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答案(李小融著)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考试李小融教材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考试李小融教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 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格式塔学派D •认知心理学2•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A .刺激反应联结B •信号C.概念学习D •问题解决3•以下思维活动中,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研究是【】A •求异思维B .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 •聚合思维4•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 .华生B •桑代克C.布鲁纳D •斯金纳5.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斯金纳&罗杰斯C.布鲁纳D •弗洛伊德6•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的,该书出版的年份是【】A.1913 年B . 1903 年C. 1923 年D . 1879 年7•皮亚杰认为,7至II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属于的阶段是【】A .思维准备B .思维c .感觉运动D •抽象思维8.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A •智力理论B.动机理论C.学习理论D .认知理论9.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是【】A .华生B .布鲁纳C.布鲁姆D .班杜拉10.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A.加涅B .华生c.布鲁纳D .斯金纳11 .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A. 心理健康B. 记忆C. 智力D. 学习12 .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 桑代克8. 华生c. 斯金纳D. 布鲁纳13 .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A. 认同B. 移植C. 投射D. 回归14 .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A. 分析问题B. 提出假设C. 发现问题D. 检验假设15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 .解释的理解8.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 .创造性理解1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 •生存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 •自我实现的需要17.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A .活动定向B•内部言语C.无声的外部言语D .有声的外部言语18.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 .文学B •数学C .化学D .物理19.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借助的方法是【】A .测验B .观察c .访谈D .实验20.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 .西蒙B .威特金C .苛勒D .卡根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V,错误的划上“X,并改正错误。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名词术语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

(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心理活动,包括学习、教学、评估以及教育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2. 描述学习动机的三个主要类型。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成就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和满足感而进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学习;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和完成任务的内在驱动力。

3. 解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内部认知过程,如信息加工、记忆和问题解决。

它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

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什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使用强化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例如,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或者通过惩罚来减少某种不良行为。

5. 如何理解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发展认知能力。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在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够达到比独立学习时更高的学习水平。

6. 描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学习新知识。

他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问题解决和实验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7.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些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

8. 评价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使用有效的评估工具来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

9.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用教育心理学提高学习效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处理信息。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CCCBB
多选题
1.ABCE 2.ABCDE 3.ABDE 4.ABCDE 5.ACDE
第十四章(263页)
单选题
ACBBD
多BC 4.ABC
单选题
CADBA
多选题
1.ABCD 2.ABCDE 3.BCD 4.ABCD
第八章(127页-128页)
单选题
ACAAD
多选题
1.ABC 2.ABC 3.ABCDE 4.BCD 5.AD
第九章(151页)
单选题
BACD
多选题
1.ABD 2.CD 3.ABC 4.BCD
第十章(162页)
单选题
BCAD
第四章(59页-60页)
单选题
BCCDD
多选题
1.ABD 2.BCD 3.AD 4.BCD 5.ABCD
第五章(79页)
单选题
BABCD
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 4.ABCDEF
第六章(97页)
单选题
ABDC
多选题
1.AC 2.BCD 3.ABCDE 4.ABD
第七章(110页-111页)
多选题
1.ABC 2.ABC 3.ABCD 4.BCD
第十一章(186页-187页)
单选题
BDACA
多选题
1.ABCDE 2.ABCD 3.ABC 4.ABC 5.ABCDE
第十二章(213页)
单选题
DCBDA
多选题
1.ABCD 2.ABC 3.ABCD 4.BCDE
第十三章(236页-237页)
单选题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1页-12页)
单选题
ACABCD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版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版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专业代码:00442 四川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自己整理的四川教师资格证A教育心理学指导用书课后习题(重点已标出)

自己整理的四川教师资格证A教育心理学指导用书课后习题(重点已标出)

注意:选择题另外有资料复习(祥见选择题文档),这个资料主要针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而改错题一般涵盖在其他题型中,你也可以参考历年真题。

因为很难查到真题,我只收录了四份,不过本人自己参加了2009年4月的考试,记住了题,也勾画在这个文档里面。

如没有太多时间复习,可只背历年考到的题,毕竟我们的目标是及格。

我把历年考的题收录在考前冲刺文档里。

考生最好自备一本书(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编,四川教育出版社),这是四川教师资格培训课程教育心理学A 的指定教材,因为心理学难懂,只背题恐怕很难背,有时间看看书,学习下课件,会好背很多。

废话不说了,大家开始复习吧!祝各位顺利通过考试!这种颜色所标是历年真题考到的内容这种颜色所标是历年真题多次考到的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包括: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过程);各种类型的学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自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 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联系?有密切的关系。

虽然它们各自有其基本理论和研究角度,但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共同的问题,也要相互利用各自研究的理论、方法、手段和成果。

只有多学科的共同研究,才能对学校中的学与教这样复杂的现象有比较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只有学科之间的交叉,而不是隔断,才可能取得具有实际意义的进展。

4. 你认为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具体来讲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是: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教育心理学A(备考)李小融

教育心理学A(备考)李小融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10.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
合(???)。
A.多血质???B.胆汁质
C.粘液质???D.抑郁质
11.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
7.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
C.瑟斯顿???D.吉尔福特
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即(???)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D.追求名誉的倾向
9.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2.[参考答案]
学生形成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主要有:(1)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2)学生易产生异常的情感,(3)自我意志薄弱;(4)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3.[参考答案]
(1)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
(2)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制。
(3)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征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学习的基本理论;各种类型的学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答: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

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根据学与教过程的实质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去创造适合的学校和社会条件的问题;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从学与教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个体心理性质及其发展变化方面,从微观和中观的角度去研究学与教问题。

4、你认为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答: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历程。

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03年到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过渡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各自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开始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教育心理学体系。

主要有美国的布卢姆、布鲁纳、奥苏贝尔、安德森;苏联的加里培林、赞科夫。

6、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学科教育心理学发展呈下列趋势: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认识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问题。

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7、简述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

研究方法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的性质.基础研究,要求研究者有极高的思辩能力,并能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中间性质研究,多半以自然实验、经验总结和调查为主;至于应用研究,临床个案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观察法和自然实验法都可能经常运用.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1、怎样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答:从心理学角度看,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

所以,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立地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

心理学角度看,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心理学角度看,课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2、举例说明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答:正式学生群体指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

非正式学生群体指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如班级中的“团伙”。

3、怎样使用社会测量法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答:首先,填写调查表(问卷)。

其次,按调查结果,制作矩阵表;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

根据网络图,联系多的几人之间就是非正式群体,其中群体中联系最多的一人是“小头头”.4、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非正式学生群体?答:态度认识:承认它,了解它,研究它,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避免出现破坏性的不良后果。

对待原则: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学生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破坏性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

当然,对此也要讲方式方法。

5、怎样理解罗森塔尔效应?答:罗森塔尔效应本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作用引起的。

当教师总是把自己的期望传达给学生,从而在学生的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因此,教师应该坚定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一定能学会,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只有教师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教学。

6、试分析教师管教学生的失误?答:教师管教学生的失误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7、你认为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有哪些?答: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教师就应具备一定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教学内容,提出和贯彻教学目标,理解、分解和表述教材,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并表现出一定的教育教学机智。

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品质: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要有耐心和信心;乐观、活泼的性格;公正不自私。

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清晰地描述、指示和说明;常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只用一二种方法;热心研究所教学科和学生,并通过有力的讲演、姿态和眼神表达热情;说服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并不仅是依赖自己讲演的技巧;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使学生知识教学目标是重要的,知道学习是严肃的事情;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花在学术性材料上,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常用结构式评论组织、介绍和明确诸多教学活动;站在不同认知水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定)上提出问题并给予解释;较少采用否定性的批判性方式;指定难度适当的材料。

(美国罗森夏和弗斯特)理解学生:理解学生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多方面的能力组合,它是教师个人的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许多相互关联的品质所构成的,包括虚心、敏感、移情作用和客观性。

虚心就是人际关系中,坦率和包容地对别人的言行持一种善于公开接受的态度,不抵制,也不因先人之见而评判它们.敏感性指教师准确合理地理解学生,能很敏感地觉察学生的困难、情感或需要,并作出适当的情绪反应。

移情作用使学生将心比心,使教师从主客观两方面洞察学生。

客观性即尊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有效交际.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主要表现为精通他与学生所共同使用的语言。

语言要具有充分的词汇、合乎逻辑的与清楚明确的说话方式,还具有以学生最理解的语言传达思想和意义的能力;有效的交往的另一方面是期望言语将对接受者发生什么效应,预先知道自己的言词的结果;为了使课堂交往富有成效,必须对合适情境中的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字眼。

理解自己。

理解自己不仅包含有认识自己之意,还包括要掌握别人之所知与自己之所知的关系的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调节自己而维持心理平衡。

了解自己的需要,尤其是取得成就和自尊的需要。

(美国盖奇提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表现为:利用优生的优点和一般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作为人的学生;较强的组织能力;幽默;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件好事;对所教学科充满热情;公正;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负责任的;用可被学生理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8、你认为教师角色的主要心理特征有哪些?答:我国教师具有以下心理特征: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9、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答:课堂交往是一种人际沟通。

它是一种正式交往;也是种代际交往;更是“一对多”式的交往.因此,在课堂交往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坚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师生交往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具备胜任教学的条件:对所教学课题胜任;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的乐于助人的人;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要有提问技巧。

掌握课堂师生交往的技巧: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以加强信息强度和清晰度;用第一人称表达思想和感情,使信息简单和直截了当;使信息具体和完整,让学生理解你的标准;注意使用非语言的手段;鼓励学生的思考性倾向并作出适当的反应;采用小组讨论,使学生避开心理障碍而交流思想情感;掌握“倾听”和应答的技巧。

排除课堂交往障碍:排除课堂语言障碍;排除课堂交往的心理障碍;排除角色地位障碍;排除交往技能障碍;排除课堂结构障碍.第三章教学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应支持的普遍价值观。

答:承认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人权;重视社会公正和民主决策及国家事务的管理;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性持理解和宽容态度;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精神;事业心;创造性;尊重男女平等;思想开放迎接变革;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有责任感。

2、简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主要支柱。

答:学会认知.把相当广泛的常识与少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学会做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