体的生活,而不是看是否对人类有益。如害虫的抗药性变异对人类是不利的,但有利于害虫的生存,因此属于有利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如果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就能遗传,否则是不会遗传的。 相关 初中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各种相对性状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如姹紫嫣红的月季、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不同品种的宠物狗等。 易错点: 误认为高产奶牛后代的产奶量一定高,而低产奶牛后代的产奶量一定低

在生物界中,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高产奶牛的后代很可能出现产奶量低的变异类型;同样,低产奶牛的后代中也会出现产奶量高的变异类型。所以要想获得高产奶牛,要根据遗传变异的原理,进行选择、繁育。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人工选择育种 通过生物繁殖后代会出现各种变异,不断从中选择、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从而产生具有优良性状新品种的方法,叫作人工选择培育,如家畜、家禽的培育。 (2)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叫作杂交育种,如杂交水稻的培育。 (3)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如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这种育种方法称为诱变育种,如太空椒的培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生物几个变异类型的区别-文档

高中生物几个变异类型的区别-文档 高中生物几个变异类型的区别 一、知识背景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选自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作为遗传物质,无论发生哪个层面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异,分子水平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细胞水平有染色体变异。这部分知识是对细胞分裂知识的继续,可以考察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异常的细胞分裂等等,高考中常常将二者结合起来命题;同时又是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所以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知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五章第一节)、染色体变异(第五章第二节)。 二、易混淆概念辨析 在笔者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对生物变异类型中 一些概念的混淆不清,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交叉互换和异位。 首先,在本章节的整体知识构架中,这些概念从本质上是既相互区别又普遍联系的,一般教学过程中都会在教学工作的开始和结束对这些概念进行类型划分和比较,以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不同的变异类型: 生物的变异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 基因的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非整倍数目变异:单体、三体、缺体整倍数目变异:单倍体、多倍体不可遗传变异 但是,在具体遇到相关题目的时候,同学们往往不能够从总体上把握,特别是在考场上遇到相关问题时候,时间紧迫,题目往往也是多头绪,不可能就某一问题再从总体上找到题目所涉及的类型。这时候学生往往就容易犯错误。因此,换一种思维模式来进行区分是有必要的。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是因为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即该基因的组成(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的个数)发生了改变(增加、减少)。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染色体变异分为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分为倒位、易位、增添、缺失四种。染色体数目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分为染色体个别增添和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来源之一。这些细致专业的解释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容易掌握的,但是理解能力弱一些的同学就没有办法很好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了,在题目分析中就会出现混乱不清的现象。于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个似乎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的理解方式。将教学楼的一排教室看作是一条染色体,每一间教室就是一个基因,那基因所具有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如何体现呢?就用同学们在教室里面的座次来比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图 解如下: 教学楼中的一排教室就是一条染色体,染色体是由有遗传效应的基因片段和无遗传效应的片段构成,所以在教学楼的一排教室中有高三(14)班到高三(18)班五个班级教室代表本条染色体上的五个基因,在高三(14)班和高三(15)班之间有一间空教室代表五遗传效应的片段;每间教室都有同学们的课桌,用课桌代表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那么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同,不同的同学座位排序也不同,即代表了每个基因有自己的核苷酸长度和自己的核苷酸序列。在学生将生活中的这些简单事物与生物学科中的抽象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后,就可以开始区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了。基因突变就相当于某间教室中多了(少了)或者从别的班级换过来一位同学的桌子(即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那该基因自身的碱基序列改变,遗传信息改变,但是该基因在整条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控制的性状不变,唯一会变得就是该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的表现,所以这种变异对生物的影响相对比较小。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则不同,相当于图示中代表着某几个基因的某几间教室缺失重复或者换位,那样的改变对生物的影响

变异的名词解释

变异的名词解释 变异是指生物在遗传基因中产生了一定的改变或突变,使得其后代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与祖先有所不同的现象。变异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变异可以分为两类:突然变异和逐渐变异。突然变异是指一种基因或一组基因的突然改变,其后代的表现形式与其祖先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基因突变的作用下,一个白色的花被突变成了红色的花,或者一个小鸟的嘴型由细长的变成了宽厚的。这种突变往往是由环境因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逐渐变异是指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一系列基因的改变。这种变异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在种群中的累积效应所导致的。逐渐变异的例子有:肢体结构的改变、器官的退化、颜色的变化等。例如,乌龟的壳由于环境的变化可以逐渐变得更厚实更结实,以更好地保护自身。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和源泉。正是由于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的变异,才导致了物种丰富多样的现象。变异使得物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进化出适应性更强的特征。同时,变异也为进化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促进了自然选择的发生和进化的快速进行。 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然环境、遗传因子、突变等。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候等对生物的变异影响较大。遗传因子则是指个体间基因的不同组合,这些不同的基因组合使生

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突变则是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是指基因序列的突然改变。突变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对物种的进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变异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变异使得物种能够从新的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和生存空间,提高其生存的机会;另一方面,变异也可以使物种适应原有环境的变化,保持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平衡。变异还可以通过性选择的过程来改变生物的繁殖特征和行为,从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综上所述,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和改进自身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变异是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保障。了解变异的机制和影响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7) 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7)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 (2020·天津卷)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C.染色体变异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析: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四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DT、Dt、dT、dt,说明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项符合题意;若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则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细胞,有三种类型,A项不符合题意;图中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C项不符合题意;若不发生基因突变以及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则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细胞,有两种类型,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从变异个体的数量上辨析 2.从基因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上辨析 3.利用四个“关于”区分三种变异 (1)关于“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

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或增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或重复(增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的缺失、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4)关于变异的“质”和“量”: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不改变基因的量,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会改变基因的量或基因的排列顺序。 1.某二倍体生物,让其显性纯合个体(AA)与隐性个体(aa)杂交,子代中偶然发现了1只表现为隐性的个体,关于该变异个体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数目变异D.互换 解析:让该二倍体生物显性纯合个体(AA)与隐性个体(aa)杂交,子代正常情况下均为Aa,但是子代中偶然发现了1只表现为隐性的个体,该个体可能是基因型为aa,即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型也可能是Oa,即发生了个别染色体缺失的现象,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或者也可能是A所在的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所致,即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现象。综上所述,A、B、C都可能是导致变异个体出现的原因,而互换不会发生该个体变异的现象,故选D。 答案:D 2.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含有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以该植株为父本可以进行测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如果没有其他变异,则测交后代中全部表现为白色性状 C.如果测交后代有红色性状出现,只能是2和3之间发生了互换 D.如果图中的四个基因只有3上的B变成b,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由题可知,图中的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由于含有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以该植株为父本可以进行测交实验,如果没有其他变异,则测交后代中全部表现为白色性状,B正确;如果测交后代有红色性状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在

高二生物必修1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1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名词: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1、基因突变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 1 / 6

为它的等位基因。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⑦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诱变),激光(激光诱变);化学因素—秋水仙素等b、优点:提高突变率,变异性状稳定快,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c、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的材料。d、如青霉素的生产。2、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重组: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②意义:非常丰富(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 2 / 6

变异类型的判断

对生物变异原因与变异类型判断的理解 朱小燕(江苏省如皋市石庄中学 226531) 1.变异原因的判断 性状=基因型+环境条件,所以某生物的变异原因应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如果是因为遗传物质(或基因)的改变引起的,此变异可在其自交后代或与其他个体的杂交后代中再次出现(即能遗传),如果仅仅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则不能遗传给自交后代或杂交后代。所以可以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确定变异的原因,或者将变异个体和正常个体培养在相同的条件下,两者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则原来的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2.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判断 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线段”,则基因突变为“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数量不变);基因重组为“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染色体变异为“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基因重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其他生物的基因导入原核生物体内以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可证明原核生物间也能进行基因的重新组合。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增加或减少,而基因突变没有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改变。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一般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3.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断 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可以观察到。因此制作正常样本与待测变异样本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区分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 4.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断 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AA个体如果突变成Aa个体,则在当代不会表现出来,只有Aa个体自交后代才会有aa变异个体出现,因此这种变异个体一旦出现即是纯合体。相反,如果aa个体突变成Aa个体,则当代就会表现出性状。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通过观察后代变异性状的比例来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对于植物还可以利用突变体自交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进行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定。 5. 典例讲解 例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 A.红花植株自交,产生开红花和白花的植株 B.稳定遗传的红眼果蝇种群中出现了白眼果蝇 C.猫叫综合征 D.培育出无子西瓜 解析:B选项为基因突变的结果;C选项为染色体结构变异;D选项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选项为杂合子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属于产生生物进化原材料的突变范畴。答案:A 例2:石刁柏(嫩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刁柏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刁柏,可用________来大量繁殖。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植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

知识归纳:生物变异与育种

高一(下)生物复习 专题5:生物变异与遗传育种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生物的变异 1.概念:生物变异指的是亲代个体与子代个体、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 差异性。 2. 类型: 不可遗传变异 (仅仅是由 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的,没有引起 遗传物质 的变化) 可遗传变异 (由于 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 来源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 变异。 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 三、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_非同源 染色体,它们在_形态_和__功能__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生物 生长、发育、遗传与变异 等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判断依据: (1)根据染色体的 形态 判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2)根据 基因型 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即为染色体组数。

练习:写出各图染色体组数 A( 3 ) B( 1 ) C( 2 ) D( 1) E ( 3 ) 四、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 请注意: ①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②而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五、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1.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实验流程: 根尖培养——→低温诱导——→材料固定——————→制作装片——————→观察(4℃,36 h)(放在卡诺氏液中固定形态)(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七、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 .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C .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D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2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C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可导致基因重组 D .无性繁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3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所依据的原理是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环境条件改变 4 .下列各项中可以导致基因重组现象发生的是 A .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B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5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B .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 C .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 D .基因突变能产生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基因,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6 .下列变异中,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 .某个染色体上丢失了三个基因 B .某个基因中的三个碱基对缺失 C .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某片段移接到第Ⅲ号染色体上 D .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一段 7 .在下列人类的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性愚型的男性患儿? ① 23 + x ② 22 + x ③ 21 + Y ④ 22 + Y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④ 8 .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 .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 .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9 .对染色体组的下列表述和实例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B .通常指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 C .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D .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高中生物变异、育种及进化的知识点汇总

一、生物的变异 (1)生物变异的类型 (2)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适用范围生物 种类 所有生物 自然状态下能进行有性生 殖的生物 真核生物 生殖 方式 无性生殖、有 性生殖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有 性生殖 (3)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原因DNA复制(有丝分裂 间期、减数分裂第一 次分裂的间期)过程 出现差错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内外因素影响使染 色体结构出现异 常,或细胞分裂过 程中,染色体的分

(4)染色体组和基因组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其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当然也就不含有等位基因。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该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有的一组染色体可看成一个染色体组。

⑤不同种的生物,每个染色体组所包括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大小是不同的。 基因组:一般的定义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基因组计划则为测定单倍体细胞中全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包括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加上两条性染色体。 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 (5)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多倍体由合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 对于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属于单倍体还是三倍体,要依据其来源进行判断: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大全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