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CT诊断

合集下载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指南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指南

2011年3月美国呼吸危重症杂志全文发表了由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日本呼吸学会(JRS)和拉丁美洲胸科学会(ALAT)共同制定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指南【ATS/ERS/JRS/ALAT Committee o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n OfficialATS/ERS/JRS/ALAT Statement: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 183: 788–824】。

新指南分析了1996-2010年5月检索的文献,增加了自2000年ATS/ERS共识公布以来累积的资料,为新指南的修订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重点提出了诊断和治疗方面新的建议,取代了2000年发布的ATS/ERS IPF共识。

现将该指南主要的观点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关于IPF的定义:新指南特别强调了UIP的影像学特点。

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局限于肺部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病因不明,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组织学和/或影像学表现为UIP。

二、关于流行病学:新指南强调IPF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目前虽仍无大规模的IPF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但IPF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一项基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伯纳利欧县人口的研究:IPF发病率估计为男性10.7/10万/yr.;女性7.4/10万/yr.。

一项英国报道:IPF总的发病率为4.6 /10万/yr., 从1991到2003,IPF发病率估计增长率为每年11%,此增加与人口老龄化或轻症患者确诊率增加无关。

第三项来自美国一个大的健康计划研究资料, IPF估计发病率6.8-16.3 /10万。

特发性肺纤维化薄层MSCT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特发性肺纤维化薄层MSCT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特发性肺纤维化薄层MSCT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李淑静;孙舰;郭欣珊;王藏海;史朝霞【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12(028)010【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薄层MS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检查诸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病理证实的IPF患者30例行薄层MSCT扫描,观察薄层MS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对薄预定层面的各征象累及范围进行评分统计.对薄层MSCT各征象与肺功能诸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IPF患者均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薄层MSCT各征象总的半定量评分与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弥散常数均呈负相关(r=-0.646、-0.661、-0.415、-0.624、-0.483、-0.732、-0.504,P均<0.05),与限制性通气功能分级和弥散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843、0.838,P均<0.001).VC、TLC与网织影、蜂窝肺呈负相关(r=-0.621、-0.688、-0.387、-0.456,P均<0.05).结论 IPF薄层MSCT半定量评分与肺功能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分析薄层MSCT征象有助于预测肺功能.【总页数】4页(P1844-1847)【作者】李淑静;孙舰;郭欣珊;王藏海;史朝霞【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R814.42【相关文献】1.特发性肺纤维化高分辨CT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J], 周洁;许玉莹2.特发性肺纤维化薄层MSCT表现、肺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J], 李淑静;田英华;郑立冬;王藏海;孙舰3.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测定与CT征象相关性的探讨 [J], 徐淑凤;陈良安;方向群4.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测定与CT征象相关性的探讨 [J], 徐淑凤;陈良安;方向群5.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MSCT影像学征象及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 王瑞;王建华;柴海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发性肺纤维化AE-IPF定义、临床表现体征、评估、诊断标准流程治疗及泼尼松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特发性肺纤维化AE-IPF定义、临床表现体征、评估、诊断标准流程治疗及泼尼松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特发性肺纤维化AE-IPF 定义、临床表现和体征、评估、诊断标准流程和治疗及泼尼松药物治疗应用和注意事项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的概念提出由来已久。

20世纪90 年代初日本学者首次提出AE-IPF, 2007年IPF国际专家组对AE-IPF 进行定义,2016年国际专家组再次对AE-IPF进行修订,我国2019年也对 AE-IPF总结。

本文结合国内国外指南及共识,对做一总结。

AE-IPF定义一种有临床意义的急性呼吸系统病情恶化,主要特点为广泛的新发肺泡异常证据。

AE-IPF临床表现和体征AE-IPF 典型表现为数天至数周内(通常不超过 1 个月)出现的呼吸急促和运动耐力降低。

其他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多为干咳或咳少许白色痰,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痰量增多或黄色。

体征: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四肢末端和口唇发绀,肺部查体可闻及双肺基底部爆裂音(Velcro 啰音);若合并心功能不全,可出现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浮肿等。

AE-IPF 影像学特征胸部 X 线检查可排除气胸或其他需要立即处理的胸部异常情况。

胸部 HRCT 可准确显示肺实质异常的形态及部位,并可进一步对 AE-IPF 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

AE-IPF 患者 HRCT 显示在典型 UIP 型[如网状影、牵拉性支气管和(或)细支气管扩张及蜂窝改变] 的背景上,出现新的磨玻璃影(GGO)和(或)实变影。

AE-IPF 患者胸部 HRCT 新增异常阴影可表现为 3 种类型:弥漫型、多灶型和周边型,三型具体特征如下图:A.弥漫型表现:双肺弥漫性 GGO、斑片状实变和胸膜下蜂窝影;B. 多灶型:在胸膜下蜂窝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背景上出现双肺中心和外周多处分布斑片状 GGO;C. 周边型:双肺外周分布 GGO 和胸膜下蜂窝影诊断标准及流程诊断标准:对于已经诊断或当前诊断 IPF 者,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可做诊断 AE-IPF:(1) 常在 1 个月内出现了临床上显著的急性呼吸系统症状恶化;(2) HRCT 证实在原有 UIP 型表现背景上新出现双肺GGO 和/或实变影;(3) 排除心力衰竭或液体负荷过重导致的恶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
明显的肺纤维化+/-蜂窝肺 成纤维细胞灶 病变呈斑片性, 时相不一 胸膜下、间隔旁分布
UIP的病理诊断标准HRC来自联合外科肺活检诊断IPFIPF的诊断流程
IPF的诊断标准
IPF自然病程
UIP:CT进展过程
IPF急性加重的诊断
过去或现在诊断IPF 近30天内呼吸困难加重或肺功能恶化,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HRCT显示在与UIP相一致的网格或蜂窝肺的背景下出现了新的
Wiggins等,1990首先提出,发生于吸烟者的独立疾病实体 IPF的亚型
吸烟是IPF合并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 IPF合并肺气肿肺容量正常或近似正常,弥散量显著降低; IPF合并肺气肿较单纯IPF 生存预后更差,与合并更明显的肺动脉高
压有关。
IPF: 药物治疗探索
抗炎制剂 糖皮质激素 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环孢素A
IPF治疗的相关研究
IPF治疗的相关研究
IPF治疗的相关研究
N Engl J Med, 2012;366:1968-77..
IPF治疗的相关研究
N Engl J Med, 2012;366:1968-77..
HRCT Fibrosis Score vs Survival in IPF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8;157:1063-1072
BAL/TBLB:非IPF诊断的必须条件
IPF: 开胸或VATS肺活检
意义: 区别UIP和其它IIP, 确诊IPF 指征:临床非典型IPF, 没有手术禁忌证,年龄<50yr *>70 yr , 肥胖, 冠心病, 肺功能重度障碍, 手术危险
性增加
—— 确诊与治疗的价值/手术危险性
UIP的病理特征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的复杂性肺部疾病。

其中包括了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结节病、以及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等。

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课题和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不断涌现,一些有望改变间质性肺疾病治疗现状的新疗法已开始显现。

目前认为,对于某些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而言,其治疗的最好目标,可能仅仅是控制症状;但对另一些患者而言,则有可能实现其病情的稳定、甚至达到缓解。

为了对一些可提示为某种具体间质性肺疾病的特征性病史和体征加以总结,并为相关的非专科医生,提供一些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建议,来自英国 Portsmouth 市 Alexandra 皇后医院的胸部放射科顾问医师Wallis 等,在近期的 BMJ 杂志上发表文章,综述了间质性肺疾病在诊断和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最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

据估计,其在英国、欧盟、和美国发病率,分别为每 10 万人口 7.44 例、23.4 例和 63 例。

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结节病、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是人们在临床实践中最常遇到的间质性肺疾病。

而其他的间质性肺疾病则较为罕见。

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具有不同预后和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疾病。

其中,许多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比如,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 3 年;急性间质性肺炎还可能使患者很快死亡。

但也有一些间质性肺疾病(如结节病),可以不治而愈。

将患者早期转诊给专科医生,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准确诊断、患者预后、及其适当管理策略的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但一项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相关患者从呼吸困难出现到转诊至专家中心的中位数时间长达 2.2 年。

该研究还发现,转诊延迟与患者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此外,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也会影响患者进入许多目前正在进行中的药物试验的可能性。

《特发性肺纤维化》课件

《特发性肺纤维化》课件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
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纤维化:如尘肺病、肺结核等。
其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
其他弥漫性肺实质疾病:如肺泡蛋白沉积症、肺间质肉芽肿等。
01
治疗方法
氧疗:对于缺氧的患者,通过吸氧来改善缺氧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体能状况。
动物模型研究
建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研究者们成功构建了多种动物模型,这些模型在模拟人类疾病表型、研究疾病进展和测试新疗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胞治疗研究
细胞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潜在手段。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干细胞、免疫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特发性肺纤维化

CONTENTS
特发性肺纤维化概述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特发性肺纤维化概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其特点是病变局限于肺部,导致肺功能逐渐丧失。
诊断技术
随着影像学和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手段不断进步。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等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药物治疗
尽管特发性肺纤维化尚无特效药物,但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如抗纤维化药物、免疫调节剂等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这些药物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03
建立社交支持网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诊断(附54例分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诊断(附54例分析)
i e et d a e gh-rs l to hi -lye r to p c ie r c n t u to ntr se r a hi e ou i n t n a r e r s e tv e o sr ci n, Obs r e t ds rbu i n nd e v he iti to a HR CT i s of ie s sgn ds a e.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本 组 5 例 患者 男 性 3 例 , 4 9
【 src】 Abta t
O jcie be t To su y hg —rs lt n T ( v t d ih e0u i C HRC o T)da n s n ifrn ilda n sso do ahc p l n r ig oi a d dfee t ig o i fiip t i umo ay s a
Rout h P i s / T e IF man HRC p roma c : 1 ru d gaso aiy 2 s T ef r n e )g o n - ls p ct ; )meh c a g ;3 e u g;4 u pe r litrt il s h n e )cl ln l )sb lu a nesi a t f rss ) umo a y e h sma )tato rn h etss C n lso i oi;5 ,p l n r mp y b e ;6 r cin b 0 c icai. o cuin HRCT cn b aeul n c u aey rt c a e c rf l a d a c r tl e et y i
I ) 一种特发 性广泛 纤维性 肺泡炎 ,又称 为 F 为 P Ha mma - i 综合征。本病至今病因不明 ,近年 n Rc h 来认为是免疫性疾病 ,可能与遗传有关 。影像学检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理特征及分类(内容详实)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理特征及分类(内容详实)
主要类型 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急性间质性肺炎
少见类型 特发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
不能分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不能分类的IIP
1、临床、影像或病理资料不全或不一致 2、治疗后类型发生变化 3、病理变化不能归为已知类型 4、多种影像或病理类型共存
纤维母细胞灶
Pleura
27
纤维母细胞灶
机化
蜂窝肺
蜂窝肺
IPF不能出现的病理改变(阴性改变)
①.无其他间质性疾病的病变, 如结节病,PLCH等
②.无显著慢性炎细胞浸润 ③.无肉芽肿结节、无血管炎 ④.无粉尘颗粒,如石棉小体 ⑤.缺乏显著嗜酸细胞浸润
以上任何一条,可以否定IPF的诊断
UIP的病理诊断几种情况:
(RBILD)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ATS/ERS update of the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of the IIP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88. pp 733–748, 2013
COP AIP AFOP
有可能经小活检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及CT
(UIP临床+典型HRCT可以不做肺活检) (RBILD临床+典型HRCT+BALF可以不做肺活检)
二、各型IIP的病理特点
(一)、慢性பைடு நூலகம்维化性IIP
IPF NSIP
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进展性纤维 化性间质性肺炎,见于老年人,病变 局限于肺部,其HRCT及病理组织学表 现为UI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纤维化可 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的扭曲、 僵直。
• 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有渗出性改 变可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 的模糊。
• 肺动脉大于支气管,则提示可能 有肺动脉压力增高。
• 支气管大于肺动脉,则提示支气 管炎或支气管扩张印戒征(ring sign)。
• 阻塞性肺气肿肺的中外带见到 有支气管血管束的变细。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2)全小叶型肺气肿(pan lobular emphysema)
病变累及肺小叶的全部腺泡, HRCT常常显 示一个较大的异常透光区,常位于中下肺,病 变区少有肺血管纹理,多合并肺大泡形成。
全小叶肺气肿
小叶中心型和全小叶型肺气肿可并存
(3)间隔旁肺气肿
(paraseptal emphysema)
为肺小叶边缘部分肺气肿,常位于胸 膜下肺,表现为胸膜下、纵隔旁气泡样阴 影,常伴有肺大泡。
(4)多个全小叶肺气肿
多个全小叶肺气肿的破裂可以形成 肺大泡(bulla)。
肺大泡
6 肺弥漫性囊性病变
支气管扩张和牵引性支气管扩张(traction bronchiectasis)、肺囊肿、肺大泡和肺气囊(见 于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肺吸虫病、卡氏肺 囊虫病、肺嗜酸性肉芽肿、肺泡微石症和干燥
7 肺内的异常线影
(abnormal linear shadow in lung)
代表明显的纤维化等改变。 多表现为不规则的1~3毫米粗细的线影, 由肺髓质分布至肺皮质。这些线影常常与肺 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结节性病变或肺 内的渗出性病变相互连接。
分布于胸膜下则称之为胸膜下线影 (subplural line)或短线。
8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 蜂窝肺(honeycombing)
肺纤维化为多数2 ~5厘米线影,粗细、走向 无规则,代表较严重的晚期间质病变,范围较 广
蜂窝肺是弥漫性肺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为 肺内有几个或多个的囊状气腔,大小约0.3~10厘 米,多数在2.5厘米,囊壁较厚,境界可以清楚 或模糊,病变一般位于胸膜下。
• 肺类风湿结节;亚急性、慢性血行播 散性肺结核;结节病和肺噬酸性 布无规律等。
5 肺气肿(emphysema )
(1)小叶中心型肺气肿(centrelobular emphysema)
病变主要累及肺小叶中央部的呼吸细支气 管及相连的肺泡,多分布于两上肺,表现为数 目不定的异常透光区,其周边无可见的壁,相 邻肺野可见正常小叶结构,病变严重时与全小 叶型肺气肿不易区别。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CT诊断
The CT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 (IPF)
概述
IPF也称为:
• 弥漫性肺间质性纤维化症(diffuse interstitial fibrosis)、
• 隐原性致纤维化肺泡炎(cryptogenic fibrosing alveolitis)、
晚期肺间质纤维组织收缩,肺体积 缩小变硬,同时肺泡和支气管扩张呈 囊状,形成蜂窝肺。
临床表现分型:
急性或亚急性型:Hamman-Rich,s 综合征为IPF的一种特殊类型,少见, 其特点为临床发病急、病程短、预 后差,患者可在发病后6~12月内渐 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
慢性型:常见。
CT表现
2 肺小叶结构异常:
(1)肺小叶核增粗(thickening of lobular core)
小叶核增粗的病理学基础是肺小叶中心动 脉和细支气管及管壁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纤 维化或细支气管炎等。小叶核周围渗出性改变 可表现为小叶核的模糊。
(2) 小叶内结节(interlobular nodule)
小叶内结节的出现提示在肺小叶内的 腺泡中有肉芽组织形成、纤维化等。
(3) 小叶内线影(interlobular linear shadow)
在肺小叶内有明显的细网状的小 叶内线影,提示肺内有较明显的纤维 化。
(4) 肺小叶间隔异常
(abnormal pulmonary lobular septum )
早期中下肺野毛玻璃状或实变。 中期小叶核和间隔不规则增厚,肺 小叶结构变形。不规则线状阴影、网状 结节影等。可见支气管、细支气管扩张。
晚期表现为蜂窝肺。肺动脉高压。 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局限性胸膜的增 厚。
• 影像学表现复杂,多缺乏特异性,且 相互间有重叠。
• X线对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受到较大 限制。
4 弥漫性肺内结节(diffuse nodule )
许多不同的病理基础(炎症、结 缔组织增生、纤维化等)可以造成肺 内的结节影像,可以分布在肺实质内, 也可以分布在支气管血管束、肺小叶 间隔、叶裂或胸膜下等部位。
结节病变分布的特点
• 肺血行转移性肿瘤结节和支气管播散性 肺结核多见于下肺野
•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结节分布均匀
肺小叶间隔厚度应小于1毫米。
• 纤维化引起的肺小叶间隔增厚密度高, 边界锐利,走行僵直,常伴有间隔的 扭曲及肺小叶结构变形。
3 支气管血管束异常
(abnormal bronchvascular bundle)
• 在同级水平,支气管血管等粗,如 呈同比例的增粗,则提示支气管束 周围结缔组织充血、水肿、结缔组 织的增生。
9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矽肺、结节病、结核、淋巴瘤、 转移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肺 间质纤维化和干燥综合征等。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CT典型表现
谢谢!
• 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的应用,为 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 影像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等并排除其它 疾病。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 基本影像学表现
1 肺内的异常
分为毛玻璃样渗出(exudation of ground glass opacity)和实变(consolidation)。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 蜂窝肺(honeycomb lung)等。
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 0.3~3/10万,75岁以上年龄组为 >175/10万 。
•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70%以上患者有吸烟史。
病因不清
1.
(1)毛玻璃样渗出
一般为浆液性渗出,提示有肺泡炎或肺间 质的充血、水肿、肺血流增加或感染等。HRCT 表现为肺内有淡薄的边缘不清的渗出,其特点 是透过渗出性病变仍隐约可见肺纹理。
(2)实变
也称气腔实变,肺实质内含有大量的细 胞成分的渗出。HRCT表现为沿着支气管血管束 分布的斑片状、形状不规则的影像,有时可 见支气管气像。
2.
3.
4.环境因素 5.中毒 持续的自体免疫及炎性反应、组 织损伤和修复过程共同作用,可能 是导致IPF的主要机制。
病理:肺间质和肺泡炎性浸润并
纤维化。 早期肺泡壁水肿,淋巴细胞为主的
浸润,肺部结构正常。 中期出现肺泡上皮的增生、坏死、
脱落和成纤维细胞、纤维组织增生, 肺泡壁增厚,其毛细血管被纤维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