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合集下载

心脏核磁指标解读

心脏核磁指标解读

心脏核磁指标解读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对心脏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中,有一些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一、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心室是心脏中最重要的一个腔室,它的收缩和舒张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关键。

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中,左心室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容积和左心室质量等。

左心室射血分数是指每次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将血液排出的比例。

正常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在55%~70%之间,如果低于55%,则说明左心室功能受损。

左心室容积是指左心室在收缩和舒张时的容积大小。

左心室容积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左心室质量是指左心室肌肉的质量,它可以反映出心脏的肥厚程度。

左心室质量过大可能是由于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这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二、心肌灌注指标心肌灌注是指心脏肌肉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以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中,心肌灌注指标包括心肌灌注量和心肌灌注分布等。

心肌灌注量是指心肌每分钟接受到的血液量。

正常情况下,心肌灌注量应该足够,以维持心脏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心肌灌注分布是指心肌灌注的分布情况。

如果心肌灌注分布不均匀,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等原因引起的,这会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三、心脏结构指标心脏结构指标是指心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等。

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中,心脏结构指标包括心脏大小、心脏位置和心脏形态等。

心脏大小是指心脏的大小,正常情况下,心脏大小应该适中,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脏位置是指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

如果心脏位置异常,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的,这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脏形态是指心脏的形状。

如果心脏形态异常,可能是由于心脏病等原因引起的,这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总之,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多种指标,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左心室射血分数金标准

左心室射血分数金标准

左心室射血分数金标准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比例,是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LVEF的正常范围是50%-70%,但也可以因年龄、性别、体型等因素而略有差异。

在临床上,LVEF的金标准是通过超声心动图来测量的。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且可重复使用的检查方法,它利用高频声波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

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每搏输出量来计算LVEF。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LVEF值,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LVEF虽然是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它并不能完全反映心脏的整体功能。

因此,在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时,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正常值范围是50%-70%,一般情况下,人的安静状态下左室射血分数通常为50%-65%,而在运动状
态下,心搏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也会增加,但不会超过70%。

如果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则认为患者可能存在收缩性心功能不全。

评判患者的心功能,除了应用射血分数,还需要结合症状,以及心房脑钠肽等指标综合判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建议以医生建议为准。

扩张型心肌病epss超声诊断标准

扩张型心肌病epss超声诊断标准

扩张型心肌病EPSS超声诊断标准摘要: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的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是DCM诊断和评估的重要工具,其中EPSS(E-point to Septal Separation)是评估左心室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本文旨在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标准,特别是EPSS在其中的应用和价值。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EPSS;诊断标准一、引言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进行性心肌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DCM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

准确及时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为DCM 诊断和评估的首选方法。

二、扩张型心肌病概述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心室腔的扩大和心肌收缩力的减弱。

这种改变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

DCM的病因多样,可以是遗传性的,也可以是获得性的,如病毒感染、免疫反应、药物或毒物作用等。

三、超声心动图在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能够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和运动功能的异常,提供丰富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在DCM的诊断中,超声心动图主要用于评估左心室的大小、形态、收缩和舒张功能。

其中,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估左心室大小和功能最常用的指标。

四、EPSS在扩张型心肌病超声诊断中的价值EPSS,即E峰至室间隔分离的距离,是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正常情况下,左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开放,血流快速流入左心室,形成E峰;随后血流速度减慢,形成A峰。

在DCM患者中,由于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E峰流速往往增高,而A峰流速相对降低,导致EPSS增大。

因此,EPSS可以作为评估DC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

心室功能测量实验报告(3篇)

心室功能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室功能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心室功能。

3. 掌握心室射血分数(EF)、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4.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心室功能异常的识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心室功能是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心室射血分数(EF)、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等。

超声心动图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实时、动态的检查方法,可以无创地测量心室功能。

三、实验材料1. 超声心动图设备2. 超声心动图探头3. 被检者4. 记录纸、笔5.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受试者准备:受试者需保持平静,取平躺位,充分放松。

2. 设备准备:开启超声心动图设备,调整探头位置和频率,选择合适的心脏切面。

3. 测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a. 选择心尖四腔切面,显示左心室和右心室。

b. 调整探头,使心尖四腔切面图像清晰,测量左心室和右心室的舒张末期直径。

c. 根据公式计算EDV:EDV = π×(D/2)^2×(D/2+R),其中D为舒张末期直径,R为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

4. 测量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a. 选择心尖四腔切面,显示左心室和右心室。

b. 调整探头,使心尖四腔切面图像清晰,测量左心室和右心室的收缩末期直径。

c. 根据公式计算ESV:ESV = π×(D/2)^2×(D/2+R),其中D为收缩末期直径,R为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

5. 计算心室射血分数(EF):a. 根据公式计算EF:EF = (EDV - ESV) / EDV × 100%。

6. 记录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心室功能:EF值在50%以上,EDV和ESV值在正常范围内。

2. 心室功能异常:a. 心室收缩功能减退:EF值低于正常范围,EDV和ESV值在正常范围内。

心脏超声报告不会看?先熟记这6大指标

心脏超声报告不会看?先熟记这6大指标

心脏超声报告不会看?先熟记这 6 大指标心脏超声作为对心脏检查的常见检查项目,有着其他检查项目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

它是目前唯一的可以同时动态显示心内腔结构和心脏瓣膜病变的检查项目。

但是对于心脏超声的报告,有很多人表示一头雾水,根本看不懂。

别急,现在就教大家通过对心脏超声报告六大指标的认识了解,看懂心脏超声的报告。

指标一:主动脉瓣主动脉瓣的正常速度一般在1.0~1.7m/s,正常的瓣口面积为3~4cm2,通过对主动脉瓣这一数值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自身的主动脉瓣是否狭窄,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超声检查了解自身心脏主动脉瓣的瓣口速度、压强以及面积,以此来判断心脏主瓣的狭窄程度,以及是否要进行手术治疗。

当然,有些情况下也会导致瓣口面积和压差不相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左心室的收缩功能降低、主动脉瓣周围的血压过高以及患者自身体型较为瘦弱矮小等。

主动脉瓣周围血压过高的患者,由于压力过重,会导致主动跨瓣的压差减低,导致医生容易对脉瓣面积产生误判。

这类患者需要对自身的血压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血压稳定之后,再次进行复查。

对于一些体型较小的患者,正常的心脏瓣口面积往往在3cm2以下,因此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以及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判断患者心脏主动脉瓣的狭窄程度。

另外,一些患有贫血、甲亢以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等疾病的患者,会出现主动脉瓣的速度在1.7m/s以上,但瓣口面积正常的现象。

指标二:肺动脉瓣一般成年人肺动脉瓣的正常速度一般在0.6~0.9m/s的范围,由于受到的压力不同,一般来说,肺动脉瓣的速度会小于主动脉瓣的速度。

当肺动脉瓣速度超过0.9m/s的正常范围时考虑有肺动脉狭窄的可能或是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导致的。

如果低于0.6m/s属于血流过慢,原因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等造成的。

指标三:二尖瓣二尖瓣的正常瓣口面积一般在4~6cm2之间,周径大约在10-11cm之间。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正常值包括的E峰和A峰,正常值一般在0.6~1.3m/s,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是由风湿性疾病导致,心脏彩超是用来诊断二尖瓣狭窄的重要手段,可以对二尖瓣的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轻度狭窄,二尖瓣的开放面积在1.5~2.0cm2,中度狭窄,二尖瓣的开放面积在1.0~1.5cm2,重度狭窄,二尖瓣的开放面积在1.0cm2以下。

左心功能测定

左心功能测定

Dd/2 IVSd+ LVPWTd / 2
正常范围:430±14dyn/cm2×103
12、主动脉血流参数 应用脉冲波多普勒记录主动脉血流频谱, 由此可测得:
(1)主动脉最大血流速度 (Peak Velocity, Vp) 正常值:0.72~1.2M/s
(2) 主动脉血流最大加速度 (dv/dtmax)
4、左室短轴缩短率
(Short-axis fractional Shortening, FS)
FS=
Dd - Ds
Dd
×100%
正常值:>25%
(34%±5%,平均30%)
*左室收缩来自长短
轴的缩短,而以短轴 为主。
5、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
(mean Velocity of Circumferential fiber Shortening)
STd
* STs与STd分别为室间隔的收缩末 和舒服张末厚度
正常范围:﹥30%
8、室间隔收缩速度(IVSVs) IVSVs= IVSE ET
*IVSE:室间隔收缩幅后壁增厚率(△ LVPWT%)
△ LVPWT%=
LVPWTs-LVPWTd LVPWTd
ET
∫ SVI=
V(t) dt
0
正常值:12.6~22.5cm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主动脉血流频谱参 数因受到左室前负荷的显著影响在部分左室 显著扩大者,尽管其收缩功能已显著降低, 而其主动脉血流参数完全正常。
一、左室的收缩功能测定 (二)左室泵功能
心脏如同一个水泵。心脏泵功能是 指在收缩期内左室将血液排入主动脉的 能力。
本方法是将左室容积(V)假 设成为等高的一个圆柱体(从心 底水平至二尖瓣水平),一个截 头圆椎体(从二尖瓣水平至乳头 肌水平)和一个圆锥体(从乳头 肌水平至心尖)体积的总和,则: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分级标准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分级标准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分级标准1. 什么是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说到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心脏功能的下降问题,主要指的是心脏的左心室在舒张(也就是心脏放松的时候)功能减弱了。

左心室负责把血液泵送到全身,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顺畅的。

但当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时,心脏就会有点力不从心,泵血不够给力。

就像是你在跑步的时候,忽然觉得没劲儿了,心脏也是如此。

1.1 为什么会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说到原因,那可是多种多样。

可能是因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老年带来的自然变化,都可能导致这一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你家的水管堵了,水流就会变得不畅。

这种情况在心脏里也会发生,当心脏的“管道”变得不那么灵活,血液的流动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1.2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症状是什么?这个问题挺关键的,因为症状往往能帮助我们更早发现问题。

症状可能包括呼吸困难、疲劳感增加、心跳不规律等。

就像你刚开始爬山的时候,可能觉得有点累,接着就发现爬得越来越吃力。

如果你有这些感觉,千万别大意,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

2. 分级标准是什么?分级标准就像是给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问题打分数,不同的分数意味着不同的严重程度。

按照常见的标准,通常分为四级,逐级递增。

2.1 一级(轻度)一级是最轻的,心脏的舒张功能稍有下降,但并不严重。

这个阶段你可能只会感到偶尔有点小不适,就像是每天坚持健身,虽然有点累,但完全能够应付。

2.2 二级(中度)二级就有点严重了,舒张功能的下降已经开始影响到日常生活。

你可能会感到有点喘,做些日常活动时会觉得费劲儿。

就像你走路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跑起来很累,这种中度的感觉,虽然还不是特别糟糕,但已经让你有点不舒服了。

2.3 三级(重度)三级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心脏的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症状,比如明显的呼吸困难和严重的疲劳感。

这种程度的感觉就像是你每天都在参加马拉松,明显的疲惫和不适让你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心功能二级名词解释

心功能二级名词解释

心功能二级名词解释
心功能是指心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功能状态的评估
指标。

它通常用于评估心脏的泵血能力和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功能的评估依赖于多个指标,其中最常用的是心脏收缩功能和心脏
舒张功能。

心脏收缩功能是指心脏在收缩期间泵血的能力。

它主要通过左
心室射血分数(LVEF)来评估。

LVEF是指每次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将
血液泵出的百分比。

正常情况下,LVEF应该在50%以上,低于这个
范围可能表明心脏收缩功能减弱。

心脏舒张功能是指心脏在舒张期间充盈和放松的能力。

它主要
通过心脏舒张末压(LVEDP)和舒张早期流速(E峰)来评估。

LVEDP是指心脏舒张时左心室内的压力,它反映了心脏舒张功能的
状态。

E峰是指心脏舒张早期血流速度的峰值,它反映了心脏舒张
功能的程度。

异常的LVEDP和E峰值可能表明心脏舒张功能受损。

除了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心功能的评估还包括心脏的整体工
作负荷、心脏的血液供应和氧合情况、心脏的电活动等方面。

这些
指标可以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来评估。

总之,心功能是评估心脏工作能力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包括心脏收缩功能、心脏舒张功能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通过全面评估心功能,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超声掌握内容1、了解心脏的整体解剖知识;掌握血液经体循环和肺循环流动的过程。

2、掌握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的诊断依据,熟悉其生理过程,了解房颤时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改变以及原因。

3、正常左位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哪三根血管上行?三根血管的主要分支?掌握锁骨下动脉--上肢桡动脉血流路径,掌握颈内动脉颅内第一分支,掌握椎动脉的起始及走行。

4、掌握颅内血管willis环的构成。

5、认识房间隔以及室间隔的声像图显示位置,了解其缺损分型。

6、掌握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了解其支配的心肌节段。

7、了解心脏心肌自身的静脉循环,熟悉冠状静脉窦这个结构。

8、了解下肢有哪些浅静脉及深静脉?了解大隐静脉的开口及走行。

了解下肢动脉的解剖。

9、掌握继发性房间隔缺损所引起的房室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成因。

了解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概念,思考少部分巨大房缺的患者,最后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

10、掌握易发脑卒中的8个危险因素,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诊断的内中膜厚度标准。

11、掌握易损斑块的概念,掌握易损斑块的分型试题一、简述左房、右房、左室、右室的入口及出口,简述体循环以及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过程。

右心房有一个出口为右房室口,三个入口,分别为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

右心室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

左心房入口为左肺上下静脉和右肺上下静脉的开口,出口为左房室口。

左心室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

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两种循环体循环(大循环)和肺循环(小循环)两种:体循环(大循环)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入主动脉,又经动脉各级分支,流向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然后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壁,借助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经过交换后,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再经过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血液沿着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或大循环.体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泛,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体循环的途径: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肺循环(小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或小循环.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肺循环的途径:静脉血从右心室→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动脉血经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而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二、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分出哪三支血管上行?如何区分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脑卒中的八个危险因素是什么?易损斑块的概念及分型?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鉴别要点中不包括(E)A.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B.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C.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D.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暂时无搏动E.颈内动脉比颈外动脉粗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鉴别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一般颈内动脉管径比颈外动脉粗 2.颈外动脉颅外有分支3.颈内动脉位于后外侧,颈外动脉位于前内侧4.频谱:颈内动脉为低阻力型,颈外动脉为高阻力型5.拍击颞浅动脉:颈外动脉波形变化大鉴别要点:1.位置: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

2.分支: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

3.搏动: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或面动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无搏动,即可证实所阻的是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比颈外动脉粗是对的,但不属于鉴别要点。

脑卒中易发的8大危险因素:1、高血压2、高血脂3、糖尿病4、房颤5、吸烟6、肥胖或超重 7、缺乏体育锻炼8、卒中家族史易损斑块是指所有具有破裂倾向、易于发生血栓形成和(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

易损斑块的病理学分类:①具有破裂倾向的易损斑块:大的脂质核心、薄的纤维帽,并有大量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炎性细胞浸润;②纤维破裂,表面继发性血栓形成,造成血管不全闭塞,存在早期血栓机化;③富含糖蛋白基质和平滑肌细胞的斑块,斑块表面易发生糜烂;④表面出现显著糜烂的斑块,表面血小板血栓形成,造成血管不完全闭塞;⑤IPH造成斑块短时间内明显增大,管腔狭窄程度迅速恶化;⑥钙化结节向管腔内突起;⑦慢性狭窄性斑块伴严重钙化,陈旧性血栓形成和偏心性管腔。

三、颅内血管willis环由哪些血管构成?大脑动脉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而成。

四、简述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简述如何利用二尖瓣口脉冲多普勒E峰A峰的改变,诊断左室的舒张功能,并且说明诊断理由。

一、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开口于左冠状动脉中上部,位于升主动脉左后方,开口呈横位的椭圆形,位置略高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开口直径多在2~5mm。

左冠状动脉发出后为左主干(left mani coronary artery,LM),行走于肺动脉主干后和左心耳间的左房室沟内。

左主干直径3~6mm,长约5~20mm。

左主干到达前室间沟时分成2个主支:沿室间沟下行者是前降支;沿左房室沟到达左室后壁者是回旋支。

两者间形成一定夹角。

有时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主动脉。

1. 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为左主干的直接延续,由左主干向前下沿前室间沟行走,绕过心尖,止于心脏膈面,大部分止于后室间沟的下1/3。

主要向左室前壁、室间隔前2/3、心尖部及右室前壁供血。

沿途主要分支:(1)对角支(diagonal branches,D):又称左室前支,是前降支向左室游离壁发出的分支,多数成人有3~5个对角支。

部分心脏的第一对角支由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分叉处发出,称为中间支(intermediate branch,IB)。

(2)右室前支(right an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s):是前降支向右室前壁发出的数个小的动脉分支。

第一右室前支分布于肺动脉圆锥处,又称左圆锥支(left conus artery,LCA),常与右冠状动脉近端发出的右圆锥支吻合成Vieussens环,当左或右冠状动脉阻塞或狭窄时此环是重要侧支之一。

右室前支直径较对角支明显细小。

(3)前间隔支(anterior septal artery,S)为前降支向室间隔垂直发出的5~10支动脉分支,多分布于室间隔前2/3,按顺序先后称为S1、S2、S3等。

2. 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近乎直角从左主干发出,开始沿左心耳内侧,然后沿左房室沟向左后行至后室间沟,止于左室膈面。

约10%成人LCX到达后室间沟形成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PD),在心尖与LAD终末端吻合,称为“左优势型”冠状动脉分布。

沿途主要分支:(1)窦房结支(sinus branch,SN)行于左心房顶,供应窦房结。

(2)左房支(left artrial branches)从LCX近端发出1~2支至左心房。

(3)左室前支(left anterior ventriclar branches)由LCX起始段发出。

(4)钝缘支(obtuse marginal branch,OM)由LCX近侧端发出,沿左室钝缘向下走行至心尖。

OM较发达,可有1~3支,是冠状动脉造影辨认分支的标志之一。

(5)左室后支(left pos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d,PL)为LCX在膈面的终末部分之一,房室结动脉起源于此。

二、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开口于右冠状窦的外侧中上部,位于升主动脉根部的右前方,开口直径多在1.5~3mm。

右冠状动脉发出后,行走于肺动脉主干和升主动脉间的右房室沟内,绕向心脏右后方再向左后行走至后室间沟与房室沟的十字交叉处,分成后降支和左室后支。

沿途主要分支有:1.右圆锥支(right conus branch,CB)为RCA向右室壁发出的第一分支,约50%的CB单独开口于RCA开口上方,约50%的CB起自RCA口或距开口2~3cm处。

2.窦房结支(sinus branch,SN)为RCA发出的第二个分支发出后向右后上方走行,供应窦房结和右心房。

3.右室前支(right an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为RCA主干呈直角向左前方发出的分支,通常为一支,供应右室前壁。

4.锐缘支(acute marginal,AM)是RCA走行至右室锐缘附近向右下方发出沿着或平行于心下缘走行的分支,较粗大,一支多见,供应右室侧壁。

是冠状动脉造影辨认分支的一个标志。

5.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PD)又称后室间支,为RCA行走至后十字交叉处分出的一较大分支,沿后室间沟向下走行,是RCA的延续,多止于后室间沟的中、下1/3段,少数止于心尖部。

分支可与LAD的末梢分支吻合。

沿途发出数支后室间隔支与前间隔支吻合。

6. 左室后支(posterior lateral,PL) RCA在后十字交叉附近分支后,继续沿房室沟走行的一支动脉。

沿途发出数支分支,供应左室膈面。

房室结支就是PL在分出后不久垂直向上发出的细小分支,供应房室结和房室束。

7. 右心房支(right atrial artery ) 起源于RCA的锐缘部和心脏膈面,供应右房侧壁和后壁。

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

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

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五、简述室间隔缺损所引起的心脏房室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成因?室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在非发绀型的VSD患儿的血液分流方向为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而不是缺损的位置和肺血管抵抗力的大小。

不同大小的VSD的血流动力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

心腔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分流量的大小。

对于较小的VSD,只有较少的血流通过室间隔缺损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淤血较少,心腔增大亦较小,所以在胸片上无明显表现;中等大小的VSD,由于分流血流较多,使左房、左室的血容量增加,导致在X线片上,心脏明显增大,在ECG上表现为左室肥厚,尽管分流量较大,但右室仍无明显扩大,压力仅有轻度的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