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应该以学习为中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教育心理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同时又要研究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2.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有助于加深教育工作者对“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认识、理解学习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准确掌握学与教的基本规律。(2)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掌握“教”的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来自实践,又可指导实践,它与教育的经验互为基础。任何教育工作者取得教育成效都离不开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规律的探寻,掌握学与教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有的放矢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3.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2)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这是所有关于人的心理学研究中都应遵从的一个基本伦理道德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其应用学科性质决定的。遵循这一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教育情境,尤其是主体的实际需要出发,并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心理问题。(4)发展性原则。遵循发展性原则,一方面要求研究者针对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动态的探讨,另一方面要求所作的一切研究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

4. 根据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

评分标准: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问卷首先得明确什么是学习兴趣,并依据操作性定义确定学习兴趣调查的维度,依据调查维度进行问卷题目设计。选择调查对象的样本进行试施测,根据施测结果调整问卷题目,剔除不合适的题目。条件允许进行信效度分析。最后,形成规范调查问卷。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性教育

1.什么是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2.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了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一时期,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其特点主要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概念等。(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在本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包括具有守恒性、摆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为命题运算阶段),接

近于成年人的思维。

3. 加德纳把人的智力分为哪些类型?其理论给教育的启发是什么?

参考答案: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即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这八种智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的。八种智力在个体的智力结构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表现形式是各不相同的,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的标准当然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4. 强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无论参加什么活动,他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平时他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他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他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当时总是难以克制。

(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强强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

(2)如何根据小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1)强强基本上属于胆汁质。他积极主动参加活动,精力旺盛,做事急,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爱发脾气,难以克制。上述表现,属于胆汁质气质特征。(2)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照顾到强强气质类型的特点,不宜针锋相对地去激怒他,应耐心进行说服教育。如果教育不当,强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容易出现一些病态倾向,例如攻击和破坏行为,教师要特别关注。

5.根据麦克斯白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分析亲子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参考答案:麦克斯白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作出。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主要有三个主要的职责:在一定距离里监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有效地利用与儿童直接交流的时间;加强儿童的自我监督行为(如解释行为标准,说明如何减少危害)和教儿童知道何时寻求父母的指导。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的重要决定。

第三章学习理论

1.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哪几类?

参考答案: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1)智力技能的学习;(2)认知策略的学习;(3)言语信息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2.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习得的。桑代克认为在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三条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客观条件来看,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内容范围之内的。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4.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非指导性教学观对小学教育有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人本主义代表罗杰斯认为,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这种

人具有主动性和责任感,具有灵活地适应变化的能力,是自主发展的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教育理想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会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在罗杰斯看来,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学生的自我需要,而且要围绕学生的自我进行。基于此种认识,罗杰斯所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围绕发展个人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教师的角色不断变化。

5.建构主义关于知识、学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对知识的理解,需要个体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而构建,还要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学习观。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且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个人的意义或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

第四章学习动机

1.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构成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前进。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行为动力。内在动机是需要,外在动机是诱因。

2.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动机理论强调外部动机的作用,认为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等教育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键作用。

3.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一项任务的主观感受。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种:(1)个体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唤醒。

4.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适当进行归因训练,培养自我效能感。巧妙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评定、奖惩、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举例)

5.考试过后,面对考试成绩单上的分数,小学生议论纷纷。A:“这次考试题太难了,所以我没有考好。”B:“考题倒是不难,但我的运气太差,我复习好的部分没有考。”C:“根本用不

着复习,我只要稍稍用心就会考得很好。”D:“教室里太乱,复习不下去。”E:“我有些考试焦虑,一到考场就紧张。”F:“我是天生的‘榆木脑袋’,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学生A、B、C、D、E、F的归因特点,并说明他们的归因方式对未来学习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A归因于试题难度,B归因于运气,C归因于个人能力,D归因于环境,E归因于心理状态,F归因于智力。C和F强调的能力和智力是内在原因,A和B强调的难度和运气是外在原因,D和E强调的内外环境,一个是内在原因,一个是外部原因,但所有这些都是个人难以控制的。A、B、C、D、E、F的归因方式只能让他们或消极沮丧,或保持现状,不会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只有将成败归因于努力、刻苦、勤奋等内在、可控因素,才能激发学习动力。

第五章学习迁移

1.什么是学习的迁移?迁移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分类?

参考答案:

学习迁移是把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习惯态度转移到另外一种学习中去,简单地说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学习迁移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从迁移的方向来看,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2.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化说、结构迁移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参考答案:

(1)形式训练说。迁移是通过官能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从而实现的。(2)共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3)经验类化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4)关系转换说。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学习的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地发现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5)结构迁移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3.利用学习迁移规律,设计一个帮助小学生利用加法学习乘法的教学活动。

评分标准:首先让小学生依据加法运算规则计算相同数的加法,比如2+2、2+2+2、2+2+2+2等,然后总结相同数加法的基本规律,进而引出乘法定义,教授乘法运算规则。

第六章学习策略

1.什么是学习策略?掌握迈克卡等人把学习策略分为哪几类?

参考答案:

学习策略也就是在学习中使用的计策和谋略,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使用某一种或系统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根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2.认知策略具体包括哪几种策略?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精细加工策略是

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举例)

3.元认知策略包括哪几种策略?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元认知策略主要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等。(1)计划策略。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间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2)监控策略。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完成有效学习的策略。(3)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等。(举例)

4.结合某一学习内容,谈谈如何提高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评分标准:首先让学生了解学习策略,并掌握运用学习策略的基本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分析一下运用哪种学习策略更合适,并结合个人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第七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1.奥苏伯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把知识的学习分为哪几类?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又把知识学习分为哪几类?

参考答案:

奥苏伯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教材直观的类型有哪些?如何提高教材直观与观察的成效?

参考答案:

依据直观的对象,可以把直观方式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提高教材直观与观察的成效应注意: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利用心理学感知规律,在制作和使用直观对象时突出所观察部分。

3.如何提高教材概括与理解的成效?

参考答案: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从动作对象上看,操作技能的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而心智技能的动作对象具有观念性;从动作进行来看,操作技能的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而心智技能的动作进行具有内隐性;从动作结构来看,操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而心智技能的动作结构具有简缩性。

5.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示范准确规范,讲解简洁明了;(2)练习循序渐进,训练量合理安排;(三)反馈及时有效,动觉控制逐渐增强。

6.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5)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7.根据所学理论,设计一个让小学生掌握“分数”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求利用正例、反例和变式等帮助学生理解。

评分标准:

首先讲清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然后举出正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变换样例让学生领悟分数的本质特征,再举出反例让学生知道什么不是分数。

第八章问题解决和创造力

1.结合实例谈谈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参考答案:

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有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豁朗阶段;(4)验证阶段.(举例)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2)思维定势;(3)问题情境;(4)功能固着;(5)动机与情绪状态;(6)个性特征。

3.什么是灵感?灵感有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

灵感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的、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想思维的整体过程。特性:突然出现;高度兴奋;稍纵即逝;模糊不清;不可复制。

4.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1)敏感性;(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定义性;(6)洞察性。

5.影响创造力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1)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2)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1)善用发散思维;(2)强于捕捉灵感;(3)尝试逆向思维;(4)大胆求异。

第九章态度与品德

1.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品德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品德与道德有着相互依从的关系。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没有社会道德规范就难以评价个体的品德,而个体的品德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社会道德舆论、道德风尚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集中表现和反映时代特征。另一方面,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不以个别人的存亡与个别人品德的有无为转移,而品德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它的发生发展一方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同时也服从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道德主要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品德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索、揭示品德形成及发展的规律,为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2.简述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通过对态度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的分析发现,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也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但是,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1)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其稳定的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3.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理解、不重视成人或者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2)权威阶段(6~7岁)。儿童认为应该尊重权威和尊重年长者的命令。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成人、权威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的要求。(3)可逆阶段或互惠阶段(8~10岁)。这个阶段儿童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应该绝对服从的,或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认为,道德行为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断好坏的标准不是以权威,而是以是否公平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认为公平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4)公正阶段(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的角度出发去判断。

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科尔伯格利用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及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5.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利用价值辨析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答案:

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举例)6.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1)欲望。凡是能够满足个人欲望,或能帮助个人达到目标的对象,都能使人产生满意的态度。相反,对于那些阻碍目标,或使欲望受到挫折的对象,都会使人产生厌恶的态度。(2)知识。个体对某些对象态度的形成,受他对该对象所获得的知识的影响。(3)个体的经验。很多态度是由于经验的积累与分化而慢慢形成的。7.小学班主任刘老师发现他们班上的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将不能参加野营活动。”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刘老师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她没有交作业,所以不

能参加野营。”请问材料中的学生处于皮亚杰道德判断发展的哪个阶段?

评分标准:

材料中的学生处于权威阶段。他们认为应该尊重权威和尊重年长者的命令。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成人、权威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的要求。所以,材料中的学生认为无论女生什么原因没有交作业,都不能参加野营,所有人都应该遵守规则,规则是不能更改的。

第十章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1.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

参考答案:

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或心理运动)三大领域,对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

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选择教学方法;(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选择教学方法。

3.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依据教学目标收集相关信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功能:(1)诊断功能;(2)调节功能;(3)激励功能。

4.什么是难度和区分度?如何计算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参考答案:

项目难度是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是指测试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

对于是非题,当只有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时,可以用通过该题人数的百分比代表其

难度,公式为 P=R/N(P 指难度,N 指受测总人数,R 指通过该题的人数);也可以用极端组的方法计算难度,公式为 P=(PH+PL)/2。其中,PH 指高分组(总分最高的27%的学生,下同)答对该题的人数占高分组学生总数的百分比,PL 指低分组(总分最低的 27%的学生,下同)答对该题的人数占低分组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对于选择题,如在 K 个选项中(K>2)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则其难度可以在该项目的通过率 P 的基础上进行矫正,计算公式为 CP=(KP-1)/(K-1)(CP 指矫正后的难度,P 指未矫正的难度,K 指选项的数量)。学生可能随机猜测单选题答案,用此公式则能排除这种情况。对于论文题,可以用某题的平均分数为依据计算难度,公式为 P=M/W(M 指全体考生某题的平均得分,W 指某题规定的最高得分)。也可以用极端组的方法计算难度,公式为 P=(MH+ML-2Nl)/[2N(h-l)]。其中,MH 指高分组考生该题得分之和,ML 指低分组考生该题得分之和,N 指考生总人数的 27%,h 指该题最高得分,l 指该题最低得分。

对于客观题,项目区分度的简便计算公式是 D=PH-PL 。其中,D 指区分度,PH 指高分组通过该题的人数占高分组总人数的百分比,PL 指低分组通过该题的人数占低分组总人数的百分比。对于论文题,项目区分度计算公式是 D=(MH-ML)/[N(h-l)]。其中,D 指区

分度,MH 指高分组考生该题得分之和,ML 指低分组考生该题得分之和,N 指考生总人数的27%,h 指该题最高得分,l 指该题最低得分。

5.什么是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档案袋评价就是为每个学生都设计与制作个人学习档案袋,围绕一定的学习主题连续收集各种有意义的资料,经过整理、反思与统合,建构出有丰富内容、有创意的学习档案从而系统地展现学生个人学习的历程与成果。档案袋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内学习情况记录和课外学习情况记录两部分,有时还包括家校联系的记录。

第十一章人际关系与师生心理健康

1、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阻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空间因素、类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能力与特长、仪表、个性品质。阻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征主要有:(1)不尊重别人、不关心他人;(2)自我中心、忽视他人;(3)对人不真诚、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需要;(4)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5)过分依赖他人;(6)妒忌心强;(7)怀有敌对的情绪与猜疑性格;(8)过分自卑、过于敏感;(9)个性孤立;(10)固执、报复心强;(11)好高骛远、苛求他人。

2、什么是首因效应?什么是近因效应?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首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称第一印象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举例)

3、人际沟通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涉及七个基本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信息、通道、反馈、障碍和背景。

4、人际沟通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为人真诚,言而有信;(2)相互尊重,慎重批评;(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4)善于倾听,避免争论。

5、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6、依据合理情绪治疗的理论分析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情绪困扰。

评分标准:

(1)找A,从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诱发事件。(2)找C,反思自己对该事件的感觉、情绪和行为反应。(3)找B,追问自己为什么会产生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然后分析自己持有的信念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最后列出所有不合理的观念B。具体分析造成情绪困扰的事件和“想法”,分析“想法”是否合理,抛弃不合理的“想法”,从而改变情绪状态。

教育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天水师范学院

教育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第一章测试 1.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 A:学生心理 B:教师心理 C:教学心理 D:学习心理 答案:学习心理 2.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C:学生与教师 D: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教育行政部门 3.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桑代克 B:杜威 C:乌申斯基 D:加涅 答案:桑代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20世纪50年代 B:二次大战以后 C: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 D:20世纪60年代末 答案: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 5.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教学过程 B:评价过程 C:学习过程 D:反思过程 答案:学习过程 6.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者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探究,以此提高参与者对 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的方法是()。 A:教育行动研究 B:设计型研究 C:质性研究 D:定量研究 答案:教育行动研究 7.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 学。()

A:错 B:对 答案:对 8.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什么争议。 () A:对 B:错 答案:对 9.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 容。() A:错 B:对 答案:错 10.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来看,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二章测试 1.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死亡 B:增强 C:变化 D:成熟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更重视研究并揭示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规律,使其直接为学校教育提供指导。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怎样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是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在质和量上进行描述和测量并揭示其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既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例如,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就可以应用智力测验、阅读测验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当然,阅读困难也可能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有关,如父母离异、对儿童漠不关心或期望过高致使学习动机受挫,或者与教师关系不和、教学方法不当等致使儿童失去学习兴趣等。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

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例如,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方式指定学生起来朗诵课文,是随机点名还是按顺序点名?对这个看上去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其答案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应综合考虑不同的年级、不同点名方式的利弊等,选取恰当的点名方式。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1)理论任务,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探索或寻求这些理论问题的更准确的答案,使教育心理学理论更加完善。 (2)应用任务,教育心理学需要理论不断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教与学互动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的式作更富有成效。 4、西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2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学习的特征有哪些? 第一,学习是变化,是个体产生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学习的效果和结果。没有变化就不能称称其为学习。第二,这种变化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这里的经验就是学习者学习过并且掌握了的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2.说说学与教的过程的模式 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3.当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研究取向日趋全面,关注教和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的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重视 5.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将逐步完整化、系统化,进而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 二、辨析题 1.教育心理学重在揭示教育教学条件下的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应用,为课程和教学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答:正确。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又分支,为课程和教学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 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答;错误。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并不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运用它是应用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运用 3.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答:正确,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4.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答:错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6-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答:6~12岁小学生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特点主要有:1思维发展达到守恒: 2.思维发展已经摆脱了自我中心: 3.能够掌握包含的概念,理解总类和子类之间的关系: 4.思维活动月有序列性,能够将物体从小到大或从多到少排序: 5.思维活动不再受知觉到的事物形象左右,能初步对事物内隐的实质作出反应。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方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间性和先后顺序。(3)不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 起步发展可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有不平衡性。(4)差异性。不同个体同种心理机能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城都因人而异 二、辨析题 1.遗传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来自环境方面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中占据主导作用的因素。 答:错误。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占主导因素的是学校教育。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心理发展过程的两大因素,不可混为一谈 2.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去集中化是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答:错误。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具体运算阶 段的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

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B.布鲁纳C.华生D.桑代克 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 6.中学心理学的性质是( )。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为主 D.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 1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是( )。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12.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说明教育心理学具有( )作用。A.准确了解问题B.提供理论指导C.预测并干预学生D.结合教学进行研究

13.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 14.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 )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A.学生B.教学目标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15.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___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2.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和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_______和_______。 4.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的一种,是介于_______、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5.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环境和_______环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6.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____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_______,组织_______,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14.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15.20世纪20年代到5O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_______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2.教学内容3.教学媒体4.学习过程 五、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论述

1、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1)遗传的作用,1.遗传素质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2)环境的作用 1.自然环境。这是人赖以生存与发育的物质基础,为人的生理及其机能的发育提供必须的能量2.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时代的精神决定人的观念和意识(3)教育的作用,》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 2、学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教育作为一种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制约着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教育与儿童的身心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育的外部力量转化为学生本人的需要,才能取得成效。(p34)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 (1)特点 1.身体方面:小学生身体发展在其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2.心理方面:小学生进入学校后,投入了集体生活,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3.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生的学习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而且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上进行,具有被动性和强制性特征4.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p52) 4、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 (1)身体方面1.身体素质方面:中学生的发育状况很明显地反映在其体态变化上。体内机能方面: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肺功能增强。神经统方面:神经系统逐步完善,脑的发展由容积、重量转向功能的完善。性发育成熟。(2)心理方面:第一,感知方面。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各门学科都对学生的观察力提出了要求(p58)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3)多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同时也给予必要的失败的挑战(4)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5)让学生会反思和总结。 2、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新颖(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3)利用学生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5)适当地开展竞赛 1、结合实际谈谈学习迁移在教学中的作用。 (1)学习迁移促使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并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2)学习迁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3)学习迁移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4)学习迁移促使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2、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确立具体的、明确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目标(2)科学地选择教材和内容(3)合理编排教学程序程和教学内容(4)具体分析教学内容适合何种迁移(5)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1、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直观教学方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征(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4)合理运用正例和反例的概括辨别作用(5)运用变式组织感性经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6)科学地使用比较教学(7)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概括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应该以学习为中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教育心理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同时又要研究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2.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有助于加深教育工作者对“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认识、理解学习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准确掌握学与教的基本规律。(2)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掌握“教”的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来自实践,又可指导实践,它与教育的经验互为基础。任何教育工作者取得教育成效都离不开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规律的探寻,掌握学与教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有的放矢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3.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2)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这是所有关于人的心理学研究中都应遵从的一个基本伦理道德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其应用学科性质决定的。遵循这一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教育情境,尤其是主体的实际需要出发,并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心理问题。(4)发展性原则。遵循发展性原则,一方面要求研究者针对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动态的探讨,另一方面要求所作的一切研究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 4. 根据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 评分标准: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问卷首先得明确什么是学习兴趣,并依据操作性定义确定学习兴趣调查的维度,依据调查维度进行问卷题目设计。选择调查对象的样本进行试施测,根据施测结果调整问卷题目,剔除不合适的题目。条件允许进行信效度分析。最后,形成规范调查问卷。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性教育 1.什么是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2.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了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一时期,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其特点主要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概念等。(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在本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包括具有守恒性、摆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为命题运算阶段),接

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2.说说学与教的过程的模式 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3.当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研究取向日趋全面,关注教和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的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重视 5.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将逐步完整化、系统化,进而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 二、辨析题 1.教育心理学重在揭示教育教学条件下的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应用,为课程和教学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答:正确。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又分支,为课程和教学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 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答;错误。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并不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运用它是应用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运用 3.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

和研究方法学。答:正确,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4.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答:错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6-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答:6~12岁小学生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特点主要有:1思维发展达到守恒: 2.思维发展已经摆脱了自我中心: 3.能够掌握包含的概念,理解总类和子类之间的关系: 4.思维活动月有序列性,能够将物体从小到大或从多到少排序: 5.思维活动不再受知觉到的事物形象左右,能初步对事物内隐的实质作出反应。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方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间性和先后顺序。(3)不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 起步发展可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有不平衡性。(4)差异性。不同个体同种心理机能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城都因人而异 二、辨析题 1.遗传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来自环境方面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中占据主导作用的因素。 答:错误。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占主导因素的是学校教育。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心理发展过程的两大因素,不可混为一谈 2.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去集中化是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成熟的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查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 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 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 C.皮亚杰 D.桑代克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 C.詹姆斯 D.桑代克 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 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

第二章 二、填空 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为三大领域:(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领域。 4、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潘菽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知识学习、(2)动作技能学习、(3)智慧技能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四类. 7、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将学习分为(1)有意义学习、(2)机械学习;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 三、选择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2)、(4)。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 (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4)的学习.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3、小明在2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1)。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文单词“book"。按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1)。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6、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2)。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 7、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4). (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 (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8、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2)。(1)动作技能;(2)智慧技能;(3)言语信息;(4)态度. 第六章 三、选择 1、历史教师告诉学生,记忆历史年代时,可先记住某个熟悉的年代,而后再通过在该年代上增减数字来记住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某个学生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方法不可行。对该生行为最适宜的解释是(2)。 (1)该生具有叛逆精神;(2)该生具有运用策略的元认知意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 答: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的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 4.高等教育心理学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 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 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 答: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试述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 答: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的问题;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而这些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此外,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大学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1.掌握人的心理活动结构: 人的心理 1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喜哀乐爱憎惧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职业心理的进展 一、填空题 1、教室职业生涯进展的三个时期是:生存关注时期、任务关注时期、进展关注时期。 2、教师职业生涯进展的目标有:外职业生涯目标和内职业生涯进展目标。 3、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有:系统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觉教学反思。 4、“高原现象”本来是教育心理学顶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术形成进程中显现的进步的临时停顿或退步现象的一个概念。 5、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是: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绩感。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多数教师在从教一年后,开始关注“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质量”等。这一时期的教师处于职业生涯进展的(A) A.任务关注时期 B.自我关注时期 C.进展关注时期 D.生存关注时期 2、教师对职业生涯中的外在需求的表现是(A) A.外生涯进展目标 B.内生涯进展目标 C.教学校能 D.高原现象 3、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的职业成熟是(B) A.教学效能 B.内生涯进展目标 C.外生涯进展目标 D.高原现象 三、名词说明 1、教师职业生涯 答: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职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持续工作经历。 2、自我效能感 答: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的主观判定与期望。对教师来讲,指的是教师对自己阻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定和感受。

3、高原现象 答:本来是教育心理学顶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术形成进程中显现的进步的临时停顿 或退步现象的一个概念。个体在职业生涯进展的某一时期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超级小的一种现象。 4、职业倦怠 答: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是,所产生的躯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映,是教师伴随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四、判定分析题 1、专家型教师确实是有教学专长的教师。 答:错。 专家型教师对教学情境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较强的检讨意识和超卓的教育科研能力。 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硕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富有职业的灵敏洞察力的教师。因此,那个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2、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就在工作年限上。 答:错 专家型教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硕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富有职业的灵敏洞察力的教师。 题目上的观点只是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区别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例如与新手教师相较,专家型教师的知识和体会依照有实践性和有效性;另外,专家型教师和新手交对问题的表征熟悉上有本质的区别,抓夹对问题的表征熟悉更深切,更接近本质。那个观点以点概面、以偏概满是错的。 五、题

安徽省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

安徽省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 课后习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科,它关注着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在进行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个层次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A. 学习与记忆层次 B. 心理发展层次 C. 心理健康层次 D. 社会心理层次 答案:B 2. 个体心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体心理主要关注: A. 集体智力的形成 B. 个体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 C. 学生的群体行为

D. 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 答案:B 3. 高等教育心理学强调的“自我概念”是指: A. 个体对自己进行认知和评价的总体印象 B. 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认同和身份意识 C. 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时的目标和动机 D. 个体对他人评价和期待的反应 答案:A 二、填空题 1.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________。 答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 “开放性”和“包容性”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引导学生的两个重要原则,其意义在于________。 答案:尊重和包容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观点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关于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 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师

可以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 切的联系。它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同时又将研究 的重点和视角放在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因此是一个独立而 又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 四、应用题 请根据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并分析,指导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案例:某大学一位学生遭遇了一次重大失败,导致其自信心受到严 重打击,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消沉和退缩。 分析和指导:针对这位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 支持和指导。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其内心的困扰 和焦虑,并向其传递正能量。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强调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帮助学生从失败中寻找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心理咨询资源,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问题,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4.C、5.D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 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A、 2.D、 3.B、4.B、5.D 6.B 7.C 二、填空题: 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 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4.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5. 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关键期? 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a)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 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 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同化和顺应是图式发生变化的两个过程。 b) 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感知运算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4.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答: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部分。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 A、学习准备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诱因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期待 B、归因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4、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 A、弗洛依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一方法称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A、动机 B、需要 C、诱因 D、环境 7、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 A、动机 B、期待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8、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结果期待 B、成就动机 C、自我效能感 D、需要 9、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

A、安全的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时于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这分别属于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2、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布卢姆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交的需要属于 A、安全的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5、最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动机激起水平是 A、低等 B、中等 C、高等 D、不确定 16、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的 A、受教育程度 B、归因方式 C、成败经验 D、判断能力 17、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A、线性关系 B、倒U型关系 C、正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8、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是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捉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也称案例研究。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学记》 2、19世纪末,实验 3、美,桑代克 4、1903 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 6、学习,教学 7、教学,教学 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 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0、《灵魂论》, 11、植物,动物,理性 12、德、智、体 13、比纳、西蒙 14、潘菽 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三、选择 1、(1)学习心理学 2、(3)知识分类学习论 3、(4) 4、(4)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D

二、填空 1.行为的 2.内在能力和倾向的 3.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4.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5.轴突,树突,突触 6.潘菽,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 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8.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 9. 哲学与经验总结,心理与行为,生物学与神经生理 三、选择 1. (2)(4) 2 .(4) 3. (3) 4. (2) 5. (1) 6.(2) 7.(4) 8.(2) 四、研究与设计 1.都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是大多数学习分类系统所遵循的分类框架。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我国学者的分类中的“社会规范”学习相当于加涅的态度学习。两者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然而在这个大框架下,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加涅划分了三种技能,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一种特殊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有知识的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但未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划分。我国学者的分类系统中的知识类似于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的知识。两者都涉及知识的简单与综合运用。该分类中的心智技能相当于加涅分类系统中的认知策略。 2.略 3.学习现象非常复杂,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将一种学习的规律用于解释所有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由此使得心理学家用分类的观点来研究学习。对四个分类系统的分析评论略。 4.略。此题可作为学习这两节的学习方式或教学方法。 第3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经验主义:哲学认识论之一学派,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心理学的一种观点:主张心理学理论只能借由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才能获得。 理性主义:也称唯理论。哲学认识论之一学派,主张经由先天理性作用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而且这类只是优于和多于经由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