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归纳

一.虚词

(1)之

“取独”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主谓关系之间,前项能发出后项的动作。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代词,用在动词之后,作宾语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愿足下更虑之

为之奈何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皆白衣冠以送之

“的”,用在名词之前,定中关系之间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至易水之上,既祖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持千金之资币物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

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2)而

连词,表并列,前后项可以互换位置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连词,表递进,指程度上的进一步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连词,表顺承,译为“而后”

前后两个动作一先一后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修饰,前后两个动作同时发生

前项动作说明后项动作的状态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秦王还柱而走

高渐离击柱,荆轲和而歌

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然而”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与

连词,用于句首,另起一个话题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介词,和,跟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

连词,和,跟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4)其

代词,那,那个,那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代词,代人、事、物

虏赵王,尽收其地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断其左股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5)乃

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译为“就是”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副词,才

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副词,于是,就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乃为装遣荆卿

乃令秦武阳为副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6)则

连词,表假设关系或条件关系译为“那么,就”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7)然则

固定用法,译为“……这样的话,那么……”然则将军之仇报

(8)以

介词,把、拿、用

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而乃以手共搏之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介词,按照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连词,表目的或结果,译为“而来”“致使”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使使以闻大王

遂拔以击荆轲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9)所

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取武阳所持地图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卒惶急不知所为

(10)于

介词,到

常痛于骨髓

介词,对,跟,向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在(具体地点或时间) 燕王拜送于庭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1)为

介词,表被动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介词,给,替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介词,因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动词,做

卒惶急不知所为

动词,当作

愿举国为内臣

动词,担任

乃令秦武阳为副

动词,与后面宾语配合,翻译灵活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又前而为歌曰

乃为装遣荆卿

二.一词多义

(1)请

请求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疑其改悔,乃复请之曰

请您允许我……

丹请得先遣秦武阳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2)诚

如果,假如

诚能得樊将军首

真的,实在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太子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又前而为歌曰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2)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3)使动用法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意动用法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拜送于庭

(2)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3)省略句

得徐夫人之匕首,取之(以)百金

以(之)试人,血濡缕,无不立死者

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之)俱

五.通假字

距关:距,通“拒”,把守。

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六.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意外的变故;今:

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