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零件的精度

合集下载

模块1: 机械零件的公差与配合

模块1: 机械零件的公差与配合
尺寸公差 =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 上偏差—下偏差
2. 有关“公差、偏差及误差”的术语和定 义
8.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两条直线 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公差带。 在国家标准中,公差带包括: 公差带大小—— 由标准公差确定 公差带位置—— 由基本偏差确定
(1)零线
零线是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 基准直线,也叫零偏差线。
j js k mn
0
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
⑵基轴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 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不同配合的制度。
0 h
A~H J JS K MN
P~ZC
基准轴
0+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公差带图:
h
-
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
与基准轴h 相配的孔:
EF F FG
A~H
h
J~N
h
⑵ 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① 在基本尺寸后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 等级。
Ø30H8
配合精度明确,标注简单,但数值不 直观。适用于量规检测的尺寸。
Ø30f7
Ø30H8



Ø30H8( 0 ) Ø30表示什么?f 7表示什么代号? f表示什么代号?7表示什么代号? H表示什么代号?8表示什么代号?
11.配合 配合就是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 与轴公差带之间的相配关系。 基孔制 基轴制
基孔制
基孔制是基本偏差固定不变的孔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 的一种制度。 基孔制的孔为基准孔,它的下偏差为零。 基准孔的代号为“H”。
ES 0
H

机械零件加工精度测量技术及相关问题阐述

机械零件加工精度测量技术及相关问题阐述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9期机械零件加工精度测量技术及相关问题阐述魏炳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摘 要:在开展零件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着重的强调加工精度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般来讲,使用了较高的精度测量技术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零件生产质量的稳定提升,对于整个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掌握科学的技术,并能够根据实际的生产状况选择合适的技术,从而有效的提高加工测量的准确性。

由此可见:研究机械零件加工精度测量技术及相关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机械零件、加工精度、测量技术引言:在现代化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各种机械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便成为了许多人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机械零件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高其精度,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加强对各种测量技术的合理运用。

根据不同的生产状况,选择合适的工艺,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零件精度的稳定提升。

1、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 在开展机械零件的加工工作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严格的控制各种影响的因素,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外界环境产生的影响。

一般来讲,在开展零件加工精度测量的工作中,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在加工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方面产生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加工工艺生产活动中,主要包括了机床、刀具、夹具和零件等多重的系统和部件构成。

在进行工艺系统的研究中发现: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加工原理方面产生的误差。

这种影响主要产生在零件表面的加工工作中。

一般来讲,在进行某种特定形状的刀具加工的过程中,经常的会因为一些测量的数据产生偏差。

因其不能够准确的精确到具体的数据,往往会导致实际的数据产生一定的偏差,对于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受力变形方面的影响。

一般来讲,在进行实际的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其或多或少会受到夹紧力、切削力、重力等方面的影响,对于整个工艺系统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机械力学及机械设计第一章

机械力学及机械设计第一章
4. 进行零部件工作能力计算、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准则
• 对机器的要求:
机器的全部功能 预定的使用寿命 制造和运转成本 重量与尺寸指标 运输可能性、操作方便性、外形美观等
• 对机械零件的要求: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一定的耐磨性 无强烈振动 具有耐热性
机械零件设计步骤:
1. 拟定计算简图 2. 确定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大小 3. 选择合适的材料 4. 确定零件尺寸 5. 绘制零件工作图
4. Exhaust stroke 活塞上行,排气阀开启,废气体被排出汽缸。 Once the piston hits the bottom of its stroke, the exhaust valve opens and the exhaust leaves the cylinder to go out the tail pipe.
一个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如曲轴
构件也可由几个零件所组成,如连杆 连杆:连杆体、连杆盖、轴瓦和轴套、螺栓、螺母
常用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 通用零件:螺纹联接件、齿轮、轴、轴承、弹簧、蜗轮、带等 专用零几种常用机构的组成形式、运动特性和选用原则
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三、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机械
机械:人造的用来减轻或替代人类劳动的多件实物的 组合体 习惯上,用机械作为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化或传递能量、 物料、信息。
内燃机: 活塞往复移动——曲轴连续转动
the linear motion of the pistons is converted into rotational motion by the crank shaft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浅析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摘要:如何提高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是每个从事机械加工者在加工前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现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针对各种影响因素阐述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加工精度;因素;措施1 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1.1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符合程度越高则加工精度就越高。

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1.2 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

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高低,加工误差是加工精度的度量。

在实际生产中,加工精度的高低是以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的。

2 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零件加工的误差是由于工件与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相互位置发生变动而造成。

加工误差包括加工原理误差、机床几何误差、夹具误差、刀具制造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热变形、刀具磨损、残余应力引起变形、测量误差等。

2.1 加工原理误差加工原理误差是指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方法、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具轮廓而产生的误差。

例如滚齿用的齿轮滚刀,就有两种误差,一是为了制造方便,采用阿基米德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而产生的刀刃齿廓近似造形误差;二是由于滚刀切削刃数有限,切削是不连续的,因而滚切出的齿轮齿形不是光滑的渐开线,而是折线。

2.2 机床几何误差机床几何误差的来源主要指机床制造、磨损或安装带来的误差。

机床几何误差主要有:(1)主轴回转误差:即主轴回转时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偏移量。

包括轴向窜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主轴的轴向窜动对内、外圆的加工精度没有影响,但加工端面时,会使加工的端面与内外圆轴线产生垂直度误差。

主轴每转一周,要沿轴向窜动一次,使得切出的端面产生平面度误差。

当加工螺纹时,会产生螺距误差。

主轴的纯径向跳动会使镗削加工时镗出的孔为椭圆形。

主轴角度摆动会造成车削外圆或内孔的锥度误差;在镗孔时,若工件进给会使镗出的孔为椭圆形。

第一章习题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一章习题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

生产三种类型。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如下表:
工艺特点 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中批量生产
大批或大量生产
毛坯的制 铸件用木模手工造 部分铸件用金属模造型; 铸件广泛用金属模机器
造方法 型;锻件用自由锻 部分锻件用模锻
造型,锻件广泛用模锻
无需互换、互配零
全部零件有互换性,某
零件互换
大部分零件有互换性,少
件可成对制造,广
夹具 通用夹具
大量专用夹具,部分通用
夹具
广泛用专用夹具
刀具和量 采用通用刀具和量 较多采用专用刀具和量 广泛采用高生产率的专



用刀具和量具
操作者能 技术熟练
力水平
机床调整者能力水平 需要一定熟练程度的技
高,机床操作者能力水 术工人
平低
只有简单的工艺过 有详细的工艺过程卡或 有工艺过程卡、工艺卡
工艺文件
加工表面质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1.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 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主要包括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纹理方向等。 (1)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的波距小于 1mm。 (2)波度 加工表面不平度中波距在 1~10 mm 的几何形状误差,它是由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引起的。 (3)纹理方向 纹理方向是机械加工时在零件加工表面形成的刀纹方向。它取决于表面形成过程中所采 用的机械加工方法。 2.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由于机械加工中力因素和热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工件加工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主 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 表面层金属硬度的变化用硬化程度和深度两个指标来衡量。在机械加工过 程中,工件表面层金属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冷作硬化,使表面层金属的显微硬度有所提高。一般情况中,硬 化层的深度可达 0.05~0.30mm;若采用滚压加工,硬化层的深度可达几个毫米。 (2) 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 机械加工过程中,切削热会引起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精密机械设计

精密机械设计

精密机械设计第一章精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机械?答:一般认为它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2、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是什么?答:机械零件3、机器的基本组成部件是什么?答:各种机构4、什么叫部件?答:几个零件的组合体称为部件5、设计精密机械时应满足那些基本要求?答:1、功能要求设计精密机械时首先应满足它的功能要求。

2、可靠性要求要使精密机械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有效的实现预期的功能,则要求其工作安全可靠,操作维修方便。

为此,零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振动稳定性等工作能力。

3、精度要求精度是精密机械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设计时必须保证机密机械正常工作时所要求的精度。

4、经济性要求组成精密机械的零、部件能最经济的被制造出来,要求零件结构简单、节省材料、工艺性好,尽量采用标准尺寸和标准件。

5、外观要求设计精密机械时应使其造型美观大方、色泽柔和。

6、强度的概念是什么?答:强度是零件抵抗外载荷作用的能力。

7、什么叫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计算载荷答:静载荷和静应力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的载荷和应力变载荷和变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载荷和应力名义载荷在稳定和理想的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计算载荷考虑影响零件强度的各种因素时,将名义载荷乘以某些系数,作为计算时采用的载荷,此载荷称为计算载荷8、什么叫静应力、变应力、应力循环,应力循环的三种形式答:静载荷和静应力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的载荷和应力变载荷和变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载荷和应力应力循环应力作周期性变化时,一个周期所对应的应力变化称为应力循环三种形式①当r=-1时,称为对称循环;②当r≠-1时,称为非对称循环;③特例r=0时称为脉动循环9、什么是疲劳极限?何为有限寿命疲劳极限阶段和无限寿命疲劳阶段?答:当循环特性r 一定时,应力循环N 次后,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用表示,0N 称为循环基数,0N N ≥区为无限寿命区,0N N ≤区为有限寿命区。

《机械基础》 教案

《机械基础》 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

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基本概念:机械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机械的分类: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机械的性能:强度、刚度、精度、可靠性等。

机械的基本参数:尺寸、形状、位置等。

常用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力、能量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机械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选型原则。

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零件的分类:固定零件、传动零件、执行零件、控制零件等。

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齿轮、轴承、联轴器、弹簧等。

机械零件的功能和选型原则: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零件。

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配合尺寸、配合类型和配合精度。

运动传递方式: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功能。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常用机械零件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机械传动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和选型原则。

3.2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机械传动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制造讲义工艺学_第一章

机械制造讲义工艺学_第一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更适用 于单件小批 量生产,因 为效率不是 主要问题, 主要应减少 设备使用及 人员分配。
工序号 1
2
3
表1 生产的工艺过程
工序内容
车一端面,钻中心孔;调头,车另一 端面,钻中心孔;
车大外圆及倒角;车小外圆、切槽及 倒角
铣键槽、手工去毛刺
设备 车床I
车床II
铣床
1.2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 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 • 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有两种形式:定心定位和支承定位。 • 定心定位与工件以圆孔定位情况相仿。 • 工件以外圆柱面支承定位元件常采用V形块——短V形块 限制两个自由度,长V形块(或两个短V形块组合)限制 四4个自由度。
1.4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一工件的定位
• 定位原理
1.2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组成
•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 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 为工位。
工件 机床夹具回转部分 夹具固定部分
分度机构
1.2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组成
找正线 加工线
毛坯孔
1.4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一工件的定位
• 工件装夹
• 夹具装夹 将工件装夹在夹具中,由夹具上的定位元件来确定工件的位置, 由夹具上的夹紧装置进行夹紧。精度和效率均高,广泛采用。
1.4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一工件的定位
• 定位原理
• 六点定位原理
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
• 工艺特点
划分生产类型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进行生产规划和管理。由于生 产类型的不同,其零件在加工工艺性、工艺装备、毛坯制造方法 以及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等存在很大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