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MTI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MTI初试试题回忆版

一、基础英语:

第一大题:语法选择,专四难度左右,买本专四语法选择练练就行了,当时我也是一个月没做语法选择的情况下只好霸王硬上弓,没想到题目不难。

第二大题:阅读理解(4篇),外加一篇问答题(答案不超过三个单词),也不是很难。阅读理解第一篇是关于给小孩零花钱的,第二篇是关于物理学家的,第三篇是父子情深(父亲在外面卖香蕉,孩子想帮父亲推销),第四篇不记得了,阅读理解好像都在哪里见过。问答题是讲的员工假期之类的吧,我只顾着看题目做、摘抄,根本没看什么意思。

第三大题:作文,(essential qualities inherited or not)。

二、翻译英语:

短语翻译:小康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宏观经济、软着陆、产品外包、技术转让、数字鸿沟、群众体育、循环经济、进口配额、外汇储备、求同存异、产权结构、联合国环境署、泡沫经济;hedge fund,muslim brotherhood,trade surplus,prudent monetary policy,mortality rate,currency appreciation,social strata,anti-corruption campain,counter-terrorism convention,concerted efforts,nuclear arsenal,endemic disease,UNESCO,corporate governance,capital market

汉译英:选自习近平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英译汉:From How to Avoid Foolish Opinions by Bertrand Russell

总体感觉都不是很难,翻译也就三级口译难度。

三、汉语百科与写作

中大今年由中文全部改成了英语。

选择题:大多是英美国家文化方面的题目,印象中涉及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为什么人口少、加拿大最初发展经济依靠什么、复活节考了彩蛋和兔子、还有好多好多,记不起来了。50个选择题50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出自英文版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也就是中大规定的参考书目,幸好我看了一下电子版本的中文版!

应用文写作:你是客服部的,你们的line manager要求你就试卷上的handnotes写一篇500个字以下的report。

Essay Writing:教育机构说应该鼓励学生们choose the fields of study,就这个提出你的观点并且以有力的论据做支撑,1000字以内。

2013中山大学MTI汉语百科与写作(回忆版)

百科部分(共25个选择题,只写我记得的哈~)

1.以下哪位美国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我都不认识,选了比较眼熟的John O'Hara,错了。。)

2.以下哪位名人不是广东人?(答案D)

A.梁启超

B.孙中山

C.叶剑英

D.陶铸

3.美国总统最低要多少岁?(35岁)

4.京杭大运河贯穿哪五大水系?

5.“海湾六国”指哪几个国家?

6.西班牙语是以下哪几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有哥斯达黎加,巴西,秘鲁,墨西哥,等等国家,错综复杂的选项,多是南美国家)

7.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金砖国家?(答案:日本)

8.以下哪位作家没有弃医从文的经历?

A.鲁迅

B.郭沫若

C.老舍(好像是他)

D.巴金

9.以下哪一项中的作品和作者对应错误?(答案:D Mrs.Warren's Profession--Edward Albee,应该是萧伯纳。)

10.《论语》中的“益者三友”是指?(答案:友直,友谅,友多闻。注意“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11.以下哪组词语不是网络贴吧里的常用语?(有爬墙,隔壁,太监,楼上,楼下,楼主之类的吧,答案:酱紫,表,还有个不记得了)

应用文写作

春节将至,请你以某大学校长的身份,写一篇春节慰问信,不少于500字。

命题作文

读下面一段文字,就其中的某些观点发表议论,写一篇议论文,800字左右。

《地上与地下》

曾经听山西的朋友说:陕西的宝贝大多在地下,而山西的宝贝大多在地上。他所说的宝贝指的是文物和文化遗迹。这种区分究竟具有多大的概括意义且不去管它,至少山西地面的晋祠、五台山、云岗石窟、悬空寺等确实可以拿出来一说。但是那位朋友的话语中似乎包含着对地面风光的自得和夸耀,却让我深思。最近念及地上和地下这一话题,缘于北京的街道被水淹。据说水漫街道是因为碰上了60年一遇的暴雨,其实对于一个如此古老的城市来说,60年实在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于是人们不得不将批评的眼光由天上转而指向了城市的地下。近年来城市迅猛发展,但是下水道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显然滞后。正因为如此,这些年里中国曾有好几个大城市相继被雨水戏弄欺凌,“水城”、“港口城市”的调侃不绝于耳。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中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全国二百多个地级市中,已经有近二百个正在急切地作出规划,要把自己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所展现的,更多是土地的增多,是面积的扩大,是城市地面上看得见的日新月异、欣欣向荣,而内涵性、结构性、功能性、适用性等综合性的思考显然不足。这些问题就如城市下水道一样,被置于我们的视线之外,形成了我们心智的盲区。就好像我们的好些水利工程,在满足

于宏伟的大坝和正效应的同时,却顾此失彼,忘记了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忘记了更重要的水文、地质、气象、生态等也许一时显现不出来然而却涉及更加长远利益的因素。

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并不仅仅属于工程范畴,与我们好大喜功的心态和只注意表面文章的习惯性思维不无关系。“地上的”终究看的见、摸得着,可以作为政绩一一列举,而“地下的”却无声无息等待着历史的检验。就像北京的排水系统,谁管它60年才有的大雨呢?对于人生有限的仕途来说,60年已经是何等的遥远。山西人的“地上”和陕西人的“地下”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冲突,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因为“地上”而忽略甚或抛弃了“地下”。不可忘记的是,“地火的奔突”难免爆发,比如遇到60年未遇的暴雨。

--摘自《粤海风》2012年04期,作者徐南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