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给排水系统的未来发展

我国给排水系统的未来发展
我国给排水系统的未来发展

我国给排水系统的未来发展

摘要:城市的给水、排水处理设施是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城市给排水系统结合国外的给排水系统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指出了城市给排水系统必须提高的规划设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指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给排水现状存在问题措施办法发展趋势

前言:水是生命重要组成部分,以三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使得给排水系统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1、给水工程主要是指和自来水公司有关的一些事宜,如自来水厂的设计、施工、给水管道、泵房、滤池、沉淀池等。2、排水工程分两个方面:一是市政排水,即和排水管道有关。二是水处理,目前发展趋势比较好,主要是污水处理厂和回用水处理。3、建筑给排水,即建筑内的给排水及消防管道。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方,人均只有2300方。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经流和散步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方。人均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900方,并且分布极不均衡。中国虽然早已把水资源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但20年来水环境质量在总体上非但没有改善反而继续恶化,50%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原来紧缺的城市水资源更是雪上加霜。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100多年前雨果的这句名言在当下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的普遍状态。据统计,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的频发,我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发生内涝的城市中最大的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厘米的多达90%。“到市区看海”是近来流行于网络的冷幽默。

室内渗水、屋顶漏水、消防管网没有水……这些现象每位城市居民都经历过。墙面被渗泡,室内可划水等问题折磨我国大多数城市居住者。

目前世界著名的跨国水务公司纷纷来华投资供水设施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工程,并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办法。截止目前已有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有20多个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领域引进外资,外商在中国水务市场的投资呈现向西部扩张的趋势[1]。

在我国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今天,城镇的给排水系统建设时城镇经济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时何等重要。本文就给排水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概况作一个简单的概述,并提出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对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一、国外的发展概论

1.1.第一阶段是创建阶段

十九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先后发展了现代城市给排水系统。英国早期的排水工艺只是建造管渠工程,将污水废水及雨水直排水体。到1911年德国已建成70个污水厂,在其后的半个世纪里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较为缓慢,例如,1957年西德的家庭污水入网率仅为50%;1961年日本东京仅为21.2%。

1.2.第二阶段是发展和治理阶段

六、七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投放大量财力铺设污水管道、建设处理厂,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并对工业污水、污水厂尾水的排放作了严格的控制(又称“点源”治理。)例如1979年东京污水入网率达到70%;1987年前西德污水的入网率已达95%,处理率达到86.5%,城市居民人均污水管长达4m。然而城市水环境的质量仍然不尽人意,研究中发现传统的给排水观念造成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合流灌渠内的污水被暴雨水稀释(稀释比约1:5-1:7)、溢流后不会再危害水体,事实上并非如此。1960~1962年在英国北安普敦的调查发现,暴雨之初,原沉淀在合流灌渠内的污泥被大量冲起,并经溢流井溢入水体即所谓的“第一次冲刷”。此后,人们提高了溢流井内的堰顶高程以减少溢流量,但这样作又增加了管渠内沉积物,一旦被更大暴雨冲起、挟入溢流,进入水体仍然造成污染。

1.3.第三阶段是暴雨雨水的管理阶段

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水体的水质,自七十年代起都在致力于此项工作。首先是对雨污混合污水在溢流前进行调节、处理及处置,使之溢流后对水体的水质影

响在控制的目标之内。例如美国一些州,要求混合污水在溢流之前就地作一级处理,并对每个溢流口因超载而未加处理的混合污水溢流次数加以限制(如华盛顿州每个溢流口每年1次,旧金山市为4次);其次是对污染严重地区雨水径流的排放作了更严格的要求,如工业区、高速公路、机场等处的暴雨雨水要经过沉淀、撇油等处理后才可以排放。在已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排水管网中,适当的地点建造新型的调节、处理设施(滞留池、沉淀池等)是进一步减轻城市水体污染的关键性补充措施。它能拦截暴雨初期“第一次冲刷”起的污染物送往污水厂处理,减少混合污水溢流的次数、水量和改善溢流的水质,以及均衡进入污水厂混合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它也能对污染物含量较多的雨水作初步处理[2]。

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为了进一步改善受纳水体的水质,将合流制改造为分流制,其费用高昂而效果有限,而在合流制系统中建造上述补充设施则较为经济而有效。所以,国外排水体制的构成中带有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仍占相当高的比例,如前西德1987年其比例为71.2%,且该国专家认为通常应优先采用合流制,分流制要建造两套完整的管网,耗资大、困难多,只在条件有利时才采用。至八十年代末,前西德建成的调节池已达计划容量的20%,虽然其效果难以量化,但是送到处理厂的污泥量增加了、河湖的水质有了显著改善。据估计,用这种方式处理雨水的费用与污水厂不相上下。为了实现对暴雨雨水的管理,必须对雨水径流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准确的预测和模拟。当前西方最著名的程序有:(1)英国环境部及全国水资源委员会的沃林福特程序。它是在六十年代的过程线方法----TRRL程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用于复杂径流过程水量计算和模拟、管理设计优化,并含有修正的推理方法,其最新版本称为沃若斯。(2)美国陆军工程师兵团水文中心的“暴雨”模型。改程序可以计算径流过程、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过程,适用于工程规划阶段对流域长期径流过程的模拟。(3)美国环保局的雨水管理模型。它能模拟降雨和污染物质经过地面、排水管网、蓄水和处理设施,最终到达受纳水体的整个运动、变化的复杂过程,可作单一事件或长期连续时期的模拟。此外,西方国家还有许多此类模型,以满足各种不同应用水平和要求。这些雨水模型计算机程序的开发常与工程项目的应用紧密联系,经过一段时期的经验积累,政府主管部门便组织协调,推出定型软件供工行人士选用,因此西方国家城市排水工程中计算机的应用已非常普遍。

二、国内的发展概况

2.1.我国城市给水行业发展现状

多年来,我国城市水厂大量扩建,乡镇供水大面积普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给水建设高潮。由于城市环保措施还跟不上发展需要,致使一部分地面水资源及地下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针对这种状况广大给水工作者不断探索有关技术对策,不断发展新的供水处理技术,是我国的给水行业的工程建设得到较大的提高。其中包括:(1)城市地面水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而地下水源供水的比重日益缩小,水资源量或水质也很难满足一些城市的供水要求,因此出现了不少长距离的引水工程。(2)给水管网是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约占给水总投资70-80%。城市给水管网布置一般以树状网和环状网的形式接入到用户管线[3]。(3)由于受到城市污水的影响,使部分水源受到污染,为解决无水可饮用的地区用水,许多城市开展了对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一是出现了对被污染水的处理工艺研究;二是对一些特殊水的处理技术;三是高浓度水和低温低浊度水的处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果。(4)目前我国大部分地面水厂的处理工艺任然以常规处理为主,即: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

2.2.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和给水工程建设迅速发展,排水工程建设技术和污水处理工艺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在建设过程中,我国排水工作者广纳百川。结合结合国情应用和探索了大量工艺技术,从而在排水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功。其中包括:(1)在排水体制上:原建有合流制管道系统的城市或区域一般都保留利用,但进行了改造,增建或减少了截流管,对污水污泥的处理多数采用机械脱水,脱水机械倾向于带式压滤机,新建的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厂,则倾向于建立污泥消化池,所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或解决场内供热。(2)近年来大多数城市倾向于集中建立污水厂,规模逐渐增多,建设了25-40万立方米的污水厂,污水厂的进水一般含有30-70%的工业废水,但要求工厂废水进行预处理后才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污水厂的工业普遍要采用活性污泥法,大多用鼓风机传送空气作为氧源。此外,当前普遍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利用,特别是在北方水资源缺乏的城市,污水厂的出水已经考虑作为水资源利用,所以,在污水处理系统上也有较大的提高,目前,污水厂的出水主要

考虑作灌溉农田,城市景观或河沟的补给水、工业冷却水以及市政杂用水等。(3)由于城市内水体的环境容量有限和建设资源较紧,近年来许多沿江、海城市将污水收集起来,铺设专业管道,将污水远距离输送至大水体做深水稀释排放的工程。处理厂运行的监控系统,新建污水厂一般采用分散控制集中显示仪表系统。为节约耗电,根据曝气池溶解水来控制风机的运行,也已在一些污水厂中凸显[4]

三、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3.1.当前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通俗的问题

(1)城市供需水之间的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水的供需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其原因一是人口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正以每年0.2%的速度增长,使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二是单位人口用水量增加,由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单位人口用水量比过去增加了近2倍,三是工业用水量增加,四是水质型缺水问题。

(2)供水水质下降和需求高标准水质的矛盾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直饮水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造成了现在自来水质相对下降。而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是1985年颁布的,明显落后于时代。

(3)水污染处理的急切性和设施不完善的矛盾

目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水质污染的问题,使城市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质型缺水的区域不断扩大,水资源供需失衡。而污水直流,许多城市污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现象在国内仍然存在。

(4)极端天气频发和城市排水系统滞后的矛盾

城市内涝是我国多个城市都面临的问题。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多频发,原来城市给排水系统滞后的问题被再次扩大,严重影响着城市经济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3.2.造成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城市建设管理者的急功近利的发展心态和政绩观

重视当前效益,缺乏长远规划,中地表轻地下,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错误理念。这种错误管理理念的形成有客观因素,但主要缺乏为城市繁荣、民众====深谋远虑的责任心。

(2)城市给排水规划和建设缺乏科学支持

由于对城市整体及长远规划投入的科研不足,造成对城市现阶段的情况缺乏准确的统计,对天气的变化和水资源的污染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和预测,致使城市给排水工程缺少战略性的远景规划。现行的给排水工程的质量要求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各种用途水的使用标准,而先行的城市给排水系统多分为3年重现期的设计标准,远远低于极端天气带来的给排水设计要求。

四、我国城市给排水现状采取的对策和未来发展

4.1.要强化水资源的认识,推行节约用水

我国已将水资源保护纳入国策,珍惜每滴水的社会风气也正在逐步形成,但一些单位和个人还存在浪费水的现象,需全社会坚持不懈的进行宣传教育,使节约用水的观念深入人心。加强水资源利用的政策制定,使人们自觉、自愿的节约用水。

4.2.强化科学研究、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要对我国现状的城市供排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的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国际先进的经验,制定出我国城市供水,排水和建筑供排水的行业标准。

4.3.理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管理体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论

城市供排水行业管理应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而不是许多地方现行的划归水务部门管理,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有利于城市内各种资源的协调、统一、明确责任。

4.4.加快城市给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今后要对排水系统和污水厂建设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采用先进的工艺和办法。使政府投入的资金尽可能的达到效果,对当前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加大设施建设的力度,环保部门加强监督、指导、逐步恢复“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

五、结束语

鉴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相对贫乏。加快经济建设,推进城镇化迅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建立“节流为先,治污为本”的新战略,并以此指导城市水管理政策,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制定,同时通过价格等措施提高城市供水水质,污水处理率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利用,逐步改善目前我国城市供排水系统存在的弊端,使城市供排水系统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机器视觉的发展史

机器视觉的发展史 机器视觉技术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自起步发展至今,机器视觉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其功能以及应用范围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逐渐完善和推广。 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二维图像的统计模式识别。 60年代Roberts开始进行三维机器视觉的研究。 70年代中,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式开设“机器视觉”的课程。 80年代开始,开始了全球性的研究热潮,机器视觉获得了蓬勃发展,新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 初级阶段为1990~1998年,期间真正的机器视觉系统市场销售额微乎其微。主要的国际机器视觉厂商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1990年以前,仅仅在大学和研究所中有一些研究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来自这些研究机构的工程师成立了他们自己的视觉公司,开发了第一代图像处理产品,人们能够做一些基本的图像处理和分析工作。尽管这些公司用视觉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多媒体处理,印刷品表面检测,车牌识别等,但由于产品本身软硬件方面的功能和可靠性还不够好,限制了他们在工业应用中的发展潜力。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市场需求不大,工业界的很多工程师对机器视觉没有概念,另外很多企业也没有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1998~2002年定义为机器视觉概念引入期。自从1998年,越来越多的电子和半导体工厂,包括香港和台湾投资的工厂,落户广东和上海。带有机器视觉的整套的生产线和高级设备被引入中国。随着这股潮流,一些厂商和制造商开始希望发展自己的视觉检测设备,这是真正的机器视觉市场需求的开始。设备制造商或OEM厂商需要更多来自外部的技术开发支持和产品选型指导,一些自动化公司抓住了这个机遇,走了不同于上面提到的图像公司的发展道路——做国际机器视觉供应商的代理商和系统集成商。他们从美国和日本引入最先进的成熟产品,给终端用户提供专业培训咨询服务,有时也和他们的商业伙伴一起开发整套的视觉检测设备。经过长期市场开拓和培育,不仅仅是半导体和电子行业,而且在汽车、食品、饮料、包装等行业中,一些顶级厂商开始认识到机器视觉对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在此阶段,许多著名视觉设备供应商,如:Cognex, Basler , Data Translation, TEO,SONY开始接触中国市场寻求本地合作伙伴,但符合要求的本地合作伙伴寥若晨星。 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我们称之为机器视觉发展期,从下面几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机器视觉的快速增长趋势: 1.在各个行业,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寻求视觉检测方案,机器视觉可以解决精确的测量问题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产品质量,一些客户甚至建立了自己的视觉部门。 2.越来越多的本地公司开始在他们的业务中引入机器视觉,一些是普通工控产品代理商,一些是自动化系统集成商,一些是新的视觉公司。虽然他们绝大多数尚没有充分的回报,但都一致认为机器视觉市场潜力很大。资深视觉工程师和实际项目经验的缺乏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3.一些有几年实际经验的公司逐渐给自己定位,以便更好的发展机器视觉业务。他们或者继续提高采集卡、图像软件开发能力,或者试图成为提供工业现场方案或视觉检查设备的领袖厂商。单纯的代理仍然是他们业务的一部分,但他们已经

浅谈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论文)

浅谈操作系统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同时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中。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一种系统,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操作系统及其发展情况来进行分析,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未来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的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 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操作系统所处位置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 原始的操作系统主要是从批次模式开始,然后逐渐的发展到分时机制的模式,后来由于多处理器时代的到来,整个操作系统也逐渐有多处理器的协调功能,继而出现了分布式的系统。操作系统主要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纯手工操作阶段、批次处理阶段、多道程序系统阶

段及现代操作系统阶段。整个系统的发展主要面临着技术上的难题,主要体现的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限制了软件的发展和操作系统的不稳定性。 二、计算机中常用的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是管理电脑软硬件系统的程序。计算机系统的种类多,经常是通过应用领域来划分的,其中应用程序主要是包括桌面、服务器、主机以及嵌入几个应用领域的操作系统。常用的操作系统分类如下。 1.Windows系统 Windows系统作为计算机内较为常见的操作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应用的较为普遍,Windows系统作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操作系统,其在技术方面也是非常成熟的。目前最新版本的Windows 操作系统为Windows10。 2.UNIX系统 UNIX系统有自身较为统一的实施标准和认证规范,并且利用该规范,还可以对UNXI系统进行程序的移植,并且促进了UNIX的发展及应用程序的开发,UNXI已经开始作为大型机器、网络服务器及工作中的主流操作系统,并且其自身的发展还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Linux等开源UNIX类操作系统的发展。 3.Linux系统 Linux系统是在UNIX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其开源模式的软件环境极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并且其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其价值越来

中国房产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发展趋势 六月二十六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三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樊钢:未来三十年中国仍将快速增长》。该文章提出了四个重要观点:其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真实的;其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等背景因素的支持;其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长时期的增长(例如英国持续了七十年,美国持续了六十年等);其四,由于尚未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未来至少还存在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未来也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增长空间,以下的若干理由应当足以说明这个推论。 1.经济成长: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发展、住房扩大、投资增加和流动性过剩。中国百姓的平均收入几乎每4年就会提升一倍,人们购房和投资的能力也随之增加,而对改变住房的量与质最为迫切的中产阶级的家庭数量更呈“崛起”之势; 2.支柱产业:以其对经济影响的比重和所拉动的相关行业的数量(超过90个)而言,房地产业已经是今后肯定还会长期是国家和大多数各类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3.人口存量: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人,并且还在增长中。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和家庭总量中,目前还有相当大的比例(约70%)尚未真正解决好住房问题; 4.人口增量: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量约有1,000万人,这是一个接近澳大利亚(其国土面积与中国接近)全国人口总量的数量,仅此人口增量所引起的每年住房增量约为1亿平方米(考虑了城市化比率); 5.人口质量:中国的人口质量在发生改变。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在增长(同1995年相比,当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增长了近2岁),健康状况在提升,知识结构在改善,因而人们对所需住房的量和质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 6.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3亿。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对房地产市场有直接的影响,“银发族”已开始出现对家庭式居住和非家庭式居住等不同居住类型的选择; 7.换房需求:当前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和住房市场都在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居住产品正在不断地升级和换代,吸引着有条件的人们去投资。中国当前商品住房市场中最主要的结构是改善性需求,即换房居住的需求。尚有过半数的居民对现有的住房条件不满意。目前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约26平方米,此数并不大,还有提高的必要。而人均居住面积每提高1平方米,全国就会新增13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8.第二套房:随着中产阶级和财富人群的发展(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为1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公布了这一数据。),有能力购

未来的五到十年 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的五到十年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 . 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操作系统正在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将给软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各大软件公司纷纷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微软的.net和Sun的Java是其中最突出的两项技术。微软的.net计划紧密依托自己的操作系统,拓展操作系统的基础服务,尽可能地将中间件和网络平台的服务实现为操作系统的服务。Sun将J2EE技术整合到操作系统中,如将安全中间件融合到操作系统中开发出Trusted Solaris 8等。目前Linux的网络化服务支持还不够完善,许多针对网络化的改进主要是通过补丁方式实现的,与微软的Windows Server 2003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操作系统内核将呈现出多平台统一的趋势 传统的操作系统内核主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只能应用于固定的平台。随着组件化、模块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操作系统内核将呈现出多平台统一的发展趋势,如Windows XP采用了组件技术可以灵活地进行扩展和变化,既有支持桌面系统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版本,也有支持嵌入式系统的Windows XP Embedded,有效实现了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技术的统一;Linux最新的2.6内核版本也加强了对多平台统一的支持,2.6内核不需要用户进行复杂的内核修改和裁剪就可以灵活地实现嵌入式Linux,同时该内核也可以支持Data Center Linux。 功能将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平台环境 操作系统功能的不断增加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原因是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个原因是新技术的不断出现。Mac OS X 10.2比第一版Mac OS X就增加150余项功能。不断增加的功能并不是每个用户所能用得到的,然而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件必须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需要,于是系统不断膨胀,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从开发工具到系统工具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个平台环境。 未来5~10年中间件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趋势: 与软件构件技术紧密结合,支持现代软件开发方式,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已有的构件技术包括J2EE、CORBA、.NET等。 中间件的开发将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开源技术,例如Apache、OpenSSL、Linux、Eclipse、Jboss、Tomcat 等。 提供对移动计算等多种设备的支持,提出新的基于协调技术的软件协同模式。 原先的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已经成为标准的应用服务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逐步向操作系统内核延伸。 应用服务器、门户、数据集成、Web服务、EAI厂商不断将中间件的功能扩充到他们的产品中。 微软.NET和GXA(Global XML Architecture)将不断占领非JA VA的中间件空间。

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筹划

试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问题 一:前言 二十世纪后期,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人类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大量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成果。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施,高新技术迅速成长,现己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象征,各国都在相继推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胞,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特别重视这一问题,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纲要》明确指出:未来五年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重要领域抢占竞争至高点。 高新技术企业领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其发展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领导力量。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而且还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是国家公共政策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科技激励政策,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已经日益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如何,直接关系着能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关系着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 企业税收筹划是利用现有税收政策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对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有积极作用。为促进高新技术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税收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新技术企业科学地进行税收筹划对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乃至促进我国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高新技术的定义和认定标准 高新技术,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是对产品和产业中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状态经过评价后得到的描述性结论,1983年,美国《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辞典增补词》中,首次把“高新技术”定义为使用或包含尖端方法或仪器用途的技术。狭义的高新技术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的高技术的概念,广义的高新技术则包括“高技术”和“新技术”。高新技术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日本将高新技术定义为R&O强度大,应用系统开发的技术。美国将高新技术定义为发展工业应用以满足市场特殊需要的科学领域。我国国家科技成果办公室在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的基础上将高新技术定义为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处于当代科技前沿的,对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和增强国家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00年确定了高新技术的九个行业,分别是航空航天、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电子通信、医药、科学仪器、电气机械、化学、非电气机械以及军事装备。目前,我国把高新技术的范围划定为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一般标准是: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苏州房地产市场是中国房产的重要支流,国家的宏观政策及经济形势都会对苏州现在及未来房地产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苏州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住房状况也不断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从以往的十几平方米上升到现在的几十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5%左右。较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苏州的房地产市场较为稳定。 即使温总理给我们留下的“限购令”,但苏州的房市丝毫未受其影响。楼市政策微调不可触及底线。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厦门等城市放宽普通住宅标准,重庆、合肥、南京等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还有其他地方政府从税费减免、购房补贴、户籍限制等方面对“刚性需求”给予保护。中央在限购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仍然严厉,在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前提下,不触及“限购”、不明显鼓励购房、顺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微调其生存的可能性较大。 2007年8月,国家在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上,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目标和框架。其核心内容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今后一段时间,保障性住房将成为中国住房供给中发展的重点,住房供应结构将改变原来单一商品房供给体系,将会形成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以满足不同居民的购房需求。对于苏州,从短期来看,目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相对很小,短期增加的供应有限,受益者是原本就不参与商品房市场的低收入人群,房价上涨的推动力基本不受影响;同时,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短期内减少财政收入增加支出,执行上存在很大困难,今后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否按照规划执行就要看政府的决心及其财政投入;中长期来看,国家政策上规定“保障住房建设用地占总土地供应70%”、信贷、税收等政策,明确了国家对于房地产业的产业方向,从源头上引导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未来保障性住房力度将持续加大,对市场的影响会逐渐显现,结构性的调整将引起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特点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特点 1.CP/M系统 计算机语言百花争妍的七十年代,计算机本身正向微型化方向发展。1971年,Intel 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四位Intel 4004芯片,1973年,又研制成功八位Intel 8086芯片。微型机的诞生,已经指日可待。 七十年代中期,台式微机,工作站,超级微机,膝上机相继面世,“谁来指挥他们”,人们千呼万唤。 事实上,早在1972年,AMAA(美国微型机协会)就悄悄地为一个“指挥系统”作临产前的准备了,他们用PL/M程序设计语言为Intel 8086编写了纸带编辑程序ED。1973年,PL/M 的创始人Gary Kildall博士决定“挂帅亲征”,很快在DEC公司的主机TOPS-10上,培植成功一个管理程序和数据的“胚胎”。博士旗开得胜,感觉当然是“味道好极了!”,但Intel 公司及其它著名电脑公司却对此充耳不闻,这使“元帅”和“士兵”们很是光火,1974年,“胚胎”得以向全世界公布:版本号V1.3;大名:CP/M;全称:Control Program/Monitor (控制程序或监控程序)。 虽然CP/M V1.3 是为肩任“控制程序和数据”的“上帝”而来的,但“上帝一世”却颇受冷落,电脑业者依旧冷眼旁观。1975年,CP/M V1.4 继承“王位”,开始大造舆论,加之Kildall 博士创建了Digital Research(数字研究公司),为CP/M呐喊欢呼,CP/M陆续被各国微机厂商采用,围绕他的软件也爆炸般地得到了开发。CP/M变红发紫,神话般普及,被推崇为“标准八位机软件总线”,Kildall 博士更是声名远播。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如同指挥一台晚会或乐队,高效率地合奏美妙的乐章。 繁荣的CP/M家族不断添丁。运行在Intel 8080芯片上的CP/M—80;运行在8088、8086芯片上的叫CP/M—86;而在Motorola(摩托罗拉)68000 上运行的CP/M叫做CP/M-68K。CP/M—80、CP/M—86、CP/M-68K等组成了庞大的CP/M家族。 单用户的CP/M—80操作系统,后来发展成多用户的MP/M—80,单用户的CP/M—86又发展成并发的CP/M—86和多用户MP/M— 86,它们成为家族的新生力量。 CP/M开创了软件的新纪元,称得上是计算机改朝换代的里程碑。 2.DOS系统 七十年代末期,CP/M后院起火,其微机操作系统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1979年,IBM公司为开发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86,请微软公司(Microsoft)为IBM PC 设计一个磁盘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慷慨承诺,但当时手头仅有XENIX操作系统,XENIX操作系统要求处理器支持存贮管理和保护设备的功能,可PC机的CPU 8086/8088 均不具备此功能。微软公司急于满足PC机的要求,购买了由西雅图公司工程师Tim Paterson研制的、可在8088上运行的CP/M—86“无性系”——SCP—DOS操作系统的销售权,将SCP—DOS改称MS—DOS V1.0发表。为避“偷梁换柱”的嫌疑,微软公司又于1981年8月推出了支持内存为320KB 的MS-DOS 1.1版。由于蓝色巨人的推波助澜,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几乎一夜之间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CP/M地位岌岌乎可危。 随后,IBM 公司向微软公司购得MS-DOS使用权,将其更名为PC-DOS 1.0。MS-DOS又称PC-DOS,就是这个原因。 MS-DOS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于它的最初设计思想及其追求目标的正确和恰当,那就是为用户上机操作和应用软件开发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使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几十个DOS命令,或以命令行方式直接键入或在DOS4.0以上版本下以DOS Shell菜单驱动,

企业中长期项目申报规划方案(AOT)

企业中长期项目申报规划方案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是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措施。随着中国产业经济变化,未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具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创新性、高品质(牌),低能源消耗,低污染的产业特点。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作为企业,用足用活国家政策,主要有以下两个好处,一是直接的好处:获得资金、税务支持、获得项目背景;二是间接的好处:通过报审的过程,完善企业经营;通过政府扶持方向,把握企业走向;锻炼人员队伍,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对企业申报项目往往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 1、信息获取不及时,不了解政策; 2、准备不充分,不及时; 3、文字材料不全面; 4、领导不重视,试试看的态度; 5、弄虚作假; 6、过于依赖政府补助; 7、不舍得投入,缺乏自信。 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需要分阶段地制定项目申报规划。中期以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为目标,兼顾资金类项目的申请。为配合公

司中期项目申报目标,从现在开始需要制定一个系统性的项目申报方案,合理有效地规划公司近三年的项目申报计划和基础条件建设,具体如下: 一、产品类项目 1.软件产品 (1)政策依据 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摘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号)) (2)操作程序 2.省级新产品鉴定 (1)政策依据 新昌县奖励3万元/项,新产品鉴定是其他项目的基础。

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来代替人眼做测量和判断的系统,它通过光学装置和非接触传感器自动获取目标对象的图像,并由图像处理设备根据所得图像的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和判别分析,以提取所需的特征信息或根据判别分析结果对某些现场设备进行运动控制。机器视觉系统中的图像处理设备一般都采用计算机,所以机器视觉有时也称为计算机视觉。 机器视觉行业的上游有光源、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图像处理软件等的提供商。行业下游应用较广,主要下游市场是半导体和电子制造行业。除此之外还有应用到汽车、印刷包装、烟草、农业、医药和交通等领域。 图表1:机器视觉行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机器视觉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是中国机器视觉市场爆发增长的一年。行业经过了4-5年的孕育和积累,经济增长回暖,行业实现48%的快速增长。2010年,机器视觉市场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制造、市政交通、汽车、食品和包装机械等众多行业需求的大幅增长带来包括机器视觉在内的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增长;政策性因素和内生式复苏带来的增长在市政交通、汽车和电子制造行业表现明显。 从行业应用来看,电子制造行业仍然是拉动需求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10年机器视觉产品电子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7亿人民币,增长60.9%,市份额达到了43.6%。汽车和市政交通的市场规模增长更是高达66.7%和63.2%。电子制造、汽车制造和市政交通行业占据了2/3以上的机器视觉市场份额。

2011年以来,制造行业发展环境不佳,机器视觉也增速态势下滑,2012年行业市场规模约12.5亿元。 图表2:2007-2012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目前在我国随着配套基础建设的完善,技术、资金的积累,各行各业对采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需求开始广泛出现,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所和企业近两年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领域进行了积极思索和大胆的尝试,逐步开始了工业现场的应用。 其主要应用于制药、印刷、矿泉水瓶盖检测等领域。这些应用大多集中在如药品检测分装、印刷色彩检测等。真正高端的应用还很少,因此,以上相关行业的应用空间还比较大。当然、其他领域如指纹检测等等领域也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 分别按照20%,25%以及30%的增长率,2013-2018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如下,乐观估计可达到60.3亿元。 图表3:2013-2018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精)

■胡葆森/文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作为业内人士,我几乎目睹和参与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其发展的大脉络有些观察和思考,现予阶段性总结并呈上,以期与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长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过程又一次印证了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达到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开始加速;达到7000美元左右时,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12000~1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进入饱和期。2013年底,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接近7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总结出的规律完全契合。 再过十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13000美元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达到供需的饱和点,行业的发展也将从顶峰开始回落。可是,作为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去年为53%,如不包括2.5亿非户籍人口,也只有36%,离实现70%的城镇化目标,还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城镇化推进的主要载体,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的15~20年内,仍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当下: 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发展现状突出的特征就是“细分”。这种细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的细分。 当市场真正处于理性后,行业的基本属性开始发挥作用,商品的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升降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开发总量与总体消费需求决定泡沫存在与否的道理,开始为人们所认知。

那些简单武断地预测中国房地产业何时崩盘的论断显得过于哗众取宠;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关于“三四线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线城市泡沫”的推断也不免显得过于草率。简言之,当市场的“六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媒体、消费者、专家学者)逐步成熟后,就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以“线”划线,以点及面,而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供求状况、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城市化水平等,区别判定每一个城市的市场状况。 例如:郑州、武汉、西安同属二线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人口达到本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而郑州因设省会仅有60年历史,全市人口仅占本省人口总数的8%左右。由于地处全国交通枢纽位置,加之中原经济区、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十字枢纽等有利因素,与武汉、西安相比,作为1.06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间势必大于其他两市。 即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四线县级城市如神木县等,因在建规模过大,供需严重失衡;但在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中西部人口大县,仍不乏“日光盘”案例。因此,我们在判定市场状况时,还是应回到它的基本面上,按照相关的基本指标对其做出细分和判断。 2. 开发商的细分。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开发商阵营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以企业概念区分,有价值观驱动型,也有商业利益驱动型;有战略导向型,也有机会导向型;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激进扩张型,也有稳健甚至保守型;有跨国、跨省扩张型, 也有区域发展型;有多业态综合开发型,也有单业态专业开发型。 2004年“8·31大限”后,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日益显露,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步伐,迅即拉开了市场格局调整的大幕。

操作系统发展史

CP/M系统 计算机语言百花争妍的七十年代,计算机本身正向微型化方向发展。1971年,Intel 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四位Intel 4004芯片,1973年,又研制成功八位Intel 8086芯片。微型机的诞生,已经指日可待。 七十年代中期,台式微机,工作站,超级微机,膝上机相继面世,“谁来指挥他们”,人们千呼万唤。 事实上,早在1972年,AMAA(美国微型机协会)就悄悄地为一个“指挥系统”作临产前的准备了,他们用PL/M程序设计语言为Intel 8086编写了纸带编辑程序ED。1973年,PL/M的创始人Gary Kildall博士决定“挂帅亲征”,很快在DEC公司的主机TOPS-10上,培植成功一个管理程序和数据的“胚胎”。博士旗开得胜,感觉当然是“味道好极了!”,但Intel 公司及其它著名电脑公司却对此充耳不闻,这使“元帅”和“士兵”们很是光火,1974年,“胚胎”得以向全世界公布:版本号V1.3;大名:CP/M;全称:Control Program/Monitor (控制程序或监控程序)。 虽然CP/M V1.3 是为肩任“控制程序和数据”的“上帝”而来的,但“上帝一世”却颇受冷落,电脑业者依旧冷眼旁观。1975年,CP/M V1.4 继承“王位”,开始大造舆论,加之Kildall 博士创建了Digital Research(数字研究公司),为CP/M呐喊欢呼,CP/M陆续被各国微机厂商采用,围绕他的软件也爆炸般地得到了开发。CP/M变红发紫,神话般普及,被推崇为“标准八位机软件总线”,Kildall 博士更是声名远播。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如同指挥一台晚会或乐队,高效率地合奏美妙的乐章。 繁荣的CP/M家族不断添丁。运行在Intel 8080芯片上的CP/M—80;运行在8088、8086芯片上的叫CP/M—86;而在Motorola(摩托罗拉)68000 上运行的CP/M 叫做CP/M-68K。CP/M—80、CP/M—86、CP/M-68K等组成了庞大的CP/M家族。 单用户的CP/M—80操作系统,后来发展成多用户的MP/M—80,单用户的CP/M—86又发展成并发的CP/M—86和多用户MP/M— 86,它们成为家族的新生力量。 CP/M开创了软件的新纪元,称得上是计算机改朝换代的里程碑。 DOS系统 七十年代末期,CP/M后院起火,其微机操作系统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1979年,IBM公司为开发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86,请微软公司(Microsoft)为IBM PC设计一个磁盘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慷慨承诺,但当时手头仅有XENIX 操作系统,XENIX操作系统要求处理器支持存贮管理和保护设备的功能,可PC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王少豪 主要内容: 知识产权与企业价值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思路 新的评估思路与方法 实际评估案例分析 一、知识产权与企业价值 本次培训班是知识产权评估培训班,但是为何要讲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这是因为知识产权乃至于无形资产产生价值均与企业密不可分。 1、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的评估总是要考虑这些资产在与其它资产组合使用或单独作用时是否会发挥其最大最佳使用效果。 2、正是因为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评估和企业价值息息相关,所以国际上无形资产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均属于同一个专业。想要评估无形资产或知识产权就需要评估企业价值。美国ASA协会关于各类评估专业分工如下: 评估审核与评估管理(Appraisal Review & Management) 企业价值评估(Business Valuation)——包括无形资产评估 珠宝评估(Gems & Jewelry) 机器设备与技术性专业的评估(Machinery & Technical Secialties) 个人动产评估(Personal Property) 不动产评估(Real Property)

二、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一)、高新技术的定义与认定 目前国际上对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认同主要有这麽几个标准: (1) 产品的销售额中R&D(研究与开发)支出所占的比重; (2) 科学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 (3) 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是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 (4) 产品主要技术必须包括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 1991年3月原国家科委公布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和办法》,对高新技术的范围进行了规定,把新兴科学与技术融合在一起。但是目前在国际上对于所谓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并无明确的界定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然而,无论如何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明显的特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它是智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需要高额投资、且伴随高风险和高收益;高新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周期短且产业一般呈高速增长势态;学科带动性较强、多为交叉学科综合而成;具有高度的战略重要性、是国际军事竞争和经济竞争的焦点。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及评估特性

对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精

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一、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硬件的软件。作为介于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中间层,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与基石。操作系统通常是最靠近硬件的一层系统软件,它把硬件裸机改造成为功能完善的一台虚拟机,使得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更加方便,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上层的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比硬件提供的功能更多的支持。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2000、Netware等。二、操作系统的发展 1、大型机时代早期的操作系统非常多样化,生产商生产出针对各自硬件的系统。每一个操作系统都有不同的命令模式、操作过程和调试工具,即使它们来自同一个生产商。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厂家每生产一台新的机器都会配备一套操作系统。尽管这些机器在性能上有明显差异,但它们有统一的操作系统—— OS/360。 2、小型机和UNIX的崛起 UNIX操作系统是由AT&T公司开发出来的,后来成为开发小型操作系统的起点,并成为操作系统的典范。早期的操作系统是可以被用户所利用的功能的集合。60年代末70年代初,几种硬件支持相似的或提供端口的软件可在多种系统上运行早期的系统已经利用微程序来在它们的系统上实现功能。 3、个人计算机时代微型处理器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普及至中小企业和个人爱好者。而计算机的普及又推动了硬件组件公共接口的发展,并逐渐地要求有一种“标准”的操作系统去控制它们。在早期,主要的操作系统是8080 CPU用的 CP/M-80,它建立在数家公司针对PDP-11架构的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MS-DOS。这些计算机在ROM都有个小小的启动程序,可以把操作系统从磁盘装载到内存;IBM-PC系列的BIOS是这一思想的延伸。随着显示设备和处理器成本的降低,很多操作系统都开始提供图形用户界面。如:UNIX提供的 X Window系统、微软的Windows系统、苹果的Mac系统等。三、现代操作系统的发展(一)微内核操作系统对于一个操作系统而言,内核通常是系统中最核心的

机器视觉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机器视觉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机器视觉已经出现在了很多领域,那么这个行业的前景怎么样呢?下文是一篇关于机器视觉行业的相关分析,小编个人觉得写得不错,故在此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的人脸检测、人脸识别正在从安防、商业、金融、家居等各个领域不断迅速地、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但是对于传统人脸识别解决方案仍存在准确率不高、漏抓误报较多、人脸抓拍不清晰、图像质量不理想等问题,还是无法满足一些商业需求。 机器视觉产业链 机器视觉在生活中的的应用及其广泛,在交通领域、水文观测、地质灾害预警识别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宏观上看,发展速度较快的细分产业是人脸识别与图像识别。这两个分支行业,在金融、安防以及交通领域较为集中。

这些细分领域的投资者,大多都具有自身技术优势,并将为各类场景提供应用解决方案来盈利。 机器视觉可说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灵魂之窗,从物件/条码辨识、产品检测、外观尺寸量测到机械手臂/传动设备定位,都是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发挥的舞台。而为了因应层出不穷的新应用需求,工业相机的设计也出现新的发展方向。 国内机器视觉发展历史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的起步比较晚,集中度也不是很高,最开始主要是代理国外品牌。近几年,很多的经销商开始自主开发产品,但在行业分布、渠道分销以及成熟的自动化产品等方面还是和国外有一定差距。国内机器视觉的相对成熟的自动化产品质量以及技术含量偏低,市场也远远没有饱和。 机器视觉企业大体可以分为层开发厂商、二次开发厂商和产品代理商。国内机器视觉企业主要为国外机器视觉产品代理商和系统二次开发厂商。目前进入我国机器视觉市场的国外品牌有100多家,我国本土的企业负责销售代理的企业有200多家,专业的系统集成商超过50家。我国真正的专业机器视觉底层厂商凤毛麟角,本土机器视觉系统厂商和机器视觉系统元器件生产商不多。 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一般他们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建立自己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来管理关键的客户以及向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和商务支持。 视觉行业企业数量

机器视觉的应用与发展

机器视觉的应用及发展 一台机器为什么能看到你?因为它有了自己的视觉。机器视觉技术是一门涉及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功能多。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但并不仅仅是人眼的简单延伸,更重要的是具有人脑的一部分功能一一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视觉应用系统,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机械工程技术、控制技术、光源照明技术、光学成像技术、传感器技术、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等。 全球应用情况 在国外,机器视觉的应用普及主要体现在半导体及电子行业,其中大概40%-50%都集中在半导体行业。机器视觉系统还在质量检测的各个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产品在应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此之外,机器视觉还用于其他各个领域。 而在中国,视觉技术的应用开始于90年代,因为行业本身就属于新兴的领域,再加之机器视觉产品技术的普及不够,导致以上各行业的应用几乎空白。目前国内机器视觉大多为国外品牌像德国的basler、SONY、美国TEO等随着机器视觉的不断应用,公司规模慢慢做大,技术上已经逐渐成熟。 在行业应用方面,主要有制药、包装、电子、汽车制造、半导体、纺织、烟草、交通、物流等行业,用机器视觉技术取代人工,可以提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物流行业,可以使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快递的分拣分类,不会出现大多快递公司人工进行分拣,减少物品的损坏率,可以提高分拣效率,减少人工劳动。 主要问题和发展瓶颈 机器视觉可以看作是与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密切相关的一个子学科或子领域。限制机器视觉发展的瓶颈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计算能力不足、认知理论未明以及精确识别与模糊特征之间的自相矛盾。 1.机器视觉面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图像和视频,其特点是数据量庞大、冗余信息多、特征空间维度高,同时考虑到真正的机器视觉面对的对象和问题的多样性,单一的简单特征提取算法(如颜色、空间朝向与频率、边界形状等等)难以满足算法对普适性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普适性的特征提取算法时对计算能力和存储速度的要求是十分巨大的,这就造成了开发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2. 如何让机器认知这个世界?这一问题目前没有成熟的答案,早期的人工智能理论发展经历了符号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连接主义学派等一系列的发展但都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目前较新的思想认为应该从分析、了解和模拟人类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摘要: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和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部件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随着操作系统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加。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件必须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需要,于是系统不断膨胀,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从开发工具到系统工具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个平台环境。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技术变革作出了分析,同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和分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预测。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Operating system (O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softwar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computer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ources and the entire computer workflow, coordination between system components, systems and users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u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as a standard suite of softwar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as many users as possible, so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from the development tools to the system tools to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to a platform environment. More able to meet user need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re posi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of the compu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and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nd makes a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pu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