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

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
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

今天。教师正在改变过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的做法,正在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教学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教师对我说:“现在的课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一种教学观念尚未更新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在学习中更新自我。用现代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一节课教学质量高不高,用什么衡量?我认为,要体现六个“度”。

1.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教师上课要以全体学生为本,要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首先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非领着少数“优”生围着教师教学“转”。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多不多,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如果上完一节课。学生都“懂”了。要么呈现出教学的假象。要么是教学没有深度。

2.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教师上课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有的教师常找“学生不配合”的原因。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从教师自身上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

备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其中,怎样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心理调适,是教师重点备课的内容之一。课堂上。教师能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干扰因素。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当学生答错问题,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会增强。 3.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度。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产生思维共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适时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少提“是什么”的问题:多提“为什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要精提“做什么”的问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智能的积淀和学习方法的运用。

4.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这是学生情感内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创设情境、启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情感的进发和内化。没有情感推动认知的教学,不是真情实感的教学:不能引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不成功

的教学。

5.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活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有的教师课堂上只注意学生答问的对错,而不太注意学生答问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方式的鲜活性。这样的教学是“应试”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答问知识的正确性,还要评价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规范性、流畅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倡导学生说话:敢说,敢问。敢争。中小学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不能忽视学生语言训练这一重要内容。

6.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度。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学检测的终极指标。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教师长期科学施教、求实训练、充分落实上述五个“度”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要能紧扣知识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看准疑点、突出特点、展示亮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转换成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要努力消除学生“纸上谈兵”、“高分低能”成为“考试机器”的现象。我们不排除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如考试心理素质、记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要点言简意赅表达的能力、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习惯等,但更重要的是把考试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课堂教学的“六度”应成为教育管理者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基本标准。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既要“落实”,就不能做“虚功”。我常对校长、教师说:“教育不能搞形象工程,贻误学生。”课堂教学是实实在在的事。一定要做实。一次,我问一位获竞赛课一等奖的教师:“你平时都能这样上课吗?”教师回答说:“平时教学很难做到这样。”回答是真实的。怎样使课堂教学有实效?我强调。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1.做到真实。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信息源的真实、教学过程的真实、检测考评的真实。教师要真实地了解班情、学情,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自己,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才能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些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竞赛课。只是为了使教学“好看”,上课成了一种“表演”,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容易产生对教师的误导。我听过一些特别“精彩”、“顺利”的课,听课教师提出质疑,这个班的学生怎么这么聪明?教育要强化真实。只有真实,才有真知。

2.做到朴实。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基本形式,也是师生长期坚持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朴实,能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能被广大师生接受;能体现教学的实效。我不提倡上“豪华”课。“豪华”课多半只能“看”,不能“用”。特别是公开课、竞赛课,多种现代化手段都用上,让人眼花缭乱,反而给人不实的感觉。另外,在展示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