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位数乘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位数乘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位数乘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冀教版

一位数乘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个数乘0的乘法算式的过程。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的0的道理。

能力教学点: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自主探索、交流化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0和任何数想乘都得0。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画出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63× 3 218×4

1.计算。

2. 交流结果并说笔算除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个位相乘满几个十就向前

一位进几。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5个鱼缸里有几条金鱼?用数和算式怎样表示?

生自主写算式。

2.交流写的算式,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算法有0+0+0+0+0=0

或乘法算式:0× 5=0 5×0=0

如果学生没有写出乘法算式,师生可以共同讨论:5个0相加用乘法算式应该怎样表示?得出乘法算式。

3.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从而让学生明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包括0×0=0)

4.让学生举一些其中一个乘数是0的乘法算式。加深对0的认识。

三、试一试

1.先让学生读情景图和问题,用所给的信息编一道完整的应用题:某商店每天卖出鲜奶105箱,

一星期可以卖出多少箱?

2.生自主计算。

3.交流自己的算法,着重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1 0 5

× 7

师:十位上的3是怎样得来的?0与7相乘得多少?

(交流时重点讨论积的十位上的3是怎样算出来的,使学生了解,乘数105个位上的5与7相乘得35,向十位进3,十位上的0和7相乘等于0,为什么积的十位不写3呢?因为3+0=3)

4、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做练一练的第2题。

四、练一练

1.建1个塑料大棚要用208元,建4个塑料大棚一共要用多少元?

2. 学校图书馆有8个书架,平均每个书架摆放306本书,一共能摆多少本书?

(在做这两道题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题,之后进行计算交流自己的算法。)

五、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试着算一算,之后全班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三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

姓名:时间:得分: 10×5= 12×4= 100×5= 20×6= 36×2= 13×3= 300×6= 50×6= 23×4= 100×7= 500×5= 30×8= 18×4= 400×6= 11×4= 70×3= 13×6= 400×4= 50×2= 300×8= 19×3= 200×4= 30×3= 22×3= 20×4= 800×2= 90×4= 17×3= 600×6= 12×5= 50×7= 24×3= 900×4= 30×2= 700×7= 15×5= 800×6= 40×3= 25×3= 40×5= 400×4= 30×9= 14×4= 10×8= 15×6= 800×1= 40×7= 13×4= 900×6= 40×4= 60×5= 17×3= 900×6= 70×2= 700×8= 18×4= 600×8= 20×4= 19×2= 31×3= 400×3= 30×5= 21×4= 500×5= 80×9= 25×4= 400×6= 90×5= 2×27= 560÷8= 580÷2= 600÷5= 600÷2= 620÷2= 640÷8= 630÷7= 630÷9= 640÷2= 65÷5= 660÷6= 600÷4= 700÷7= 720÷8= 720÷9= 860÷2= 600×5= 80×7= 26×3= 200×7= 75÷5= 10×6= 29×2= 300×6= 20×9= 800÷4= 31×3= 400×8= 20×2= 820÷2= 840÷4=

姓名:时间:得分: 400×5= 60×7= 33×3= 700×3= 36÷3= 480÷8= 490÷7= 51÷3= 550÷5= 44÷4= 30×9= 32×1= 300×7= 70×8= 160÷4= 33×2= 400×9= 40×5= 34×2= 64÷8= 900×4= 80×5= 26×2= 300×2= 880÷4= 960÷3= 24÷2= 27÷3= 36÷3= 51÷3= 50×6= 35×2= 500×7= 90×2= 26÷2= 37×2= 700×7= 60×7= 38×2= 48÷2= 500×8= 60×5= 39×2= 500×9= 50÷2= 80×4= 13×3= 600×9= 4×60= 60÷2= 24×2= 300×3= 6×70= 14×7= 48÷4= 5×800= 5×40= 15×3= 400×6= 52÷4= 70×8= 12×6= 400×5= 7×80= 56÷7= 13×5= 700×9= 34×2= 24×4= 900÷3= 15×4= 18×4= 3×12= 13×6= 28÷2= 45×2= 400÷2= 300÷3= 36÷3= 57÷3= 42÷2= 56÷8= 64÷2= 48÷4= 69÷3= 400÷4= 24÷2= 39÷3= 360÷6= 560÷8= 420÷7= 810÷9= 72÷9= 55÷5= 22÷2= 700÷7= 36÷3= 600÷3= 800÷5= 90÷3=

人教版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1) 教学设计:王史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展示情境图 师:这是哪儿?(游乐园)你们喜欢去吗?(喜欢)游乐园里有哪些东西? 游乐园里有没有数学信息?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解答?谁来解释? 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算式一:3+3+3+3+3=15 解释一:一架小飞机里有3个人,有5架飞机,就是5个3相加。 问题二: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二:6+6+6+6=24 解释二:一节车厢里有6个人,有4节车厢,就是4个6相加。 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算式三:2+2+2+2+2+2+2=14 解释三:一节车厢里有2个人,有7节车厢,就是7个2相加。 (有其他问题将算式写在黑板左边角落)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 1.认识“相同加数” 师:再来看看这三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加数都相同。 师:在一道加法算式中,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 师:那谁来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里,相同加数分别是几呢?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 相同加数相加。 (先说:3+3+3+3+3=15 这道算式的相同加数是 3,有 5 个 3 相加(板书),再请 学生说另外两个算式) 师: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列吗? (让学生照样子列算式体会相同加数连加,可以是用“你说我写”的方式) 2. 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接下来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列算式的游戏好吗?注意只列式不计算。快速打开 草稿本准备。 师:一只青蛙有几条腿?(4 条)那 2 只青蛙有几条腿呢,怎样列式?动笔写下 来。三只呢?(学生继续写算式)如果要算 49 只青蛙一共有几条腿?谁来列式? (让学生上台尝试) 师:要写几个 4 相加?(49 个 4)你在写这个算式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很麻烦,很费时间。 师:49 个 4 相加,一个一个写真的很浪费时间,那有没有一种简便的写法? 生:乘法。 师:你能上来写一写吗?(49×4) 师:乘法这是一位新朋友,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板书课题) 3. 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师:谁来说说他刚才是怎么写这道乘法算式的? 生:先写 49,再写乘号,最后写 4。 追问:4 表示什么?(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加法算式中没有 49,49 又表示 什么?(49 个 4)那 49×4 表示什么?(49 个 4 相加,和加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一样) 教师一边在黑板上板书: 4+4+4+4+ ……+4 49 个 4 49×4 师:49×4 这个算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运算符号,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乘号) 师:乘号像什么?(叉叉、英文字母里的 X 、把“+”转一下,介绍乘号的由来) 师:这个式子怎么读?(指名学生读),我们跟着他读一读。(49 乘 4) 师:49 个 4 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可以写成 49×4,还可以写成 4×49。 板书 4 ×49),一道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 2 道乘法算式。 师:将左边的加法算式和右边的乘法算式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法? 师:上面 3 题能写成乘法算式吗,怎么写?怎么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竖式计算200题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2÷46966÷23 731÷79 980÷28 828÷36 294÷29689÷34 618÷88 372÷45 444÷76 4321÷48 350÷34930÷32 864÷36 694÷17 598÷26 609÷879100÷2405070÷397936÷26 450÷25 289÷444200÷700 117÷25 2627÷71=2170÷70=3528÷63=988÷13 = 2680÷67=138÷69=1342÷61=320÷32 = 5695÷67=344÷43=1794÷26=1400÷14 = 960÷30=1715÷35=1680÷42=1200÷12 = 1462÷43=2790÷93=1798÷31=1330÷14 = 1980÷45=3132÷54=2340÷45=3024÷42 = 2145÷39=3792÷48=4940÷76=341÷31 = 5529÷57=1420÷20=4278÷69=216÷18 = 624÷26=3300÷60=4712÷76=1386÷99 = 4770÷53=216÷24=3420÷57=3298÷97 = 3268÷38=528÷48=2350÷47=770÷35 = 600÷30=1269÷47=7644÷78=1296÷18 =

666÷18=1161÷43=799÷17=7310÷86 = 256÷16=196÷14=225÷15=289÷17=169÷13=144÷12= 121÷11=324÷18=400÷20=648÷88=441÷21=484÷22= 529÷23=88÷42=72÷36=560÷70=450÷55=98÷71=432÷54= 128÷47=210÷73=96÷25=366÷64=729÷92=567÷78= 361÷19=736÷86= 552÷85=141÷37=522 ÷95=368 ÷43= 345÷51=462 ÷65=588 ÷74=324 ÷93=294 ÷28=504 ÷86= 387 ÷94=392 ÷78=664 ÷89=388 ÷46=740 ÷57=177 ÷36= 534 ÷64=282 ÷66=594 ÷63=285 ÷35=368 ÷82=288 ÷44= 595 ÷78=215 ÷56=144 ÷97=133 ÷76=180 ÷55=153 ÷93= 108×26 38×312 47×210 138×59 82×403 126×89 203×32 312×25 123×6247×210 568×39 1307×46 54×312 234×46 613×48 320×25 25×529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321×16 332×24 33×215 125×63 55×226 165×24256×31 306×12 260×15 303×46 65×224325×40 167×48 336×25 137×481 91×214 325×68 336×221 245×131

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 系部:XX系09数教(2)班教师:XXX 授课班级:四年级科目:数学 时间:2011年5月28日地点:理C202 、课题名称: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乘法分配律,熟练完成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通过一些练习进一步熟练乘法分配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自学、发现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计算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通过复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一步探索乘法运算定律 引出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 乘法结合律: (a x b) x c=a x (b x c) 、教授新课: 1、提出问题“参加一次植树活动,一共有25小组,每组里有4人 负责种树,2人负责浇水,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精品文档

2、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发现“ (4+2) X 25=4X 25+2X 25” 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 3、给出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即(a+b) X c=a x c+b x c 4、变换形式让学生讨论a x(b+c)与a x b+a x c是否相等,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另一形式。 (三)、练习:做几道习题,巩固乘法运算定律。 六、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 乘法结合律:(a x b) x c=a x (b x c) 乘法分配律:(a+b) x c=a x c+b x c 或: a x( b+c) =a x b+a x c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练习题及答案73×5=2×2=7×7= 11×7= 3×7=14×4=7×7=3×9=8×0=5×3=57×7= 14×5=×2=6×6=3×2=84×8=3×9=91×2=×9=1×5= 19×9=0×0=1×1= 19×7=5×0=36×3=7×9=8×4=×1=4×6=×4=4×3=66×2= 26×5= 17×4=1×2=0×3=6×9= 6×6=8×0= 60×6=2×8=12×5=2×4=1×5=56×4=1×4=34×0=1×9= 15×3=40÷4=0÷5= 0÷2=6÷2=55÷5=63÷2= 84÷2=3÷3=8÷2=9÷3=2÷2=8÷3=6÷3=67÷2=86÷=63÷=6÷3=6÷6=5÷5=06÷3=70÷4=16÷5=80÷6=783÷3= 04÷2= 148÷8=246÷7=50÷5=103÷3= 123÷3= 144÷9=7÷3=52÷5=6÷4=60÷2=20÷9= 二、解决问题。 1、4名老师带领84名同学去春游,坐4辆巴士,平均每辆车可以坐多少人? 2、44人打羽毛球,如果双打可以分成多少组?如果单打呢? 3、学校印刷厂要装订860本练习本,已经装订了800本,剩下的要2天完成,平均每天还要装订多少本?

4、4、有65张桌子,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能分到几张,还剩多少张? 5、有50盆花,排成4行,还多2盆,平均每行放多少盆? 6、一个旅游团有38人,按三人一间的标准住宾馆,要预订几间房? 1.39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3.三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4.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5.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6.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7.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8.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比他少15张,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

小数乘法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四年级 数学乘法竖式计算

321×16 332×24 33×215 126×46 335×26 165×24256×31 306×12 260×15 303×46 65×224 325×40 167×48 336×25 129×33 316×35 112×52 335×24 125×65 36×125 116×58 256×81 331×25 125×34 136×43 215×34 205×32 31×206 37×481 91×214

325×68 336×21 245×31 31×206 21×126 302×12135×24 325×41 12×321 21×114 17×184 31×208 51×214 61×135 24×158 33×264 16×109 33×204 171×23 421×19 308×35 630×18 502×35 165×15 284×23 154×27 471×12 221×16 307×26 183×15

135×24 315×47 136×38 58×912 508×15 421×23408×25 240×15 250×28 305×18 170×28 245×32 256×13 34×820 604×25 137×19 296×23 209×36 328×26 87×203 307×32 740×45 480×54 623×24 309×42 270×80 938×50 128×17 307×36 439×28

338×27 208×56 750×24 703×24 249×42 537×48706×30 608×38 108×62 28×312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 332×24 33×215 336×28 215×34 12×321 21×114 17×184 31×208 51×214 61×135 24×158 33×264 16×109 33×204 25×118

小学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精编版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3.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4.设疑:2+2+2是3个2相加,?那么4个2相加,怎样列式?5个2呢?50个2、100个2、1000个2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5.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6.介绍乘号“×”及其写法.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2×3=6. 1.出示小花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 桃子图例 6 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 3×3+2=11 (1)先出示2朵.提问:你们看,这是几朵小红花?(2朵)我们把2朵小红花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小红花?(生:3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2+2+2=6) 2.教学用乘法计算. (1)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生:相同加数是2.)写乘法算式时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乘号“×”. (2)数数看这是几个2相加?(板书:3个2)乘号后面写“3”,这个3叫做“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算式:2×3=6) 3.教学读法. 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板书:读作2乘以3)教师带读,再要求齐读. 4.巩固意义. 提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竖式计算题专项练习【2020年最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竖式计算题 练 习 专项 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用第二个因数(即写在下面的因数)的个位数 与写在上面的数的个位______,把相乘得到的积的末位写在______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 ______上。 2. 用竖式计算。 831-112= 526-152= 650-338= 734-374= 635-345= 945-436= 321-114= 374-168= 3. 列竖式计 算。 ①14×21= ②32×23= ③68×11= 4. 请把前三名运动员的名字写在领奖台上。四名学生100米跑成绩统计表 丽王红赵芳 媛媛 姓名丽 成绩/秒17.2 14.9 16.4 15.6 5. 列竖式计算。 ①8.7+1.2= ②4.5+3.6= ③9.1+7.9= 6.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64+307= ※841- 603= ※426+47 8: 7. 看图列式计算.

8. 一个足球55 元,班上要买15 个足球,需要准备多少钱?用竖式计算。 9. 用竖式计算. 37×2= 10. 列竖式计算。 750÷3= 650 5= ÷804÷4 11. 用竖式计算 49×8= 97×3= 12. 列竖式计算。 780÷6= 408÷2= 960÷8= 936÷3= 670÷5= 784÷7= 13. 下面各题计算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26.5×1.8+0.2 =26.5 ×2 =53 (2)16-0.85 ×4.2 =16-3.057 =12.943 14. 竖式计算。 ① 15. 先判断对错,再把错误的算式改正过来。 16.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①952÷7= ②☆359÷3= ③328÷2= 17. 竖式计算. 75×6= 5×39= 5×26=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竖式计算题.doc

135×5 108×6 8×312 7×210 138×9 82×403 126×89 203×32 312×25 123×6 2 47×210 568×9 1 307×46 54×312 234×46 613×48 320×25 25×29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332×24 33×215

125×6 335×26 165×24 256×31 306×12 260×15 303×46 65×224 325×40 167×48 336×25 125×45 336×25 112×52 335×24 125×65 36×125 116×58 256×81 331×25 125×34 336×25 215×34 205×32 31×206 37×481 91×214 325×68 336×21 245×31

31×206 21×126 302×12 135×24 325×41 12×321 21×114 17×184 31×208 51×214 61×135 24×158 33×264 16×109 33×204 25×118 302×15 302×54 210×21 119×24 325×29 66×125 82×403 126×89 203×32 312×25 568×9 307×46 54×312 47×210

234×46 613×48 320×25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332×24 33×215 125×6 335×26 165×24 256×31 306×12 260×15 303×46 65×224 325×40 167×48 336×25 125×45 336×25 112×52 335×24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下表是第一学段各册教材中乘法的教学安排。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一位数,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乘计算的两步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验算。 本单元的内容分成四部分,依次是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以及需要笔算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还编排了一道思考题,探索两位数乘11的积的规律;编排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我国明朝计算乘法的方法——“铺地锦”。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28~29页)

两位数乘整十数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必须进行的一步,因此,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前应该先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安排是从两位数乘10开始,然后向两位数乘几十迁移。 例题创设了一个搬牛奶的现实情境,根据问题列式12x10,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10。虽然学生以前没有算过12x10,但现实情境能给学生启发,于是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如图中已有9箱牛奶,又往上放1箱会启发学生算12x9+12;图中把10箱牛奶平均分成两堆,会启发学生算12x5x2……学生的各种算法中,有的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融的产物,有的是类比推理的结果,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许多人会自动选用从12x1=12类推出12x10=120这种方法。教材及时安排“试一试”,学生计算12x30,可能转化成12x10x3进行,也可能从12x3类推,再次组织算法交流,更多学生能接受因为12x3=36,所以12x30=360这样的推理。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让学生先算32x3,再算32x30;先算4x21,再算40x21……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想想做做”分引、练、用三个层次编写。第1、2题是“引”,发挥“题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带出相应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第3、4题是“练”,提倡同桌学生合作,以口答为主,提高练习的效率。第5题是“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验数量关系:每盒的数量x盒数=一共的数量。 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0~32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竖式计算题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竖 式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计算练习 一、口算。 84÷42= 600-50= 500×3= 0×930= 27×30= 84÷12= 420÷3= 910÷3= 320-180= 30×40= 40+580= 560÷4= 72÷4=8000÷2= 102+20= 4000÷50= 3+= += = 50×0×8= 75+25÷5=32÷47×12= 45+55÷5= 70×(40-32)= 90÷5×3= 10÷10×30= 6×(103-98)= 7+3×0= 51-4×6= 二、列竖式计算。 332×3= 76×24= 55×21= 32×24= -=? +=? -=865÷5= 362÷6= 702÷7=? 三、脱式计算。 326×5-387 488÷8+201 1000-46×22 27+27×10 四、单位换算。 7分=( )元 6分米=( )米 64厘米=( )米 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7元4角2分=( )元 5元7角=( )元 3平方米7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65吨=( )千克 5分米6厘米=( )米 10分米=( )米 9分米6厘米=( )米分=( )元( )角( ) 60毫米=( )厘米 2吨=( )千克 8米=( )分米 5000克=( )千克 400厘米=( )米 3吨500千克=( )千 克

3600千米=( )千米( )米 480毫米+520毫米=( )毫米=( )米 7008千克=( )吨( )千克 4米7厘米=( )厘米 3千克=( )克 1米-54厘米=( )厘米 830克+170克=( )克=( )千克 1吨-320千克=( )千克 3日=()小时 48个月=()年35天=()星期 3时20分=()分五月份=()天 5年=()月 3平方米=()平方分米 3厘米=()分米 3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8秒=()分( )秒 1元2分=( )元 6厘米=( )米 13平方千米=()公顷9分米=( )米 6.02米=( )米( )分米( )厘米 (写学过的单位以及基本的换算公式)

乘法的竖式计算讲解)

一、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1、相同数位对齐 2、用这个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从个位数乘起,即从右往左乘 3、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写在哪一位数位对应的下面。 23×3= 69 14×2= 232×3= 1424×2= 23 × 3 69 4、如果要进位的,哪一位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然后再继续往下乘 15×6=90 29×7= 256×3= 1425×9= 15 × 6 90 二、多位数乘两位数 1、把数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写在下面 2、下面的因数要与写在上面的因数的数位要对齐 3、用第二个因数(即写在下面的因数)的个位数与写在上面的数的个位相乘,把相乘得 到的积的末位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4、要仅为的,哪一位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然后再继续往下乘 5、再用写在下面的因数的十位与写在上面的因数的各个位数分别相乘,把相乘得到的积 的末位写在对应的十位上。 6、然后把每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2×23=506 22 1、先用个位上的()乘22,得() ×23 2、用十位上的()乘22,得() 66 3、把()与()加起来得() 44 506 35×26= 118×12= 246×21= 47×20=

125×124=1500 1 2 5 1、先用个位上的()乘125,得() × 1 2 4 2、用十位上的()乘125,得() 5 0 0 3、用百位上的()乘(),得() 2 5 0 4、把()、()、()加起来得() 1 2 5 1 5 5 0 0 254×122= 26×234= 234×156= 254×103= 254×200= 2574×84 125×2456= 2567×1456的竖式又怎么书写呢? 三、小数竖式乘法计算 1、抄写横式 2、列竖式(准确对位) 3、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 4、点上小数点 5、检查,在横式写得数 1.23× 2.4=2.952 1.45×2.03= 2.7×2.5= 1.2 3 × 2.4 492 246 2952 1.23×100= 2.5×1.2= 3.4×1.5= 4.36×2.05=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位数乘法计算题

803×9= 347×9= 528×9= 415×9=257×9= 472×9= 379×9= 668×9=418×9= 849 217×9= 750 745×9= 97 139×9= 362 59×9= 430×9= 2070×9= 639 ×9= 32 1×9= 268 ×9= 98×9= 217 ×9=×9=4597×9= 362×9= 92952×9= 215×9= 37 95×9=×9=×9=×9=×9=×9=66×9= (乘以8) 33×8=72×8= 236×8= 153×8=35×8= 305×8= 274×8= 69×8=137×8= 47×8= 50 413×8= 10 74×8= 12 257×8= 4766×8= 40 6×8= 416

5×8= 326 2×8= 3798×8= ×8= 37×8= 157 ×8= 458×8= 66892×8=4×8=×8=×8=×8=乘以7 418×7= 849×7= 639×7= 459×7=217×7= 750 745×7= 97 139×7= 362 59×7= 430×7= 2070 33×7=×7= 32 1×7= 268 ×7= 98×7= 217 ×7= 72×7= 2067×7= 362×7= 92952×7= 215×7= 37 95×7= ×7= 153×7=×7=×7=×7=66×7=×7=137×3=66×3= 408×3=92×3=47×3= 50 413×3= 10 74×3= 12

803×2= 347 418×2= 8496×3= 416 5×3=254 5×3= 326 2×3= 379 ×2= 528 ×2= 639×3= 37×3= 157 ×3= 458×3= 668×2= 415×2= 4594×3=×3=×3=×3=×2=×2=217×2= 750×2= 327×2= 362×2=745×6= 971×6= 268×6= 929×6=139×6= 362 59×6= 430×6= 2070 33×6= 35×6= 30 137×6=×6= 98×6= 217 ×6= 72×6= 206 5×6= 27 66×6=4052×6= 215×6= 37 95×6=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导语】乘法(multiplication),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200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20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200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数竖式计算

小学三年级下册乘法竖式计算 80 32 88 61 × 40 × 31 × 29 × 55———————————— 35 57 62 24 × 91 × 91 × 42 × 30———————————— 84 29 23 37 × 52 × 79 × 61 × 26———————————— 87 35 32 57 × 46 × 71 × 71 × 36————————————

× 87 × 41 × 92 × 42———————————— 18 77 29 73 × 92 × 67 × 23 × 50———————————— 47 20 90 66 × 72 × 38 × 19 × 84———————————— 58 32 92 42 × 97 × 16 × 93 × 11————————————

× 58 × 29 × 30 × 34———————————— 23 58 61 71 × 30 × 28 × 14 × 29———————————— 76 11 63 27 × 19 × 55 × 42 × 71———————————— 79 22 74 44 × 79 × 49 × 14 × 94————————————

× 94 × 57 × 19 × 47———————————— 28 22 83 53 × 75 × 24 × 73 × 79———————————— 39 67 61 88 × 80 × 12 × 40 × 32———————————— 76 79 49 29 × 87 × 21 × 74 × 86————————————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乘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乘法) 一、仔细推敲。(每空1分,共17分) 1、800×5的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 2、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王老师读一本书,每天看138页,第6天他应该从第()页看起。 4、613×8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是()位。 5、一个数比243的6倍少78,这个数是()。 6、菜场运来5筐西瓜,每筐120千克,共有()千克。 7、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45米,宽65米,小军沿着花圃跑5圈,他一共跑()米。 8、请从1000、720、210、160、4,这5个数中,选出合适的4个数填入下面的括号里:鲁大爷的养鸡场里一共有鸡()只,一天早上,来了()辆卡车,平均每辆卡车装鸡()只,集中运往某大型超市。现在鲁大爷的养鸡场里还剩下()只鸡。 9、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4、103、310、931、()。 10、6只羊1天吃草72千克,12只羊1天吃草()千克,12只羊2天吃草()千克,1只羊1天吃草()千克。 二、明断是非。(对的画“√”、错的画“×”)(每空1分,共5分) 1、最大的三位数和5相乘,积接近5000.………………………………………() 2、把20拆成两个自然数的和,只有当把20拆成“10+10”时,这时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才是最大。……………………………………………………………………………() 3、一个三位数乘一个一位数,积肯定大于原先的那个三位数。…………………() 4、一个竹篮最多可以装8千克菜,现在要装97千克菜,至少需要13个竹篮。…() 5、张明在大学里每天的生活费是525元,他一个季度的生活费是2100元。……() 三、对号入座。(每题1分,共5分) 1、下面的算式中,积是四位数的是()。 A、323×5 B、342×2 C、893×1 2、下面的算式中,积里面有三个千的是()。 A、413×5 B、413×7 C、413×8 3、2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 A、1 B、2 C、3

三年级数学竖式计算题大全

144÷9= 97×3= 352÷5= 296÷4= 860÷2= 220×9= 153×5=357÷6= 75÷5= 42×3= 615÷5= 74×5= 74×8= 50÷6= 200÷7= 121×4= 510÷9= 194÷2= 516×6= 100÷2= 43×8=

125×5= 415÷4= 453÷6= 705÷7= 321×3= 874÷3= 870×3=352÷5= 429÷6= 54×8= 594÷7= 569÷4= 498÷7= 197×2= 974÷5= 483÷8= 320×2= 408÷2= 890×6= 825÷5= 132×2=

285×6= 267÷3= 67÷3= 434×8= 375÷2= 567×6= 362×4= 75×6= 203×8= 168×9= 365÷6= 804÷4= 685÷5= 308÷7= 600÷9= 204÷5= 428÷7= 942÷3= 612÷3= 635÷9= 690÷6=

416÷4= 416÷4= 724÷4= 129÷8= 805÷5= 735÷5= 176÷4= 7200÷9= 4816÷4= 2106×2= 57×28= 744÷2= 118×2= 4702÷2= 96÷3= 726÷6= 917÷7= 252÷2= 906÷6= 96÷4= 84÷7=

705÷5=585÷5=745÷5=847÷7=98÷7=426÷3=784÷7=447÷3= 256x9= 384÷4= 111x9= 110÷5= 222x7= 184÷2= 122x7= 75÷3= 188x5= 440÷5= 133x5= 56÷2= 154x3=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张莉莉丹凤县竹林关镇张塬小学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设计思想: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五、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六、教法选择: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发现法。 七、学法指导: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八、教学准备小棒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