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正规金融

合集下载

新时期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范

新时期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范

新时期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范作者:岳嘉嘉来源:《北方经贸》2014年第12期摘要:在农村的经济和制度中,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影响是较为积极的;但是在组织方式、运作机制中也会存在不规范的一面。

所以,针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要确定其地位,制定一套适合其发展的法规,使其在运行中有法可依。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183-02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农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的需求。

信用社与正在试点中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都难以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非正规金融顺应这种需求产生、发展,在有些地区甚至壮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非正规金融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的,但其在运作中的不规范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必须规范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特点(一)利率相对较高、制定方式灵活比较正规金融机构,农村非正规金融中高利率是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非正规金融完全不在国家金融监管范围之内,实物抵押的时候很少,甚至是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贷款人所面临的风险就要大于正规银行好几倍,所以,借贷人的风险补偿就应该付出更多。

(二)区域特征明显民间融资活动的特点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是不相同的。

在沿海地区非正规金融的运用还是比较广泛,这些地区的商业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很发达的,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活跃,但是区域正规的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却不充足,给非正规金融带来发展空间。

在广大农村地区,因为农业产业占有着较大的比例,并且还是都以家庭承包的方式,没有先进的生产方式,一旦遇到风险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再加上在正规金融利率的管制下,利率的风险补偿能力并不是很好,所以,在落后地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金融机构的业务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研究

30 1) 303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 目 但 前农 村巨大 的资金需求缺 口已成为农 村发展 的制约 因
素 。非正规金 融的发育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 入新 的资金活力 , 由于得不 到法律 的认可 和政府 的保 护 , 但 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很不规范 , 存在许多缺陷 。因此 , 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 , 有效 使其与正规金融一起共 同服务
Oc . 0 6 t2 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研究
储叶青 , 一 徐杰玲3
(. 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法政 系 , 安徽 合肥 2 02 ; . 3 0 2 2 安徽大学 经济学 院,安徽 合肥 200 ; 3 0 0
3华东交通大学 人文社科学 院 , , 江西 南昌 摘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 民对生 农
产性资金 的需求规模和依赖性也在增大( 如用于养
殖、 农作物种植等) 。
其次, 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 农村乡镇企业 日 益发展壮大 , 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然而 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 融资困难始终成为制约其发展 的“ 瓶颈” 。在乡镇企业 比较发达的地 区, 企业主的 资金需求特征常常表现为短 、 快 , 频、 但风险较高 , 因 而很难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 。
6 1
维普资讯
西安 财经学院学报
农村金融服务需 求是多种多样 的, 需求 主体为
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弥补了巨大
农户 、 农村企业和政府 。目前则更多地表现为农 户 和农村企业的资金需求 , 需求具有多层次、 多元化特
征。
的融资缺 口, 起到了正规金融机构、 政府和其他部门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农村信用社与非正规金融组织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农村信用社与非正规金融组织

农 村 信 用 社 改 革 具 体 可 分 如 下 三 步 走 : 1 回 归 . “ 融 企 业 ” 解 决 农 村 信 用 社 “ 不 像 ”的 问 题 。 金 , 几 农 村 信 用 社 改 革 ,首 先 必 须 摒 弃 计 划 经 济 时 期 的
合 作 属 性 。 何 光 ( 9 8 指 出 , 村 信 用 社 改 革 应 19 ) 农
则 把 农 村信 用 社 真 正办 成 农 民 的合 作 金融 组 织 ,
应 走 农 村 合 作 金 融 的 道 路 。 温 铁 军 ( 0 2) 为 , 20 认 农 村 信 用 社 只 要 按 商 业 模 式 运 作 ,就 无 法 满 足 小
农 村 商 业 银 行 。 采 取 涉 农 部 门 参 股 、政 府 控 股 的
维普资讯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农 村信 用社 与非 正规 金 融组 织
王 绍 宏
( 津财 经 大 学 天 天 津 市 3 0 2 ) 0 2 2

要 : 村 金 融发 展 可 以研 究 的 内容 有 很 多 ,如 农 村金 融发 展 的 障碍 、农 村 金 融 发 展 的 目标 结 农
即 使 是 在 产 权 充 分 完 备 的 情 况 下 , 由 于 农 村 信 用 社 不 能倒 闭 , 此 社员 不会 去 担心 资本 金的 损失 , 因
从 而 缺 乏 足 够 的 激 励 去 要 求 农 村 信 用 社 经 营 管 理 人 员 改 善 经 营 机 制 。 C pr ai o和 Ho o a ( 0 4)研 nh n 2 0 究 指 出 ,农 村 信 用 社 退 出 机 制 的 缺 乏 还 使 得 存 款 人 对金 融 机构 的 约束无 法 有效形 成 ,因为存 款人 不 必 担 心 自 己 在 农 村 信 用 社 的存 款 受 损 失 ,这 会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基于甘肃省465户农户和69户农村中小企业的调查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基于甘肃省465户农户和69户农村中小企业的调查

正规金 融在发展 中的不规 范又 引发 了诸 多风险。据此,提 出 一步促进农村 非正规金 融发展 的政策建议。 进
[ 关键词 】 农村非正规金 融;农 户;农村 中小企 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 [ 中圈分 类号] F 3 6 8 0. [ 文献标识码 ] A [ 基金项 目] 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 目 ( 0 3 — 0 ) 1 O 1 3 【 作者简介] 何亚玲 ( 9 6一) 17 ,女 ,硕士研 究生,副教授 ,研 究方 向为 区域金 融与 区域发展。 农 村非正 规金融 是指农村 中非法定 的金融 组织所提 供 的间接融 资 以及农 户之间 或农 户与农 村企业 主之间 的直 接 通 过对 借款 期限 的统计 , 只有 l 笔借 款有 约定还 款期 9
4) 。
定要借 的。同时高利贷发 生在非正规金融市 场上 , 而这 些市 场 是分割 的 , 彼此孤立 而且 缺少联 系 , 即使是非 正规金 融的 高 利率 , 难 以越 出本 区域 市场 , 也 去吸 纳 大量 外 区域 的资 金 。因此 , 资金 的供 给不会 因利率 的提 高而有太多增加 。这 样高利率情况 下 , 方面需求不减 , 一 一方面供给不 足 , 太多 的 需求追 逐有 限的资金供给 , 利率就 自然高上 去 了 。国家对 高利贷历来严 厉打击 , 其违法风 险增 大。政府不允许高利 使 贷存在 , 以放贷 者在确定 利率 时 , 然会把 这个风 险考虑 所 必
调查 数据显示 20 年 间农 户非正规借款共 55 , 09 4 次 其中
无息贷款 4 2 , 4 次 占总数 的8 . %; 11 付息贷 款 1 3 , O 0 次 占总数 的 1 .O 而支付 的利 息 中大部分 为低息贷款 , 89%, 占付 息次数 的 9 .3 见表 1) 22%( 。这是非正规金 融借贷 的一个 主要特征 。

试论农村非正规金融完善农村金融的可行性

试论农村非正规金融完善农村金融的可行性

L /Mi -io Y a ( cnmi l ol eG i o nvri , u h uC ia g5 02 ,hn ) n qa , U L n E oo c l g ,uz uU i sy G i o u n 5 0 5 C ia g aC e h e t z y
Ab t d :F rp o t g t e rr lf a c y tm o b n v t e a d p re t l ,t i a e a sd te p s i i t f s ̄ o r moi u a n n e s s n h i e t e i o a v n ef ci e h sp p r l e o s l y o n i b n a y h b i te i fr l u a n c e e t g t e fr l u a f a ca y tm y u ig S se Ec n mis e ot g t e b c - h no ma r r l a e p r i ma r rli n i s s i fn f c n h o n l e b sn y t m o o c ,rs r n ot a k i h go n a e if r l u a n c rs ru .T i p p ra ay e e p s i i t f e ifr l u a n c e- r u d t tt o ma r rlf a e i p p o s h s a n lz d t o sbl y o t oma r rl a ep r h h n in s o e e h i h n i f n
非 正规金 融是指 没有被官 方监 管 、 控制 的金 融活动 。众 多调 查 表 明 , 中 国农村 地 区 , 正规 金 融极 在 非

河南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视角

河南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视角

河南农 村非正规金 融机构 发展研 究
— —
以新 型农 村 金 融 机构 为 视 角
Re s e a r c h o n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Ru r a l I n f o r ma l F i n a n c i l a I n s i t t u t i o n s i 控 制 的借 贷 活 动 , 河南 属 于 国 内 农业 生 产 大 省 , 农 村 要 经 人 行 批 准 , 所 以 农 村 地 区 中 广 泛 存在 的私 人 钱 庄 一 直 经 济 迅 速 发展 对资 金 的 需 求 日益 增加 ,同时 改 革 开放 以来 是 非法 存 在 的。 四大 国有 银 行从 农 村 地 区 大量 撤 出 :河 南 农 户 的 金 融 需 求 1 . 3来 自正 规 金 融市 场 的 资 金 再借 贷 非 正规 金 融 借 有其 自身特 点 , 比如农户收入和积累能力低 , 且收入具 有明 贷 中存在 一些信誉 好的企业通 过 自身优 势从 正规金 融机 显 的季 节性 ,人 口密度 相 对较 低 ,大 多 数 农 户 经 营 产业 单 构 借 贷 , 然 后 再 将 资 金 转 贷 到 非 正 规 金 融 市 场 。 这 就 使 得
Va l u e Eng i ne e r i ng
・2 1 7・
h t t p : / / w ww . e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1 3 . 1 0 8 5 . N . 2 0 1 3 0 7 0 3 . 1 6 1 5 . 0 0 1 . h t ml
Ab s t r a c t :S i n c e 2 0 1 2 t h e s t a t e h a s e n c o u r a g e d p iv f me c a p i t l a t o e n t e r i n t o r u r a l i f n a n c i  ̄ s e r v i c e s a n d t h e r e a r e s t r o n g p o l i c i e s o t

对江苏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调查与研究

对江苏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调查与研究

2 借 款期 限。调查 发现 . . 农户 的借款 费性支 出.而苏南地 区则可 以将更多 的借
布方 面 .样 本 中户 主 的年龄 均值 约为 4 期限大都是一年左右 ,用 于农 业生产 的期 款用于养殖 、经商和购置农业机械等投资 6 岁, 最大和最 小的分别为 6 5岁和 2 4岁 , 限相对较长 .而用 于流通的期限通常 只有 性支 出。 即 由上述分析可知 .农村非正规 金融借 大都是处 于“ 上有 老 , 下有小 ” 的中间阶段 , 几个月 。 统计数据也表明 , 各年各地 区借款 . 。借 款期限 贷 的主要形式为 民间 自由借贷 ,而这种形 5年 其生产和消费等经济行 为具有一 定的代表 期 限 的平 均值都未超 过 1 在一 年以 内的样本 比例全部超 过 6 %, 0 且 式又呈现 出金额小 .期限短 ,借款发生 率 性。
维普资讯
理论探讨
对江苏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调查与研究
口 葛帮 亮 贝政 新 姚海明
并未涉及 到合 会的情况 . 其他 三种 北 、苏中和苏南地 区的借款规模均表现 出 砖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 样 本中 ,
巴 程中的重大历史任 务 , 而农 村经济 的 形式 的统计结果 表明 :农户从非正规金 融 明显 的扩 张趋势 ,这种迹象在时间上表现 发展离不开金 融的支持 。江苏省是经济 发 获得 的借 款额存 在明显 的地 区差异 ,苏 南 得更 加明显 ,这 与我省近几年的经济高速
展 大 省 ,0 5年 全 年 实 现 生 产 总 值 地 区的平均借 款数额较低 ,为 42 20 . 5万元 : 稳定发展密切相关 ,呈现 出金融 活动 与区 15 2 5 1. 4亿元 , 比上年 增 长 1 . 农 民人 苏 中地 区居 中 , 4 %, 9 均值 为 1 .1 2 万元 ; 2 而苏 北 域经济 同步发展 的特征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及对策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及对策

农 民靠民间借 贷和私人借款解决 。目前 , 民的生产投资需要 农 大量的资金 , 民间借贷成为弥补资金缺 口的惟一办法 。 依靠
( ) 二 农村非正规金融 的主要形式 1 . 农村合作基金会 。
中有23 /的资金来 自县级 以下 , 也就是说全 国已有4 0 多亿元的 50 农村资金通过 邮政储蓄被抽走 。
账时有 发生 , 抗风险 的能力也很低 。 2高利贷 。 . 这种借贷方 式在 一定程度上缓 解 了部分急需 资金 的农 民
的燃眉之急 , 且一般愿意 向农 民提供金额较大的贷款。它大部 分是通过非 法手段吸收存款 , 以很 高的利息贷给农户 , 再 有的 往往与黑社会势力勾结 , 有些还成为贪污腐败的官员洗钱的场 所, 有些筹资者一旦被 公安机关发现便 携款潜逃 , 对社会 稳定

种形式都存 在不规范性 , 一些私人钱庄的贷款程序过于简化和 不完善 , 增大 了信用风险发生 的可能性 , 也引起很 多的纠纷 。
非正规金融 是指不受 国家法律法规保护 和规范 , 处在 金融 当局监管之外的各种金融机构与金融 市场及企业 、 民、 民 居 农 等所从事 的各种金融活动。国内学术界常将其称 为民间金融 。
行只能供应5 8 %~ %,农村信用社 仅能供应 1% ̄ 9 7 %以上 3 1%,0
势 ,将农 民出售农 副产品的资金和外出打工人员汇回的资金 ,
最大限度地吸收逐级上划转存人民银行 。 0 2 20 年底全 国有邮政 储蓄网点 3 万多个 ,全 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60 多亿元 , . 2 60 其

农 村 非正 规 金 融 的 形成
( ) 村 非 正 规 金融 发 展 的状 况 一 农
整 , 19 年起对县级 机构的贷款权 限上收 , 相当部分县 以 从 97 使 下机构成 了单纯吸收存款的机构 ,使本来就原始积 累不足 、 缺 乏资金 的部分农村社会资金直接被 抽走倒 流入城市 , 在不发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国正规金融从农村纷纷撤走,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迅速壮大,并为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然而,由于非正规金融掌握信息的有限性和得不到法律承认与政府保护,所以存在许多缺陷,并对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一些破坏作用。对待农村非正规金融,绝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取缔它,而应持辩证的观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促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力补充。 (中经评论·北京)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定义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机制,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它既是一个国家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虽然理论界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非正规金融的内涵界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亚洲发展银行的定义为,不受政府对于资本金、储蓄和流动性、存贷利率限制、强制性信贷目标以及审计报告等要求约束的金融部门。郭沛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其主要组织形式包括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典当业信用、民间集资、民间贴现和其他民间借贷组织。本文认为,所谓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通过非政府监管渠道,利用非标准化的金融工具,为农村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资金融通服务的形式及其活动。它不仅包括非组织化的农户之间的民间借贷行为,还包括银背、私人钱庄、合会、民间集资、民间商业信用、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各类非正式金融组织的融资等组织化行为。

二、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非正规金融的优势 1、信息优势。非正规金融组织的信息优势反映在贷款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鉴别上。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的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资信、收入状况、还款能力等相对比较了解,避免或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及其伴随的问题。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还反映在它对贷款的监督过程中。由于地域、职业和血缘等原因,非正规信贷市场上的借贷双方保持相对频繁的接触,不用费力去了解借款人的信息,这种信息上的便利导致贷款人能够较为及时地把握贷款按时足额归还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2、担保优势。非正规金融组织关于担保的灵活安排缓解了贫困的农民和中小企业面临的担保约束。首先,许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不能作为担保的东西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中可以作为担保。例如,房产、土地等,这类物品要么因为政府法令的规定不可以当作担保品,要么因为正规金融机构嫌管理和处置成本较高或者物品实际价值低而不愿意将之作为担保品。但是,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借贷双方能够绕过政府法律法规以及金融机构关于最小交易数额的限制。由于借贷双方居住的地域相近并且接触较多,因此担保品的管理和处置成本相对较低,不被正规金融机构当作担保品的财物仍可作为担保品。其次,关联契约实质上也是一种担保。关联契约是非正规信贷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现象,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除了在信贷市场上存在借贷的关系外,还在其他市场上(如商品市场上)存在交易关系,因此双方在签订信贷契约时还把其他市场的交易情况附加到里面。这种存在于信贷市场之外的交易关系,不仅为贷款人提供了关于借款人资信、还款能力的信息,事实上也是一种担保。再次,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还存在一种社会担保机制,或称隐性担保机制。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双方不仅有信用关系,还处于一定的社会联系中。在一定意义上,这种社会联系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它能够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收益。这种社会联系一旦和借款人的还款行为挂钩,就成为一种无形的担保,如果借款人及时足额的还款,这种社会联系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维持,一旦借款人违约,则这种联系被破坏,其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抵消违约带来的收益。社会担保机制的存在,使贷款人在经济制裁之外还增加了别的制裁方式,从而对借款人的行为构成约束。 3、交易成本优势。非正规金融的交易成本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操作比较简便,合同的内容简单而实用,对参与者的素质要求也不是很高。而正规金融机构往往要有复杂而漫长的运作程序,操作难度比较大。其次,虽然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组织和运转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经济落后地区时间和精力的机会成本也较低,这进一步降低了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再次,非正规金融机构本身具有小巧灵活的特点,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种种创新,也节省了交易成本。譬如,私人借贷可以不分白天黑夜地进行交易,这减少了借款者的等待成本。此外,借贷双方还可以就贷款的归还期限、利率、归还的方式等进行创新和变通。相反,正规金融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创新却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管制而发生扭曲,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最后,非正规金融契约的执行常常通过社区法则得以实现,从而避免了通过正规法律途径进行诉讼所需的高昂费用。

(二)非正规金融的不足 尽管非正规金融具有上述优势,但我们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这些优势是相对的。导致非正规金融范围和规模劣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信息因素。非正规金融的信息优势与其活动范围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款活动只能针对少数的对象展开,许多非正规金融组织通常有其自己相对固定的客户,这造成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高度割裂。 2、交易成本。金融活动范围的扩大导致信息优势减弱,势必要求它具有更规范的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同时还需要有更多的高素质管理者和员工,这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3、法律上的不利地位。有一些非正规金融活动被政府限制甚至禁止,因此经营这类金融业务需要考虑被政府打击的风险。尽管非正规金融可能因为活动范围的扩大而获益,但范围的扩大使得被政府发现并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非正规金融在活动范围和规模上的劣势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范围和规模的狭小使得小范围内的经济主体面临的风险无法通过多样化进行有效分散,导致了较高的关联风险。其次,非正规金融活动范围狭小,因此资金的转移只能在小范围内实现,不利于资金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有效配置,造成了效率的损失。再次,金融是一个特别追求规模效益的行业,然而非正规金融的小规模经营会使得单笔金融业务的运作成本无法通过规模的扩大分摊,因此金融业务的平均成本往往比较高,难以实现规模优势。一些非正规金融活动具有一定的蔓延性,但这种蔓延性又往往很隐蔽。通常这种蔓延性不是由当事人故意造成的,每个当事人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活动,但这些不同小圈子的活动在一定情况下又能够被联结在一起,结成长长的链条或互相交叉的网络。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不会注意其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可一旦某个环节中断,其影响面就可能非常广。只要有一个环节衔接不好,债务危机就可能延伸至链条上所有的企业,整个社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都会被打乱,同时造成社会信用状况的整体滑坡。此外,一些非正规金融活动往往是非法运行,并依靠一些严酷的惩罚机制来保证合同的实施。一些非正规金融参与者向政府的官员行贿或提供回扣。这些会破坏社会的法制基础,增加官员的腐败,给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三、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建议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其作用在很多地区甚至已超过正规金融,但却一直不具有合法地位。对于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绝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取缔它。

(一)政府应该从态度上正视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总是国家控制着农村正规金融体系,政府对非正规金融活动总是不放心,总是认为普通民众之间的借贷活动会导致很大的金融风险。事实上,尽管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正规金融机构展开竞争,争夺有限的资本供给,但是大多数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并不具备扰乱金融秩序的能量。既然农村正规金融不能够做得更好,为什么不让非正规金融去做呢?此外,非正规金融在一定意义上是正规金融服务状况的镜子,反映了正规金融在相关方面存在的不足。这实际上为正规金融体系指出了改进的方向。强行地将这面“镜子”拆除可能不利于正规金融部门及时发现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将农村非正规金融纳入法制的轨道 我们应该承认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按照非正规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将其逐步纳入国家的正式制度之中。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要将非正规金融国有化或由现有的正规金融组织去兼并收购业已存在的非正规金融,而是给非正规金融提供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在法律上或制度上保护这些非正规金融的财产权利和正当的经营活动。这样,既能减少非正规金融经营上的制度不确定性,减少它们在躲避管制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也能减少非正规金融采取不正当手段破坏社会法制和道德环境所带来的危害,为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护和制度保障。

(三)建立适合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监管机制 实际上,发展非正规金融本身的涵义当中就包含着对非正规金融的监管。金融业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任何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监管,不监管等于不发展。过去我国已经出现的一些民间金融之所以后来问题较多,不是因为这种经济形式本身有问题,而是政府没有对其进行应有的监管。因此,对非正规金融的监管应更加深入化、系统化、科学化。

(四)对不同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形式上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一是对于亲友间体现互助的小规模借贷活动不必干预,只是在法律上应对民间金融活动中形成的契约进行有效的保护,鼓励其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二是农村企业的集资活动,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毕竟是目前农村企业迅速成长阶段正规金融制度供给不足约束下的次优选择。因此,与其在发生风险时才采取事后处理的态度,不如事前监督,以尽量避免风险发生。事前备案制度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案之一,既可以通过事前审核控制和减少风险,同时也可以引导社会资金的理性投资。三是民间金融中介组织进行的间接融资活动,由于其组织化程度高,涉及金额巨大,一旦发生风险,后果严重,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应重点予以监管。

(五)建立针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服务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