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精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精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空气:是指人类、植物、动物、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P1)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P3)

3、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悬浮状态。(P4)

4、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称为酸雨。(P4)

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P5)

6、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P5)

7、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是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引申出来的一种辅助标准,如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排气筒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P22)

8、理论水蒸气体积:是由燃料中氢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体积,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体积和由供给的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体积。(P45)

9、干绝热直减少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P71)

10、温度层结:用坐标图表示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P72)

11、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空气中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ρP=1g/cm3)的圆球直径。(P118)

12、气体吸附: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过程。

13、气体吸收: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14、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15、收到基:以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即锅炉燃烧的实际成分。

16、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以V 0fg表示。P45

17、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温度,即是是否易于发生对流。(P73)

18、吸附剂活性:是吸附剂能力的标志,常以吸附剂上已吸附吸附质的量与所用吸附剂量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267页)

二、填空

1、气溶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P4

2、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五大类。P5

3、大气污染源按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两种。

其中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按照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运输污染源三类。

4、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值。P30

5、逆温有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五种。(P74)

6、吸附再生方法有加热解吸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溶剂萃取再生、置换再生、化学转化再生。(267页)

7、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带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P161

8、煤中含有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xHySz)和元素硫四种形态的硫。P31

9、地方性风场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三种

10、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H S与烟气抬升高度△H之和。

11、大气稳定度分类:不稳定、稳定、中性三种(书上)

在我国分为极不稳定、较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六种(老师课堂讲的)P73

12、净化装置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P141

13、粉尘物理性指标: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P132)

14、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P171

15、在除尘电晕电场中存在电场荷电(碰撞荷电)、扩散荷电两种粒子荷电机理。

三、简答

1、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P20)

①实施清洁生产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③建立综合性

工业基地

2、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只要回答种类

和作用即可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②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而依据。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容易掌握和执行。④警报标准:警报标准的规定,主要建立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影响和生物城市限度的综合研究基础之上。

3、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①空气条件②温度条件③时间条件④燃料与空气混合条件

4、高斯扩散模式四点假设(P37)

①污染物在Y,Z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②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③源强是连续均匀的;④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的质量是守恒的。

5、烟囱高度计算方法(P109)自己看书,精简地回答

6、简述亨利定律(P242)

答: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7、物理吸附的特征(P262)

答:①吸附质与吸附剂间不发生化学反应;②吸附过程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间常常瞬间即达平衡;③吸附为放热反应;④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吸附不强,当气体中吸附质分压降低或温度升高时,被吸附的气体易于从固体表面逸出,而不改变气体原来的性质。

8、化学吸附的特征(P262)

①吸附有很强的选择性;②吸附速率较慢,达到吸附平衡需相当

长的时间;

③升高温度可提高吸附速率。

9、吸附再生的方法:(P267)(1)加热解析再生(2)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

(3)置换再生(4)溶剂萃取再生(5)化学转化再生

四、问答

1、论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P19)

答:(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环境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的最重要、最高层次的手段。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一是综合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将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环境质量不断得以改善的最佳规划方案;二是对工作失误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提出对改善和控制环境污染具有指令性的最佳实施方案。

(2)严格环境管理:完整的环境管理体制是由环境立法、环境监测和换进保护管理机构三部分组成的。环境管理的方法是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教育和行政等手段对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实施管理,从而协调社会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实施清洁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清洁战略;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

(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5)绿化造林:绿色植物是区域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调节空气温湿度或城市小气候,保持水土,防治风沙,而且在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方面皆会起到显著作用。

(6)安装废弃净化装置: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是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也是实行环境规划与治理等项综合防治措施的前提。

2、论述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关系(P76)

大气污染状况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关系。大气稳定度不同,高架点源排放烟流扩散形状和特点不同,造成的污染状况差别很大。典型的烟流形状有五种类型。

①波浪型:烟流呈波浪状,污染物扩散良好,发生在全层不稳定大气中,即?>?d。多发生在晴朗的白天地面最大浓度落地点距烟囱较近,浓度较高。②锥型:烟流呈圆周形,发生在中性条件,即?=?d。

③扇型:烟流垂直方向扩散很小,像一条带子飘向远方。从上面看,烟流呈扇形展开。它发生在烟囱出口处于逆温层中,即该层大气?—?d<-1。污染情况随高度的不同而异。当烟囱很高时,近处地面上不会造成污染,在远方会造成污染,烟囱很低时,会造成近处地面上严重的污染。④爬升型(屋脊型):烟流的下部是稳定的大气,上部是不稳定的大气,一般在日落后出现,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底层形成逆温,而高空仍保持递减层结。它持续时间较短,对地面污染较小。

⑤漫烟型(熏烟型):对于辐射逆温,日出后逆温从地面向上逐渐消失,即不稳定大气从地面向上逐渐扩展,当扩展到烟流的下边缘或更高一点时,烟流便发生了向下的强烈扩散,而上边缘仍处于逆温层中,漫烟型便发生了。这时烟流下部?—?d>0,上部?—?d<1。这种烟流多发生在上午8~10点钟,持续时间很短。

3、混合层高度确定(P112)

确定混合层高度的简单做法是,在温度层结曲线图上,从下午最大地面温度

点作干绝热线,与早晨温度层结曲线的交点的高度,即为代表全天的混合层高度。

4、化学反应对吸收的影响(P252)

①溶质进入溶剂后因化学反应而消耗掉,单位体积溶剂能够容纳的溶质量增多,表现在平衡关系上为溶液的平衡分压降低,甚至可以降到零,从而使吸收推动力增加。

②如果反应进行得很快,以致气体刚进入气液界面就被消耗殆尽,则溶质在液膜中的扩散阻力大为降低,甚至降为零。这就使总吸收系数增大,吸收速率提高。

③填料表面有一部分液体停滞不动或流动很慢,在物理吸收中这部分液体往往被溶质所饱和而不能再进行吸收,但在化学吸收中则要吸收多得多的溶质才能达到饱和。

五、计算:

1、例题2-4(考试的难度)书中有错P47:对于例2-3给定的重油,若燃料中硫全部转化为SO2(其中SO2占97%)试计算空气过剩系数a=1.20时烟气中SO2及SO3的浓度,以10-6表示:并计算此时烟气中CO2的含量,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解:由例2-3知理论空气量条件下烟气组成(mol)为

CO2:73.58,H2O:47.5+0.0278

SO x:0.5 N2:97.83×3.78

理论烟气量为

73.58+(47.5+0.0278)+0.5+97.83×3.78=491.4mol/kg重油

即491.4×22.4/1000=11.01m n3/kg重油

空气过剩系数a=1.20时,实际烟气量为

3/kg重油

11.01+10.47×0.2=13.10 m

n

其中10.47为 1kg重油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见例2-3)

烟气中SO2的体积为

3/kg

0.5×0.97×22.4/1000=0.0109 m

n

SO3的体积为

0.5×0.03×22.4/1000=3.36×10-4m n3/kg

所以烟气中SO2及SO3的浓度分别为:

=0.0109/13.10=832×10-6

P

SO2

P SO2=3.36×10^-4/13.10=25.65×10-6

当a=1.2时,干烟气量为:

[491.4-(47.5+0.0278)]×22.4/1000+10.47×0.2=10.04 m n3 CO2的体积为:

3/kg重油

73.58×22.4/1000=1.648 m

n

所以干烟气中CO2的含量以体积计为:

1.648/1

2.04×100%=1

3.69%

96

P

2、例题4-2)

某石油精炼厂自平均有效源高60m处排放的SO2量为80g/s,有效源高处的平均风速为6m/s,试估算冬季阴天正下风向距离烟囱500m处地面上的SO2浓度。

解:在阴天大气条件下,稳定度为D级,查表得,在x=500m处,σy=35.3m,σz=18.1m。把数据代入公式得:

(有错,请参照书本修改)

==2.73x10-5g/m3=0.0273mg/m3

3、例题6-2(P171)

[例6—2] 已知XZT—90型旋风除尘器在选取入口速度v1=13m/s时,处理气体量Q=1.37m3/s。试确定净化工业锅炉烟气(温度为423K,烟尘真密度为2.1g/c m3)时的分割直径和压力损失。已知该除尘器筒体直径0.9m,排气管直径为0.45m,排气管下缘至锥顶的高度为2.58m,423K时烟气的粘度(近似取空气的值)μ=2.4×10-5Pa·s。

解:假设接近圆筒壁处的气流切向速度近似等于气流的入口速度,

即V1=13 m/s,取内外涡旋交界圆柱的直径d0=0.7d e ,

根据公式(6-10:n=1-[1-0.67(D)0.14](T/283)0.3)得

n=1–〔1-0.67(D0.14)〕〔T/283〕0.3

=1–〔1-0.67(D0.14)〕〔423/283〕0.3

=0.62

由公式(6-9:V T R n=常数)得气流在交界面上的切向速度

V T0=13×[0.9/(0.7×0.45)]0.62=24.92 m/s

Vr由公式(6-12:Vr=Q/2πr0h0)计算:

Vr=Q/2πr0h0=1.37/(2π×0.7×0.225×2.58)

=0.54 m/s

根据式(6-16)d c= ︱18 Vr r0/ pv t02︱1/2

=[(18×2.4×10-5×0.54×0.7×0.225)/(2100×24.922)]1/2

=5.31×10-6 m =5.31 m

此时旋风除尘器的分割直径为5.31m

2)计算旋风除尘器操作条件下的压力损失:423k 根据(6-13:△p=0.5 v

1

时烟气密度可近似取为

=1.293×273/423=0.834 kg/m3

=16A/d c2=16×1.37/(13×0.452)=8.33

2=0.5×8.33×0.834×132=587 Pa

△p =0.5 V

T1

4、例题4-3(P99)

速率为150g/s时,试计算阴天的白在例4—1的条件下,当烟气排出的SO

2

的最大着地浓度及其出现的距离。

天SO

2

解:(1)确定大气稳定度:根据题设,阴天的白天为D级。根据扩散参数的选取方法,城区中的点源,D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则应为C级。

(2)计算最大着地浓度:由例4—1计算结果,有效源高H=304.9m,由式(4—11)求得出现最大着地浓度时的垂直扩散参数:

?z|x=xρmax= = =215.6m

查表4—4或按表4—8中的幂函数计算,在C级稳定度

?z=215.6m时,xρmax=3998m,?y=358m

由式(4—10)求得最大着地浓度:

= =

=5.69 10-5g/m3=0.0569mg/m3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商品学基础与实务试题与答案

《商品学基础与实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11-11-24 12:48:04| 分类: 课程学习|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1章商品学认知 一、选择题(1-4为单项选择题、5-6为多项选择题) 1、据西方与日本文献记载,现存世界上最早地商业著作,就是( )、 A《茶经》B《商品学导论》C《商品研究通论》D《商业之美》 2、( )被西方称为《商品学》地创始人、 A阿里·阿德·迪米斯基B约翰·贝克曼C普那裴特D户田翠香 3、我国古代( )一书,从学术角度,可以说就是商品学地萌芽、 A《茶经》B《荔枝谱》C《禽经》D《本草纲目》 4、当今世界商品学界存在( )大学派、 A 两 B 三 C 四 D 五 5、商品学地技术学派主张把商品地( )研究商品学、 A 内在质量 B 质量标准、检验 C 鉴定方法 D 市场质量 6、商品学既就是一门( )学科、 A边缘学科B 应用技术C 综合性较强D 前沿 二、简答题 7、商品学地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 8、商品学研究地任务主要有哪些? 三、实务分析题 9、试分析说明商品学形成与经济发展地关系、 10、试分析论述商品学地基本理论如何指导企业商品生产与商品经营管理、答案:1、D 2、B 3、A 4、B 5、ABC 6、ABC,其它各题略、 第2章商品了解与介绍 一、选择题(1-2为单项选择题、3-11为多项选择题) 1、相传唐代李白“解貂续酒”就是指( )、 A汾酒B泸州老窖C古井贡酒D剑南春 2、相传康熙皇帝感觉名称不雅,遂题名地茶就是( )、 A西湖龙井B黄山毛峰C安溪铁观音D碧螺春 3、供给人体能量地( )称为三大营养素、 A 蛋白质 B 维生素C糖类 D 脂肪 4、食品中可能存在地有害因素按来源有( )、 A食品污染物B食品中天然存在地有害物质 C食品添加剂D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产生地有害物质 5、西餐地主要特点就是( )、 A主料突出B营养丰富C供应方便D刀工讲究 6、下列属于蒸馏酒地有( )、 A啤酒B白兰地C伏特加D玫瑰酒 7、被称为服装地“骨骼”就是( )、 A服装面料B 服装里料C服装衬料D服装垫料 8、合成洗涤剂包括( )、 A表面活性剂B助洗剂C辅助剂D发泡剂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后答案 (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一章 概 论 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 29.1%1001 97.2894 .3900934.0%=???=Ar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 解:1)ρ(g/m 3 N )3 3 4/031.110 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 33 4/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若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200g μ/m 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为0.12。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 1.5 设人体肺中的气体含CO 为2.2×10-4,平均含氧量为19.5%。如果这种浓度保持不变,求COHb 浓度最终将达到饱和水平的百分率。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商品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劳动力; B.人类社会生产力; C.工业化; 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劳动产品; B.社会产品; C.工业品; D.农产品 3.商品是供()消费的。 A.生产者; B.经营者; C.社会; D.城乡 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 A.功能/效用; B.附加服务; C.使用价值; D.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功能; B.有用性; C.价值性; D.价格 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 A.消费需要; B.商品属性; C.商品价格; D.商品品种和质量 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 A.商品质量; B.商品品种; C.商品消费; 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8.商品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技术科学; 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10.商品学起源于()。 A.美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11.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300年前; D.400年前 12.商品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商人的出现; D.商业教育的发展 13.国外最早涉及商品学领域的著作是()。 A.《完美商人》; B.《商业之美》; C.《商品学导论》 14.商品学的创始人是()。 A.约翰·贝克曼; B.达尔文; C.陆羽; D.李时珍 15.()年,我国商业教育中开始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A.1902; B.1949; C.1978; D.1985 三、多项选择题 1.某些天然物品,如()等,虽然具有使用价值,但因其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能称为商品。 A.空气; B.阳光; C.雨水; D.原始森林 2.商品一旦进入市场交换,就要受到()的支配。 A.价值规律; B.供求规律; C.竞争规律; D.社会规律 3.商品流通包括()等。 A.运输; B.装卸; C.储存; D.销售 4.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有()等。 A.送货上门; B.售后维修; C.免费调试; D.使用说明书 5.下列项目中,可能成为商品学研究内容的是()。 A.商品质量; B.商品标准; C.商品检验; D.商品包装 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商品学试题及答案

目 录 页脚内容5 试卷代号:518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商品学试题 2013年06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表格内) 1.在西方被称为商品学学科创始人的是( )。 A.意大利药剂师普那裴特 B.阿拉伯人阿里?阿德?迪米斯基 C.德国经济学教授约翰?贝克曼 2.商品的热稳定性应属于商品的(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生理生化性质 3.表明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或者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认证属于( )。 A.安全认证 B.质量认证 C.安全、质量同时认证 4.《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全部贸易商品划分为( ) 。 A.10个大类 B.9个大类 C.21个大类 5.按照“自我参考标准”来设计商品包装,即无意识地参考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来设计和选用包装,不符合( )。 A.科学性要求 B.美观性要求

目 录 页脚内容5 C.适销性要求 6.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的分类标志是( ) A.商品的原料 B.加工程度 C.加工制造方法 7.下列商品中,需要制作实物(样品)的标准是( )。 A 羊毛 B.鞋面用皮革 C.自镇流荧光灯 8.商品体抵抗外力作用而保持其体态完整的能力成为( )。 A.弹性 B.强度 C.塑性 9.欧盟实行的强制性安全认证制度是( )。 A.BSI 认证 B.UL 认证 C.CE 认证 10.丝织品有绫罗绸缎等14大类,这是按照( )进行分类的结果。 A.商品的加工制造方法 B.商品的性质 C.商品的外观形态 11.代号为DB11/T 的标准是一种( )。 A.行业标准 B.企业标准 C.地方标准 12.美、日、加、欧洲等许多国家都禁止用稻草作包装垫衬材料,其目的是( )。 A.防止有害生物传播 B.严防易燃物引起火灾 C.防止不卫生材料沾污商品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是指商品的 .自然属性 和 社会经济属性 方面的一些本质特征和特性,人们依据这些特征能将商品唯一地、稳定地、明显地区分开。 2.商品质量监督的实施方式有抽查型质量监督、 评价型质量监督 和仲裁型质量监督 三种。 3.按照商标的管理需要划分,商标可分为 集体商标 、 防御商标 、联合商标和备用商标。 4.标准化经济效果= .标准化有用效果 ÷ 标准化劳动耗费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参考答案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 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 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 D )是对吸

商品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目录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 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3) 第三章商品品种 (5) 第四章商品质量 (8) 第五章商品质量管理 (10) 第六章商品标准 (13) 第七章质量认证与质量监督 (16) 第八章商品检验 (19) 第九章商品包装 (21) 第十章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 (23) 第十二章新产品开发 (25)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商品学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3.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4.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用其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形成。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A.劳动力;B.人类社会生产力;C.工业化;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A.劳动产品;B.社会产品;C.工业品;D.农产品 3.商品是供()消费的。A.生产者;B.经营者;C.社会;D.城乡 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A.功能/效用;B.附加服务;C.使用价值;D.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A.功能;B.有用性;C.价值性;D.价格 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A.消费需要;B.商品属性;C.商品价格;D.商品品种和质量 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A.商品质量;B.商品品种;C.商品消费;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8.商品学是一门()。A.自然科学;B.技术科学;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10.商品学起源于()。A.美国;B.英国;C.意大利;D.德国 11.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世纪末;世纪末;年前;年前 12.商品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商人的出现; D.商业教育的发展

商品学模拟考试题及参考答案(1)

商品学模拟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5% 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或技术要求)。 商品的可靠性:指商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一定的使用期限内及一定条件下完成规定的使用功能的能力。 (有机体商品的)呼吸作用:指有机体的商品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呼吸,分解体内有机物,产生热能,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出入境动植物检疫:通常指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是指为了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它有害生物人为地传入、传出国境而由政府部门采取 的综合措施。 质量认证:由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体系、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标准、规范和有关政府法规做出的合格性鉴定,并提供文件证明的活动。 二、填空题:30% 1.按照商品的_____用途_____构成的许多类目名称,如玩具、医药品等,都已成为固定下 来的专有名词。 2.纺织纤维按照来源可以分为_____天然_______纤维和______化学_____纤维。 3.化学肥料按照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可以分为氮肥、_____磷肥______和_____钾肥______。 4.标准化组织CAC的中文全程是____________食品法典委员会_____________。 5.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习惯上把其中的第0~4类商品称为___初级产品_______, 而把第5~8类商品称为________制成品_______。 6.商品标准按其表达形式可分为_____文件标准_____和_____实物标准_____两类。 7.商品质量监督的方式有抽查型质量监督、___评价型质量监督____和___仲裁型质量 监督___三种。 8.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规定,只有当标准版条码所占面积超过总印刷面积的__25__%时,申 请使用缩短版条码才是合理的。 9.商品包装应达到“科学、___经济___、___牢固___、美观、适销”的基本要求。 三、判断正误:15% (√ )1.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是由具有一定结构的单位(单体)多次重复连接而成的。 (√ )2. 一般来说,柔性商品的抗弯强度较高。 (√ )3. 微生物学检验法,是判断商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 )4. 现代意义上的商品质量表现为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综合。(√ )5.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 (√ )6.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体系采用5位数字编码。 (√ )7. 一般来说,没有经过自愿认证的产品也可以在市场上销售。 (√ )8. 集装箱既是运输工具,又是包装方法、包装容器。 (√ )9. 证明商标完全不涉及商品提供者的信息,不表明商品的来源。 ( ×)10. 型式试验主要是指从市场上随机抽取样品,由国家认可的独立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确定质量符合标准的过程。 ( ×)11. 标准化经济效果=标准化有用效果×标准化劳动耗费 (√ )12. 外贸企业在直接收购商品时,派驻厂员到产品生产厂进行质量监督检验,属于消费者质量监督。 (√ )13. 美国、欧盟等一些国家经常以保障人类健康、安全、卫生和保护环境为借口对进口商品设限。 ( ×)14. 妥善衬垫是收缩包装常用的缓冲技法之一。 ( ×)15. 标准化的本质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四、单项选择题:10% 1.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规定,认证合格产品加贴______2______。 1. CCIB标志 2. CCC标志 3. 长城标志 2. 无机盐是物质经高温(550~600℃)煅烧后残留下来的不挥发物,也称______1______。 1. 矿物质 2. 杂质 3. 碳水化合物 3. 丝织品有绫罗绸缎等14大类,这是按照_____1_______进行分类的结果。 1. 商品的加工制造方法 2. 商品的性质 3. 商品的外观形态 4. 国际海运危规把危险货物分为_______1________。 1. 9大类 2. 10大类 3. 21大类 5. 代号为DB31/T的标准是一种________3_________。 1. 行业标准 2. 国际标准 3. 地方标准 6. 所谓内控标准,主要指的是_______2_______的一种类型。 1. 行业标准 2. 企业标准 3. 地方标准 7. 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或消费者实际使用的手段来检验商品质量的方法称为______3______。 1. 感官检验法 2. 理化检验法 3. 实用性检验法 8.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授予国际标准期刊的前缀码是______3______。 1. 979 2. 978 3. 977 9. 《协调制度》的英文简称是______3______。 1. CCCN 2. SITC 3. HS

所有商品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单项选择 1.商品是(B )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劳动力; B.人类社会生产力; C.工业化; 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 )。 A.劳动产品; B.社会产品; C.工业品; D.农产品 3.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B )。 A.功能; B.有用性; C.价值性; D.价格 4.商品学是研究( D )的科学。 A.商品质量; B.商品品种; C.商品消费; 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5.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C )。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6.商品学起源于(D )。 A.美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7.商品学的创始人是( A )。 A.约翰·贝克曼; B.达尔文; C.陆羽; D.李时珍 8.商品分类是商品学研究的(C )。 A.前提; B.条件; C.基础; D.本质 9.根据( A )不同,可将商品分为生活资料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 A.用途; B.原材料; C.加工工艺; D.化学成分 10.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关系是(A )。 A.分类在先; B.编码在先; C.不分先后 11.商品条码是用来表示商品标识代码的一种(A )条码,可被机器快速识读和处理。 A.数字型; B.字母型; C.模块组合型 12.EAN/UCC-8代码用于印刷面积(A )的商品零售包装。 A.较小; B.较大; C.不分大小 13.厂家条码是由( B )直接印刷到商品包装上的条码。 A.供应商; B.生产商; C.销售商 14.商品只有通过( C )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实现其使用价值。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章 1.1 解: 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解: 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 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 1.3 解: 1)ρ(g/m 3 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 kg=891kg 1.4 解: 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 )×0.12g μ=10.8g μ 1.5 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 15.192369.012369.0/1/222=+=+=+= 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 1.6 解: 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 4800=?。不同CO 百分含量对应CO 的量为: 2%:mL 59.19%2%98960=?,7%:mL 26.72%7%93960 =?

商品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目录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4) 第三章商品品种 (6) 第四章商品质量 (7) 第五章商品质量管理 (9) 第六章商品标准 (11) 第七章质量认证与质量监督 (12) 第八章商品检验 (13) 第九章商品包装 (14) 第十章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 (15) 第十二章新产品开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理解记忆 1.商品学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3.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劳动力; B.人类社会生产力; C.工业化; 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劳动产品; B.社会产品; C.工业品; D.农产品 3.商品是供()消费的。 A.生产者; B.经营者; C.社会; D.城乡 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 A.功能/效用; B.附加服务; C.使用价值; D.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功能; B.有用性; C.价值性; D.价格 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 A.消费需要; B.商品属性; C.商品价格; D.商品品种和质量 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 A.商品质量; B.商品品种; C.商品消费; 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8.商品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技术科学; 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10.商品学起源于()。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接本) 一、填空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燃料燃烧过程的空气过剩系数取决于燃料种类、燃烧装置形式及燃烧条件等因素。 石油是液体燃料的主要来源,它是由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组成。 固体燃料燃烧过程生产的颗粒物通常称为烟尘,它包括黑烟和飞灰两部分。黑烟是未燃尽的炭粒,飞灰则主要是燃料所含的不可燃矿物质微粒。 用显微镜观测粒径时,将各颗粒在投影图中按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称为颗粒的定向面积等分直径,也称马丁直径。 表征净化装置净化污染物效果的重要技术指标是净化效率。 电除尘过程中,粉尘比电阻过高,会导致除尘效率下降。 组成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分是滤料,其性能对袋式除尘器操作有很大影响。 在烟气脱硫工艺中,干法的脱硫剂利用率最低,通常在30%以下。湿法脱硫的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5%以上。 酸雨泛指酸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而干沉降是酸性颗粒物以重力沉降等形式由大气转移至地面。 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燃料的发热量有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之分,高位发热量包括燃料燃烧生成物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煤中不可燃矿物物质的总称是灰分。 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特性的重要指标。 有机污染物通常指为燃尽的碳氢化合物,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粉尘的含水率与粉尘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有关,通常把这种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粉尘的吸湿性。 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和操作变量。

表征袋式除尘器过滤速度的指标是气布比。 按脱硫剂是否以溶液状态进行脱硫,可将脱硫技术分为湿法或干法脱硫。 为了防止汽油中的铅使催化剂永久中毒,应用催化转化器的前提是必须使用无铅汽油。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燃料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 煤中硫的四种存在形态是黄铁矿硫、硫酸盐硫、有机硫和元素硫。 普通的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由两部分构成,即粉尘通过清洁滤料的压力损失和通过灰层的压力损失组成。 从燃烧系统排出的氮氧化物绝大多数以NO形式存在。 在我国,“两控区”是指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 液体燃料的主要来源是石油。 以去掉外部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所表示的煤的百分比基准是空气干燥基。 燃料燃烧过程中,实际烟气体积等于理论烟气体积和过剩空气体积之和。 通常用圆球度来表示颗粒形状与圆球形颗粒不一致程度的尺度。 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的运行有很大影响,通常最适于电除尘器运行的粉尘比电阻范围是104—106?·cm。 电除尘过程的第一步是尘粒荷电。 烟气脱硫过程中,与SO2反应消耗掉的脱硫剂与加入系统的脱硫剂总量之比称为脱硫剂利用率。 与汽油车污染控制目标不同,柴油机主要以控制黑烟和氮氧化物排放为主。 酸雨通常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商品学期末试卷和答案a

商品学课程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商品质量是由属性和属性综合构成的。 2. 是评定商品质量的依据和准则。 3.商品分类标志是分类的基础,按其适应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的分类标准和的分类标准。 4.商品贮存是为实现销售目的所出现的暂时和。 5.在商品库房贮存的质量管理中,应注意做好、商品在库和 这三个基本环节的管理工作。 6.食糖的主要成分是。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运输包装又称为大包装,主要以方便运输、储存为目的的商品包装。() 2.GB18168-2000表示2000年发布的第18168号推荐性国家标准。() 3.商品养护是指商品在储存过程中所进行的保养和维护。() 4.绿茶是一种发酵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 5.腐败是食品的一种严重变质现象。()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1.商品质量的高低,是由生产、流通和()全过程中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A.加工 B.包装 C.消费 D.销售 2.商品质量认证的安全认证属于()。 A.强制性认证 B.推荐性认证 C.自愿性认证 D.国内认证 3.生产检验又称为()。 A.第一方检验 B.第二方检验 C.第三方检验 D.第四方检验 4.()适用于较大批量商品的检验抽样,是目前使用最广、最多的一种抽样方法。

A.简单随机抽样法 B.分组随机抽样法 C.等距随机抽样法 D.阶段随机抽样法 5.商品条码最早产生于()。 A.日本 B.中国 C.加拿大 D.美国 6.在评定香摈酒质量时,其色15分、香20分、味40分、风格10分、气15分,这种评定品级的方法是()。 A.百分记分法 B.限定记分法 C.限定缺陷法 D.商品分级法 7.是()条码。 A.EAN-8 B.EAN-13 C.UPC-E D.UPC 8.销售包装已成为商品的无声推销员,体现了商品包装的()。 A.保护功能 B.容纳功能 C.便利功能 D.促销功能 9.大包装是指()。 A.挂式包装 B.配套包装 C.运输包装 D.销售包装 10.集装箱具有的容积要求有()立方米以上。 A.1 B.2 C.3 D.4 11.属于()包装标志。 A.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B.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C.收发货 D.集合 12.属于()包装标志。 A.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B.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C.收发货 D.集合 13.各种日用消费品主要贮存在()。 A.库房 B.货棚 C.货场 D.车间 14.霉变是指由于()在商品上生长繁殖而导致商品变质的现象。 A.野生酵母 B.腐败细菌 C.寄生细菌 D.霉菌 15.()是金属商品的重要破坏形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精编版

第一章 概论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 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大气污染按范围来分:(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 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3、大气污染物: 气溶胶状污染物: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固液混合粒子。 分类:飘尘、可吸入颗粒物、PM 10(<10μm );降尘(>10μm ) TSP (<100μm 的颗粒) 气态状污染物:1234为一次污染物,56为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指有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 学或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毒性更强。 (1)CO 、CO 2:主要来源:燃料燃烧和机动车车排气。 危害:①CO 与血红蛋白结合危害人体; ②CO 2排量多会使空气中O 2量降低,其浓度的增加,能产生“温室效应”。 (2)NOx 、NO 、NO 2 :来源:①由燃料燃烧产生的NOx 约占83%; ②硝酸生产、硝化过程、炸药生产及金属表面处理等过程。 危害:①对动植物体有强的腐蚀性;②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3)硫氧化物:来源:①化石燃料燃烧;②有色金属冶炼;③民用燃烧炉灶。 危害:①产生酸雨;②产生硫酸烟雾;③腐蚀生物的机体。 (4)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是光化学氧化剂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的 主要贡献者,也是温室效应的贡献者之一。 来源:①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气;②石油炼制和有机化工生产。 (5)硫酸烟雾:大气中的SO 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 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其引起的刺激作 用和生理反应等危害,要比SO 2气体大的多。 (6)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 、碳氢化合物HC (又称烃)和氧 化剂(主要成分有臭氧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酮类和醛类等)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 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其刺激性和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严重得多。 4、大气污染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途径: ①表面接触;②食入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危害:①人体健康危害。②对植物的危害:叶萎缩、枯烂、吸入到果实中;③对金属制品、 油漆、涂料、建筑、古物等的危害(重庆、长江大桥的桥梁);④对能见度影响;⑤局部气 候的影响;⑥对臭氧层的破坏 能见度ρρνK d L p p 6.2= p ρ、p d ——颗粒密度kg/m 3 、颗粒直径μm ; K ——散射率,即受颗粒作用的波阵面积与颗粒面积之比值; ρ——视线方向上的颗粒深度,mg/m 3。 5、主要污染物的影响 (1)二氧化硫S O 2 A 、形成硫酸烟雾

商品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8章商

目录 一、名词解释 (159) 二、多项选择题 (162) 三、问答题 (162) 一、名词解释 1. 商品储运:商品储运是商品储存和商品运输的总称。商 品储存是指商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暂时停留和存放过程。商品运输是指运用适当的运输工具使商品产生位移的过程,商品运输实际也是短时的储存。 2. 挥发:挥发是低沸点的液体商品或经液化的气体商品,在空气中经汽化而散发到 空气中的现象。 3. 溶化;溶化是指固体商品在保管过程中,吸收空气或环境中的水分达到一定程度 时,就会成为液体的现象。 4. 熔化:熔化是指低熔点的商品受热后发生软化甚至变为液体的变化现象。 5. 渗漏:渗漏主要是指液体商品发生跑、冒、滴、漏的现 159 6. 串味:串味是指吸附性较强的商品吸附其他气体、异味,从而改变本来气味的变 化现象。 7. 沉淀:沉淀是指含有胶质和易挥发的商品,在低温或高 温条件下,部分物质凝固,进而发生下沉或膏体分离的现象。8.玷污:玷污是指商品外表沾有其他脏物、染有其他污秽 的现象。

9. 破碎与变形:破碎与变形是指商品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形态上的改变。 10. 商品的化学变化:商品的化学变化,是指不仅改变物质的外表形态,也改变物 质的本质,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现象。 11. 氧化:氧化(包括锈蚀)是指商品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放出氧的物质接触,发 生与氧结合的化学变化。 12. 分解:分解(包括水解)是指某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商品,在光、热、酸、碱 及潮湿空气的影响下,会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现象。 13. 化合:化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互相作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160 维等)在储存过程中,受到光、热、氧等的作用,出现发黏、龟裂、变脆、强力下降、失去原有优良性能的变质现象。 15. 聚合:聚合是指某些商品组成中的化学键在外界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成为聚 合体而变性的现象。 16.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机体商品在生命活动过程 中,由于氧和酶的作用,体内有机物质被分解,并产生热量 的生物氧化过程。 17. 后熟作用:后熟是指瓜果、蔬菜等类食品脱离母株后继续成熟过程的现象。 18. 霉腐:霉腐是商品在霉腐微生物作用下所发生的霉变和腐败现象。 19. 虫蛀:商品在储存期间,常常会遭到仓库害虫的蛀蚀 20. 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指空气的冷热程度,又称气温。 21.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22. 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的空气里实际所含的水汽量,一般用“克/

商品学基础试题一及答案

商品学基础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1分×15空=15分) 1.商品学是以商品客体为研究对象,以_________中心内容,研究___________的科学。 2.商品质量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____________阶段、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阶段。 3.商品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有简化、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4.表示_________标志。 5.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IEC是___________的简称。 6.以包装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作为分类标志,可分为________包装和_______包装。 7.EAN条码又称________条码;UPC条码又称________条码。 二、不定项选择题(2分×5题=10分) 1.标志是() A.电子元器件专用合格认证标志 B. 电工产品专用安全认证标志 C. 环境标志 D. 生态标志 2. 鞋分成雨鞋、凉鞋、运动鞋等时,是按()作为其分类标志的。 A. 原材料 B.生产加工方法 C.用途 D.主要成分 3. 包装标志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A.文字标志 B.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C.收发货标志 D.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E.图形标志

4.包装标志按内容和作用,可分为() A.文字标志 B.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C.收发货标志 D.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E.图形标志 5.爆炸品标志的颜色是() A.上白下红印红色 B.上红下白印红色 C.上红下白印黑色 D.上白下红印黑色 三、判断题(2分×5题=10分) 1.()分期付款是一种支付方式,不是商品附加物。 2.()商品社会属性(除商品价值之外)构成了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基础。 3.()霉腐变质性属于商品的化学属性。 4.()商品自然属性构成了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5.()通过调节密封环境中气体的成分来达到防霉腐和保鲜的方法是气相防霉腐法。 四、名词解释(4分×5题=20分) 1.商品 2. 全面商品质量 3. 商品条形码 4. 商品包装 5. 商品储存 五、简答题(5分×6题=30分) 1. 商品有哪些基本特征? 2. 简述商品质量监督的类型和形式。 3. 简述商品分类的原则。 4. 哪些商品不能全数检验而只能抽样检验? 5. 简述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 6. 如何防治商品腐蚀?

《商品学》试题带答案

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商品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商品学研究的具体容是(C)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质量 C、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 D、商品性能 2.质量认证是指(C)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和注册活动。 A、顾客 B、公司自己 C、第三方 D、政府 3.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 )。 A、劳动产品 B、社会产品; C、工业品 D、农产品 4.商标的本质作用是( B ) A.促进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 B.区别商品的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 C.保护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D.便于广告宣传 5.ISO9000是由( A )制订和颁布的标准。 A、国际标准化组织 B、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C、英国标准学会 D、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 6.白酒的酒度是指(C )。 A、麦汁浓度 B、总酸度 C、酒精度 D、甜度 7.易发生老化的高分子材料是(A )

A、塑料 B、玻璃 C、不锈钢 D、瓷 8.电冰箱必须具备保鲜性能,这是对商品质量中(A )的基本要求。 A、适用性 B、安全卫生性 C、耐用性 D、造型结构合理性 9. EAN是( B )的简称。 A、库德巴条形码 B、国际物品条形码 C、三九条形码 D、通用产品条形码 10.无公害产品标志是属于( A ) A、证明商标 B、销售商标 C、制造商标 D、都不是 11.库房湿度指标用( D )来表示。 A、含水量 B、回潮率 C、含水率 D、相对湿度 12.“小心轻放”标志是( C ) A、商品标志 B、收发货标志 C、指示标志 D、危险品标志 13.国际标准是由( A )制订和颁布的标准。 A、国际标准化组织 B、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C、英国标准学会 D、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 14.保温瓶必须具备保温性能,这是对商品质量中( A )的基本要求。 A、适用性 B、安全卫生性 C、耐用性 D、造型结构合理性 15. UPC是( D )的简称。 A、国际物品条形码 B、库德巴条形码 C、三九条形码 D、通用产品条形码 16.“防潮”标志是( C). A.商品标志 B.收发货标志 C.指示标志 D.危险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