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一)汉字与中国心

王蒙

1998 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

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

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

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

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

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慷慨时吟“大江东去” ;激越

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 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

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

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

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1. 【整体感知】认真阅读短文,提取文中信息完成题目。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2))文中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原因是()(多选)

A. 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 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

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C. 由汉字写成的古典诗词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D.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2. 【理解词语】文中提到的“神州” “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

么?

“神州”指:“海内”指:

“天涯”指:“知己”指:

3. 【经典积累】写出文中出现的几句诗词的后(前)半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元日》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二)成语“嫁”给了广告

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时间已不可考证。令人印象深刻的较早

的广告用语用的也不是成语,而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

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与广告词结成了一对。

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 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

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无汗颜,

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

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语”多得,

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

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

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 【还原本真】下面把“广告用语”还原到成语的本来面目,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咳”不容缓——刻不容缓

B. 默默无“蚊”——默默无闻

C.“骑”乐无穷——其乐无穷

D. 无可替“带”——无可替戴

2. 【理解语义】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整理信息】对“成语‘嫁’给广告”是否合适,请你概括写出文中的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

第二种意见是

第三种意见是

第四种意见是

【实践调查】翻翻你的作业本,搜集整理自己作业中的错别字,并想办法改正。

我的错别字:

我的改正措施:

(一)

材料一:目前,由于升学压力大,写字课在不少中小学已被其他课程占据。此外,尽管城市里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但往往只关注特长生的培养与竞赛,

未必能让全体学生都受益。所以中学生写不好字、写不出字、写错字、不会认

繁体字已经变得十分普遍。

材料二:在日本,中小学普遍将书法列为必修课。而韩国,正准备申报“书艺”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用这个名称取代“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这条消息引发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赵丽宏提交了名为《建议向联合国申报中国书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案,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材料三:书法包含笔墨线条、结构、布局等审美形式,书写者必须做到心、眼、手协调统一,没有意志力的参与,是很难将书法练习坚持下去的。

因此,练书法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此外,写毛笔字对大脑

皮层有激活或觉醒作用,具有益智功能。

1. 【提取信息】对以上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少中小学的写字课被其他课程占据,中学生写不好字的现象很普遍。

B. 日本和韩国都非常重视书法教育。

C. 中国书法已经成为联合国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D. 练习书法对青少年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有好处,还具有益智功能。

2. 【提炼观点】认真阅读后,请为这三则材料拟一个总标题,要能概括三则

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二)

目前,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部分海外华人、华侨还在使用繁体汉字,一些古代的文献资料也使用繁体字,对此,语文教育专家给出了“识繁书简”的建议,也就是“能够认识繁体汉字,书写使用简体汉字” 。

3. 下面的这一幅书法作品是用繁体字书写的,你能识别作品的内容吗?请在

旁边的书写格中,用简体字写出来。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类文阅读

(一)1.(1)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2)A BC

2. 中国祖国各地极远的地方知心朋友

3. 春风送暖入屠苏路上行人欲断魂把酒问青天西出阳关无故人

却看妻子愁何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怒发冲冠

(二)1.D

2. 以此作为蚊香的宣传广告,用来宣传蚊香的驱蚊效果好。

3. 不合适,认为一窝蜂将广告词结成一对不合适。没什么不合适,

认为“成语‘嫁’给广告,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

国特色的文化气息。认为不合适,这样会使成语之林成为“广

告用语”的木材基地。担忧,这样会误导中小学生,造成负面

影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1.C

2. 书法课应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检测

1. 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 篝.火(gu ō)萌.动(méng)点缀.(zhuì)

B. 无垠.(yíng )澄.澈(chéng)苇.坑(wéi)

C. 嚼.烂(JIáO)诗兴.(xīng)燕.国(YàN)

D. 慨.然(KǎI)耄耋.(dié)旖旎.(nǐ)

2. 读拼音,写词语。

m àzh àzh òu yèyīng t áo ch éng r èn sāng sh ù()()()()()ch ǎn zi húdi éch útou qi ēgēxiāgu àng ()()()()()

3. 同音字选字组词。

【拔拨泼】()打【拴栓诠】()释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河

)住

点(

木(

活(

血(

()天()地乐()不()()欺()压

()妙()伦良()美()()头()节

5. 给“恍”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恍:A. 忽地,忽然;B. 仿佛;C. 神志不清楚,精神不集中; D. 不真切,不清楚。(1))妈妈讲完整个故事我才恍然大悟。()

(2))他有心事,这几天上课精神恍惚。()

(3)3D 电影给你恍若身临其境的感觉。()

(4)我恍惚看见他了。()

6. 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能书善.画(2)稚子金盆脱晓.冰

(3)颇.负盛名(4)童孙未解供.耕织

7.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2))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翻译句子)

8.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那些孩子们从小,表现了农村儿童的,也写出了气氛。《稚子弄冰》选取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片段, 表达了孩子、的性格特点。《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之情。(2))《祖父的园子》通过对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之情。(3))《月是故乡明》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时所见美景,借离乡所

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4)《梅花魂》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

以及,整篇文章通过赞美

梅花来颂扬

,寄托了外祖父

之情。

参考答案

1. D

2. 蚂蚱昼夜樱桃承认桑树铲子蝴蝶锄头切割瞎逛

3. 拨拔拨泼诠拴栓栓

4. 顶(惊)立(动)此彼风雪美绝辰景低折

5. (1)A (2)C (3)D(4)B

6. (1)擅长(2)早上(3)很(4)从事

7. (1)示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从容面对。

(2))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3))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8. (1)热爱劳动天真情趣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

(2)“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3)思念家乡

(4)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