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学期末试卷(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区位条件;

3.区域经济结构;

4.关联产业;

5.区际联系。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理论意义。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

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2.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经济地理学根据对象的不同,具有以下的分支学科: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在实证研究中,又分为区域、公司、部门经济地理学,其中部门经济地理学下还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信息业经济地理学等。

2、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其相对于区域主体而言,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4、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5、区际联系: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行为。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土地因子(1分):任何经济活动都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的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都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的影响(1分)。

原材料因子(1分):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主要通过运费

大小、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以影响(1分)。

能源因子(1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量、稳定的能源供给尤其是二次能源中的电力供应对产业活动的发展尤其重要,其次能源还影响了产业经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等(1分)。

资本因子(1分):包括金融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沉淀的地区对企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而有充分的资本供应,对于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来说也是区位选择的关键(1分)。

劳动力因子(1分):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区位因子之一。劳动力在质和量上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劳动力移动上的摩擦等因素导致劳动成本存在着空间差异,从而影响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智力密集型产业的不同空间分布(1分)。

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要点和指导作用。

理论的前提条件(2分):

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

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

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小交通费,

相同的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

中心地职能在统一的中心地集聚。

三原则和中心地构建:

市场原则:中心地是具有等级的,且各等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

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间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服从于K=3原则(2分)。

交通原则: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服从于K=4原则(2分)。

行政原则:低级中心地完全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服从于K=7原则(2分)。意义(2分):

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如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关于都市与农村区域相互作用的研究;等

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如中心地与市场区域间的关系等。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

主要包括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空间结构

极核式空间结构。由于区位条件的不一样,一些在空间分布上有集聚需求的经济部门及组织就会选择区位条件相对好的地方作为发展场所,就产生了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即“点”或“集聚极”。(2分)

点轴式空间结构,指区域中有不同等级的点和轴线,它们相互连接否成构成了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2分)

网络式空间结构,指区域点与电之间会有多路径的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通信、动力供给网络,网络沟通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在全区范围内传

输各种资源和要素,就构成了区域的网络空间结构。(2分)

演变规律:

点轴式空间结构是在极核空间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增长极与周边点的交往中,产生越来越多的商品、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的运输要求,因此就会建设连接他们的各种交通线路、通讯线路、动力供给线路等。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成为区域发展所以所的轴线。最终形成点轴式空间结构。

网络式空间结构是点轴系统发展的结果,在点轴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位于轴线上的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一个点可能与周围的多个点发生联系,并形成联系通道,随之形成网络式空间结构。(2分)

能够通过举例或其它方法将三种空间结构模式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其实践意义,从而体现学习和应用水平及综合述评能力。(2分)

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罗斯托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所作出的研究结构,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六个阶段(2分):

传统社会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主要从事作物栽培(1分)。

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经济活动出现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1分)。

起飞阶段: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