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学

考试题型:名解、选择、判断、问答

第一章绪论

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

的完美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

①行为和生活方式

②环境因素

③生物学因素

④卫生服务因素

3、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全面提高公民

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

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

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4、健康素质: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

息和服务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5、健康促进:

(1)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渥太华宪章》(2)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Lawrence W Green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支持

6、健康促进的5点策略(行动领域)

①制定有利健康的公共政策

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③加强社区行动

④发展个人技能

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7、健康促进的内涵(选择)

①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不仅是卫生部门,而是政府各部门的核心义务和职责。

②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

③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包括社会行为、生态环境、生

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等。

④健康促进是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这些方法包

括传播、教育、立法、财政、组织改变、社区开发,以及当地群众自发地维护自己健康的活动。

⑤健康促进强调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全过程。

⑥健康促进是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学基础上,强调健康-环境-发展三者的整

合。

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

①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领域所有工作的基石

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

9、健康促进应力求通过3个主要策略促进健康的发展

①社会动员

②倡导与游说

③协调

10、纵观世界各国,健康教育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1)生物医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

(2)行为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3)新公共卫生或后医学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新公共卫生——健康促进

第四章健康相关行为

1、健康行为: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

体健康的一组行为。

2、危险行为: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

的一组行为。

3、健康行为的分类(选择、判断)

(1)基本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

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等。

(2)预警行为:指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以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即属此

类健康行为。

(3)保健行为:指正确、合理地利用卫生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发现患病后及时就诊、咨询、

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康复等。

(4)避开环境危害:这里的环境危害是广义的,包括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主动地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避开这些环境危害也属于健康行为,如离开污染的环境、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那些引起人们心里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等都属于此类行为。

(5)戒除不良嗜好:不良嗜好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对健康有危害的个人偏好,如

吸烟、酗酒与滥用药品等。戒烟、不酗酒与不滥用药品就

属于戒除不良嗜好这类健康的行为。

4、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①潜伏期长

②特异性差

③协同作用强

④变异性大

⑤广泛存在

5、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简答、选择、判断) P52

(一)“知信行”模式

(1)知信行(KABP)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知知识(学习)基础

信信念和态度动力

行行为建立或改变目标

三者之间有因果联系,但没有必然性。即必要而不充分。

(2)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①信息的权威性

②传播的效能

③恐惧因素

④行为效果和效益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BM)是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的逻辑推理。

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

①严重性

②易感性

(2)对采取健康行为后得益的认识和克服改变行为中困难的决心

(3)提示因素: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4)其他相关因素

①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人种等;

②社会心理学因素:如人格特点、社会阶层、社会压力;

③结构性因素:如个体所具有的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5)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

达到预期结果的自信心。

(三)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1)没有准备阶段:提高认识,唤起情感

(2)犹豫不决阶段:帮助促进行为转变,协助制定行为转变计划,提供行为

转变的技能

(3)准备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逐步转变行为的步骤,寻求社会

支持

(4)行动阶段:争取支持,替代方法,成功者现身说法,家属同伴的支持(5)维持阶段:创造支持环境,巩固行为转变的成果

(6)终止阶段:对于一些成瘾性行为

6、个体行为的矫正

①脱敏疗法:以认知原理为基础,在治疗中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主动提供这

一刺激因素,适时修正个体对刺激因素的错误认知,再通过反复

的操作强化,就可达到消除这种过于敏感行为的目的。

②厌恶疗法:或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内容为:将

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

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

为的目的。

③示范疗法:以某人或某团体的行为作为一种刺激(示范),使观察者发展近似

的想法、态度与行为。经由观察学习,当事人可以学习去表现期

望的行为而不需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

④强化疗法:是一种在行为发生后通过正面强化或负面强化来矫正行为的方法。

迄今为止在帮助个体矫正危险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方面最有前途的

行为矫正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