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整理修订版)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5章青少年心理与教育1.学习本章之后,请你谈谈为什么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教学必须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答: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期,是个体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转折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从生命全程来看,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点不同,只有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点,才能更好的促进个体的发展。
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发展是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核心。
这一时期思维发展的基本模式是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主要是思维逐步符号化,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了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有针对性的促进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
(2)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展较快,而心理发展相对平稳,这种生理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常常会使个体面临一系列心理危机。
了解这一特点,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全面认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3)青少年时期的生理成熟往往会给青少年带来成人感,从而使青少年要求独立的意愿增强,而家长此时仍将青少年视为一个小孩子,青少年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与家长对青少年发展的认识滞后之间就形成了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了解了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家长重新审视自己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事事包办代替到给予适当的自由,从而改善紧张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的个性、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4)青少年时期是成长发育的高峰,是心理、生理发育的加速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甚至犯罪的高发时期。
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的了解对于青少年社会问题发生的预防以及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只有了解了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才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2.你能将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跟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情况加以对比并作出说明吗?答: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这是向青年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0-12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第十章技能的学习10.2课后思老题详解一、选处聽1.卜死对技能描述止硝的是()°A.技能就是活动程存B・找能就是潜能C・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岛的D・技施一、•子就能学公[??«] C【解方订技能固R经过练习而获彻的合乎池則的认知涵动或射休活动的动仆方式-它足在片尺的学习过耳中.2.慄作技能按照慄作的违续性的不同分为(>.A.時细技能和大肌肉技能B.连贲技能和不连贡技能C.封丙技能和开放件技能D.器城世技能用开成羽技能【拎知»tm】连赏技能是描以止续.不何断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动作.不逐穴技能是指对特定的忙帑刺激做出的将定的运动’这是粮据慄作的连续性的不同而划分的。
3.卜死風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A.驾枝汽车B.洗衣眼C.解两步应用功D・听鹑声咅【轩案】C【昭】心钞技施忌一件凋节和左別心智沼功先形成的舍?法则的心削沾功方式.阅汝技能、写作技能、运□技施、解理技能咎那足常见的心咎技能,4・下列不屈「右特技能的待点的是()•A.内潜性B.客观性C.倚堀性D.观念性【林】B【解折】心出技能与樣作技黴HI匕具有以个特点:①动作対皱的卫念性;②动作执行的内濟性;③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5.卜列"关动作技能学习中络习说法不正備的是<>.A.练习包拈有意义的虫寂和&锻B.练习緩足不断的皿奴C.练刃中存在禹贩底乂I).练习有先快后慢.先慢右快.快慢变化不犬二种形式【答知Btm】体刃是描以电成某种技能为p的的学刃加J・杲以京押一宜的幼作方式为u标血进行的反7槪作过理・练另包拈虫父和反35・不足单•纯的反取操作或机城虫口・而足以滋提・定的活动力式为II标的反父.学生的动件技能的练习戌绩谨步捉為上婴R现E动什速喪机快和砒规性捉尚i..其&现形弍冇•种:①练习进步先快片慢.②练习遊少先慢月快・③纵习迓少先圻比较徴.庄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淀阶段往IE出现进步曾呵停顿境娥・称之为BilSfM・一、处存題1 •番込技能和习旳的区别和联系.存:煦缄的技確和习愷两丹之间是3K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具体O护如2(1>联系习悄和熟练的技能都差门动化r的动件系统.任何习惯我开了门动化的汕幼动忙系统恋无法龙瓦(2>区别①习很足实现导町功的需蚊已成为一种实现英种IT动化动仆系绞的心埋倾向.当人适时地将於种另燈实现时.该人號获紂了满足.产生裔快的心佈:反Z,就却;I起不愉快的俗绪.血魁练技曉则仅仅足•种白动化的动作方式.不•定与人的需要联纟在•起.②豹嫁技能是4有日的、有计划的纷习屮形成的.向习熾却可以在无帝中.通过简e的尬咫养玻。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育者,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并引导他沿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成长的过程。教育者对学生施加影响,包括他所提出 的要求、讲授的内容、采取的方式方法等,如果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发展的水平及特点,它就有可能促进 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教育者若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参照它们分析学生的实际,去制 定比较合理的教学或教育的方案,预见后果,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剖析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的客观原因与心理原 因,采取对策。这样就会把教育工作做得更自觉而有效。
3.教育性原则 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
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 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
(二)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定义 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科学研究的特殊手段,它与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观察不同,是带有更高的理论自 觉性和计划性的一种观察方式。 采用观察法,一般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先发觉某些问题或事实材料,接着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 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假设,而后有计划地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予以证实或加以否定。 (2)一般程序 采用观察法研究心理,首先要求有明确的计划(包括观察的目的、重点、顺序、要求与次数),不然会出现忙乱或重 要的遗漏;其次应做好尽可能全面而细致的记录,除文字记载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如录像、录音等)录下实况,以 备反复观察与分析所需;最后要善于分析记录材料,避免武断,力求做出切合实际的推断或结论。 (3)优缺点 ① 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 ② 缺点:由于它是在自然(非人为)的条件下进行的,要获得足以说明某些心理现象的表现材料往往需要长期的等 待;加上心理现象的多因性与条件的难以控制,如果没有一定的分析经验与技能,要作出精确的判断是相当不易的。 2.实验法 实验法是近代科学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需考察的现象,对结果作数量分析, 反复验证。心理实验法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它是有意创设或改变条件以引起特定的心理及其变化,并依据外部影响与心 理反应之间的相关情况或数据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方法。心理实验的两种主要形式: (1)实验室实验 ① 定义 实验室实验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 ② 一般程序 a.实验者在从事实验时先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被试,并告以参加测试或活动的做法,要求按指示行动; b.实验者要力求控制住一切条件,使之稳定,而仅仅改变其中一个足以成为“实验变量”的条件,而后去考察由此引 起的心理或行为反应的变化; c.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记录条件与反应改变的情况(数量); d.分析这些情况,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③ 优缺点 优点:实验室实验对于研究动物心理、心理的生理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认识过程如感知觉、记忆等的研究也很有 效,其结果不仅精确,而且易于检验。它正被扩展到用来对复杂心理现象,如情感、意志、性格等进行研究。 缺点:由于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的情境或孤立条件下进行的,其结果也常常因被试的情绪紧张、难以控制的态度等而 受到影响,或因不合实际情况而难于应用。 (2)自然实验 ① 定义 自然实验是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心理实验。它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明显的人为性质与观察法的被动局面,同时 又保留着实验研究所固有的特色,即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主动引起心理现象进行考察的优点。这个方法在心理学中, 特别是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用得最多,它也被称作“现场实验”或“教学性心理实验”、“教育性心理实 验”。
北京教师资格认证培训教材 教育心理学(第3版)课后答案

北京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5.D 6.B 7.C二、填空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忙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具有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成熟和学习;3.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过程4.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席尔瓦和汉森认为存在4种基本的学习风格,分别是感官思考型、感官感受型、直觉思考型和直觉感受型。
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B2.D3.C4.B5.B二、填空题:1.联结派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基本规律分别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3.苛勤指出,学习是通过准备实现的。
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第4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1、B2、B3、B4、D5、B二、填空题1.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2.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其中前4个层次统称为缺失需要,第5个层次可以称为生长需要。
3. 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4. 成败归因理论中,归因的3个维度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可控性归因。
5. 强化理论是行为心理学所倡导的。
6.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心理活动,包括学习、教学、评估以及教育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2. 描述学习动机的三个主要类型。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成就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和满足感而进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学习;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和完成任务的内在驱动力。
3. 解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内部认知过程,如信息加工、记忆和问题解决。
它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
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什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使用强化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例如,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或者通过惩罚来减少某种不良行为。
5. 如何理解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发展认知能力。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在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够达到比独立学习时更高的学习水平。
6. 描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学习新知识。
他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问题解决和实验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7.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些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
8. 评价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使用有效的评估工具来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
9.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用教育心理学提高学习效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处理信息。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整理修订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选择填空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初)。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桑代克)。
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教育性)研究原则。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种活动过程。
8.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简答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选择填空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前运算)阶段。
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青年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
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完整版)

1高等教育的特点。
答:1在教育任务上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2在培养对象上一般是18岁以上的青少年3在社会职能上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4在地位作用上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5在培养方式上高等教育需要在传授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道德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3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例访谈法:访谈法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研究目的,通过与研究对象就一些事先拟定好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4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的胜任能力4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章1什么是个别差异?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答: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
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个别差异的主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环境是人的个别差异形成的外部原因。
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怎样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怎样因材施教?答:因材施教:1气质差异与学习2性格差异与学习3能力差异与学习3什么是嫉妒心理?嫉妒心里应该怎样调试?答:嫉妒往往是对周围和自己差不多“同等条件”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心态和行为。
客服嫉妒心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正确评价自己2 转移注意3正确比较4提高修养5降低预期。
第三章1论述教师教色的多样化?答:1知识的传授者2学习的指导者3教学的组织管理者4榜样和价值导向者5家长代理人6心理调节者7科学研究者2简诉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答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答:1了解学生的能力2教学能力(包含教学组织.认知.操作.监控.反思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获取新知的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答:1认识心理方面(1教师的观察要迅速准确.细致深入.全面客观2教师的想象要丰富.合理.新颖3教师的记忆要准确而迅速.新颖而持久4教师的思维要敏捷而广阔.条理而深刻5教师的注意要稳定且灵活)2情感心理方面(1教师要具有积极情感2教师要有移情能力3教师要有情感调控能力)3人格方面4意志方面5自我意识方面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答:首先,高校教师要加强自我认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3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1.2课后思割窗洋辑•、选劣題1.学与教的过秆从宏规1・说包括五个发黃.Hfil选项屮不.«7X屮的是(><A.学生与教师»-教有fj政部门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和教孕坏境【善幻B【解匸】在宏观1.・学':;教过翟定•个东线过减该杀统包菇学生、教瞅教学虫容、教学媒久印教学环境五网凶索,由学习过程.教学过洱和评价反思过理这三种过理交編在2.教号心理学中各家冬派学习理论乙争;2带集中佻现左对()的不同解尿上.A.学习过稅8.教学过思C.评价过榨».反思过程【答幻A1^1学习过程是戟仔心理学來门进扌.层早也是煤#的一顶両尤内*这纫的t成果构成/学习和功机凤论.灵家冬该学习理论Z争佈处中盜规任对学生学习过思的不;・3.1903佯・芙疋心理学家< }出版了 <&(?心理学〉.这足西方并一冬以教仔心埋学俗名的号艺.A.tl®».加涅C.码申斯丛D.彙代克【芥案】D【解1903年.爻国心理学农•锻代克「版了otm心理学人这是四方第木以救金心理学侖名的专片・1913〜1911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右心却.学玄细篦1・ < )以实用卞义为廉鈕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攻乂教学的实践必动•対敦代产牛了桐勺宋远的形响.A.彩态斯B.鲁宾IW坦C.11咸D.布件納rn*) c【解柄】札喊以实用上义为丛昭的“从做屮学“为仁条・进f;•改节枚孚的买践活动•対教E产工了HI为深远的妙叫•成为滋刃工义教宵的密珞人。
3.按财•定的II的和计划•何接堆显集研咒対0存关的现状史材料.从WW1PJ?・通过分折.斫等方法.笈现何趣.探索教n规休的轩允方法趁< >.A.实脸法B.调仪法C.观察法D.教金经脸总结法f?$*J B【解析】说TE法足按服•定的H的和讣划•何搖地投集哥兀对仗令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斜・从而弄清爭实.通过分析、慨姑等方法发现甸蛇・探索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选择填空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初)。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桑代克)。
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教育性)研究原则。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种活动过程。
8.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简答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选择填空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前运算)阶段。
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青年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
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具有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9.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成熟)和(学习)。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1.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5个阶段。
12.席尔瓦和汉森认为存在4种基本的学习风格,分别是(感官-思考)型、(感官-感受)型、(直觉-思考)型和(直觉-感受)型。
简答1.什么是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认知发展的机制: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仅限于感知运动,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
2)前运算阶段(2-7岁):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
4.什么是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方面的内容。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5.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①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②冲动型与沉思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④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6.简述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以下8种:1)语言智能: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
2)数理逻辑智能: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3)空间智能:准确感知视觉空间的才能。
4)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5)音乐智能: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和与人交往能力。
7)内省智能:认识自己并据此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8)自然观察者智能: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识和分类的能力。
论述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认知发展不仅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深浅,还制约着学习方法的选择(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3)教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选择填空1.下面哪种情况不属于心理学中对学习的定义(B)A.学解自述题B.手碰到火后马上缩回C.学习游泳D.小孩害怕打针2.学习不是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
3.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
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被托尔曼称为(潜伏学习)。
4.如果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称之为(负强化)。
5.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能够诱发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泛化)。
6.联结派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7.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基本规律分别为(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8.苛勒指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9.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3个过程。
简答1.简述意义学习的实质。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
2.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1)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3.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新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论述1.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学习观。
(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个体在认知生长的过程中,要经过动作表征阶段、映象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三个阶段。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第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2.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一)知识观: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②知识并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③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个体之外。
(二)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三)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教学上的应用:(一)支架式教学: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指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
(三)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第四章学习动机选择填空1.成败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韦纳)。
2.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是(努力)。
3.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
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6.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个层次。
其中前4个层次统称为(缺失需要),第5个层次可以称为(生长需要)。
8.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9.成败归因理论中,归因的3个维度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可控性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