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专业培养方案

国际金融专业培养方案
国际金融专业培养方案

国际金融专业培养

方案

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 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金融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在金融机构国际部门、跨国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及其它经济管理部门以及跨国企业从事筹资、融资、投资、国际结算等涉外理财活动以及相关财务工作或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要求: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并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

2、基本知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经济、管理、财务和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则。

3、基本技能要求:有实际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协作或独立动手完成各种实践类的考核,能顺利完成各暑期的社会实践要求。

4、基本能力要求:英语应当达到大学英语6级以上、雅思6.0以

上或同等英语水平,具备从事国际融资、投资、结算等涉外等理财活动的听说读写专业英语能力。在掌握金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迅速理解和熟悉金融从业的业务知识和要求。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直接从最新的中英文资料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三、培养特色

1、专业特色:本专业涵盖了经济类和金融类的基础和中级课程,依托我校强大的金融师资力量,以英文原版教材教学,教授最新的金融知识,培养大量社会急需的既有金融知识背景,又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同时能够不断自我更新知识,有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2、培养目标特色:在基础课程的教育上,学院以开放型课程设计为原则,经过复合型的基础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的思维;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本专业尽量提供更广泛的金融专业基础课程和金融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对金融专业有一个更宽阔的专业基础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在各种课程的交叉中寻找创新的思路。同时学院开设的创业类课程,也给学生塑造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3、课程特色:基础课侧重英语。专业课经过全英语或双语教学,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师资,从而使得专业课程教学与国外相近专业接轨,如国际金融、公司金融等课程均为海外教授授课。

四、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财政学、管理学

原理、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与机构、财务报表分析、金融计量学、金融工程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国际金融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含实验教学和其它实践性教学环节两部分。

1、实验教学

针对国际金融专业要求和特点,充分利用校内的金融实验室(包括模拟股票交易所、模拟银行、模拟期货交易所)以及各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具体时间能够与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时间相匹配,一般在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具体业务的直接认识,巩固理论知识。专业基础课程内增加实践内容,不但增加讨论课(seminar)比例,在基础性专业课的教育上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提高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效果,我们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国际结算和商业银行管理两门课程。

2、其它实践性教学环节

(1)加强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与集体作业。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模拟实践教学,自然要求课堂讨论和集体作业。任课教师选择能反映学科前沿动态的实际案例,由若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完成具有研究性质的作业。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调能力。

(2)学生毕业实习:经过加强与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其它金融机构以及大型工商企业,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的联系,推荐学生到这些机构实习。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一个稳定的渠道。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八学期,总时间大概在6-8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了解金融机构的设置、业务种类、环节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同时要求相关专业教师参加跨国公司及涉外企业的实习。

(3)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启动工作在第七学期,具体运行安排在第八个学期。根据国际金融专业的发展变化,结合本专业的要求开设少量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具体论文写作拓宽思路和知识面。鼓励学生在平时注重阅读专业外文期刊、专业外文书籍。毕业论文必须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外文参考文献。

(4)其它课外安排: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院学术节活动;邀请国内外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有金融专业实际工作经验的金融机构及跨国公司金融部门高级人才来我院举行报告会,同时积极开设系列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深入了解现实社会状况,提高对社会的全面认识。

六、学制与学位

我校普通本科教育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习年限,3-6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金融学理论基础和熟练业务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业务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受过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具备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经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合理。要求学生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经济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金融学科必须具备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会计、管理和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技能,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经济信息搜集、资料查询等经济金融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要求达到江苏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二级水平;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英语要求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或达到学校学位英语水平。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央银行学、信用管理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 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模拟实习、创新实践训练、创业就业教育、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 六、学制与修学年限 基本学制四年,修学年限3年-6年 七、学位 经济学学士 八、教学计划

金融学专业培养计划word参考模板

金融学专业培养计划 (门类:经济学,二级类:经济学类,专业代码:02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处理金融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管理部门或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风险投资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公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金融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工作和研究能力; 6、能够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运用计算机从事金融业务方面的工作。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 (一)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股份制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风险投资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保险实务、专业英语等。 (二)学位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股份制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风险投资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保险实务、等。 (三)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1、《宏观经济学》(45学时) 本课程同《微观经济学》一起作为金融学专业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即要注重对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经济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做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的运行。 2、《微观经济学》(45课时) 本课程同《宏观经济学》一起作为金融学专业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使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即要注重对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经济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做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的运行。 3、《股份制经济学》(45学时)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股份制经济的特征,增强对现代公司制企业管理机制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了解,掌握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公司发展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证券投资(主要是基本分析和定价)和公司金融打下基础。 股份制经济学讲述股份经济、证券市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为股份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与作用及股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股份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分配制度;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份制企业投融资体制分析;股票和股票市场;债券和债事;证券交易及证券市场。要求学生掌握股份制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证券投资的基本技能。 4、《计量经济学》(60学时)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掌握量化分析的知识和数学建模的技巧,增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其它金融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和手段。

跨境电子商务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

跨境电子商务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迅速崛起,跨境电商的发展给我国疲软的国际贸易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伴随着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配套设施的短缺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跨境电商人才的短缺就是其中之一。而高校作为为跨境电商企业输出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其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从此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跨境电商企业亟需的人才类型,提出在跨境电商背景下,高校如何与时俱进,切合企业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的建议。 标签:跨境电商;人才;教学改革 1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明显,中小外贸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同时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实时推出了“互联网+外贸”战略,吸引着各个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方面转型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2017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已达到3.6万亿元,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旺盛 与跨境电商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境电商人才严重缺乏。据《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已超过20万家。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2240万人。自2013年以来,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从2013年增长约17%到2016年的38%,预计2017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39%。而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行业,全国少有院校开设对口专业,企业每年主要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中进行招聘,但这些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很难马上上手,都需要企业再培训才能上岗,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且培训过的员工又存在跳槽的风险,企业最终不一定能留住人才。同时,跨境电商对从业者的实践性要求很强,而这正是现在的大部分毕业生所缺乏的,很难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种种供需矛盾凸现,这就要求政府企业学校一起共同努力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破解跨境电商人才短缺的难题。那么,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呢? 3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类型 朱超才(2016)通过对跨境电商岗位结构分析,概括出了跨境电商“六大”经典工作岗位类型及各岗位能力要求,提出了跨境电商企业人才层次结构的三种类型:初级人才,即工具型人才;中级人才,即商务型人才;高级人才,即战略

金融学金融工程培养方案

金融学(金融工程)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按照“金融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的4+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金融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金融学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构建创新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金融学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目标: 1、具有现代金融经济理论、信息技术及数理工程方面知识,能够开发、 设计、综合运用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开展金融风险管理、投融资业务、公司理财业务,以及金融产品的定价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在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部门从事数据分析、规划、设计、建模、评 估、控制和决策等方面进行经济预测分析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3、为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提供生源。 培养要求 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现代金融学分析方法,掌握数学基础、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具有跨学科思维和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金融学基础性人才和专门经济预测分析人才。本专业注重学生“知识、素质和实践”的跨学科综合培养,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应用数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懂得基本的资产定价模型,具有处理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投资理财等相关业务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数理分析基础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科技手段,具有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

3、熟悉各种现代金融工具的特性、功能并具有相应的操作能力,能为企业和客户设计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4、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金融工程等方法进行投资咨询分析和研究; 5、熟悉国家有关经济、金融、税务、会计等的法规和政策,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熟悉国际金融业的通行规则; 7、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8.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并重,应有相应的职业从业资格认证证书。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包括课程讲授、作业批改、考核等环节。实验教学包括统计、计量软件的上机。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教学实习等。 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够181学分,其中通修课程50学分,学科核心课程35学分,学科方向课程34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实践教学20学分。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金融学专业(金融与人工智能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西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学科优势明显,办学层次完整,在中国金融行业和金融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影响。学科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5年光华大学商科银行学系,1997年在西南财经大学原金融系、国际经济系国际金融教研室以及农经系农村金融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金融学院,1998年金融学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属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开始招收博士后。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部货币信用教材《货币信用论大纲》就是由金融学科教师彭迪先编著,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于1956年被译成日文在日本三和书店出版。1952年以后,彭迪先、留法博士梅远谋、何高著、留英学者程英琦、温嗣芳、柯瑞麒、汪桂馨等知名学者学成归国。 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金融专家,如曾康霖教授、何泽荣教授、冯肇伯教授、刘锡良教授、林义教授、卓志教授、刘俊教授、殷孟波教授、陈野华教授、张桥云教授、赵静梅教授等。 金融学专业(金融与人工智能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同时具备金融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编程技能、熟练运用数学建模方法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水平金融科技人才,能够解决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互联网金融、智能投顾与风险管理、借贷与公司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实际问题,能够胜任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工作并引领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系统掌握金融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等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金融科技相关的各类问题。 在全部培养环节结束时,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2.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3.了解金融领域的各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在现代金融应用的前沿动态,具备金融科技创新的基本素质。 4.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机器学习的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金融问题,能有效运用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金融量化分析以及金融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南开大学金融学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学科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20204) 一、学科概况 金融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货币与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兼具很强理论性与实务性、微观与宏观、国别性与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一国和全球的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大影响。本学科是在原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基础上调整形成的。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外现代金融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国金融学科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将不断丰富和扩展。 二、研究方向 我校本学科现设金融理论与政策、微观金融与现代金融实务、金融工程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可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较高层次的金融保险管理实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习期限为三年。 四、业务要求 本学科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金融学理论和较系统的金融专门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金融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货币政策实施能力和从事金融保险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累计修满65个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2个学分,调研实习2个学分,教学实践1个学分,课堂教学50个学分。 金融理论与政策、微观金融与现代金融实务、金融工程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必须累计修满50个学分,其中包括必修课33个学分;选修课要求选满17个学分。 六、学位 本学科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详见《金融学(含保险学)学科课程设置计划》及专业阅读书目。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0403165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22全年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0403168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上) 22秋季 040317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4全年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金融工程培养方案(优选.)

金融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金融工程 专业代码:020109W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金融人才。毕业生可以到各类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科研机构从事金融管理、决策分析和投资理财等金融实务与应用研究工作,也适宜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三、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突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强调交叉学科的思维培养,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基础,同时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能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热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知识结构良好,数学、计量经济学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金融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建模技巧和进行金融工程研究的技能; 3.熟悉与金融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4.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金融理论前沿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动态; 5.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熟练读、写、听、说和查阅英文文献;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7.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 四、所属学科与主要课程 所属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金融经济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衍生工具、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学、固定收益证券、金融计量学、金融风险管理、数值计算与金融仿真等。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弹性学制,一般为4年,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学生修业管理

岭南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岭南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目标,以“作育英才,服务社会”为理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综合素质,理论掌握与实际操作并重,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学专业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金融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国际金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公司金融、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金融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初步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进一步学术深造的潜质。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英语应用能力,旨在为金融行业及相关领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和后备管理精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爱国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经济和金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分析和思辨能力,以及较高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毕业生能够从事金融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实务、管理和咨询等工作,并具有继续深造的潜能。争取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攻读国内外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0%以上。 1.通过理论必修课《金融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通过《高等数学一》、《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必修课程能够较好地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在《中文写作》、《英文写作》、《沟通》、《计算机编程语言》等课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通过《中国经济专题》、《投资学》、《高级公司金融》、《金融机构管理》、《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证券》《兼并收购》等课程熟悉国内经济金融基本状况,熟悉国家有关经济和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参加金融学Seminar等学术讲座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金融领域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4 学科二级类:经济学类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一、有关说明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能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从事金融业务、投融资业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系统学习经济学、金融学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受到相关的业务技能训练,具有在金融、投融资和项目管理等领域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第一,掌握经济学、金融学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具有分析和处理银行、证券、投融资与项目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第三,了解国家有关金融、投融资和项目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第四,了解金融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以及投融资项目管理方面的最新知识与技术;第五,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运用、重要业务操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投资理财学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学年论文、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共计31周。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金融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中国转轨经济为背景,以中国经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先导,围绕金融经济的理论发展,紧扣中国货币政策、银行改革、资本市场等金融实践,逐步形成了明显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本专业应用性强、就业面广,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和知识复合性;第二,本专业主要是为金融机构、投资咨询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监管部门(特别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股份公司)培养金融、投融资、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第三,学生除了学习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外,努力取得从事金融工作的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从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类(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类(金融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301K) 一、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应用能力,着重培养金融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长期自我学期能力,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金融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国内外继续深造;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外语水平、知识面宽广、富有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能力胜任国内外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金融实际工作,具有规范使用语言意识和应用能力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创新金融人才。 二、毕业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2.注重金融拔尖人才思想政治、身心健康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 3.系统掌握金融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拓宽知识面和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熟悉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专业知识、工具和手段性知识等全方面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扩大知识范围。 4.具备金融和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开拓能力。了解金融理论研究和实务的前沿动态,具备较强的金融业务操作能力,重视金融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结合从业资格考试如CFA(注册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及CFP(金融理财师)等内容进行课程设置,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并恰当使用现代工具。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统计应用软件

北京大学金融专业培养计划

金融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北大"有专长、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宗旨,结合在师资队伍、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学术成果等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熟悉金融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金融和其他领域工作的人才。从大学三年级选择专业开始,专业培养方向主要侧重于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与资本市场等领域。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3)熟悉国家有关的金融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 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7学分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9学分 课程号新课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秋季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03835064大学英语(四)22全年04030150思想品德修养22 04030170毛泽东思想概论22 0403149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2 04031370邓小平理论概论33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 60730020军事理论42 ----体育系列课程-4

注: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分别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 中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全院必修课程:38学分 课程号新课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ECO-0-402政治经济学(上)33 ECO-0-403政治经济学(下)33 高等数学(B)一55秋季 高等数学(B)二55春季 线性代数(B)44秋季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33春季PUB-1-521经济计量学33秋季 ECO-0-400经济学原理(Ⅰ)33秋季 ECO-0-401经济学原理(Ⅱ)33春季 ECO-0-407中级微观经济学33秋季 ECO-0-408中级宏观经济学33春季 专业必修课程:20学分 课程号新课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FIN-1-640西方财政学22秋季 FIN-1-584货币银行学33秋季02532240FIN-1-586金融经济学导论33秋季FIN-1-585国际金融33春季 IET-1-462国际贸易33秋季 PUB-1-526公司金融33春季02530340FIN-1-580投资学33秋季 2.选修课程:50学分 (1)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6学分 ?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4学分 ?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 E.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经济学原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课程的内容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决定了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构建和教学改革方向。选择合适的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及形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标签:经济学原理;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12002 随着我国经济更加深入的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教学指导方针提出了“厚基础,宽方向”的要求。而经济学原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规则和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构建和开设好这一门课程,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通过对教材、教学手段及课程考查方式的探索、改革和实践,初步摸索出了适合本专业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构建模式。 1 教材的选用 涉及经济学原理的参考书和教材比较多,既有国内高等院校出版的经典著作,也有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如何选取教材,要以新时期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进行选择。我国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贸易来往日益频繁,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要求。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广的国际视野,更加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因此,新时期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1)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虽然属于应用型经济学,但是由于要面对国际经济领域内的错综复杂的变化和形势,必须要具备运用基本经济原理进行认知和分析的能力,以便进行准确有效的经济决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 (2)具备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特色就在于具有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体现在对于沟通语言技能的把握、文化习俗、法律法规的理解和熟练运用等,其中语言技巧是其中的基本技能之一。 (3)实际业务能力。 (4)经营管理能力。 从以上几点要求出发,综合考察了国内外的优秀教材,最终我们选取了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编著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作为教材。选取这本书作为教材的理由在于: (1)这本书深入浅出,既包含了微观经济学有包括了宏观经济学部分,是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

金融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金融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中外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所需要的外语应用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熟悉国际运作惯例,掌握国内外金融法规和金融分析技能,设计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及标准 专业教学围绕金融工程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与中国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要求设置课程体系,要求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又掌握现代证券分析的基础理论,熟悉国际证券市场惯例并具有较强数理基础和分析能力。 ⒈知识结构 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学生具备: (1)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统计学基础知识; (2)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理论基础,熟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金融工程领域的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3)熟悉金融与国际银行的国际惯例与相关的法律与规范;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经济法律方面的背景知识; (5)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专业课程有:宏观经济学(英)、微观经济学(英)、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固定收益分析(英)、投资分析数量方法(英)、金融工程学、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英)、财务报表分析(英)、国际金融(英)、金融分析师伦理(英)、投资银行业务、会计学、统计学等。其中有10门课程使用原版教材,全英语教学。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⒉能力 在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 (1)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能运用所学的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知识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预测,并能将其应用于今后的业务决策中; (4)能对金融产品进行设计和分析,解决金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决策;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6)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地业务沟通和工作协调,较好地适应团队工作,具有创新创业能力。 ⒊素质 在素质培养上,要求学生:

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案 (020301K) 一、专业介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在资源配置中起关键作用,货币金融政策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市场运行状况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效率,影响经济安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客观形势和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都对我国金融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金融学类专业以市场经济中的各类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这些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金融市场运行与投融资决策,金融产品定价及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金融宏观调控等。金融学类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知识涉及数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 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前身为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始建于1972年,1986年取得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资格,并于1986、1987、1988连续三年培养四名硕士研究生。1999年金融学本科专业独立招生,2000年获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生。在2003年获批的世界经济博士学位点中设立了“中外金融制度与政策比较”的研究向。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依托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强大的经济与管理学科,金融学专业培养既能到金融行业工作又能到工商企业工作的具备较高操作技能且懂管理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金融学专业拥有优秀的基础课教学师资队伍和以“双高一低”(职称高、学历高、年龄低)为特征的专业教师队伍,采用“开放式”教学与“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专业实验室教学,基本达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立足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实际,面向金融全球化进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国际化的金融人才。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数理分析基础与英语应用基础,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团队精神,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一般要求,或者具备在国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资格条件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能够在商业银行从事综合柜台业务与个人理财业务,在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在投资公司从事项目融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在工商企业从事投融资分析、资本运营等相关业务。

金融学专业培养计划(020104)

金融学专业培养计划(020104) Finance and Bank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系统掌握金融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及非金融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踏实肯干、具有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思想品德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良好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具有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货币、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相关金融业务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金融业务实际处理与操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对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业务的实际处理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政策和法规; (4)了解金融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一定的基本体育知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意识的增强体魄,提高心理素质、审美情操,保证身心健康。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学制 四年 五、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六、学位课程(共106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保险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学,证券投资学,财政学,统计学,公司理财,国际金融,经济法,金融市场学,风险管理学,财务会计 集中性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校长:教学质量处处长:教学工作负责人:执笔人: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研究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研究 新世纪以来,随着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培养适合未来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所有专业课中“教”与“学”的难度也是最大的。新世纪新形势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探索与研究《国际金融》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条件下,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在结构体系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很大不同。对其特性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一)理论抽象晦涩,而且更新较快 《国际金融》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许多原理和理论比较抽象、枯燥,而且内容丰富口径宽广,缺乏具体性。比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理论和利率理论等章节,内容复杂模型众多,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很难理解。同时国际金融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较快,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新理论、研究新现象,单纯靠教材靠老师无法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国贸专业实践性又比较强,学生比较喜欢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比较排

斥,所以教学难度非常大。 (二)数学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国际金融》是金融学的分支,需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尤其是外汇与汇率、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等章节计算众多,要运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数学能力普遍不如工科,在学习时面临较多障碍,熟练使用数学工具其实是学好所有经济类课程的前提。此外,《国际金融》对实践能力要求也很高,不但有其特殊性且远高于其他课程(如《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因为他要求的不是简单掌握标准的程序性、重复性工作技巧,而是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学生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为将来做应用型金融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三)知识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强,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 《国际金融》很多知识在其他课程中已经提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比如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形成机制、政策组合搭配等很多内容就是《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学习又要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相关货币需求与供给、利率的管理等知识又离不开《货币银行学》基本原理。经济管理类很多课程其实是互通的,要求温故而知新,全面学习、理解并掌握。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必须通过其他授课老师的先行铺垫工作打下牢固基础,学一门忘一门、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学不好《国际金融》。 二、《国际金融》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重新定位《国际金融》

2012金融工程培养方案

金融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坚实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财务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开拓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或学术型人才。要求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良好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坚实的现代经济和金融学、数理和计量经济学基础;具有系统、全面的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现代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沿,熟练运用现代数理和计量分析技术,善于以开拓精神从事金融实际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运用英语(或其它一种外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和最新信息,并具有较好的听、说、写、译能力,能听懂用英语教学的专业课内容,略通第二外语。 二、研究方向 金融工程 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金融工程方法与应用、资产定价、风险管理、衍生金融工具创新、固定收入证券等。 三、学习年限 1、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 2、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为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3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选修课0-2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研究生可以选择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以选修相关专业的通开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中本专业专业选修课应不少于3门课6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至少2门本科生必修课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于三年级上学期,在导师指导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选择具有一定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的课题。 2、开题报告: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然后在指导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内容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外资金融机构培养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能精湛、外语应用能力强、精通国际运作惯例、综合素质良好、人格品质优秀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及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⒈知识结构 在知识结构培养上,要求学生: ⑴具备扎实的数学、经济学、统计学基础知识; ⑵具备扎实的金融专业理论基础,熟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管理等 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金融学领域的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⑶熟谙金融市场和银行运作方面的知识; ⑷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经济法律方面的背景知识; ⑸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 些解决问题的观点与建议; ⑹熟悉金融与国际银行的国际惯例与相关的法律与规范;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 策和法规; 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货币银行学、投资银行业务、金融时间序列分析、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国际金融、财务报表分析、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工程学等。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⒉能力 在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 ⑴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⑵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本专业领域的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⑶能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预测,并能将其应用于今后 的业务决策中; ⑷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领域业务的能力;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等方面业务的基 1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